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0528U -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0528U
TWM460528U TW102207262U TW102207262U TWM460528U TW M460528 U TWM460528 U TW M460528U TW 102207262 U TW102207262 U TW 102207262U TW 102207262 U TW102207262 U TW 102207262U TW M460528 U TWM460528 U TW M46052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chamber
water
circulation device
overflow
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7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 James Lin
Original Assignee
C James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 James Lin filed Critical C James Lin
Priority to TW102207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0528U/zh
Publication of TWM46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0528U/zh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Description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利用水位差,而可以迅速集中清理排泄物,並且重覆循環淨化液體的水族過濾裝置。
目前一般飼養魚類等水生動物之水族裝置,例如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等,由於魚類之排泄物係會容易堆積於水底,而以人工清理不易,並會造成水質之惡化,而使得魚類大量死亡,故必須加強其水質之過濾。因此有中華民國94年5月11日所公告之新型第M263749號「水族箱之內置循環過濾裝置」專利案,其係揭露:令水族箱內以隔板間隔劃分成主蓄水槽及濾水槽兩區域,而濾水槽中乃以複數個溢水板與間隔板區隔出複數個過濾室及溢流室,令各過濾室與所對應之溢流室底部呈導通狀,且各過濾室於其下端部係騰空搭置有複數組模組化之過濾材,於濾水槽內末端之溢流室中乃置設有一沉水馬達,若此,即可順利組成一內置式之過濾裝置。
惟該專利前案僅具有過濾之功能,並不具有清除底部排泄物之功,而且僅適合使用於小型餵食觀賞魚類之水族箱,並無法適用於食用魚類之大型水族箱或養殖池使用。
又有如中華民國100年1月1日所公告之新型第M395354號「改良之 水族箱結構」專利案,其係揭露:水族箱結構係由一第一隔板及一第二隔板將箱體區隔出右邊飼養空間及左邊過濾空間,該第一隔板與箱體之底板間形成一流道,而該第二隔板與第一隔板間形成一微空間夾層,且第二隔板介於該第一隔板與左邊過濾空間之箱體之左面板間,同時該第二隔板之底緣與左邊過濾空間之箱體之底板連結固定,於第二隔板之頂緣向下一適當距離處設有等分併列之數流道孔,只要水族箱之水平面高於第二隔板之流道孔,水即可由第一隔板與右邊飼養空間之箱體底板間形成之流道引流至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間夾層並由第二隔板之流道孔引流至左邊過濾空間,由上往下經由滴流盒利用地心引力滴流逐層強迫過濾,後再由一沉水馬達將過濾後之水上抽透過管路再回流至箱體之右邊飼養空間內。
惟該專利前案之構造由於其水族箱之底部,並沒有任何收集魚類排泄物的機制,也不具有清除底部排泄物之功能。因此其最主要的僅具有過濾之功能,而且其過濾槽清理亞硝酸之功能,仍然僅適用於小型餵食觀賞魚類之水族箱,並無法適用於大型食用魚類之水族箱或養殖池使用。
又有中華民國101年4月11日所公告之新型第M426276號「可循環清污及活水之水族箱」專利案,其係揭露:具有一功能部、一觀賞部及一連通部,功能部設一第一水流循環動力裝置、一第二水流循環動力裝置、一水閘、一過濾兼硝化菌培育繁殖裝置、一流體通道及一製氧槽;觀賞部與功能部共同容納氧氣、二氧化碳及養殖液,其依序由下而上設有一底部流體曲道、一透液支撐裝置及一水族養殖空間,透液支撐裝置用以養殖至少一水中植物,水族養殖空間用以養殖至少一水族生物,並可於單水流循環動力模式與雙水流循環動力模式間切換;當位於單水流循環動力模式,係使養殖液持續於觀賞部與功能部間呈活水流動而供應氧氣;當位於雙水流循環動力模式,係使養殖液溶入預定二氧化 碳,並從觀賞部底部上升,且將水中污物朝功能部方向推送並進行過濾清污。
惟,該專利前案雖然於該透液支撐裝置至少可包括具孔之板、透液網等構造,但卻並非用以作為集中收集排泄物之用,而且其底部流體曲道當水流強行流過每個彎曲曲道時,其本身所產生之流體阻力很大,必須仍耗費更多的電力,也必須依賴大動力之第一水流循環動力裝置及第二水流循環動力裝置,電力耗費因而過大並不適合於大型之水族箱或養殖池等使用。
