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5227U -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 Google Patents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5227U
TWM455227U TW102201011U TW102201011U TWM455227U TW M455227 U TWM455227 U TW M455227U TW 102201011 U TW102201011 U TW 102201011U TW 102201011 U TW102201011 U TW 102201011U TW M455227 U TWM455227 U TW M4552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question
interactive
unit
lear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1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zu-Hua Wang
Original Assignee
Tzu-Hua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zu-Hua Wang filed Critical Tzu-Hua Wang
Priority to TW102201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5227U/zh
Publication of TWM455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5227U/zh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本創作係關於即時互動學習的技術,特別是一種可提供線上即時提問與回饋之學習方式的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隨著科技進步與網路普及化,電腦透過網路不再僅有資料查詢或資訊傳遞的作用,舉凡人類日常生活大小事皆可透過電腦來進行,像是網路學習等,皆突破教學者與學習者需要面對面及時間地點等限制,對於學習型態有明顯的影響。
在任何學習型態中,教學者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提供的有意義回饋(meaningful feedback),對於學習者學習效益之提升扮演重要的角色(Wang,2011;Ingrid & Ali,2011),根據多項研究指出,在學習過程中,教學者若能提供即時性的回饋,是有助於學習成效的提升,學習者也可藉由教學者的回饋,即時改正學習缺失或調整學習方向。然而,在傳統教室學習模式下,教學者需要同時面對多位學習者,而且在教學進度壓力下,難提供所有學習者即時回饋(Wang,2011;Buchanan,2000),此外,學習者在離開教室後,若有學習上問題,也較缺乏即時獲得回饋的管 道,如此對於學習效果或學習意願將有所影響。基於前述傳統教室學習的缺陷,加上目前行動智慧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與網路(如Wifi、3G、4G行動上網等)普及化下,這種趨勢讓線上學習得以茁壯。故,有用的即時回饋和良好回饋品質對於線上學習特別重要,也成為線上學習開發者所追求目標。
因此,如何提供具即時性與互動性之互動學習,且對於學習者所提之問題,除了對應解答回饋外,更能提供進階學習資源,藉此提升自我學習的品質,特別是,依據每位學習者的提問歷程而提供適合該學習者的回饋資訊,進而強化現有學習效果或提示未來學習方向,實為目前亟欲解決之技術課題。
本創作之目的係提出一種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透過網路互動學習方式以提供對應學習者所提出之問題的即時回饋。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係提出一種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依據每位學習者的提問歷程,主動分析並提供匹配該位學習者現況的適當回饋資訊,以提醒學習者未來可能遭遇之問題與提供這些問題適當的解決方案讓學習者可先進行學習(即主動提供相關教學內容),以減少學習者未來遭遇問題之挫折。
