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7523U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7523U
TWM447523U TW101217621U TW101217621U TWM447523U TW M447523 U TWM447523 U TW M447523U TW 101217621 U TW101217621 U TW 101217621U TW 101217621 U TW101217621 U TW 101217621U TW M447523 U TWM447523 U TW M44752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ort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fixing portion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7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a-Cheng Su
Tsung-Hsien Chen
Po-Yuan Hsu
Hsing-Wang Chang
Wei-Che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riority to TW1012176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7523U/zh
Priority to CN2012204964604U priority patent/CN202772211U/zh
Publication of TWM447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7523U/zh
Priority to US13/939,885 priority patent/US9055670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2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池模組,特別是一種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且便於抽換之電池模組。
一般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因為本身結構上之設計考量,大多將電池模組及其容置空間設置於裝置底部,以避開位於頂部之顯示模組及其他功能模組;可攜式電子裝置利用可開閉之電池蓋將電池模組容置並鎖固於裝置內,防止電池模組自裝置本體脫落。因此,當使用者有需要更換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電池模組時,勢必要先翻轉裝置將底部朝上,並於開啟電池蓋後才能進行電池之更換操作,如此設計對使用者來說多有不便。
此外,由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常被使用者外攜使用,接觸到外在環境之機會大幅提高,因此其防塵防水之因應結構設計亦相對顯得重要許多。一旦電池模組進水受潮,輕者可能會影響裝置內部系統運作,嚴重者將會造成電路短路甚至導致裝置故障損壞,實為使用者非樂意見道的情況。
因此,如何能設計出便於使用者更換之電池模 組,同時又兼顧防塵防水之效果,實為一值得研究之課題。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且便於抽換之電池模組。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具有該電池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之電池模組包括殼體、伸縮定位模組、按壓件、電池本體、彈性件及外蓋。伸縮定位模組設置於殼體內並可相對殼體沿一第一軸進行一伸縮操作;按壓件連接伸縮定位模組並穿出殼體外,使伸縮定位模組藉由按壓件受外力推動以進行伸縮操作;電池本體設置於殼體內,並依據伸縮操作相對殼體移動至初始位置或供電位置,電池本體包括連接於伸縮定位模組之第一端、第二端及設於第二端之供電連接部;彈性件包括二端部,分別抵接電池本體及殼體;外蓋可以旋轉方式結合殼體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電池本體位於初始位置時,電池本體與可攜式電子裝置保持非電性連接;當電池本體藉由伸縮操作移動至供電位置時,供電連接部電性連接可攜式電子裝置。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電池模組更包括第一彈 性隔絕件,且按壓件包括第一環狀凹槽,第一彈性隔絕件固定於第一環狀凹槽內,以提供按壓件與殼體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殼體包括固定部及沿著第一軸貫穿固定部之穿孔,外蓋包括軸孔,殼體之固定部穿過軸孔,且按壓件經由穿孔貫穿該固定部。外蓋包括內嵌部及外露部,內嵌部及外露部均為以第一軸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外露部之外徑大於內嵌部之外徑;軸孔包括位於外露部之第一軸孔及位於內嵌部之第二軸孔,且第一軸孔之直徑大於第二軸孔之直徑;內嵌部包括設置於外徑表面之外螺紋結構及設置於面對第二軸孔之內徑表面之內螺紋結構。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均為以第一軸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第一固定部之外徑大於第二固定部之外徑;第一固定部之外徑對應外蓋之第一軸孔之直徑,且第二固定部之外徑對應外蓋之第二軸孔之直徑;第二固定部之外徑表面包括螺紋結構,且螺紋結構對應內螺紋結構。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電池模組更包括第二彈性隔絕件,且外露部包括第二環狀凹槽,第二彈性隔絕件固定於第二環狀凹槽內,以提供外蓋與可攜式電子裝 置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電池模組更包括第三彈性隔絕件,且殼體更包括延伸部及連結部;連結部分別連接延伸部及固定部,且穿孔貫穿連結部及固定部;延伸部包括環狀凸部,連結部包括對應環狀凸部之第三環狀凹槽,且第三彈性隔絕件位於第三環狀凹槽與環狀凸部之間,以提供延伸部與連結部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本創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裝置本體、供電接收部及如前所述之電池模組。裝置本體包括容置槽;供電接收部結合容置槽,用以與電池模組形成電性連接;且電池模組可拆卸地插設於容置槽。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裝置主體更包括握持孔,握持孔設置於裝置主體偏離裝置中心處,使得裝置主體之一側與握持孔之間形成把手部;且容置槽位於把手部。
