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3172U -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 Google Patents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3172U
TWM463172U TW102210425U TW102210425U TWM463172U TW M463172 U TWM463172 U TW M463172U TW 102210425 U TW102210425 U TW 102210425U TW 102210425 U TW102210425 U TW 102210425U TW M463172 U TWM463172 U TW M4631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ip
scale
torque wrench
adjustable torque
wren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0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u-Cu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Zhu-Cu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Cun Chen filed Critical Zhu-Cun Chen
Priority to TW102210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3172U/zh
Publication of TWM463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3172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扭力扳手,尤指一種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僅需將握把退位後進行旋轉,便可調整扭力值,當旋轉至一所需之固定值後,將握把進位卡合即可,大大提高使用者之方便性。
按,習知之扭力扳手,其主要包括有:一握把,其一側設有一可供轉動之控制件,並於握把內部設有一可與一滑塊互相螺合之螺桿,而控制件可帶動握把內部之螺桿轉動,因此,與螺桿互相螺合之滑塊便可於握把內部軸向位移,當滑塊處於不同之位置時,即能對一彈性件施以不同程度之壓迫,進而達到調整扭力值大小之作用。
上述習知之扭力扳手對於實用性及方便性上仍尚欠不足,並具有以下三點缺點存在,其一者,當扭力值設定於所需大小後,並無法有效地將控制件做一固定處理,使得扭力值仍會因使用者於操作途中,晃動或碰重等外力因素下而產生變化之機率﹔另一者,先前技術並無裝設粗調刻度尺及微調刻度尺以明確訂立扭力標準值,會讓使用者於操作調整扭力值時沒有依據,而產生施力過當造成鎖結件與扭力扳手損壞之疑慮,或施力不足造成鎖結件無法確實被旋緊之現象產生﹔又一者,一般之扭力扳手都將可調整扭力值之控制件設置於握把底側,當使用者處理完一程序後,欲進行下一個程序改變其扭力值時,便需要移動握持於握把之手掌,針對控制器進行調整動作,於作動之過程中,便影響了使用者整體動作,不但降低使用者之操作方便性,更打斷整體作業之連續性,進而拖慢工時﹔依據上述之缺失,習知仍有待改善之空間。
因此,如何開發出一種固定及定立明確扭力值,並可提高使用者操作方便性之扭力扳手,以保護鎖結件與扭力扳手不因施力過當而損壞,並能確實將鎖結件旋緊,乃係本創作人所欲改良之問題所在。
故本創作人有鑑於此,遂以多年鑽研於工具扳手之經驗加以研發創新,並經由各方面探討及樣品試驗,乃至多次改良,終至推出本創作。
有鑑於上述缺點,本創作提供一種可調整扭力之扳手,依據使用者之操作習慣,握把即為扭力值調整裝置,旋轉握把即可調整扭力值,以提高使用者之操作便利性。
本創作提供一種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包括有:一工具頭,其係具有一驅動部及一固定部﹔一扳手管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而扳手管體之內部係設置一彈性連動單元,其一端可用以連接固定部,並使驅動部位於扳手管體之第一端外側﹔一握把,其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握把之第一端可套設該扳手管體之第二端﹔以及一螺桿,其係活動設置於握把之第二端,而螺桿係抵頂於彈性連動單元之另一端,且可旋轉握把帶動螺桿朝向彈性連動單元產生給進之位移,並作動於驅動部。
藉由上述,本創作達成功效之一,其中,於卡固座環設有一第一限位部,並於握把之第一端環設有一可用於卡合該第一限位部之第二限位部,當轉動握把達到一扭力固定值後,便可將第一限位部與第二限位部進行卡合動作,完成鎖固程序,以避免因使用者於操作途中,因外在因素下使扭力值產生變動之機率。
藉由上述,本創作達成功效之二,其中,於扳手管體之一側設有一粗調刻度尺,以及握把之第一端延伸貼固有一微調刻度尺,利用內部元件之連動驅使粗調刻度尺及微調刻度尺分別產生相對應之位移及轉動,以明確訂立扭力標準值,避免使用者操作施力過當或施力不足等情況發生。
藉由上述,本創作達成功效之三,其中,依據使用者普遍操作扭力扳手之習慣,係將握把轉換為扭力值調校之裝置,僅需旋轉握把即可調整扭力值,相較於習知還須另外移動手部針對控制器進行調整之動作,本創作可大大提高使用者之操作便利性,並保持整體作業之連續性。
為便於說明本創作於上述新型內容一欄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茲以具體實施例表達。實施例中各種不同物件係按適於列舉說明之比例,而非按實際元件的比例與以繪製,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圖2所示,圖1為本創作之外觀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之分解示意圖。本創作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包括有:
