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4617U -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 Google Patents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4617U
TWM444617U TW101213103U TW101213103U TWM444617U TW M444617 U TWM444617 U TW M444617U TW 101213103 U TW101213103 U TW 101213103U TW 101213103 U TW101213103 U TW 101213103U TW M444617 U TWM444617 U TW M4446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olarized dipole
radiating portions
feed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3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uo-hua Lin
Jun-Li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ant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213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4617U/zh
Publication of TWM444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4617U/zh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Description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本創作有關於天線,特別是有關於天線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天線是無線通訊領域中常用的元件,天線用以接收或發送電磁波。在現在射頻技術發達的情況下,應用於無線網路的天線需求與日俱增。無線網路常用的技術是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多輸入多輸出技術可利用多天線進行資料傳輸。然而,在天線的設計上,利用不同極化且極化正交的電磁波特性增加傳輸效能。因此,天線的設計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用以接收/發送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包括接地面、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一接地網路、第一饋入網路、八個第一輻射部與八個第二輻射部。第一接地網路設置於接地面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之第一平面上,具有第一接地端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第一饋入網路設置於第一接地網路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之第二平面上,具有第一饋入端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八個第一輻射部位於第二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一饋入導體。 八個第二輻射部位於第一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一接地導體。每一第一輻射部以及每一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二輻射部與每一第一輻射部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二接地網路、第二饋入網路、八個第三輻射部與八個第四輻射部。第二接地網路設置於第一饋入網路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之第三平面上,具有第二接地端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第二饋入網路設置於第二接地網路上方且與接地面平行之第四平面上,具有第二饋入端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八個第三輻射部位於第四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八個第四輻射部位於第三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二接地導體。每一第三輻射部與每一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三輻射部與每一第四輻射部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每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每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且操作在第一頻率,相鄰的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平行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接地面、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第一基板平行設置於接地面之上方,並與接地面間隔第一預設距離。第二基板平行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上方,並與第一基板間隔第二預設距離。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一饋入網路、第二接地網路、八個第一輻射部與八個第二輻射部。第一饋 入網路具有第一饋入端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上表面。第二接地網路具有第一接地端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下表面。八個第一輻射部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上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一饋入導體。八個第二輻射部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下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一接地導體。每一第一輻射部與每一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二輻射部與每一第一輻射部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第二饋入網路、第二接地網路、八個第三輻射部與八個第四輻射部。第二饋入網路具有第二饋入端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設置於第二基板之上表面。第二接地網路具有第二接地端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設置於第二基板之下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設置於第二基板之上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八個第四輻射部設置於第二基板之下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二接地導體。每一第三輻射部與每一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四輻射部與每一該第三輻射部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所述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所述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且操作在第一頻率,相鄰的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平行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除此之外,本創作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具有上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對應元件-接地面、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其中第 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皆為複數個。所述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更具有第一饋入元件與第二饋入元件。第一饋入元件之饋入端連接第一饋入網路之第一饋入端,第一饋入元件之接地端連接第一接地網路之第一接地端。第二饋入元件之饋入端連接第二饋入網路之第二饋入端,第二饋入元件之接地端連接第二接地網路之第二接地端。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提供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廉,可收發兩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係用來說明本創作,而非對本創作的權利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圖1A、圖1B、圖1C,圖1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圖1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圖1C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在說明本實施例的細部元件結構之前,先說明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大致結構。