藉此,本創作之電池模組可藉由插拔方式安裝至可攜式電子裝置或自裝置拆卸,利用外蓋進行電池模組之鎖固,減少電池模組拆裝之步驟程序;而採用類似原子筆之伸縮結構設計,藉由按壓按壓件即可控制本創作之電池模組是否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以供電,同時增設防水防塵之結構,亦提高了使用上之便利性及安全性。
由於本創作構造新穎,能提供產業上利用,且確有增進功效,故依法申請新型專利。
為了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一併參考圖1及圖2。圖1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之爆炸圖;圖2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組合後之剖視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包括殼體10、伸縮定位模組20、按壓件30、電池本體40、彈性件50及外蓋60。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為方便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圖未示)中,其採用柱狀結構設計,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係為一圓柱狀結構,使得殼體10沿著一第一軸L延伸,此第一軸L即為圓柱狀結構之中心軸;殼體10亦可採用其他形狀之柱狀結構,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殼體10可包括固定部11、連結部12及延伸部13,連結部12分別連接固定部11及延伸部13,固定部11位於連結部12之一側,而延伸部13則朝向連結部12另一側(即設置有固定部11之相對側)延伸,並於延 伸部13之末端形成一開口端131。此外,殼體10更包括一穿孔14,此穿孔14沿著第一軸L貫穿固定部11及連結部12,且穿孔14之直徑約等於按壓件30之截面直徑,供按壓件30得以穿過穿孔14。其中固定部11用以結合外蓋60;延伸部13則形成一容置空間S,供容置伸縮定位模組20、電池本體40及彈性件50等元件。
伸縮定位模組20設置於殼體10內,其包括第一作動件21及第二作動件22,並於殼體10之延伸部13內側表面相對位置設置對應作動結構132。第一作動件21可相對於殼體10沿第一軸L方向移動以推抵第二作動件22,第二作動件22包括複數卡止部221,當第二作動件22受到第一作動件21推抵時可相對於殼體10以第一軸L為旋轉軸旋轉,使得伸縮定位模組20藉由複數卡止部221配合對應作動結構132(同時搭配第一作動件21及第二作動件22之彼此相對斜面作動)可相對殼體10沿第一軸L進行一伸縮操作。由於伸縮定位模組20採用習知伸縮式原子筆之伸縮結構設計,在此對其結構及作動細節不多加贅述。第一作動件21包括固定孔211,用以連接並固定按壓件30,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孔211與按壓件30採用螺固方式彼此連接固定,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第二作動件22則連接電池本體 40,使得電池本體40可根據伸縮定位模組20之伸縮操作而移動。
按壓件30之一端連接伸縮定位模組20之第一作動件21,且按壓件30經由穿孔14貫穿固定部11及連結部12,使得按壓件30之另一端穿出並外露於殼體10外,以供使用者手動按壓;當使用者按壓按壓件30時,伸縮定位模組20即藉由按壓件30所受之外力推動以進行伸縮操作。
電池本體40設置於殼體10之延伸部13內,電池本體40包括第一端41、相對於第一端41之第二端42及供電連接部43,第一端41連接於伸縮定位模組20之第二作動件22,而供電連接部43設於第二端42,其包括複數供電接腳,用以輸出電池本體40所儲存之電量。電池本體40可依據前述伸縮定位模組20之伸縮操作,而相對殼體10移動至初始位置(如圖7所示)或供電位置(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電池本體40於初始位置時,其完全位於殼體10內;而當電池本體40移動至供電位置時,第二端42之供電連接部43會通過延伸部13之開口端131而外露於殼體10外,以便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形成電性連接來供電,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彈性件50設置於殼體10內,且彈性件50包括二 端部,此二端部分別抵接電池本體40之第二端42及殼體10之延伸部13之開口端131內側表面,使得彈性件50提供沿第一軸L方向之彈性作用力。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50採用壓縮彈簧,其可配合伸縮定位模組20之伸縮操作,以提供將電池本體40自供電位置回推至初始位置之彈性回復力。
外蓋60可以旋轉方式結合殼體1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外蓋60包括軸孔61、相連接之外露部62及內嵌部63,外露部62及內嵌部63均為以第一軸L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而軸孔61則沿第一軸L貫穿外露部62及內嵌部63,且外露部62之外徑大於內嵌部63之外徑。此處軸孔61包括第一軸孔611及第二軸孔612,第一軸孔611位於外露部62實質上之中心位置,第二軸孔612位於內嵌部63實質上之中心位置,且第一軸孔611之直徑大於第二軸孔612之直徑。而內嵌部63包括設置於外徑表面之外螺紋結構631及設置於面對第二軸孔612之內徑表面之內螺紋結構632;外螺紋結構631用以提供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間之螺固效果,而內螺紋結構632則提供與殼體10之固定部11間之螺固效果。
