TWM474363U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 Google Patents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74363U TWM474363U TW102216326U TW102216326U TWM474363U TW M474363 U TWM474363 U TW M474363U TW 102216326 U TW102216326 U TW 102216326U TW 102216326 U TW102216326 U TW 102216326U TW M474363 U TWM474363 U TW M474363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cap
- safety helmet
- sub
- cap body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及其製造方法;特別是指一種應用緩衝(發泡)材料形成之帽體包覆一罩式結構體的組合設計,藉以複合成型一整體強化結構,使整體安全頭盔能製造得更為輕便且具有高安全性之技術手段者。
應用一塑膠殼體密合固定在一具有帽形模組的真空成型裝置內,配合一發泡材料之加熱形成一耐衝擊填充體,以及使該塑膠殼體緊密包覆發泡填充體,而完成一安全頭盔或安全帽結構,係已為習知技藝。例如,美國第4466138號「Safety Helmet with A Shell Injected from Thermoplastics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aid Helmet」、台灣第85101810號「安全帽製造方法」等專利案,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一個有關這類安全頭盔在結構設計和安全性方面的課題是,膠殼包覆發泡填充體的頭盔,主要係以外部膠殼來提供抵抗尖銳物衝擊刺穿之能力,同時對該發泡填充物提供外圍聚合力,讓該材料特性較硬脆的發泡填充體,在受到強大外力衝擊時,能提供足夠的緩衝強度和避免發泡填充體產生破裂而喪失緩衝效果。
這是因為一般發泡式緩衝材料的每一個發泡填充體,係屬於一封閉型結構體;每一個相鄰發泡顆粒的外部邊緣或邊界,在經加熱過程中,因模具之拘限而形成彼此表面之不規則緊密貼合的結合型態。它們在遭受鈍式外力衝擊時,利用上述不規則緊密貼合之關係,吸收該衝擊力,並且使衝擊力朝各方向分散傳遞。當發泡填充體遭受尖銳物體強力衝擊時,容易因該尖銳型式的衝擊力量,作用於上述各發泡顆粒表面間和邊緣貼合之部位,而造成各發泡顆粒相接合之邊界產生剝離、分解破裂,降低了各發泡顆粒的耐衝撞特性和整體應該提供的緩衝作用;也使它們無法將該衝擊力量有效的平均分散傳遞到帽體(或發泡填充體)各個區域。
特別是上述的習知頭盔結構,在遭受側向衝擊或壓迫的情況時,該等側向作用力或壓力對帽體會產生一彎折剪力,所述彎折剪力對於只有單側膠殼包覆之帽體會造成破壞,無法得到完善的頭部保護作用。
因此,傳統技藝目前仍然是以加強(厚)外部膠殼的方式,來提供對於尖銳物衝擊及側向衝擊力之抵抗,並且對上述發泡式緩衝材料(或發泡填充體)之外部提供包覆聚合作用,以增加該等發泡式緩衝材料在受到各方向衝擊時,不會產生破裂而喪失其抗衝擊能力。但也因為在高安全性的要求下,不斷地增加該膠殼及/或該發泡式緩衝材料之厚度和重量;相對的,也增加了整個安全頭盔的體積和造成配載者的額外負擔。
為了改善上述的情形,舊法也已揭露了一種應用一層或複層纖維層,來輔助加強該發泡填充體抵抗尖銳物衝擊之能力。但是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其在製造作業上比較麻煩和不穩定。並且,若考量充分之防護能力而加入更多層纖維層,又會大幅增加整體(和帽體)之重量總和。再者,該等纖維層在自體結構方面,缺乏理想的自我支撐能力。因此,該頭盔在受到不同型態的重壓力(特別是側邊壓力)或衝擊力作用時,無法提供足夠的承載強度。