為達成前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可提供使用者裝置連線至伺服器 裝置進行互動學習,該伺服器裝置係包括互動單元、問題分析單元及互動回饋單元,其中,互動單元用於顯示學習者透過該使用者裝置所輸入之問題資訊及該伺服器裝置所產生之訊息,問題分析單元用於分析該問題資訊以產生分析結果,該分析結果係傳送至互動回饋單元,該互動回饋單元依據該分析結果至問答資料庫搜尋以取得相對應之回饋訊息並顯示於該互動單元上,此時該互動回饋單元亦將該分析結果及該回饋訊息記錄於追蹤資料庫之提問歷程表中,該追蹤資料庫係具有用於設定問題群組及對應回饋訊息之問題群組表及用於記錄學習者提問歷程之提問歷程表,其中,該問題群組表與該提問歷程表係作為該互動回饋單元由該學習者提問歷程及該問題群組追蹤所產生之回饋訊息的參考依據。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問題分析單元於中文問題分析模式下係連線至一中文斷詞系統,以由該中文斷詞系統進行中文字句之斷詞分析。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該伺服器裝置復包括問答品質管理單元,係提供該學習者對該回饋訊息之評分、修改或是新問題與回饋訊息之補充建議。
此外,該伺服器裝置復包括事件觸發單元,係提供符合預定學習者使用狀況、預定問題、預定用字及/或預定時間點之至少一者下產生觸發訊息。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透過互動單元提供使用者裝置與伺服器裝置之間的 溝通介面,其中,問題分析單元將分析學習者所提出之問題並由互動回饋單元提供對應之回饋訊息,同時,該學習者提問歷程將被記錄,藉此作為之後提問時,伺服器裝置對於該學習者之提問歷程進行問題群組追蹤,並藉此提供適當回饋訊息,提醒學習者未來可能遭遇之問題與提供這些問題適當的解決方案讓學習者可先進行學習(即主動提供相關教學內容),以減少學習者未來遭遇問題之挫折。透過本創作可讓學習者在對於傳統或是線上學習之內容發生疑問,可隨時使用電子裝置進行發問並獲得即時回饋,而伺服器裝置將依據學習者提問歷程提供不同層次與類型的回饋,藉以輔助學習者進行學習,如此將解決習知無法立即向教師或同儕詢問問題並獲得有效即時回饋之問題,並且提供一種即時互動學習環境。
1、2‧‧‧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10、20‧‧‧使用者裝置
100、200‧‧‧網路
11、21‧‧‧伺服器裝置
110、210‧‧‧互動單元
111、211‧‧‧問題分析單元
112、212‧‧‧互動回饋單元
113、213‧‧‧問答資料庫
114、214‧‧‧追蹤資料庫
215‧‧‧問答品質管理單元
216‧‧‧事件觸發單元
22‧‧‧中文斷詞系統
30、40‧‧‧提問區
31、41‧‧‧互動學習區
311、411、411’‧‧‧問題資訊
312、412、412’‧‧‧回饋訊息
3121‧‧‧評分連結
3122‧‧‧進階回饋連結
32、42‧‧‧回覆者模式選擇區
33、43‧‧‧建議提供區
45‧‧‧額外學習資訊
S501~S504‧‧‧步驟
第1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的系統示意圖;第2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另一實施例的系統示意圖;第3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之互動單元的示意圖;第4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之互動單元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以及第5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的運作流程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優點與功效。然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
請參閱第1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的系統示意圖。於該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1中,使用者裝置10與伺服器裝置11之間透過網路100產生連線,使用者裝置10之學習者透過各類電子裝置連線至伺服器裝置11進行線上學習,電子裝置可為家用電腦、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行動裝置等,其中,該伺服器裝置11包括:互動單元110、問題分析單元111、互動回饋單元112、問答資料庫113以及追蹤資料庫114。
互動單元110係用於顯示學習者透過該使用者裝置10所輸入之問題資訊及該伺服器裝置11所產生之訊息。該互動單元110即是學習者與伺服器裝置11的溝通介面,學習者所提出之所有資訊,例如:問題、評分、建議等資訊,可由互動單元110鍵入,而伺服器裝置11對應所產生之所有訊息,例如:回饋、互動等訊息,亦由互動單元110來顯示,因而互動單元110作為學習者與伺服器裝置11互動橋樑,具體來說,該互動單元110可以網頁或應用程式等方式來呈現。
