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9447U - 游標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游標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9447U
TWM459447U TW102201703U TW102201703U TWM459447U TW M459447 U TWM459447 U TW M459447U TW 102201703 U TW102201703 U TW 102201703U TW 102201703 U TW102201703 U TW 102201703U TW M459447 U TWM459447 U TW M45944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charging
circuit board
housing
signal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1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ang-Hui Deng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ublication of TWM459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9447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4Wireless input, i.e.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tails of wireles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for poin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游標控制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游標控制裝置,尤其係關於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
游標控制裝置,例如滑鼠,為操作電腦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滑鼠通常用於控制螢幕上的游標,以移動游標至目標區域,並藉由點擊滑鼠上的按鍵而實現多樣功能,例如選取文字、開啟程式等。
市面上的滑鼠分為有線滑鼠與無線滑鼠兩種類型,有線滑鼠藉由傳輸線與電腦連接以獲取電力並傳輸訊號,無線滑鼠則藉由連接於電腦之無線訊號接收器與電腦溝通,且無線滑鼠通常具有充電電池,以供應電力予無線滑鼠。
當充電電池之電力用盡時,無線滑鼠將無法繼續使用,因此市面上有許多針對無線滑鼠而設計的充電方法,以下以傳統的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為例說明。請同時參閱圖1以及圖2,圖1係顯示習知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外觀示意圖,圖2係顯示習知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充電槽之結構示意圖。
首先,無線滑鼠1包括第一滑鼠本體10、第二滑鼠本體11以及充電槽12,第一滑鼠本體10具有第一表面101。
另外,第一滑鼠本體10之第一表面101上設置有充電槽蓋13,覆蓋位於其下之充電槽12且可相對於充電槽12旋轉而被掀開,使充電槽12顯露於外。
而第二滑鼠本體11內設置有充電電池14,用以提供電力予無線滑鼠1。
無線訊號接收器15包括握持部16、連接部17以及充電片 18,連接部17設置於握持部16之一端,用以與電腦之連接埠連接,而充電片18則顯露於握持部16之外。
接下來說明充電槽12之內部結構,請參閱第2圖,第2圖中之充電槽蓋13被掀開而顯露出充電槽12,充電槽12內包括傳導部19,且傳導部19連接於主電路板(位於第一滑鼠本體10內部)以傳輸電力。
當使用者欲對無線滑鼠1充電時,必須將無線訊號接收器15對準無線滑鼠1之充電槽12,並將無線訊號接收器15之握持部16放入充電槽12內。
當無線訊號接收器15之握持部16被放入充電槽12內後,無線訊號接收器15被固定於充電槽12中,且無線訊號接收器15之連接部17將伸出於無線滑鼠1之第一表面101。
此外,當無線訊號接收器15被放置於充電槽12中時,無線訊號接收器15中之充電片18將與充電槽12中之傳導部19接觸。
於是當無線訊號接收器15之連接部17與電腦之連接埠連接後,電腦之電力透過連接埠而傳輸至無線訊號接收器15,藉此將電力傳輸至充電片18以及傳導部19,再由傳導部19傳輸至與其連接之位於第一滑鼠本體10內部之主電路板,最後,主電路板將電力傳送至第二滑鼠本體11中之充電電池14而完成電力之傳輸。
如前所述,習知之充電槽12並不具有任何防止使用者將無線訊號接收器15之握持部16反向置入的結構,但無線訊號接收器15中之充電片18需與充電槽12中之傳導部19接觸才可傳輸電力,因此,若使用者將無線訊號接收器15之握持部16反向置入充電槽12中,則無法進行充電作業,使用者可能需要嘗試數次才能正常充電,若長期錯誤操作下,更可能會使充電片18與傳導部19受損而無法再傳輸電力。