因此,考量頭盔在遭受到不同型態衝擊力時之抵抗能力,以及改善該纖維層無法完善提供整個發泡填充體足夠的側向保護機制的缺失,如果單純以加大或加厚之方式來強化該塑膠殼體和發泡填充體,明顯又將影響整個安全頭盔之體型大小和重量,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在有關安全頭盔在結構和製造方面的設計技藝;它們也反映出這些頭盔或膠殼和內部結構體的組合結構,在測試試驗和實際使用的情形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外部頭盔或膠殼與發泡材料填充體的內部組合結構,使它的結構強度可以大幅提昇,而能進一步在設計上符合製作精簡及高安全性的條件下,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而提供一全面性地防護及支撐能力,將可改變它對於外部衝擊力(或外部作用力)的傳遞分散型態,而有效改善舊法之缺失。
例如,考量使習知結構無法將外部各類型衝擊力量,有效的經由內部結構體(或發泡填充體)分散傳遞至整個帽體的各個區域,讓該結構體之各個部分均能平均負載各類型衝擊力量的情形,獲得明顯的改善;以及,進一步薄化該外部膠殼或撤除纖維層佈置之結構,使該帽體的組合結構在各方向或區域上具有較習知技藝更高的結構強度,以便於全面性地承載外部衝擊或側向衝擊壓力;並且,在符合該高安全性的條件下,使頭盔具有大幅度輕量化設計之結構型態,將可增加整體的可應用範圍。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習知參考資料中均未被具體教示或揭露。
爰是,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及其製造方法,係可改善習知結構強度低、製作控制不易和不良率較高等缺點。包括一緩衝(發泡)材料形成之帽體和一整合在該帽體上的結構體的組合。該結構體至少由多數個條狀物構成一類似球面(罩形)輪廓的陣列組織架構;對應該帽體之頂部區域和周邊區域,結構體定義有第一區和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
製造時,配合模具或成型模組,使該緩衝(發泡)材料包覆或鍵結該結構體的陣列組織架構,而形成一整體式的內、外強化結構;在明顯提高整體承受不同型態衝擊能力和安全性的條件下,進一步大幅薄化外部膠殼之厚度及減少或撤除加強用纖維層之佈置量,達到降低整體重量之作用。
上述的鍵結是指緩衝(發泡)材料結合結構體;或緩衝(發泡)材料穿過或填充連結結構體的陣列組織架構(或每一條狀物和網目)。
根據本創作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該第二區的下緣部份連接形成有一副區;副區係一具有U形斷面的結構,用以輔助增加側向衝擊或壓迫的支撐作用。以及,配合模具注入緩衝(發泡)材料形成帽體包覆或鍵結結構體時,該緩衝(發泡)材料係填充在副區內,使副區包覆該緩衝(發泡)材料的底部,而形成一整體型態,以提供全面性的衝擊傳遞分散效果。
根據本創作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該結構體第一區及/或第二區係形成一蜂巢結構的組織型態。以及,第一區或第二區的局部區域或全部區域又設置有一副蜂巢結構,以形成衝擊潰陷區。所述的蜂巢結構和副蜂巢結構具有複數個幾何形輪廓的立體巢目;立體巢目容許注入該緩衝(發泡)材料,以聯結包覆該結構體來構成一整合式的強化衝擊吸收結構。也就是說,該緩衝(發泡)材料構成的帽體、結構體和副蜂巢結構(及/或膠殼)共同建立了一個多重緩衝、吸收和平均分散傳遞外部衝擊力的機制。
在一個較佳的考量中,該結構體係位在該總成或帽體最內層的位置,使緩衝(發泡)材料構成的帽體被限制在膠殼和結構體之間的區域;這有助於在安全頭盔或總成遭受外部尖銳物衝擊時,帽體能受到膠殼及結構體的包覆,不會發生破裂分散情形。並且,在膠殼和帽體提供初始緩衝吸收作用時,該原本較集中之外部衝擊力量,得以先被分散,再傳遞到結構體;因此,結構體或(副)蜂巢結構能確實保持結構不被分裂破壞的完整性,相對的使配戴者頭部受到完整的保護。
10‧‧‧帽體
11‧‧‧頂部區域
12‧‧‧周邊區域
13‧‧‧凹槽
14‧‧‧凹部
20‧‧‧結構體
20A‧‧‧第一區
20B‧‧‧第二區
20C‧‧‧副區
20d‧‧‧嵌槽
20E‧‧‧副蜂巢結構
21‧‧‧縱條狀物
22‧‧‧橫條狀物
23‧‧‧網目
24‧‧‧壁
24a‧‧‧延伸壁
25‧‧‧立體巢目
26‧‧‧腔室
27、28‧‧‧開口
29‧‧‧延伸部
30‧‧‧膠殼
31‧‧‧氣孔