爰此,有鑑於目前所使用的水族過濾裝置,於使用時具有上述之缺點,故本創作提供一種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係設有一容水單元,其係設有一容水空間;一導流單元,其係設置於該容水單元內,藉以將該容水空間另外區隔出一收集槽,該導流單元上係開設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透孔;一過濾槽,其係設有至少一溢流室,該溢流室係與該收集槽相連通;一抽水單元,其係設置於該溢流室內,該抽水單元係設有一出水管,該出水管係連通至該容水空間。
上述容水單元係為一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
上述導流單元於該透孔之周邊凸設有一導流部。
上述導流部與該透孔之間係設有一濾網。
上述濾網之設置方向係與一液體之流動方向相對。
上述溢流室係包含有一第一溢流室、一第二溢流室及一第三溢流室,該第一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
上述第一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一流道與該收集槽相連通,該第二 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二流道與該第一溢流室相連通,又該第三溢流室則設有一第三流道與該第二溢流室相連通。
進一步於該第一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袋,並於該第二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材。
上述抽水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三溢流室內。
上述導引座上係設有複數個導引道,該等導引道之兩端係分別設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之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端之高度,而該第二端則連接至該過濾槽之該溢流室。
本創作亦可為一種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包括有:一容水單元,其係設有一容水空間;一過濾槽,其係設有至少一溢流室;至少一導流單元,其係設置於該容水空間內,該導流單元係開設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透孔,該導流單元係設有一第一端及第二端,又該第二端係接設有一出口段,該出口段係通過該容水空間延伸至該溢流室,以連通該溢流室與該容水空間;一抽水單元,其係設置於該溢流室內,該抽水單元係設有一出水管,該出水管係連通至該容水空間。
上述容水單元係為一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
上述導流單元之底部設入有一傾斜狀之導引座,使該導流單元第一端之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端之高度。
上述透孔係設有一濾網。
上述溢流室係包含有一第一溢流室、一第二溢流室及一第三溢流室,該第一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
上述第一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一流道與該容水空間相連通,該第二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二流道與該第一溢流室相連通,又該第三溢流室則設有一第三 流道與該第二溢流室相連通。
進一步於上述第一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袋,並於該第二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材。
上述抽水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三溢流室內。
上述第一溢流室與該第一流道之間的二相對壁面上係分別相對設有一第一卡掣槽,該二第一卡掣槽內插置固定一第一分隔板,藉以區隔出該第一溢流室與該第一流道。
上述第二溢流室與該第二流道之間的二相對壁面上係分別相對設有一第二卡掣槽,於該二第二卡掣槽內插置固定一第二分隔板,藉以區隔出該第二溢流室與該第二流道。
本創作具有下列之優點:
1.本創作係利用過濾槽中的溢流室具有不同的溢流水位高度,而可產生一水位差,進而可迅速集中清理排泄物,並且重覆循環淨化液體,而可以有益於魚的健康及生長。
2.本創作係利用水位差所產生的壓力,即可吸取排泄物,完全不需額外使用動力進行抽取,故可以減少整體之體積,並節省能源及養殖成本。
(1)‧‧‧容水單元
(11)‧‧‧容水空間
(2)‧‧‧導流單元
(21)‧‧‧收集槽
(22)‧‧‧透孔
(23)‧‧‧導流部
(24)‧‧‧濾網
(3)‧‧‧過濾槽
(31)‧‧‧第一溢流室
(32)‧‧‧第二溢流室
(33)‧‧‧第三溢流室
(34)‧‧‧第一流道
(35)‧‧‧第二流道
(36)‧‧‧第三流道
(4)‧‧‧濾袋
(5)‧‧‧濾材
(6)‧‧‧抽水單元
(61)‧‧‧出水管
(7)‧‧‧導引座
(71)‧‧‧導引道
(72)‧‧‧第一端