因此,需要一種改良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以改善習知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防止反向置入之結構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游標控制裝置,包括:一本體,包括一充電孔以及一第一突塊,其中該第一突塊突出於該充電孔之一內緣;一主電路板,設置於該本體內部;一傳導部,連接於該主電路板;一充電電池,設置於該本體內部並連結於該主電路板;以及一無線訊號接收器,用以連接於一電腦之一連接埠,包括:一外殼,包括一凹槽開設於該外殼之一第一側壁;一接收器電路板,設置於該外殼內部;一連接端子,設置於該外殼之一端,用以與該電腦之該連接埠連接以將來自該電腦之電力傳輸至該接收器電路板;以及一充電片,連接於該接收器電路板並顯露於該外殼之一第二側壁;其中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通過該充電孔時,該充電孔之該第一突塊被收容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該外殼之該凹槽內,該連接端子顯露於該本體外以連接於該電腦,該充電片與該傳導部接觸以將來自該電腦之電力傳輸至該充電電池。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傳導部包括一傳導部正極以及一傳導部負極,該充電片包括一充電片正極以及一充電片負極,其中,該傳導部正極與該充電片正極接觸,該傳導部負極與該充電片負極接觸以傳輸電力。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充電孔蓋以及一彈性元件,其中該充電孔蓋覆蓋於該充電孔並可相對於該充電孔旋轉,該彈性元件用以提供該充電孔蓋一回復力。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傳導部為一充電彈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游標控制裝置為一滑鼠。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本體包括一上本體以及一下本體,其中,該充電孔開設於該下本體,該上本體包括一容置槽,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一底部被固定於該容置槽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第一磁性體設置於該容置槽底 部以及一第二磁性體設置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該底部,用以將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固定於該本體內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次電路板設置於該本體之一末端內部,用以將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開關設置於該次電路板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收納槽位於該本體之該末端內部,用以收容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其中,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未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觸發該開關,使來自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而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被推動而不再觸發該開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本體包括:一第一殼體,包括一第一上殼體以及一第一下殼體,其中,該主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充電孔開設於該第一下殼體,該第一上殼體包括一容置槽,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一底部被收容於該容置槽內;一第二殼體,其中,該充電電池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以及一連接裝置,用以連接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使該第二殼體可相對於該第一殼體轉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第一磁性體設置於該容置槽底部以及一第二磁性體設置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該底部,用以將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固定於該第一殼體內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連接裝置包括:一上承架,連接於該第一殼體之一後端,具有一卡固槽以及二第二突塊;一下承架,連接於該第二殼體之一前端;一拱型彈片;一凸輪,具有一第三突塊,其中於該上承架與該下承架互相對齊時,該第三突塊卡入該上承架之該卡固槽,而於該第二殼體旋轉時,該第三突塊滑出該卡固槽並擠壓該拱型彈片;一定位板,其中該定位板轉動至被其中一該第二突塊阻擋為止;一固定板;以及 一轉軸,依序穿過該拱型彈片、該凸輪、該上承架、該定位板、該下承架以及該固定板,其中該第二殼體旋轉時帶動該轉軸、該固定板、該定位板以及該凸輪一起旋轉。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次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用以將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開關設置於該次電路板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收納槽位於該第二殼體內部,用以收容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其中,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未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觸發該開關,使來自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而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被推動而不再觸發該開關。
