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9866U - 風扇加濕器 - Google Patents

風扇加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9866U
TWM449866U TW101220803U TW101220803U TWM449866U TW M449866 U TWM449866 U TW M449866U TW 101220803 U TW101220803 U TW 101220803U TW 101220803 U TW101220803 U TW 101220803U TW M449866 U TWM449866 U TW M4498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flow guiding
fan
guiding surface
ang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0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Chi Yen
Original Assignee
Yu-Chi Y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Chi Yen filed Critical Yu-Chi Yen
Priority to TW101220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9866U/zh
Publication of TWM449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9866U/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Description

風扇加濕器
本創作是一種風扇加濕器,其風扇在運作過程中具有風量集中以及良好導流、降低共鳴聲等效果,藉氣流搭配霧化水分子吹出後,其霧化水分子可結合大氣中塵埃、降低環境溫度,成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創作。
目前有一種水霧結合風扇,利用高壓噴發霧化水分子,並以風扇吹送散佈在空氣中,利用水的蒸發原理做為吸收環境熱能以達降溫效果。如中華民國專利號M397440新型專利「水霧風扇結構」其係由一風扇主體、一水霧裝置、一幫浦及一供水裝置組成,其中風扇主體包含一扇葉元件與一馬達;幫浦結合該馬達,一水霧裝置組設在風扇主體上並結合幫浦,且水霧裝置的微霧化元件位在扇葉元件前方;供水裝置結合幫浦;是以藉微霧化元件產生水霧,且搭配扇葉元件將水霧吹出。
然而,上述水霧風扇結構存在下例缺陷:
其一,由於風扇網件為交錯網格結構,在使用上扇葉產生氣流直接穿透風扇網件,並直接受到風扇網件的影響而過度擴散,同時也會有氣流撞擊風扇網件回彈至扇葉而產生扇葉共鳴聲,連帶造成水霧只能隨擴散氣流呈短距離飛行,而無法有效將水霧帶往更遠的飛行路徑,所以過渡擴散氣流會縮短水霧飛行距離,相對而言整個使用效果僅能集中在風扇四周環境,所以在使用上整體效益不佳。
其二,其係以現有風扇周側另外安裝水霧裝置、幫浦及供水裝置,在 安裝過程、管路走線等安排上相當費時、麻煩。
其三,在水霧風扇結構運作上,需要幫浦從供水裝置抽取蓄水至風扇主體上,才能提供霧化元件產生水霧,由幫浦抽取蓄水至風扇主體前方的霧化元件是相當耗費電力,連帶也會使幫浦運作上產生多餘熱能,更是增高環境溫度。
有鑑於此,為了改善上述缺陷,本案創作人憑藉於該項產業多年實務與經驗,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與設計,而終於創作出一種風扇加濕器,可以產生集中氣流將水霧吹送至適當距離,並具有導流效果減少氣流回彈撞擊至扇葉的共鳴聲,同時提供方便安裝操作等功效,而且不需以幫浦抽取蓄水具有節省製作以及使用後續維護等成本支出。
本創作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風扇加濕器,其可以產生集中氣流將水霧吹送至適當距離,並具有導流效果減少氣流回彈撞擊至扇葉的共鳴聲。
本創作次要目的係提供不需額外安裝元件於主體周側,即可供使用增添蓄水吹送水霧,一種新型態的風扇加濕器。
本創作再一目的係提供一種不需以幫浦抽取蓄水之風扇加濕器,具有節省製作、使用及後續維護成本,並避免多餘元件會有產生熱能,讓本創作在運作上迅速達到降低環境溫度之需求。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本創作「風扇加濕器」包括有一主體、一霧化組件、一導流件以及一扇葉,其中:該主體內組設有一馬達,該主體上半部具有一儲水槽以及複數連通儲 水槽之流通管路;該霧化組件組設於主體,且該霧化組件對應馬達一側並與流通管路相連通;該扇葉係與馬達組接,且扇葉位於霧化組件與馬達間;該導流件組設於主體上並位於扇葉與霧化組件間,且係對應扇葉旋轉產生氣流方向,該導流件具有複數導流部,各導流部係具有一第一導流面以及一第二導流面,該第一導流面與第二導流面係呈夾角連結並朝向扇葉方向;據此,水由儲水槽經流通管路至霧化組件而噴出水霧,且扇葉旋轉產生氣流經各導流部的第一導流面與第二導流面分流導向,而吹送水霧朝前方流動。
