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9888U -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9888U
TWM469888U TW102215311U TW102215311U TWM469888U TW M469888 U TWM469888 U TW M469888U TW 102215311 U TW102215311 U TW 102215311U TW 102215311 U TW102215311 U TW 102215311U TW M469888 U TWM469888 U TW M46988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vertical
vertical rod
sleeve
training device
scr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5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eng-gui Xu
Original Assignee
deng-gui X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g-gui Xu filed Critical deng-gui Xu
Priority to TW102215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9888U/zh
Publication of TWM469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9888U/zh

Links

Description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脊骨矯正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按,一般常見有關於出現在人體全身所產生之局部酸痛及麻痺現象(如坐骨神經痛等症狀),其大部份之起因係如來自運動傷害肌肉、肌腱或韌帶拉傷或斷裂,頭靠枕頭姿勢不對,經常發生落枕,而未加以重視,長期下來就會造成頸椎管內和椎管外病變,所謂椎管外病變是指肌肉、肌腱或韌帶,滑膜周圍神經血管等,椎管以外的軟組織的急、慢性病變,急性的外傷有:如暴力性創傷、扭挫傷、拉傷、急性肌纖維組織等染於軟組織的急性病變,慢性的則多為勞損性疾病和退化性病變;而椎管內之病變,主要由於外傷勞損或退化性病變等所造成之椎管內組織結構的功能疾病,以及因椎體位置的改變或椎間結構的變化而造成的椎管內組織結構損傷,如最常見為椎間盤突出症,俗稱「骨刺」、椎間盤「軟墊」突出,進而壓迫到神經的通路,因部位的不同引起症狀名稱也不同,如頸椎引起的前臀神經痛,如腰椎引起之坐骨神經痛。
頸椎酸痛,都是因為姿勢不良,長期固定某姿勢或錯誤的動作,導致軟組織受傷而引發酸痛,頸部酸痛它可能意謂著單純的頸部肌肉疲勞,如頸椎長期彎曲,須承擔頭部重量的第五、六、七節,頸椎長期受到壓迫因而容易增生骨刺,其所造成的現象,亦即所謂頸肌肌腹症後群,包含:頸部酸痛、活動受限,甚至手指發麻造成肌肉力量減退等情況,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頸部肌肉發炎、肌肉疼痛,會延伸到肩胛骨及頭部,讓患者有著抽痛或是骨刺的疼痛。
然現今解決上述脊椎病變之方法不外是以手術開刀方式或 者是推拿配合穴位按摩方式矯正治療,就手術開刀而言,其醫療之過程除須付出龐大的醫療費用外,亦容易使病患之心理產生恐懼,因此,部份患者也採用中國國粹式的治療方法,其一、矯正方式即以推拿、穴位按摩等矯正方式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由國術師或復健師依其經驗以「徒手」方式進行筋骨之放鬆按摩、推拿將有病變的脊椎壓擠矯正。其二、矯正方式係以一人在頭部前面抓住患者肩窩固定,另一人抓住患者腰部以下固定並抽伸身體,再由治療師將有病變的脊椎壓擠矯正及穴位按摩,因此前述兩種矯正方式,在治療上,除了必須有三個人進行治療外,亦非常不易且極耗費體力;且復健師也有可能因為經驗不足或施以力道不均,而使患者的病變部位治療後變的更加嚴重。其三、矯正方式較為自然且也較為簡單,只需患者自己一個人即可實施,首先必須具有一吊掛架,包含兩支撐柱及一吊掛桿,兩支撐柱係直立於吊掛桿兩側且與吊掛桿連結,而患者只需藉由手掌抓住吊掛桿並使身體放鬆,使脊椎可被縱向牽引而鬆弛脊椎周圍之神經,以達到脊椎矯正的效果。但此方式仍存在問題點,因為患者使用約1至2分鐘後手臂就會感到無力,而無法再繼續進行治療,但因為整個療程至少要進行10分鐘以上,且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具有一定的療效,而且對於坐輪椅或是行動不方便的患者卻無法進行復健治療,且無法控制矯正的力道,故此治療方式仍有精進改善之空間。
有鑑於此,本創作人乃針對習知技術之缺點而加以改良,經多年從事於此一行業之經驗,於是創作出本創作。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係藉由手動或自動調整扶手組件的高度或者是調整座墊的高度,以提供行動方便或行動不方便的待復健人員以自身身體的重量進行脊骨拉伸的復健。
因此,本創作的目的係在於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係包括一支撐架體,具有一背橫桿、一背頂桿、一左後豎桿、一右後豎桿、一左前豎桿、一右前豎桿、一左下支桿及一右下支桿,該背橫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該背頂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 之上部連接固定,且該背頂桿位在該背橫桿之上,該左下支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左前豎桿之下部及該左後豎桿之下部連接,該右下支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右前豎桿之下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下部連接,而該支撐架體的底部係以二底桿作穩固地支撐;以及二扶手組件,係相對並分別地與該背橫桿的左右側可移動地連接,各該扶手組件係包括一支撐件、一靠抵件以及一握持件,該支撐件係與該背橫桿連接,以供一待復健人員的腋下部位夾持支撐,該靠抵件係在該支撐件朝外延伸設置,以供該待復健人員的手臂靠抵,該握持件係與該靠抵件遠離該支撐件的一端朝上延伸設置,以供該待復健人員的手掌握持。