32‧‧‧網狀組織
40‧‧‧成型模組
41‧‧‧母模組
42‧‧‧公模組
43‧‧‧(帽形)腔室
50‧‧‧扣帶或扣具
100‧‧‧頭盔總成
第1圖係本創作安全頭盔之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帽體、結構體結合及膠殼相關位置的情形。
第2圖係第1圖之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帽體、結構體和膠殼組合的情形;圖中假想線部份係顯示成型模組的情形。
第3圖係本創作結構體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結構體底部一體形成副區的情形。
第4圖係本創作之又一實施例示意圖;描繪了副區提供設置扣帶或扣具的情形。
第5圖係本創作安全頭盔之ㄧ較佳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該結構體形成壁和立體網目,構成一蜂槽結構型態,結合帽體和膠殼的情形。
第6圖係第5圖之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帽體、結構體和膠殼組合的情形。
第7圖係本創作結構體之ㄧ修正實施例示意圖;顯示了立體網目的壁界定有中空腔室、開口,和璧的下端形成有延伸部的情形。
第8圖係本創作之ㄧ修正實施例部分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結構體和帽體的結合情形。
第9圖係本創作安全頭盔之全罩式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顯示了結構體和副蜂巢結構的情形。
第11圖係本創作之一結構剖視示意圖;描繪了膠殼、帽體和結構體組合,及結構體位在該頭盔總成之最內層位置的情形。
請參閱第1、2圖,本創作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係選擇一提供運動配戴的安全頭盔之實施例說明;該安全頭盔也可以是工程頭盔、登山頭盔、馬帽或騎乘自行車、機車、滑雪…等時配戴的半罩式(第1~8圖)及全罩式(第9圖)安全帽型態。包括一緩衝(發泡)材料形成之帽體和一結構體的組合(或稱次總成);概分別以參考編號10、20表示之。所述的帽體10係配合一模具或成型模組40注入緩衝(發泡)材料而成,帽體10定義有一頂部區域11和周邊區域12。
基本上,成型模組40包括一母模組41、一公模組42和母、公模組41、42之間共同界定的一個帽形腔室43,在該帽形腔室43中,提供了容納結構體20及/或膠殼30和注入緩衝(發泡)材料以形成帽體10的空間。第2圖也描繪了膠殼30上設有通氣孔31組合網狀組織32的結構型態;網狀組織32可用來抵擋外部尖銳物刺入帽體10。
第1、2圖顯示了該結構體20係選擇塑膠或其他類似具有高彈性的材料,以形成一接近半球面體之帽形輪廓的網體組織型態。該結構體20至少由多數個條狀物21、22構成一陣列(條片)組織架構,和形成在該條狀物21、22之間的幾何形網目23;為了實施例說明,該條狀物被定義為縱條狀物21和橫條狀物22。縱條狀物21和橫條狀物22可以是等間隔排列型態,而形成正方形或矩形輪廓的網目23。
也就是說,依據安全頭盔的型式或規格,該縱、橫條狀物21、22的排列密度和網目23的形狀(或輪廓)是可以被修正或改變的。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對應該帽體10之頂部區域11和周邊區域12,該結構體20定義有第一區20A和一連接第一區20A的第二區20B。以及,配合該成型模組40,使該緩衝(發泡)材料(或帽體10)穿過網目23,包覆(鍵結)第一區20A和第二區20B的結合成一整體強化型態(或罩式複合強化結構)。所述的整體強化型態(帽體10和結構體20之複合型態)係定義為次總成;以及,提供一膠殼30包覆組合該次總成,而共同形成一頭盔總成100。
可了解的是,該緩衝(發泡)材料(或帽體10)穿過網目23,包覆第一區20A和第二區20B的形成一整體複合型態的構造,係使結構體20複合了該緩衝材料發泡體(10),而彼此融合形成一強化結構。
詳細而言,在受到外部力量之撞擊(特別是帽體側邊或周邊區域)時,該發泡緩衝材料可直接抵抗和降低該外來的衝擊力量;並且,該結構體20的條狀物21、22、網目23和該緩衝發泡材料(或帽體10)形成緊密的包覆複合結構,大幅增加了各發泡顆粒邊界間之結合力量,降低前揭分解破裂的情形。