一工具頭10,其係具有一驅動部11及一固定部12,於本實施例中,驅動部11為一套筒接頭,可適用來套接多種套筒元件。
一扳手管體20,其係具有一第一端21及一第二端22,扳手管體之第一端21之內側環設有一螺紋座23,扳手管體20之第二端22穿設有一環設有一第一限位部24a之卡固座24,而扳手管體20之內部穿設一彈性連動單元30,而可彈性連動單元30用以連接固定部12,並使驅動部11位於扳手管體之第一端21外側,其中,卡固座24之一側設有一穿孔24b,且於第一限位部24a之上方處設有一固定塊24c,並於固定塊之一側螺設有一擋塊24d,於本實施例中,彈性連動單元30包含有三活動塊31、一彈性件32及一連接件33,且其中任二活動塊31之間設有一調校塊34,並使連接件33連接於工具頭10之固定部24c。
粗調刻度尺40,其係設置於扳手管體20之內側,且可鎖設於調校塊34,並露出於扳手管體20,當活動塊31位移時,可連動調校塊34移動粗調刻度尺40,並可便於使用者直接觀察。
一握把50,其係呈一中空狀,握把50係具有一第一端51及一第二端52,握把50之第一端51環設有一可用於卡合第一限位部24a之第二限位部53,且於第二限位部53之上方處環設有一第一凹部53a及一第二凹部53b可分別對應卡固座24之固定塊24c進行卡合,並於握把之第二端52設有一限位管54,其中,握把50之第一端51可用以套設於扳手管體20之第二端22外側,並可將第二限位部53以選擇性之方式限位於卡固座24之第一限位部24a,此外,握把50之第一端51內側相對於第一凹部53a之處環設一卡部55,並可供擋塊24d作一止擋之效果。
微調刻度尺60,其係具有一上排刻度尺61及一下排刻度尺62,而微調刻度尺60係固定於握把50之第一端51,並可經由握把50隨之連動,其中,微調刻度尺60係裝設位於卡固座24之穿孔24b一側,以利於使用者由穿孔24b直接觀察。
一螺桿70,其係以活動滑設之方式設置於握把50之第二端52的限位管54,且螺桿70可設置於扳手管體20之第一端21的螺紋座23,於本實施例中,螺桿70之一端設為一六角狀之柱體,並配合限位管54為一六角管體,其中,螺桿70之另一端則係抵頂於彈性連動單元30之活動塊31,且可旋轉握把50帶動螺桿70朝向彈性連動單元30產生給進之位移,並壓縮彈性件32,進而連動連接件33作動於驅動部11。
以上即為本創作之結構及形狀概述,並將本創作之組合型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原理陳述如下: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圖3為本創作脫離位置及卡合位置之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之相對位置示意圖,欲實施本創作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時,首先瞭解到握把50套設於卡固座24之相對關係可形成一卡合位置及一脫離位置,於卡合位置時,握把50可相對卡固於卡固座24無法轉動,而於脫離位置時,握把50可相對於卡固座24進行轉動,且握把50相對於卡合位置及脫離位置之間形成一固定間距,然而,欲調整本創作之扭力值方法如下所示:
首先將握把50相對於卡固座24進行退位處理,形成脫離位置,第一限位部24a與第二限位部53間便不具有限位功能,同時,第一限位部24a上方處之固定塊24c便會對應卡合於第二限位部53上方處之第一凹部53a,,此時,便可旋轉握把50連動螺桿70,由於螺桿70滑設於握把50內部之限位管54,且配合螺設於扳手管體20之螺紋座23,便可使轉動位移轉化為螺桿70朝向彈性連動單元30抵頂給進之位移,以壓縮彈性件32,並縮短彈性連動單元30整體之長度,改變施力點與作動點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扭力值。
當調整完畢固定扭力值後,再將處於脫離位置之握把50相對於卡固座24進行進位處理,形成卡合位置,第一限位部24a與第二限位部53之間便具有限位功能,同時,第一限位部24a上方處之固定塊24c便對應卡合於第二限位部53上方處之第二凹部53b,此時,設置於第二端51內側之卡部55,便會抵頂於擋塊24d作一止擋定位之效果,以固定之前轉動握把50所形成之扭力值。
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圖5為本創作操作微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一),圖6為本創作操作微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二),於本創作中,握把之第一端51係於延伸處貼固有微調刻度尺60,於轉動握把50調整扭力值時,微調刻度尺60便會同步轉動顯示出轉動位移,且刻度單位可為1進位之方式,並於微調刻度尺60環設1~20之扭力基本單位,其扭力單位計算方式為習知技藝,在此不多加闡述﹔然而,當握把50之第一端51組裝於扳手桿體之卡固座24時,微調刻度尺60可穿入於卡固座24之內部並經由穿孔24b露出,由於微調刻度尺60具有刻度相同之上排刻度尺61及下排刻度尺62,且上排刻度尺61及下排刻度尺62相隔一固定距離,並與握把50與卡固座24之間因卡合及脫離兩種狀態所形成之固定間距相同,因此,當處於脫離位置時,握把50退位於固定間距,微調刻度尺60之上排刻度尺61便可由穿孔24b露出,當處於卡合位置時,握把50進位於固定間距,微調刻度尺60之下排刻度尺62便可由穿孔24b露出,此外,當使用者轉動握把50進行調校扭力值時,即使處於脫離位置或卡合位置,使用者皆可直接由穿孔24b觀察微調刻度尺60之扭力值,並可明確訂立較高精密度之扭力標準值。
請參閱圖7及8所示,圖7為本創作操作粗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一),圖8為本創作操作粗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二),於本創作中,扳手管體20之內側設置有粗調刻度尺40,且外露於扳手管體20,並使調校塊34螺接於粗調刻度尺40,當使用者轉動握把50連動螺桿70朝向活動塊31產生給進抵頂之位移時,連動活動塊31同步推頂調校塊34朝扳手管體20之第一端21行進,因此,調校塊34之位移便會顯示於粗調刻度尺40之上,並可經由微調刻度尺60做一累加計算,其中,粗調刻度尺40與微調刻度尺60扭力單位轉換計算方式為習知技藝,在此不多加闡述﹔於本實施例中,扳手管體20對應於粗調刻度尺40之一側設有觀察孔,方便粗調刻度尺40露出,且外加一護罩可用以防護扳手管體20避免粉塵或灰塵侵入扳手管體20內部造成扭力值之誤差,並可用以直接觀察粗調刻度尺40之扭力值,以利於使用者就近觀察,避免操作施力過當或施力不足等情況發生。
