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0925B - 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925B
TWI840925B TW111131907A TW111131907A TWI840925B TW I840925 B TWI840925 B TW I840925B TW 111131907 A TW111131907 A TW 111131907A TW 111131907 A TW111131907 A TW 111131907A TW I840925 B TWI840925 B TW I8409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osed
area
lin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8170A (zh
Inventor
鄭志炫
李得秀
安秀昌
李在均
李R
權香明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1897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55325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8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8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925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開的實施例係關於觸控顯示裝置,透過佈置固定的電極圖案於重疊觸控電極及觸控路由線的區域上,其中觸控電極及觸控路由線設置於主動區域上,故可以實現觸控感測器結構並改善顯示面板的可視性。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裝置
本公開的實施例係關於觸控顯示裝置。
用於提供各種功能給使用者的顯示裝置偵測使用者在顯示面板上透過手指或筆的觸控,及基於偵測到的觸控執行輸入程序。
顯示裝置,例如,可以包括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顯示面板中。顯示裝置可以驅動該些觸控電極,及可以透過偵測當使用者觸碰顯示面板時產生的電容的改變而感測使用者的觸控。
顯示裝置除了用於的感測觸控的配置可以包括用於顯示影像的各種配置。需要觸控電極可以被實現在顯示面板中的多種方法,以改善觸控感測的表現而不降低顯示裝置的影像顯示的表現。
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觸控感測器結構,其能夠改善其中設置有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顯示面板的可視性(visibility)同時改善觸控感測表現。
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多個發光元件設置於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上、封裝層設置於該些發光元件上、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封裝層上、多條觸控路由線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以及至少一虛擬圖案設置於封裝層與該些觸控電極之間且重疊該些觸控電極。亦即,設置於封裝層與該些觸控電極之間的至少一虛擬圖案可設置為相對或面對。在本公開中,術語「重疊」可為「面對」或「設置為相對於」的同義詞,及/或可被理解為「被佈置在與垂直於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延伸的同一條線上」。
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上、多條觸控路由線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且設置於主動區域上、多個輔助路由圖案重疊該些觸控路由線的至少一者且電性連接於重疊的觸控路由線,以及多個虛擬圖案重疊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且絕緣於重疊的觸控電極。
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上、多個虛擬電極設置於主動區域上及位於與該些觸控電極所設置的同一層上且設置為與該些觸控電極分隔,以及多個虛擬圖案設置於重疊該些觸控電極及該些虛擬電極的區域上。
根據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在透過佈置輔助路由圖案為重疊設置於主動區域上的觸控路由線以降低觸控路由線的負載的同時,其中設置有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顯示面板的可視性可透過佈置虛擬圖案為重疊觸控電極而被改善。
在本公開的示例或實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將參考附圖,在附圖中,透過圖示的方式示出了可以實施的具體示例或實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及符號可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組件,即使它們是在不同的附圖中示出。此外,在以下本公開的例子或實施例的描述中,當判斷描述可能使某些本公開的實施例中的主題不太清楚時,將省略對包含在本文中的已知的功能及組件的詳細描述。本文中使用的「包括」、「具有」、「含有」、「構成」、「組成」及「由…形成」等術語,一般旨在允許加入其他組建,除非使用術語「僅」這個詞。如本文所用,單數形式旨在包括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示。
本文可以使用例如「第一」、「第二」、「A」、「B」、「(A)」或「(B)」的術語來描述本公開的元件。這些術語中的每一個均不用於定義要素(essence)、順序、排序或數量等,而僅用於將對應元件與其他元件區分開來。
當提到第一元件「連接或耦合」、「接觸或重疊」等第二元件時,應理解為,不僅第一元件可以「直接連接或耦合」或「直接接觸或重疊」第二元件,但第三元件也可以「插入」在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或者第一元件及第二元件可以透過第四元件「連接或耦合到」、「接觸或重疊」等於彼此。於此,第二元件可以被包括在彼此「連接或耦合」、「接觸或重疊」等的兩個或更多個元件中的至少一個中。
當使用例如「之後」、「接續」、「下一個」、「之前」等時間相關術語來描述元件或配置的過程或操作,或操作、加工、製造方法中的流程或步驟時,這些術語可用於描述非連續或非依序的過程或操作,除非術語「直接」或「立即」被一起使用。
此外,當提及任何尺寸、相對尺寸等時,應考慮到元件或特徵的數值或對應資訊(例如,等級、範圍等)包括公差或誤差範圍,即使沒有指明相關描述,也可能由各種因素(例如,流程因素、內部或外部影響、雜訊等)引起。此外,術語「可(may)」完全包含術語「可以(can)」的所有含義。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
圖1為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配置的圖。圖2為繪示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中的子像素SP的電路結構的例子的圖。
參考圖1,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顯示面板110、閘極驅動電路120、資料驅動電路130以及用於驅動顯示面板110的控制器140。觸控顯示裝置100除了用於顯示驅動的配置外可以更包括用於觸控感測的配置。
顯示面板110可以包括設置有多個子像素SP的主動區域AA以及位於主動區域AA外的非主動區域。多條閘極線GL及多條資料線DL可以被佈置於顯示面板110上。該些子像素SP可以位於閘極線GL及資料線DL彼此相交的區域中。
閘極驅動電路120可以被控制器140控制。閘極驅動電路120可以依序地輸出掃描訊號至佈置於顯示面板110上的該些閘極線GL,進而控制該些子像素SP的驅動時序。
閘極驅動電路120可以包括一或多個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根據驅動方法,閘極驅動電路120可以僅位於顯示面板110的一側,或可以位於其兩側。
各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透過捲帶式自動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方法或覆晶玻璃(chip-on-glass,COG)方法連接於顯示面板110的接合墊。可替代地,各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透過面板內閘極(gate-in-panel,GIP)方法而被實現以接著被直接佈置在顯示面板110上。可替代地,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被整合或佈置在顯示面板110上。可替代地,各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透過薄膜覆晶(chip-on-film,COF)方法而被實現,其中元件被安裝在連接於顯示面板110的薄膜上。
資料驅動電路130可以從控制器140接收影像資料DATA及將影像資料DATA轉換成類比資料電壓Vdata。資料驅動電路130根據掃描訊號透過閘極線GL被施加的時序可以輸出資料電壓Vdata至各資料線DL,使各該些子像素SP發出具有根據影像資料的亮度的光。
資料驅動電路130可以包括一或多個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包括移位暫存器、鎖存電路、數位類比轉換器及輸出緩衝器以及類似物。
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透過捲帶式自動接合(TAB)方法或覆晶玻璃(COG)方法被連接於顯示面板110的接合墊。可替代地,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被直接地設置於顯示面板110上。可替代地,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被整合及佈置於顯示面板110上。可替代地,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透過薄膜覆晶(COF)方法被實現。在此情況下,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可以被安裝於連接於顯示面板110的薄膜上,且可以透過薄膜上的線路電性連接於顯示面板110。
控制器140可以提供各種控制訊號至閘極驅動電路120以及資料驅動電路130,及控制閘極驅動電路120及資料驅動電路130的運作。
控制器140可以被安裝於印刷電路板、撓性印刷電路板或相似物上。控制器140可以透過印刷電路板、撓性印刷電路板或相似物電性連接於閘極驅動電路120及資料驅動電路130。
控制器140可以允許閘極驅動電路120根據實現在各幀的時序輸出掃描訊號。控制器140可以轉換從外部(例如,主機系統)接收的資料訊號以符合用於資料驅動電路130中的資料訊號格式並接著輸出轉換的影像資料DATA至資料驅動電路130。
控制器140可以從外部(例如,主機系統)接收各種時序訊號以及影像資料。各種時序訊號可以包括垂直同步訊號、水平同步訊號、輸入資料致能訊號、時脈訊號以及類似物。
控制器140可以使用從外部接收的時序訊號產生各種控制訊號,及可以輸出控制訊號至閘極驅動電路120及資料驅動電路130。
舉例而言,為了控制閘極驅動電路120,控制器140可以輸出各種閘極控制訊號GCS,包括閘極起始脈衝、閘極移位時脈、閘極輸出致能訊號或相似物。
閘極起始脈衝可以控制構成閘極驅動電路120的一或多個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的起始時序的運作。通常被輸入至一或多個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的閘極移位時脈可以控制掃描訊號的移位時序。閘極輸出致能訊號可以指明一或多個閘極驅動器積體電路上的時序資訊。
此外,為了控制資料驅動電路130,控制器140可以輸出各種資料控制訊號DCS,包括源極起始脈衝、源極採樣時脈、源極輸出致能訊號或相似物。
源極起始脈衝可以控制構成資料驅動電路130的一或多個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的資料採樣起始時序。源極採樣時脈可以為時脈訊號,用於控制個別的源極驅動器積體電路的採樣資料的時序。源極輸出致能訊號可以控制資料驅動電路130的輸出時序。
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更包括電力管理積體電路,用於提供各種電壓或電流至顯示面板110、閘極驅動電路120、資料驅動電路130以及類似物或控制供應至其的各種電壓或電流。
各子像素SP為由閘極線GL與資料線DL交叉限界的區域,且取決於觸控顯示裝置100的類型,液晶層或發光的元件可以設置於子像素SP上。
舉例而言,在觸控顯示裝置100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情況中,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及各種電路元件可以設置該些子像素SP上。隨由各種電路元件提供至設置於子像素SP上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電流,各子像素SP可以表現對應於影像資料的亮度(luminance)。
可替代地,在一些情況中,發光二極體(LED)、微型發光二極體(µ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可以設置於子像素SP上。
參考圖2,該些子像素SP的每一者可以包括發光元件ED。子像素SP可以包括驅動電晶體DRT,控制供應至發光元件ED的驅動電流。
子像素SP除了發光元件ED及用於驅動子像素SP的驅動電晶體DRT,可以包括至少一電路元件。
舉例而言,子像素SP可以包括第一電晶體T1、第二電晶體T2、第三電晶體T3、第四電晶體T4、第五電晶體T5以及儲存電容器Cstg。
圖2中所示的例子表現6T1C結構,其中設置六個電晶體及一個電容器,但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子像素SP可以包括兩個或多個電晶體及至少一儲存電容器。圖2中所示的例子表現電晶體為P型的狀況,但設置在子像素SP上的至少一些電晶體可以為N型。
進一步而言,設置在子像素SP上的電晶體例如可以包括由低溫多晶矽(low-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製成的半導體層或由氧化物半導體(oxide semiconductor)製成的半導體層。進一步而言,在一些情況中,包括由低溫多晶矽製成的半導體層的電晶體及包括由氧化物半導體製成的電晶體可以一起設置於子像素SP上,但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設置在子像素SP上的電晶體可以包括由其他材料製成的半導體層,例如GaAs、GaN等。