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可以包括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與細部饋入網路(或接地網路)與輻射部。第一基板11 與第二基板12的上下表面皆具有饋入網路(或接地網路)與輻射部。詳細的部分,請參照下面的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圖2A、圖2B、圖3A與圖3B,圖2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2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圖3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圖3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其包括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與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包括第一接地網路13、第一饋入網路14、八個第一輻射部151與八個第二輻射部152。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包括第二接地網路16、第二饋入網路17、八個第三輻射部181與八個第四輻射部182。
值得一提的是,下面對於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的說明方式是先敘述靠近接地面10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再說明距離接地面10較遠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
復參照圖3A與圖3B,第一接地網路13設置於接地面10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之第一平面上(如圖3B所示的平面,即第一基板11的背面),且具有第一接地端131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132。第一饋入網路14設置於第一接地網路13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之第二平面上(如圖3A所示的平面,即第一基板11的正面),且具 有第一饋入端141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142。八個第一輻射部151位於第二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一饋入導體142。八個第二輻射部152位於第一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一接地導體132。每一第一輻射部151以及每一第二輻射部152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如圖所示的水平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二輻射部152與每一第一輻射部151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饋入端141與第一接地端131可以用以饋入信號(例如:射頻信號)。例如:第一饋入端141與第一接地端131分別與同軸傳輸線的中心導體與接地導體連接。或者,第一饋入端141與第一接地端131分別與SMA(SubMiniature version A)接頭的中心導體與接地導體連接。但本創作並不限定信號饋入的方式。
復參照圖2A與圖2B,第二接地網路16設置於第一饋入網路14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之第三平面上(如圖2B所示的平面,即第二基板12的背面),具有第二接地端161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162。第二饋入網路17設置於第二接地網路16上方且與接地面10平行之第四平面上(如圖2A所示的平面,即第二基板12的正面),具有第二饋入端171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172。八個第三輻射部181位於第四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二饋入導體172。八個第四輻射部182位於第三平面上,分別連接八個第二接地導體162。每一第三輻射部181與每一第四輻射部182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如圖所示的垂直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三輻射部181 與每一第四輻射部182形成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
請參照圖3C,圖3C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相鄰的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形成一正方形投影的示意圖。每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的極化方向與每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且操作在第一頻率,相鄰的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相鄰的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18在平行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如圖3C所示。
更詳細的說,相鄰的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之間的距離可以小於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第二偶極化天線18之間的距離也可小於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但本創作並不因此限定。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可用於無線保真(WiFi)通訊系統,例如:第一頻率可以介於4.9GHz與5.9GHz之間,但本創作並不因此限定。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也可用於其他的類型無線通訊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分別承載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接地面10與第一基板11之間,以及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可以用導電度低的介電質材料(例如:空氣、塑膠、保麗龍(發泡聚苯乙烯)等)作為疊構元件。換句話說,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可以利用導電度低的介電質材料進行疊構。例如:為使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可以具有較高的增益與輻射效率,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介電質材料可以是空氣。此時,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固定方式可以透過常用的元件支撐 結構(或機構)來完成。只要使用常見與固定電路基板(如:印刷電路板)的卡扣件即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輕易推知固定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相對位置的方式,不再贅述。
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可以是玻璃纖維基板(例如:常用的FR-4基板)、塑膠基板等其他基板。第一極偶極化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可以透過印刷電路板製程形成於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上。接地面10、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相對距離,可以依據設計需要而改變。例如: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與接地面10之間的距離可以約為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較佳。
另外,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也可直接以金屬板以線切割方式製成,使得第一基板11與第二基板12可以被移除(或替換為空氣基板),只要有其他外部元件(例如卡扣件)可以維持接地面10、第一極化偶極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之間的間隔距離即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輕易推知接地面10、第一極偶極化天線15與第二偶極化天線18彼此之間的相對位置的固定方式,不再贅述。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另一實施例〕