〔習知〕
1‧‧‧無線滑鼠
10‧‧‧第一滑鼠本體
101‧‧‧第一表面
11‧‧‧第二滑鼠本體
12‧‧‧充電槽
13‧‧‧充電槽蓋
14‧‧‧充電電池
15‧‧‧無線訊號接收器
16‧‧‧握持部
17‧‧‧連接部
18‧‧‧充電片
19‧‧‧傳導部
〔本創作〕
2‧‧‧游標控制裝置
20‧‧‧本體
201‧‧‧上本體
201a‧‧‧容置槽
202‧‧‧下本體
203‧‧‧充電孔
2031‧‧‧內緣
2032‧‧‧第一突塊
204‧‧‧末端
21‧‧‧主電路板
22‧‧‧傳導部
221‧‧‧傳導部正極
222‧‧‧傳導部負極
23‧‧‧充電電池
24‧‧‧充電孔蓋
25‧‧‧第一磁性體
26‧‧‧無線訊號接收器
261‧‧‧外殼
2611‧‧‧凹槽
2612‧‧‧第一側壁
2613‧‧‧第二側壁
2614‧‧‧底部
2615‧‧‧第三側壁
262‧‧‧接收器電路板
263‧‧‧連接端子
264‧‧‧充電片
2641‧‧‧充電片正極
2642‧‧‧充電片負極
265‧‧‧第二磁性體
27‧‧‧彈性元件
28‧‧‧電腦
281‧‧‧連接埠
291‧‧‧收納槽
292‧‧‧次電路板
292a‧‧‧開關
3‧‧‧游標控制裝置
30‧‧‧本體
301‧‧‧第一殼體
3011‧‧‧第一上殼體
3011a‧‧‧容置槽
3012‧‧‧第一下殼體
3012a‧‧‧充電孔
3012b‧‧‧內緣
3012c‧‧‧第一突塊
3013‧‧‧後端
302‧‧‧第二殼體
3021‧‧‧前端
303‧‧‧連接裝置
3031‧‧‧上承架
3031a‧‧‧卡固槽
3031b‧‧‧二第二突塊
3032‧‧‧下承架
3033‧‧‧拱型彈片
3034‧‧‧凸輪
3034a‧‧‧第三突塊
3035‧‧‧定位板
3036‧‧‧固定板
3037‧‧‧轉軸
31‧‧‧主電路板
32‧‧‧傳導部
321‧‧‧傳導部正極
322‧‧‧傳導部負極
33‧‧‧充電電池
34‧‧‧次電路板
35‧‧‧開關
36‧‧‧收納槽
37‧‧‧第一磁性體
第1圖係習知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習知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充電槽之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於充電孔蓋相對於充電孔旋轉後之外觀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本體內部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無線訊號接收器之分解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無線訊號接收器之組裝圖。
第8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於無線訊號接收器被置入充電孔後之外觀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於無線訊號接收器被置入充電孔後之內部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與電腦之示意圖。
第11圖係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外觀分解示意圖。
第12圖係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內部分解示意圖。
第13圖係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連接裝置之分解示意 圖。
第14圖係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連接裝置之組裝圖。
本創作提供一種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於以下較佳實施例中,游標控制裝置為一滑鼠。
請同時參閱圖3以及圖4,圖3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外觀示意圖,圖4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於充電孔蓋旋轉後之外觀示意圖。
以下將說明游標控制裝置2之元件。游標控制裝置2包括本體20、主電路板21、傳導部22以及充電電池23。
如圖3以及圖4所示,本體20包括上本體201、下本體202、開設於下本體202之充電孔203以及突出於充電孔203之內緣2031之第一突塊2032。
此外,游標控制裝置2還包括充電孔蓋24覆蓋於充電孔203,且充電孔蓋24可相對於充電孔203旋轉以使充電孔203顯露於外,如圖4所示。
關於上述各元件之結合情況請同時參閱圖5,圖5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本體內部示意圖。
首先,主電路板21設置於本體20內部,傳導部22連接於主電路板21,於本例中,傳導部22包括傳導部正極221以及傳導部負極222,且傳導部22為充電彈片。
此外,上本體201內部具有容置槽201a,如圖5所示,容置槽201a位於傳導部22下方,且容置槽201a底部設置有第一磁性體25。