第一電晶體T1可以電性連接於資料線DL與第一節點N1之間。第一電晶體T1可以被透過第一閘極線GL1供應的第一掃描訊號Scan1控制。第一電晶體T1可以控制資料電壓Vdata被施加至第一節點N1。
第二電晶體T2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二節點N2與第三節點N3之間。第二節點N2可以為驅動電晶體DRT的閘極節點。第三節點N3可以為驅動電晶體DRT的汲極節點或源極節點。第二電晶體T2可以被透過第二閘極線GL2供應的第二掃描訊號Scan2控制。第二電晶體T2可以執行補償驅動電晶體DRT的閾值電壓的改變的運作。
第三電晶體T3可以電性連接於參考電壓Vref被供應的線與第一節點N1之間。第三電晶體T3可以被透過發光控制線EML供應的發光控制訊號EM控制。第三電晶體T3可以控制第一節點N1被放電或參考電壓Vref被施加至第一節點N1。
第四電晶體T4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三節點N3與第五節點N5之間。第五節點N5可以為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ED的節點。第四電晶體T4可以被透過發光控制線EML供應的發光控制訊號EM控制。第四電晶體T4可以控制驅動電流被供應至發光元件ED的時序。
第五電晶體T5可以電性連接於參考電壓Vref被供應的線與第五節點N5之間。第五電晶體T5可以被透過第二閘極線GL2供應的第二掃描訊號Scan2控制。第五電晶體T5可以控制第五節點N5被放電或參考電壓Vref被施加至第五節點N5。
驅動電晶體DRT可以電性連接於第四節點N4與第三節點N3之間。第四節點N4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一驅動電壓VDD被供應的線。第一驅動電壓VDD例如可以為高電位驅動電壓。第四節點N4可以為驅動電晶體DRT的源極節點或汲極節點。
驅動電晶體DRT可以被第二節點N2的電壓與第四節點N4的電壓之間的差控制。驅動電晶體DRT可以控制供應至發光元件ED的驅動電流。
驅動電晶體DRT可以包括背(back)閘極電極電性連接於第四節點N4。驅動電晶體DRT的電流輸出可以被電性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RT的源極節點的背閘極電極穩定地執行。背閘極電極,例如,可以透過使用用於阻擋進入驅動電晶體DRT的通道的外部光的金屬層而被設置,但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背閘極電極可以透過使用其他導電層而被設置。例如,導電層可為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
發光元件ED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五節點N5與第二驅動電壓VSS被供應的線之間。第二驅動電壓VSS,例如,可以為低電位驅動電壓。
發光元件ED可以包括電性連接於第五節點N5的第一電極E1、被施加第二驅動電壓VSS的第二電極E2以及設置於第一電極E1與第二電極E2之間的發光層EL。
發光元件ED可以表現根據由驅動電晶體DRT供應的驅動電流的亮度。發光元件ED的驅動時序可以被第四電晶體T4控制。
簡單解釋圖2中所示的子像素SP的驅動時序,導通位準的第二掃描訊號Scan2可以透過第二閘極線GL2被供應。當設置在子像素SP上的電晶體為P型時,導通位準可以為低位準。可替代地,當設置在子像素SP上的電晶體為N型時,導通位準可以為高位準。
第二電晶體T2及第五電晶體T5可以被導通位準的第二掃描訊號Scan2導通。
當第二電晶體T2被導通時,第二節點N2及第三節點N3可以被電性連接。其中驅動電晶體DRT的閾值電壓被反射至第一驅動電壓VDD的電壓可以透過第二電晶體T2被施加至第二節點N2。驅動電晶體DRT的閾值電壓的改變可以透過此流程被補償。
當第五電晶體T5被導通時,參考電壓Vref可以被施加至第五節點N5。第五節點N5可以被初始化。
接著,導通位準的第一掃描訊號Scan1可以透過第一閘極線GL1被供應。
第一電晶體T1可以透過導通位準的第一掃描訊號Scan1被導通。
當第一電晶體T1被導通時,資料電壓Vdata可以被施加至第一節點N1。
其可以變成其中反應驅動電晶體DRT的閾值電壓的資料電壓Vdata及第一驅動電壓VDD被施加至儲存電容器Cst的兩端的狀態。
接著,發光控制訊號EM可以透過發光控制線EML被供應。
第三電晶體T3及第四電晶體T4可以被導通。
當第三電晶體T3被導通時,第一節點N1的電壓可以變成參考電壓Vref。耦接於第一節點N1的第二節點N2的電壓可以根據第一節點N1的電壓的改變而被改變。
其可以變成其中驅動電晶體DRT的閾值電壓及資料電壓Vdata被反應至第一驅動電壓VDD的電壓被施加至第二節點N2的狀態,及其可以變成第一驅動電壓VDD被施加至第四節點N4的狀態。第二節點N2的電壓與第四節點N4的電壓之間的差可以為其中資料電壓Vdata及驅動電晶體DRT的閾值電壓被反應的電壓。對應於資料電壓Vdata的驅動電流可以由驅動電晶體DRT供應。
當第四電晶體T4被導通時,由驅動電晶體DRT供應的驅動電流可以被供應至發光元件ED。
發光元件ED可以根據驅動電流表現亮度,及包括發光元件ED的子像素SP可以顯示對應於影像資料的影像。
進一步而言,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透過顯示影像的顯示面板110上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提供感測使用者在顯示面板110上的觸控的功能。
圖3到5為繪示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中的觸控感測器結構的例子的圖。
參考圖3,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設置在顯示面板110中的多條觸控電極線TEL及多條觸控路由線TL。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驅動該些觸控電極線TEL及該些觸控路由線TL的觸控驅動電路150。
該些觸控電極線TEL的每一者可以透過觸控路由線TL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150。觸控驅動電路150可以被分隔設置,在一些情況中,可以設置為整合於用於顯示驅動的電路。舉例而言,觸控驅動電路150可以被設置與資料驅動電路130整合的形狀。
該些觸控電極線TEL的每一者可以包括沿一個方向電性連接於彼此的多個觸控電極TE。進一步而言,該些觸控電極線TEL的每一者可以包括電性連接該些觸控電極TE於彼此的多個觸控電極連接圖案CL。
舉例而言,多條X-觸控電極線X-TEL的每一者可以包括佈置在第一方向的多個X-觸控電極X-TE及電性連接該些X-觸控電極X-TE於彼此的多個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
多條Y-觸控電極線Y-TEL的每一者可以包括佈置在跨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多個Y-觸控電極Y-TE以及電性連接該些Y-觸控電極Y-TE於彼此的多個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
X-觸控電極線X-TEL及Y-觸控電極線Y-TEL可以設置在不同的層。可替代地,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可以設置在同一層上。在這個情況下,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的其中一者可以設置在與觸控電極TE不同的層上。
觸控電極TE,例如,可以為四邊形形狀,但不限於此。
觸控電極TE可以由透明導電材料製成,及可以被設置而不影響顯示面板110的影像顯示功能。
可替代地,觸控電極TE可以由不透明金屬製成。在這個情況下,觸控電極TE可以具有對應於設置在顯示面板110中的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的區域為開放的形狀。舉例而言,觸控電極TE被實現為網狀且設置為避開發光區域。
在該些X-觸控電極線X-TEL及該些Y-觸控電極線Y-TEL被設置為跨過彼此的結構中,觸控驅動電路150可以透過觸控路由線TL驅動觸控電極線TEL及執行觸控感測。
舉例而言,X-觸控電極線X-TEL及Y-觸控電極線Y-TEL的其中一者可以為觸控驅動訊號被施加的觸控驅動電極。X-觸控電極線X-TEL及Y-觸控電極線Y-TEL中的另一者可以為觸控感測訊號被偵測的觸控感測電極。
觸控驅動電路150可以偵測當在不同訊號被施加至X-觸控電極線X-TEL及Y-觸控電極線Y-TEL的狀態中使用者觸碰產生的互電容的改變。
觸控驅動電路150可以根據偵測得的互電容的改變傳輸感測資料至觸控控制器。觸控控制器可以基於從觸控驅動電路150接收的感測資料偵測觸控是否發生及顯示面板110上的觸控座標。
設置在顯示面板110中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設置為在主動區域AA中的多個區域上劃分。
當觸控電極線TEL被設置為在各區域上劃分時,觸控電極線TEL的負載可以被降低。在顯示面板110的面積增加的情況中,觸控電極線TEL的負載可以被降低,及觸控感測的性能可以被改善。
參考圖4,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可以包括由沿第一方向的邊界及沿第二方向的邊界劃分的多個子區域SAA。
主動區域AA可以包括由沿第一方向的第一邊界BL1劃分的至少兩個或多個子區域SAA。主動區域AA可以包括由沿第二方向的第二邊界BL2劃分的至少兩個或多個子區域SAA。
舉例而言,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可以被第一邊界BL1劃分(例如,分隔開)。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可以被第一邊界BL1劃分(例如,分隔開)。
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三子區域SAA3可以被第二邊界BL2劃分(例如,分隔開)。第二子區域SAA2及第四子區域SAA4可以被第二邊界BL2劃分(例如,分隔開)。
圖4繪示了主動區域AA被劃分成四個子區域SAA的例子,但主動區域AA可以被第一邊界BL1及第二邊界BL2或其他邊界劃分成多個子區域SAA。
設置在該些子區域SAA的每一者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設置為與設置於不同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分隔開。
設置在該些子區域SAA的每一者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獨立地驅動。
舉例而言,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X-觸控電極線X-TEL-1可以透過第一X-觸控路由線X-TL-1電性連接於第一觸控驅動電路151。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透過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電性連接於第一觸控驅動電路151。
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可以透過第二X-觸控路由線X-TL-2電性連接於第二觸控驅動電路152。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可以透過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電性連接於第二觸控驅動電路152。
第一X-觸控電極線X-TE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被第一觸控驅動電路151驅動。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可以被第二觸控驅動電路152驅動。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設置為與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電極線TEL相似的結構,及可以被以相似的方式驅動。
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及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電極線TEL電性分隔且被不同觸控驅動電路151及152驅動,可以降低觸控感測的負載及可以改善觸控感測的性能。
進一步而言,在一些情況中,設置於兩個或多個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相同的觸控驅動電路150驅動。舉例而言,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及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相同的觸控驅動電路150驅動。設置於第三子區域SAA3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及設置於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相同的觸控驅動電路150驅動,其中所述觸控驅動電路150不同於驅動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中的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驅動電路。可替代地,作為另一例子,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第二子區域SAA2、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相同的觸控驅動電路150驅動。在這個情況下,當設置於各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係設置為各別的結構時,可以降低觸控電極線TEL的負載及可以改善觸控感測的性能。
如上所述,在觸控電極線TEL係個別設置在該些子區域SAA的每一者上的結構中,一些觸控路由線TL可以被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
舉例而言,電性連接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第一X-觸控電極線X-TEL-1的第一X-觸控路由線X-TL-1及電性連接於第二子區域SAA2的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的第二X-觸控路由線X-TL-2可以被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
電性連接於第二子區域SAA2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可以被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
