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3731U - 萬向拐扙結構 - Google Patents

萬向拐扙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3731U
TWM473731U TW102219941U TW102219941U TWM473731U TW M473731 U TWM473731 U TW M473731U TW 102219941 U TW102219941 U TW 102219941U TW 102219941 U TW102219941 U TW 102219941U TW M473731 U TWM473731 U TW M4737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versal
rod
structure according
elastic
support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9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ue-jin Liao
Original Assignee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9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3731U/zh
Priority to CN201420058299.1U priority patent/CN20395266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3731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萬向拐扙結構
本創作隸屬一種拐扙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係一種可配合地形變化之萬向拐扙結構,以確保其支撐效果與安全性,且可供應用於內徑不同之拐扙。
按,因年長、體弱或殘疾而導致腿部行動不便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使用拐扙【手杖】或助行器作為支撐身體之輔助工具,使其可在不需要他人攙扶的情況下,也可以自行移動。而現有的拐扙主要分為兩種:其一是無法單獨站立的單桿式拐扙;其二是可單獨站立的腳架式拐扙。其中單桿式拐扙因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一般輕疾的患者,至於腳架式拐扙則係於立桿中、下段設有一多腳支架,使其能自行站立於地面,此類腳架式拐扙的結構較為複雜、且較佔空間,但其可得到較大的支撐力與平衡感,對於患者的安全性大幅提高;然不論現有單桿式或腳架式拐扙,其對使用者的安全性仍有不足之處,由於使用者在使用拐扙時係向下施力,然當遇到坡道或路面不平處行進時,常無法讓拐扙有效的向下施力。再者患者在行進時不論係拐杖在前、又或拐杖在後,其手臂軸線會和直立的立桿軸線呈不同大小之夾角,不僅會造成 支撐力下降,且也會影響操作的便利性,從而影響到行進的安全性;再者,市面上雖然開發有若干可配合角度變化之拐扙,然其均係結構複雜之設計,且僅能適用於單一尺寸拐扙,無形間提高其製造與組裝之成本,故確實有必要針對前述問題做一改良。
緣是,本創作人乃針對前述現有拐扙使用時所面臨之問題深入探討,並藉由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開發經驗,而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不斷努力之研究與發展,終於成功的創作出一種萬向拐扙結構。
因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可配合地形變化之萬向拐扙結構,藉以能使萬向拐扙結構同時有效的支撐於使用者及平穩立置於地面,以提高行進的安全性。
又,本創作之另一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可供拆換之萬向拐扙結構,其能有效簡化結構,且可便於拆裝,而能降低其製造與組裝之成本。
為此,本創作主要係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具體實現上述的各項目的與效能,其包含有:一立桿,該立桿底端具有一插孔;一支座組,該支座組可插設於立桿底端,其具有一底座、一彈性件及一彈力棒所組成,其中底座底面設有至少一具緩衝作用之腳墊,而彈性件係設於底座頂端,且該彈性件可在一端軸線偏移後能產生自動回復預力,又彈力棒係透過一 連接塊設於彈性件頂端,且彈力棒可選擇性插設於前述立桿之插孔內,而連接塊中央穿設有一供彈力棒穿套之長桿螺栓,又彈力棒頂面具有一壓片,且長桿螺栓於壓片上方螺設有一螺帽;藉此,透過前述技術手段的具體實現,使本創作之立桿與支座組能利用彈性件來產生萬向角度變化,讓立桿可配合地形變化,使支座組能服貼於地面,並能在觸地提起後自動復位,而能確保其操作的安全性與便利性,同時支座組進一步可利用彈力棒的變形,令支座組能裝配於不同徑之立桿上,且當組件損壞時也可便於拆換更新,從而降低其製造與組裝的成本,使本創作在「結構簡單、裝配性及服貼性」等方面較現有者更具功效之增進,而能提高其經濟效益。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創作的構成、特徵及其他目的,以下乃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能夠具體實施。
(10)‧‧‧立桿
(11)‧‧‧握把
(15)‧‧‧插孔
(20)‧‧‧支座組
(21)‧‧‧底座
(211)‧‧‧凸塊
(212)‧‧‧嵌塊
(22)‧‧‧腳墊
(23)‧‧‧彈性件
(24)‧‧‧連接塊
(240)‧‧‧階級穿孔
(25)‧‧‧彈力棒
(250)‧‧‧貫孔
(251)‧‧‧變形凹槽
(26)‧‧‧壓片
(27)‧‧‧長桿螺栓
(270)‧‧‧螺帽
(28)‧‧‧防塵套
第一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的簡要外觀示意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示意圖,供說明各組件之態樣及其相對關係。