問題分析單元111係用於分析使用者裝置10所輸入之問題資訊以產生分析結果。問題分析單元111主要用以分 析學習者所提出的問題以產生分析結果,並將分析結果傳送至互動回饋單元112。具體而言,問題分析單元111與互動回饋單元112搭配運作,並具有中文問題分析模式及/或英文問題分析模式,可針對中文或英文問題資訊進行分析,例如進行問題字句比對分析、問題字句斷詞分析,藉此找出問題資訊之間的相似性,以及問題資訊中的關鍵字或重點用語以形成該分析結果,也就是說,問題分析單元111將自動分析出學習者所提出問題資訊的內容,並將分析結果送交互動回饋單元112,才能由伺服器裝置11提供適當之對應回饋。關於中文問題或英文問題分析模式,後續將有更詳細說明。
追蹤資料庫114係具有用於設定問題群組及對應回饋訊息之問題群組表,以及用於記錄學習者提問歷程之提問歷程表,其中,問題群組係指將教學或是學習上具有相關性的問題分群建立為群組。詳言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1將追蹤學習者提問的過程,因此,追蹤資料庫114內的提問歷程表會記錄學習者提問歷程,即提問問題為何、系統給予回饋內容為何等,而追蹤資料庫114內的問題群組表則記載問題群組、追蹤條件與相對應之回饋訊息,問題分析單元111之分析結果透過互動回饋單元112將參照提問歷程表與問題群組表中的問題群組設定而取得適當回饋資訊。
互動回饋單元112係依據問題分析單元111所產生之分析結果至問答資料庫113進行搜尋,藉以取得對應該分 析結果之回饋訊息,進而將該回饋訊息顯示於互動單元110上,此時,互動回饋單元112亦將該分析結果及該回饋訊息記錄於追蹤資料庫114內的提問歷程表,其中,該追蹤資料庫114的問題群組表與提問歷程表可作為該位學習者於之後提問過程中,互動回饋單元112由提問歷程表及問題群組追蹤所產生之回饋訊息的參考依據。關於問題群組追蹤,後續將有更詳細說明。
由上可知,互動回饋單元112將回應學習者所提出的問題,該些回饋訊息可自問答資料庫113得到。詳言之,問答資料庫113係用於建立預設問句與對應回饋內容,以及記錄該預設問句之斷詞資訊、回饋訊息之評分與修改建議等,亦用於記錄新問題與該回饋訊息之補充建議等,也就是說,問答資料庫113包含預先建立的問題資訊與該問題資訊所對應之回饋資訊,為了提升效率,這些預先建立的問題資訊會進行分類(如年級、概念、學科等),互動回饋單元112也可設定提問互動過程僅可針對某類問題進行回覆,其中,回饋訊息包含初步回饋訊息及/或進階回饋訊息,初步回饋訊息及進階回饋訊息皆是該問題資訊的答案,只是進階回饋訊息包含更為仔細的回覆資訊,例如可提供更多元的多媒體參考資料,且可依據問題資訊所在之分類產生該更多進階回饋訊息,學習者可自行決定是否開啟進階回饋訊息之連結來進行學習。接著,後面將進一步說明互動回饋單元112的分析比對問題資訊的方法。
互動回饋單元112在取得問題分析單元111對於學習 者所提出之問題資訊的分析結果時,會比對問答資料庫113內資料,找尋符合度最高的資料並提供回饋給學習者。互動回饋單元112採用的字句比對模式可分為完全相同比對模式、相似性比對模式、字串距離比對模式及/或關鍵字比對模式,其中,完全相同比對模式是指學習者所提問之問題字句需要與問答資料庫113中的預設問句完全相同的比對方式,相似性比對模式是採用各種比對方法,如PHP© 程式的內建函式similar_text()來比對學習者提問之問題字句與問答資料庫113中的預設問句是否相似,字串距離比對模式則是採用各種比對方法,如PHP© 程式的內建函式levenshtein()來比對學習者提問之問題字句與問答資料庫113中的預設問句字句是否相似,而關鍵字比對模式則主要用於中文問題上,由於中文字句可被斷詞成為短字詞並付予其詞性,如名詞、形容詞、副詞等,因而關鍵字比對模式是先自問答資料庫113中找出與學習者提問之問題字句相似的預設問句,再分析這些相似的預設問句在問答資料庫113所記錄的斷詞資訊,與學習者提問之問題字句是否包含了相同的名詞(因為關鍵字常會是名詞)或其他有助於判斷中文字句涵義之詞類,據此比對以確認問答資料庫113中的預設問句與學生提問之問題字句的相似性。因此,互動回饋單元112可設定或切換為不同比對模式,皆可自動針對不同問題資訊而提供對應的回饋訊息。
此外,互動回饋單元112會將問題分析結果(即分析結果)及回饋訊息記錄於追蹤資料庫114之提問歷程表,該提 問歷程表主要用於記錄學生提問歷程的追蹤,在傳統教學環境中,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的問答互動常是連續性的,也就是說,學習者與教學者會連續針對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行問答,而教學者也可藉由學習者連續發問內容,了解學習者可能會問的後續問題及需要的進一步資源,此外,追蹤資料庫114所包含之問題群組表係將相關聯的問題設定為問題群組,藉此對同一群組問題提供額外回饋訊息,換言之,互動回饋單元112依據追蹤資料庫114中問題群組表的設定,持續追蹤學習者發問之問題,並在符合問題群組設定的追蹤條件時,主動提供對應問題群組之額外回饋訊息,這些訊息主要是提醒學習者未來可能遭遇之問題與提供這些問題適當的解決方案讓學習者可先進行學習(即主動提供相關教學內容),以減少學習者未來遭遇問題之挫折。