於本創作中,可依據使用者之習慣,僅需旋轉握把50即可調整扭力值,且可於調整同時直接觀看粗調刻度尺40及微調刻度尺60以進行對應調校,大大提高使用者之操作便利性,更可保持整體作業之連續性。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係藉由第一限位部24a及第二限位部53彼此之間的限位配合,當轉動握把50達到使用者預定之扭力固定值後,便將握把50進位形成卡合位置,以避免因使用者因外在因素下使扭力值產生變動之機率,其中,更利用粗調刻度尺40及微調刻度尺60之設置,以明確訂立精密化之扭力標準值,避免使用者操作施力過當或施力不足等情況發生,此外,本創作更貼近使用者之操作習慣,握把50即為扭力值調整之作動裝置,令使用者僅需旋轉握把50即可調整扭力值,且可同時直接觀察粗調刻度尺40及微調刻度尺60進行對應調校,提高使用者之操作便利性,更可保持整體作業之連續性。
雖然本創作是以一個最佳實施例作說明,精於此技藝者能在不脫離本創作精神與範疇下作各種不同形式的改變。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創作而已,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範圍。舉凡不違本創作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改變,俱屬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
10‧‧‧工具頭
11‧‧‧驅動部
12‧‧‧固定部
20‧‧‧扳手管體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23‧‧‧螺紋座
24‧‧‧卡固座
24a‧‧‧第一限位部
30‧‧‧彈性連動單元
24b‧‧‧穿孔
24c‧‧‧固定塊
24d‧‧‧擋塊
31‧‧‧活動塊
32‧‧‧彈性件
33‧‧‧連接件
34‧‧‧調校塊
40‧‧‧粗調刻度尺
50‧‧‧握把
51‧‧‧第一端
52‧‧‧第二端
53‧‧‧第二限位部
53a‧‧‧第一凹部
53b‧‧‧第二凹部
54‧‧‧限位管
55‧‧‧卡部
61‧‧‧上排刻度尺
62‧‧‧下排刻度尺
60‧‧‧微調刻度尺
70‧‧‧螺桿
[圖1] 為本創作之外觀示意圖。[圖2] 為本創作之分解示意圖。[圖3] 為本創作脫離位置及卡合位置之剖面示意圖。[圖4] 為本創作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之相對位置示意圖。[圖5] 為本創作操作微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一)。[圖6] 為本創作操作微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二)。[圖7] 為本創作操作粗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一)。[圖8] 為本創作操作粗調刻度尺之剖面示意圖(二)。
10‧‧‧工具頭
11‧‧‧驅動部
12‧‧‧固定部
20‧‧‧扳手管體
21‧‧‧第一端
22‧‧‧第二端
23‧‧‧螺紋座
32‧‧‧彈性件
33‧‧‧連接件
34‧‧‧調校塊
40‧‧‧粗調刻度尺
50‧‧‧握把
51‧‧‧第一端
52‧‧‧第二端
24‧‧‧卡固座
24a‧‧‧第一限位部
24b‧‧‧穿孔
24c‧‧‧固定塊
24d‧‧‧擋塊
30‧‧‧彈性連動單元
31‧‧‧活動塊
53‧‧‧第二限位部
54‧‧‧限位管
55‧‧‧卡部
61‧‧‧上排刻度尺
62‧‧‧下排刻度尺
60‧‧‧微調刻度尺
70‧‧‧螺桿

Claims (12)

  1. 一種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包括有:一工具頭,其係具有一驅動部及一固定部﹔一扳手管體,其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而該扳手管體之內部係設置一彈性連動單元,其一端可用以連接於該固定部﹔一握把,其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握把之第一端可套設該扳手管體之第二端﹔以及一螺桿,其係活動設置於該握把之第二端,而螺桿係抵頂於該彈性連動單元之另一端,且可旋轉握把帶動該螺桿朝向該彈性連動單元產生給進之位移,並作動於該驅動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扳手管體之第二端穿設有一卡固座,且該握把之第一端可用以套設於該卡固座。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扳手管體之第一端之內側設有一螺紋座,且該螺桿可用以穿設於該螺紋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扳手管體之內側設有一粗調刻度尺,當該彈性連動單元位移時,可連動移動該粗調刻度尺。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握把之第二端設有一限位管,且該螺桿係以滑設方式設置於該限位管。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彈性連動單元包含有可互相連動之一彈性件、一連接件及至少有一活動塊,而該活動塊可抵頂於該螺桿,且該連接件可連接於該固定部。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握把套設於該卡固座可形成一卡合位置及一脫離位置,於卡合位置時,該握把可相對卡固於該卡固座無法轉動,而於脫離位置時,該握把可相對於該卡固座進行轉動。