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6672U -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6672U
TWM456672U TW101225329U TW101225329U TWM456672U TW M456672 U TWM456672 U TW M456672U TW 101225329 U TW101225329 U TW 101225329U TW 101225329 U TW101225329 U TW 101225329U TW M456672 U TWM456672 U TW M4566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expansion card
diameter portion
positioning hol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5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Ming Lai
Yung-Shun Kao
Chung-Wei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25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6672U/zh
Publication of TWM456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6672U/zh
Priority to CN201320807361.8U priority patent/CN203707387U/zh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固定裝置,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此一固定裝置的電路板。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普及已為民眾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性,舉凡網路影音、繪圖美工、遊戲娛樂等功能。電腦主機內除了配設基本功能所需之板卡以外,使用者可依使用需求增設具有各種功用之擴充卡,例如:Wi-Fi網卡、電視卡或固態硬碟等等,依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來選擇或更換擴充卡的配置,來加以提升電腦主機之使用的彈性與功效。舉例來說,電腦主機中可能沒有內建無線網卡或是電視卡等擴充卡,但使用者可選擇性地於電腦主機中增設無線網卡或是電視卡,以執行無線上網或是觀看電視之功能。
習知的電路板上,其擴充卡例如是一迷你型擴充卡(mini card)或是其他種類之卡片,板體上則設有對應擴充卡之連接器以及固定元件,而擴充卡插設於連接器上,可藉由固定元件之輔助以穩固地插置在連接器上,以與板體電性連接。詳細而言,當置換擴充卡時需將電路板拆卸下來並翻轉另一面,再拆卸下固定元件,並置換另一擴充卡,其步驟繁雜而且費時,以致使用者無法方便的置換擴充卡,例如需使用工具來拆卸電路板,使操作時增加危險性,導致受傷等等的問題。因此產生了對於擴充卡在置換時之便利性的需求。
為了改善上述習用電路板的問題,遂有其他創作人提出一種可以方便置換擴充卡的固定裝置,其包括一板體、一連接器、一支撐件、以及一鎖固件。當置換擴充卡時,只需將鎖固件拆卸下,置換擴充卡,從而解決了習用電路板置換擴充卡時,步驟繁雜且費時的問題,使擴充卡能方便置換。
但,因上述習用電路板的支撐件需要配合全尺寸(full size)或半尺寸(half size)之擴充卡的位置而移動,當短擴充卡置換為長擴充卡時,需拆卸鎖固件與支撐件,並重新設置於長擴充卡的相對位置,以致使用者無法簡單且快速的置換不同功能或尺寸之擴充卡。
如同以上所述,若電路板能簡單且快速的置換全尺寸(full size)或半尺寸(half size)擴充卡,則相較於習知技術便可具有更好的便利性以及提高電路板組裝時的效率。
鑒於以上的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藉以解決習用電路板之擴充卡的置換不易,以及固定裝置無法配合全尺寸(full size)或半尺寸(half size)之擴充卡的位置,方便且快速的置換及組裝等問題。
本新型提供一種固定裝置,用於固定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於一電路板上,該電路板具有一板體,且該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擴充卡的第二端與第一定位孔的 位置相對應,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與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固定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且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開孔,第一固定元件以第二徑部穿置於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徑部係接觸於板體,而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三徑部及一第四徑部,第二固定元件以第四徑部可拆卸的穿置於第一開孔,並以第三徑部接觸於第一徑部,而結合於第一固定元件上的第二固定元件係抵頂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
本新型另提供一種電路板,係與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電性連接,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電路板包括有一板體、一連接器以及一固定裝置。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其中第一定位孔與第一擴充卡的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第二定位孔與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連接器電性設置於板體上,供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以第一端電性插設於其中。固定裝置包括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且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開孔,第一固定元件以第二徑部穿置於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徑部係接觸於板體,而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三徑部及一第四徑部,第二固定元件以第四徑部可拆卸的穿置於第一開孔,並以第三徑部接觸於第一徑部,而結合於第一固定元件上的第二固定元件係抵頂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
本新型另提供一種固定裝置,用於固定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 二擴充卡於一電路板上,該電路板具有一板體,且該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擴充卡的第二端與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與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固定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第一固定元件以第二徑部穿置於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徑部係接觸於板體,而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凹槽,設置於第二固定元件的一側面,第二固定元件以凹槽套設於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一徑部外緣,而結合於第一固定元件上的第二固定元件係抵頂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