同時,該外部衝擊力量可直接經該結構體20之各縱、橫條狀物21、22,全面的被分散傳遞到整個帽體10(或發泡填充體)的各個區域,使帽體10的各個部份平均負載該外部衝擊力量的分力,降低帽體10受集中力量而產生破壞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該帽體10整合結構體20所形成的複合組織型態,係構成大幅強化之結構,並能改變外部衝擊力量的傳遞型態,以達到整體結構特性強化和安全性提高之效果。因此,習知單一緩衝材料發泡形成的帽體,在受到外部撞擊(特別是帽體側邊或周邊區域)力量時,容易從各發泡顆粒接合之邊界產生破裂,而降低或喪失它的緩衝作用,也無法將該衝擊力量有效的傳遞到帽體(或發泡填充體)各個區域,以分散承載該外來衝擊力量等缺失,將獲得明顯的改善。
相較於舊法而言,上述帽體10(或次總成)的結構強化特性,不僅可承受更大之鈍式衝擊力;並且,該結構體20直接增強了該等發泡顆粒之邊界結合力,使整體承受尖銳型衝擊之能力被明顯增加。因此,用以負載衝擊力之緩衝發泡材料、外部膠殼或纖維層等之用量或厚度將容許被減小,而大幅降低了整個頭盔總成100(或次總成)的體積和重量,明顯減輕了配戴者的負擔。
這是因為,該結構體20增加了緩衝(發泡)材料(或帽體10)整體的結構強度,已能充份負載外部不同型態和更大的正向(來自帽體頂部)或側向(來自帽體側面的)衝擊及壓迫外力,使得習知用以產生加強或抵抗作用之附加材料能被減少、變薄或撤除。
請參閱第3圖,在所採較佳的實施例中,該第二區20B的下緣部份彼此相連接,形成一環狀型態的副區20C;副區20C係一具有U形斷面的結構,用以輔助增加第二區20B建立的支撐作用和結構強度。以及,結構體20具有副區20C的結構,也有助於結構體20安置在成型模組腔室43內的固定或定位作用。
須加以說明的是,該第二區20B的下緣部份彼此連接形成環狀副區20C的組織型態,係可增加整個一體成型的結構體20的結構強度;並且,建立較佳的動力傳遞和外力承載作用。特別是,該結構體20具有副區20C的型態,使結構體20對於側向衝擊壓力可提供比傳統結構更大的支撐或負載強度。以及,配合成型模組40注入緩衝(發泡)材料形成帽體10包覆或結合結構體20時,該緩衝(發泡)材料係填充在副區20C內,使副區20C包覆該緩衝(發泡)材料(或帽體10)的底部,而形成一整體或全面性的複合強化結構。
在一個可行的實施例中,副區20C提供直接設置扣帶或扣具50的作用;例如,第4圖所描繪的情形。這實施例可改善習知安全頭盔的緩衝(發泡)材料或發泡填充體形成帽體後,必須另外加裝U形底框組合扣具的作業模式。
請參考第5、6圖,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該結構體20包括有複數個壁24(壁24係由類似上述的縱、橫條狀物21、22構成)。每一個壁24的高度約0.1㎜~0.8㎜,相互連接形成類似一蜂巢結構,並且使壁24界定出複數個相鄰的幾何形輪廓的立體巢目25。所述的立體巢目25的深度等於壁24的高度(約0.1㎜~0.8㎜),以形成一可潰陷結構,並且容許該緩衝(發泡)材料注入,聯結包覆結構體20以形成一複合強化的可潰陷結構型態。
請參考第6、7及8圖,立體巢目25係定義為包括有複數個壁24和所述複數個壁24界定形成的中空腔室26,以及形成在壁24(或腔室26)兩端(即,壁24或腔室26的上、下端)的開口27、28,而共同建立該立體巢目25的結構。可了解的是,壁24界定立體巢目25(或腔室26)的幾何形輪廓可為圓形、三角形、方形或六角形等。
圖中也描繪了該結構體第二區20B的下緣部份彼此相連接,形成副區20C的型態。以及,副區20C設置有嵌槽20d拘留固定膠殼30底邊的結構。
請參閱第7、8圖,係描繪了該立體巢目25一個修正的實施例。壁24的至少一端(圖中顯示壁24的下端)朝兩邊延伸設有延伸部29,使壁24形成一「T」型或倒「T」型斷面的結構,而在立體巢目25兩端之間形成不同程度之力量承受值。也就是說,相較於壁24上端的衝擊負載能力來說,往壁24下端和延伸部29提供了逐漸增大的抗衝擊負載能力;這可在該結構體20相對於外部衝擊力量,形成漸增式的可潰陷負載作用。
請再參考第6或8圖,在另一個修正的實施例中,該結構體20下部內邊(即,副區20C內邊)和帽體10之間,形成有一凹槽13。更確切的說,凹槽13係形成在帽體10下端部的位置;凹槽13可考量配裝護條或飾條(圖未顯示)。