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卡固座環設有一第一限位部,並於握把之第一端環設有一可用於卡合該第一限位部之第二限位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第一限位部之上方處設有一固定塊,對應於第二限位部之上方處環設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於脫離位置時,該固定塊可卡合於第一凹部,於卡合位置時,該固定塊可卡合於第二凹部。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 該握把之第一端固設有一微調刻度尺。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卡固座之一側設有一穿孔,且該握把相對於該卡合位置及該脫離位置之間具有一固定間距,當該握把於該固定間距來回移動時,該微調刻度尺皆可由該穿孔露出。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可調整扭力之扳手,其中,該微調刻度尺具有刻度相同之一上排刻度尺及一下排刻度尺,而該上排刻度尺及該下排刻度尺相隔一固定距離,並與該固定間距相同。
TW102210425U 2013-06-03 2013-06-03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TWM463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0425U TWM463172U (zh) 2013-06-03 2013-06-03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0425U TWM463172U (zh) 2013-06-03 2013-06-03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3172U true TWM463172U (zh) 2013-10-11

Family

ID=49772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0425U TWM463172U (zh) 2013-06-03 2013-06-03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317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165B (zh) * 2019-02-01 2019-09-11 陳狄任 扭力扳手之扭力調整切換結構
TWI697385B (zh) * 2019-09-12 2020-07-0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04035B (zh) * 2020-01-20 2020-09-1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36453B (zh) * 2020-10-22 2021-08-1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45178B (zh) * 2020-11-26 2021-11-0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1165B (zh) * 2019-02-01 2019-09-11 陳狄任 扭力扳手之扭力調整切換結構
TWI697385B (zh) * 2019-09-12 2020-07-0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04035B (zh) * 2020-01-20 2020-09-1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36453B (zh) * 2020-10-22 2021-08-1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45178B (zh) * 2020-11-26 2021-11-0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63172U (zh) 可調整扭力之扳手
CA2722207C (en) Reversible monkey wrench
US1007107A (en) Screw-driving.
US8757035B2 (en) Torque limiting ratchet device
US6889440B2 (en) Compass and compass-cutter with ratchet mechanism
US11565377B2 (en) Adjustable quick vise
TWM492808U (zh) 具鎖固裝置之扭力扳手
US20160031070A1 (en) Torque wrench
WO2009106733A8 (fr)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pivotant pour vis d'osteosynthese rachidienne
US9199363B2 (en) Wrench device
WO2018113483A1 (zh) 摇杆结构及遥控器
US9061402B2 (en) Wrench
CN104985607A (zh) 滑槽手指
CN203089481U (zh) 一种伸缩臂及其消隙防脱机构
US20150352696A1 (en) Wrench
JP2015001402A (ja) 硬度計
CN203141371U (zh) 一种扳手
CN205835129U (zh) 活络套筒
TWM315141U (en) Improved quick-turning structure for tool handle
US8701527B2 (en) Locking adjustable wrench
TWI511849B (zh) 正時皮帶輪之輔助工具
JP3183689U (ja) 多種寸法のボックスレンチ
US20130228051A1 (en) Telescopic hand tool
TWM506677U (zh) 扳手
CN102785209B (zh) 一种棘轮手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