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93891U - Electric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93891U
TWM393891U TW99209784U TW99209784U TWM393891U TW M393891 U TWM393891 U TW M393891U TW 99209784 U TW99209784 U TW 99209784U TW 99209784 U TW99209784 U TW 99209784U TW M393891 U TWM393891 U TW M39389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rear shielding
contact edg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209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i-Qiang Zhu
Lun-Song Hu
Xing-Hai Xiang
jia-wei Gu
Bo Yang
jun-feng Zhu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9209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393891U/zh
Publication of TWM393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93891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0001]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安裝於電路 板上之電連接。 【先前技術】 [0002] 與本創作相關之習知技術請參照於2004年1月7曰公告之 中國大陸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第CN25981 91Y號,該專利揭 示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有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以及安裝於第一絕 緣本體内之複數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 第二絕緣本體以及安裝於第二絕緣本體:内之複數第二導 電端子,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定位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 導電端子之定位塊以及同時包覆第一絕緣本體與第二絕 緣本體之後遮蔽殼體。所述後遮蔽殼體用以防止外界之 電磁干擾,惟,此種設計中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端 子之間易產生相互干擾,從而導致兩堆疊之連接器之間 之遮罩電磁訊號效果較差。 [0003] 是以,針對前述技術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改良結 構之電連接器,以克服前述缺陷。 【新型内容】 [0004]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較好遮罩效果之電 連接器。 [0005] 本創作之目的係藉由如下技術方案達成:一種電連接器 ,其包括位於上端之第一連接器以及與第一連接器堆疊 表單编號A0101 第3頁/共29頁 M393891 設置的位於下端之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 一絕緣本體、設於第一絕緣本體内之複數第一導電端子 以及第一後遮蔽殼體,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設有第一本體 部、自第一本體部向前凸伸的第一對接部以及自第一本 體部向後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罩覆 於第一延伸部的外側,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第一接觸 部、第一焊接部以及連接第一接觸部與第一焊接部之第 一連接部,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罩覆第一連接部,所述 第二電連接器包括較第一絕緣本體寬之第二絕緣本體、 設於第二絕緣本體内之複數第二導電端子以及第二後遮 蔽殼體,所述第二導電端孑包括第二接觸部、第二焊接 部以及連接第二接觸部與第二焊接部之第二連接部,所 述第二後遮蔽殼體罩覆第二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後 遮蔽殼體比第二後遮蔽殼體窄,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位 於第一後遮蔽殼體前方。 [0006] 本創作之目的亦可藉由如下技術方案達成:一種電連接 器,其包括位於上端之第一連接器以及與第一連接器堆 疊設置的位於下端之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 第一絕緣本體、設於第一絕緣本體内的複數第一導電端 子以及第一後遮蔽殼體,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較第一 絕緣本體寬之第二絕緣本體、設於第二絕緣本體内之複 數第二導電端子以及第二後遮蔽殼體,所述第二絕緣本 體設有第二本體部、自第二本體部向前凸伸之第二對接 部以及位於第二本體部後端的第二肋部,所述第二後遮 蔽殼體罩覆於第二肋部外側,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位於第 表單編號A0101 第4頁/共29頁 M393891 二肋部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比第二後遮蔽 殼體窄,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位於第一後遮蔽殼體下方 且第二後遮蔽殼體與第一後遮蔽殼體相接觸。 [0007] 與習知技術相比,本創作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藉由設置 第一後遮蔽殼體及第二後遮蔽殼體,可以避免第一導電 端子及第二導電端子之間的相互訊號干擾,並且,藉由 第一後遮蔽殼體比第二後遮蔽殼體窄,節約了製造成本 〇 【實施方式】 [0008]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本創作電連接器100,用以 安裝於電路板(未圖示)上,所述電連接器100為堆疊式 結構,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掊上、下堆疊之第一電連接器 1與第二電連接器2、用以定位第一電連接器1與第二電連 接器2之支架3、定位塊4以及板鎖件5。 [0009] 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1、安裝於第一絕 緣本體11内之複數第一導電端子12、罩覆於第一絕緣本 體11前端之第一前遮蔽殼體13以及罩覆於第一絕緣本體 11後端之第一後遮蔽殼體14。 [0010] 請參閱第五圖所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包括第一本體 部111、自第一本體部111向前凸伸的用以插接對接插頭 (未圖示)之第一對接部112以及自第一本體部111向後 延伸的用以收容第一導電端子12之第一延伸部113。所述 第一本體部111兩側適當位置處各設有一第一裝配孔114 。所述第一裝配孔114用以與第一前遮蔽殼體13上之第一 表單編號A0101 第5頁/共29頁 M393891 通孔133 (容後詳述)相對應。所述第一本體部1U包括 位於頂端之第一上表面1111、位於底端之第一下表面 1112、垂直連接第一上表面mi與第一下表面1112的兩 第一側面1113以及位於前端的與第一前遮蔽殼體13相抵 壓之第一對接面1114。所述第一對接面1Π4與第一上表 面1111交接處設有一用以定位第一後遮蔽殼體14之第一 抵壓槽1115。所述第一對接部η〗上設有複數個貫穿第一 絕緣本體11前後之第一端子收容孔11 21。 [0011] 所述複數第一導電端子12安裝於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 1121中,所述複數第一導電端子12包括延伸至第一對接 部112内而與對接插頭對接導通之第一藉_部121、向下 延伸以與電路板電性連接之第一焊接部.123以及連接第一 接觸部121與第一焊接部123之第一連接部122。所述第 一連接部12 2沿對接插頭插入方向延伸出第一絕緣本體j 1 後端並且繼續沿垂直對接插頭插入方向向下彎折延伸。 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14罩覆第一連接部122。 [0012] 所述第一前遮蔽殼體13係相對於第一絕緣本體丨丨而設, 所述第一前遮蔽殼體13包括貼靠於第一絕緣本體11上之 第一對接面1114上之第一基板131及自所述第一基板131 向前凸伸的用以套接於第一對接部112上之第一套筒132 ,所述第一套筒132呈框形中空狀。所述第一基板131兩 側對應於第一絕緣本體11上之第一裝配孔丨丨4位置處分別 設有一第一通孔133。 [0013] 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14包括貼靠於第一絕緣本體u後端 的豎直狀之第一貼板141、自第一貼板141上端向前延伸 表單編號A0101 第6頁/共29頁 M393891
之第-彎折臂142、自第-彎折臂142進一步向前彎折延 伸之定位部143、自第一貼板141兩侧分別向前延伸的兩 第二彎折臂144以及自第二彎折臂144進一步向下彎折延 伸的用以插接到電路板上之第一插接腳145。所述第一貼 板141卡持於定位塊4上。所述第一彎折臂142的兩側向下 延伸有與第二彎折臂144相扣持之第三彎折臂146,所述 第三彎折臂146上設有與第二彎折臂丨44相扣持之扣持孔 1461 ^所述第二彎折臂144上設有用以與扣持孔1461相 扣持之扣持部1440 »所述定位部143呈倒「U」型結構, 所述定位部143包括自第一彎折臂142向上彎折延伸的貼 靠於第一絕緣本體11後端之第一抵壓部W31、自第一抵 壓部1431末端向前彎折延伸的與第,一上表面〗丨丨丨相抵壓 之第二抵壓部1432以及自第二抵Μ部1432末端向下彎折 延伸的與第一抵壓槽1115相抵壓之第三抵壓部1433。藉 如是排配’藉由將定位部143抵壓於第一絕緣本體丨丨上’ 使得第一後遮蔽殼體14與第一絕緣本體π連接穩固。所 述第一彎折臂144呈階梯型結構且與第二電連接器2相接 觸。所述第二彎折臂144呈階無型結構,所述第二彎折臂 144包括位於下端的與第二後遮蔽殼體24相接觸的豎直狀 之第四接觸邊1444、自第四接觸邊1444上端向前彎折延 伸之第二接觸邊1442、自第二接觸邊1442的前端向上彎 折延伸之第三接觸邊1443以及自第三接觸邊1443上端向 前彎折延伸之第一接觸邊1441。所述第一接觸邊1441及 第三接觸邊1443抵壓於所述支架3上。