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2431U - 托架 - Google Patents

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2431U
TWM452431U TW101216437U TW101216437U TWM452431U TW M452431 U TWM452431 U TW M452431U TW 101216437 U TW101216437 U TW 101216437U TW 101216437 U TW101216437 U TW 101216437U TW M452431 U TWM452431 U TW M45243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ing
rotating
rotating member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6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li Yang
Original Assignee
yong-li 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li Yang filed Critical yong-li Yang
Priority to TW101216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2431U/zh
Publication of TWM452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2431U/zh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Description

托架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托架,尤指一種適用於相機之托架結構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愈來愈注重休閒活動,進而帶動攝影活動的普及與興盛。然而一般攝影器材的放大倍率有一定的限度,對於遠距離之景物拍攝(例如:賞鳥)而言,高倍率之攝影器材是必備的工具。通常高倍率之鏡頭,其體積與重量都相對較大與重,因此,對於需要長時間等待拍攝的使用者來說,實為一大負荷,故,坊間出現不少輔助的托架產品。
按,習用的托架具有一呈L形之支撐部及一由支撐部直立段一端延伸之環部,該環部設有一環孔可供相機之鏡頭穿設,而支撐部之橫向段可供與一雲台座或腳架結合,藉此,使用者則不須雙手時時刻刻握住沉重的相機,也可拍攝到美麗景物。惟,習用的托架結構為一體成形,當相機被固定後,就無法配合景物進行橫攝或直攝,因而缺乏使用之方便性。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創作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適用於相機且具有轉動功能的托架結構者。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托架,適用於與一相機結合,該托架包括:一轉動單元,包含一相結合的第一轉動件與第二轉動件,該第一轉動件具有一圍繞一軸線的第一環體部以及一自該第一環體部外周緣徑向延伸的環凸部,該第二轉動件具有一第一支撐部、一與該第一支撐部相結合的托板以及一與該第一支撐部相連結並圍繞該軸線且與該環凸部共同界定出一環凹槽的第二環體部;以及一固定單元,包含一束環,容置於該環凹槽中,且具有兩相隔開的端部、分別與該束環的端部連結並相互界定出一間隙的第二支撐部與靠抵部以及一調節件,可旋動地使該靠抵部靠合或遠離該第二支撐部而相對應地使該間隙變小或變大;當旋鬆該調節件狀態下,該轉動單元可相對該固定單元繞該軸線轉動;當旋緊該調節件狀態下,該轉動單元被該束環夾緊在一固定位置。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支撐部設有一第一軌道,該托板可沿第一軌道位移,以配合相機的組裝。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托板設有一第二軌 道,以配合相機的組裝。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該第二支撐部一側設有一轉接件,以令托架可組裝於一雲台座。
本創作可用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施。現將僅為例子但非用以限制的實施例,並參照所附圖式就本創作較佳結構內容說明,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說明。
圖1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一種托架(1)之分解圖,圖2為托架(1)之組立圖,圖3與圖4為托架(1)之立體剖面圖,圖5為為圖2沿A-A線之剖面圖,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創作適用於與一相機結合,該托架(1)包括一轉動單元(2)與固定單元(3),該轉動單元(2)可相對固定單元轉動(3)。
轉動單元(2)包含一相結合的第一轉動件(4)與第二轉動件(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動件(4)與第二轉動件(5)各設有相對應且呈間隔的複數鎖孔(6),該些鎖孔(6)藉由固定元件(7)螺合,而將第一轉動件(4)與第二轉動件(5)相結合。
第一轉動件(4)具有一圍繞一軸線(L)的第一環體部(8)以及一自該第一環體部(8)外周緣徑向延伸的環 凸部(9);第二轉動件(5)具有一第一支撐部(10)、一與該第一支撐部(10)相結合的托板(11)以及一與該第一支撐部(10)相連結並圍繞該軸線(L)且與該環凸部(9)共同界定出一環凹槽(12)的第二環體部(13)。
固定單元(3)包含一束環(14),該束環(14)容置於該環凹槽(12)中,且具有兩相隔開的端部(15)、分別與該束環(14)的端部(15)連結並相互界定出一間隙(16)的第二支撐部(17)與靠抵部(18)以及一調節件(19),該調節件(19)可旋動地使該靠抵部(18)靠合或遠離該第二支撐部(17)而相對應地使該間隙(16)變小或變大,該調節件(19)具有螺牙,且由靠抵部(18)一側至第二支撐部(17)設有一螺紋孔(20),以供調節件(19)螺合。
圖8與圖9為本創作轉動單元(2)旋轉示意圖。當旋鬆該調節件(19)狀態下,該轉動單元(2)可相對該固定單元(3)繞該軸線(L)轉動,使得相機可以隨之旋轉至所需角度;當旋緊該調節件(19)狀態下,該轉動單元(2)則被該束環(14)夾緊在一固定位置,從而令本創作達到可轉動之功能。
圖6為本創作之托板(11)移動示意圖。其中該第一支撐部(10)設有一第一軌道(21),該托板(11)一側設有一固接件(22),藉以該固接件(22)令托板(11)可 沿第一軌道(21)形成上、下位移,而托板(11)係可相對該固接件(22)形成90度的翻轉,而與該第一支撐部(10)形成垂直。又,該托板(11)設有一第二軌道(23),該第二軌道(23)容許一螺絲(24)穿設並結合於相機(25)底部,如圖10所示。
承上所述,由於每一相機之鏡頭長、短以及相機之外觀不同,故,該第一軌道(21)及第二軌道(23)可配合所組之相機(25)、鏡頭(26)作上、下調整,即鏡頭(26)中心至相機(25)底部間的距離及前、後的調整,即托架(1)至相機(25)前端的距離,藉以提高本創作的共用性,令本創作可適用於不同型號之相機。
再請參閱圖7所示,該第二支撐部(17)一側設有一轉接件(27),藉由該轉接件(27)使得托架(1)可以組裝於一雲台座(未圖示)上,令長時間拍攝的使用者,可以不必雙手長時間的握住相機。
上列詳細說明係針對本創作之一可行實施例之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凡未脫離本創作之技藝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中。
(1)‧‧‧托架
(2)‧‧‧轉動單元
(3)‧‧‧固定單元
(4)‧‧‧第一轉動件
(5)‧‧‧第二轉動件
(6)‧‧‧鎖孔
(7)‧‧‧固定元件
(L)‧‧‧軸線
(8)‧‧‧第一環體部
(9)‧‧‧環凸部
(10)‧‧‧第一支撐部
(11)‧‧‧托板
(12)‧‧‧環凹槽
(13)‧‧‧第二環體部
(14)‧‧‧束環
(15)‧‧‧端部
(16)‧‧‧間隙
(17)‧‧‧第二支撐部
(18)‧‧‧靠抵部
(19)‧‧‧調節件
(20)‧‧‧螺紋孔
(21)‧‧‧第一軌道
(22)‧‧‧固接件
(23)‧‧‧第二軌道
(24)‧‧‧螺絲
(25)‧‧‧相機
(26)‧‧‧鏡頭
(27)‧‧‧轉接件
圖1為本創作之分解圖。
圖2為本創作之組立圖。
圖3為本創作之剖面立體圖。
圖4為本創作之局部剖面立體圖。
圖5為圖2沿A-A線之剖面圖。
圖6為本創作之托板移動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之轉接件移動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之轉動單元樞轉立體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之轉動單元樞轉平面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與相機結合之側視圖。
(1)‧‧‧托架
(2)‧‧‧轉動單元
(3)‧‧‧固定單元
(4)‧‧‧第一轉動件
(5)‧‧‧第二轉動件
(6)‧‧‧鎖孔
(7)‧‧‧固定元件
(L)‧‧‧軸線
(8)‧‧‧第一環體部
(9)‧‧‧環凸部
(10)‧‧‧第一支撐部
(11)‧‧‧托板
(13)‧‧‧第二環體部
(14)‧‧‧束環
(15)‧‧‧端部
(16)‧‧‧間隙
(17)‧‧‧第二支撐部
(18)‧‧‧靠抵部
(19)‧‧‧調節件
(20)‧‧‧螺紋孔
(21)‧‧‧第一軌道
(22)‧‧‧固接件
(23)‧‧‧第二軌道
(24)‧‧‧螺絲
(27)‧‧‧轉接件