為因應前述外蓋60之設計,在本實施例中,固定部11包括相連接之第一固定部111及第二固定部112, 第一固定部111及第二固定部112均為以第一軸L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而穿孔14則沿第一軸L貫穿第一固定部111及第二固定部112,且第一固定部111之外徑大於第二固定部112之外徑。此處第一固定部111之外徑對應外蓋60之第一軸孔611之直徑,使得第一固定部111可容置於第一軸孔611內;第二固定部112之外徑對應外蓋60之第二軸孔612之直徑,使得第二固定部112可容置於第二軸孔612內。且第二固定部112之外徑表面包括螺紋結構112a,此螺紋結構112a對應外蓋60之內嵌部63之內螺紋結構632,使得第二固定部112;藉此,外蓋60之軸孔61可供容置殼體10之固定部11,外蓋60可藉由內嵌部63之內螺紋結構632以螺固方式結合於殼體10之第二固定部112之螺紋結構112a,且外蓋60能相對於殼體10進行沿第一軸L之旋轉位移。
此外,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更加強了因應防水防塵需求之結構設計,於可能會形成間隙之兩部件間設置對應之彈性隔絕件,以達到阻隔水或灰塵滲入之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隔絕件採用以塑性材料製成之彈性環,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更包括第一彈性隔絕件71,且按壓件30包括第一環狀凹槽31, 第一彈性隔絕件71固定於第一環狀凹槽31,藉由第一彈性隔絕件71同時接觸按壓件30與殼體10,來填補二者間可能產生之間隙,提供按壓件30與殼體10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更包括第二彈性隔絕件72,且外蓋60之外露部62包括第二環狀凹槽621。由於外蓋60固定於可攜式電子裝置時,設置有第二環狀凹槽621之表面會接觸可攜式電子裝置,因此將第二彈性隔絕件72固定於第二環狀凹槽621後,藉由第二彈性隔絕件72同時接觸外蓋6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來填補二者間可能產生之間隙,提供外蓋60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由於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之連結部12及延伸部13為獨立部件所組合而成,使得連結部12及延伸部13之間可能會產生縫隙,因此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更包括第三彈性隔絕件73,殼體10之延伸部13包括環狀凸部133,且連結部12包括對應容置環狀凸部133之第三環狀凹槽121。第三彈性隔絕件73固定於第三環狀凹槽121,當延伸部13之環狀凸部133對應容置於連結部12之第三環狀凹槽121後,使得第三彈性隔絕件73介於環狀凸部133及第三環狀凹槽121之間,來填補二者間可能產生之間隙,提供延伸部13與連結部131 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而為了防止電池本體40會相對於殼體10旋轉,造成供電連接部43之供電接腳位置改變,進而影響與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供電連接,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之延伸部13更包括至少一限位結構134,且連結部12更包括至少一對應限位結構122,至少一限位結構134之結構形式、位置及數量均對應於至少一對應限位結構122,藉由各限位結構134與各對應限位結構122所形成之卡合效果,用以限制延伸部13相對連結部12旋轉。
前述實施例僅為本創作之實施態樣之一,在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中,殼體10之連結部12及延伸部13可採用一體成型之設計,甚至殼體10之固定部11、連結部12及延伸部13整體可採用一體成型之設計;藉此,可免除連結部12及延伸部13間之第三彈性隔絕件73之設置,且前述各限位結構134與各對應限位結構122亦可省略,以簡化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之組裝程序及結構設計。
此外,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之殼體10更包括至少一導引部15,各導引部15設置於殼體10之外表面,並配合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對應結構設計,用以限制殼體10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插入角度,並防止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相對於可攜式電子裝置旋轉。
請一併參考圖3及圖4。圖3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前之示意圖;圖4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後之示意圖。
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90可以是可攜式電腦(例如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等)、個人行動助理(PDA)或其他具有類似結構設計之電子裝置,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包括容置槽911,容置槽911可供插設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使得插設後之電池模組1之殼體10大部分容置於容置槽911內,而電池模組1之外蓋60之外露部62、殼體10之第一固定部111及按壓件30之一端則位於容置槽911外。容置槽911內設置有供電接收部92,此供電接收部92用以與電池模組1之供電連接部43形成電性連接,使得可攜式電子裝置90可透過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供電。