互動回饋單元112可提供不同問題群組追蹤模式,包含:全程追蹤模式、單次追蹤模式及/或時間區間追蹤模式等模式以進行學習者的提問追蹤,其中,全程追蹤模式是指學習者在系統中第一次提問起即持續追蹤記錄,單次追蹤模式是僅針對學習者最新一次登入系統起的提問進行追蹤記錄,時間區間追蹤模式則是僅學習者在某個時間區間內的提問進行追蹤記錄。具體而言,互動回饋單元112可依據問題群組所設定之追蹤條件來進行問題群組追蹤,例如:只要學習者依序提問到該問題群組中的數個題目,或是不需依序且僅提問到特定題目,互動回饋單元112利用 不同追蹤模式對學習者之提問進行問題群組追蹤,並由追蹤資料庫114所取得之每位學習者的提問歷程,以提供符合追蹤條件之問題群組所對應之額外回饋資料給該學習者參考。同樣地,互動回饋單元112也可設定互動過程僅可針對某些分類之問題群組進行追蹤。
需說明的是,本創作所提出的是一種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該互動學習系統稱之為Instant Questioning-Answering system(iQA system),係希望提供學習者在自我學習發生疑問但無法立即向教師或優秀同儕詢問時,可藉由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與行動智慧裝置連線到iQA system進行線上提問,iQA system將立刻提供不同層次與類型的回饋,藉此達到即時互動的學習效果。
具體實作上述內容時,iQA system可採用PHP© 程式搭配APACHETM 與MySQL® 在FreeBSD® 作業系統上發展而成,但並不以此為限,iQA system亦可採用其他程式搭配其他伺服器與其他資料庫在其他作業系統上發展而成,其運作方式可以網路聊天室型態進行,並包含有至少一回覆者(如answering robot)的互動設計,回覆者即為每一個聊天室的小老師,扮演針對學習者發問之問題進行答覆的角色,並管理各項事件的觸發。實施時,iQA system可同時開啟數個聊天室,聊天室屬性可分為一般型與家教型,一般型聊天室包含一般文字型聊天室的功能,所有學習者可同時在聊天室中進行文字互動討論與傳遞檔案,而學習者在提出問題後由回覆者進行回覆,另外,家教型聊天室 採一對一的方式,即單一學習者對該聊天室的回覆者進行發問,回覆者在收到問題之後才會進行回答。由上可知,每個聊天室可提供單一學習者使用或多位學習者共同使用,亦即iQA system可同時建立數個不同型態之聊天室,也可設定某個聊天室(回覆者)只可以回答特定類別的問題或是觸發某些事件。
請參閱第2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另一實施例的系統示意圖。該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2同樣提供使用者裝置20與伺服器裝置21之間透過網路200連線互動,其中,該伺服器裝置21內之互動單元210、問題分析單元211、互動回饋單元212、問答資料庫213以及追蹤資料庫214與第1圖中互動單元110、問題分析單元111、互動回饋單元112、問答資料庫113以及追蹤資料庫114功能相同,於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主要差異在於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2中,伺服器裝置21復包括問答品質管理單元215、事件觸發單元216。
問答品質管理單元215係提供該學習者對該回饋訊息之評分、修改或新問題與回饋之補充建議。為了確保問答資料庫213中資料的品質與正確性及伺服器裝置21的運作效能,該問答品質管理單元215可提供學習者透過該互動單元210新增題目與回饋訊息,以及針對已有題目和回饋進行評分與提供補充或修改回饋訊息之建議。具體實施時,當互動回饋單元212提供每一個回饋訊息時,問答品質管理單元215於互動單元210上提供讓學習者針對回饋 訊息進行評分,甚至可讓學習者對回饋訊息提出修改或補充建議,或是讓學習者對問答資料庫213尚未包含的問題,提供補充問題與回饋資訊,上述評分與問題和回饋之建議將藉由問答品質管理單元215記錄於問答資料庫213,新問題和回饋資訊之建議可經審核後開放,而評分資訊可作為後續問答資料庫213內資料品質之提升的參考,藉此提升問答資料庫213內資料品質與強化伺服器裝置21運作。
另外,對於回饋訊息的產生,互動回饋單元212會自問答資料庫213中,找出與提問之問題字句相似度及/或關鍵字符合度最高的預設問句,作為學習者所輸入之問題資訊,並據此提供回覆之回饋訊息。如果互動回饋單元212比對後發現,有符合度相近的二筆以上資料,此時,互動回饋單元212會將所有相近的回饋訊息提供給學習者參考,亦即互動回饋單元212將問題資訊相近之預設問句列出,而由學習者自行選擇哪一個預設問句較相近,如果均沒有相近的問題,則可讓學習者重新發問或提供建議新問題,而這些資訊將送交問答品質管理單元215記錄,作為後續問答資料庫213改善的參考。
