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372B - 一種導光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種導光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1372B
TWI841372B TW112116655A TW112116655A TWI841372B TW I841372 B TWI841372 B TW I841372B TW 112116655 A TW112116655 A TW 112116655A TW 112116655 A TW112116655 A TW 112116655A TW I841372 B TWI841372 B TW I8413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lined surface
emitting diode
light guide
gui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6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4774A (zh
Inventor
楊基瑞
Original Assignee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4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4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372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導光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導光元件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上表面、一第一側表面以及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的一第二側表面,其中該本體的上表面包括一第一突出部,其具有一第一斜面及相對於該第一斜面的一第二斜面,用以反射進入該本體內部的光線,其中該本體的一第一外表面由該第一側表面延伸至該第一斜面,其中,該第一斜面的一最高點為位於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側表面之間,該第二斜面的最高點位於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斜面的一最低點之間。

Description

一種導光組件
本發明涉及涉及一種導光組件,尤其涉及一種用於車輛的導光組件。
攜帶式裝置變得越來越流行,然而,攜帶式裝置需要不時地充電,特別是對於車輛使用者。此外,車用充電裝置還需要具備照明功能,以照亮插孔及其周圍區域。然而,傳統的具有照明功能的充電裝置在光均勻性方面並不理想。傳統的充電設備為了滿足亮度均勻的要求,使用較多的LED來照亮插孔及其周邊區域,這會增加充電裝置的成本。
因此,業界需要一更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導光組件,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光均勻性。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導光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導光元件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上表面、一第一側表面以及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的一第二側表面,其中該本體的上表面包括一第一突出部,其具有一第一斜面及相對於該第一斜面的一第二斜面,用 以反射進入該本體內部的光線,其中該本體的一第一外表面由該第一側表面延伸至該第一斜面,其中,該第一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側表面之間,該第二斜面的最高點位於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斜面的一最低點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還包括一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一第三斜面和與所述第三斜面相對的一第四斜面,用於反射進入所述本體的光線,其中,該本體的一第二外表面由所述第二側表面延伸至所述第四斜面,其中所述第四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之間,所述第三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第三斜面的一最低點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包括位於所述基板上方的一上方部位和位於所述基板下方的一下方部位,其中所述本體具有位於所述上方部位下方和所述下方部位上方的一中空空間,其中所述本體的一第三外表面由所述第一側表面經由所述本體的一第五斜面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五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之間,其中所述本體還包括緊鄰於所述中空空間的一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第六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六斜面的一最高點之間,其中,一第一光線由所述第一側表面進入所述本體內,其中所述第一光線依序被第六斜面、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及第五斜面反射而導入至所述下方部位。
在一實施例中,一第一發光二極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位於所述本體的外部,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的一外側以將所述第一光線通過所述第一側表面射入所述本體中。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側表面發射出所述第一光線。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的一第四外表面自所述第二側表面經由一第七斜面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七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之間,其中所述本體還包括緊鄰於所述中空空間的一第八斜面,其中所述第八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第八斜面的一最高點之間,其中,一第二光線通過所述第二側表面進入所述本體內,其中所述第二光線依序被所述第八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以及所述第七斜面反射而導入至所述下方部位。