本創作「風扇加濕器」進一步包括有下列技術特徵:
*該扇葉包括有複數葉片,該扇葉具有由中心朝葉片延伸之二葉片軸線,該葉片軸線之間夾角為扇葉角,該扇葉角角度為38.47°,該葉片平面投影包括有四個半徑數值,其分別依序為36.46 mm、9.05 mm、8.65 mm及32.73 mm。其中該葉片側面投影其包括有進氣端與排氣端,該進氣端包括有一半徑數值為69.23 mm,而該排氣端包括有由中心向外側依序排列三個半徑數值為162.48 mm、31 mm及12.28 mm,該葉片厚度為2 mm。
*該導流件任一導流部之第一導流面係與相鄰導流部第二導流面相對設置,該導流部其第一導流面與第二導流面兩者夾角角度為45°。其中該導流部具有一水平軸線,其中該第一導流面與水平軸線夾角角度為10°,而第 二導流面與水平軸線夾角角度為35°。
*進一步包括有一組配於主體且對應儲水槽槽口之漏斗。
*該主體包括有一排氣網件、一進氣網件、一儲水桶以及一基座,該儲水桶前後兩端分別與排氣網件與進氣網件組配結合,且該儲水桶位於進氣網件與排氣網件上半部,而進氣網件與排氣網件底端與基座組配結合;該馬達組配於進氣網件,該霧化組件組配於排氣網件,該流通管路組接於排氣網件,而導流件的導流部其遮蔽流通管路。該儲水桶包括有兩個相互結合之拱狀半桶體,並由該二半桶體圍繞出該儲水槽。
*該基座底部設有一結合槽,而該主體進一步包括有一組配於結合槽之底座。
*該排氣網件組設有一蓋體,該蓋體對應霧化組件設有一排放孔,而霧化組件的水霧由排放孔向外噴出;該排氣網件具有複數相對蓋體環繞之環肋,該環肋厚度係由進氣網件朝排氣網件方向漸薄。
因此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本創作於下列舉一實施例,而其各元件之間的組配關係,請見下列說明並一同配合參閱圖式中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圖中顯示本創作包括有一主體1、一霧化組件2、一導流件3以及一扇葉4,其中:該主體1內組設有一馬達11,該主體1上半部具有一儲水槽12以及複 數連通儲水槽12之流通管路13;該霧化組件2組設於主體1,且該霧化組件2對應馬達11一側並與流通管路13相連通;該扇葉4係與馬達11組接,且扇葉4位於霧化組件2與馬達11間;該導流件3組設於主體1上並位於扇葉4與霧化組件2間,且導流件3係對應扇葉4旋轉產生氣流方向,該導流件3具有複數導流部31,各導流部31係具有一第一導流面32以及一第二導流面33(請參閱圖式第五圖所示),該第一導流面32與第二導流面33係呈夾角連結並朝向扇葉4方向;據此,水由儲水槽12經流通管路13至霧化組件2而噴出水霧,且扇葉4旋轉產生氣流經各導流部31的第一導流面32與第二導流面33分流導向,而吹送水霧朝前方流動(前述為本創作之主實施例,其已具備可實施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必要技術特徵,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本創作進一步包括有一組配於主體1且對應儲水槽12槽口之漏斗14;該主體1包括有一排氣網件15、一進氣網件16、一儲水桶17以及一基座18,該儲水桶17前後兩端分別與排氣網件15與進氣網件16組配結合,且該儲水桶17位於進氣網件16與排氣網件15上半部,而進氣網件16與排氣網件15底端與基座18組配結合。該儲水桶17包括有兩個相互結合之拱狀半桶體171、172(如圖式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並由該二半桶體171、 172圍繞出該儲水槽12,而儲水槽12槽口係設置於其中一半桶體171;經由上述說明後可明白,本創作以將儲水桶17、霧化組件2穩固結合於主體1上,不同於習知技術中將額外元件安裝於傳統風扇上,所以得以省去後續安裝配置、走線上等不便困擾處,而且只需由漏斗14處充填水至儲水槽12內蓄水,提供霧化組件2噴送水霧,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如此達成本創作其一目的。
