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7898U - 監視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監視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7898U
TWM457898U TW102200996U TW102200996U TWM457898U TW M457898 U TWM457898 U TW M457898U TW 102200996 U TW102200996 U TW 102200996U TW 102200996 U TW102200996 U TW 102200996U TW M457898 U TWM457898 U TW M45789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monitor structure
front housing
circuit boar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0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Chuan Yang
Original Assignee
Li-Chuan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Chuan Yang filed Critical Li-Chuan Yang
Priority to TW102200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7898U/zh
Publication of TWM457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7898U/zh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監視器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利用卡榫結構即可完成整體組裝之監視器結構。
按,隨著現代人對環境安全的重視,監視器愈來愈被廣泛的運用,其可裝設於特定場所或區域,藉以監看現場情況或紀錄每個時間點所發生的事情而達到安全管制及防範犯罪之目的。
現有技術之監視器1係主要包括有第一殼體10、第二殼體12及外罩14,其中第一殼體10及第二殼體12內設有兩片控制電路版100、102,其中一片控制電路版100中央裝設一鏡頭101,而另一片控制電路版102則裝設多個LED104;該外罩於邊緣具有扣片,可以與扣槽相扣合(圖面未示),使外罩與本體相互結合。
在組裝監視器1時,需先利用螺絲16將各控制電路版100、102先行相互鎖固,完成控制電路版100的組裝後,再以另一組螺絲17穿設控制電路版100後並固定於第一殼體10,而後再利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12相互組合固定,最後再組裝上外罩14藉以完成監視器1的組裝。
於上述結構與組裝上,可清楚看出於組裝監視器1必須運用到多量的螺絲,利用螺絲本身具備的螺鎖功能,可先將各控制電路版100、102先行組裝再與殼體以螺絲進一步固定,然,對結構而言複雜度的提升導致五金成本上的增加;另於組裝方面造成組裝人員的施工複雜性,進而降低生產效率。
綜觀上述之問題,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創作之創作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創作之創作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始設計出此種利用卡榫結構即可自行且快速地完成各電路板與殼體組裝或拆卸,進而達到簡易又方便的組裝效果之監視器結構。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一種監視器結構,其包括一前殼體;一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係固定於該前殼體,且於其週邊係向該前殼體方向延伸複數用以扣合一具備攝影鏡頭之第一電路板的第一卡扣件,另於該週邊背離該前殼體方向延伸複數用以扣合一具備多個發光二極體之第二電路板的第二卡扣件;及一後殼體,該後殼體係包覆該固定支架並與該前殼體相組合。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後殼體於周壁末端係界定一端面,且於該端面係延伸複數固定柱。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複數分別由該固定支架週邊向外水平延伸之固定件,各該固定件係分別形成一與該固定柱相固定之固定孔。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第二卡扣件進一步設置於各該固定件。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端面進一步形成多個分別與該固定柱同位置以供限制該固定件位置之凹槽。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第二電路板係形成一供該攝影鏡頭穿設並朝向該前殼體之開口以及位於週邊形成複數分別與各該第二卡扣件相對應扣合之扣槽。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固定支架於週邊且鄰近各該第一卡扣件處係以同方向延伸一限位件及一限高件。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殼體於內壁面係形成複數個導引部。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後殼體於外壁面係形成複數個與各該導引部相互旋轉卡合之旋扣件。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前殼體內部設置一供限制該攝影鏡頭位置之限位環。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有效利用固定支架的卡固方式固定各電路板,以取代以往透過螺絲鎖固的繁瑣方式,進而大幅提升整體組裝的便利性及更換電路板的容易性。