在一實施例中,一第二發光二極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位於所述本體的外部,所述第二發光二極體位於所述第二側表面的一外側以將所述第二光線通過所述第二側表面射入所述本體中。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側表面射出所述第一光線,所述第二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二垂直發光二極體,其中所述第二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二側表面射出所述第二光線。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包括一環形前方部位,其中,一連接器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中空空間內,其中所述連接器的一部分被所述環形前方部位包圍。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包括呈鋸齒狀上下擺動的一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於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第一高度分別小於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第二高度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一第三高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器為一USB連接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器為一USB Type C連接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環形前方部位的整個前方表面的所有點的光強分佈範圍為(1.2~1.4)×106 Lux。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包括一透明樹脂。
在一實施例中,一擴散粉設置於所述透明樹脂中,其中該擴散粉包括一有機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透明樹脂包括一聚碳酸酯。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的上方部位形成有一工口(tooling gate),其中,一第一點位於所述工口之邊界之內部,所述第一點到所述第二斜面之距離等於所述第一點到所述第三斜面之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的一左方部位和一右方部位相對於所述左方部位與所述右方部位之間的一中線對稱。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的輻射角為90°~100°。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的輻射角在95°。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的穿透光譜為550~610nm,其中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的波長為570nm。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的第一側表面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本體的一第一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凹槽內。
在一實施例中,該基板的該第一側表面具有一第二凹槽,該本體的一第二部分設置於該第二凹槽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一第三凹槽,所述連接器的一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三凹槽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基板為印刷電路板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 例,並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導光組件
101:本體
102:基板
101T:上表面
101B:下表面
101L1:第一側表面
101L2:第二側表面
101p1:第一突出部
101a:第一斜面
101b:第二斜面
101a1:第一斜面的最高點
101b1:第二斜面的最高點
101b2:第二斜面的最低點
101p2:第二突出部
101e:第三斜面
101f:第四斜面
101f1:第四斜面的最高點
101e1:第三斜面的最高點
101e2:第三斜面的最低點
101c:第五斜面
101c1:第五斜面的最低點
101TP:上方部位
101BP:下方部位
101h:中空空間
101d:第六斜面
101g:第七斜面
101g1:第七斜面的最低點
101k:第八斜面
LT1:第一光線
103a:第一發光二極體
103b:第二發光二極體
104:連接器
101FP:環形的前方部位
102L1:基板的第一側表面
102R2:第一凹陷部
102R3:第二凹陷部
101R1:第三凹陷部
101R2:本體的第一部分
101R3:本體的第二部分
101LP:本體的左側部分
101RP:本體的右側部分
ML:中線
HL1:水平線
HL2:水平線
HL3:水平線
θ1:夾角
θ2:夾角
θ3:夾角
θ4:夾角
101p1T:上表面
101TS:本體上表面的第一部分
H3:本體上表面的第一部分的高度
H1:第一突出部的高度
H2:第二突起的高度
101TG:工口
d1:距離
d2:距離
101FE:本體上表面的前緣
102T:上表面
102B:下表面
RP_1:第一輻射圖案
LID_1:光強度分佈圖
RP_2:第二輻射圖案
LID_2:光強度分佈圖
RP_3:第三輻射圖案
LID_3:光強度分佈圖
LS1:光源
包括附圖以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且附圖包含在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的剖視圖。
圖1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的分解圖。
圖1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的立體圖。
圖1D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的立體圖。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的立體圖。
圖2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的立體圖。
圖3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立體圖。
圖3B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立體圖。
圖3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光線進入導光元件本體中的一光路徑。
圖4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一立體圖。
圖5A為LED的光輻射角度示意圖。
圖5B為LED的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圖5C為LED的光輻射角度示意圖。
圖5D為LED的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圖5E為LED的光輻射角度示意圖。
