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0401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0401U
TWM470401U TW102211975U TW102211975U TWM470401U TW M470401 U TWM470401 U TW M470401U TW 102211975 U TW102211975 U TW 102211975U TW 102211975 U TW102211975 U TW 102211975U TW M470401 U TWM470401 U TW M4704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tray
receiving
conducti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1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Xi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riority to TW102211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0401U/zh
Publication of TWM470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0401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用以裝設電子卡的電連接器。
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手機)技術近年來快速的發展,用以裝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電子卡在規格及尺寸上也不斷地推陳出新,而一般可攜式電子裝置只適用於裝設單一特定規格的電子卡,常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便。
為了使可攜式電子裝置能使用不同規格的電子卡,已有業者開發出可同時接合兩種不同電子卡的電連接器。如台灣專利M416241即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含一前端形成一插入口的殼體、二裝設於殼體的端子組,及一可由插入口插入殼體的托盤。殼體包括一基座以及一罩覆基座的蓋體。二端子組分別設置在基座以及蓋體上。托盤上設有兩載卡部以分別承載兩電子卡,並在托盤插入殼體時使兩電子卡分別連接基座及蓋體上的端子組,藉此使電連接器達到同時連接兩種不同規格電子卡的功效。
然而,上述的電連接器雖然可同時連接兩種不同規格的電子卡,但其結構需要在基座及蓋體上分別設置一端子組,不但使元件組成複雜化而製造成本增加,且會增加電連接器的整體高度而不利於將可攜式電子裝置薄型化。因此,現有的電連接器顯然還有需要改善的空間。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連接不同類型電子卡且結構簡單的電連接器。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有利於電子裝置薄型化的電連接器。
於是,本新型電連接器可選擇地供一第一電子卡或一第二電子卡裝設。該第一電子卡與第二電子卡分別具有多個接觸墊。該電連接器包含一屏蔽殼、至少一設置於屏蔽殼內的導電端子組件,及一托盤。屏蔽殼界定一具有一插口的收容腔,導電端子組件包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固設於該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
該托盤包括彼此相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凹陷形成一用以配合容置第一電子卡的第一容置槽;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一用以配合容置第二電子卡的第二容置槽。托盤可被翻轉以選擇使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朝向導電端子地插置入收容腔,從而使第一電子卡或第二電子卡的接觸墊與對應的導電端子接觸形成電連接。
較佳地,該托盤還包括一主絕緣盤體,及一設於該主絕緣盤體的金屬支撐架。
較佳地,該托盤的兩相反側邊分別形成一第一扣接部;該屏蔽殼或該導電端子組件形成兩個對應該等第一扣接部的第二扣接部;在該托盤插設於該收容腔時,該等第一扣接部與對應的第二扣接部彼此可分離地扣接。
較佳地,該金屬支撐架具有一位於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之間的分隔板部;該第一電子卡容置於該第一容置槽時其一側面抵靠該分隔板部而其相反的另一側面朝外露出其接觸墊;該第二電子卡容置於該第二容置槽時其一側面抵靠該分隔板部而其相反的另一側面朝外露出其接觸墊。
較佳地,該導電端子組件還包括一裝設於該屏蔽殼的金屬框;該絕緣本體固定於該金屬框而通過該金屬框與該屏蔽殼連接。
較佳地,該金屬框的兩相反側形成多個凸鉤;該等凸鉤卡扣於該屏蔽殼以使該金屬框與該屏蔽殼相互固定。
較佳地,該屏蔽殼在前端緣的中部位置處還設有向後凹入的一凹入部,以便於將該托盤從該屏蔽殼內抽出。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托盤可被翻轉以選擇使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朝向導電端子地插置入收容腔,使托盤可配合不同的電子卡改變插入方向,讓電連接器只需在托盤的一側設置導電端子組件即可與不同的電子卡電連接,結構簡化而易於製造且降低了成本。此外,因只需在 托盤的一側設置導電端子組件,且托盤具有金屬支撐架使結構強度增加,使電連接器的整體高度降低,有利於設有電連接器之電子裝置的薄型化。