事件觸發單元216係用於在符合預定學習者使用狀況、預定問題、預定用字及/或預定時間點之至少一者下產生觸發訊息,而該觸發訊息可為問卷填寫、試卷填寫或文字訊息的顯示等。具體而言,事件觸發單元216可設定在某一個系統時間點觸發事件、在學習者登入或登出時觸發 事件、或在學習者用了哪些文字發問時觸發事件,另外事件觸發單元216也可指定某些事件僅能由某個聊天室(回覆者)觸發。由上可知,透過事件觸發單元216可依據學習者不同使用狀況、發問之問題、問題之用字及/或時間點而提供不同觸發訊息。
於另一實施例中,問題分析單元211於中文問題分析模式下,將連線至一中文斷詞系統22,以由中文斷詞系統22進行中文字句之斷詞分析。前述已說明問題分析單元211用於分析問題資訊,且問題分析單元211具有中文問題分析模式及英文問題分析模式,假若學習者輸入的問題是中文,由於中文字句結構有其獨特性,因此,問題分析單元211將連線至一中文斷詞系統22進行中文字句的斷詞分析,該中文斷詞系統22可為外部系統或設於伺服器裝置21,也就是該中文斷詞系統22可以為伺服器裝置內建亦可以為伺服器裝置外之他方系統。於本實施例中,是採用我國中央研究院所發展的中文斷詞系統(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 System)(http://ckipsvr.iis.sinica.edu.tw/)來進行斷詞並回傳斷詞結果,以提供問題分析單元211產生分析結果,而若學習者輸入的問題是英文,則不經中文斷詞系統22即可由問題分析單元211進行分析。
請參閱第3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之互動單元的示意圖。如圖所示,主要顯示學習者所觀看到的互動單元,該互動單元主要包括提問區30、互動學習區31、回覆者模式選擇區32和建議提供區33。 要說明的是,該互動單元可提供單一學習者使用或多位學習者共同使用。
提問區30主要提供學習者輸入討論訊息或問題資訊,互動學習區31則是顯示學習者所輸入之資訊以及回覆者所產生之回饋訊息,回覆者模式選擇區32則是選擇回覆者是否採公開、私下、自動方式回覆,公開是指回覆的資訊可開放其他學習者一同觀看,私下則是指回覆的資訊僅讓提問的學習者看,而自動是指自動依據系統管理者預設的公開或私下方式進行回覆,學習者於回覆者模式選擇區32選擇回覆模式後,該些選項產生顯示變化(如回覆者模式選擇區32所示),藉此顯示目前回覆者的回覆模式。學習者可以點選回覆者模式選擇區32的回覆者,可以切換提問區30的訊息發送對象,唯有提問區30的訊息發送對象設為回覆者,回覆者才會進行回覆。而建議提供區33則是提供學習者新增問題與回覆、針對特定問題提供回覆修改、補充建議等,可透過文字方式或上傳檔案方式進行。
於互動學習區31中,將顯示學習者和回覆者的對話內容,學習者先在提問區30提出問題,而問題資訊311並顯示互動單元上,經問題分析並取得對應答案後,由回覆者產生回饋訊息312給學習者,需說明的是,在回饋訊息312下方還顯示有評分連結3121和進階回饋連結3122,評分連結3121主要提供學習者對該回饋訊息312內容評分,而進階回饋連結3122則是對應該問題資訊311的更進階回覆內容,學習者可選擇是否點選觀看。
接著,請參閱第4圖,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之互動單元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學習者所觀看到的互動單元同樣包括提問區40、互動學習區41、回覆者模式選擇區42和建議提供區43,且功能與第3圖所示相同,於此將說明互動學習區41中,依據問題群組追蹤結果顯示學習者可能需要的額外學習資訊45。
具體而言,學習者提出了兩個問題資訊411、411’,經問題分析並取得對應答案後,由回覆者分別產生對應之回饋訊息412、412’供學習者觀看,此外,可依據該學習者的提問歷程,即依據不同問題群組追蹤模式與追蹤條件,自動顯示學習者可能需要的額外學習資訊45,如此,學習者可被提醒未來可能遭遇之問題與提供這些問題適當的解決方案讓學習者可先進行學習(即主動提供相關教學內容),以減少學習者未來遭遇問題之挫折。
其次,搭配本創作第1-4圖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對於即時互動學習過程進一步說明。如第5圖所示,係說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的運作流程圖。
於步驟S501中,係提供使用者裝置所輸入之問題資訊。學習者可透過其電子裝置輸入問題資訊,以透過網路傳送至伺服器裝置。接著進至步驟S502。
於步驟S502中,係分析該問題資訊以產生分析結果。於此步驟中,伺服器裝置將對問題資訊進行分析,依據問 題資訊為中文或英文進入不同分析模式,若為中文需透過中文斷詞系統執行中文斷詞,藉此產生分析結果。接著進至步驟S503。
於步驟S503中,係依據該分析結果自問答資料庫取得相對應之回饋訊息以傳送至該使用者裝置。具體而言,分析結果係包含對應問題資訊的比對結果資訊、重要關鍵字或關鍵內容,系統將由問答資料庫取得對應該分析結果的回饋訊息,以顯示該回饋訊息供學習者觀看,其中,回饋訊息包含初步回饋訊息及/或進階回饋訊息。接著進至步驟S504。