(73)‧‧‧第二端
(11A)‧‧‧容水空間
(2A)‧‧‧導流單元
(24A)‧‧‧濾網
(61A)‧‧‧出水管
(A)‧‧‧液體
(B)‧‧‧魚
(1B)‧‧‧容水單元
(11B)‧‧‧容水空間
(3B)‧‧‧過濾槽
(31B)‧‧‧第一溢流室
(311B)‧‧‧第一卡掣槽
(32B)‧‧‧第二溢流室
(321B)‧‧‧第二卡掣槽
(33B)‧‧‧第三溢流室
(34B)‧‧‧第一流道
(35B)‧‧‧第二流道
(36B)‧‧‧第三流道
(37B)‧‧‧第一分隔板
(38B)‧‧‧第二分隔板
(4B)‧‧‧濾袋
(5B)‧‧‧濾材
(6B)‧‧‧抽水單元
(61B)‧‧‧出水管
(8B)‧‧‧導流單元
(81B)‧‧‧透孔
(82B)‧‧‧第一端
(83B)‧‧‧第二端
(84B)‧‧‧出口段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組合剖視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裝置之上視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導流單元之剖視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使用時液體流動之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導引座之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使液體產生不同循環流動方向的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組合剖視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裝置之上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係包括有容水單元(1)、導流單元(2)、過濾槽(3)、濾袋(4)、濾材(5)及抽水單元(6),其中:容水單元(1),其係為一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等,該容水單元(1)內係設有一容水空間(11),以供容納一液體(A)〔如第四圖所示〕。
導流單元(2),其係設置於該容水單元(1)內,該底導流單元(2)係可為一板體,藉以將該容水空間(11)另外區隔出一收集槽(21),該導流單元(2)上係開設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透孔(22)〔如第三圖所示〕,又該導流單元(2)於該透孔(22)之周邊位置凸設有一導流部(23),該導流部(23)與該透孔(22)之間設有一濾網(24),該濾網(24)之設置方向係可與該液體(A)之流動方向相對。
過濾槽(3),其係設於該容水單元(1)之側邊,該過濾槽(3)係包含有至少一溢流室,該溢流室係與該收集槽(21)相連通,用以使該液體(A)可以溢流通過該過濾槽(3),本實施例中係設有第一溢流室(31)、第二溢流室(32)及第三溢流室(33),且該第一溢流室(31)之溢流水位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溢流室(32)之溢流水位高度,藉以使其產生一水位差,其中該第一溢流室(31)係設有一第一流道(34)與該收集槽(21)相連通,該第二溢流室(32)係設有一第二流道(35)與該第一溢流室(31)相連通,又該第三溢流室(33)則設有一第三流道(36)與 該第二溢流室(32)相連通。
濾袋(4),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溢流室(31)內。
濾材(5),其係設置於該第二溢流室(32)內。
抽水單元(6),其係其係設置於該第三溢流室(33)內,該抽水單元(6)係為一沈水馬達,又該抽水單元(6)係設有一出水管(61),該出水管(61)係連通至該容水空間(11),藉以將該過濾槽(3)內的液體(A)回流至該容水空間(11)內,並利用該出水管(61)製造出該液體(A)之流動方向。
導引座(7),如第五圖所示,其係設置於該收集槽(21)內,該導引座(7)上係設有複數個V型之導引道(71),該等導引道(71)之兩端係分別設有一第一端(72)及一第二端(73),其中該第一端(72)之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端(73)之高度,而該第二端(73)則連接至該過濾槽(3)之第一流道(34)。
使用時,如第二圖及第四圖所示,其係於該容水空間(11)內飼養魚(B)等水族生物,同時啟動該抽水單元(6),藉以利用該抽水單元(6)之出水管(61)將該過濾槽(3)內的液體(A)回流至該容水空間(11)內,並製造出該液體(A)的流動方向,當魚(A)所排放出的排泄物,則會向下沈至該導流單元(2)上,利用該容水空間(11)內液體(A)的水壓,以及容水空間(11)及該過濾槽(3)之間液體(A)所產生的水位差,係可於該導流單元(2)上產生一向下的壓力,使液體(A)可以經由該導流單元(2)上的透孔(22)進入至該收集槽(21)〔如第三圖所示〕,在液體(A)通過該透孔(22)時同時會產生一吸力,藉以將該魚(B)的排泄物一併吸入至該收集槽(21)內,同時利用該導流單元(2)導流部(23)方便導引液體(A)流動,並利用該濾網(24)防止魚(B)或其他雜物被吸入,當排泄物進入到該收集槽(21)內後,係會落入於該導引座(7)之導引道(71)內,由於該等導引道(71)第一端(72)之高度係高過於 