圖5F為LED的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圖6為導光元件本體的前方環狀表面的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圖7為導光元件本體內的光強度分佈示意圖。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100的俯視圖。圖1B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100的分解圖。圖1C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100的立體圖。請同時參閱圖1A、圖1B以及圖1C,其中,導光組件100包括:一基板102以及一設置於基板102上之導光元件,其中,該導光元件包括本體101,其中,本體101具有上表面101T、第一側表面101L1以及與第一側表面101L1相對的第二側表面101L2,其中本體101的上表面101T包括第一突出部101p1,其中,第一突出部101p1具有第一斜面101a和與第一斜面101a相對的第二斜面101b,用於反射進入本體101內部的光,其中本體101的一第一外表面由第一側表面101L1延伸至第一斜面101a,其中第一斜面101a的一最高點101a1位於本體101的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二側表面101L2之間,第二斜面101b的一最高點101b1位於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二側表面101L2的一最低點101b2之間,第二斜面101b的一最高點101b1位於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二側表面101L2的一最低點101b2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本體101的上表面101T還包括第二突出部101p2,其具有一第三斜面101e及與第三斜面101e相對的一第四斜面101f,其中本體101的一第二外表面由第二側表面101L2延伸至第四斜面101f,其中第四斜面101f的一最高點101f1位於本體101的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二側表面101L2之間,第三斜面101e的一最高點101e1位於第二側表面101L2與第三斜面101e的一最低點101e2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本體101的一第三外表面由本體101的第一側表面101L1經由一第五斜面101c延伸至本體101的下表面101B,其中第五斜面101c的一最低點101c1位於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二側表面101L2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A所示,本體101包括位於基板102上方的一上方部位101TP和位於基板102下方的一下方部位101BP,其中本體101具有一中空空間101h,其位於上方部位101TP下方和下方部位101BP上方,其中本體101包括緊鄰於中空空間101h的一第六斜面101d,其中第六斜面101d的一最低點位於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六斜面101d的一最高點之間,其中第一光線LT1由第一側表面101L1進入本體101內,其中第一光線LT1依序被第六斜面101d、第二斜面101b、第一斜面101a以及第五斜面101c反射而被導入至本體101的下方部位101BP中。
在一實施例中,本體101的一第四外表面自第二側表面101L2經由第七斜面101g延伸至本體101的下表面101B,其中第七斜面101g的一最低點101g1位於第一側表面101L1與第二側表面101L2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本體101包括一第八斜面101k,該第八斜面101k緊鄰於該中空空間101h,其中該第八斜面101k的一最低點位於該第二側表面與該第八斜面101k的一最高點之間,其中一第二光線通過第二側表面101L2進入本體101內,其中該第二光線依序被第八斜面101k、第三斜面101e、第四斜面101f以及第七斜面101g反射而被導入至本體101的下方部位101BP中。
在一實施例中,一第一發光二極體103a設置在所述基板102上並位於所述本體101的外部,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101L1的一外 側以將第一光線LT1通過所述第一側表面101L1射入所述本體101中,如圖1A所示。
在一實施例中,一第二發光二極體103b設置在所述基板102上並位於所述本體101的外部,所述第二發光二極體103b位於所述第二側表面101L2的一外側以將第二光線通過所述第二側表面101L2射入所述本體101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發光二極體103a為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其中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朝向第一側表面101L1發射第一光線LT1。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發光二極體103a為一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朝向第一側表面101L1發射第一光線LT1至本體101內;第二發光二極體103b為一第二垂直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朝向第二側表面101L2發射第二光線至本體101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本體101包括一環形的前方部位101FP,其中連接器104設置於本體101的中空空間101h內,且連接器104的一部分被環形的前方部位101FP包圍。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體101的上表面101T包括位於第一突出部101p1和第二突出部101p2之間的平坦表面101TF。
在一個實施例中,連接器104是USB連接器。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體101包括一透明樹脂。
在一個實施例中,一擴散粉設置於所述透明樹脂中,其中該擴散粉包括一有機材料。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透明樹脂包括一聚碳酸酯。
在一實施例中,本體101的穿透光譜為550~610nm,其中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103a的波長為570nm。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在基板102的第一側表面101L1形成第一凹陷部102R2,其中本體101的第一部分101R2設置於第一凹陷部102R2內,如圖1C所示。如此一來,第一光線LT1可通過設置於第一凹陷部102R2內的第一部分101R2而反射至位於基板102下方的下方部位101BP。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在基板102的第一側表面101L1上形成一第二凹陷部102R3,其中本體101的一第二部分101R3設置於第二凹陷部102R3內,如圖1C所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在基板102的第一側表面101L1形成一第三凹陷部101R1,其中連接器104的一部分設置於第三凹陷部101R1內,如圖1C所示。
在一實施例中,基板102為一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本體101的左側部分101LP和本體101的右側部分101RP相對於本體101的位於左側部分101LP和右側部分101RP之間一中線ML對稱。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第一斜面101a與水平線HL1形成一夾角θ1。第二斜面101b與水平線HL1形成一夾角θ2。第三斜面101e與水平線HL2形成一夾角θ3。第四斜面101f與水平線HL3形成一夾角θ4,其中,θ1的範圍為20°~40°,θ2的範圍為110°~130°,θ3的範圍為35°~65°,θ4的範圍為40°~50°。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導光組件100的一立體示意圖。圖2B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光導組件100的一立體圖。請參考圖2A和圖2B。如圖2A所示,本體101的上表面101T、第一突出部101p1及第二突出部101p2位於基板102上表面102T的上方。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B所示,本體101的下表面101B位於基板102下表面102B的下方。