相反的,電性連接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一部分可以被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另一部分係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中。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中的一部分亦可以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通過第二子區域SAA2且可以電性連接於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
當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一部分係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時,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或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至少一者可以被設置為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所設置的區域上分隔開。圖4繪示了因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佈置而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被設置為在第二子區域SAA2劃分的例子。如圖4中所示,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係設置於一對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之間。
如上所述,在觸控電極線TEL被設置為在各子區域SAA上劃分的情況中,連接於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路由線TL的數量可以增加。隨著觸控路由線TL的數量增加,非主動區域NA可以因觸控路由線TL的佈置而增加。但當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透過主動區域AA電性連接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時,可能不需要為非主動區域NA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增加新的區域。不因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加入而增加非主動區域NA,劃分成子區域SAA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可以被實現。
劃分成該些子區域SAA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基於第一邊界BL1可以被劃分成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例如,第一部分)及下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例如,第二部分)。進一步而言,觸控感測器結構基於第二邊界BL2可以被劃分成左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例如,第三部分)及右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例如,第四部分)。於此,下側觸控感測器部分可以被設為較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更靠近觸控路由線TL所連接的墊。亦即,下觸控感測器部分與觸控路由線TL所連接的墊所設置的區域之間的距離可以小於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與墊所設置的區域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而言,隨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面積相較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面積減少(例如,更小),透過使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面積相同或相似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面積,可以避免或至少減少觸控感測的敏感度差異。
參考圖5,從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分隔開的至少一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區域對應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所設置的一區域。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電性隔絕於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
第一虛擬電極DME1所設置的區域的寬度可以相同或相似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可替代地,第一虛擬電極DME1所設置的區域的寬度可以相同或相似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不設置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區域的寬度。進一步而言,設置於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兩側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兩部份之間的空間可以相同或相似於設置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兩側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之間的空間。
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面積可以實質上相同於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面積。
即使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被設置為通過第二子區域SAA2,其可以避免產生第一子區域SAA1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觸控靈敏度與第二子區域SAA2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觸控靈敏度之間的差異,或所述差異可以減少。
根據本公開的多個實施例,隨主動區域AA被劃分成該些子區域SAA,及透過設置觸控電極線TEL於該些子區域SAA的每一者上而感測到觸控,使觸控電極線TEL的負載可以減少及觸控感測的性能可以被改善,即使主動區域AA的面積增加。
進一步而言,透過使設置於各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的面積相同或相似於彼此,故可以避免產生設置於各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靈敏度的差異。
包括在觸控電極線TEL中的該些觸控電極TE的每一者,如上所述的例子,可以為四邊形形狀,但可以有用於改善觸控感測的表現的各種結構。
圖6為繪示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器結構中的觸控電極TE的結構的例子的圖。
參考圖6,其繪示了包括在X-觸控電極線X-TEL中的X-觸控電極X-TE及包括在Y-觸控電極線Y-TEL中的Y-觸控電極Y-TE的形狀的例子。圖6為用於描述觸控電極TE的結構的例子的圖示,其示例性地繪示X-觸控電極線X-TEL及Y-觸控電極線Y-TEL彼此交錯且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係設置於同一層上的狀況。
X-觸控電極X-TE可以具有與Y-觸控電極Y-TE相似的形狀。
使用X-觸控電極X-TE作為描述觸控電極X-TE的形狀的例子,X-觸控電極X-TE可以包括至少一主體部分X-TE-a及多個翅膀部分X-TE-b。
X-觸控電極X-TE的主體部分X-TE-a可以設置於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圖6繪示了X-觸控電極X-TE的主體部分X-TE-a係設置於第二方向的例子。
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可以設置於與主體部分X-TE-a交錯的方向,圖6繪示了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係設置於第一方向的例子。
X-觸控電極X-TE的主體部分X-TE-a的寬度可以相同於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的寬度。可替代地,X-觸控電極X-TE的主體部分X-TE-a的寬度可以大於(或小於)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的寬度。
X-觸控電極X-TE的主體部分X-TE-a可以被設置為在第一方向與Y-觸控電極Y-TE的主體部分Y-TE-a交替,其中翅膀部分X-TE-b或翅膀部分Y-TE-b設置於主體部分X-TE-a與主體部分Y-TE-a之間。
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可以被設置為在第二方向與Y-觸控電極Y-TE的翅膀部分Y-TE-b。
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及Y-觸控電極Y-TE的翅膀部分Y-TE-b可以設置為彼此互鎖(interlocked)。X-觸控電極X-TE的外線(outer line)與Y-觸控電極Y-TE的外線面對彼此的面積可以增加。進一步而言,X-觸控電極X-TE與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的長度可以增加。基於X-觸控電極X-TE與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互電容的改變的觸控感測的表現可以被改善。
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可以透過使用設置於同一層上的電極而被設置。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的其中一者可以透過與觸控電極TE設置在同一層上的電極而被連接,及另一者可以透過與觸控電極TE設置於不同層上的電極而被連接。
舉例而言,在第二方向連接的Y-觸控電極Y-TE可以透過與觸控電極TE設置在同一層上的電極而被連接。
在第一方向連接的X-觸控電極X-TE可以透過與X-觸控電極X-TE設置在不同層上的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被電性連接。
舉例而言,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可以透過使用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而被設置。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以透過使用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而被設置。
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可以與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設置於不同層上。
X-觸控電極X-TE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以透過接觸孔CH彼此電性連接。
如上所述,觸控電極線TEL可以透過使用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所設置於的層及使用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所設置於的層而實現。
透過觸控電極TE包括主體部分TE-a及翅膀部分TE-b的結構,可以增加X-觸控電極X-TE與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及可以改善觸控感測可以的靈敏度。進一步而言,透過觸控電極線TEL分開設置於主動區域AA的各子區域SAA上的結構,負載可以降低及可以改善觸控感測的性能。
圖7為繪示圖5中所示的觸控感測器結構係透過圖6所示的觸控電極TE的結構實現的例子。圖7示例性繪示了實現在圖5所示的501所指示的區域上的觸控感測器結構。
參考圖6及7,主動區域AA,例如,可以透過第一邊界BL1及第二邊界BL2被劃分成四個子區域SAA1、SAA2、SAA3、SAA4。設置於四個子區域SAA1、SAA2、SAA3、SAA4的每一者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設置為彼此分開。
設置於各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包括該些X-觸控電極線X-TEL及該些Y-觸控電極線Y-TEL。
該些X-觸控電極線X-TEL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該些X-觸控電極X-TE。該些Y-觸控電極線Y-TEL的每一者可以包括該些Y-觸控電極Y-TE。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可以構成一個感測單元SU。
包括在X-觸控電極線X-TEL中的該些X-觸控電極X-TE可以透過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電性連接。
舉例而言,該些X-觸控電極X-TE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以由設置於不同於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所設置的層上的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
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以設置於第一方向及可以透過接觸孔CH電性連接於X-觸控電極X-TE。該些X-觸控電極X-TE可以在第一方向電性連接於可以構成X-觸控電極線X-TEL。舉例而言,多個X-觸控電極X-TE可以被第一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1電性連接以構成第一X-觸控電極線X-TEL-1。多個X-觸控電極X-TE可以被第二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2電性連接以構成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多個X-觸控電極X-TE可以被第三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3電性連接以構成第三X-觸控電極線X-TEL-3。多個X-觸控電極X-TE可以被第四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4電性連接以構成第四X-觸控電極線X-TEL-4。