於步驟S504中,係將該分析結果及該回饋訊息記錄於追蹤資料庫之提問歷程表,配合追蹤資料庫之問題群組表,以作為互動回饋單元進行問題群組追蹤,由提問歷程表與問題群組表追蹤所產生之回饋訊息的參考依據。為了讓互動學習更符合每位學習者,於學習者提問問題後,會將相關問題分析結果及對應之回饋訊息記錄於提問歷程表內,之後互動回饋單元會依據問題群組表與提問歷程表,以及不同問題群組追蹤模式與追蹤條件,自動顯示學習者可能需要的更多學習資訊,如此,在學習者提問過程中,學習者可被提醒未來可能遭遇之問題與提供這些問題適當的解決方案讓學習者可先進行學習(即主動提供相關教學內容),以減少學習者未來遭遇問題之挫折。而問題群組追蹤模式可提供全程追蹤模式、單次追蹤模式及/或時間區間追蹤模式,追蹤條件可以是依序提問到該問題群組中的數 個題目,或是不需依序且僅提問到特定題目。
此外,於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同時可進行問答品質管理和事件觸發管理,問答品質管理主要提供學習者對回饋訊息的評分、修改或新問題與回饋之補充建議,事件觸發管理則如:何種學習者使用狀況、發問何種問題、何種問題用字及/或時間點下進行問卷填寫、進行試題填寫或是提示文字訊息的顯示。
與習知方法相比較,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學習者透過互動單元與伺服器裝置進行即時互動學習,伺服器裝置將分析學習者所提出問題並提供對應之回饋訊息,同時學習者的提問歷程將被記錄,藉此搭配問題群組設定,可作為日後提供該學習者問題群組追蹤之回饋訊息的依據。透過本創作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可提供學習者在對於學習內容發生疑問時,利用電子裝置網路連線進行發問並獲得回饋,而伺服器裝置可依據每位學習者的不同提問歷程提供不同層次與種類的回饋或提供可能需要的學習資源,藉此提升學習者學習效果,同時解決以往線上學習無法立即向教學者或同儕詢問問題與獲得即時回饋的缺陷。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2‧‧‧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20‧‧‧使用者裝置
200‧‧‧網路
21‧‧‧伺服器裝置
210‧‧‧互動單元
211‧‧‧問題分析單元
212‧‧‧互動回饋單元
213‧‧‧問答資料庫
214‧‧‧追蹤資料庫
215‧‧‧問題品質管理單元
216‧‧‧事件觸發單元
22‧‧‧中文斷詞系統

Claims (13)

  1. 一種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包括:使用者裝置;以及伺服器裝置,係與該使用者裝置連線,包括:互動單元,係用於顯示學習者透過該使用者裝置所輸入之問題資訊及該伺服器裝置所產生之訊息;問題分析單元,係用於分析該問題資訊以產生分析結果;追蹤資料庫,係具有用於設定問題群組及對應回饋訊息之問題群組表,與用於記錄學習者提問歷程之提問歷程表;及互動回饋單元,係依據該問題分析單元所產生之分析結果至問答資料庫搜尋以取得對應該分析結果之回饋訊息,進而顯示該回饋訊息於該互動單元上,且該互動回饋單元將該分析結果及該回饋訊息記錄於該追蹤資料庫之提問歷程表,其中,該提問歷程表與該追蹤資料庫之問題群組表,係作為該互動回饋單元由該學習者提問歷程及該問題群組追蹤所產生之該回饋訊息的參考依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互動單元係提供單一學習者使用或多位學習者共同使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問題分析單元係具有中文問題分析模式或英文問題分析模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問題分析單元於該中文問題分析模式下係連線至一中文斷詞系統,以由該中文斷詞系統進行中文字句之斷詞分析,而該中文斷詞系統係為該伺服器裝置內建或為該伺服器裝置外之他方系統,且該問題分析單元係接收並解析該中文斷詞系統所回傳之斷詞分析資訊以產生該分析結果。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中文問題分析模式下之該分析結果傳送到該互動回饋單元後,該互動回饋單元針對該分析結果與該問答資料庫之預設問句與斷詞資訊,採用問題字句比對搭配該問題字句之斷詞資訊的比對結果,來提供適當之對應回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回饋訊息包含初步回饋訊息及/或進階回饋訊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互動回饋單元係提供不同問題群組追蹤模式,包含:全程追蹤模式、單次追蹤模式、時間區間追蹤模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 