請同時參照圖4A、圖4B與圖4C,圖4A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圖4B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圖4C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 炸圖。大致上來說,本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與前一實施例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1相同的地方是,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包括接地面20、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與細部饋入網路(或接地網路)與輻射部。關於更詳細的結構,請參照下面的說明。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包括接地面20、第一基板21、第二基板22、複數個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第一基板21設置於接地面20之上方,並與接地面20間隔第一預設距離。第二基板22設置於第一基板之上方,並與該第一基板間隔第二預設距離。所述第一與設距離與第二與設距離可以依據設計需要而調整。
請同時參照圖5A、圖5B、圖6A與圖6B,圖5A與圖5B分別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與背面示意圖。圖6A與圖6B分別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與背面示意圖。如圖6A與圖6B所示,複數個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A’,包括第一饋入網路24、第一接地網路23、八個第一輻射部251、八個第二輻射部252、第一饋入元件291與第二饋入元件292。如圖5A與圖5B所示,複數個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PB’包括第二饋入網路27、第二接地網路26、八個第三輻射部281與八個第四輻射部282。
如圖6A所示,第一饋入網路24具有第一饋入端241與八個第一饋入導體242,設置於第一基板21之上表面。八個第一輻射部251設置於第一基板21之上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一饋入導體242。如圖6B所示,第一接 地網路23具有第一接地端231與八個第一接地導體232,設置於第一基板21之下表面。八個第二輻射部252設置於第一基板21之下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一接地導體232。每一第一輻射部251與每一第二輻射部252分別沿著第一極化軸向(如圖示的水平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二輻射部251與每一第一輻射部252形成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5。
如圖5A所示,第二饋入網路27具有第二饋入端271與八個第二饋入導體272,設置於第二基板22之上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281設置於第二基板22之上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如圖5B所示,第二接地網路26具有第二接地端261與八個第二接地導體262,設置於第二基板22之下表面。八個第四輻射部282設置於第二基板22之下表面,分別連接八個第二接地導體262。每一第三輻射部281與每一第四輻射部282分別沿著第二極化軸向(如圖所示的垂直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第四輻射部282與每一第三輻射部281形成第二極偶極化天線28。
如圖6A與圖6B所示,第一饋入元件291之饋入端(即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1)的中心導體)連接第一饋入網路24之第一饋入端241,第一饋入元件291之接地端(即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1)的外層接地導體)連接第一接地網路23之第一接地端231。如圖5A與圖5B所示,第二饋入元件292之饋入端(即如圖6B所示的SMA接頭(292)的中心導體)連接第二饋入網路27之第二饋入端271,第二饋入元件292之接地端(即如圖6B 所示的SMA接頭(292)的外層接地導體)連接第二接地網路26之第二接地端261。
值得一提的是,當第一饋入元件291或第二饋入元件292為圖6B的SMA接頭時,第二饋入元件292的饋入端(SMA接頭的中心導體)會穿過第二基板22以與第二饋入網路27之第二饋入端271連接,但本創作並不因此限定。第一饋入元件291或第二饋入元件292未必要穿過第一基板21或第二基板22。第一饋入元件291或第二饋入元件292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饋入元件,例如:同軸電纜線。
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5的極化方向與第二極化偶極天線28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5與第二極化偶極天線28操作在第一頻率,相鄰的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28與相鄰的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28在平行接地面20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相鄰的第一極偶極化天線25之間的距離可以小於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且相鄰的第二偶極化天線28之間的距離可以小於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雙極偶極化天線陣列2可以例如用於無線保真(WiFi)通訊系統。所述第一頻率可以介於4.9GHz與5.9GHz之間。
接地面20、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的相對距離,可以依據設計需要而改變。例如:第一基板21與第二基板22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與接地面20之間的距離可以約為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較佳。
請參照圖7,圖7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 線陣列的電壓駐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隨著頻率變化的波形圖。當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2的操作頻率(第一頻率)在4.9GHz與5.9GHz之間時,電壓駐波比皆小於2.0。波形P1是由第一饋入元件291所得到(看進去)的電壓駐波比圖。波形P2是由第二饋入元件292所得到(看進去)的電壓駐波比圖。
請同時參照圖8A與圖8B,圖8A與圖8B分別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Horizontal)平面與V(Vertial)平面的輻射場型圖。雙極偶極化天線陣列2的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約為20dBi。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至少約為20dBi。當天線的陣列尺寸愈大,增益也可能進一步提高。
請同時參照圖8C與圖8D,圖8C與圖8D分別為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平面與V平面的輻射場型圖。雙極偶極化天線陣列2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約為20dBi。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在垂直接地面的方向上的增益至少約為20dBi。當天線的陣列尺寸愈大,增益也可能進一步提高。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根據本創作實施例,上述的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廉,可收發兩彼此垂直的極化方向的電磁波。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在垂直於接地面的方向 上的主輻射束的增益最強,且旁波瓣小,具有提升增益的顯著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實施例,其並非用以侷限本創作之專利範圍。
1、2‧‧‧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10、20‧‧‧接地面
11、21‧‧‧第一基板
12、22‧‧‧第二基板
PA、PA’‧‧‧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
13、23‧‧‧第一接地網路
131、231‧‧‧第一接地端
132、232‧‧‧第一接地導體
14、24‧‧‧第一饋入網路
141、241‧‧‧第一饋入端
142、242‧‧‧第一饋入導體
15、25‧‧‧第一極化偶極天線
151、251‧‧‧第一輻射部
152、252‧‧‧第二輻射部
PB、PB’‧‧‧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
16、26‧‧‧第二接地網路
161、261‧‧‧第二接地端
162、262‧‧‧第二接地導體
17、27‧‧‧第二饋入網路
171、271‧‧‧第二饋入端
172、272‧‧‧第二饋入導體
18、28‧‧‧第二極化偶極天線
181、281‧‧‧第三輻射部
182、282‧‧‧第四輻射部
291‧‧‧第一饋入元件
292‧‧‧第二饋入元件
圖1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
圖1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正面爆炸圖。
圖1C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