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支撐件的尾端係為一第一套管,係套設在該背橫桿外,並以一螺栓穿透該第一套管而使該支撐件可移動地與該背橫桿連接。
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該背橫桿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二套管,各該第二套管係分別套設在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外,並以一螺栓穿透該第二套管而使該背橫桿可移動地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
在某一實施例中,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自動調整組件,具有一第一馬達、一第一螺套以及一第一螺桿,該第一螺套係設置在該背橫桿的後側,該第一馬達係固設在該背頂桿的後側,該第一螺桿的一端係與該第一馬達連接,並受該第一馬達控制轉動,該第一螺桿的一端係螺設穿過該第一螺套,該背橫桿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二套管,各該第二套管係分別套設在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外,使該背橫桿可移動地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且透過該第一自動調整組件以調整該背橫桿的高度。
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座墊,係與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可移動地連接。
在某一實施例中,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第二自動調整組件,具有一第二馬達、一第二螺套以及一第二螺桿,該第二螺套係設置在該座墊的後側,該第二馬達係固設在地板上,該第二 螺桿的一端係與該第二馬達連接,並受該第二馬達控制轉動,該第二螺桿的一端係螺設穿過該第二螺套,該座墊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三套管,各該第三套管係分別套設在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外,使該座墊可移動地與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可移動地連接,且透過該第二自動調整組件以調整該座墊的高度。
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背墊,係固設在該背頂桿的前側。
其中,該支撐件內部係設置有一彈簧。
本創作上述之目的及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瞭解。
當然,本創作在某些另件上,或另件之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之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1‧‧‧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2‧‧‧支撐架體
21‧‧‧背橫桿
211‧‧‧第二套管
22‧‧‧背頂桿
23‧‧‧左後豎桿
24‧‧‧右後豎桿
25‧‧‧左前豎桿
26‧‧‧右前豎桿
27‧‧‧左下支桿
28‧‧‧右下支桿
29‧‧‧底桿
3‧‧‧扶手組件
31‧‧‧支撐件
311‧‧‧第一套管
32‧‧‧靠抵件
33‧‧‧握持件
34‧‧‧彈簧
4‧‧‧第一自動調整組件
41‧‧‧第一馬達
42‧‧‧第一螺套
43‧‧‧第一螺桿
5‧‧‧座墊
51‧‧‧第三套管
6‧‧‧第二自動調整組件
61‧‧‧第二馬達
62‧‧‧第二螺套
63‧‧‧第二螺桿
7‧‧‧背墊
B‧‧‧螺栓
M‧‧‧待復健人員
第1圖係表示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表示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一實施例之扶手組件的作動正視示意圖。
第3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一實施例之扶手組件的部分作動示意圖。
第4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一實施例供一待復健人員使用狀態下的正視示意圖。
第5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二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第6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二實施例之背橫桿的作動示意圖。
第7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二實施例之背橫桿的部分作動示意圖。
第8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三 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第9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三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第10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四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第11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四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第12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四實施例供一待復健人員使用前的示意圖。