習系統,其中,該互動回饋單元係藉由該提問歷程表所記錄之該分析結果及該回饋訊息,依據所設定之問題群組追蹤模式與追蹤條件,於學習者提問過程中,提供該學習者未來可能遭遇問題與這些問題之對應解決方案,其中,該追蹤條件包括依序提問該問題群組中的數個題目,或者是僅提問到特定題目,且該問題群組係指將教學或是學習上具有相關性的問題分群建立為群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互動回饋單元提供之字句比對模式係包括有:完全相同比對模式、相似性比對模式、字串距離比對模式或關鍵字比對模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伺服器裝置復包括問答品質管理單元,係提供該學習者對該回饋訊息之評分、修改,或者是對於新問題與該回饋訊息之補充建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伺服器裝置復包括事件觸發單元,係用於在符合預定學習者使用狀況、預定問題、預定用字及/或預定時間點之至少一者下產生觸發訊息,該觸發訊息包含問卷填寫、試卷填寫或文字訊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係以網路聊天室型態進行運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其中,該伺服器裝置中之該問答資料庫係用於建立預設問句與對應回饋內容,以及記錄該預設問句之斷詞資訊、回饋訊息之評分與修改建議,且用於記錄新問題與該回饋訊息之補充建議。
TW102201011U 2013-01-17 2013-01-17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TWM455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1011U TWM455227U (zh) 2013-01-17 2013-01-17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1011U TWM455227U (zh) 2013-01-17 2013-01-17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5227U true TWM455227U (zh) 2013-06-11

Family

ID=49031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1011U TWM455227U (zh) 2013-01-17 2013-01-17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52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208B (zh) * 2015-05-26 2017-05-01 陳律安 任務導向之人脈拓展社群平台系統
TWI701634B (zh) * 2019-10-22 2020-08-1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數位化語言學習之績效評估系統
CN112513958A (zh) * 2018-08-03 2021-03-16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1208B (zh) * 2015-05-26 2017-05-01 陳律安 任務導向之人脈拓展社群平台系統
CN112513958A (zh) * 2018-08-03 2021-03-16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2513958B (zh) * 2018-08-03 2023-05-23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TWI701634B (zh) * 2019-10-22 2020-08-1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數位化語言學習之績效評估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raesser et al. Agent technologies designed to facilitate interac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Li New technolo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Wen et al. Design of a microlecture mobil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smartphone and web platforms
Maicher et al. Developing a conversational virtual standardized patient to enable students to practice history-taking skills