圖2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
圖2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
圖3A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
圖3B為本創作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
圖3C為本創作實施例之相鄰的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與相鄰的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形成一正方形投影的示意圖。
圖4A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示意圖。
圖4B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 正面爆炸圖。
圖4C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背面爆炸圖。
圖5A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
圖5B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
圖6A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正面示意圖。
圖6B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背面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電壓駐波比隨著頻率變化的波形圖。
圖8A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平面的輻射場型圖。
圖8B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V平面的輻射場型圖。
圖8C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H平面的輻射場型圖。
圖8D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的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的在V平面的輻射場型圖。
2‧‧‧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20‧‧‧接地面
21‧‧‧第一基板
22‧‧‧第二基板
PA’‧‧‧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
PB’‧‧‧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

Claims (10)

  1. 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一接地面;一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一第一接地網路,設置於該接地面上方且與該接地面平行之一第一平面上,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一接地導體;一第一饋入網路,設置於該第一接地網路上方且與該接地面平行之一第二平面上,具有一第一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一饋入導體;八個第一輻射部,位於該第二平面上,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一饋入導體;以及八個第二輻射部,位於該第一平面上,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一接地導體;其中,每一該第一輻射部以及每一該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一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該第二輻射部與每一該第一輻射部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一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一第二接地網路,設置於該第一饋入網路上方且與該接地面平行之一第三平面上,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二接地導體;一第二饋入網路,設置於該第二接地網路上方且與該接地面平行之一第四平面上,具有一第二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二饋入導體;八個第三輻射部,位於該第四平面上,分別連接 該八個第二饋入導體;以及八個第四輻射部,位於該第三平面上,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二接地導體;其中,每一該第三輻射部以及每一該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一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該第三輻射部與每一該第四輻射部形成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其中,每一該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每一該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每一該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每一該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操作在一第一頻率,相鄰的該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該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平行該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相鄰的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該些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該第一頻率介於4.9GHz與5.9GHz之間。
  4. 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一接地面;一第一基板,平行設置於該接地面之上方,並與該接地面間隔一第一預設距離;一第二基板,平行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上方,並與該第一基板間隔一第二預設距離;一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一第一饋入網路,具有一第一饋入端以及八個第 一饋入導體,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上表面;一第二接地網路,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一接地導體,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下表面;八個第一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上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一饋入導體;以及八個第二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下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一接地導體;其中,每一該第一輻射部以及每一該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一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該第二輻射部與每一該第一輻射部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一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一第二饋入網路,具有一第二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二饋入導體,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上表面;一第二接地網路,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二接地導體,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下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上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二饋入導體;以及八個第四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下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二接地導體;其中,每一該第三輻射部以及每一該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一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該第四輻射部與每一該第三輻射部形成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其中,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該些第二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 線以及該些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操作在一第一頻率,相鄰的該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該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平行該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相鄰的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該些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與該接地面之間的距離約為該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該第一頻率介於4.9GHz與5.9GHz之間。