該第二端(73)之高度,因此排泄物會因重力關係,而由該第一端(72)被導引流向至該第二端(73),並直接流動到該第一流道(34),而且該液體(A)係會利用水位差,經由該收集槽(21)第一流道(34)連通並溢流進入到該第一溢流室(31)內,同時帶動該排泄物,當該液體(A)通過該第一溢流室(31)內之濾袋(4)後,則該排泄物係會被該濾袋(4)收集,以供另外取出處理,而該液體(A)則會再利用水位差,再經由該第二流道(35)連通並溢流進入到該第二溢流室(32)內,該液體(A)則會通過該第二溢流室(32)內之濾材(5),以過濾更微小之雜質及培養硝化細菌,又該液體(A)會再經由該第三流道(36)連通並進入到該第三溢流室(33)內,然後再利用該抽水單元(6)抽取該第三溢流室(33)內的液體(A),藉以利用該抽水單元(6)之出水管(61)將該液體(A)重覆循環的再次回流至該容水空間(11)內,而藉以可迅速集中清理排泄物,並且可以立即淨化液體(A),以有益於該魚(B)的健康及生長。
本創作又如第六圖所示,其中該出水管(61A)係連通至該容水空間(11A)的一側,藉以使該液體製造出一循環的流動方向,而該導流單元(2A)上的濾網(24A)的設置方向,為能配合與該液體之流動方向相對,故必須將該濾網(24A)設呈為左、右反向設置。
本創作另一實施例,如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其係包括有:容水單元(1B),其係設有一容水空間(11B)。
過濾槽(3B),其係設於該容水單元(1B)之側邊,該過濾槽(3B)係包含有至少一溢流室,本實施例中係設有第一溢流室(31B)、第二溢流室(32B)及第三溢流室(33B),且該第一溢流室(31B)之溢流水位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溢流室(32B)之溢流水位高度,藉以使其產生一水位差,其中該第一溢流室(31B)係設有一第一流道(34B)與該容水空間(11B)相連通,該第二溢流室(32B)係設有一第二流道(35B)與該第一溢流室(31B)相連通,又該第三溢流室(33B)則設有一第三流 道(36B)與該第二溢流室(32B)相連通,又其中該第一溢流室(31B)與該第一流道(34B)之間的二側相對壁面上係分別相對設有一第一卡掣槽(311B),藉以利用於該二第一卡掣槽(311B)內可插置固定一第一分隔板(37B),藉以能區隔出該第一溢流室(31B)與該第一流道(34B),利用可插置不同高度之第一分隔板(37B),而可以設定出該第一溢流室(31B)不同之溢流水位高度,而產生不同的水位差及壓力,另該第二溢流室(32B)與該第二流道(35B)之間的二側相對壁面上係分別相對設有一第二卡掣槽(321B),藉以利用於該二第二卡掣槽(321B)內可插置固定一第二分隔板(38B),藉以能區隔出該第二溢流室(32B)與該第二流道(35B),利用可插置不同高度之第二分隔板(38B),而可以設定出該第二溢流室(32B)不同之溢流水位高度,而產生不同的水位差及壓力。
濾袋(4B),其係設置於該第一溢流室(31B)內,並利用具有不同高度之第一分隔板(37B),而使該濾袋(4B)亦可相對產生不同的設置高度。
濾材(5B),其係設置於該第二溢流室(32B)內,並利用具有不同高度之第二分隔板(38B),而使該濾材(5B)亦可相對產生不同的設置高度。
抽水單元(6B),其係設置於該第三溢流室(33B)內,該抽水單元(6B)係設有一出水管(61B)連通至該容水空間(11B)。
導流單元(8B),其係設置於該容水空間(11B)之底部,該底導流單元(8B)係可為至少一管體所組成,該導流單元(8B)上方係開設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透孔(81B),使液體通過該透孔(81B)時可以產生一吸力,藉以將魚的排泄物一併吸入,該透孔(81B)上係可裝設有一濾網〔圖中未示〕,又該導流單元(8B)係設有一密閉之第一端(82B)及一連通之第二端(83B),並於該等導流單元(8B)之底部設入有一傾斜狀之導引座(7B),藉以使該第一端(82B)之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 端(83B)之高度,又該第二端(83B)係接設有一出口段(84B),該出口段(84B)係通過該第一流道(34B)而延伸至該第一溢流室(31B),以供輸出該液體及魚的排泄物,上述每一導流單元(8B)係併排黏合,並且將每一導流單元(8B)之間的空隙,予以填補黏劑成一平面,使其不會產生落差,又該導流單元(8B)之出口段(84B),經由該容水空間(11B)進入該第一流道(34B)之間,同樣予以填補黏劑,使其不會產生空隙,以避免該容水空間(11B)內的液體直接進入至該第一流道(34B)。
如此,同樣利用水位差產生壓力,使該導流單元(8B)之透孔(81B)可以產生吸力,藉以將魚的排泄物及液體一併吸入,而以可迅速集中清理排泄物,並且立即淨化液體,以有益於魚的健康及生長。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保護範圍,舉凡依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替換,皆應仍屬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保護之範圍內。