此外,容置槽911更包括至少一對應導引部911b,各對應導引部911b用以配合殼體10之各導引部15,用以輔助使用者正確地將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容置槽911中,防止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以錯誤角度插入而造成不正確之電性連接,並防止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相對於裝置本體91旋轉之可能 性。在本實施例中,各導引部15可為導柱結構,而各對應導引部911b則為對應之導槽,前述導柱結構及導槽可互換設置,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請一併參考圖5至圖6。圖5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容置槽911過程中之示意圖;圖6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以外蓋60固定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之示意圖。
如圖5所示,使用者首先將電池模組1之外蓋60以第一軸L為旋轉軸相對於殼體10之固定部11旋轉,藉由對應之螺紋設計令外蓋60朝圖中箭頭方向之相反方向移動,使得外蓋60之內嵌部63接近第一固定部111。接著沿箭頭方向將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推入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之容置槽911內,由於電池模組1之殼體10之截面直徑不大於容置槽911之截面直徑,使得電池模組1之殼體10可順利插入容置槽911,直到外蓋60之內嵌部63與容置槽911接觸。
如圖5及圖6所示,藉由外蓋60之內嵌部63之外螺紋結構631,配合設於容置槽911內之對應螺紋結構911a,使得外蓋60之內嵌部63可朝圖5之箭頭方向旋入容置槽911,以產生螺固效果,直到外蓋60之外露部62抵接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而在外蓋60旋入過程中,內嵌部63之內螺紋結構632亦同時 配合第二固定部112之螺紋結構112a,使外蓋60順利地朝圖5之箭頭方向移動。
如圖6所示,當外蓋60之外露部62抵接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時,即完成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操作,此時設置於外蓋60之外露部62之第二彈性隔絕件72因接觸到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藉此產生防滲隔絕之效果。
請一併參考圖7至圖8。圖7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0電性連接前之示意圖;圖8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0形成電性連接前之示意圖。
如圖7所示,當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固定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裝置本體91時,電池模組1僅插設於裝置本體91之容置槽911內,但電池模組1尚未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0形成電性連接,電池本體40保持在初始位置。此時電池模組1之按壓件30外露並凸出於殼體10之固定部11。
如圖8所示,當使用者對本創作之電池模組1之按壓件30朝箭頭方向施加外力時,按壓件30會相對殼體10沿第一軸L推動伸縮定位模組20進行伸縮操作,此時藉由第一作動件21、第二作動件22配合殼體10內側表面之對應作動結構(圖未示)移動而相互卡固,使 得電池本體40隨著伸縮定位模組20移動,而自圖7之初始位置移動至圖8之供電位置;於該供電位置,彈性件50因電池本體40朝箭頭方向移動而被壓縮,且此時電池本體40之第二端42凸出殼體10,使得第二端42之供電連接部43直接接觸設置於容置槽911內之供電接收部92,進而形成電性連接,以將電池模組1對可攜式電子裝置90供電。
相反地,當使用者再次箭頭方向施力於按壓件30時,按壓件30一樣會推動伸縮定位模組20進行另一次伸縮操作,此時藉由第一作動件21、第二作動件22配合殼體10內側表面之對應作動結構解除相互卡固之狀態;同時被壓縮之彈性件50會產生彈性回復力,驅使電池本體40、伸縮定位模組20及按壓件30,相對於殼體10朝圖中箭頭方向之反方向移動,以自圖8之供電位置回到圖7之初始位置。因供電連接部43離開供電接收部92,使得電池模組1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0之間再次恢復先前未電性連接之狀態。
又如圖4所示,本創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0包括裝置本體91、供電接收部92及如前所述之電池模組1。裝置本體91包括容置槽911,且電池模組1可拆卸地插設於容置槽911。供電接收部92設置於容置槽911內,用以與電池模組1形成電性連接。當電池模組1插 設並固定於容置槽911時,藉由對電池模組1之伸縮操作,可控制電池模組1與可攜式電子裝置90間之電性連接狀態。
請參考圖9係本創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0a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裝置主體91a更包括握持孔912,握持孔912設置於裝置主體91a偏離裝置中心O處,使得裝置主體91a之一側與握持孔912之間形成把手部913,便於使用者握持攜帶;而容置槽911位於把手部913,以供插設電池模組1。由於習知類似裝置之把手僅能提供握持功能,其內部空間並無適當利用而造成空間上的浪費,因此藉由本創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90a之設計,將把手部913之內部空間結合電池模組1,更能挪出原本裝置主體91a之內部使用空間。
藉此,本創作之電池模組直接以插拔方式安裝至可攜式電子裝置或自裝置上拆卸,不同於習知設置於裝置底部之設計,減少電池模組拆裝之步驟程序;而採用類似原子筆之伸縮結構設計,藉由按壓按壓件即可簡單切換電池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間之電性連接狀態,同時加強電池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間之防滲隔絕效果,提高使用便利性及安全性。