第9圖係描繪了該帽體10和形成蜂槽結構的結構體20、膠殼30結合構成一全罩式安全帽或安全頭盔的情形。
請參閱第10、11圖,在所採較佳的實施例中,該結構體20在第一區20A及/或第二區20B的局部區域或全部區域,係構成一類似蜂巢結構的組織型態。圖中顯示了第一區20A形成蜂巢結構的架構;第二區20B形成條狀物21或22的陣列組織型態。在這實施例中,第二區20B的條狀物21或22係形成一U型斷面的結構,連接第一區20A蜂巢結構的壁24。
在一個修正的實施例中,為了增加第二區20B負載側邊撞擊壓力的結構強度,第二區20B係和一副蜂巢結構組合,以形成一衝擊潰陷區;副蜂巢結構係以參考編號20E表示之。
可了解的是,該結構體第二區20B的局部區域或全部區域可選擇性的設置該副蜂巢結構20E。所述的副蜂巢結構20E具有壁24和複數個幾何形輪廓的立體巢目25;副蜂巢結構20E的壁24設有延伸壁24a,可組合或嵌合在第一區20A的蜂巢結構的壁24上,形成連結型態。立體巢目25容許注入該緩衝(發泡)材料,以聯結包覆該結構體20及/或副蜂巢結構20E,來構成一整合式的強化衝擊吸收結構。
也就是說,該緩衝(發泡)材料構成的帽體10、結構體20或副蜂巢結構20E(及/或膠殼30)共同建立了一個多重緩衝、吸收和平均分散傳遞外部衝擊力的機制。
在一個衍生的實施例中,該帽體10的頂部區域11係設置有ㄧ凹部14;凹部14用以配置一彈性緩衝墊(圖未顯示)。彈性緩衝墊係一塊狀物型態,位在膠殼30和帽體10之間;它的彈性係數小於該緩衝(發泡)材料的彈性係數。該彈性緩衝墊係用來輔助帽體10吸收外部衝擊力量和提供配戴舒適性等作用。
請參考第11圖(或第2圖),在一個較佳的考量中,該結構體20係位在該頭盔總成100或帽體10最內邊或最內層的位置,使緩衝(發泡)材料構成的帽體10被限制在膠殼30和結構體20之間的區域;緩衝(發泡)材料注入該腔室43時,緩衝(發泡)材料係形成帽體10包覆結合整個結構體20的條狀物21、22(或壁24、延伸部26)和副蜂巢結構20E。這有助於在頭盔總成100遭受外部尖銳物衝擊時,帽體10不會發生破裂分散情形。並且,在膠殼30和帽體10提供初始的緩衝吸收作用後,該外部衝擊力量已被平均分散傳遞到結構體20及/或副蜂巢結構20E;因此,在結構體20及/或副蜂巢結構20E建立的衝擊潰陷區的作用下,結構體20或副蜂巢結構20E能確實保持結構完整性,相對的使配戴者頭部受到完整的保護。
明顯強化了該整合結構的結構強度,對於負載外部衝擊之能力達到相乘之強化效果。
代表性地來說,這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在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考量條件和優點:
- 該頭盔或膠殼和發泡材料填充體的組合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使結構體20包括縱、橫條狀物21、22或壁24,來構成矩陣排列型態的網目23或立體巢目25,以容許該發泡材料穿合注入該網目23或立體巢目25間,形成包覆結合的交相嵌合強化結構。以及,該立體巢目25更提供帽體10內部一個特殊的衝擊可潰陷區,提高其對衝擊力的吸收能力;或結構體20一體形成有副區20C,用以一體結合帽體10和膠殼30等部分,使該頭盔或膠殼30和發泡材料填充體(或帽體10)和結構體20、副蜂巢結構20E之間,形成一完整共構的組合結構體,來獲得更理想的緩衝、吸收衝擊力量的能力。不僅使其構造明顯不同於習用者;並且,完全改變了它的動力(或外部衝擊力)分散、傳遞型態,改善前揭舊法之缺失。
- 該結構體20結合緩衝(發泡)材料構成的帽體10,使習知結構無法將外部衝擊力量有效的分散傳遞到發泡填充體(或帽體)各個區域,而讓發泡填充體在遭受外力衝擊時,容易造成負載過於集中而破壞的情形,能獲得明顯的改善。
- 特別是,該帽體10和結構體20、副蜂巢結構20E的結構設計在符合製作精簡、安全性和降低不良率的條件下,使它的組合結構具有較習知技藝更高的結構強度,來負載外部撞擊或側向衝擊壓力;且實質上,因上述的改進,也讓本創作更具有朝向薄而輕盈型態製造的條件,增廣了它的可應用範圍。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創作專利範圍所涵蓋。
10‧‧‧帽體