本新型另提供一種電路板,係與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電性連接,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電路板包括有一板體、一連接器以及一固定裝置。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其中第一定位孔與第一擴充卡的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第二定位孔與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連接器電性設置於板體上,供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以第一端電性插設於其中。固定裝置包括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其中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第一固定元件以第二徑部穿置於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且第一徑部係接觸於板體,而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凹槽,設置於第二固定元件的一側面,第二固定元件以凹槽套設於第一固定元件的第一徑部外緣,而結合於第一固定元件上的第二固定 元件係抵頂第一擴充卡或第二擴充卡的第二端。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電路板之固定裝置為二件式結構設計,並以選擇性的關係在電路板上進行結合與拆卸,讓製造商或使用者能依照使用的環境與需求,自行簡單且快速的置換不同功能或尺寸之擴充卡,更可讓相關產業的供應商事先配置好固定裝置的組合於電路板半成品上,使組裝成品電路板時更為有效率。
有關本新型的特徵、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本新型以下所揭露四實施例之固定裝置200、300係以不同的配置位置來組合做為實施例的說明,但並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型態為限,熟悉此項技術者,可根據實際設計需求或是使用需求而對應改變本新型的固定裝置200、300的配置位置與數量。
請參照第1圖至第6b圖所示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200的分解示意與立體組合圖,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固定裝置200用於固定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於電路板100上,使擴充卡140、150能穩固的設置於電路板100上,並正常的執行其預設功能。擴充卡例如是一迷你型擴充卡(mini card),例如Wi-Fi網卡、電視卡或固態硬碟等等,且在本新型所揭露的實施例說明中,第一擴充卡140指的是全尺寸(Full Size)的擴充卡,第二擴充卡150指的是半尺寸(Helf Size)的擴充卡,但並不以本新型所揭露的實施例為限。
陳前敘明,本新型所載的各實施例所述的電路板100即與習用電腦內所配置的電子零組件相似,同樣可執行電腦的預設功能及應用程式等等,故申請人不在此多加說明,僅針對在本實施例中所涉及的電子零組件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之固定裝置200包含一第一固定元件210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220,其材質可以為金屬(Metal)材料,例如為銅合金、鋁合金、合金鋼等等。其中第一固定元件210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徑部211及一第二徑部212,且第一徑部211的尺寸係大於第二徑部212的尺寸,第一徑部211的另一端面具有一第一開孔213,開孔連通第一、第二徑部211、212;第二固定元件220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三徑部221及一第四徑部222,且第三徑部221的尺寸係大於第四徑部222的尺寸。本新型所揭露之固定裝置200所使用的材質並不侷限於金屬材料,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採用適當的材質製作固定裝置200。
進一步地說明固定裝置200的詳細結構與組裝方式,本實施例的板體110具有一第一定位孔111以及一第二定位孔112,而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141、151以及一第二端142、152,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1與板體110的第一定位孔111的位置相對應,而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1與板體110的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相對應。其中使用多個第一固定元件210,並以其第二徑部212分別穿置於板體110上的第一、第二定位孔111、112,並焊接於板體110,而這些第 一徑部211露出於板體110上,並接觸於板體110,第二固定元件220係為可拆卸的關係,並選擇性的以第四徑部222穿置於第一或第二定位孔111、112的第一固定元件210的第一開孔213內,且第一開孔213的內壁具有一第一螺紋214,而第四徑部222外緣具有一第二螺紋224,互為相互配合的關係,以第二螺紋224螺合於第一螺紋214,第一固定元件210與第二固定元件220可以為螺合或卡固的方式結合,其結合方式包括但不侷限於螺合或卡固等方式,並以第三徑部221接觸於第一徑部221,藉此使第二固定元件220穩固地結合於第一固定元件210上,而不會自第一固定元件210上脫離。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的板體110上更具有一連接器120,係與板體110電性連接,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分別係以第一端141、151電性插設於連接器120上,使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與電路板100之間構成電性導通關係。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一擴充卡140時,第二固定元件220係結合於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210上,且第二固定元件220的頂部係抵頂住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2,以穩固的讓第一擴充卡140保持在水平插設位置,避免因晃動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第一擴充卡140的鬆脫;而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二擴充卡150時,第二固定元件220係結合於第二定位孔112內的第一固定元件210上,第二擴充卡150係跨越過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210,進而延伸至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且第二固定元 件220係抵頂住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一或第二擴充卡140、150能得以支撐,並穩固的插設於連接器120內。