  8. 一種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包括:一接地面;一第一基板,設置於該接地面之上方,並與該接地面間隔一第一預設距離;一第二基板,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上方,並與該第一基板間隔一第二預設距離;複數個第一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一第一饋入網路,具有一第一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一饋入導體,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上表面;一第二接地網路,具有一第一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一接地導體,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下表面;八個第一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上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一饋入導體;以及 八個第二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下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一接地導體;其中,每一該第一輻射部以及每一該第二輻射部分別沿著一第一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該第二輻射部與每一該第一輻射部形成一第一極化偶極天線;複數個第二極化偶極陣列單元,包括:一第二饋入網路,具有一第二饋入端以及八個第二饋入導體,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上表面;一第二接地網路,具有一第二接地端以及八個第二接地導體,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下表面;八個第三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上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二饋入導體;以及八個第四輻射部,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之下表面,分別連接該八個第二接地導體;其中,每一該第三輻射部以及每一該第四輻射部分別沿著一第二極化軸向上的相反方向延伸,每一該第四輻射部與每一該第三輻射部形成一第二極化偶極天線;以及一第一饋入元件,該第一饋入元件之一饋入端連接該第一饋入網路之該第一饋入端,該第一饋入元件之一接地端連接該第一接地網路之該第一接地端;以及一第二饋入元件,該第二饋入元件之一饋入端連接該第二饋入網路之該第二饋入端,該第二饋入元件之一接地端連接該第二接地網路之該第二接地端;其中,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與該些第二 極化偶極天線的極化方向彼此垂直,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該些第二極化偶極天線操作在一第一頻率,相鄰的該兩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以及相鄰的該兩第二極化偶極天線在平行該接地面的平面上形成一正方形投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相鄰的該些第一極化偶極天線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相鄰的該些第二偶極化天線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頻率所對應的波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距離的二分之一的位置與該接地面之間的距離約為該第一頻率的四分之一波長。
TW101213103U 2012-07-06 2012-07-06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TWM444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3103U TWM444617U (zh) 2012-07-06 2012-07-06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3103U TWM444617U (zh) 2012-07-06 2012-07-06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4617U true TWM444617U (zh) 2013-01-01

Family

ID=48090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3103U TWM444617U (zh) 2012-07-06 2012-07-06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46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093B (zh) * 2015-07-30 2017-02-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系統
TWI823369B (zh) * 2022-04-27 2023-11-21 恩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極化天線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093B (zh) * 2015-07-30 2017-02-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系統
US9799963B2 (en) 2015-07-30 2017-10-24 Wistron Neweb Corp. Antenna system
TWI823369B (zh) * 2022-04-27 2023-11-21 恩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極化天線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4270B2 (en) Hybrid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593891B2 (en) Antenna apparatus having cross-shaped slot
EP2908380B1 (en) Wideb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US9755311B2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patch antennas, antenna arrays, and devices including such antennas and arrays
JP554877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8878737B2 (en) Single feed planar dual-polarization multi-loop element antenna
US8786509B2 (en) Multi polarization conformal channel monopole antenna
US20100127939A1 (en) Patch antenna with metal walls
US20160204513A1 (en) Broadband planar antenna
US9263807B2 (en) Waveguide or slot radiator for wide E-plane radiation pattern beamwidth with additional structures for dual polarized operation and beamwidth control
WO2021120663A1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8134197A (zh) 一体化四点差分馈电低剖面双极化振子单元及基站天线
WO2021244158A1 (zh) 双极化天线及客户前置设备
CN102377016A (zh) 高增益回圈阵列天线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电子装置
CN112310633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144483B (zh) 圆极化天线
CN210957003U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TWI700864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TWM444617U (zh) 雙極化偶極天線陣列
CN109755738A (zh) 一种双极化网格天线
TWI451632B (zh) 高增益迴圈陣列天線系統及電子裝置
US10361475B2 (en) Antenna unit and antenna system
JP6100996B2 (ja) 450MHzドナーアンテナ
JP2004104682A (ja) アンテナ装置
TWI464962B (zh) 複合式多天線系統及其無線通訊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