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7072U - 樞紐總成 - Google Patents

樞紐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7072U
TWM447072U TW101219577U TW101219577U TWM447072U TW M447072 U TWM447072 U TW M447072U TW 101219577 U TW101219577 U TW 101219577U TW 101219577 U TW101219577 U TW 101219577U TW M447072 U TWM447072 U TW M44707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arm
ramp
positioning
hub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9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g-chang Chen
Min-Qin Lin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Prec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Prec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Prec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19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7072U/zh
Publication of TWM447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7072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樞紐總成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樞紐總成,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增加摩擦力的樞紐總成。
    現有之電子裝置,特別是攜帶型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折疊式手機、電子字典或遊戲機等,一般會具有互相樞接的兩個板體,例如,安裝有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的第一板體,以及安裝有電腦零組件、電池與輸入裝置如鍵盤(keyboard)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係透過樞紐總成樞接至第二板體上,第一板體可與第二板體互相閉合,或是第一板體可相對於第二板體開啟到特定角度。

  上述之樞紐總成,一般具有定位部與彈性元件。定位部包括有可相對旋轉的第一定位環與第二定位環,而彈性元件抵壓在第一定位環及/或第二定位環上,迫使第一定位環與第二定位環彼此抵接。第一定位環設置有凸塊,第二定位環設置有凹槽,凸塊與凹槽互相對應,因而當第一定位環與第二定位環相對旋轉至特定角度時,凸塊可卡入凹槽。例如,當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互相閉合時,凸塊卡於凹槽內,當要開啟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時,因凸塊與凹槽的互相作用,會增加開啟時所需施加的扭力值,藉此可達到閉合時的定位效果。

  另外,當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相對開啟時,因凸塊滑移出凹槽而抵頂在第二定位件上,使第一定位環與第二定位環之間的間隔加大,連帶使所述彈性元件被壓縮,因而彈性元件會產生更大的恢復力,因而導致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連帶產生較大的摩擦力,藉此維持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的夾角。然而,時下具有觸控螢幕的電子裝置已逐漸普及,當使用者操作位於第一板體上的觸控螢幕時,無論點擊、按壓或滑移的動作,皆會施加額外的作用力到第一板體上,此作用力轉移至樞紐總成所形成的扭力,有可能大於摩擦力而使得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的夾角產生改變,例如使用者操作觸控螢幕時,造成第一板體往後轉倒。若無法在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時,維持第一板體既有的開啟角度的話,將會導致使用上的不便。
  有鑑於此,本創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種樞紐總成,當其應用於具有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電子裝置上時,其係藉由摩擦力產生部來增加摩擦力,以期能更有效的維持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的開啟角度,以利於使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樞紐總成,其包括樞軸、第一連接部、摩擦力產生部、第二連接部與固定件。樞軸於兩端之間具有軸體,第一連接部具有相對立的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上分別透設有通孔,軸體可樞轉的穿設於兩通孔,摩擦力產生部配置於第一支臂與第二支臂之間,摩擦力產生部包括第一緊迫環、第二緊迫環與彈性元件。第一緊迫環固定於第一支臂且具有坡道,坡道環繞軸體且沿軸向逐漸增加厚度。第二緊迫環套設並固定於軸體,鄰接第一緊迫環且朝向第一緊迫環軸向凸伸有滑塊,滑塊對應於坡道。彈性元件套設於樞軸並抵頂於第二緊迫環。第二連接部固設於樞軸的一端,固定件固設於樞軸的另一端。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坡道包括內圈坡道與外圈坡道,外圈坡道位於內圈坡道的外周且彼此徑向相對。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滑塊包括內圈滑塊與外圈滑塊,內圈滑塊對應於內圈坡道,外圈滑塊對應於外圈坡道。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坡道頂端具有平台,平台的厚度一致。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坡道係對稱設置。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與第一緊迫環係一體成形。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樞紐總成還包括定位部,定位部配置於彈性元件與第二支臂之間。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環與第二定位環,第一定位環套設並固定於軸體,且具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環固定於第二支臂,鄰接第一定位環,且具有第二定位件。其中,第一定位件選擇性的卡合第二定位件。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凸塊,第二定位件包括凹槽,凸塊與凹槽互相對應。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樞軸徑向延伸有冠部,冠部夾於第二支臂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冠部徑向設置有段差,第二支臂凸伸有止檔塊,段差選擇性的抵靠止檔塊。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臂係透過卡合件固定於第一連接部。