應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 例而已,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電池模組
10‧‧‧殼體
11‧‧‧固定部
111‧‧‧第一固定部
112‧‧‧第二固定部
112a‧‧‧螺紋結構
12‧‧‧連結部
121‧‧‧第三環狀凹槽
122‧‧‧對應限位結構
13‧‧‧延伸部
131‧‧‧開口端
132‧‧‧對應作動結構
133‧‧‧環狀凸部
134‧‧‧限位結構
14‧‧‧穿孔
15‧‧‧導引部
20‧‧‧伸縮定位模組
21‧‧‧第一作動件
211‧‧‧固定孔
22‧‧‧第二作動件
221‧‧‧卡止部
30‧‧‧按壓件
31‧‧‧第一環狀凹槽
40‧‧‧電池本體
41‧‧‧第一端
42‧‧‧第二端
43‧‧‧供電連接部
50‧‧‧彈性件
60‧‧‧外蓋
61‧‧‧軸孔
611‧‧‧第一軸孔
612‧‧‧第二軸孔
62‧‧‧外露部
621‧‧‧第二環狀凹槽
63‧‧‧內嵌部
631‧‧‧外螺紋結構
632‧‧‧內螺紋結構
71‧‧‧第一彈性隔絕件
72‧‧‧第二彈性隔絕件
73‧‧‧第三彈性隔絕件
L‧‧‧第一軸
S‧‧‧容置空間
90、90a‧‧‧可攜式電子裝置
91、91a‧‧‧裝置本體
911‧‧‧容置槽
911a‧‧‧對應螺紋結構
911b‧‧‧對應導引部
912‧‧‧握持孔
913‧‧‧把手部
92‧‧‧供電接收部
O‧‧‧裝置中心
圖1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之爆炸圖。
圖2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組合後之剖視圖。
圖3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前之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插設於可攜式電子裝置後之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插入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容置槽過程中之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以外蓋固定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裝置本體之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前之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之電池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形成電性連接前之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1‧‧‧電池模組
11‧‧‧固定部
111‧‧‧第一固定部
30‧‧‧按壓件
60‧‧‧外蓋
62‧‧‧外露部
L‧‧‧第一軸
90‧‧‧可攜式電子裝置
91‧‧‧裝置本體
911‧‧‧容置槽
92‧‧‧供電接收部

Claims (23)

  1. 一種電池模組,係應用於一可攜式電子裝置,該電池模組包括:一殼體;一伸縮定位模組,設置於該殼體內並可相對該殼體沿一第一軸進行一伸縮操作;一按壓件,連接該伸縮定位模組並穿出該殼體外,藉由該按壓件受一外力推動以驅使該伸縮定位模組進行該伸縮操作;一電池本體,設置於該殼體內,並依據該伸縮操作相對該殼體移動至一初始位置或一供電位置,該電池本體包括:一第一端,連接於該伸縮定位模組;一第二端,相對於該第一端;以及一供電連接部,設於該第二端;一彈性件,包括二端部,該二端部分別抵接該電池本體及該殼體;以及一外蓋,可以旋轉方式結合該殼體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池本體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電池本體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保持非電性連接;當該電池本體藉由該伸縮操作移動至該供電位置時,該供電連接部電性連接該可攜式電子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更包括一第一彈性隔絕件,且該按壓件包括一第一環狀凹槽,該第一彈性隔絕件固定於該第一環狀凹槽,以提供該按壓件與該殼體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殼體包括一固定部及沿著該第一軸貫穿該固定部之一穿孔,該外蓋包括一軸孔,該殼體之該固定部穿過該軸孔,且該按壓件經由該穿孔貫穿該固定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外蓋更包括一內嵌部及一外露部,該內嵌部及該外露部均為以該第一軸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該外露部之外徑大於該內嵌部之外徑;該軸孔包括位於該外露部之一第一軸孔及位於該內嵌部之一第二軸孔,且該第一軸孔之直徑大於該第二軸孔之直徑;該內嵌部包括設置於外徑表面之一外螺紋結構及設置於面對該第二軸孔之內徑表面之一內螺紋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固定部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均為以該第一軸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該第一固定部之外徑大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外徑;該第一固定部之外徑對應該外蓋之該第一軸孔之直徑,且該第二固定部之外徑對應該外蓋之該第二軸孔之直徑;該第二固定部之外徑表面包括一螺紋結構,且該螺紋結構對應該內螺紋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池模組,更包括一第二彈性隔絕件,且該外露部包括一第二環狀凹槽,該第二彈性隔絕件固定於該第二環狀凹槽,以提供該外蓋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池模組,