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1062U -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 Google Patents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1062U
TWM461062U TW102205886U TW102205886U TWM461062U TW M461062 U TWM461062 U TW M461062U TW 102205886 U TW102205886 U TW 102205886U TW 102205886 U TW102205886 U TW 102205886U TW M461062 U TWM461062 U TW M46106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ducing
roughened
optical element
halo phenomen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5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i-jun Gan
Zhi-Mi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Tan 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 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 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05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1062U/zh
Publication of TWM461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1062U/zh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光學元件,特別是指一種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在LED電視的背光模組不斷朝著尺寸大形化、重量輕量化、厚度薄形化、窄邊框設計、高性能、高品味、低成本以及環保等方向不斷進展中,如何盡可能提升這些眾多的設計多要素,成為近年來LED電視背光模組之發展趨勢。然而,在液晶顯示市場愈趨成熟的情況下,能兼顧效能之提升與降低成本成為了在這液晶顯示產業中最具競爭力之技術所在。LED電視背光模組當中主要分為直下式與側光式背光,目前大尺寸薄形化機種大多以側光式背光來設計,但越大面積所使用到的導光板越不易量產價格也越高,導致越大尺寸之薄形化機種之成本無法降低。
因此,回歸至直下式背光,如何使其滿足大尺寸薄形化機種的需求,並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技術來解決大尺寸薄形化之技術問題,為目前業界的研發重點之一。
而以往的直下式背光的發光二極體出光時,因為發光二極體所對應設置的光學元件中含有螢光粉,而會 產生有黃暈現象,使得大尺寸薄形化LED電視的視覺效果不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於是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適用於對應一個發光二極體安裝設置,該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包含一個入光面,及一個出光曲面,該入光面包括一個平坦部及一個凹室,該凹室位於該平坦部的中央,該發光二極體對應該凹室安裝設置,該凹室的內側面呈粗糙化表面,該出光曲面與該入光面相背設置且概呈圓弧狀曲面。
本新型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凹室接近該平坦部的粗糙化程度大於靠近頂端的粗糙化程度。
本新型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凹室接近該平坦部呈粗糙化,該凹室靠近頂端不粗糙化。
本新型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出光曲面包括一個形成於中央且朝該入光面凹陷的凹部,及一個環繞該凹部周圍的環形凸部。
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之功效在於透過該凹室的內表面形成粗糙化表面,因此能夠改善出光光學特性,將原本的黃暈現象減低,確實達到改善出光光 學特性的目的,而使得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能夠更佳地應用在大尺寸薄形化LED電視。
1‧‧‧光學元件
11‧‧‧入光面
111‧‧‧平坦部
112‧‧‧凹室
113‧‧‧霧化表面
114‧‧‧微結構粗糙化表面
12‧‧‧出光曲面
121‧‧‧凹部
122‧‧‧環形凸部
2‧‧‧發光二極體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個立體圖,說明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個剖視圖,說明本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入光面及一個出光曲面,該凹室的內側面呈粗糙化表面;圖3是一個剖視圖,說明本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該凹室接近該平坦部呈粗糙化,該凹室靠近頂端不粗糙化;圖4是一個剖視圖,說明本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該凹室粗糙化表面為微結構粗糙化表面。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1之第一較佳實施例適用於對應一個發光二極體2安裝設置,該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1包含一個入光面11,及一個出光曲面12。
該入光面11包括一個平坦部111及一個凹室112,該凹室112位於該平坦部111的中央,該發光二極體2對應該凹室112安裝設置,該凹室112的內側面呈粗糙化 表面,因此,該發光二極體2所發出的光線在經過粗糙化的該凹室112內側面之後,出光的光學特性將會變得更加均勻,有效改善黃暈的現象。
更進一步說明的是,在本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凹室112的內側面的粗糙化表面呈霧化表面113。
因此,以往的出光因為螢光粉的關係而有黃暈現象,而會使得大尺寸薄形化LED電視的視覺效果不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再經過本新型的改良之後,能夠確實改善大尺寸薄形化LED電視的視覺效果。
該凹室112接近該平坦部111的粗糙化程度大於靠近頂端的粗糙化程度。前述設計的重點在於,由於當該發光二極體2的發光角度越大時,黃暈的現象越嚴重,因此更加地來說,本新型加強該凹室112靠近平坦部111的粗糙化程度,以避免該發光二極體2通過該凹室112頂端的出光的光學特性受到不佳影響。
該出光曲面12與該入光面11相背設置且概呈圓弧狀曲面,該出光曲面12包括一個形成於中央且朝該入光面11凹陷的凹部121,及一個環繞該凹部121周圍的環形凸部122。
配合參閱圖3,該凹室112接近該平坦部111呈粗糙化,粗糙化表面呈霧化表面113,該凹室112靠近頂端不粗糙化,為了能夠保持該發光二極體2通過該凹室112頂端的出光的光學特性良好。
配合參閱圖4,該凹室112接近該平坦部111呈 粗糙化,該凹室112靠近頂端不粗糙化,粗糙化表面為微結構粗糙化表面114。
綜上所述,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1之功效在於透過該凹室112的內表面形成粗糙化表面,因此能夠改善出光光學特性,將原本的黃暈現象減低,確實達到改善出光光學特性的目的,而使得本新型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1能夠更佳地應用在大尺寸薄形化LED電視,故確實能達成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光學元件
11‧‧‧入光面
111‧‧‧平坦部
112‧‧‧凹室
113‧‧‧霧化表面
12‧‧‧出光曲面