習知元件
1‧‧‧監視器
10‧‧‧第一殼體
12‧‧‧第二殼體
100、102‧‧‧控制電路版
101‧‧‧鏡頭
104‧‧‧LED
14‧‧‧外罩
16、17‧‧‧螺絲
本創作元件
2‧‧‧監視器
20‧‧‧前殼體
21‧‧‧第一電路板
200‧‧‧透明板
202‧‧‧導引部
204‧‧‧限位環
210‧‧‧攝影鏡頭
22‧‧‧第二電路板
220‧‧‧開口
222‧‧‧扣槽
23‧‧‧固定支架
230‧‧‧第一卡扣件
231‧‧‧第二卡扣件
2310‧‧‧扣合部
232‧‧‧限位件
233‧‧‧限高件
234‧‧‧固定件
236‧‧‧固定孔
237‧‧‧中空部
24‧‧‧後殼體
240‧‧‧端面
242‧‧‧固定柱
244‧‧‧凹槽
246‧‧‧旋扣件
26‧‧‧外罩
第一圖 習知監視器之分解示意圖。
第二圖 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 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一。
第四圖 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二。
第五圖 係本創作固定支架卡合第一電路板之組裝示意圖。
第六圖 係本創作固定支架卡合第二電路板之組裝示意圖。
第七圖 係本創作固定支架對第一電路板限位之剖面示意圖。
第八圖 係本創作固定支架結合後殼體之組裝示意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第二圖、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係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分解示意圖一及分解示意圖二,本創作係一種監視器結構,監視器2主要由前殼體20、第一電路板21、第二電路板22、固定支架23及後殼體24組成,組成後再行組裝外罩26,其中於固定支架23週邊分別延伸有朝前殼體20方向的第一卡扣件230以及背離前殼體20方向的第二卡扣件231,另於固定支架23的週邊且鄰近各第一卡扣件230處係以同方向延伸一限位件232及一限高件233。
在第一電路板21上裝設有攝影鏡頭210,此攝影鏡頭210係朝向前殼體20,在前殼體20上另組裝有一透明板200令攝影鏡頭210可清楚拍攝外部環境狀況;另於第二電路板22上則裝設複數個發光二極體(LED),而各發光二極體亦朝向透明板200。其中在第二電路板22上係形成有一開口220,利用此開口220可供攝影鏡頭210穿設並朝向前殼體20,另於第二電路板22週邊形成複數扣槽222。至於前殼體20及後殼體24主要是在共 同組裝後以供包覆各電路板以及為在電路板上的各種電子零件以達到保護效果。
而在前述位於後殼體24於周壁末端係界定一端面240,且於該端面240係延伸複數固定柱242,位於此端面240處另形成有多個分別與固定柱242同位置之凹槽244,另於固定支架23週邊向外水平延伸有複數固定件234,各固定件234係分別形成一與該固定柱242相固定之固定孔236,而在前述的第二卡扣件231則可進一步設置於各固定件234(此方式為主要結構),在前述的凹槽244則主要是用以限制固定件234位置以利於安裝。
再者,前殼體20於內壁面係形成複數個導引部202及其內部設置一供限制該攝影鏡頭210位置之限位環204,而在後殼體24於外壁面則形成複數個旋扣件246,各旋扣件246係與各導引部202以相互旋轉方式卡合。
由上述結構請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係本創作固定支架卡合第一電路板之組裝示意圖及固定支架卡合第二電路板之組裝示意圖。在五圖中同時參考第四圖,進行組裝第一電路板21時,由於固定支架23中間部位界定有中空部237,因此裝設於第一電路板21上的攝影鏡頭210可穿越中空部237並朝向前殼體20,其中位在前殼體20內部設置有限位環204,利用限位環204可有效限制攝影鏡頭210位置,完成後僅須對第一電路板21施一下壓力即可讓各第一卡扣件230有效地扣住且不易脫離,在此同時請參閱第七圖,固定支架對第一電路板限位之剖面示意圖,由於在固定支架23的週邊且鄰近各第一卡扣件230處係以同方向延伸一限位件232及一限高件233,各限位件232所共同界定的範圍剛好相近第一電路板21的尺寸,因此在組裝上有不密合之情事,亦不會產生晃動以提高組裝的品質,另外,由於限高件233的頂端與第一卡扣件230之間的距離剛好為第一電路板21的厚度,因此可有效卡住第一電路板21,藉由前述結構不僅能有效固定,因第一電路板21只要是組裝攝影鏡頭210,因此能避免其晃動進而提升攝影品質。
再者,於第六圖中為組裝第二電路板22,在第二電路板22週邊形成複數扣槽222,在進行卡扣時各第二卡扣件231係分別定位於扣槽222 內,由於第二卡扣件231在頂端具備扣合功能的扣合部2310因此壓制於第二電路板22表面以達到固定效果,再者,固定支架23與扣合部2310之間的距離剛好為第二電路板22的厚度,因此能避免其晃動以提升組裝品質。
完成第一電路板21、第二電路板22及固定支架23的扣合組裝後,此時需利用後殼體24上的固定柱242與凹槽244結合固定支架23上的固定件234來達到固定效果。在第八圖中可清楚看出,固定支架23週邊向外水平延伸的各固定件234另外形成有固定孔236,而在後殼體24於周壁末端形成有複數凹槽244而位於各凹槽244處則延伸有固定柱242,於組裝時,固定支架23可將固定件234先行設置於凹槽244內,而後再以固定柱242穿設至固定孔236,藉以達到固定之效果,進而有效固定各電路板。由前述結構可清楚了解到,本創作的監視器2可在無須任何螺絲的結構下,即可達到所有電路板的組裝,且其緊密效果相當於傳統利用螺絲鎖固的方式。
完成前述組裝後,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利用前殼體20內壁面係形成複數個導引部202,讓後殼體24於外壁面則形成複數個旋扣件246分別先行定位,而後各旋扣件246係與各導引部202以相互旋轉方式卡合。藉以有效利用固定支架23的卡固方式固定各電路板,以取代以往透過螺絲鎖固的繁瑣方式,進而大幅提升整體組裝的便利性及更換電路板的容易性。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利用卡榫結構即可自行且快速地完成各電路板與殼體組裝或拆卸,進而達到簡易又方便的組裝效果之監視器結構。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創作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創作,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20‧‧‧前殼體