更包括一第三彈性隔絕件,且該殼體更包括一延伸部及一連結部;該連結部分別連接該延伸部及該固定部,且該穿孔貫穿該連結部及該固定部;該延伸部包括一環狀凸部,該連結部包括對應該環狀凸部之一第三環狀凹槽,且該第三彈性隔絕件位於該第三環狀凹槽與該環狀凸部之間,以提供該延伸部與該連結部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延伸部更包括至少一限位結構,且該連結部更包括至少一對應限位結構,該至少一限位結構對應於該至少一對應限位結構,用以限制該延伸部相對該連結部旋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殼體包括至少一導引部,用以限制該殼體結合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插入角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外蓋以該第一軸為旋轉軸,相對於該殼體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旋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當該電池本體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電池本體之該供電連接部位於該殼體內;當該電池本體位於該供電位置時,該供電連接部凸出該殼體以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電性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伸縮定位模組包括一第一作動件及一第二作動件,且該殼體之內側表面於該伸縮定位模組之相對位置設置有一對應作動結構;該第一作動件可相對於該殼體沿該第一軸方向移動以推抵該第二作動件,該第二作動件包括複數卡止部,當該第二作動件受到該第一作動件推抵時可相對於該殼體以該第一軸為旋轉軸旋轉,以藉由該複數卡止部配合該對應作動結構進行該伸縮操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模組,其中該殼體包括具有一開口端之一延伸部,該彈性件之該二端部分別抵接該電池本體之該第二端及該殼體之該延伸部之該開口端,使得該彈性件提供沿該第一軸方向之彈性作用力。
  14.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裝置本體,包括一容置槽;一供電接收部,結合該容置槽;一電池模組,可拆卸地插設於該容置槽,該電池模組包括:一殼體;一伸縮定位模組,設置於該殼體內並可相對該殼體沿一第一軸進行一伸縮操作;一按壓件,連接該伸縮定位模組並穿出該殼體外,藉由該按壓件受一外力推動以驅使該伸縮定位模組進行該伸縮操作; 一電池本體,設置於該殼體內,並依據該伸縮操作相對該殼體移動至一初始位置或一供電位置,該電池本體包括:一第一端,連接於該伸縮定位模組;一第二端,相對於該第一端;以及一供電連接部,設於該第二端;一彈性件,包括二端部,該二端部分別抵接該電池本體及該殼體;以及一外蓋,可以旋轉方式結合該殼體與該裝置本體;其中,當該電池本體位於該初始位置時,該電池本體與該供電接收部保持非電性連接;當該電池本體藉由該伸縮操作移動至該供電位置時,該供電連接部電性連接該供電接收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彈性隔絕件,且該按壓件包括一第一環狀凹槽,該第一彈性隔絕件固定於該第一環狀凹槽,以提供該按壓件與該殼體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一固定部及沿著該第一軸貫穿該固定部之一穿孔,該外蓋包括一軸孔,該殼體之該固定部穿過該軸孔,且該按壓件經由該穿孔貫穿該固定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外蓋更包括一內嵌部及一外露部,該內嵌部及該外露部均為以該第一軸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該外露部之外徑大於該內嵌部之外徑;該軸孔包括位於該外露部之一 第一軸孔及位於該內嵌部之一第二軸孔,且該第一軸孔之直徑大於該第二軸孔之直徑;該內嵌部包括設置於外徑表面之一外螺紋結構及設置於面對該第二軸孔之內徑表面之一內螺紋結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部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及該第二固定部均為以該第一軸為軸心之中空圓柱結構,該第一固定部之外徑大於該第二固定部之外徑;該第一固定部之外徑對應該外蓋之該第一軸孔之直徑,且該第二固定部之外徑對應該外蓋之該第二軸孔之直徑;該第二固定部之外徑表面包括一螺紋結構,且該螺紋結構對應該內螺紋結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彈性隔絕件,且該外露部包括一第二環狀凹槽,該第二彈性隔絕件固定於該第二環狀凹槽,以提供該外蓋與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三彈性隔絕件,且該殼體更包括一延伸部及一連結部;該連結部分別連接該延伸部及該固定部,且該穿孔貫穿該連結部及該固定部;該延伸部包括一環狀凸部,該連結部包括對應該環狀凸部之一第三環狀凹槽,且該第三彈性隔絕件位於該第三環狀凹槽與該環狀凸部之間,以提供該延伸部與該連結部間之防滲隔絕效果。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延伸部更包括至少一限位結構,且該連結部更包括至少 一對應限位結構,該至少一限位結構對應於該至少一對應限位結構,用以限制該延伸部相對該連結部旋轉。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至少一導引部,用以限制該殼體結合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插入角度。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裝置主體更包括一握持孔,該握持孔設置於該裝置主體偏離一裝置中心處,使得該裝置主體之一側與該握持孔之間形成一把手部;且該容置槽位於該把手部。