所述第二接觸邊 1442以及第四接觸邊1444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上之第 二後遮蔽殼體24 (容後詳述)相抵壓。藉由第一後遮蔽 第7頁/共29頁 表單編號A0101 M393891 殼體14與第二後遮蔽殼體24之間相接觸,更加有利於導 靜電,這種結構能達到很好的防電磁干擾效果。 圆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包括較第一絕緣本體u寬之第二絕緣 本體21、女裝於第一絕緣本體21内之複數第二導電端子 22、罩覆於第二絕緣本體21前端之第二前遮蔽殼體23以 及罩覆於第二絕緣本體21後端之第二後遮蔽殼體24。 [0015] 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1較第一絕緣本體丨丨寬,所述第二絕 緣本體21包括第二本體部211、自第二本體部211向前凸 伸的用以插接對接插頭之第二對接部212、自第二本體部 211向後延伸的兩用以定位寒位壤^冬第一肋部213以及分 別位於兩第一肋部213外側的用以定轉兩第二後遮蔽殼體 2 4之第二肋部214。所述第二本體部211兩侧適當位置處 各設有一第二裝配孔215。所述第二裝配孔2〗5用以與第 二前遮蔽殼體23上之第二通孔233 (容後詳述)相對應。 所述第一本體部211包括位於頂端之第二上表面2111、位 於底端之第二下表面2112、垂直連接第二上表面am與 第一下表面2112之兩第二彳則面·2113以及位於前端的與第 一則遮蔽设體23相抵壓之第二對接面2114。所述第二對 接部21 2上設有複數個貫穿第二絕緣本體2丨前後之第二端 子收容孔2121。所述第二絕緣本體21的後端位於第一肋 部21 3的外側且位於第二肋部214的内側設有用以定位第 二後遮蔽殼體24之卡扣槽216。 [0016] 所述複數第二導電端子22安裝於所述第二端子收容孔 2121中,所述複數第二導電端子22包括延伸至第二對接 部212内而與對接插頭對接導通之第二接觸部221、向下 表單编號Α0101 第8頁/共29頁 延伸以與電路板電性連接之第二焊接部223以及連接第二 接觸部221與第二焊接部223之第二連接部222。所述第 二連接部222沿對接插頭插入方向延伸出第二絕緣本體21 後端並且繼續沿垂直對接插頭插入方向向下彎折延伸。 第二後遮蔽殼體24罩覆第二連接部222。 [0017] 所述第二前遮蔽殼體係相對於第二絕緣本體21而設, 所述第二前遮蔽殼體23包括貼靠於第二絕緣本體21上之 第二對接面2114上之第二基板231及自所述第二基板231 向前凸伸的用以套接於第二絕緣本體21上之第二對接部 212上之第二套筒232,所述第二套筒232呈框形中空狀 。所述第二基板231兩側對應於第二絕緣本體21上之第二 裝配孔21 5位置處分別設有一第二通孔233。 [0018]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24較第一後遮蔽殼體14寬且第一後 遮蔽殼體的下方包住第二後遮蔽殼體的後端。所述第二 後遮蔽殼體24包括貼靠於第二絕緣本體21後端的豎直狀 之第二貼板241、自第二貼板241向下進一步延伸的用以 插接到電路板上之第二插接腳242、自第二貼板241上端 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一臂部243、自第二貼板241兩側分別 向前延伸的兩第二臂部244以及自第二臂部244進一步向 前彎折延伸的一與卡扣槽216相卡扣之折彎部245。所述 第二貼板241卡持於定位塊4上。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24 相較於第四接觸邊1444位於第一後遮蔽殼體14的前方,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24相較於第二接觸邊1442位於第一 後遮蔽殼體14的下方。 [0019] 所述支架3包括大致呈「H」型之主體部31、自主體部31 表單編號A0101 第9頁/共29頁 M393891 向前凸伸的分別位於上端兩侧且與第一絕緣本體11上之 第一裝配孔114及第一前遮蔽殼體13上之第一通孔133位 置相對應的兩第一凸柱32、自主體部31向前凸伸的分別 位於下端兩側且與第二絕緣本體21上之第二裝配孔215及 第二前遮蔽殼體23上之第二通孔233位置相對應的兩第二 凸柱3 3以及自主體部31的兩側分別向後彎折延伸的兩安 裝臂34。所述主體部31包括位於上方的用以收容第一電 連接器1之第一定位槽311以及位於下方較寬的用以收容 第二電連接器2之第二定位槽312。所述兩第一凸柱32位 於第一定位槽311的兩侧且凸伸入第一絕緣本體11上之第 一裝配孔114及第一前遮蔽殽體13.上之第一通孔133内。 所述兩第二凸柱33位於第二定位槽31 2的兩側且凸伸入第 二絕緣本體21上之第二裝配孔215及第二前遮蔽殼體23上 之第二通孔233内。藉如是排配,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及 第二電連接器2準確的定位於支架3上。所述安裝臂34呈 水平狀,所述安裝臂34上設有用以與板鎖件5相配合之圓 孔341以及位於安裝臂34兩側的用以與板鎖件5相配合之 槽部342。所述支架3還包括自其後端靠近中間位置向後 延伸的縱長型之凸條35以及分別連接凸條35的兩端及兩 安裝臂34之兩連接臂36。 [0020] 所述定位塊4包括位於前端且位於兩第一肋部21 3之間之 第二定位塊4 2以及與第二定位塊4 2相連且位於後端之第 一定位塊41,所述第一定位塊41抵壓於第二肋部214的後 方。所述第一定位塊41上設有複數用以定位第一導電端 子12之第一定位孔411。所述第二定位塊42上設有複數用 表單編號A0101 第10頁/共29頁 M393891 以定位第二導電端子22之第二定位孔421。所述第一定位 塊41及第二定位塊42交接的地方設有用以卡持第二貼板 241之卡槽43。 [0021] 所述板鎖件5包括卡持於安裝臂34之槽部342内之卡持部 51以及與卡持部51相連且自卡持部51的前後兩端水平延 伸並向下彎折延伸的穿過安裝臂34上的圓孔341之插腳52 〇 [0022]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七圖所示,組裝時,先將第一導電端 子12及第二導電端子22分別組裝至第一絕緣本體11及第 二絕緣本體21上,將第一導電端子12及第二導電端子22 穿過定位塊4上之第一定位孔411及第二定位孔421,將第 二後遮蔽殼體24包覆於第二絕緣本體21上,所述折彎部 245卡扣於第二絕緣本體21上之卡扣槽216内,所述第二 貼板241卡持於卡槽43裏以定位第二後遮蔽殼體24 ;然後 將組裝好之第一電連接器1與第二電連接器2安裝到支架3 上,使得第一電連接器1收容於第一定位槽311内,第二 電連接器2收容於第二定位槽312内,兩第一凸柱32凸伸 入第一絕緣本體11上之第一裝配孔114及第一前遮蔽殼體 13上之第一通孔133内,兩第二凸柱33凸伸入第二絕緣本 體21上之第二裝配孔215及第二前遮蔽殼體23上之第二通 孔233内;最後將第一後遮蔽殼體14安裝到第一絕緣本體 11的後端,使得第一抵壓部1431貼靠於第一絕緣本體11 的後端,第二抵壓部1432抵壓於第一上表面1111上,第 三抵壓部1433抵壓於第一抵壓槽1115上,第一接觸邊 1441從上向下與凸條35相抵壓,第三接觸邊1443從後向 表單編號A0101 第11頁/共29頁 M393891 前與凸條35相抵壓,第二接觸邊1442從上向下抵壓於第 一臂部243上,第四接觸邊1444從後向前抵壓於第二貼板 241。最後將兩板鎖件5分別安裝於兩安裝臂34上,所述 插腳52穿過圓孔341並插接於電路板上以達到固定作用, 卡持部51卡持於槽部3 4 2内。 [0023]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前遮蔽殼體13和第二前遮蔽殼 體23為分體式結構,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1與第二絕緣本 體21也為分體式結構,當然,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將 第一前遮蔽殼體13和第二前遮蔽殼體23設置為一體式結 構,也可將第一絕緣本體11與第二絕緣本體21設置為一 體式結構。 [0024] 本創作電連接器100藉由設置第一後遮蔽殼體14及第二後 遮蔽殼體24,避免了第一導電端子12與第二導電端子22 之間產生電磁干擾;又,於不影響第一後遮蔽殼體14功 能的情況下,將第一後遮蔽殼體14設計成比第二後遮蔽 殼體24窄,可以節約製造成本;而且,第一後遮蔽殼體 14與第二後遮蔽殼體24相接觸,更加有利於電連接器100 的靜電導出,該種結構設計能夠達到很好的防電磁干擾 效果。 [0025] 综上所述,本創作符合新型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 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本創 作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 人士援依本創作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 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内。 表單编號A0101 第12頁/共29頁 M393891 【圖式簡單說明】 [0026]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圖。 [0027] 第二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另一角度之立體組合圖。 [0028] 第三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0029] 第四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的另一角度之部分立體分解圖 〇 [0030] 第五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0031] 第六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器及定位塊之立體 分解圖。 [0032] 第七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的第一後遮蔽殼體與第二後遮 蔽殼體之立體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33] 電連接器:100 [0034] 第一電連接器:1 [0035] 第一絕緣本體:11 [0036] 第一本體部:111 [0037] 第一上表面:111 1 [0038] 第一下表面:1112 [0039] 第一側面:111 3 [0040] 第一對接面:1114 [0041] 第一抵壓槽:1115 表單編號A0101 第13頁/共29頁 M393891 [0042] 第一對接部:112 [0043] 第一端子收容孔:1121 [0044] 第一延伸部:113 [0045] 第一裝配孔:114 [0046] 第一導電端子:12 [0047] 第一接觸部:121 [0048] 第一連接部:122 [0049] 第一焊接部:123 [0050] 第一前遮蔽殼體:13 [0051] 第一基板:131 [0052] 第一套筒:132 [0053] 第一通孔:133 [0054] 第一後遮蔽殼體:14 [0055] 第一貼板:141 [0056] 第一彎折臂:142 [0057] 定位部:143 [0058] 第一抵壓部:1431 [0059] 第二抵壓部:1432 [0060] 第三抵壓部:1433 表單編號A0101 第14頁/共29頁 [0061]M393891 [0062] [0063] [0064] [0065] [0066] [0067]