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例如,可以設置於重疊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的區域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不設置於重疊Y-觸控電極Y-TE的翅膀部分Y-TE-b的區域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一部分可以重疊Y-觸控電極Y-TE的主體部分Y-TE-a。
置於重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區域上的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的寬度Wa1可以大於置於不重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區域上的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的寬度Wa2,但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限於此。寬度Wa1亦可等於或小於寬度Wa2。
置於重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區域上的X-觸控電極的翅膀部分X-TE-b的寬度Wa1可以大於Y-觸控電極Y-TE的翅膀部分Y-TE-b的寬度Wa3。但本公開的實施例不限於此。寬度Wa1亦可等於或小於寬度Wa3。
當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設置為重疊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中具有大寬度的翅膀部分X-TE-b,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寬度或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數量可以增加。X-觸控電極X-TE可以被電性連接同時降低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電阻。
在未設置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的區域上,當X-觸控電極X-TE的翅膀部分X-TE-b的寬度及Y-觸控電極Y-TE的翅膀部分Y-TE-b的寬度相對地小,可以維持X-觸控電極X-TE與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增加的結構及觸控感測的性能可以被改善。
X-觸控電極線X-TEL可以在非主動區域NA及主動區域AA的邊界上電性連接於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
舉例而言,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的X-觸控電極X-TE可以被設置為延伸至非主動區域NA。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可以設置於重疊延伸的X-觸控電極X-TE的區域上。延伸的X-觸控電極X-TE與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可以透過接觸孔CH電性連接。
可替代地,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X-觸控電極X-TE的延伸部分及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可以整體被視為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可替代地,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X-觸控電極X-TE的延伸部分及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中僅有一者可作為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
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可以電性連接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X-觸控路由線X-TL。X-觸控電極線X-TEL可以透過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電性連接於X-觸控路由線X-TL。X-觸控路由線X-TL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或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的至少一者製成。舉例而言,第一X-觸控電極線X-TEL-1可以透過第一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1電性連接於第一X-觸控路由線X-TL-1。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可以透過第二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2電性連接於第二X-觸控路由線X-TL-2。
包括在Y-觸控電極線Y-TEL中的該些Y-觸控電極Y-TE可以直接連接於彼此。
舉例而言,該些Y-觸控電極Y-TE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該些Y-觸控電極Y-TE可以在第二方向連接及可以構成Y-觸控電極線Y-TEL。
該些Y-觸控電極線Y-TEL中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及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Y-觸控電極線Y-TEL可以在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邊界上電性連接於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Y-觸控路由線Y-TL。
舉例而言,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可以在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邊界上電性連接於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或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的至少一者製成。
該些Y-觸控電極線Y-TEL中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三子區域SAA3上的Y-觸控電極線Y-TEL可以電性連接於主動區域AA上的Y-觸控路由線Y-TL。
舉例而言,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電性連接於主動區域AA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被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通過第二子區域SAA2及可以電性連接於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例如,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在一些情況中,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可以設置於重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區域上及可以透過接觸孔CH電性連接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可以降低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電阻。
當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被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時,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可以被劃分及設置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兩側上。
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可以透過連接於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邊界上的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彼此電性連接。
進一步而言,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可以透過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2彼此電性連接。
第二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2,例如,可以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
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可以透過至少一第二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2彼此電性連接。舉例而言,第二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2可以設置於相鄰於感測單元SU的上邊界的區域上及相鄰於感測單元SU的下邊界的區域上,及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
當設置為彼此分開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透過第二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2在多個點上連接時,其可以避免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被劃分的結構導致的負載增加。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通過第二子區域SAA2及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
當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通過第二子區域SAA2且延伸至第一子區域SAA1時,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一部分可以設置於第一邊界BL1上。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連接於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點可以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內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連接於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點可不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與第二子區域SAA2的邊界上。
當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通過第二子區域SAA2且電性連接於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時,在觸控電極線TEL被劃分且設置於該些子區域SAA上的結構中,觸控路由線TL可以被設置而不增加非主動區域NA。
由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面積根據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被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而減少,置於對應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區域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面積可以相同或相似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面積。
舉例而言,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被設置為分成相似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個部分。
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兩個部分可以透過第一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1彼此電性連接。可以透過第一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1避免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被劃分的結構導致的負載增加。
至少一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設置於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兩個部分之間。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設置為電性隔絕於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
第一虛擬電極DME1與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邊界可以不同於第一子區域SAA1與第二子區域SAA2的邊界。第一虛擬電極DME1與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邊界可以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內部。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以對應於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一部分。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寬度可以相同或相似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