第三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中支座組的組成外觀示意圖。
第四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五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中支座組在鎖接時的動作 剖面示意圖。
第六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的第一動作剖面示意圖。
第七圖: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的第二動作剖面示意圖。
本創作係一種萬向拐扙結構,隨附圖例示之本創作具體實施例及其構件中,所有關於前與後、左與右、頂部與底部、上部與下部、以及水平與垂直的參考,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創作,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圖式與說明書中所指定的尺寸,當可在不離開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根據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的設計與需求而進行變化。
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的詳細構成,係如第一圖所顯示者,其包含有一立桿(10)及一支座組(20),該支座組(20)可選擇性接設於立桿(10)之底端;而關於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詳細構成,則請配合參看第一、二圖所示,所述之立桿(10)頂端具有一供使用者握持之握把(11),且立桿(10)底端具有一供支座組(20)插掣之插孔(15),又該立桿(10)可選自一體管件或伸縮管件;又進一步參閱第二、三及四圖所顯示者,所述之支座組(20)具有一底座(21)、一彈性件(23)及一彈力棒(25)所組成,其中底座(21)頂面中央形成有一供彈性件(23)套設之凸塊(211),又底座(21)底面具有至少一嵌塊(212),而本創作係以三個等角設置之嵌塊(212)為主要實施 例,且底座(21)底面之各該嵌塊(212)分別套掣有一腳墊(22),各該腳墊(22)係由具緩衝作用之橡膠材料所製成,而套設於底座(21)頂端凸塊(211)之彈性件(23)頂端嵌設有一連接塊(24),其中彈性件(23)可選自軸線偏移後能產生自動回復預力之強力拉伸彈簧,該連接塊(24)中央形成有一階級穿孔(240),供一長桿螺栓(27)穿置限位,又前述之彈力棒(25)具有一貫孔(250),令彈力棒(25)可利用貫孔(250)套設於該長桿螺栓(27)上,且彈力棒(25)周緣形成有至少兩道環狀之變形凹槽(251),再者該彈力棒(25)可選擇性插置於前述立桿(10)之插孔(15)內,使彈力棒(25)於上下受力壓縮後可令外徑變大迫緊於立桿(10)插孔(15)的內壁,又彈力棒(25)頂面具有一壓片(26),且長桿螺栓(27)於壓片(26)上方螺設有一螺帽(270),再者支座組(20)於底座(21)與連接塊(24)間之彈性件(23)外部套覆有一防塵套(28);藉此,組構成一能改變角度、且可拆換之萬向拐扙結構者。
而本創作之萬向拐扙結構於實際運用時,則仍請參閱第三及五圖所顯示者,該支座組(20)可將彈力棒(25)插置於立桿(10)之插孔(15)內,且操作鎖緊該長桿螺栓(27),使長桿螺栓(27)頭部與螺帽(270)相對壓迫彈力棒(25)【如第五圖所示】,該彈力棒(25)的外徑利用變形凹槽(251)產生變異而加大外徑,進而使支座組(20)可利用彈力棒(25)迫設於立桿(10)底端,如此可令支座組(20)應用 於不同內徑的立桿(10),而能裝配在不同的拐扙上,且當有組件損壞時,也可進行拆換,達到降低製造與組裝成本之效;而操作上,則係如第六、七圖所示,使用者係握持於立桿(10)頂端之握把(11),並以立桿(10)底端之支座組(20)支撐於地面,由於支座組(20)底座(21)底面具有腳墊(22),使其在著地時能產生緩衝之作用,同時由於支座組(20)具有可彎曲之彈性件(23),因此當遇到地形變化時,則可利用支座組(20)之彈性件(23)產生彎折,使支座組(20)能相對立桿(10)改變角度,如此即可滿足不同的地形變化,且讓立桿(10)隨時與使用者身體保持直立狀、並讓支座組(20)穩立於地面,大幅提高其穩定性,而能有效增進使用的安全性。
再者,當拐杖之支座組(20)離開地面後,支座組(20)的彈性件(23)失去限制力,如此支座組(20)可利用彈性件(23)回復預力的作用,使支座組(20)能迅速復位,並與立桿(10)保持同軸狀,以利下一次的觸地角度變化或位置移動,避免因角度未復位而產生干擾,大幅增進手杖操作的便利性。
藉此,透過前述技術手段的具體實現,使本創作之立桿(10)與支座組(20)能利用彈性件(23)來產生角度變化,讓立桿(10)可依地形變化或患者的移動,而產生角度變化之效果,並能在觸地提起後自動復位,而能確保其操作的安全性與便利性;且其中支座組(20)利用彈力棒(25)的設計, 令支座組(20)能裝配於不同徑之立桿(10)上,且當組件損壞時也可便於拆換更新,從而降低其製造與組裝的成本,能有效增加其附加價值,進一步可提高其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可以理解到本創作為一創意極佳之新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習式者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本創作已符合新型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新型專利。
(10)‧‧‧立桿
(15)‧‧‧插孔
(20)‧‧‧支座組
(21)‧‧‧底座
(211)‧‧‧凸塊
(212)‧‧‧嵌塊
(22)‧‧‧腳墊
(23)‧‧‧彈性件
(24)‧‧‧連接塊
(240)‧‧‧階級穿孔
(25)‧‧‧彈力棒
(250)‧‧‧貫孔
(251)‧‧‧變形凹槽
(26)‧‧‧壓片
(27)‧‧‧長桿螺栓
(270)‧‧‧螺帽
(28)‧‧‧防塵套