(1)‧‧‧容水單元
(11)‧‧‧容水空間
(2)‧‧‧導流單元
(21)‧‧‧收集槽
(22)‧‧‧透孔
(23)‧‧‧導流部
(24)‧‧‧濾網
(3)‧‧‧過濾槽
(31)‧‧‧第一溢流室
(32)‧‧‧第二溢流室
(33)‧‧‧第三溢流室
(34)‧‧‧第一流道
(35)‧‧‧第二流道
(36)‧‧‧第三流道
(4)‧‧‧濾袋
(5)‧‧‧濾材
(6)‧‧‧抽水單元
(61)‧‧‧出水管
(7)‧‧‧導引座
(71)‧‧‧導引道
(72)‧‧‧第一端
(73)‧‧‧第二端

Claims (20)

  1. 一種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包括有:一容水單元,其係設有一容水空間;一導流單元,其係設置於該容水單元內,藉以將該容水空間另外區隔出一收集槽,該導流單元上係開設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透孔;一過濾槽,其係設有至少一溢流室,該溢流室係與該收集槽相連通;一抽水單元,其係設置於該溢流室內,該抽水單元係設有一出水管,該出水管係連通至該容水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容水單元係為一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導流單元於該透孔之周邊位置凸設有一導流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導流部與該透孔之間係設有一濾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濾網之設置方向係與一液體之流動方向相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溢流室係包含有一第一溢流室、一第二溢流室及一第三溢流室,該第一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其中該第一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一流道與該收集槽相連通,該第二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二流道與該第一溢流室相連通,又該第三溢流室則設有一第三流道與該 第二溢流室相連通。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進一步於該第一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袋,並於該第二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抽水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三溢流室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進一步於該收集槽內設置有一導引座,該導引座上係設有複數個導引道,該等導引道之兩端係分別設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之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端之高度,而該第二端則連接至該過濾槽之該溢流室。
  11. 一種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包括有:一容水單元,其係設有一容水空間;一過濾槽,其係設有至少一溢流室;一導流單元,其係設置於該容水空間內,該導流單元係開設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透孔,該導流單元係設有一第一端及第二端,又該第二端係接設有一出口段,該出口段係通過該容水空間延伸至該溢流室,以連通該溢流室與該容水空間;一抽水單元,其係設置於該溢流室內,該抽水單元係設有一出水管,該出水管係連通至該容水空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容水單元係為一水族箱、養殖池、池塘或魚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導流單元之底部設入有一傾斜狀之導引座,使該導流單元第一端之高度 係高過於該第二端之高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透孔係設有一濾網。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溢流室係包含有一第一溢流室、一第二溢流室及一第三溢流室,該第一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係高過於該第二溢流室之溢流水位高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第一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一流道與該容水空間相連通,該第二溢流室係設有一第二流道與該第一溢流室相連通,又該第三溢流室則設有一第三流道與該第二溢流室相連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進一步於該第一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袋,並於該第二溢流室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濾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抽水單元係設置於該第三溢流室內。