[0068] [0069] [0070] [0071] [0072] [0073]
[0074] [0075] [0076] [0077] [0078] [0079] 第二彎折臂:144 扣持部:1440 第一接觸邊:1441 第二接觸邊:1442 第三接觸邊:1443 第四接觸邊:1444 第一插接腳:145 第三彎折臂:146 扣持孔:1461 第二電連接器:2 第二絕緣本體:21 第二本體部:211 第二上表面:2111 第二下表面:2112 第二側面:2113 第二對接面:2114 第二對接部:212 第二端子收容孔:2121 第一肋部:213 表單編號A0101 第15頁/共29頁 M393891 [0080] 第二肋部:214 [0081] 第二裝配孔:215 [0082] 卡扣槽:216 [0083] 第二導電端子:22 [0084] 第二接觸部:221 [0085] 第二連接部:222 [0086] 第二焊接部:223 [0087] 第二前遮蔽殼體:23 [0088] 第二基板:231 [0089] 第二套筒:232 [0090] 第二通孔:233 [0091] 第二後遮蔽殼體:24 [0092] 第二貼板:241 [0093] 第二插接腳:242 [0094] 第一臂部:243 [0095] 第二臂部:244 [0096] 折彎部:245 [0097] 支架:3 [0098] 主體部:31 表單编號A0101 第16頁/共29頁 M393891 [0099] [0100] [0101] [0102] [0103] [0104] [0105]
[0106] [0107] [0108] [0109] [0110] [0111]
[0112] [0113] [0114] [0115] [0116] 第一定位槽:311 第二定位槽:312 第一凸柱:32 第二凸柱:33 安裝臂:34 圓孔:3 41 槽部:342 凸條:35 連接臂:36 定位塊:4 第一定位塊:41 第一定位孔:411 第二定位塊:42 第二定位孔:421 卡槽:43 板鎖件:5 卡持部:51 插腳:52 表單編號A0101 第17頁/共29頁

Claims (1)

  1. M393891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連接器,係位於上端,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 本體、設於第一絕緣本體内之複數第一導電端子以及第一 後遮蔽殼體,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包括第一接觸部、第一焊 接部以及連接第一接觸部與第一焊接部之第一連接部,所 述第一後遮蔽殼體罩覆第一連接部;以及 第二連接器,係位於下端且與第一連接器堆疊設置,所述 第二電連接器包括較第一絕緣本體寬之第二絕緣本體、設 於第二絕緣本體内之複數第二導電端子以及第二後遮蔽殼 體,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第二接觸部、第二焊接部以及 連接第二接觸部與第二焊接部之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後 遮蔽殼體罩覆第二連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比 第二後遮蔽殼體窄,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位於第一後遮蔽 殼體前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後 遮蔽殼體包括位於第一絕緣本體後端的豎直狀之第一貼板 以及自第一貼板兩側分別向前延伸的兩第二彎折臂,所述 第二彎折臂與第二後遮蔽殼體相接觸。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彎 折臂呈階梯型結構,所述第二彎折臂包括位於下端的與第 二後遮蔽殼體相接觸的豎直狀之第四接觸邊,所述第二後 遮蔽殼體包括位於第二絕緣本體後端的豎直狀之第二貼板 ,所述第四接觸邊向前與第二貼板相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彎 099209784 表單編號 A0101 第 18 頁/共 29 頁 0992029493-0 M393891 折臂包括自第四接觸邊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二接觸邊,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包括自第二貼板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 第一臂部,所述第二接觸邊向下與第一臂部相接觸。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後 遮蔽殼體相對於第四接觸邊位於第一後遮蔽殼體的前方,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相對於第二接觸邊位於第一後遮蔽殼 體的下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彎 折臂包括自第二接觸邊的前端向上彎折延伸之第三接觸邊 以及自第三接觸邊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一接觸邊,所述 電連接器設有用以安裝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之支架, 所述支架上設有可供第一接Λ邊及第三接觸邊抵壓之凸條 