Claims (12)

  1. 一種萬向拐扙結構,其包含有:一立桿,立桿底端具有一插孔;一支座組,支座組可插設於立桿底端,其具有一底座、一彈性件及一彈力棒所組成,彈性件係設於底座頂端,且彈性件可在一端軸線偏移後能產生自動回復預力,彈力棒係透過一連接塊設於彈性件頂端,且彈力棒可選擇性插設於前述立桿之插孔內,連接塊中央穿設有一供彈力棒穿套之長桿螺栓,且長桿螺栓於彈力棒上方螺設有一螺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立桿頂端具有一供使用者握持之握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立桿可為一可調節長度之伸縮管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底座底面具有至少一嵌塊,供具緩衝作用之腳墊套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底座頂面中央形成有一供彈性件套設之凸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彈性件可為強力拉伸彈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連接塊中央形成一供長桿螺栓穿置限位之階級穿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彈性件頂端與連接塊底端採嵌設連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彈力棒具有一可套設於長桿螺栓上之貫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彈力棒頂面與長桿螺栓螺設之螺帽間具有一壓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彈力棒周緣形成有環狀之變形凹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萬向拐扙結構,其中支座組之底座與連接塊間之彈性件外部套覆有一防塵套。
TW102219941U 2013-10-25 2013-10-25 萬向拐扙結構 TWM47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941U TWM473731U (zh) 2013-10-25 2013-10-25 萬向拐扙結構
CN201420058299.1U CN203952662U (zh) 2013-10-25 2014-01-24 万向拐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941U TWM473731U (zh) 2013-10-25 2013-10-25 萬向拐扙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3731U true TWM473731U (zh) 2014-03-11

Family

ID=5082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9941U TWM473731U (zh) 2013-10-25 2013-10-25 萬向拐扙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52662U (zh)
TW (1) TWM47373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7135A1 (de) 2016-07-08 2018-01-11 Lekisport Ag Nordic walking stock mit puffer
CN111329725A (zh) * 2020-02-18 2020-06-26 米伦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带腋下缓冲结构的助行器腋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2662U (zh)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04123A (ja) 歩行補助具
CN204599617U (zh) 防滑腋下拐杖
CN107569161A (zh) 一种厕座辅助器
TWM473731U (zh) 萬向拐扙結構
TWM524195U (zh) 拐杖底座(一)
CN109806120A (zh) 一种防滑可伸缩的多功能腋拐
TW201235022A (en) Four-linkage brake knee joint
KR101389575B1 (ko) 완충 지팡이
CN108420278A (zh) 辅助穿鞋器
CN108193840A (zh) 一种卫浴扶手
CN203328101U (zh) 拐杖的接地支撑结构
CN209645372U (zh) 一种恢复护理用助行器
CN201668048U (zh) 一种拐杖
CN202698001U (zh) 减震防滑拐杖
CN201754993U (zh) 搁脚架
CN201869919U (zh) 一种平稳式拐杖
CN207754645U (zh) 一种防滑按摩鞋底
CN206641478U (zh) 一种智能手杖
TWI454256B (zh) The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the walker
CN213156578U (zh) 一种手术凳
CN213908775U (zh) 一种智能矫形鞋
CN213284172U (zh) 一种可调防滑理疗杖
TWM457540U (zh) 手杖結構改良
CN107471194B (zh) 登山助力装置
CN209933421U (zh) 一种防滑可伸缩的多功能腋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