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面積可以減少為對應於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因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在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佈置而減少的面積。根據降低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面積置於剩餘的區域上的電極可以變成第一虛擬電極DME1。
在將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靈敏度及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靈敏度維持為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同時,可以實現一些觸控路由線TL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結構。
當Y-觸控路由線Y-TL係設置於第二方向時,Y-觸控路由線Y-TL的一部分可以置於第一邊界BL1上。
當為第二方向的邊界的第二邊界BL2劃分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三子區域SAA3、第二子區域SAA2及第四子區域SAA4時,設置於第二方向的Y-觸控路由線Y-TL可不設置於第二邊界BL2上。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從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邊界延伸至非主動區域NA,及可以跨過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二Y-觸控路由線Y-TL-2彼此交錯的區域上,兩者可以設置於不同層上。
如上所述,根據本公開的多個實施例,能夠透過觸控電極線TEL減少負載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可以由觸控電極線TEL被劃分且設置於該些子區域SAA上的結構提供。進一步而言,當觸控路由線TL的一部分是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時,由於觸控路由線TL的佈置,可以提供能夠改善觸控感測的性能的結構而不需非主動區域NA。
構成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電極TE,例如上述的例子,可以由透明導電材料製成,或可以由不透明金屬材料製成。在觸控電極TE為不透明金屬材料的情況中,觸控電極TE可以具有對應於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的區域為開放的形狀,以不降低顯示面板110的影像顯示性能。根據子像素SP的類型,觸控電極TE的包括開放部分的可以有各種形狀。
圖8為繪示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構成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電極的結構的圖。圖8示例性繪示了構成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電極位於由圖7中的701所指示的區域上的結構。
圖8繪示了構成上述觸控電極TE的主體部分TE-a及翅膀部分TE-b的電極的特定結構的例子。圖8中所示的電極在特定方向被切割,可以形成觸控電極TE的主體部分TE-a及翅膀部分TE-b。進一步而言,觸控路由線TL電性連接於觸控電極TE的結構可以相同於圖8中所示的電極的結構。
參考圖8,其示例性地繪示用於提供顯示驅動的訊號的顯示訊號線DSL設置於顯示面板110上及設置觸控電極TE的結構。
顯示訊號線DSL可以包括設置於第一方向的多條第一顯示訊號線DSL1及設置於第二方向的多條第二顯示訊號線DSL2。
第一顯示訊號線DSL1,例如,可以為閘極線GL或發光控制線EML。第二顯示訊號線DSL2,例如,可以為資料線DL或提供第一驅動電壓VDD、參考電壓Vref或第二驅動電壓VSS的至少一者的線。
觸控電極TE,例如,可以包括設置於第一方向的第一部分TE_f、設置於第二方向的第二部分TE_s及設置於不同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的第三部分TE_t。
構成觸控電極TE的電極可以在第一方向被切割,例如801所指示的部分,或可以在第二方向被切割,例如802所指示的部分,用於構成X-觸控電極TE或Y-觸控電極Y-TE。
包括第一部分TE_f、第二部分TE_s及第三部分TE_t的電極可以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被切割,及可以構成如上所述的觸控電極TE的主體部分TE-a或翅膀部分TE-b。
相似於觸控電極TE,觸控路由線TL可以包括第一部分TE_f、第二部分TE_s或第三部分TE_t的至少一些,且可以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被切割。
當觸控電極TE被形成為包括設置於不同方向的第一部分TE_f、第二部分TE_s及第三部分TE_t時,觸控電極TE可以包括多個開放部分。觸控電極TE的開放部分可以有各種形狀,及可以取決於設置於顯示面板110上的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的形狀而決定。
圖9為繪示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中構成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電極與包括在子像素SP中的配置的佈置關係的圖。圖9示例性繪示了由圖7中的702所指示的區域上的構成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電極的結構。圖10為繪示圖9中的A-A’部分的截面結構的例子的圖。
參考圖9及10,設置於子像素SP上的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可以置於重疊觸控電極TE的開放部分的區域上。
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可以表示發光層EL及第二電極E2設置為在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上重疊的區域。進一步而言,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可以表示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所設置的區域之中不設置岸堤BNK的區域。
圖9繪示了紅色子像素SP_r、綠色子像素SP_g及藍色子像素SP_b被設置的發光區域的形狀的例子,取決於顯示面板110,構成一個像素的子像素SP可以有各種形狀及尺寸。
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第二部分TE_s及第三部分TE_t可以被設置為避免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
觸控電極TE可以設置在相鄰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之間,及可以避免或減少觸控電極TE根據視角影響影像顯示。
因觸控電極TE設置為避開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故觸控電極TE可以設置為重疊位於子像素SP上的特定結構。
舉例而言,設置在第一方向的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可以設置為重疊接觸孔CH的至少一部分,用於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與子像素SP上的薄膜電晶體TFT之間的電性連接。
參考圖9及圖10的<例子1>,多緩衝層MB可以設置在基板SUB上。基板SUB,例如,可以包括第一聚酰亞胺(polyimide)層PI1、層間聚酰亞胺層IPD以及第二聚酰亞胺層PI2。多緩衝層MB可以為層壓多個絕緣層的結構。
遮光金屬層BSM可設置在多緩衝層MB上。遮光金屬層BSM可以構成顯示訊號線DSL,或可以構成設置在子像素SP上的儲存電容器Cstg的一部分。
主動緩衝層AB可以設置在遮光金屬層BSM上。
主動層ACT可以設置在主動緩衝層AB上。主動層ACT可以由半導體材料製成。
主動層ACT可以構成薄膜電晶體TFT的通道。進一步而言,主動層ACT可以透過為導電的而構成顯示訊號線DSL或儲存電容器Cstg的該部分。
閘極絕緣層GI可以設置在主動層ACT上。
閘極金屬層GAT可以設置在閘極絕緣層GI上。閘極金屬層GAT可以構成薄膜電晶體TFT的閘極電極,或可以構成顯示訊號線DSL或相似物。
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可以設置在閘極金屬層GAT上。
顯示輔助電極層TM可以設置在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上。可以各種方式使用顯示輔助電極層TM以構成顯示訊號線DSL或儲存電容器Cstg的該部分或相似物。
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可以設置在顯示輔助電極層TM上。
源極汲極金屬層SD可以設置在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上。源極汲極金屬層SD可以構成薄膜電晶體TFT的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或可以構成顯示訊號線DSL或相似物。
平面化層PLN可以設置在源極汲極金屬層SD上。
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可以設置在平面化層PLN上。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可以透過形成在平面化層PLN中的接觸孔CH電性連接於位於平面化層PLN底下的薄膜電晶體TFT。薄膜電晶體TFT電性連接於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例如,可以為驅動電晶體DRT,或可以如圖2所示的例子為控制發光元件ED的發光時序的電晶體。
岸堤BNK可以設置在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及平面化層PLN上。岸堤BNK可以設置為覆蓋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的邊緣部分。
發光元件ED的發光層EL及第二電極E2可以設置在被岸堤BNK暴露的第一電極E1的一部分及岸堤BNK上。被岸堤BNK暴露的第一電極E1的一部分可以對應於發光區域。
封裝層ENCAP可以設置在發光元件ED的第二電極E2上。封裝層ENCAP可以包括多個層。封裝層ENCAP可以包括至少一無機層及至少一有機層。
舉例而言,封裝層ENCAP可以包括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有機封裝層PCL及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
無機封裝層PAS1,PAS2,例如,可以由無機絕緣材料製成,例如氮化矽(silicon nitride)SiNx、氧化矽(silicon oxide)SiOx、氮氧化矽(silicon oxynitride)SiON或氧化鋁(aluminum oxide)Al2O3,其可以在低溫被沉積。有機封裝層PCL,例如,可以由有機絕緣材料製成,例如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聚酰亞胺、聚乙烯或矽氧碳(silicon oxycarbon)SiOC。
封裝層ENCAP可以密封發光元件ED且可以保護發光元件ED不受外部濕氣及空氣影響。
用於觸控感測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可以實現在封裝層ENCAP上。
舉例而言,觸控緩衝層TBUF可以設置在封裝層ENCAP上。觸控緩衝層TBUF可以為無機層。在一些情況中,可不設置觸控緩衝層TBUF,但可以設置觸控緩衝層TBUF以在封裝層ENCAP上較輕鬆地佈置觸控感測器金屬TSM。
觸控絕緣層TILD可以設置在觸控緩衝層TBUF上。
即使圖10未繪示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構成觸控電極連接圖案CL的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或相似物可以設置在觸控緩衝層TBUF與觸控絕緣層TILD之間。
觸控絕緣層TILD可以為無機層。可替代地,觸控絕緣層TILD可以為有機層。
在觸控絕緣層TILD為有機層的情況中,觸控絕緣層TILD的厚度可以大於觸控緩衝層TBUF的厚度。
進一步而言,在觸控絕緣層TILD為有機層的情況中,例如圖10的<例子2>,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可以更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與觸控緩衝層TBUF之間。如上所述,兩個或多個緩衝層可以設置於封裝層ENCAP與觸控絕緣層TILD之間。
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可以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與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之間。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可以為無機層。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可以由與觸控緩衝層TBUF相同的材料製成。
觸控絕緣層TILD的至少一部份可以設置為接觸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的頂表面。
當由無機層製成的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與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之間時,為有機層的觸控絕緣層TILD的附著可以更為輕鬆。
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的厚度可以小於觸控絕緣層TILD的厚度,且可以相似於觸控緩衝層TBUF的厚度。
觸控電極TE可以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上。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可以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上且可以構成觸控電極TE。進一步而言,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可以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上且可以構成觸控路由線TL。