最後,充電電池23設置於本體20內部並連結於主電路板21。
接下來請參照至圖6以及圖7,圖6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無線訊號接收器之分解示意圖,圖7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無線訊號接收器之組裝圖。
游標控制裝置2還包括無線訊號接收器26,如圖所示,無 線訊號接收器26包括外殼261、接收器電路板262、連接端子263、充電片264以及第二磁性體265,且外殼261包括凹槽2611開設於外殼261之第一側壁2612,另外,與外殼261之第一側壁2612平行之第三側壁2615則沒有凹槽。充電片264則包括充電片正極2641以及充電片負極2642,於本例中,連接端子263為USB連接端子。
以下說明無線訊號接收器26之組裝順序。首先,接收器電路板262設置於外殼261內部,連接端子263設置於外殼261之一端,充電片264則連接於接收器電路板262並顯露於外殼261之第二側壁2613,於本例中,第一側壁2612與第二側壁2613垂直。第二磁性體265則設置於接收器電路板262下方並顯露於外殼261之底部2614。
而後說明游標控制裝置2之充電流程。請同時參照圖3、圖4、圖8至圖10,圖8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於無線訊號接收器置入充電孔後之外觀示意圖,圖9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於無線訊號接收器置入充電孔後之內部示意圖,圖10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與電腦之示意圖。
首先,當欲對游標控制裝置2充電時,必須將無線訊號接收器26之外殼261置入本體20之充電孔203中,至外殼261之底部2614卡入上本體201內部之容置槽201a為止,同時無線訊號接收器26之第二磁性體265將與容置槽201a底部之第一磁性體25互相吸引,以將外殼261固定於本體20內部。
如圖8以及圖9所示,外殼261通過充電孔203時,突出於充電孔203之內緣2031之第一突塊2032需被收容於無線訊號接收器26之外殼261之凹槽2611內,外殼261才可以順利通過,若將外殼261旋轉180度,則與外殼261之第一側壁2612平行之第三側壁2615並沒有與第一突塊2032相對應之凹槽,因此外殼261將被第一突塊2032阻擋而無法通過充電孔203。
當外殼261之底部2614卡入上本體201內部之容置槽201a後,連接端子263將顯露於下本體202外部,且無線訊號接收器26中之充電片正極2641將與本體20中之傳導部正極221接觸,充電片負極2642則 與傳導部負極222接觸。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於本例中可藉由如圖9所示之彈性元件27連結充電孔蓋24與下本體202,以於無線訊號接收器26自充電孔203中抽離後,提供回復力予充電孔蓋24,使充電孔蓋24旋轉並再次覆蓋充電孔203。
而後連接端子263將被置入電腦28之連接埠281中,如圖10所示,於是來自電腦28之電力透過連接埠281傳輸至接收器電路板262,接著電力透過充電片264以及傳導部22傳送至主電路板21,於是主電路板21將電力傳送至充電電池23而開始充電作業,於本例中,連接埠281為USB連接埠。
請注意,如圖5所示,於本例中,還可以於本體20之末端204內部設置收納槽291以及次電路板292,並於次電路板292上設置開關292a,以於使用者不使用游標控制裝置2,並將無線訊號接收器26收容於收納槽291內時,停止將充電電池23之電力傳送至主電路板21。
當於本體20之末端204內部設置次電路板292以及開關292a以控制充電電池23之電力是否傳送至主電路板21時,充電電池23將不直接連接於主電路板21,而是由次電路板292分別連接主電路板21與充電電池23。
詳細的說,收納槽291的長度小於無線訊號接收器26的長度,當無線訊號接收器26尚未被置入收納槽291時,收納槽291觸發開關292a,如圖5所示,使來自充電電池23之電力透過次電路板292傳送至主電路板21。
當無線訊號接收器26被置入收納槽291時,無線訊號接收器26將推動收納槽291,使收納槽291往本體20內部移動,於是收納槽291不再觸發開關292a,次電路板292即停止將來自充電電池23之電力傳送至主電路板21。
本創作另外提供一種可變形之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於以下較佳實施例中,游標控制裝置為一滑鼠。
請同時參閱圖11至圖14,圖11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二較佳 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外觀分解示意圖,圖12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內部分解示意圖,圖13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連接裝置之分解示意圖,圖14係顯示本創作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裝置之連接裝置之組裝圖。
以下將說明游標控制裝置3之元件。游標控制裝置3包括本 體30、主電路板31、傳導部32、充電電池33、次電路板34、開關35以及收納槽36。
如圖11以及圖12所示,本體30包括第一殼體301、第二殼 體302以及連接裝置303。
於本例中,第一殼體301包括第一上殼體3011、第一下殼 體3012、開設於第一下殼體3012之充電孔3012a以及突出於充電孔3012a之內緣3012b之第一突塊3012c。
此外,第一上殼體3011內部具有容置槽3011a,且容置槽 3011a底部設置有第一磁性體37。