  本創作所提出的一種樞紐總成,其可提供適當的摩擦力,以利於維持第一板體相對於第二板體的開啟角度。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更適合應用於具有觸控操作需求的電子裝置上。

    為讓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和優點能使該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易理解,下文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圖1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樞紐總成的示意圖,圖2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樞紐總成10包括樞軸100、第一連接部200、摩擦力產生部300、第二連接部400、固定件500與定位部600。樞紐總成10用於安裝在電子裝置1上,電子裝置1具有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為筆記型電腦,但不限於此。第一板體11安裝有觸控螢幕,其包括觸控模組、顯示面板與背光模組(圖中未繪示),第二板體12安裝有電腦零組件、電池與輸入裝置。第一板體11係透過樞紐總成10樞接至第二板體12上,第一板體11可與第二板體12互相閉合;或是,第一板體11可相對於第二板體12開啟到特定角度,在此情況下,使用者可於第一板體11上的觸控螢幕上進行點擊、按壓或滑移等動作來進行觸控操作。樞紐總成10可提供適當的摩擦力,以避免使用者在進行觸控操作時,第一板體11會因為使用者施加的作用力而往後轉倒。
  請再同時參照圖3,圖3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樞紐總成的爆炸圖,圖3係為圖1所示之樞紐總成10的分解狀態。樞軸100的兩端之間具有軸體110與冠部120,冠部120上徑向設置有段差121,軸體110具有非圓形的斷面。第一連接部200具有相對立的第一支臂210與第二支臂220以及第一固定板230,第一支臂210與第二支臂220固定在第一固定板230上,其中,第一支臂210係透過卡合件如螺絲而固定於第一固定板230。第一支臂210與第二支臂220上分別透設有通孔211、221,通孔211、221軸向對齊,因而軸體110可樞轉的穿設於通孔211、221中,冠部120則抵於第二支臂220的外側。第二支臂210凸設有止檔塊222,止檔塊222與段差121相對應,段差121選擇性的抵靠止檔塊222,因此止檔塊222與段差121可互相配合以限制樞軸100相對於第一連接部200的旋轉幅度。
  摩擦力產生部300配置於第一支臂210與第二支臂220之間,摩擦力產生部300包括第一緊迫環310、第二緊迫環320與彈性元件330。第一緊迫環310固定於第一支臂210,較佳的第一支臂210與第一緊迫環310係一體成形,通孔211位於第一緊迫環310的中央。第二緊迫環320鄰接第一緊迫環310,第二緊迫環320套設並固定於軸體110上,第二緊迫環320的中央穿孔互補於軸體110的非圓形斷面結構,因此第二緊迫環320係卡嵌於軸體110上而無法相對於軸體110進行樞轉。彈性元件330套設於軸體110並抵頂於第二緊迫環320。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元件330為複數個互相疊合的彈片。
  第二連接部400固設於樞軸100上靠近冠部120的一端,第二連接部400與第二支臂220互相配合夾持冠部120。第二連接部400具有第二固定板410,其中,第二固定板410固定在第一板體11上,而第一連接部200的第一固定板230固定在第二板體12上。藉此,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在樞轉時係分別對應於第二連接部400與第一連接部200而與之連動。
  固定件500則固設於樞軸100上的軸體110的末端,固定件500位於第一支臂210的外側,第二連接部400與固定件500將軸體110維持於第一支臂210與第二支臂220之間。定位部600配置於彈性元件330與第二支臂220之間。定位部600包括第一定位環610與第二定位環620,第一定位環610套設並卡嵌於軸體110上,從而使彼此無法相對樞轉,第二定位環620固定於第二支臂220並鄰接第一定位環610。當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相對樞轉至預定角度,例如0度,而彼此閉合時,第一定位環610與第二定位環620會互相卡合以利於定位。
  請再同時參照圖4與圖5,圖4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與第二緊迫環的示意圖,圖5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緊迫環的另一角度示意圖。第一緊迫環310具有坡道,詳言之,坡道包括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外圈坡道312位於內圈坡道311的外周且彼此徑向相對,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係環繞軸體110且沿軸向逐漸增加厚度。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的頂端分別具有平台313、314,平台313、314的厚度一致。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分別以平台313、314為中心而於平台313、314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二緊迫環320朝向第一緊迫環310軸向凸伸有滑塊,滑塊包括內圈滑塊321與外圈滑塊322,內圈滑塊321對應於內圈坡道311與平台313,外圈滑塊322對應於外圈坡道312與平台314。