圖10示例性繪示了設置圖9中所示的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部分的截面結構。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可以設置於觸控絕緣層TILD上。
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可以設置為避開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因此,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不與發光區域重疊。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可以設置於重疊接觸孔CH的至少一部分的區域上,用於發光元件ED的第一電極E1與薄膜電晶體TFT之間的電性連接。
觸控電極TE的第一部分TE_f可以設置於設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相鄰顯示訊號線DSL之間,或可以設置為重疊顯示訊號線DSL的一部分。
當觸控電極TE位於重疊接觸孔CH的區域上且設置為避開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時,可以實現觸控感測器結構而不降低顯示面板110的影像顯示功能。
觸控保護層TPAS可以設置在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的觸控電極TE上且可以保護觸控電極TE。
如上所述,由於構成觸控電極TE或觸控路由線TL的電極的各部分設置於不重疊設置於子像素SP上的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的區域上,且設置於降低發光區域的視角中斷(interruption)的位置,故可以實現觸控感測器結構,並同時避免或減少顯示面板110的影像顯示效能的降低。
在下文中,將描述圖5中所示的觸控感測器結構係透過具有上述電極結構的觸控電極TE及觸控路由線TL實現的具體例子。進一步而言,如上所述,除了上述電極結構,觸控電極TE可以有各種形狀,且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應用於各種電極結構。
圖11到16為繪示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上的具體例子的圖式。
圖11繪示了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子區域SAA被劃分的區域上的觸控電極TE結構的示例。圖12繪示了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及虛擬電極DME結構的例子。圖13繪示了主動區域AA上虛擬電極DME及觸控路由線TL的邊界的例子。
圖14繪示了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及虛擬電極DME結構的另一例子。圖15繪示了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的又一例子。圖16繪示了觸控電極TE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一部分的其他結構的例子。
參考圖11,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可以被第一邊界BL1及第二邊界BL2劃分成該些子區域SAA。設置在該些子區域SAA的每一者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設置為彼此分開。為了便於說明,圖11中繪示顯示面板110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繪示了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部分。
設置於該些子區域SAA的一些觸控電極線TEL可以在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邊界上電性連接於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觸控上的路由線TL。
設置於該些子區域SAA的一些其他觸控電極線TEL可以在主動區域AA上電性連接於設置為從非主動區域NA通過主動區域AA的觸控路由線TL。
構成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電極TE可以包括至少一主體部分TE-a及該些翅膀部分TE-b。
觸控電極線TEL及觸控路由線TL可以透過在特定方向切割包括第一部分TE_f、第二部分TE_s及第三部分TE_t的電極而實現。
舉例而言,電極可以在X-觸控電極線X-TEL與Y-觸控電極線Y-TEL的邊界上被切割。電極可以在觸控路由線TL、虛擬電極DME與觸控電極線TEL的邊界上被切割。進一步而言,電極可以在子區域SAA的邊界上被切割。
參考圖11,電極可以在第一邊界BL1上在第一方向被切割。電極可以在第二邊界BL2上在第二方向被切割。
透過在第一邊界BL1及第二邊界BL2上切割電極,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第二子區域SAA2、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的每一者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被劃分。
設置於各子區域SAA上的X-觸控電極線X-TEL及Y-觸控電極線Y-TEL可以透過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切割電極而實現。
子區域SAA的邊界上的觸控電極TE之間的空間可以相同或相似於子區域SAA內的觸控電極TE之間的空間。當切割的電極之間的空間實質上相同時,根據顯示面板110的區域可不產生可視性的差異。
觸控路由線TL及虛擬電極DME可以透過切割電極實現,方法與觸控電極線TEL類似。
參考圖12,由1201指示的部分繪示了第一虛擬電極DME1設置在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區域的例子。由1202指示的部分繪示了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設置在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區域的例子。
可以透過切割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電極設置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位於上第二子區域SAA2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之間。
可以透過切割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電極而設置至少一第一虛擬電極DME1。至少一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在第一子區域SAA1中位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與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設置的區域對應的區域上。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位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之間。該些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彼此分開且可以如圖12中所示的例子設置,以即使在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一部分短路的情況下仍無缺陷發生。
與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電性分隔的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位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之間。與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電性分隔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位於第二子區域SAA2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之間。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被設置以彼此對應。第一虛擬電極DME1所設置的區域的寬度可以相同或相似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所設置的區域的寬度。亦即,下側觸控感測器部分可以包括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通過的區域,及在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中,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置於對應於設置於下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區域上。
可以透過切割第二子區域SAA2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之間的電極部分設置至少一第二虛擬電極DME2。
第二虛擬電極DME2可以設置為電性隔絕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位於對應於第二虛擬電極DME2被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區域的第一子區域SAA1的一部分上。一些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被設置以對應於第二虛擬電極DME2。
第二虛擬電極DME2可以設置為避免或減少因觸控路由線TL及觸控電極線TEL的佈置造成的可視性的下降。可替代地,第二虛擬電極DME2可以設置為避免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之間的短路。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被設置,或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二虛擬電極DME2可以被設置在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彼此對應的區域上。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的每一者上設置Y-觸控電極線Y-TEL的區域的面積可以相同或相似。在第一子區域SAA1上分開設置在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兩側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兩個部分之間的空間可以相同或相似於在第二子區域SAA2上分開設置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兩側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之間的空間。
第一虛擬電極DME1及第二虛擬電極DME2可以透過切割電極而被設置,相似於觸控電極線TEL或觸控路由線TL。虛擬電極DME可以透過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切割電極而被設置,相似於觸控電極線TEL或相似物。
可替代地,第一虛擬電極DME1或第二虛擬電極DME2的至少一者可以設置為在與觸控電極線TEL及觸控路由線TL的切割方向不同的方向切割。
舉例而言,觸控電極線TEL及觸控路由線TL,如上所述,可以透過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切割電極而被設置。而第一虛擬電極DME1及第二虛擬電極DME2可以透過在除了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外的方向切割電極而被設置。第一虛擬電極DME1及第二虛擬電極DME2的每一者的兩側(端)可以為在不同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被切割的形狀。
舉例而言,虛擬電極DME可以透過切割電極而被設置在虛擬電極DME及觸控電極線TEL或觸控路由線TL的邊界上的對角線方向。虛擬電極DME的兩側可以為在對角線方向被切割的形狀。在虛擬電極DME的邊界為在對角線方向被切割的形狀的情況中,虛擬電極DME的末端部分的面積可以大於觸控電極線TEL的末端部分的面積或觸控路由線TL的末端部分的面積。
觸控電極線TEL與觸控電極線TEL之間的邊界、觸控電極線TEL與觸控路由線TL之間的邊界可以為電極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被切割的形狀。
虛擬電極DME與觸控電極線TEL之間的邊界、虛擬電極DME與觸控路由線TL之間的邊界及虛擬電極DME之間的邊界可以為在不同於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例如,對角線方向)被切割的形狀。
虛擬電極DME可以具有在虛擬電極DME的邊界上在對角線方向切割電極的形狀。觸控電極線TEL或觸控路由線TL可以包括朝虛擬電極DME突出的突出部,及具有在虛擬電極DME及觸控電極線TEL或觸控路由線TL的邊界上對角線方向被切割的形狀。
當虛擬電極DME的邊界的切割方向不同於觸控電極線TEL或觸控路由線TL的邊界的切割方向時,在觸控感測器結構的檢測程序中修復程序可以更為簡單。
舉例而言,在電極之間的短路部分存在邊界上且電極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被切割的情況中,切割短路部分的修復程序是必要的,因為對應的區域為觸控電極線TEL之間的邊界或觸控電極線TEL與觸控路由線TL之間的邊界。
在電極之間的短路部分存在邊界上且電極在對角線方向被切割的情況中,當短路電極的至少一者為虛擬電極DME時,其可能不會影響觸控感測器結構,即使短路部分未被切割。因此,可以終止檢測程序而不執行修復程序。在這個情況下,虛擬電極DME可以被設置為虛擬電極DME連接於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或觸控路由線TL的結構。
如上所述,透過虛擬電極DME的佈置,觸控電極線TEL的面積可以為一致的,且可以改善可視性。進一步而言,當虛擬電極DME的邊界上的切割方向不同於觸控電極線TEL或相似物的邊界上的切割方向時,檢測程序的效率可以增加。