請注意,游標控制裝置3還包括如圖3所示之充電孔蓋24, 充電孔蓋24覆蓋於充電孔3012a,且可相對於充電孔3012a旋轉以使充電孔3012a顯露於外,為清楚顯示充電孔3012a及其內部結構,於圖11中並未繪出充電孔蓋24。
以下說明上述各元件之結合情況,首先,主電路板31設置 於第一殼體301內部,如圖12所示,傳導部32連接於主電路板31並位於容置槽3011a上方,於本例中,傳導部32包括傳導部正極321以及傳導部負極322,且傳導部32為充電彈片。
再者,充電電池33、次電路板34以及收納槽36皆設置於 第二殼體302內部,次電路板34分別連接於充電電池33與主電路板31,以控制充電電池33之電力是否傳輸至主電路板31,開關35則設置於次電路板34上。
最後,連接裝置303連接第一殼體301與第二殼體302,使 第二殼體302可相對於第一殼體301轉動。
詳細的說,請參照圖13以及圖14,連接裝置303包括上承 架3031、下承架3032、拱型彈片3033、凸輪3034、定位板3035、固定板3036以及轉軸3037。
此外,上承架3031具有卡固槽3031a以及二第二突塊 3031b,凸輪3034則具有第三突塊3034a。
組裝時,上承架3031連接於第一殼體301之後端3013,下 承架3032連接於第二殼體302之前端3021,凸輪3034抵靠於上承架3031,拱型彈片3033抵靠於凸輪3034,定位板3035位於上承架3031與下承架3032之間,固定板3036則抵靠於下承架3032。
最後,轉軸3037依序穿過拱型彈片3033、凸輪3034、上承 架3031、定位板3035、下承架3032以及固定板3036,以使第二殼體302連結於第一殼體301並可相對於第一殼體301旋轉。
當上承架3031與下承架3032互相對齊時,凸輪3034之第 三突塊3034a卡入上承架3031之卡固槽3031a,拱型彈片3033壓抵凸輪3034使凸輪3034不脫離卡固槽3031a,如圖14所示。
而當第二殼體302旋轉時,下承架3032帶動轉軸3037、固 定板3036、定位板3035以及凸輪3034一起旋轉,於是凸輪3034之第三突塊3034a滑出上承架3031之卡固槽3031a並擠壓拱型彈片3033,於下承架3032旋轉180度並再次與上承架3031對齊時,定位板3035被上承架3031之其中一第二突塊3031b阻擋而無法再轉動,同時凸輪3034之第三突塊3034a再次卡入上承架3031之卡固槽3031a,拱型彈片3033則回復如圖14所示之狀態。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當第二殼體302相對於第一殼體301旋 轉180度後,游標控制裝置3可切換至不同之模式,例如由一般滑鼠模式切換至簡報器模式,反之亦然。
游標控制裝置3還包括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之無線訊號 接收器26,如圖6以及圖7所示,於此不再重複說明。
游標控制裝置3之充電情形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游標控制 裝置2相同,首先將無線訊號接收器26之外殼261置入游標控制裝置3之 第一殼體301之充電孔3012a中,當無線訊號接收器26通過充電孔3012a時,突出於充電孔3012a之內緣3012b之第一突塊3012c需被收容於無線訊號接收器26之外殼261之凹槽2611內,無線訊號接收器26才可順利通過,外殼261之底部2614最終卡入第一殼體301內部之容置槽3011a,同時第二磁性體265將與第一磁性體37互相吸引,以將外殼261固定於第一殼體301內部。
無線訊號接收器26通過充電孔3012a而進入第一殼體301 內部後,連接端子263顯露於第一殼體301外以連接於電腦28,同時傳導部正極321與無線訊號接收器26中之充電片正極2641接觸,傳導部負極322則與無線訊號接收器26中之充電片負極2642接觸,以將來自電腦28之電力透過主電路板31傳輸至次電路板34最後傳輸至充電電池33。
此外,利用收納槽36以及設置於次電路板34上之開關35 控制充電電池33之電力是否傳輸至主電路板31之方法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根據上述較佳實施例可知,本創作藉由於充電孔之內緣設置 第一突塊並於無線訊號接收器之外殼開設凹槽,使得無線訊號接收器只能由單一方向通過充電孔,而不會有無線訊號接收器反向通過充電孔而進入游標控制裝置之本體內部的情形發生,因而解決了傳統的可充電之游標控制裝置可能產生之無法充電、傳導部損壞或者充電片損壞等問題。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創作之技術思想與特點,其 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創作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202‧‧‧下本體
2032‧‧‧第一突塊
21‧‧‧主電路板
22‧‧‧傳導部
221‧‧‧傳導部正極
222‧‧‧傳導部負極
24‧‧‧充電孔蓋
2611‧‧‧凹槽
2614‧‧‧底部
264‧‧‧充電片
2641‧‧‧充電片正極
2642‧‧‧充電片負極
265‧‧‧第二磁性體
27‧‧‧彈性元件

Claims (16)