此外,該排氣網件15以及進氣網件16表面係呈同心圓交錯狀(如圖式第一圖與第三圖所示),該基座18上設置有一電源181、複數轉速開關182以及電源開關183,在此所指電源181係以電池為例並提供馬達11、霧化組件2以及上述開關的電力來源,轉速開關182係控制馬達11運轉速,而電源開關183係開啟與關閉電源181係分別提供啟動運作與停止使用狀態。該馬達11組配於進氣網件16,該霧化組件2組配於排氣網件15,該流通管路13組接於排氣網件15,而導流件3的導流部31其遮蔽流通管路13;該流通管路13係以一縱向兩個橫向連通儲水桶17與霧化組件2間,透過水位高低位能差輸送至霧化組件2,不需習知技術得透過幫浦抽取動作,所以可以降低製作成本以及後續使用維護成本,據此達成本創作另一目的。
請參閱圖式第五與六圖所示,該導流件3係呈十字交叉狀(呈縱向與橫向交錯),且該導流件3係具有四個導流部31,各導流部31第一導流面32與第二導流面33夾角凹陷處係供流通管路13容置,所以扇葉4所產生的氣流不會直接撞擊到流通管路13而隨第一導流面32與第二導流面33分 流導引而出;該導流件3任一導流部31之第一導流面32係與相鄰導流部31第二導流面33相對設置,該導流部31其第一導流面32與第二導流面33兩者夾角角度為X,X在此係以45°為例。該導流部31具有一水平軸線A,其中該第一導流面32與水平軸線A夾角角度為X1,X1在此係以10°為例,而第二導流面33與水平軸線A夾角角度為X2,X2在此係以35°為例,藉由上述導流部31之設計,得以將扇葉4產生之氣流適度分為四個區塊的氣流,並由二個導流部31分別相鄰之第一導流面32與第二導流面33將氣流導引集中,避免習知技術扇葉產生之氣流有撞擊回彈至扇葉所衍生之共鳴聲,所以本創作能產生集中氣流將水霧吹送至適當距離,據此達成本創作主要目的。
另外,請配合參閱圖式第七圖與第八圖所示,而該扇葉4包括有複數葉片41,在此係以五個葉片41並以順時鐘轉動為例,該扇葉4具有由中心朝葉片41延伸之二葉片軸線B1、B2,該葉片軸線B1、B2之間夾角為扇葉角Y,該扇葉角Y角度為38.47°,該葉片41平面投影包括有四個半徑數值為Z1、Z2、Z3與Z4,其分別依序為36.46 mm、9.05 mm、8.65 mm及32.73 mm。其中該葉片41側面投影其包括有進氣端42與排氣端43,該進氣端42包括有一半徑數值為Z5,在此Z5係為69.23 mm,而該排氣端43包括有由中心向外側依序排列三個半徑數值為Z6、Z7與Z8,Z6至Z8分別為162.48 mm、31 mm及12.28 mm,該葉片41厚度為D,在此D係為2 mm。透過上述扇葉角Y以及葉片41尺寸設計之下,扇葉4受馬達11帶動旋轉可產生集中氣流朝導流件3方向流動,如此能將水霧吹送到較遠範圍,避免習知技術 有過渡集中在風扇周圍使用範圍過渡狹隘之缺陷,所以本創作具有良好使用效益。
請參閱圖式第九圖所示,其為本創作於該基座18底部設有一結合槽184,而該主體1進一步包括有一組配於結合槽184之具一扣卡部51之底座5,且該底座5係呈圓盤狀以供平穩置放於表面上如地面、桌面或櫥櫃上。此外,該底座5亦可採用夾扣狀型態,如圖式第十圖所示以供風扇夾濕器夾固於柱狀或平板狀結構物上。
值得一提的是,該排氣網件15組設有一蓋體151,請參閱圖式第二圖所示,該蓋體151對應霧化組件2設有一排放孔152,而霧化組件2所噴出的水霧由排放孔152向外擴散;藉由該蓋體151略大於霧化組件2霧化噴嘴大,扇葉4產生氣流流動到蓋體151時,可避免成形包風現象(氣流完全包覆水霧流向),所以不會發生水霧積大呈水滴,進而全數帶出水霧,因此長時間使用下不會在基座18前方績水。
另外,請參閱圖式第二、十一及十二圖所示,該排氣網件15具有複數相對蓋體151環繞之環肋153,該環肋153厚度係由進氣網件16朝排氣網件15方向漸薄,環肋153藉由此設計得以導引氣流方向向外排出。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具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態樣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風扇加濕器」,於結構設計及使用實用性上,確實符合實用性,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之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之習用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申請之規定,故,爰依法向 鈞局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懇請 鈞局能早日賜予本案專利權,至感德便。
1‧‧‧主體
11‧‧‧馬達
12‧‧‧儲水槽
13‧‧‧流通管路
14‧‧‧漏斗
15‧‧‧排氣網件
151‧‧‧蓋體
152‧‧‧排放孔
153‧‧‧環肋
16‧‧‧進氣網件
17‧‧‧儲水桶
171‧‧‧半桶體
172‧‧‧半桶體
18‧‧‧基座
181‧‧‧電源
182‧‧‧轉速開關
183‧‧‧電源開關
184‧‧‧結合槽
2‧‧‧霧化組件
3‧‧‧導流件
31‧‧‧導流部
32‧‧‧第一導流面
33‧‧‧第二導流面