1‧‧‧屏蔽殼
14‧‧‧凹入部
2‧‧‧導電端子組件
21‧‧‧金屬框
211‧‧‧凸鉤
22‧‧‧絕緣本體
23‧‧‧導電端子
24‧‧‧第二扣接部
3‧‧‧收容腔
31‧‧‧插口
4‧‧‧托盤
41‧‧‧主絕緣盤體
42‧‧‧金屬支撐架
421‧‧‧分隔板部
43‧‧‧第一表面
430‧‧‧第一容置槽
431‧‧‧第一斜角區
44‧‧‧第二表面
440‧‧‧第二容置槽
441‧‧‧第二斜角區
45‧‧‧第一扣接部
46‧‧‧開口
5‧‧‧探測開關
51‧‧‧固定座
52‧‧‧探測端子
60‧‧‧接觸墊
61‧‧‧第一電子卡
611‧‧‧第一斜邊
62‧‧‧第二電子卡
621‧‧‧第二斜邊
7‧‧‧電路板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成元件;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組成元件的另一角度;圖4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導電端子組件;圖5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裝設一第一電子卡;圖6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裝設一第二電子卡;圖7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8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組成元件;圖9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裝設一第一電子卡; 圖10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裝設一第二電子卡;及圖1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金屬支撐架。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至圖4,為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一較佳實施例。電連接器可選擇地供一第一電子卡61(見圖5)或一第二電子卡62(見圖6)裝設。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電子卡61與該第二電子卡62分別為一micro-SIM卡與一nano-SIM卡,且各具有多個用以與電連接器電連接的接觸墊60。電連接器包含一屏蔽殼1、兩個設置於屏蔽殼1內的導電端子組件2、一托盤4,及一探測開關5。
屏蔽殼1界定一具有一插口31的收容腔3。導電端子組件2包括一裝設於屏蔽殼1的金屬框21、一固定於金屬框21而通過金屬框21與屏蔽殼1連接的絕緣本體22,及多個固設於絕緣本體22並向上伸入收容腔3的導電端子23。該屏蔽殼1覆蓋於該托盤4的上方一側,而該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23均設置於該托盤4的下方一側從而有利於降低整體高度。金屬框21的兩相反側形成多個凸鉤211,並藉由該等凸鉤211卡扣於屏蔽殼1以使金屬框21 與屏蔽殼1相互固定。探測開關5位於收容腔3相對於插口31的另一端(或是說後端),並包括一固定於屏蔽殼1的固定座51,及一由固定座51突伸出的探測端子52。
托盤4包括一主絕緣盤體41、一埋設於主絕緣盤體41的金屬支撐架42、彼此相反的一第一表面43及一第二表面44。藉由托盤4埋設有強度高於主絕緣盤體41的金屬支撐架42,使托盤4可維持較薄的尺寸即符合使用時的強度需求,有利於電連接器整體的薄型化。該屏蔽殼1在其前端緣的中部位置處還設有向後凹入的呈弧形的一凹入部14,以便於使用者將手指插入到該凹入部14內並將該托盤4從該屏蔽殼1內抽出。
托盤4的第一表面43凹陷形成一用以配合容置第一電子卡61的第一容置槽430;第二表面44凹陷形成一用以配合容置第二電子卡62的第二容置槽440。金屬支撐架42具有一位於第一容置槽430與第二容置槽440之間的分隔板部421。第一電子卡61容置於第一容置槽430時,其一側面抵靠分隔板部421而其相反的另一側面朝外露出其接觸墊60(見圖5);第二電子卡62容置於第二容置槽440時,其一側面抵靠分隔板部421而其相反的另一側面朝外露出其接觸墊60(見圖6)。
托盤4可被翻轉以選擇使第一表面43或第二表面44朝向導電端子23地插置入收容腔3,而讓第一電子卡61或第二電子卡62的接觸墊60與對應的導電端子23接觸形成電連接。參閱圖5,在電連接器供第一電子卡61裝設 時,第一電子卡61容置於第一容置槽430並抵靠於分隔板部421,且托盤4的第一表面43及第一電子卡61的接觸墊60面對導電端子23,讓第一電子卡61的接觸墊60與導電端子23接觸形成電連接。參閱圖6,在電連接器供第二電子卡62裝設時,第二電子卡62容置於第二容置槽440並抵靠於分隔板部421,且托盤4的第二表面44及第二電子卡62的接觸墊60面對導電端子23,讓第二電子卡62的接觸墊60與導電端子23接觸形成電連接。藉此,電連接器只需在托盤4的一側設置導電端子組件2即可供兩種不同大小的電子卡裝設,讓電連接器的結構更簡單而易於製造,且有利於整體尺寸的薄型化。
參閱圖4及圖5,須強調地,托盤4還包括兩個分別形成於托盤4兩相反側邊的第一扣接部45;電連接器其中一個較為靠前的導電端子組件2的金屬框21形成兩個對應兩第一扣接部45的第二扣接部24。在托盤4插設於收容腔3時,托盤4兩側的兩第一扣接部45與導電端子組件2的兩第二扣接部24彼此可分離地扣接,從而讓托盤4插設於收容腔3時具有一輔助固定的機制,不會因為意外的碰撞或搖晃使托盤4在收容腔3內偏移或意外滑出,導致導電端子23無法準確地接觸各接觸墊60。此外,托盤4插入收容腔3後會推抵探測開關5的探測端子52,使探測開關5能藉此探測托盤4是否已正確插入收容腔3。