此外,本實施例的固定裝置200更包括一鎖固件160,例如為螺絲。第一、第二擴充卡140、150的第二端142、152分別具有一鎖孔143、153,而第二固定元件220的頂面具有一第二開孔223,第二開孔223分別對應第一擴充卡140上的鎖孔143與第二擴充卡150上的鎖孔153,鎖固件160穿過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上的鎖孔143、153,鎖附於第二固定元件220的第二開孔223內,使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能穩固的連接於第二固定元件220上,藉此達到支撐與限位的作用,使第一、第二擴充卡140、150能正常的執行其預設功能。
本實施例為了讓固定裝置200具備更優良的功能,因此第二固定元件220的第三徑部221的外觀形狀,可以為多邊柱體或是表面具有防滑結構,例如橫紋結構、直紋結構等等,使第三徑部221的外圍具有摩擦力,因此,操作者能夠不使用任何的工具即可輕鬆的結合或拆卸第二固定元件220,達到快速且方便組裝的功效。
另外,本實施例的板體110更具有至少二導電片113,其中這些導電片113(Ground Pad),其材質可以為金屬(Metal)材料,例如為銅合金、銅鍍鎳等等。以焊接的方式分別環設於第一、第二定位孔111、112的周緣,且這些第一固定元件210的第一徑部211係分別接觸於板體110上的這些導電片113,第一固定元件210與第二固定元件220,其材質為金屬(Metal)材料時,透過接觸導 電片113用以於接地,防止靜電干擾,以提升電路板的功效。
本實施例中,固定裝置200利用第二固定元件220可選擇性的搭接於第一固定元件210的結構,讓使用者能不使用任何的工具即可輕鬆的結合或拆卸第二固定元件220,以及方便且快速的置換不同尺寸(全尺寸/半尺寸)的迷你型擴充卡,以達到提高電路板半成品的組裝效率之功效。
本實施例所揭露之電路板100的整體結構包含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固定裝置200,因此以下內容僅針對本新型所揭露之第二實施例的技術差異處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7圖至第11b圖所示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的分解示意與立體組合圖,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100包含一板體110、一連接器120、以及一固定裝置200。其中板體110上具有一連接器120,係與板體110電性連接,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分別係以第一端141、151電性插設於連接器120上,板體110具有一第一定位孔111以及一第二定位孔112,而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141、151以及一第二端142、152,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1與板體110的第一定位孔111的位置相對應,而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1與板體110的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相對應;固定裝置200包含一第一固定元件210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220,而固定裝置200之細部零件的相對關係已於第一實施例及第1圖至第5圖敘明,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之電路板100唯有不同之處在於,電路板100更包括有一支撐元件130,本實施例的第一固定元件210僅設置於板體110的第一定位孔111內,而支撐元件130設置於第二定位孔112內,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一擴充卡140時,第二固定元件220係結合於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210上,且第二固定元件220的頂部係抵頂住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2,而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二擴充卡150時,第二擴充卡150係跨越過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210,進而延伸至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且支撐元件130係抵頂住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一或第二擴充卡140、150能得以支撐,並穩固的插設於連接器120內。
本實施例所揭露之固定裝置300的整體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固定裝置200結構相似,因此以下內容僅針對本新型所揭露之第三實施例的技術差異處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12圖至第17b圖所示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300的分解示意與立體組合圖,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固定裝置300用於固定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於電路板100上,使擴充卡140、150能穩固的設置於電路板100上,並正常的執行其預設功能。
本實施例之固定裝置300包含一第一固定元件310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320,其材質可以為金屬(Metal)材料,例如為銅合金、鋁合金、合金鋼等等。其中第一固定元件310具有相連接的一第 一徑部311及一第二徑部312,且第一徑部311的尺寸係大於第二徑部312的尺寸,第一徑部311的另一端面具有一第一開孔313,開孔連通第一、第二徑部311、312;第二固定元件320具有一凹槽321及一第二開孔322,凹槽321設置於第二固定元件320的一側面,且凹槽321的尺寸係大於第一固定元件310的第一徑部311的尺寸,而第二開孔322貫穿第二固定元件320,並係與凹槽321連通。本新型所揭露之固定裝置300所使用的材質並不侷限於金屬材料,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採用適當的材質製作固定裝置300。