11‧‧‧頂部區域
12‧‧‧周邊區域
13‧‧‧凹槽
20‧‧‧結構體
20 A‧‧‧第一區
20 B‧‧‧第二區
20 C‧‧‧副區
21‧‧‧縱條狀物
22‧‧‧橫條狀物
24‧‧‧壁
25‧‧‧立體巢目
30‧‧‧膠殼
100‧‧‧頭盔總成
Claims (7)
- 一種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包括:
一緩衝發泡材料形成之帽體和一結構體的組合;對應帽體的頂部區域和周邊區域,結構體定義有第一區和一連接第一區的第二區;
該結構體第一區和第二區的至少其中之ㄧ,具有複數個壁;每一個壁相互連接形成一矩陣排列型態的蜂巢結構;並且,使璧界定出複數個相鄰的幾何形輪廓的立體巢目;
該立體巢目包括有該複數個壁界定形成的中空腔室,和形成在腔室兩端的開口,而共同建立該立體巢目構成一可潰陷結構;以及
形成帽體之緩衝發泡材料係聯結包覆該結構體的第一區和第二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其中該第二區的下緣部份連接形成有一體成型環狀的副區;副區係一具有U形斷面的結構;
該緩衝(發泡)材料係填充在副區內,使副區包覆該帽體底部的構成一整體型態;以及
該結構體係選擇塑膠材料形成一帽形輪廓的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其中該帽體和結構體組合有一膠殼;使膠殼包覆該帽體,而共同形成一頭盔總成;
該帽體係配合一成型模組注入緩衝發泡材料而成;以及
成型模組包括一母模組、一公模組和上、公模組之間共同界定的一個腔室,提供容納固定結構體和注入緩衝發泡材料的空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其中該壁的至少一端朝兩邊延伸設有延伸部,使壁形成一「T」型和倒「T」型斷面結構之其中之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其中該膠殼上設有通氣孔組合網狀組織的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其中該結構體係位在該帽體最內層的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其中該蜂巢結構係形成在結構體第一區;以及
結構體第二區具有多數個條狀物構成一陣列組織架構;該條狀物係形成一U型斷面結構。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16326U TWM474363U (zh) | 2013-08-30 | 2013-08-30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
JP2013005833U JP3189125U (ja) | 2013-08-30 | 2013-10-09 | ヘルメットの強化構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16326U TWM474363U (zh) | 2013-08-30 | 2013-08-30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74363U true TWM474363U (zh) | 2014-03-21 |
Family
ID=5082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16326U TWM474363U (zh) | 2013-08-30 | 2013-08-30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189125U (zh) |
TW (1) | TWM4743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1736B (zh) * | 2013-08-30 | 2015-10-01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45469B1 (ko) * | 2015-03-17 | 2023-06-19 | 메이저 리이그 베이스볼 프로퍼티이즈 인코오퍼레이티드 | 스포츠 참여자, 특히 야구 야수를 위한 보호용 헤드기어 |