TW101217621U 2012-09-12 2012-09-12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TWM447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7621U TWM447523U (zh) 2012-09-12 2012-09-12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CN2012204964604U CN202772211U (zh) 2012-09-12 2012-09-26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模块
US13/939,885 US9055670B2 (en) 2012-09-12 2013-07-11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7621U TWM447523U (zh) 2012-09-12 2012-09-12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7523U true TWM447523U (zh) 2013-02-21

Family

ID=4777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7621U TWM447523U (zh) 2012-09-12 2012-09-12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55670B2 (zh)
CN (1) CN202772211U (zh)
TW (1) TWM44752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06261S1 (en) 2012-01-24 2014-06-03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DE112012005738T5 (de) 2012-01-24 2014-10-16 Intel Corporation Mobiles Computergerät, Einrichtung und System
US9176537B2 (en) * 2013-03-15 2015-11-03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904320B2 (en) * 2014-05-30 2018-02-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Battery compartments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D955033S1 (en) 2019-03-29 2022-06-14 Technomate Manufactory Limited Lens apparatus for use with flashlights
USD957722S1 (en) 2019-03-29 2022-07-12 Technomate Manufactory Limited Lens for flashlights
USD959729S1 (en) 2019-03-29 2022-08-02 Technomate Manufactory Limited Lens for flashlights
US10914434B2 (en) * 2019-03-29 2021-02-09 Technomate Manufactory Limited Flashlight apparatus and battery cartridge for the flashlight apparatus
USD972755S1 (en) 2020-09-15 2022-12-13 Technomate Manufactory Limited Flashlight
USD970073S1 (en) 2020-09-15 2022-11-15 Technomate Manufactory Limited Flashligh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3300A (en) * 1992-12-02 1994-03-08 Quanta Computer, Inc.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 detachable handle including a battery
JPH0822343A (ja) * 1994-07-07 1996-01-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US5642258A (en) * 1995-08-21 1997-06-24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Computer accessory including a pivotably mounted combined handle and power sour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W408255B (en) * 1997-09-29 2000-10-11 Sony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
US5939691A (en) 1998-11-12 1999-08-17 Shiau; Shoei-Shuh Waterproof switch device for a battery powered electric appliance
KR100598083B1 (ko) * 1999-01-22 2006-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디바이스에 배터리 팩을 장착시키기 위한 구조
WO2000054130A1 (en) * 1999-03-10 2000-09-14 Fujitsu Limite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4203782B2 (ja) * 1999-05-19 2009-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バッテリ
US6402340B1 (en) * 2000-02-25 2002-06-11 Streamlight, Inc. Stylus flashligh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6452795B1 (en) * 2000-11-14 2002-09-17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Battery pack with support mechanism for notebook