圖3A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立體圖。如圖3A所示,第一突出部101p1的上表面101p1T包括位於第一斜面101a與第二斜面101b之間的之平坦表面。
圖3B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立體圖。如圖3B所示,本體101的上表面101T包括具有多個突出部的第一部分101TS,其中該第一部分101TS位於第一突出部101p1與第二突出部101p2之間,且該第一部分的高度H3 分別小於第一突出部101p1的高度H1和第二突起101p2的高度H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01TS之各突出部呈三角形狀。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101TS呈上下擺動的鋸齒狀。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3C繪示了第一發光二極體103a發射出的第一光線LT1的一光路徑,其中第一光線LT1可被本體101上表面101T的第一部分101TS中的各突出部反射。
圖4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一立體圖。如圖4所示,在導光元件本體101部位形成一工口101TG,其中被工口101TG包圍之第一點到第二斜面101b的距離d1等於第一點到第三斜面101e的距離d2。如上所述的工口的位置將改進相對於用於將光注入導光元件的本體101中的LED位置的容差。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工口101TG的一邊界與本體101的上表面101T的前緣101FE對齊。
圖5A示出了LED的第一輻射圖案RP_1及其對應的光強度分佈圖LID_1,如圖5B所示,其中LED的輻射角度為65°。
圖5C示出了LED的第二輻射圖案RP_2及其對應的光強度分佈圖LID_2,如圖5D所示,其中LED的輻射角度為95°。
圖5E示出了發光二極體的第三輻射圖案RP_3及其對應的光強度分佈圖LID_3,如圖5F所示,其中LED的輻射角度為130°。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103a的輻射角度為90°~100°。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103a的輻射角度為95°。
圖6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導光元件的本體101的前方部位的前表面的光強度分佈圖。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導光元件的本體101的前方部位的前表面所有點的光強度分佈在(1.2~1.4)×106 Lux範圍內,由此連接器104的插孔,如USB C型連接器,在黑暗的環境中也很容易被看到。
在一個實施例中,圖7為光源LS1射入導光元件的本體101時的光強度分佈圖,其中導光元件的本體101的上方部位101TP和下方部位101BP的光強分佈可通過使101e、101a、101b、101c的反射而達到光均勻分佈。
儘管已經參考上述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是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明的範圍將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上面詳細描述限定。
100:導光組件
101:本體
102:基板
101T:上表面
101B:下表面
101L1:第一側表面
101L2:第二側表面
101p1:第一突出部
101a:第一斜面
101b:第二斜面
101a1:第一斜面的最高點
101b1:第二斜面的最高點
101b2:第二斜面的最低點
101p2:第二突出部
101e:第三斜面
101f:第四斜面
101f1:第四斜面的最高點
101e1:第三斜面的最高點
101e2:第三斜面的最低點
101c:第五斜面
101c1:第五斜面的最低點
101TP:上方部位
101BP:下方部位
101h:中空空間
101d:第六斜面
101g:第七斜面
101g1:第七斜面的最低點
101k:第八斜面
LT1:第一光線
103a:第一發光二極體
103b:第二發光二極體
104:連接器

Claims (20)

  1. 一種導光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一導光元件,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導光元件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上表面、一第一側表面以及與該第一側表面相對的一第二側表面,其中該本體的上表面包括一第一突出部,其具有一第一斜面及相對於該第一斜面的一第二斜面,用以反射進入該本體內部的光線,其中該本體的一第一外表面由該第一側表面延伸至該第一斜面,其中,該第一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側表面之間,該第二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該第一側表面與該第二斜面的一最低點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還包括一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一第三斜面和與所述第三斜面相對的一第四斜面,用於反射進入該本體的光線,其中,該本體的一第二外表面由所述第二側表面延伸至所述第四斜面,其中所述第四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之間,所述第三斜面的一最高點位於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第三斜面的一最低點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包括位於所述基板上方的一上方部位和位於所述基板下方的一下方部位,其中所述本體具有位於所述上方部位下方和所述下方部位上方的一中空空間,其中所述本體的一第三外表面由所述第一側表面經由所述本體的一第五斜面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五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之間,其中所述本體還包括緊鄰於所述中空空間的一第六斜面,其中所述第六斜 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六斜面的一最高點之間,其中,一第一光線由所述第一側表面進入所述本體內,其中所述第一光線依序被第六斜面、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及第五斜面反射而導入至所述下方部位。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一第一發光二極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位於所述本體的外部,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的一外側以將所述第一光線通過所述第一側表面射入所述本體中。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向所述第一側表面發射出所述第一光線。