4‧‧‧扇葉
41‧‧‧葉片
42‧‧‧進氣端
43‧‧‧排氣端
5‧‧‧底座
51‧‧‧扣卡部
A‧‧‧水平軸線
B1‧‧‧葉片軸線
B2‧‧‧葉片軸線
D‧‧‧葉片厚度
X‧‧‧夾角角度
X1‧‧‧夾角角度
X2‧‧‧夾角角度
Y‧‧‧扇葉角
Z1‧‧‧半徑數值
Z2‧‧‧半徑數值
Z3‧‧‧半徑數值
Z4‧‧‧半徑數值
Z5‧‧‧半徑數值
Z6‧‧‧半徑數值
Z7‧‧‧半徑數值
Z8‧‧‧半徑數值
第一圖係本創作組合狀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局部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剖視狀態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儲水桶與導流件結合狀態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導流件平面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導流件對應扇葉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扇葉平面投影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扇葉側面投影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可拆卸與組合底座分解狀態立體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可組合另一種夾扣型態底座立體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排氣網件平面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第十一圖AA線段剖面示意圖。
1‧‧‧主體
14‧‧‧漏斗
15‧‧‧排氣網件
16‧‧‧進氣網件
17‧‧‧儲水桶
18‧‧‧基座
2‧‧‧霧化組件

Claims (10)

  1. 一種風扇加濕器,包括有一主體、一霧化組件、一導流件以及一扇葉,其中:該主體內組設有一馬達,該主體上半部具有一儲水槽以及複數連通儲水槽之流通管路;該霧化組件組設於主體,且該霧化組件對應馬達一側並與流通管路相連通;該扇葉係與馬達組接,且扇葉位於霧化組件與馬達間;該導流件組設於主體上並位於扇葉與霧化組件間,且係對應扇葉旋轉產生氣流方向,該導流件具有複數導流部,各導流部係具有一第一導流面以及一第二導流面,該第一導流面與第二導流面係呈夾角連結並朝向扇葉方向;據此,水由儲水槽經流通管路至霧化組件而噴出水霧,且扇葉旋轉產生氣流經各導流部的第一導流面與第二導流面分流導向,而吹送水霧朝前方流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扇葉包括有複數葉片,該扇葉具有由中心朝葉片延伸之二葉片軸線,該葉片軸線之間夾角為扇葉角,該扇葉角角度為38.47°,該葉片平面投影包括有四個半徑數值,其分別依序為36.46 mm、9.05 mm、8.65 mm及32.73 m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葉片側面投影其包括有進氣端與排氣端,該進氣端包括有一半徑數值為69.23 mm,而該排氣端包括有由中心向外側依序排列三個半徑數值為162.48 mm、31 mm及 12.28 mm,該葉片厚度為2 m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導流件任一導流部之第一導流面係與相鄰導流部第二導流面相對設置,該導流部其第一導流面與第二導流面兩者夾角角度為4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導流部具有一水平軸線,其中該第一導流面與水平軸線夾角角度為10°,而第二導流面與水平軸線夾角角度為3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進一步包括有一組配於主體且對應儲水槽槽口之漏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主體包括有一排氣網件、一進氣網件、一儲水桶以及一基座,該儲水桶前後兩端分別與排氣網件與進氣網件組配結合,且該儲水桶位於進氣網件與排氣網件上半部,而進氣網件與排氣網件底端與基座組配結合;該馬達組配於進氣網件,該霧化組件組配於排氣網件,該流通管路組接於排氣網件,而導流件的導流部其遮蔽流通管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儲水桶包括有兩個相互結合之拱狀半桶體,並由該二半桶體圍繞出該儲水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基座底部設有一結合槽,而該主體進一步包括有一組配於結合槽之底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風扇加濕器,其中該排氣網件組設有一蓋體,該蓋體對應霧化組件設有一排放孔,而霧化組件的水霧由排放孔向外噴出;該排氣網件具有複數相對蓋體環繞之環肋,該環肋厚度係由 進氣網件朝排氣網件方向漸薄。
