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2237U -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 Google Patents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2237U
TWM472237U TW102220081U TW102220081U TWM472237U TW M472237 U TWM472237 U TW M472237U TW 102220081 U TW102220081 U TW 102220081U TW 102220081 U TW102220081 U TW 102220081U TW M472237 U TWM472237 U TW M4722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ylus
touch
pen
tip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20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Guo Tang
Ming-Song Ye
Ming-Yi Yang
Wei-Zhan Lin
Jun-Ho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Unitel Hig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l High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Unitel Hig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102220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2237U/zh
Publication of TWM472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2237U/zh

Links

Description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之書寫筆,尤指針對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現代科技十分的發達,新型了許多電子科技產品,使人類生活更加方便造福了許多人民,而且各種電子商品的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像: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而上述之電子裝置其主要皆具有觸控螢幕之技術,觸控螢幕一直是重要的新型之一,發展至今已有許多不同的電子裝置使用此觸控螢幕技術,且越來越方便使用。
而觸控技術感應原理在於當手指或觸控筆於觸碰螢幕上之感應裝置時,會有一類比訊號輸出,由控制器將類比訊號轉換為電子裝置可以接受的數位訊號,再經由電子裝置裡的觸控驅動程式整合各元件編譯,最後由顯示卡輸出螢幕訊號在螢幕上顯示出所觸碰的位置,而,現今觸控技術依據其感應原理可分為電阻式觸控面板(Resistive)、電容式觸控面板(Capacitive)、光學式觸控面板(Optics)、聲波式觸控面板(Surface Acoustic Wave)、電磁式觸控面板等五大類。
上述之觸控面板較為常見的以電阻式觸控面板(Resistive)、電容式觸控面板(Capacitive)這兩大類為主,電阻式觸控面板之主要作動原理是藉由雙層導電層結構,當手指、觸控筆甚至其他力量施壓觸控面板表面時,造成雙層導電層接觸產生電路導通,經過後端IC就可計算出接觸位置就達成觸控的效果,簡單說只要有稍微的施壓動作就可以反應,另外,電容式觸控面板之動作原理在於觸控面板表面會產生一均勻的電場,當人體接觸的時候,因為人體是導電體,電場會受到改變,藉由電場改變的偵測,去判斷觸控位置,所以電容式的面板,只能靠人體或用導電的東西去接觸才有反應,而其他有關光學式觸控面板、聲波式觸控面板、電磁式觸控面板等因為應用之環境、成本及需求上之考量一般消費產品不多見。
承上所述,根據上述之結構也具有相應之電阻式觸控筆與電容式觸控筆,利用觸控筆不僅輸入文字方便,由於使用觸控筆會與觸控面板接觸面積較小,在操控小圖示等軟體或需較精細動作時,使用觸控筆之操控度也比手指佳,且不會指紋或髒污留在面板上;而且若女孩子留長指甲時,不方便使用手指來操控,所以利用觸控筆更能快速與準確書寫出所需要之內容與操作精細之動作,而一般習知之觸控筆僅利用於筆頭為導電材料且具有彈性,而此觸控筆之導電性質取決於該筆頭之導電能力,導電能力越好則越靈敏。
故,本創作針對以上習知之缺點做進一步之改良,創作出一種 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主要具有一筆頭與一鋁材接桿,利用該筆頭與該鋁材接桿兩者皆具有導電性質,以增強觸控操作之靈敏度,並同時增強其結構強度,再利用該筆頭上觸控端之接觸面小,增強對於精細之操作,此為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具有進步性及新穎性之新型 。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觸控筆結構,利用將觸控筆之鋁材接桿為導電材料增加觸控靈敏度,且同時增強觸控筆其筆頭之結構強度。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觸控筆結構,其觸控端之書寫接觸係具有 0.5mm到2.0mm直徑之彈性變形接觸面,用以增加操作精細程度 。
為達上述所指稱之主要目的之功效,本創作主要具有一筆頭與一鋁材接桿,該筆頭具有導電性質,而該筆頭係包含一觸控端與一連接端,該觸控端與該連接端為相反之兩端,並於該連接端設有一凹槽,另外,該鋁材接桿也具有導電性質,將該鋁材接桿之一端設置於該凹槽,其中,該筆頭為彈性體,當該觸控端輕觸於平面進行書寫時,該觸控端之書寫接觸會產生一彈性變形接觸面,該接觸面之最小直徑範圍為0.5mm到2.0mm之間 。
10‧‧‧筆頭
110‧‧‧觸控端
120‧‧‧連接端
130‧‧‧凹槽
131‧‧‧凸環肋
140‧‧‧接觸面
20‧‧‧鋁材接桿
210‧‧‧卡環槽
220‧‧‧咬花結構
30‧‧‧導電層
40‧‧‧筆桿
410‧‧‧握把槽