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的一第四外表面自所述第二側表面經由一第七斜面延伸至所述本體的下表面,其中所述第七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與所述第二側表面之間,其中所述本體還包括緊鄰於所述中空空間的一第八斜面,其中所述第八斜面的一最低點位於所述第二側表面與所述第八斜面的一最高點之間,其中,一第二光線通過所述第二側表面進入所述本體內,其中所述第二光線依序被所述第八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以及所述第七斜面反射而導入至所述下方部位。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一第一發光二極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位於所述本體的外部,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位於所述第一側表面的一外側以將所述第一光線通過所述第一側表面射入所述本體中,以及一第二發光二極體設置在所述基板上並位於所述本體的外部,所述第二發光二極體位於 所述第二側表面的一外側以將所述第二光線通過所述第二側表面射入所述本體中。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側表面射出所述第一光線,以及所述第二發光二極體為一第二垂直發光二極體,其中所述第二垂直發光二極體沿一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側表面射出所述第二光線。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包括一環形前方部位,其中,一連接器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中空空間內,其中所述連接器的一部分被所述環形前方部位包圍。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的上表面包括呈鋸齒狀上下擺動的一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於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第一高度分別小於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第二高度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一第三高度。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連接器為一USB C型連接器。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環形前方部位的整個前方表面的所有點的光強分佈範圍為(1.2~1.4)×106 Lux。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包括一透明樹脂,其中一擴散粉設置於所述透明樹脂中。
  1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的上方部位形成有一工口,其中,位於所述工口之邊界內部的一第一點到所述第二斜面之距離等於所述第一點到所述第三斜面之距離。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本體的一左方部位和一右方部位相對於所述左方部位與所述右方部位之間的一中線對稱。
  1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的輻射角為90°~100°。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垂直發光二極體的輻射角在95°。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基板的第一側表面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本體的一第一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凹槽內。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該基板的該第一側表面具有一第二凹槽,該本體的一第二部分設置於該第二凹槽內。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導光組件,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側表面具有一第三凹槽,其中一連接器的一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三凹槽內。
TW112116655A 2022-05-04 2023-05-04 一種導光組件 TWI841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38444P 2022-05-04 2022-05-04
US63/338,444 2022-05-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4774A TW202344774A (zh) 2023-11-16
TWI841372B true TWI841372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7708A1 (ja) 2009-09-04 2011-03-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7708A1 (ja) 2009-09-04 2011-03-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1238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US7789546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1007681B (zh) 表面光源设备及显示装置
US20090302341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module
CN1702507A (zh) Led封装和用于包括该led封装的lcd的背光组件
US20200135991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module
CN105202482B (zh) 透镜及照明装置
US20090323332A1 (en)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20522894A (ja) 極薄直接点灯バックライト用の光学レンズ
JP6061512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レンズシートの作製方法
US8641231B2 (en) Light diffusion lenses and lighting fixtures having the same
TWI653416B (zh) 車載雙功能發光模組及車載雙功能照明燈組
WO2013018902A1 (ja) 発光体を用いた面照明光源装置
US20090310352A1 (en) Led lamp
US20140320781A1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243531A (ja) 照明器具
US20140160767A1 (en) Optical lens and lighting device having same
JP6501173B2 (ja) 照明装置
CN116006909A (zh)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光学部件
TWI841372B (zh) 一種導光組件
CN205037253U (zh) 透镜及照明装置
TW201506321A (zh) 發光二極體光源模組
TW202344774A (zh) 一種導光組件
TWI725321B (zh) 照明裝置
US20140160734A1 (en) Led unit and display incoporat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