雖然上述例子描述了虛擬電極DME設置於僅對應於觸控路由線TL的周邊或觸控路由線TL的區域上的情況,但在一些情況中,虛擬電極DME可以設置於觸控電極線TEL內或觸控電極線TEL之間的邊界區域。在這個情況下,虛擬電極DME可以平均地位於各區域上。
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虛擬電極DME1之間的邊界及電性連接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被以相似的方式切割。
參考圖13,由1301指示的部分代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虛擬電極DME1之間的邊界。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虛擬電極DME1之間的邊界可以為在對角線方向切割電極的形狀。
可替代地,在一些情況中,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虛擬電極DME1之間的邊界可以為在第一方向切割的形狀。當多個第一虛擬電極DME1設置為彼此分開時,僅最鄰近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邊界可不為在對角線方向被切割的形狀。
當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電性連接於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時,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虛擬電極DME1之間的邊界可以不同於第一子區域SAA1與第二子區域SAA2之間的邊界。舉例而言,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虛擬電極DME1之間的邊界可以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內部。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直接連接於第一子區域SAA1內的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直接連接於彼此,因為它們兩者皆是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
可替代地,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可以透過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第一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1電性連接於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
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透過位於第一邊界BL1上側的第一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1彼此電性連接。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兩部分可以透過位於第一邊界BL1下側上的第二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2彼此電性連接。
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透過第一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1連接的狀況中,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彼此連接,或可以在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所設置的層上彼此分隔。
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在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所設置的層上設置為彼此分開的狀況中,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之間的邊界可以為對角線形狀。當即使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被短路仍不需用於切割的修復程序時,為了程序上的簡便,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與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之間的邊界可以在切割虛擬電極DME的程序中在對角線方向被切割。
如上所述,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一Y-觸控電極線Y-TEL-1可以在第一子區域SAA1上彼此電性連接為各種形狀。為了減少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負載,可以更設置用於減少電阻(resistance)的圖案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底下。
參考圖14,由1401指示的部分繪示了第一虛擬電極DME1在第一子區域SAA1上所設置的區域的例子。由1402指示的部分繪示了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第二虛擬電極DME2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區域的例子。下側觸控感測器部分具有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通過的區域,及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設置於對應於設置於下側觸控感測器部分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上側觸控感測器部分的區域上。
參考由1402指示的部分,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至少一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於重疊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製成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第二子區域SAA2的區域上。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於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或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所設置的區域外的區域上。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為與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分隔。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為重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至少一部分。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在至少一個點上透過接觸孔CH電性連接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
當Y-輔助路由圖案Y-TLP電性連接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時,可以減少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電阻。設置在主動區域AA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負載可以被減少。
參考由1401指示的部分,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至少一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於與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虛擬電極DME1重疊的區域上。
虛擬圖案DMP可以與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形狀相同或相似。亦即,虛擬圖案DMP的形狀模仿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形狀。虛擬圖案DMP的邊界可以為對角線形狀,例如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邊界。虛擬圖案DMP可以電性連接於第一虛擬電極DME1,或可以隔絕於第一虛擬電極DME1。虛擬圖案DMP及第一虛擬電極DME1可以浮接。
當Y-輔助路由圖案Y-TLP係設置於重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區域上時,透過佈置與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虛擬電極DME1重疊的區域上的虛擬圖案DMP,避免發生根據子區域SAA的可視性差異。
進一步而言,Y-輔助路由圖案Y-TLP或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在不影響可視性的範圍內調整。
參考圖15,其繪示了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Y-輔助路由圖案Y-TLP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區域的例子。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於重疊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區域上。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透過接觸孔CH電性連接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
Y-輔助圖案Y-TLP的寬度可以不同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
舉例而言,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寬度Wb2可以大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Wb1。
進一步而言,由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Y-輔助路由圖案Y-TLP設置為避開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及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每一者可以包括對應於發光元件ED的發光區域的開放部分。當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寬度大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時,包括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中的開放部分的尺寸可以大於包括在Y-輔助路由圖案Y-TLP中的開放部分的尺寸及對應於包括在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中的開放部分。
由於Y-輔助路由圖案Y-TLP位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底下時,故其可以位於比顯示面板110外部的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更遠的位置。即使若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寬度大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相較於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寬度大於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寬度的狀況,可視性降低的程度可以更小。
當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寬度增加同時避免或減少可視性下降時,電性連接於Y-輔助路由圖案Y-TLP第一Y-觸控路由線Y-TL-1的電阻可以被進一步降低。
進一步而言,在一狀況中,重疊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大於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寬度。透過增加位於第一虛擬電極DME1底下的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避免或至少減少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可視性差異。
如上所述,透過在重疊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的區域上佈置輔助路由圖案TLP,觸控路由線TL的負載可以減少,及觸控感測的性能可以在不降低影像顯示性能的範圍內被改善。
進一步而言,為了避免或減少因輔助路由圖案TLP的佈置造成可視性差異的發生,固定圖案可以設置在重疊觸控電極線TEL的區域上。
參考圖16,其示例性地繪示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區域。
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於重疊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的區域上。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於重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區域上。
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為在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邊界上切割的圖案。在一實施例中,虛擬圖案DMP的圖案模仿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至少一者的圖案。進一步而言,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為在重疊第二X-觸控電極線X-TEL-2及第二Y-觸控電極線Y-TEL-2的至少一者的區域上切割為多個虛擬圖案DMP。