  藉此,當第一緊迫環310與第二緊迫環320彼此於一預定範圍內相對樞轉時,所述預定範圍例如為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之夾角在90度至135度間,內圈滑塊321與外圈滑塊322會分別滑移於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並且,隨著內圈滑塊321與外圈滑塊322沿著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而朝向平台313、314爬升時,第一緊迫環310與第二緊迫環320彼此的間隔會相應的逐漸加大,而同時抵頂於第二緊迫環320的彈性元件330則會因為被壓縮而逐漸增加恢復力,相應的,漸增的恢復力則會導致樞紐總成10產生漸增的摩擦力。例如,當第一板體11相對於第二板體12開啟至90度角時,內圈滑塊321與外圈滑塊322會分別進入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的起始點(即相對低點),當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的夾角由90度起逐漸加大時,內圈滑塊321與外圈滑塊322會分別沿內圈坡道311與外圈坡道312爬升,連帶使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之間的摩擦力漸增,在此狀況下,使用者需施以相對較大的扭力於樞軸100上,才能扳動第一板體11。當第一板體11相對於第二板體12開啟至135度角時,內圈滑塊321與外圈滑塊322分別滑移至平台313、314(即相對高點),此時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之間的摩擦力為最大。由此觀之,使用者透過觸控操作第一板體11上的觸控螢幕時,較不易於造成第一板體11往後轉倒。
  請再同時參照圖6與圖7,圖6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定位部的示意圖,圖7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定位部的另一角度示意圖。第二定位環620套設於軸體110並固定於第二支臂220上,第一定位環610卡嵌於軸體110上,第一定位環610具有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環620具有第二定位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件為凸塊611,第二定位件為凹槽621,凸塊611與凹槽621互相對應並選擇性的互相卡合。如之前所述,當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互相閉合時,凸塊611會卡入凹槽621,以幫助第一板體11與第二板體12互相閉合時的定位。
  綜上所述,本創作為一種樞紐總成,其可提供適當的摩擦力,以利於維持第一板體相對於第二板體的開啟角度。相較於習知技術,本創作更適合應用於具有觸控操作需求的電子裝置上。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於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電子裝置
10‧‧‧樞紐總成
11‧‧‧第一板體
12‧‧‧第二板體
100‧‧‧樞軸
110‧‧‧軸體
120‧‧‧冠部
121‧‧‧段差
200‧‧‧第一連接部
210‧‧‧第一支臂
211、221‧‧‧通孔
220‧‧‧第二支臂
222‧‧‧止檔塊
230‧‧‧第一固定板
300‧‧‧摩擦力產生部
310‧‧‧第一緊迫環
311‧‧‧內圈坡道
312‧‧‧外圈坡道
313、314‧‧‧平台
320‧‧‧第二緊迫環
321‧‧‧內圈滑塊
322‧‧‧外圈滑塊
330‧‧‧彈性元件
400‧‧‧第二連接部
410‧‧‧第二固定板
500‧‧‧固定件
600‧‧‧定位部
610‧‧‧第一定位環
611‧‧‧凸塊
620‧‧‧第二定位環
621‧‧‧凹槽
  圖1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樞紐總成的示意圖。
  圖2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樞紐總成的爆炸圖。
  圖4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與第二緊迫環的示意圖。
  圖5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二緊迫環的另一角度示意圖。
  圖6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定位部的示意圖。
  圖7所繪示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定位部的另一角度示意圖。
10‧‧‧樞紐總成
100‧‧‧樞軸
110‧‧‧軸體
120‧‧‧冠部
121‧‧‧段差
200‧‧‧第一連接部
210‧‧‧第一支臂
211、221‧‧‧通孔
220‧‧‧第二支臂
222‧‧‧止檔塊
230‧‧‧第一固定板
300‧‧‧摩擦力產生部
310‧‧‧第一緊迫環
320‧‧‧第二緊迫環
330‧‧‧彈性元件
400‧‧‧第二連接部
410‧‧‧第二固定板
500‧‧‧固定件
600‧‧‧定位部
610‧‧‧第一定位環
620‧‧‧第二定位環