進一步地說明固定裝置300的詳細結構與組裝方式,本實施例的板體110具有一第一定位孔111以及一第二定位孔112,而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141、151以及一第二端142、152,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1與板體110的第一定位孔111的位置相對應,而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1與板體110的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相對應。其中使用多個第一固定元件310,並以其第二徑部312分別穿置於板體110上的第一、第二定位孔111、112,並焊接於板體110,而這些第一徑部311露出於板體110上,並接觸於板體110,第二固定元件320係為可拆卸的關係,並選擇性的以有凹槽321的端面套設於第一固定元件310的第一徑部311的外緣,使部分的第一徑部311係容設於凹槽321內,以達到定位,使第二固定元件320搭接於第一固定元件310上時,不會滑開自第一固定元件310上脫離。 第一固定元件310與第二固定元件320可以為套設或螺合的方式結合,其結合方式包括但不侷限於套設或螺合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一擴充卡140時,第二固定元件320係結合於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310上,且第二固定元件320的頂部係抵頂住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2,以穩固的讓第一擴充卡140保持在水平插設位置,避免因晃動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第一擴充卡140的鬆脫;而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二擴充卡150時,第二固定元件320係結合於第二定位孔112內的第一固定元件310上,第二擴充卡150係跨越過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310,進而延伸至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且第二固定元件320係抵頂住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一或第二擴充卡140、150能得以支撐,並穩固的插設於連接器120內。
此外,本實施例的固定裝置300更包括一鎖固件160,例如為螺絲。第一、第二擴充卡140、150的第二端142、152,分別具有一鎖孔143、153,而第二固定元件220的頂面具有一第二開孔223,第二開孔223分別對應第一擴充卡140上的鎖孔143與第二擴充卡150上的鎖孔153,鎖固件160穿過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上的鎖孔143、153與第二固定元件320上的第二開孔322,鎖附於第一固定元件310的第一開孔313內,使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能穩固的連接於第二固定元件320上,藉此達到支撐與限位的作用,使第一、第二擴充卡140、150 能正常的執行其預設功能。
本實施例的板體110更具有至少二導電片113,其中這些導電片113(Ground Pad),其材質可以為金屬(Metal)材料,例如為銅合金、銅鍍鎳等等。以焊接的方式,分別環設於第一、第二定位孔111、112的周緣,且這些第一固定元件310的第一徑部311係分別接觸於板體110上的這些導電片113,第一固定元件310與第二固定元件320,其材質為金屬(Metal)材料時,透過接觸導電片113用以於接地,防止靜電干擾,以提升電路板的功效。
本實施例中,固定裝置300利用第二固定元件320可選擇性的搭接於第一固定元件310的結構,讓操作者能不使用任何的工具即可輕鬆的結合或拆卸第二固定元件320,以及方便且快速的置換不同尺寸(全尺寸/半尺寸)的迷你型擴充卡,以達到提高電路板半成品的組裝效率之功效。
本實施例所揭露之電路板100的整體結構包含上述第三實施例的固定裝置300,因此以下內容僅針對本新型所揭露之第四實施例的技術差異處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18圖至第22b圖所示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的分解示意與立體組合圖,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100包含一板體110、一連接器120、以及一固定裝置300。其中板體110上具有一連接器120,係與板體110電性連接,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分別係以第一端141、151電性插設於連接器120上,板體110具有一第一定位孔111以及一第二定位孔112,而第一擴充卡140或第二擴充卡150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141、151以 及一第二端142、152,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1與板體110的第一定位孔111的位置相對應,而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1與板體110的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相對應;固定裝置300包含一第一固定元件310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320,而固定裝置300之細部零件的相對關係已於第三實施例及第11圖至第15圖敘明,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之電路板100唯有不同之處在於,電路板100更包括有一支撐元件130,本實施例的第一固定元件310僅設置於板體110的第一定位孔111內,而支撐元件130設置於第二定位孔112內,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一擴充卡140時,第二固定元件320係結合於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310上,且第二固定元件320的頂部係抵頂住第一擴充卡140的第二端142,而當連接器120係插設第二擴充卡150時,第二擴充卡150係跨越過第一定位孔111內的第一固定元件310,進而延伸至第二定位孔112的位置,且支撐元件130係抵頂住第二擴充卡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一或第二擴充卡140、150能得以支撐,並穩固的插設於連接器120內。
由上述本新型之各實施例說明可清楚得知,藉由本新型之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可輕易的在電路板上結合與拆卸的技術手段,不僅可解決習用電路板置換擴充卡時,步驟繁雜且費時的問題。
並且,與現有技術相較之下,本新型不僅可配合擴充卡的尺 寸,選擇性的結合與拆卸固定裝置,以及不同位置配置的組合,讓使用者能依照使用的環境與需求,自行簡單且快速的置換不同功能或尺寸之擴充卡,更可讓相關產業的供應商事先配置好固定裝置的組合於電路板半成品上,使組裝成品電路板時更為有效率。
雖然本新型之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數量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路板
110‧‧‧板體
111‧‧‧第一定位孔
112‧‧‧第二定位孔
113‧‧‧導電片
120‧‧‧連接器
130‧‧‧支撐元件
140‧‧‧第一擴充卡
141‧‧‧第一端
142‧‧‧第二端
143‧‧‧鎖孔
150‧‧‧第二擴充卡
151‧‧‧第一端
152‧‧‧第二端
153‧‧‧鎖孔
160‧‧‧鎖固件
200‧‧‧固定裝置
210‧‧‧第一固定元件
211‧‧‧第一徑部
212‧‧‧第二徑部
213‧‧‧第一開孔
214‧‧‧第一螺紋
220‧‧‧第二固定元件
221‧‧‧第三徑部
222‧‧‧第四徑部
223‧‧‧第二開孔
224‧‧‧第二螺紋
300‧‧‧固定裝置
310‧‧‧第一固定元件
311‧‧‧第一徑部
312‧‧‧第二徑部
313‧‧‧第一開孔
320‧‧‧第二固定元件
321‧‧‧凹槽
322‧‧‧第二開孔
第1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固定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板及固定裝置的第一固定元件的分解示意圖。