TW101220803U 2012-10-26 2012-10-26 風扇加濕器 TWM449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0803U TWM449866U (zh) 2012-10-26 2012-10-26 風扇加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0803U TWM449866U (zh) 2012-10-26 2012-10-26 風扇加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9866U true TWM449866U (zh) 2013-04-01

Family

ID=48800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0803U TWM449866U (zh) 2012-10-26 2012-10-26 風扇加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98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6245A (zh) * 2015-03-09 2015-06-10 苏州昆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加湿风扇
CN116920551A (zh) * 2023-07-19 2023-10-24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自动化水雾降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6245A (zh) * 2015-03-09 2015-06-10 苏州昆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加湿风扇
CN116920551A (zh) * 2023-07-19 2023-10-24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用自动化水雾降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99934A1 (en) Nebulization Fan
US6736610B2 (en) Blower fan, in particular for blowing apparatuses, and blow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of
CN107152741B (zh) 超声波雾化组件和空调器
CN102353105A (zh) 一种高效超细直径雾滴的雾化轮
CN205939522U (zh) 一种超声波加湿装置
CN105003990A (zh) 一种空气加湿净化器
CN103671168A (zh) 水雾电风扇结构
EP1906106A1 (en) Nebulization fan
TWM449866U (zh) 風扇加濕器
CN104941359B (zh) 一种除尘喷雾机
CN206001941U (zh) 一种新型节水除雾冷却塔
JP2012078040A (ja) 加湿装置
CN210107665U (zh) 一种加湿器盖体及其超声波加湿装置
CN205245825U (zh) 免风机节能冷却塔
WO2023245996A1 (zh) 一种具有喷雾功能的冷风扇
JP5677888B2 (ja) 加湿装置
CN203310031U (zh) 一种高压微雾旋转紊流装置
CN110918285A (zh) 雾化喷头及装有该喷头的雾化设备
CN103090493A (zh) 空气加湿器
CN206803398U (zh) 一种上加水超声波加湿器
TWM487366U (zh) 具加濕功能之風扇裝置
CN211261155U (zh) 一种超声波加湿器
CN107470041A (zh) 一种液体雾化装置
US20210190345A1 (en) Humidification and air cleaning apparatus
CN2783193Y (zh) 高效插管式多功能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