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第一溢流室與該第一流道之間的二相對壁面上係分別相對設有一第一卡掣槽,該二第一卡掣槽內插置固定一第一分隔板,藉以區隔出該第一溢流室與該第一流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其中,該第二溢流室與該第二流道之間的二相對壁面上係分別相對設有一第二卡掣槽,於該二第二卡掣槽內插置固定一第二分隔板,藉以區隔出該第二溢流 室與該第二流道。
TW102207262U 2013-04-19 2013-04-19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TWM46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7262U TWM460528U (zh) 2013-04-19 2013-04-19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7262U TWM460528U (zh) 2013-04-19 2013-04-19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0528U true TWM460528U (zh) 2013-09-01

Family

ID=49628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7262U TWM460528U (zh) 2013-04-19 2013-04-19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0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2385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株式会社广濑 水生植物培育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2385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株式会社广濑 水生植物培育器具
CN110692385B (zh) * 2018-07-09 2021-11-30 株式会社广濑 水生植物培育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0042B2 (ja) 水中生物飼育システムおよび水槽用浄化ユニット
CN204070180U (zh) 一种循环水玻璃钢水族箱系统
KR101156799B1 (ko) 여과기능을 갖는 수족관
US5626747A (en) Aquarium overflow filter system having a pre-overflow wall
AU2014338818B2 (en) Pool-clean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filtration device
KR101068556B1 (ko) 수족관용 정수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족관
JP2012135762A (ja) エアー駆動式フィルタ装置
CN203251796U (zh) 水族养殖用排泄物过滤循环装置
KR20150001964U (ko) 배수 및 순환 장치를 구비한 어항
US7311822B2 (en) Aquarium
KR200468432Y1 (ko) 배수가 용이한 어항
TWM460528U (zh)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KR20150081997A (ko) 거북용 수족관
CN203538130U (zh)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TW201440644A (zh) 水族養殖用排泄物過濾循環裝置
US20090200218A1 (en) Aquarium sump arrangement
KR20160042333A (ko) 수족관용 정수장치
KR101370423B1 (ko) 수족관
KR20120118177A (ko) 이물질 제거가 용이한 수족관
CN211113549U (zh) 一种蓝藻消减装置
TWM471148U (zh) 水族養殖用過濾循環裝置
CN218635085U (zh) 一种小龙虾暂养装置
CN217446273U (zh) 一种小池精养系统
CN220274563U (zh) 一种宠物饮水机
CN211558498U (zh) 一种用于鱼缸水处理的过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