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1014B - 防丟器 - Google Patents

防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1014B
TWI841014B TW111140260A TW111140260A TWI841014B TW I841014 B TWI841014 B TW I841014B TW 111140260 A TW111140260 A TW 111140260A TW 111140260 A TW111140260 A TW 111140260A TW I841014 B TWI841014 B TW I8410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groove
wall
buckle
she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5755A (zh
Inventor
李華兵
賴中元
尹紅兵
何磊
黃鈺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92161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297646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5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5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1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1014B/zh

Links

Abstract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防丟器,包括第一殼體、電子組件、第二殼體與金屬環件。第一殼體具有第一容置部。電子組件設置於第一容置部。第二殼體具有第二容置部,第二容置部與第一容置部互相對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互相連接。金屬環件連接於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間,並金屬環件位於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的外側,金屬環件包括有延伸至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外的延展部,延展部設置有穿孔。本申請的防丟器通過金屬環件能提高承重抗拉的效果。

Description

防丟器
本申請涉及保護殼體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丟器。
目前來說,防丟器是用於防止物品丟失或人走失的感測器。為了方便攜帶,防丟器具有連接結構,連接結構上具有穿孔,傳統防丟器的連接結構大多採用塑膠材料成型,而採用塑膠材料製成的連接結構的強度不高,如此使用塑膠材料製成的連接結構上的穿孔容易被破壞拉斷。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防丟器,其能夠解決現有的防丟器的連接結構強度不夠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是這樣實現的:
提供了一種防丟器,包括:第一殼體、電子組件、第二殼體與金屬環件。第一殼體具有第一容置部。電子組件設置於第一容置部。第二殼體具有第二容置部,第二容置部與第一容置部互相對應,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互相連接。金屬環件連接於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間,並金屬環件位於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的外側,金屬環件包括有延伸至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外的延展部,延展部設置有穿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殼體更包括第一連接結構與第一外側部,第一連接結構設置於第一容置部的外側,第一外側部位於第一連接結構的外側,第二殼體更包括第二連接結構與第二外側部,第二連接結構設置於第二容置部的外側,第二外側部位於第二連接結構的外側,第二連接結構與第一連接結構互相連接,第二外側部與第一外側部位於金屬環件的兩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外側部更包括複數個固定塊,金屬環件的內側具有複數個固定凹口,複數個固定凹口對應複數個固定塊進行嵌合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複數個固定塊的頂端更具有固定凸部,複數個固定塊的固定凸部擠壓固定於複數個固定凹口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外側部更包括複數個固定凹槽,複數個固定凹槽為沿著第一外側部的外側輪廓延伸,複數個固定凹槽位於複數個固定塊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結構包括固定槽,第二連接結構包括固定凸環,固定凸環嵌合於固定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結構更包括固定套,固定凸環的表面具有鋸齒結構,固定套包覆於固定凸環的表面,其中,固定套固定於固定凸環與固定槽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套的外表面呈現鋸齒狀,固定套的鋸齒狀內側表面緊貼於固定槽內的內側槽壁,而固定套的鋸齒狀外側表面緊貼於固定槽內的外側槽