第3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固定裝置與半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4a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組合圖。
第4b至4c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5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固定裝置與全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6a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 組合圖。
第6b圖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7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的第一固定元件及支撐元件的分解示意圖。
第8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裝設半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9a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組合圖。
第9b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10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裝設全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11a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組合圖。
第11b圖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12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固定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13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板及固定裝置的第一固定元件的分解示意圖。
第14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固定裝置與半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15a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 體組合圖。
第15b至15c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16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固定裝置與全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17a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組合圖。
第17b圖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18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的第一固定元件及支撐元件的分解示意圖。
第19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裝設半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20a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組合圖。
第20b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第21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裝設全尺寸擴充卡的分解示意圖。
第22a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立體組合圖。
第22b圖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電路板、固定裝置及擴充卡的剖面側視圖。
100‧‧‧電路板
110‧‧‧板體
120‧‧‧連接器
140‧‧‧第一擴充卡
160‧‧‧鎖固件
200‧‧‧固定裝置
210‧‧‧第一固定元件

Claims (18)

  1. 一種固定裝置,用於固定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於一電路板上,該電路板具有一板體,且該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擴充卡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該固定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且該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開孔,該第一固定元件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一定位孔或該第二定位孔,且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板體;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三徑部及一第四徑部,該第二固定元件以該第四徑部可拆卸的穿置於該第一開孔,並以該第三徑部接觸於該第一徑部,而結合於該第一固定元件上的該第二固定元件係抵頂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板體具有至少二導電片,分別環設於該二定位孔的周緣,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導電片,且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材質為金屬材料。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開孔的內壁具有一第一螺紋,而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四徑部外緣具有一第二螺紋,且該第二固定元件以該第二螺紋螺合於該第一螺紋。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更包括有一鎖固件,而該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分別具有一鎖孔,該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二開孔,該鎖固件穿過其中一該擴充卡的該鎖孔,並鎖附於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二開孔。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三徑部的形狀為多邊柱體,或是該第三徑部的外表面具有一防滑結構。