Claims (10)

  1. 一種樞紐總成,包括:
       一樞軸,其兩端之間具有一軸體;
       一第一連接部,具有相對立的一第一支臂與一第二支臂,該第一支臂與該第二支臂上分別透設有一通孔,該軸體可樞轉的穿設於該兩通孔;
       一摩擦力產生部,配置於該第一支臂與該第二支臂之間,該摩擦力產生部包括:
        一第一緊迫環,固定於該第一支臂且具有一坡道,該坡道環繞該軸體且沿軸向逐漸增加厚度;
        一第二緊迫環,套設並固定於該軸體,鄰接該第一緊迫環且朝向該第一緊迫環軸向凸伸有一滑塊,該滑塊對應於該坡道;
        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樞軸並抵頂於該第二緊迫環;
       一第二連接部,固設於該樞軸的一端;以及
       一固定件,固設於該樞軸的另一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坡道包括一內圈坡道與一外圈坡道,該外圈坡道位於該內圈坡道的外周且彼此徑向相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滑塊包括一內圈滑塊與一外圈滑塊,該內圈滑塊對應於該內圈坡道,該外圈滑塊對應於該外圈坡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坡道頂端具有一平台,該平台的厚度一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坡道係對稱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第一支臂與該第一緊迫環係一體成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還包括一定位部,該定位部配置於該彈性元件與該第二支臂之間,該定位部包括:
       一第一定位環,套設並固定於該軸體,且具有一第一定位件;以及
       一第二定位環,固定於該第二支臂,鄰接該第一定位環,且具有一第二定位件,其中,該第一定位件選擇性的卡合該第二定位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第一定位件包括一凸塊,該第二定位件包括一凹槽,該凸塊與該凹槽互相對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樞軸徑向延伸有一冠部,該冠部夾於該第二支臂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該冠部徑向設置有一段差,該第二支臂凸伸有一止檔塊,該段差選擇性的抵靠該止檔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總成,其中,該第一支臂係透過一卡合件固定於該第一連接部。
TW101219577U 2012-10-09 2012-10-09 樞紐總成 TWM447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577U TWM447072U (zh) 2012-10-09 2012-10-09 樞紐總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577U TWM447072U (zh) 2012-10-09 2012-10-09 樞紐總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7072U true TWM447072U (zh) 2013-02-11

Family

ID=4819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9577U TWM447072U (zh) 2012-10-09 2012-10-09 樞紐總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7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817B (zh) * 2013-07-04 2015-08-11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5817B (zh) * 2013-07-04 2015-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98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thereof
US9442533B2 (en) Triaxial gear-typed hinge assembly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US7599178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bodi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using the same
US9021659B2 (en) Hinge structure
US20110265287A1 (en) Hinge assembly
TWM523266U (zh) 電子裝置之鉸接組件
TWI535362B (zh) 連接組件及具有此連接組件的電子裝置
US10678309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17740A (zh) 電子裝置及其可拆卸式電子套組
US20140304947A1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07575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2111471A (zh) 外接卡組裝架、電子裝置以及載盤
US9329640B2 (en) Laptop computer
TW201507578A (zh) 電子裝置
US20160018848A1 (en) Docking station
TWM447072U (zh) 樞紐總成
US20100037429A1 (en) Hinge assembly
JP2015048906A (ja) ヒンジ装置
US8069535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10252600A1 (en) Hinge
US20210405709A1 (en) Hinge assemblies with composite neck shafts
TWI48857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鉸鍊組件
US20100125973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10047755A1 (en) Hinge
US20100289391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