第13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四實施例供該待復健人員使用後的示意圖。
關於本創作藉以達到上述目的之技術手段,茲以下列實施型態配合圖示於下文作詳細說明,俾令 鈞上深入瞭解並認同之。
第1圖係表示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一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第2圖係表示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一實施例之扶手組件的作動正視示意圖。第3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一實施例之扶手組件的部分作動示意圖。第4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一實施例供一待復健人員使用狀態下的正視示意圖。
請參考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創作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1之第一實施例係包括一支撐架體2以及二扶手組件3。
支撐架體2具有一背橫桿21、一背頂桿22、一左後豎桿23、一右後豎桿24、一左前豎桿25、一右前豎桿26、一左下支桿27及一右下支桿28,背橫桿21的兩端係分別與左後豎桿23之上部及右後豎桿24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背頂桿22的兩端係分別與左後豎桿23之上部及右後豎桿24之上部連接固定,且背頂桿22位在背橫桿21之上,左下支桿27的兩端係分別與左前豎桿25之下部及左後豎桿23之下部連接,右下支桿28的兩端係分別與右前豎桿26之下部及右後豎桿24之下部連接,而支撐架體2 的底部係以二底桿29作穩固地支撐。
二扶手組件3係相對並分別地與背橫桿21的左右側可移動地連接,各扶手組件3係包括一支撐件31、一靠抵件32以及一握持件33,支撐件31係與背橫桿21連接,以供一待復健人員M的腋下部位夾持支撐,且支撐件31內部係具有一彈簧34,以供不同臂長之待復健人員M使用;靠抵件32係在支撐件31朝外延伸設置,以供待復健人員M的手臂靠抵;握持件33係與靠抵件32遠離支撐件31的一端朝上延伸設置,以供待復健人員M的手掌握持。
再者,扶手組件3之支撐件31的尾端係為一第一套管311,係套設在背橫桿21外,並以一螺栓B穿透第一套管311而使支撐件31可移動地與背橫桿21連接;藉由調整二扶手組件3之間的距離,以配合不同身材的待復健人員M使用。
另外,本實施例更可包括一背墊7,係可固設在背頂桿22的前側。
行動方便而可以雙腳走路的待復健人員M係以雙腳踩住左下支桿27及右下支桿28,再以腋下部位夾抵住扶手組件3的支撐件31,以手臂部位靠抵住靠抵件32,並以手掌部位握緊握持件33之後,使雙腳離開左下支桿27及右下支桿28,利用待復健人員M的身體重量向下對待復健人員M的脊骨進行拉伸復健。
第5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二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第6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二實施例之背橫桿的作動示意圖。第7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二實施例之背橫桿的部分作動示意圖。
請參考第5圖到第7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係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本第二實施例中,背橫桿21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二套管211,各第二套管211係分別套設在左後豎桿23及右後豎桿24外,並以一螺栓B穿透第二套管211而使背橫桿21可移動地與左後豎桿23之上部及右後豎桿24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
因此,調整背橫桿21的高度亦同時調整二扶手組件3的高 度,藉此以提供不同身高之待復健人員M使用;相同地,本實施例係亦利用待復健人員M的身體重量向下對待復健人員M的脊骨進行拉伸復健。
第8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三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第9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三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
請參考第8圖及第9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係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係在於本第三實施例更包括一第一自動調整組件4,具有一第一馬達41、一第一螺套42以及一第一螺桿43,第一螺套42係設置在背橫桿21的後側,第一馬達41係固設在背頂桿22的後側,第一螺桿43的一端係與第一馬達41連接,並受第一馬達41控制轉動,第一螺桿43的一端係螺設穿過第一螺套42,背橫桿21的兩端係分別具有第二套管211,各第二套管211係分別套設在左後豎桿23及右後豎桿24外,使背橫桿21可移動地與左後豎桿23之上部及右後豎桿24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且透過第一自動調整組件4以調整背橫桿21的高度。