  6. 一種電路板,係與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電性連接,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電路板包括有:一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其中該第一定位孔與該第一擴充卡的該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該第二定位孔與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一連接器,電性設置於該板體上,供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其中;以及一固定裝置,設置於該板體上,該固定裝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且該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開孔,該第一固定元件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一定位孔,且該第一固定元件選擇性的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二定位孔,且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板體;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三徑部及一第四徑部,該第二固定元件以該第四徑部可拆卸的穿置於該第一開孔, 並以該第三徑部接觸於該第一徑部;其中,該第一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該連接器,該第二固定元件係結合至位於該第一定位孔的該第一固定元件上,並且抵頂該第一擴充卡的該第二端;其中,該第二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該連接器,該第一定位孔的正投影位置位於該第二擴充卡的範圍之內,該第一固定元件係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二定位孔,且該第二固定元件結合至位於該第二定位孔的該第一固定元件上,並且抵頂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電路板,其中更包括有一支撐元件,當該第二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該連接器,該第一固定元件及該第二固定元件並不裝設於該第二定位孔,而是以該支撐元件的一端穿置於該第二定位孔,且該支撐元件的另一端抵頂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
  8.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電路板,其中該板體具有至少二導電片,分別環設於該二定位孔的周緣,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導電片,且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材質為金屬材料。
  9.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開孔的內壁具有一第一螺紋,而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四徑部外緣具有一第二螺紋,且該第二固定元件以該第二螺紋螺合於該第一螺紋。
  10.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電路板,更包括有一鎖固件,而該二擴 充卡的該第二端分別具有一鎖孔,該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二開孔,該鎖固件穿過其中一該擴充卡的該鎖孔,並鎖附於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二開孔。
  11.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電路板,其中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三徑部的形狀為多邊柱體,或是該第三徑部的外表面具有一防滑結構。
  12. 一種固定裝置,用於固定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於一電路板上,該電路板具有一板體,且該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擴充卡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定位孔的位置相對應,該固定裝置包括有:一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該第一固定元件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一定位孔或該第二定位孔,且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板體;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凹槽,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元件的一側面,該第二固定元件以該凹槽套設於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徑部外緣,而結合於該第一固定元件上的該第二固定元件係抵頂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
  13.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板體具有至少二導電片,分別環設於該二定位孔的周緣,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導電片,且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材質為金屬材料。
  14. 如請求項第12項所述之固定裝置,更包括有一鎖固件,而該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分別具有一鎖孔,該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開孔,該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二開孔,貫通該第二固定元件,該鎖固件穿過其中一該擴充卡的該鎖孔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二開孔,並鎖附於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開孔。