  1. 一種游標控制裝置,包括:一本體,包括一充電孔以及一第一突塊,其中該第一突塊突出於該充電孔之一內緣;一主電路板,設置於該本體內部;一傳導部,連接於該主電路板;一充電電池,設置於該本體內部並連結於該主電路板;以及一無線訊號接收器,用以連接於一電腦之一連接埠,包括:一外殼,包括一凹槽開設於該外殼之一第一側壁;一接收器電路板,設置於該外殼內部;一連接端子,設置於該外殼之一端,用以與該電腦之該連接埠連接以將來自該電腦之電力傳輸至該接收器電路板;以及一充電片,連接於該接收器電路板並顯露於該外殼之一第二側壁;其中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通過該充電孔時,該充電孔之該第一突塊被收容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該外殼之該凹槽內,該連接端子顯露於該本體外以連接於該電腦,該充電片與該傳導部接觸以將來自該電腦之電力傳輸至該充電電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其中該傳導部包括一傳導部正極以及一傳導部負極,該充電片包括一充電片正極以及一充電片負極,其中,該傳導部正極與該充電片正極接觸,該傳導部負極與該充電片負極接觸以傳輸電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充電孔蓋以及一彈性元件,其中該充電孔蓋覆蓋於該充電孔並可相對於該充電孔旋轉,該彈性元件用以提供該充電孔蓋一回復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其中該傳導部為一充電彈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其中該游標控制裝置為一滑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包括一上本體以及一下本體,其中,該充電孔開設於該下本體,該上本體包括一容置槽, 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一底部被固定於該容置槽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第一磁性體設置於該容置槽底部以及一第二磁性體設置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該底部,用以將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固定於該本體內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次電路板設置於該本體之一末端內部,用以將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開關設置於該次電路板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收納槽位於該本體之該末端內部,用以收容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其中,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未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觸發該開關,使來自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而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被推動而不再觸發該開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其中該本體包括:一第一殼體,包括一第一上殼體以及一第一下殼體,其中,該主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內,該充電孔開設於該第一下殼體,該第一上殼體包括一容置槽,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一底部被收容於該容置槽內;一第二殼體,其中,該充電電池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以及一連接裝置,用以連接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使該第二殼體可相對於該第一殼體轉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第一磁性體設置於該容置槽底部以及一第二磁性體設置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之該底部,用以將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固定於該第一殼體內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其中該連接裝置包括:一上承架,連接於該第一殼體之一後端,具有一卡固槽以及二第二突塊;一下承架,連接於該第二殼體之一前端;一拱型彈片;一凸輪,具有一第三突塊,其中於該上承架與該下承架互相對齊時,該第三突塊卡入該上承架之該卡固槽,而於該第二殼體旋轉時,該第三突塊滑出該卡固槽並擠壓該拱型彈片; 一定位板,其中該定位板轉動至被其中一該第二突塊阻擋為止;一固定板;以及一轉軸,依序穿過該拱型彈片、該凸輪、該上承架、該定位板、該下承架以及該固定板,其中該第二殼體旋轉時帶動該轉軸、該固定板、該定位板以及該凸輪一起旋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次電路板設置於該第二殼體內,用以將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開關設置於該次電路板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游標控制裝置,更包括一收納槽位於該第二殼體內部,用以收容該無線訊號接收器,其中,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未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觸發該開關,使來自該充電電池之電力傳輸至該主電路板,而於該無線訊號接收器被置入該收納槽時,該收納槽被推動而不再觸發該開關。