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支架包 括呈「Η」型之主體部、自主體部兩側分別向後彎折延伸 的兩安裝臂以及分別連接凸條兩端與兩安裝臂之兩連接臂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定位於兩連接臂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後 遮蔽殼體包括自第一貼板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一彎折臂 、自第一彎折臂進一步向前彎折延伸之定位部,所述定位 部呈倒「U」型結構,所述定位部卡持於第一絕緣本體上 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定位部 包括自第一彎折臂向上彎折延伸之第一抵壓部以及自第一 抵壓部末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二抵壓部以及自第二抵壓部 向下彎折延伸之第三抵壓部,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位於 099209784 表單編號A0101 第19頁/共29頁 0992029493-0 M393891 頂端之第一上表面、位於前端之第一對接面以及位於第一 對接面與第一上表面交接處之第一抵壓槽,所述第二抵壓 部與第一上表面相抵壓,所述第三抵壓部與第一抵壓槽相 抵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電連接 器包括用以定位第一導電端子及第二導電端子之定位塊, 所述第一貼板及第二貼板卡持於定位塊上。 11 .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第一連接器,係位於上端,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 本體 '設於第一絕緣本體内的複數第一導電端子以及第一 , 後遮蔽殼體,所述第一絕緣本體4史有第一本體部、自第一 本體部向前凸伸的第一對接部以及自第一本體部向後延伸 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罩覆於第一延伸部的 外側;以及 第二連接器,係位於下端且與第一連接器堆疊設置,所述 第二電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設於第二絕緣本體内之 複數第二導電端子以及第二後遮蔽殼體,所述第二絕緣本 體設有第二本體部、自第二本體部向前凸伸之第二對接部 以及位於第二本體部後端的第二肋部,所述第二後遮蔽殼 體罩覆於第二肋部外側,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位於第二肋部 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比第二後遮蔽殼體窄,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位於第一後遮蔽殼體下方且第二後遮 蔽殼體與第一後遮蔽殼體相接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後 遮蔽殼體包括位於第一絕緣本體後端的豎直狀之第一貼板 以及自第一貼板兩側分別向前延伸的兩第二彎折臂,所述 099209784 表單編號A0101 第20頁/共29頁 0992029493-0 M393891 第二彎折臂與第二後遮蔽殼體相接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彎 折臂呈階梯型結構,所述第二彎折臂包括位於下端的與第 二後遮蔽殼體相接觸的豎直狀之第四接觸邊,所述第二後 遮蔽殼體包括位於第二絕緣本體後端的豎直狀之第二貼板 ,所述第四接觸邊向前與第二貼板相接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彎 折臂包括自第四接觸邊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二接觸邊,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包括自第二貼板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 第一臂部,所述第二接觸邊向下與第一臂部相接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後 遮蔽殼體相對於第四接觸邊位於第一後遮蔽寒體的前方,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相對於第二接觸邊位於第一後遮蔽殼 體的下方。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二彎 折臂包括自第二接觸邊的前端向上彎折延伸之第三接觸邊 以及自第三接觸邊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一接觸邊,所述 電連接器設有用以安裝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之支架, 所述支架上設有可供第一接觸邊及第三接觸邊抵壓之凸條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支架包 括呈「H」型之主體部、自主體部兩側分別向後彎折延伸 的兩安裝臂以及分別連接凸條兩端與兩安裝臂之兩連接臂 ,所述第二後遮蔽殼體定位於兩連接臂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後 