參閱圖5及圖6,值得一提地,第一電子卡61具有一第一斜邊611;第二電子卡62具有一第二斜邊 621。第一容置槽430具有一形狀對應並用以容置第一斜邊611的第一斜角區431;第二容置槽440具有一形狀對應並用以容置第二斜邊621的第二斜角區441。藉由第一斜邊611與第二斜邊621分別對應配合第一斜角區431與第二斜角區441,使第一電子卡61及第二電子卡62裝設於托盤4時具有一防錯機制,有效避免使用者以錯誤的角度將第一電子卡61及第二電子卡62放入第一容置槽430與第二容置槽440。
參閱圖7至圖10,為本新型電連接器的第二較佳實施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惟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電連接器僅具有一個導電端子組件2,且導電端子組件2不具有與屏蔽殼1連接的金屬框21,而是與屏蔽殼1裝設於一電路板7達到彼此定位。此外,用以與第一扣接部45扣接的第二扣接部24是形成於屏蔽殼1上。
要特別強調地,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托盤4的金屬支撐架42不具有位於第一容置槽430與第二容置槽440之間的分隔板部421,使托盤4還包括一連通第一容置槽430與第二容置槽440的開口46。在電連接器供第一電子卡61裝設時,托盤4的第二表面44及第一電子卡61的接觸墊60面對導電端子23,第一電子卡61的接觸墊60露出開口46使導電端子23通過第二容置槽440及開口46與第一電子卡61的接觸墊60接觸形成電連接。在電連接器供第二電子卡62裝設時,托盤4的第一表面43及第二電子卡62的接觸墊60面對導電端子23,第二電子卡62的接觸 墊60露出開口46使導電端子23通過第一容置槽430及開口46與第二電子卡62的接觸墊60接觸形成電連接。另外,托盤4的金屬支撐架42(如圖11所示)大部分埋設於托盤4的主絕緣盤體41內,且兩側向外凸出主絕緣盤體41以形成托盤4的兩第一扣接部45,藉此讓第一扣接部45具有較佳的強度而不易因頻繁的插拔而損壞。
綜上所述,利用托盤4可被翻轉以選擇使第一表面43或第二表面44朝向導電端子23地插置入收容腔3,使托盤4裝設不同電子卡時能配合電子卡調整插入方向讓電子卡的接觸墊60與導電端子23面對接觸,讓電連接器只需在托盤4的一側設置導電端子組件2即可與不同的電子卡電連接,將結構簡化而易於製造且降低了成本。此外,因只需在托盤4的一側設置導電端子組件2,且托盤4具有金屬支撐架42使其結構強度增加,使電連接器的整體高度得以降低,有利於設有電連接器之電子裝置的薄型化,故確實能達到本新型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中的第一電子卡61與該第二電子卡62雖然是以一micro-SIM卡與一nano-SIM卡為例,然而在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第一電子卡與該第二電子卡還可以分別為一nano-SIM卡與一micro-SD卡,此時在電連接器下方設置一nano-SIM卡導電端子組件與一micro-SD卡導電端子組件以分別與相應的電子卡對接即可(圖未示)。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 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屏蔽殼
2‧‧‧導電端子組件
21‧‧‧金屬框
211‧‧‧凸鉤
22‧‧‧絕緣本體
23‧‧‧導電端子
3‧‧‧收容腔
31‧‧‧插口
4‧‧‧托盤
41‧‧‧主絕緣盤體
42‧‧‧金屬支撐架
421‧‧‧分隔板部
43‧‧‧第一表面
430‧‧‧第一容置槽
431‧‧‧第一斜角區
45‧‧‧第一扣接部
5‧‧‧探測開關
51‧‧‧固定座
52‧‧‧探測端子
60‧‧‧接觸墊
61‧‧‧第一電子卡
611‧‧‧第一斜邊

Claims (12)

  1. 一種電連接器,可選擇地供一第一電子卡或一第二電子卡裝設,該第一電子卡與該第二電子卡分別具有多個接觸墊,該電連接器包含:一屏蔽殼,界定一具有一插口的收容腔;至少一導電端子組件,設置於該屏蔽殼內,該導電端子組件包括一絕緣本體,及多個固設於該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一托盤,包括彼此相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凹陷形成一用以配合容置該第一電子卡的第一容置槽,該第二表面凹陷形成一用以配合容置該第二電子卡的第二容置槽,該托盤可被翻轉以選擇使該第一表面或該第二表面朝向該等導電端子地插置入該收容腔,從而使該第一電子卡或該第二電子卡的接觸墊與對應的導電端子接觸形成電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托盤還包括一主絕緣盤體,及一設於該主絕緣盤體的金屬支撐架。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托盤的兩相反側邊分別形成一第一扣接部;該屏蔽殼或該導電端子組件形成兩個對應該等第一扣接部的第二扣接部;在該托盤插設於該收容腔時,該等第一扣接部與對應的第二扣接部彼此可分離地扣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金屬支撐架具有一位於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之間的分隔板部; 該第一電子卡容置於該第一容置槽時其一側面抵靠該分隔板部而其相反的另一側面朝外露出其接觸墊;該第二電子卡容置於該第二容置槽時其一側面抵靠該分隔板部而其相反的另一側面朝外露出其接觸墊。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導電端子組件還包括一裝設於該屏蔽殼的金屬框;該絕緣本體固定於該金屬框而通過該金屬框與該屏蔽殼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金屬框的兩相反側形成多個凸鉤;該等凸鉤卡扣於該屏蔽殼以使該金屬框與該屏蔽殼相互固定。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殼在前端緣的中部位置處還設有向後凹入的一凹入部,以便於將該托盤從該屏蔽殼內抽出。