第一A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示意圖;
第一B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之觸控面示意圖;
第二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製造過程示意圖;
第三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結構卡扣結構示意圖;
第四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結構之導電層示意圖;以及
第五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結構示意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新型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
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係增強習知觸控結構之操作靈敏度及操作精細度,增強觸控結構之導電性質以增加操作靈敏度,同時也提升其結構強度,再利用觸控結構之觸控端上接觸面較一般習知之接觸面更小,使操作觸控筆能用於更精細之操作。
請參閱第一A圖與第一B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示意圖與觸控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 主要具有一筆頭10與一鋁材接桿20,該筆頭10具有導電性質,而該筆頭10係包含一觸控端110與一連接端120,該觸控端110與該連接端120為相反之兩端,並於該連接端120設有一凹槽130,另外,該鋁材接桿20也具有導電性質,將該鋁材接桿20之一端設置於該凹槽130,其中,該筆頭10為彈性體,當該觸控端110書寫接觸於平面60時,該觸控端110會產生一彈性變形接觸面140,該接觸面140之最小直徑範圍為0.5mm到2.0mm之間。
承上所述,本創作利用觸控筆之觸控端110於觸碰觸控面板之感應裝置時,觸控面板表面會產生一均勻的電場,當觸控筆接觸的時候,因為觸控筆之該筆頭10與該鋁材接桿20具導電性質,使觸控面板之電場會受到改變,藉由電場改變的偵測產生一類比訊號輸出,再由電子裝置內部之控制器將類比訊號轉換為電子裝置可以接受的數位訊號,再經由電子裝置裡的觸控驅動程式整合各元件編譯,最後由顯示卡輸出螢幕訊號在螢幕上顯示出所觸碰的位置,而本創作利用該筆頭10與該鋁材接桿20之結合,使觸控筆之導電性增強,於使用上觸控面板更容易偵測到電場改變位置(觸碰位置),使本創作之觸控筆於操作上更具有靈敏性,且由於該鋁材接桿20之結合設置,使得該筆頭10之支撐強度得到加強,進而提升其使用質感及使用壽命。
再者,該筆頭10為彈性體,其該觸控端110為凸弧面,當該筆頭10之該觸控端110輕觸於觸控面板之平面60上時,該觸控端110會與觸控面板之平面60於相接處會擠壓產生該彈性變形接觸面140,而該接觸面140大小之直徑範 圍介於 0.5mm到2.0mm之間,其中,該接觸面140之面積直徑為1.3mm為佳,本創作較一般習知觸控筆筆頭用於接觸觸控面板的接觸面小,故,本創作之觸控筆能夠執行較為精細之操作。
請參閱第二圖,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之觸控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第一製程方式係先進行步驟S100:將鋁金屬棒材料進行車削成該鋁材接桿20,於車削完後,進行各項前置作業處理(如清潔、噴砂),同時,以橡膠素材形成該筆頭10;再進行步驟S200:再將該鋁材接桿20之一端置入於該筆頭10之凹槽130,並利用熱壓固化方式將該筆頭10與鋁材接桿20相固接,當然,該筆頭10與鋁材接桿20之固接亦可利用模具加以形成,使該筆頭10包覆於該鋁材接桿20之一端;進行步驟S300:將組合好之該筆頭10與該鋁材接桿20進行噴塗,於該筆頭10之表面噴塗導電漆材料,使該筆頭10具有導電性質;另外,本創作之第二製程方式(未圖示)係將第一製程之步驟S200之橡膠素材換成導電矽膠,同樣直接利用導電矽膠所形成之筆頭10與鋁材接桿20進行熱壓固化而相固接,以此方式可直接省略S300步驟,即可利用該導電矽膠材料製成該筆頭10,使該筆頭10具有導電性質,更進一步,本創作之該筆頭10為歐姆值低於4000歐姆以下,且該筆頭10硬度在蕭氏硬度50到70 之間 。
請一併參閱第三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結構卡扣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該鋁材接桿20之一端兩側設有至少一卡槽210,利用上述第一製程之步驟S200方式於該鋁材接桿20之一端與該筆頭10直接熱壓固化而相固結,再者,該筆頭10於該 凹槽130內係進一步設有一凸環肋131,該鋁材接桿20係設有一對應該凸環肋131 之卡環槽210,使該筆頭10與該鋁材接桿20能產生更緊固之卡扣結合。
請一併參閱第四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結構導電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利用上述第一製程之步驟S300方式於該筆頭10之表面噴塗導電漆材料,形成一導電層30,該導電層30使該筆頭10具有導電性質。
請一併參閱第五圖,其係為本創作之一種觸控筆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其為本創作係於該鋁材接桿20之另一端更進一步設置一筆桿40,於該鋁材接桿20之另一端設有一咬花結構220,該咬花結構220可為凹凸紋路、波浪紋路或不對稱之紋路,利用該咬花結構220與該筆桿40做結合,可將該筆桿40更穩固結合,另外,該筆桿40之一側設有至少一握把槽410,更可方便手握書寫使用。
綜上所述, 主要利用該筆頭10與該鋁材接桿20之組合結構,該筆頭10具有導電性質,並利用該筆頭10之該連接端120設有該凹槽130,而該鋁材接桿20也具有導電性質,將該鋁材接桿20之一端設置於該凹槽130,利用該筆頭10與該鋁材接桿20皆具有導電性質,使觸控筆之導電性較佳,以增加觸控靈敏度,另外,該筆頭10之觸控端110輕觸於平面60時,該觸控端110會產生該接觸面140,該接觸面140之最小直徑範圍為0.5mm到2.0mm之間,該觸控端110之最佳接觸面之直徑為1.3mm,其接觸面大小較一般習知觸控筆之筆頭接觸面小,以增加操作精細程度。
故本新型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至准專利,至感為禱。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一較佳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故舉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新型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筆頭
110‧‧‧觸控端
120‧‧‧連接端
130‧‧‧凹槽
20‧‧‧鋁材接桿