Morton et al. Scenario-based spoken interaction with virtual agents
Mayer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US11056014B1 (en) Virtual classroom over a group meeting platform
Wang et al. Intelligent mobile cloud education: smart anytime-anywhere learning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campus environment
Chen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t robots for precision education
Barmaki et al. Embodiment analytics of practicing teachers in a virtual immersive environment
US20160358489A1 (en) Dynamic learning supplementation with intelligent delivery of appropriate content
Petersen et al.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learning
Zheng et al. A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method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in software testing class
Anas et al. Digital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a CALL perspective: Perceived knowledge and activeness in ECCR
Chung et al. Collaborative programming problem-solving in augmented reality: Multimodal 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and group collaboration
TWI474296B (zh) Instant Inquiry and Feedback Interactive Learning System and Its
TWM455227U (zh) 即時提問與回饋互動學習系統
Ballance MALL—Somewhere between the tower, the field, the classroom, and the market: A reply to Professor Stockwell’s response
Aagaard et al. ‘Out of touch’: University teachers’ negative engagements with technology during COVID-19
Zhang Interactive cours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cognitively inspired distance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Clayton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ertiary education: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Survey (OLLES)
Skyer Power in Deaf Pedagogy and Curriculum Design: Multimodality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s of Deaf Education (DE2)
Aslan et al. What is the impact of a multi‐modal pedagogical conversational AI system on parents' concerns about technology use by young children?
Han The applications of chatbot
Cameron Playing serious games in journalism cla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