TW102201703U 2012-10-19 2013-01-25 游標控制裝置 TWM4594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380696U CN202854741U (zh) 2012-10-19 2012-10-19 光标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9447U true TWM459447U (zh) 2013-08-11

Family

ID=47985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1703U TWM459447U (zh) 2012-10-19 2013-01-25 游標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11150A1 (zh)
CN (1) CN202854741U (zh)
TW (1) TWM45944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22824B2 (en) * 2016-03-04 2020-04-14 Logitech Europe S.A. Wireless charging for an input device
DE102017002146A1 (de) 2016-03-04 2017-09-07 Logitech Europe S.A. Drahtloses Laden für eine Eingabeeinrichtung
CN108549496A (zh) * 2018-06-25 2018-09-18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结构、主动式触控笔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6703B2 (en) * 2002-02-05 2003-09-30 Liao Sheng Hsin Multipurpose adaptor with a universal serial bus connector
TWM311179U (en) * 2006-09-08 2007-05-01 Samya Technology Co Ltd Mini dual-purpose charger
TWI371141B (en) * 2007-02-26 2012-08-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TWI378369B (en) * 2009-01-16 2012-1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Chargeable wireless mo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4741U (zh) 2013-04-03
US20140111150A1 (en) 201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79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veable contacts at an exterior surface
TW201447540A (zh) 電子裝置輔助電池裝置
TW201417413A (zh) 電連接器、托座及電連接器組件
US20100248554A1 (en) Connector socke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560129U (zh) 具快速充電功能的電池
US7241169B1 (en) Adapter for power supply
US8089463B2 (en) Chargeable wireless mouse attachable to a computer host via a wireless signal receiver having a charging plate
US8228295B2 (en) Wireless mouse chargeable by a computer system
TWM459447U (zh) 游標控制裝置
US10439326B2 (en) Button structure and terminal applying same
CN216872437U (zh) 多方位旋转可拆换电子连接器及其第一和第二连接头
CN105577865B (zh)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US2008005097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outputs and power adapter having the same
TWI829336B (zh) 電子裝置及扣環結構
TWM486199U (zh) 充電器及其適配之集線器
CN216699808U (zh) 电源适配器
TWI547039B (zh)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the adapter module
CN209805061U (zh) 充电头和充电器
CN220985359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装置
CN216146427U (zh) 一种无线麦克风
CN109213339B (zh) 端面接触式充电模块及其触控笔
CN211087177U (zh) 电子设备组件、第一电子设备及电子笔
KR101671397B1 (ko) 마이크로usb커넥터와 라이트닝usb커넥터의 공용 usb커넥터
TW201633038A (zh) 電子裝置及其船塢座結構
TWI450563B (zh) 電池蓋上設有充電接點之行動電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