當待復健人員M踩住左下支桿27及右下支桿28並欲以自身體重進行脊骨拉伸復健時,係可利用第一調整組件4透過調整背橫桿21向上而使二扶手組件3進行向上移動,進而利用待復健人員M自身體重以拉伸待復健人員M的脊骨;之後,同樣再利用第一調整組件4透過使調整背橫桿21向下而使二扶手組件3進行向下移動而復位,如此循環地進行脊骨拉伸復健。
另外,本實施例更可包括一座墊(圖未示),係可供需坐輪椅或行動不便無法自由行走的待復健人員M進行脊骨拉伸復健。
第10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一第四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第11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四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圖。第12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四實施例供一待復健人員使用前的示意圖。第13圖係表示本創作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該第四實施例供該待復健人員使用後的示意圖。
請參考第10圖到第13圖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係與前述第 一實施例大致相同,其差異係在於本實施例更包括一座墊5以及一第二自動調整裝置6。
座墊5係可與左後豎桿23及右後豎桿24可移動地連接;詳言之,座墊5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三套管51,各第三套管51係分別套設在左後豎桿23及右後豎桿24外,使座墊5可移動地與左後豎桿23及右後豎桿24可移動地連接。
第二自動調整組件6,具有一第二馬達61、一第二螺套62以及一第二螺桿63,第二螺套62係設置在座墊5的後側,第二馬達61係固設在地板上,第二螺桿63的一端係與第二馬達61連接,並受第二馬達61控制轉動,第二螺桿63的一端係螺設穿過第二螺套62,透過第二自動調整組件6以調整座墊5的高度。
藉由上述之結構,坐輪椅或行動不便的待復健人員M係可坐上座墊5,並將雙手跨置在二扶手組件3上,透過第二自動調整組件6以將座墊5慢慢地往下調整,便於利用待復健人員M本身身體的重量對待復健人員M進行脊骨拉伸復健;之後,第二自動調整組件6係再慢慢地往上調整以復位,依此循環;則待復健人員M係可達到脊骨復健的功效。
以上所述實施型態之揭示係用以說明本創作,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故舉凡數值之變更或等效元件之置換仍應隸屬本創作之範疇。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瞭本創作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之規定,爰提出專利申請。
1‧‧‧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2‧‧‧支撐架體
21‧‧‧背橫桿
22‧‧‧背頂桿
23‧‧‧左後豎桿
24‧‧‧右後豎桿
25‧‧‧左前豎桿
26‧‧‧右前豎桿
27‧‧‧左下支桿
28‧‧‧右下支桿
29‧‧‧底桿
3‧‧‧扶手組件
31‧‧‧支撐件
32‧‧‧靠抵件
33‧‧‧握持件
34‧‧‧彈簧
7‧‧‧背墊

Claims (8)

  1. 一種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係包括:一支撐架體,具有一背橫桿、一背頂桿、一左後豎桿、一右後豎桿、一左前豎桿、一右前豎桿、一左下支桿及一右下支桿,該背橫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該背頂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連接固定,且該背頂桿位在該背橫桿之上,該左下支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左前豎桿之下部及該左後豎桿之下部連接,該右下支桿的兩端係分別與該右前豎桿之下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下部連接,而該支撐架體的底部係以二底桿作穩固地支撐;以及二扶手組件,係相對並分別地與該背橫桿的左右側可移動地連接,各該扶手組件係包括一支撐件、一靠抵件以及一握持件,該支撐件係與該背橫桿連接,以供一待復健人員的腋下部位夾持支撐,該靠抵件係在該支撐件朝外延伸設置,以供該待復健人員的手臂靠抵,該握持件係與該靠抵件遠離該支撐件的一端朝上延伸設置,以供該待復健人員的手掌握持。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其中,該支撐件的尾端係為一第一套管,係套設在該背橫桿外,並以一螺栓穿透該第一套管而使該支撐件可移動地與該背橫桿連接。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其中,該背橫桿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二套管,各該第二套管係分別套設在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外,並以一螺栓穿透該第二套管而使該背橫桿可移動地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自動調整組件,具有一第一馬達、一第一螺套以及一第一螺桿, 該第一螺套係設置在該背橫桿的後側,該第一馬達係固設在該背頂桿的後側,該第一螺桿的一端係與該第一馬達連接,並受該第一馬達控制轉動,該第一螺桿的一端係螺設穿過該第一螺套,該背橫桿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二套管,各該第二套管係分別套設在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外,使該背橫桿可移動地與該左後豎桿之上部及該右後豎桿之上部可移動地連接,且透過該第一自動調整組件以調整該背橫桿的高度。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座墊,係與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可移動地連接。