Claims (9)

  1.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其包含:
    一筆頭,具有導電性質,該筆頭係包含一觸控端與一連接端,該觸控端與該連接端為相反之兩端,於該連接端設有一凹槽;以及
    一鋁材接桿,將其一端固結設置於該凹槽;其中,該筆頭為彈性體,當該觸控端書寫接觸於平面時,該觸控端會產生一彈性變形接觸面,該接觸面之直徑範圍介於0.5mm到2.0mm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其中該觸控端之最佳接觸面之直徑為1.3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其中該筆頭為橡膠或導電矽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其中該筆頭為歐姆值低於4000歐姆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其中該筆頭硬度在蕭氏硬度50到70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其中該筆頭之表面具有一導電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其中該凹槽內設有一凸環肋固於該鋁材接桿上之一卡環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其中該鋁材接桿之另一端具有一咬花結構,該咬花結構連接設一筆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其中該筆桿之一側設有至少一握把槽。
TW102220081U 2013-10-29 2013-10-29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TWM472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081U TWM472237U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20081U TWM472237U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2237U true TWM472237U (zh) 2014-02-11

Family

ID=50551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20081U TWM472237U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2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0770B (zh) * 2014-06-27 2015-04-11 Waltop Int Corp 電容式指標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0770B (zh) * 2014-06-27 2015-04-11 Waltop Int Corp 電容式指標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02702Y (zh) 用于电容式触控屏体现书写笔画粗细的触控笔
TWI635430B (zh) Pressure sensing touch device
JP3170811U (ja) タッチペン
US20090256824A1 (en) Pointer device for capacitive sensitive touch screens
TW201516766A (zh) 觸控筆
KR20150073959A (ko) 터치 인터페이스 디바이스와 디자인
TW201303653A (zh) 具有觸控筆的電子裝置
JP4932773B2 (ja) 静電容量方式ペン
TW201543298A (zh) 撓性感測器
TWI616799B (zh) 輸入裝置
TWM465617U (zh) 觸控輸入系統
TW201905668A (zh) 壓力感測觸控裝置
TWM479456U (zh) 電容觸控筆
TWM470283U (zh) 觸控輸入裝置
CN201903856U (zh) 一种触控手写笔
TW201500977A (zh) 觸控輸入方法
TWM472237U (zh) 一種觸控筆之觸控筆頭結構
TWM573860U (zh) 一種指紋識別、觸控及顯示一體化之柔性顯示裝置
TW201415301A (zh) 觸控筆、感應裝置及辨識與電容式觸控面板接觸之輸入元件的種類的方法
TWI507930B (zh) 觸控輸入裝置
TW201142665A (en) Stylus
TWM474187U (zh) 觸控筆
KR101739274B1 (ko) 필압 인식 터치펜 장치
JP2011242903A (ja) 静電容量方式ペン
TWI728426B (zh) 仿真觸控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