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結構包括卡扣槽,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容置槽,卡扣槽位於第一容置槽的槽壁,第二連接結構包括卡扣件,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容置槽,卡扣件設置於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卡扣件對應進入卡扣槽內,第二殼體的卡扣件旋轉卡扣於第一殼體的卡扣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卡扣件包括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第一壁體自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向外延伸,第二壁體自第一壁體的頂端向外側延伸,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形成L型結構,卡扣槽的槽口兩側具有第一槽壁與第二槽壁,第二壁體嵌合於卡扣槽內,第二槽壁固定於卡扣件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卡扣件更進一步包括第三壁體,第三壁體封閉住第一壁體與第二壁體的一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槽壁具有導引側邊,卡扣件的第二壁體的外側沿著導引側邊嵌合於卡扣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槽壁的內側具有固定側邊,固定側邊由外而向卡扣槽內增加厚度,卡扣件的第二壁體的內側會逐漸受到固定側邊的緊迫下壓固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容置槽與複數個固定柱,複數個固定柱設置於第一容置槽的槽底,電子組件具有電路板體,電路板體具有複數個固定孔,電路板體設置於第一容置槽內,並複數個固定柱穿設於電路板體的複數個固定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固定柱的頂部熱融固定於電路板體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容置槽與定位壁,定位壁設置於第一容置槽的槽底,電路板體具有固定凹口,定位壁位於電路板體的固定凹口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容置槽與抵壓件,抵壓件設置於第二容置槽的槽底,抵壓件對應抵壓於電子組件。
本申請提供一種防丟器,其通過金屬環件設置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金屬環件先固定於第一殼體,再由第二殼體的第二容置部對應組裝於第一殼體的第一容置部,而金屬環件固定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本發明的金屬環件採用一般金屬進行金屬沖裁與壓延成型,相比傳統採用的塑膠材料成形強度更高,能夠滿足承重抗拉,且防丟器的結構採用金屬環件與兩個塑膠製成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組裝製成,可進一步降低防丟器的成本。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到圖5,圖1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另一分解立體圖、圖3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又一分解立體圖、圖4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立體圖與圖5是圖4的A-A’線的剖視立體圖。如圖所示,本申請的一種防丟器1,包括第一殼體11、電子組件12、金屬環件13與第二殼體14。第一殼體11具有第一容置部111。電子組件12設置於第一容置部111。第二殼體14具有第二容置部141,第二容置部141與第一容置部111互相對應,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4互相連接。金屬環件13連接於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4之間,並金屬環件13位於第一容置部111和第二容置部141的外側,金屬環件13包括有延伸至第一殼體11和第二殼體14之外的延展部130,延展部130設置有穿孔132。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1更包括第一連接結構112與第一外側部113,第一連接結構112設置於第一容置部111的外側,第一外側部113位於第一連接結構112的外側,第二殼體14更包括第二連接結構142與第二外側部143,第二連接結構142設置於第二容置部141的外側,第二外側部143位於第二連接結構142的外側,第二連接結構142與第一連接結構112互相連接,第二外側部143與第一外側部113位於金屬環件13的兩側。更進一步來說,金屬環件13的延展部130也位於第二外側部143與第一外側部113的外側,換言之,穿孔132也位於第二外側部143與第一外側部113的外側。
請一併參閱圖6與圖7,圖6是圖4的A-A’線的剖視圖與圖7是圖4的B區域的放大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1的第一外側部113更包括複數個固定塊1131,複數個固定塊1131平均分散設置於第一殼體11的第一外側部113。金屬環件13為金屬材質的一體成型結構,其採用一般金屬材料進行金屬沖裁與壓延成型,以確保金屬環件13能夠達到足夠的承拉強度。金屬環件13的內側具有複數個固定凹口131,複數個固定凹口131對應複數個固定塊1131進行嵌合固定。其中,固定塊1131的頂端相對於固定凹口131的側邊更具有向外延伸的固定凸部11311,固定凸部11311的外徑略大於固定凹口131的口徑,如此複數個固定塊1131嵌合於複數個固定凹口131內時,複數個固定塊1131的固定凸部11311擠壓固定於複數個固定凹口131內,使固定凸部11311與固定凹口131互相干涉固定(圖7中的金屬環件13與固定凸部11311互相重疊的部分為顯示為互相干涉擠壓的區域)。