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第二自動調整組件,具有一第二馬達、一第二螺套以及一第二螺桿,該第二螺套係設置在該座墊的後側,該第二馬達係固設在地板上,該第二螺桿的一端係與該第二馬達連接,並受該第二馬達控制轉動,該第二螺桿的一端係螺設穿過該第二螺套,該座墊的兩端係分別具有一第三套管,各該第三套管係分別套設在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外,使該座墊可移動地與該左後豎桿及該右後豎桿可移動地連接,且透過該第二自動調整組件以調整該座墊的高度。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更包括一背墊,係固設在該背頂桿的前側。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其中,該支撐件內部係設置有一彈簧。
TW102215311U 2013-08-15 2013-08-15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TWM469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311U TWM469888U (zh) 2013-08-15 2013-08-15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311U TWM469888U (zh) 2013-08-15 2013-08-15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9888U true TWM469888U (zh) 2014-01-11

Family

ID=50347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5311U TWM469888U (zh) 2013-08-15 2013-08-15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98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0785A (zh) * 2020-04-14 2021-10-22 韦景川 人体悬吊概念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0785A (zh) * 2020-04-14 2021-10-22 韦景川 人体悬吊概念椅
TWI762905B (zh) * 2020-04-14 2022-05-01 韋景川 人體懸吊概念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7406B1 (en) Stretching device
US99498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knee rehabilitation
US7976446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CN106344342A (zh) 一种脊柱复位及训练康复器
CN202060925U (zh) 立式腰椎牵引装置
CN105616111B (zh) 自体牵引式健腰装置
Kim et al. An analysis of muscle activities of healthy women during Pilates exercises in a prone position
WO2015019351A2 (en) Novik mehanurgichesky table or portable traction apparatus for manual therapy and massage
CN203280686U (zh) 多功能运动康复治疗仪
CN102397144B (zh) 养骨健身器
CN2495281Y (zh) 颈腰椎手控倒悬牵引床
TWM469888U (zh) 自然垂重式脊骨矯正訓練裝置
KR20110106512A (ko) 마사지 롤
CN205758875U (zh) 一种卧床患者锻炼机构
US20120004083A1 (en) Foldable Prone Support
CN201675407U (zh) 一种用于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拉筋椅
RU71247U1 (ru) Кресло-"ходунки" для больных
WO2019123653A1 (ja) 指圧器具、指圧器具セット及びその配置構造
Shin et al. Accessory respiratory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chest expansion exercise using elastic band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O2019123654A1 (ja) 指圧器具、指圧器具セット及びその配置構造
AWATEF et al. Effect of lumbar hyperlordosis correction on craniovertebral angle in low back pain patients
CN105311791B (zh) 站立式颈椎病功能锻炼器及应用
Kannabira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manual therapy techniques on pain and lumbar range of mo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mechanical low back ache
RU2774326C1 (ru) Способ коррекци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216798168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腿部训练康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