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托盤還包括一連通該第一容置槽與該第二容置槽的開口;該第一電子卡容置於該第一容置槽時第一電子卡的接觸墊露出該開口;該第二電子卡容置於該第二容置槽時第二電子卡的接觸墊露出該開口。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托盤還包括一主絕緣盤體,及一埋設於該主絕緣盤體的金屬支撐架;該金屬支撐架的兩側向外凸出該主絕緣盤體形成該托盤的兩第一扣接部,該屏蔽殼或該導電端子組件形成兩個對應該等第一扣接部的第二扣接部;在該托盤插設於該收容腔時,該等第一扣接部與對應的第二扣接部彼此可分 離地扣接。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該第一電子卡具有一第一斜邊;該第一容置槽具有一形狀對應並用以容置該第一斜邊的第一斜角區。
  11.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還包含一探測開關;該探測開關位於該收容腔相對於該插口的另一端,並包括一固定於該屏蔽殼的固定座,及一由該固定座突伸出的探測端子。
  12.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殼覆蓋於該托盤的上方一側,而該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均設置於該托盤的下方一側。
TW102211975U 2013-06-26 2013-06-26 電連接器 TWM470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975U TWM470401U (zh) 2013-06-26 2013-06-26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1975U TWM470401U (zh) 2013-06-26 2013-06-26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0401U true TWM470401U (zh) 2014-01-11

Family

ID=5034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1975U TWM470401U (zh) 2013-06-26 2013-06-26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04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275B (zh) * 2014-09-01 2016-10-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卡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275B (zh) * 2014-09-01 2016-10-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卡連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13485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818686B (zh) 卡連接器、卡座及終端
US8894445B2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with side ground contacts
JP3186801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7121864B1 (en) Module connector
US8011965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6971918B1 (en) Card connector
TWM467195U (zh) 電連接器
US8905792B2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with side ground contacts
US690243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d for use with different electronic cards
WO2018090516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M483573U (zh) 電子卡連接裝置
US6696816B2 (en) Battery charger
TWM470401U (zh) 電連接器
TW201513472A (zh) 雙卡連接器及具有該雙卡連接器之電子裝置
JP200328896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3326222U (zh) 电连接器
TWM462995U (zh) 電連接器
CN210007063U (zh) 转接器
CN105069346B (zh) 电子签名设备
CN210607929U (zh) 一种可拆卸式集线器
TWM499692U (zh)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CN215497211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背板
JP200022318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214797912U (zh) 一种通讯设备用的防水usb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