ITUB20153738A1 (it) * | 2015-09-18 | 2017-03-18 | Airhelmet S R L | Struttura a geometria composita per l'assorbimento e la dissipazione dell?energia prodotta da un urto e casco protettivo comprendente detta struttura |
-
2013
- 2013-08-30 TW TW102216326U patent/TWM47436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10-09 JP JP2013005833U patent/JP3189125U/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1736B (zh) * | 2013-08-30 | 2015-10-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189125U (ja) | 2014-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507646A (zh)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
US11864615B2 (en) | Helmet with shock absorbing inserts | |
US9814279B2 (en) | Integrally formed safety helmet structure | |
JP3212126U (ja) | 安全ヘルメットの全方向衝撃防止構造 | |
US10350851B2 (en) | Composite element for protection devices of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
CN205409842U (zh) | 一体成型安全头盔结构 | |
CN104413991B (zh) | 安全头盔的强化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TWI620514B (zh) | 安全頭盔之多層可浮動全向吸震結構 | |
JP4059729B2 (ja) | 安全用ヘルメットのための頭部保護体 | |
TWM474363U (zh)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 |
US20160278467A1 (en) | Safety Helmet | |
CN114845593A (zh) | 头盔 | |
CN114828683A (zh) | 头盔 | |
CN108567192B (zh) | 安全头盔的全向防撞击结构 | |
TWM519415U (zh) | 一體成型安全頭盔結構 | |
TWI589238B (zh) | Integrated safety helmet structure | |
CN106605992B (zh) | 一体成型安全头盔结构 | |
GB2544482B (en) | Integrally formed safety helmet structure | |
CN206659224U (zh) | 安全头盔的全向防撞击结构 | |
TWM500472U (zh) | 安全頭盔之強化結構 | |
TWM546704U (zh) | 安全頭盔之全向防撞擊結構 | |
CN218527844U (zh) |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头盔衬垫 | |
CN212260636U (zh) | 一种安全帽的保护衬垫结构 | |
JP3773606B2 (ja) | 安全用ヘルメットのための頭部保護体 | |
DE102015015623B4 (de) | Aufbau eines einteiligen Sicherheitshel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