更進一步來說,第一殼體11的第一外側部113更包括複數個固定凹槽1132,複數個固定凹槽1132為沿著第一外側部113的外側輪廓延伸的凹槽,複數個固定凹槽1132位於複數個固定塊1131之間。複數個固定凹槽1132用於填充黏膠、雙面膠或任意的黏接固定的產品等等,上述產品需要能對應金屬材料(即金屬環件13)與塑膠材料(即第一殼體11)能親和黏接的融合膠劑。當金屬環件13設置於第一殼體11的第一外側部113時,金屬環件13被黏貼固定於固定凹槽1132,如此加強金屬環件13與第一殼體11的第一外側部113之間的連接強度。
再者,第一殼體11的第一容置部111具有第一容置槽1111與複數個固定柱1112,複數個固定柱1112設置於第一容置槽1111的槽底。電子組件12具有電路板體121,電路板體121具有複數個固定孔1211。電路板體121設置於第一容置槽1111內,並複數個固定柱1112穿設於電路板體121的複數個固定孔1211。其中,將固定柱1112的頂部進行加熱,使固定柱1112的頂部熱融固定於電路板體121上,如此電子組件12固定於第一容置槽1111內。
另外,第一殼體11的第一容置部111更具有定位壁1113,定位壁1113設置於第一容置槽1111的槽底,電路板體121具有固定凹口1212,電路板體121設置於第一容置槽1111內,定位壁1113位於電路板體121的外側,定位壁1113位於電路板體121的固定凹口1212內,如此定位壁1113可定位電子組件12的電路板體121的位置與方向。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1的第一連接結構112包括固定槽1121,第二殼體14的第二連接結構142包括固定凸環1421,固定凸環1421嵌合於固定槽1121內。更進一步來說,第二殼體14的第二連接結構142更包括固定套1422,固定套1422為防水矽膠製成。固定凸環1421的內側表面與外側表面皆具有鋸齒結構14211,固定套1422完整包覆於固定凸環1421的表面,使固定套1422也包覆於鋸齒結構14211,如此固定套1422固定於固定凸環1421的連接強度高,同時,固定套1422的外表面也會呈現鋸齒狀。
此時,當固定凸環1421嵌合於固定槽1121內,則固定套1422通過擠壓進入固定槽1121內,即固定套1422固定於固定凸環1421與固定槽1121之間。固定套1422的鋸齒狀表面由干涉進入固定槽1121內後,固定套1422的鋸齒狀表面逐漸變形緊貼於固定槽1121內。換言之,固定套1422的鋸齒狀內側表面緊貼於固定槽1121內的內側槽壁,而固定套1422的鋸齒狀外側表面緊貼於固定槽1121內的外側槽壁。固定凸環1421上的固定套1422嵌合固定於固定槽1121內(圖7中的固定套1422與固定槽1121互相重疊的部分為顯示為互相干涉擠壓的區域),如此以提高防丟器1的防水效果,同時,固定套1422與固定槽1121之間的摩擦力也可以加強第一殼體11與第二殼體14之間的組裝連接強度。
請復參閱圖3,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1的第一連接結構112包括卡扣槽1122,卡扣槽1122位於第一容置槽1111的槽壁。第二殼體14的第二連接結構142包括卡扣件1423,卡扣件1423設置於第二容置槽1411的槽底,第二殼體14的卡扣件1423對應進入第一殼體11的卡扣槽1122內後,將第二殼體14相對第一殼體11旋轉,使第二殼體14的卡扣件1423旋轉卡扣於第一殼體11的卡扣槽1122內。如此將第二殼體14與第一殼體11互相進行固定。另外,金屬環件13更包括穿孔132,第二殼體14的第二外側部143與第一殼體11的第一外側部113位於金屬環件13兩側,穿孔132位於第一外側部113與第二外側部143的外側。穿孔132可依據使用者的需求穿設綁固的繩子或裝飾線條等等。
承上所述,卡扣槽1122是位於第一容置槽1111的槽壁上的結構,卡扣槽1122的槽口兩側具有第一槽壁11221與第二槽壁11222,卡扣槽1122的凹槽方向沿著一側延伸。卡扣件1423包括第一壁體14231與第二壁體14232,第一壁體14231自第二容置槽1411的槽底向外延伸,第二壁體14232自第一壁體14231的頂端向外側延伸,第一壁體14231與第二壁體14232形成L型結構,卡扣件1423更進一步包括第三壁體14233,第三壁體14233封閉住第一壁體14231與第二壁體14232的一側開口,第三壁體14233加強第一壁體14231與第二壁體14232的L型結構的結構強度。
當卡扣件1423的第二壁體14232進入卡扣槽1122內後,卡扣件1423沿著卡扣槽1122的凹槽方向轉動,即卡扣件1423朝向具有第二槽壁11222的一側移動,使卡扣件1423的第二壁體14232嵌合於卡扣槽1122內,而卡扣槽1122的第二槽壁11222也固定於卡扣件1423的L型結構內,並且第二槽壁11222抵壓於卡扣件1423的第三壁體14233。
請復參閱圖3,第一槽壁11221具有導引側邊11223,卡扣件1423進入卡扣槽1122內時,卡扣件1423的第二壁體14232的外側會沿著導引側邊11223嵌合於卡扣槽1122內。又,第二槽壁11222的內側抵壓於卡扣件1423的第二壁體14232,第二槽壁11222的內側具有固定側邊11224,固定側邊11224可由外而向卡扣槽1122內順勢增加厚度,當卡扣件1423的第二壁體14232的內側沿著固定側邊11224向卡扣槽1122內移動時,卡扣件1423的第二壁體14232的內側會逐漸受到固定側邊11224的緊迫下壓,如此加強第二殼體14與第一殼體11之間的緊迫固定。
請復參閱圖2,第二殼體14的第二容置部141更具有抵壓件1412,抵壓件1412設置於第二容置槽1411的槽底,抵壓件1412對應抵壓於電子組件12。如此抵壓件1412抵壓固定電子組件12於第一容置槽1111內。再者,第一殼體11與第二殼體14的外表面包覆二次成形的軟膠表面層體,如此有助於防碰撞、防水與防塵等功效。