21‧‧‧第一電路板
200‧‧‧透明板
210‧‧‧攝影鏡頭
22‧‧‧第二電路板
220‧‧‧開口
222‧‧‧扣槽
23‧‧‧固定支架
231‧‧‧第二卡扣件
234‧‧‧固定件
236‧‧‧固定孔
237‧‧‧中空部
24‧‧‧後殼體
240‧‧‧端面
242‧‧‧固定柱
244‧‧‧凹槽
246‧‧‧旋扣件

Claims (10)

  1. 一種監視器結構,其包括:一前殼體;一固定支架,該固定支架係固定於該前殼體,且於其週邊係朝該前殼體方向延伸複數用以扣合一具備攝影鏡頭之第一電路板的第一卡扣件,另於該週邊背離該前殼體方向延伸複數用以扣合一具備多個發光二極體之第二電路板的第二卡扣件;及一後殼體,該後殼體係包覆該固定支架並與該前殼體相組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後殼體於周壁末端係界定一端面,且於該端面係延伸複數固定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更包括複數分別由該固定支架週邊向外水平延伸之固定件,各該固定件係分別形成一與該固定柱相固定之固定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各該第二卡扣件進一步設置於各該固定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端面進一步形成多個分別與該固定柱同位置以供限制該固定件位置之凹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第二電路板係形成一供該攝影鏡頭穿設並朝向該前殼體之開口以及位於週邊形成複數分別與各該第二卡扣件相對應扣合之扣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固定支架於週邊且鄰近各該第一卡扣件處係以同方向延伸一限位件及一限高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前殼體於內壁面係形成複數個導引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後殼體於外壁面係形成複數個與各該導引部相互旋轉卡合之旋扣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監視器結構,其中該前殼體內部設置一供限制該攝影鏡頭位置之限位環。
TW102200996U 2013-01-17 2013-01-17 監視器結構 TWM457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0996U TWM457898U (zh) 2013-01-17 2013-01-17 監視器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0996U TWM457898U (zh) 2013-01-17 2013-01-17 監視器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7898U true TWM457898U (zh) 2013-07-21

Family

ID=4922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0996U TWM457898U (zh) 2013-01-17 2013-01-17 監視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7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083B (zh) * 2017-10-19 2019-09-1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2083B (zh) * 2017-10-19 2019-09-1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
US10511753B2 (en) 2017-10-19 2019-12-17 Wistron Neweb Corp. Image captur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178B (zh) 電路板固定結構
JP6308571B2 (ja) 画像取込モジュール
TWM457898U (zh) 監視器結構
TWI628880B (zh) 連接埠防護結構
JP5087981B2 (ja) 電子機器
JP6349780B2 (ja) 防水ケース
TW201310810A (zh) Usb連接器及具有usb連接器之連接裝置
TWI458351B (zh) 顯示裝置及其殼體模組
TWI397365B (zh) 可共用兩類感測器的影像設備
TW201444459A (zh) 伺服器機櫃及其擋風裝置
CN218995869U (zh) 投影设备壳体和投影设备
TWI664880B (zh) 顯示裝置
TW201445236A (zh) 攝像頭投射裝置
JP202353203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TWI571771B (zh) 光學式鍵盤
TW201405286A (zh) 防護結構及具有該防護結構之電子裝置
TWI627865B (zh) 顯示裝置
TWI617100B (zh) 防護結構及具有該防護結構之電子裝置
TWM594717U (zh) 具獨立扣件之平板電腦保護殼
WO2022170475A1 (zh) 一种具有静电防护功能的摄像装置
TWM539690U (zh) 具基板固定結構的硬碟
TW201428387A (zh) 顯示屏組合
TWM528046U (zh) 電腦機體之固定架結構
TW201315355A (zh) 風扇固定裝置
TWM601355U (zh) 可更換鏡頭保護環的手持裝置之保護殼及該鏡頭保護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