Claims (6)

  1. 一種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適用於對應一個發光二極體安裝設置,該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包含:一個入光面,該入光面包括一個平坦部及一個凹室,該凹室位於該平坦部的中央,該發光二極體對應該凹室安裝設置,該凹室的內側面呈粗糙化表面;及一個出光曲面,該出光曲面與該入光面相背設置且概呈圓弧狀曲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凹室接近該平坦部的粗糙化程度大於靠近頂端的粗糙化程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凹室接近該平坦部呈粗糙化,該凹室靠近頂端不粗糙化。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凹室的內側面的粗糙化表面呈霧化表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凹室的內側面的粗糙化表面為微結構粗糙化表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其中,該出光曲面包括一個形成於中央且朝該入光面凹陷的凹部,及一個環繞該凹部周圍的環形凸部。
TW102205886U 2013-03-29 2013-03-29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TWM461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5886U TWM461062U (zh) 2013-03-29 2013-03-29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5886U TWM461062U (zh) 2013-03-29 2013-03-29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1062U true TWM461062U (zh) 2013-09-01

Family

ID=4962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5886U TWM461062U (zh) 2013-03-29 2013-03-29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10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838B (zh) * 2014-10-29 2016-09-11 東莞雷笛克光學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及具有該光學元件之照明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8838B (zh) * 2014-10-29 2016-09-11 東莞雷笛克光學有限公司 光學元件及具有該光學元件之照明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5639B2 (ja) 発光装置
TWI422861B (zh) 光控制鏡片及其光源裝置
TWI380096B (en) Backlight unit
CN20545051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WO2016026185A1 (zh) 曲面背光模块及曲面液晶显示器
TWI519836B (zh) 發光裝置及應用其之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裝置
US883400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07584473U (zh) 一种应用于反射式灯条的pcb基板及反射式灯条
WO2016082307A1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US9388957B2 (en) Secondary optical element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US20150301406A1 (en) Dimming Unit, Backlight Module Group and Display Device
TWM461062U (zh)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WO2013189116A1 (zh) 直下式的背光模块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器
WO2018094879A1 (zh) 一种椭球面广角背光源透镜
US20110051248A1 (en) Hybrid Optical Film
TWI506346B (zh) 散熱光學透鏡與使用該散熱光學透鏡的背光模組
TW201438296A (zh) 可降低黃暈現象之光學元件
WO2019041916A1 (zh) 覆盖膜及柔性显示装置
TWI421583B (zh) Variable angl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M467796U (zh) 光學元件
TWI356944B (en) Light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
CN201772358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US20150234232A1 (en) Led display device
TWI490571B (zh) 導光板及具有其之背光模組
TWI464924B (zh) Light emitting diode lens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