Claims (4)

  1. 一種托架,適用於與一相機結合,該托架包括:一轉動單元,包含一相結合的第一轉動件與第二轉動件,該第一轉動件具有一圍繞一軸線的第一環體部以及一自該第一環體部外周緣徑向延伸的環凸部,該第二轉動件具有一第一支撐部、一與該第一支撐部相結合的托板以及一與該第一支撐部相連結並圍繞該軸線且與該環凸部共同界定出一環凹槽的第二環體部;以及一固定單元,包含一束環,容置於該環凹槽中,且具有兩相隔開的端部、分別與該束環的端部連結並相互界定出一間隙的第二支撐部與靠抵部以及一調節件,可旋動地使該靠抵部靠合或遠離該第二支撐部而相對應地使該間隙變小或變大;當旋鬆該調節件狀態下,該轉動單元可相對該固定單元繞該軸線轉動;當旋緊該調節件狀態下,該轉動單元被該束環夾緊在一固定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架,其中該第一支撐部設有一第一軌道,該托板可沿第一軌道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架,其中該托板設有一第二軌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托架,其中該第二支 撐部一側設有一轉接件。
TW101216437U 2012-08-27 2012-08-27 托架 TWM452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6437U TWM452431U (zh) 2012-08-27 2012-08-27 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6437U TWM452431U (zh) 2012-08-27 2012-08-27 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2431U true TWM452431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6437U TWM452431U (zh) 2012-08-27 2012-08-27 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2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17717B2 (ja) 携帯用折り畳み式仮想現実機器
US9618302B2 (en) Picatinny rail line of sight weapon scope camera mount
US9146005B1 (en) Portable media equipment support device with rotating action
JPWO2014156748A1 (ja) パノラマ撮影用雲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影システム
KR101007656B1 (ko) 카메라 거치 대
TWM462387U (zh) 具多拍攝角度之監視器
CN207148500U (zh) 一种相机镜头支架
CN205896615U (zh) 可用于自拍的三脚架
SE1351075A1 (sv) Anordning vid stativ för kamera
US9128243B2 (en) Mirror for mobile phone camera
TWM452431U (zh) 托架
US20130094849A1 (en) Viewer accessory for camera
CN110542003A (zh) 相机三脚架云台快装板支架延伸连接件
JP2014228824A (ja) 撮影用携帯カメラクレーン
US9429822B2 (en) Camera and accessory mounting adapter
TWM369413U (en) Inverted balance-type mounting rack for camera
KR20150002963U (ko) 헬멧 탈착 브래킷
TWM457204U (zh) 用於相機之轉接座
KR101312167B1 (ko) 카메라용 받침대
CN105508839A (zh) 多功能三脚架
CN207279182U (zh) 一种长焦镜头用悬臂云台
TWM449895U (zh) 監視器裝置
CN207114995U (zh) 滤镜支架
JP2016511983A (ja) 画像取込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のためのレセプタクル
CN102563297B (zh) Led显示屏及其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