遮蔽殼體包括自第一貼板上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一彎折臂 099209784 表單編號 A0101 第 21 頁/共 29 頁 0992029493-0 M393891 、自第一彎折臂進一步向前彎折延伸之定位部,所述定位 部呈倒「u」型結構,所述定位部卡持於第一絕緣本體上 〇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定位部 包括自第一彎折臂向上彎折延伸之第一抵壓部以及自第一 抵壓部末端向前彎折延伸之第二抵壓部以及自第二抵壓部 向下彎折延伸之第三抵壓部,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包括位於 頂端之第一上表面、位於前端之第一對接面以及位於第一 對接面與第一上表面交接處之第一抵壓槽,所述第二抵壓 部與第一上表面相抵壓,所述第三抵壓部與第一抵壓槽相 抵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電連接 器包括用以定位第一導電端子及第二導電端子之定位塊, 所述第一貼板及第二貼板卡持於定位塊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導 電端子包括第一接觸部、第一焊接部以及連接第一接觸部 與第一焊接部之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後遮蔽殼體罩覆第 一連接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第二接觸部、第二焊接 部以及連接第二接觸部與第二焊接部之第二連接部,所述 第二後遮蔽殼體罩覆第二連接部。 099209784 表單编號A0101 第22頁/共29頁 0992029493-0
TW99209784U 2010-05-25 2010-05-25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3891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209784U TWM393891U (en) 2010-05-25 2010-05-25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209784U TWM393891U (en) 2010-05-25 2010-05-25 Electric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93891U true TWM393891U (en) 2010-12-01

Family

ID=45082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209784U TWM393891U (en) 2010-05-25 2010-05-25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393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3540B (zh) 插座連接器
TWI427873B (zh) 連接器
TWI723567B (zh) 連接器
TW20092653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77690U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WO2015196994A1 (zh)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板端电连接器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TW202103395A (zh) 全遮蔽式的排線連接器及其排線插頭
TWI573352B (zh) 插座連接器
CN210576571U (zh) 板对板型射频插座及连接器组件
TWM39389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903902A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TWI264857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449373U (zh) 電連接器
TWM503002U (zh) 插頭連接器
CN113839239A (zh) 电路板连接组合
TWM28756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TW202025571A (zh) 電連接器及具有該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合
TWM28954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0353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1205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7853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251320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452491U (zh) 插座連接器
TWM34459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79868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