綜上所述,本申請提供一種防丟器,其通過金屬環件設置於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金屬環件先固定於第一殼體的第一外側部,再由第二殼體的第二連接結構穿過金屬環件對應組裝於第一殼體的第一連接結構,而第二殼體的第二外側部固定於金屬環件。本發明的金屬環件採用一般金屬進行金屬沖裁與壓延成型,相比傳統採用的塑膠材料成形強度更高,能夠滿足承重抗拉,且防丟器的結構採用金屬環件與兩個塑膠製成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組裝製成,可進一步降低防丟器的成本。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該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裝置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例,上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申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申請宗旨和請求項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屬於本申請的保護範圍。
1:防丟器 11:第一殼體 111:第一容置部 1111:第一容置槽 1112:固定柱 1113:定位壁 112:第一連接結構 1121:固定槽 1122:卡扣槽 11221:第一槽壁 11222:第二槽壁 11223:導引側邊 11224:固定側邊 113:第一外側部 1131:固定塊 11311:固定凸部 1132:固定凹槽 12:電子組件 121:電路板體 1211:固定孔 1212:固定凹口 13:金屬環件 130:延展部 131:固定凹口 132:穿孔 14:第二殼體 141:第二容置部 1411:第二容置槽 1412:抵壓件 142:第二連接結構 1421:固定凸環 14211:鋸齒結構 1422:固定套 1423:卡扣件 14231:第一壁體 14232:第二壁體 14233:第三壁體 143:第二外側部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另一分解立體圖。 圖3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又一分解立體圖。 圖4是本申請的防丟器的立體圖。 圖5是圖4的A-A’線的剖視立體圖。 圖6是圖4的A-A’線的剖視圖。 圖7是圖6的B區域的放大圖。
1:防丟器
11:第一殼體
111:第一容置部
1111:第一容置槽
1112:固定柱
1113:定位壁
112:第一連接結構
1121:固定槽
1122:卡扣槽
113:第一外側部
1131:固定塊
11311:固定凸部
1132:固定凹槽
12:電子組件
121:電路板體
1211:固定孔
1212:固定凹口
13:金屬環件
130:延展部
131:固定凹口
132:穿孔
14:第二殼體
141:第二容置部
1411:第二容置槽
1412:抵壓件
142:第二連接結構
143:第二外側部

Claims (16)

  1. 一種防丟器,包括:一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容置部與一第一連接結構,該第一連接結構設置於該第一容置部的外側,該第一連接結構包括一固定槽;一電子組件,設置於該第一容置部;一第二殼體,具有一第二容置部與一第二連接結構,該第二連接結構設置於該第二容置部的外側,該第二連接結構包括一固定凸環,該第二容置部與該第一容置部互相對應,該固定凸環嵌合於該固定槽內,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互相連接;以及一金屬環件,連接於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之間,並該金屬環件位於該第一容置部和該第二容置部的外側,該金屬環件包括有延伸至該第一殼體和該第二殼體之外的一延展部,該延展部設置有一穿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殼體更包括一第一外側部,該第一外側部位於該第一連接結構的外側,該第二殼體更包括一第二外側部,該第二外側部位於該第二連接結構的外側,該第二連接結構與該第一連接結構互相連接,該第二外側部與該第一外側部位於該金屬環件的兩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外側部更包括複數個固定塊,該金屬環件的內側具有複數個固定凹口,該些固定凹口對應複數個固定塊進行嵌合固定。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些固定塊的頂端更具有一固定凸部,該些固定塊的該固定凸部擠壓固定於該些固定凹口內。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外側部更包括複數個固 定凹槽,該些固定凹槽為沿著該第一外側部的外側輪廓延伸,該些固定凹槽位於該些固定塊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二連接結構更包括一固定套,該固定凸環的表面具有一鋸齒結構,該固定套包覆於該固定凸環的表面,其中,該固定套連接於該固定凸環與該固定槽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固定套的外表面呈現鋸齒狀,該固定套的鋸齒狀內側表面緊貼於該固定槽內的內側槽壁,而該固定套的鋸齒狀外側表面緊貼於該固定槽內的外側槽壁。