  15. 一種電路板,係與一第一擴充卡或一第二擴充卡電性連接,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電路板包括有:一板體,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與一第二定位孔,其中該第一定位孔與該第一擴充卡的該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該第二定位孔與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的位置相對應;一連接器,電性設置於該板體上,供該第一擴充卡或該第二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其中;以及一固定裝置,設置於該板體上,該固定裝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徑部及一第二徑部,且該第一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一開孔,該第一固定元件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一定位孔,且該第一固定元件選擇性的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二定位孔,且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板體;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凹槽,設置於該第二固定元件的一側面,該第二固定元件以該凹槽套設於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徑部外緣;其中,該第一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該連接器,該 第二固定元件係結合至位於該第一定位孔的該第一固定元件上,並且抵頂該第一擴充卡的該第二端;其中,該第二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該連接器,該第一定位孔的正投影位置位於該第二擴充卡的範圍之內,該第一固定元件係以該第二徑部穿置於該第二定位孔,且該第二固定元件結合至位於該第二定位孔的該第一固定元件上,並且抵頂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電路板,其中更包括有一支撐元件,當該第二擴充卡以該第一端電性插設於該連接器,該第一固定元件及該第二固定元件並不裝設於該第二定位孔,而是以該支撐元件的一端穿置於該第二定位孔,且該支撐元件的另一端抵頂該第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
  17.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電路板,其中該板體具有至少二導電片,分別環設於該二定位孔的周緣,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徑部係接觸於該導電片,且該第一固定元件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材質為金屬材料。
  18.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電路板,更包括有一鎖固件,而該二擴充卡的該第二端分別具有一鎖孔,該第二固定元件具有一第二開孔,貫通該第二固定元件,該鎖固件穿過其中一該擴充卡的該鎖孔與該第二固定元件的該第二開孔,並鎖附於該第一固定元件的該第一開孔。
TW101225329U 2012-12-27 2012-12-27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TWM456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5329U TWM456672U (zh) 2012-12-27 2012-12-27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CN201320807361.8U CN203707387U (zh) 2012-12-27 2013-12-09 电路板及其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5329U TWM456672U (zh) 2012-12-27 2012-12-27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6672U true TWM456672U (zh) 2013-07-01

Family

ID=4922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5329U TWM456672U (zh) 2012-12-27 2012-12-27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7387U (zh)
TW (1) TWM4566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132B (zh) * 2016-03-21 2017-05-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機板模組
TWI608783B (zh) * 2016-08-02 2017-12-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9896A (zh) * 2016-03-21 2017-09-2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板模块
CN112825008A (zh) * 2019-11-20 2021-05-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计算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4132B (zh) * 2016-03-21 2017-05-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機板模組
TWI608783B (zh) * 2016-08-02 2017-12-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擴充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7387U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0738B2 (en) Handle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TWM456672U (zh) 電路板及其固定裝置
US20150152906A1 (en) Stud
US20150116925A1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187254B2 (en) Bearing base
TW201511425A (zh) 連接器組合
TWI643543B (zh) 擴充卡固定裝置
TWI564694B (zh) 一體機
TWI529517B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TWI430736B (zh) 懸臂式固定裝置
TW201424518A (zh) 電路板固定裝置
US9534770B2 (en) Anti-shock lamp socket
US20120325986A1 (en) Support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147444A1 (en) Abdominal Exercise Assembly
TWI439206B (zh) 鎖固裝置及裝有該鎖固裝置的機箱
TWI399268B (zh) 手工具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4633417A (zh) 一种平板型电子设备可转位摆放装置
CN104182012A (zh) 散热器组合
CN207895459U (zh) 磁头安装结构及卡片处理设备
US20130176697A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TW201422100A (zh)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TW201428193A (zh) 轉軸裝置
KR20140007557A (ko) 휴대용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액세서리
US20100085714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heat sink
TWI550383B (zh) 一體式電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