TW510513U (en) * 2001-03-26 2002-11-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Detachable power device installed in notebook computer
JP4007199B2 (ja) * 2003-01-16 2007-11-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
TW590264U (en) * 2003-06-09 2004-06-01 Tatung Co Portable computer apparatus
JP4048435B2 (ja) * 2003-10-23 2008-0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TWI254475B (en) * 2004-12-17 2006-05-01 Mitac Technology Corp Battery module with plugging and expanding
US7502222B2 (en) * 2006-09-20 2009-03-10 Arima Computer Corporation Tablet PC and method for sustaining the same
USD603330S1 (en) * 2007-04-24 2009-11-03 Sony Corporat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8388169B2 (en) * 2008-06-26 2013-03-05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Light device having thermoset composite housing and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CN101995915A (zh) * 2009-08-19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计算机
CN102076200B (zh) * 2009-11-24 2014-11-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D621829S1 (en) * 2009-11-24 2010-08-17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209449A (zh) * 2010-03-31 2011-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滑动键盘的电子装置
TWM430010U (en) * 2011-12-22 2012-05-21 Wistron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removable battery case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72211U (zh) 2013-03-06
US20140071600A1 (en) 2014-03-13
US9055670B2 (en) 2015-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752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池模組
JP6466508B2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8790120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bracket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CN107275530B (zh) 电子装置及电池锁定装置
US9343837B2 (en) Docking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986530B2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battery
US889700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4021887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ust cover thereof
US935766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US7367846B1 (en) Multi-function power adaptor
TW201304326A (zh) 電源供應器結構
US9948345B2 (en) Protective case
WO2015180183A1 (zh) 一种带有键盘的转轴式手机保护外壳
JP2011233144A (ja) タッチペン
TW201526757A (zh) 具有固持裝置的電子裝置
TWM459447U (zh) 游標控制裝置
WO2022088936A1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TWI632491B (zh) 端面接觸式充電模組及其觸控筆
KR20120068660A (ko) 신호 전송 장치
TWI445382B (zh) 攜帶式通訊裝置
US744366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webcam
US8670227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140113170A1 (en) Storage structure an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M516268U (zh) 行動電源裝置
JP3151325U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に適用する機能拡張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