  8. 如請求項2到5任一項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連接結構包括一卡扣槽,該第一容置部具有一第一容置槽,該卡扣槽位於該第一容置槽的槽壁,該第二連接結構包括一卡扣件,該第二容置部具有一第二容置槽,該卡扣件設置於該第二容置槽的槽底,該卡扣件對應進入該卡扣槽內,該第二殼體的該卡扣件旋轉卡扣於該第一殼體的該卡扣槽內。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卡扣件包括一第一壁體與一第二壁體,該第一壁體自該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向外延伸,該第二壁體自該第一壁體的頂端向外側延伸,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形成L型結構,該卡扣槽的槽口兩側具有一第一槽壁與一第二槽壁,該第二壁體嵌合於該卡扣槽內,該第二槽壁固定於該卡扣件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卡扣件更進一步包括一第三壁體,該第三壁體封閉住該第一壁體與該第二壁體的一側。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槽壁具有一導引側邊,該卡扣件的該第二壁體的外側沿著該導引側邊嵌合於該卡扣槽 內。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二槽壁的內側具有一固定側邊,該固定側邊由外而向該卡扣槽內增加厚度,該卡扣件的該第二壁體的內側會逐漸受到該固定側邊的緊迫下壓固定。
  13. 如請求項2到5任一項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容置部具有一第一容置槽與複數個固定柱,該些固定柱設置於該第一容置槽的槽底,該電子組件具有一電路板體,該電路板體具有複數個固定孔,該電路板體設置於該第一容置槽內,並該些固定柱穿設於該電路板體的該些固定孔。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固定柱的頂部熱融固定於該電路板體上。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一容置部具有一第一容置槽與一定位壁,該定位壁設置於該第一容置槽的槽底,該電路板體具有一固定凹口,該定位壁位於該電路板體的該固定凹口內。
  16. 如請求項2到5任一項所述的防丟器,其中該第二容置部具有一第二容置槽與一抵壓件,該抵壓件設置於該第二容置槽的槽底,該抵壓件對應抵壓於該電子組件。
TW111140260A 2022-08-02 2022-10-24 防丟器 TWI841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1615.2A CN115297646A (zh) 2022-08-02 2022-08-02 防丢器
CN202210921615.2 2022-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5755A TW202305755A (zh) 2023-02-01
TWI841014B true TWI841014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6202B1 (en) 1999-09-07 2002-04-02 Lawrence D. Rosenthal Paired lost item find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6202B1 (en) 1999-09-07 2002-04-02 Lawrence D. Rosenthal Paired lost item finding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5984B (zh) Electronic products with waterproof side buttons
CN108307596B (zh) 壳体、具有该壳体的电子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44433A (zh) 密封结构、形成密封结构的方法、导线体和电子设备
US20200130243A1 (en) Composite pl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841014B (zh) 防丟器
CA2400733C (en) Sealing slide fastener with teeth welded onto the tapes which they join
JP4902156B2 (ja) 電池パック
JP2005190956A (ja) 薄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4822776B2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1093573A1 (zh) 电子设备
TW202305755A (zh) 防丟器
CN207304909U (zh) 振膜和前盖的组合件、扬声器防水结构以及扬声器单体
US8656562B2 (en) Structure of assembling a plastic locking device with a surface material
US7007401B1 (en) Tape measure
WO2014201779A1 (zh) 电子设备电池壳体组件、塑胶金属组件及塑胶件
JP4690888B2 (ja) キート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740194U (zh) 一种积木电路板安装结构
JP2004327176A (ja) 電池パック
CN211630251U (zh) 摄像头结构与摄像装置
US20220140520A1 (en) Waterproof multi-outlet
EP4142064B1 (en) Assembly compris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and a connector attached to the flexible substrate
JPS607515Y2 (ja) 絶縁ケ−ス
CN115437232A (zh) 外装部件、壳体以及钟表
JPS6244900Y2 (zh)
JPH0462825A (ja) コンデンサ用封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