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為與重疊的觸控電極線TEL絕緣的狀態。虛擬圖案DMP可以被浮接而不被供予特定訊號。
當虛擬圖案DMP相似於位於上重疊觸控路由線TL的區域的輔助路由圖案TLP是設置於重疊觸控電極線TEL的區域上時,避免了主動區域AA上觸控路由線TL所設置的區域與觸控電極線TEL所設置的區域之間的可視性差異。
進一步而言,重疊觸控電極線TEL的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取決於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而判定。
舉例而言,如圖16中的<例子1>所示,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相同於觸控電極線TEL的寬度。在觸控路由線TL的寬度及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相同的情況中,觸控電極線TEL及虛擬圖案DMP可以具有相同寬度。
作為另一例子,如圖16中的<例子2>所示,虛擬圖案DMP的寬度Wc2可以大於觸控電極線TEL的寬度Wc1。在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大於觸控路由線TL的寬度的情況中,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為比觸控電極線TEL更寬。虛擬圖案DMP的寬度與觸控電極線TEL的寬度的比例可以相同或相似於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與觸控路由線TL的寬度的比例。
由於虛擬圖案DMP係設置於重疊觸控電極線TEL的區域上,故可以使輔助路由圖案TLP所設置的區域上及虛擬圖案DMP所設置的區域上的光的反射為恆定的。
即使是在輔助路由圖案TLP係設置於主動區域上重疊觸控路由線TL的區域上的情況中,避免或至少減少了根據面積的可視性差異。
如上所述,根據本公開的多個實施例,透過在主動區域AA上使用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及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實現觸控感測器結構,可以提供觸控感測表現得到改善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可以,同時減少影像顯示性能所受到的影響。
圖17為繪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邊界的周邊區域上的具體例子。圖17示例性繪示了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設置於由圖7中的703所指示的區域上的具體結構。
參考圖17,其繪示了設置於在主動區域AA的一個側邊界上包括一個感測單元SU的區域上的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的結構例子。
用於X-觸控電極X-TE的連接的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以被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可以被連接於位於主動區域AA外的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可以被連接於X-觸控路由線X-TL。
由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製成的至少一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可以設置於相鄰於感測單元SU的上側邊界及下側邊界的區域上。
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可以電性連接被Y-觸控路由線Y-TL或第一虛擬電極DME1分隔的Y-觸控電極線Y-TEL的兩個部分。
兩個或多個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可以設置於一個感測單元SU上,及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可以設置在各種位置上。由於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連接在各感測單元SU的上側及下側分隔的Y-觸控電極Y-TE,Y-觸控電極Y-TE可以與為分隔的結構有相似的狀態。
由於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位於感測單元SU的上側及下側的邊界上,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連接於X-觸控電極線X-TEL的被劃分的點可以位於相鄰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之間。
舉例而言,例如由1701指示的部分,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之間的邊界可以相同於感測單元SU的邊界。
由於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係設置於感測單元SU的邊界的兩側上,X-觸控電極接觸墊X-CP之間的邊界可以位於相鄰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之間。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於除了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設置在層上的區域之外的區域上,其中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係設置於所述層上。
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設置為與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分隔。Y-輔助路由圖案Y-TLP可以電性連接於重疊Y-輔助路由圖案Y-TLP的Y-觸控路由線Y-TL,且可以減少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Y-觸控路由線Y-TL的電阻。
設置於重疊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區域上的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可以設置為相似於第一虛擬電極DME1的形狀且可以構成虛擬圖案DMP。
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於除了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X-CL、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L及Y-輔助路由圖案Y-TLP設置在層上的區域之外的區域上,其中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係設置於所述層上。由於虛擬圖案DMP係設置於重疊觸控電極線TEL的區域上,可以避免或至少減少在觸控路由線TL及輔助路由圖案TLP設置為彼此重疊的區域的可視性差異。
由於僅驅動設置於對應的子區域SAA上的X-觸控電極線X-TEL的X-觸控路由線X-TL係設置於主動區域AA的兩側的邊界區域上,可以輕鬆佈置X-觸控路由線X-TL。X-觸控路由線X-TL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或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的至少一者製成,且可以實現為減少線電阻的形狀。
圖18為繪示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與非主動區域NA的壩體DM之間的具體例子的圖。
參考圖18,至少一壩體DM可以被設置於顯示面板110的非主動區域NA上。至少一壩體DM可以設置為圍繞主動區域AA。至少一壩體DM可以位於封裝層ENCAP的外側部分。至少一壩體DM可以為封裝層ENCAP的一部分。
該些觸控路由線TL可以位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至少一壩體DM內。在除了墊區域PA的區域上,該些觸控路由線TL可以位於主動區域AA與至少一壩體DM之間。
由於該些觸控路由線TL位於至少一壩體DM內,可以設置觸控路由線TL並同時減少非主動區域NA的增加。
至少一遮蔽線SHL可以設置為圍繞該些觸控路由線TL的至少一部分。遮蔽線SHL可以位於觸控路由線TL之間,其中所述觸控路由線TL位於該些觸控路由線TL及壩體DM的最外側。
遮蔽線SHL可以由與觸控路由線TL相同的材料製成。舉例而言,遮蔽線SHL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或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的至少一者製成。
遮蔽線SHL可以接地。可替代地,遮蔽線SHL可以接收與透過觸控路由線TL供應的訊號不同的訊號。
由於遮蔽線SHL係設置為涵蓋觸控路由線TL的外側。遮蔽線SHL可以阻擋外部雜訊及可以避免或減少外部雜訊影響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
至少一警戒線GUL可以設置於觸控路由線TL與遮蔽線SHL之間。
警戒線GUL可以由與觸控路由線TL相同的材料製成。舉例而言,警戒線GUL可以由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TSM1或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TSM2的至少一者製成。
由於警戒線GUL位於觸控路由線TL與遮蔽線SHL之間,警戒線GUL可以阻擋觸控路由線TL與遮蔽線SHL之間形成寄生電容。由於觸控路由線TL與遮蔽線SHL之間的寄生電容被阻擋,可以阻擋訊號浮動(fluctuation)或遮蔽線SHL的電壓狀態影響觸控路由線TL。
警戒線GUL可以被供予訊號,所述訊號對應於被施加至該些觸控路由線TL中位於最相鄰於警戒線GUL的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警戒線GUL可以被供予訊號,所述訊號對應於被施加至該些觸控路由線TL中位於最外側的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
對應於被施加至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的訊號可以表示與被施加至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的頻率、振幅或相位的至少一者相同的訊號。
舉例而言,警戒線GUL可以在相同的時序(timing)被供予與被施加至位於最鄰近警戒線GUL的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相同的訊號。寄生電容可不形成在位於最鄰近警戒線GUL的觸控路由線TL與警戒線GUL之間。透過遮蔽線SHL的間接雜訊可以被警戒線GUL阻擋。
如上所述,直接影響觸控路由線TL的外部雜訊可以被遮蔽線SHL阻擋。進一步而言,可以阻擋影響觸控路由線TL的透過遮蔽線SHL的間接雜訊。可以透過遮蔽線SHL及警戒線GUL避免或減少透過觸控路由線TL偵測的訊號的雜訊,及可以避免或減少根據觸控路由線TL的位置的訊號差。
遮蔽線SHL或警戒線GUL的至少一者可以設置為在非主動區域NA上劃分。
舉例而言,遮蔽線SHL及警戒線GUL,例如由1801指示的部分,可以設置為於第二邊界BL2的延伸的線上劃分。
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及設置於第三子區域SAA3上的觸控電極線TEL可以設置為彼此分開,且可以被獨立驅動。可以存在提供訊號至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三子區域SAA3的每一者上的觸控電極線TEL的觸控路由線TL的驅動時序的分鐘差。
被供予對應於被施加至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的訊號的警戒線GUL可以設置為被劃分以對應於被對應觸控路由線TL的驅動的子區域SAA。
舉例而言,由於位於顯示面板110的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的側邊的警戒線GUL最相鄰於驅動第一子區域SAA1的觸控路由線TL,其可以設置為圍繞第一子區域SAA1的外側。
由於位於顯示面板110的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的側邊的警戒線GUL最相鄰於驅動第三子區域SAA3的觸控路由線TL,其可以設置為圍繞第三子區域SAA3的外側。
位於顯示面板110的兩側上的各警戒線GUL可以在訊號被施加至相鄰觸控路由線TL的時間點(timing)被供予訊號,所述訊號對應於被施加至觸控路由線TL的訊號。
在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電極線TEL被劃分為子區域SAA且被驅動的結構中,驅動各子區域SAA的觸控路由線TL的雜訊可以被更精準地阻擋。
上述的例子為警戒線GUL在主動區域AA被劃分成四個子區域SAA的結構中被劃分的例子,但警戒線GUL可以根據子區域SAA的劃分結構設置為被以各種形式劃分。
進一步而言,位於警戒線GUL外側的遮蔽線SHL可以設置為劃分成對應於警戒線GUL的劃分結構。
舉例而言,遮蔽線SHL可以設置為於第二邊界BL2的延伸的線上劃分。可替代地,在一些情況中,遮蔽線SHL可以設置為不被劃分。
接地的遮蔽線SHL可以設置為圍繞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線,及可以阻擋外部雜訊。位於相鄰與觸控路由線TL的警戒線GUL可以設置為被劃分以對應於觸控路由線TL或被觸控路由線TL驅動的子區域SAA,及可以阻擋線之間的寄生電容,及可以改善雜訊阻擋的效果。
設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上的觸控路由線TL、警戒線GUL或遮蔽線SHL的至少一者可以電性連接於設置於墊區域PA上的墊且可以被供予訊號。
圖19為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繪示觸控顯示裝置100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非主動區域NA上的具體例子的圖,其中非主動區域NA包括顯示面板110的墊區域PA。
參考圖19,多個顯示墊設置的墊區域PA可以位於顯示面板110的至少一側上。
電性連接於供應用於顯示驅動的線的多個顯示墊及電性連接於供應用於觸控感測的多條線的多個觸控墊TP可以設置於墊區域PA上。
該些觸控路由線TL可以從主動區域AA延伸到非主動區域NA,且可以越過壩體DM。觸控路由線TL可以越過壩體DM且可以電性連接於設置於墊區域PA上的觸控墊TP。
該些顯示訊號線DSL可以設置為從主動區域AA延伸到非主動區域NA。由於顯示訊號線DSL係設置於封裝層ENCAP底下,其可以設置為在壩體DM底下通過。顯示訊號線DSL可以電性連接於設置於墊區域PA上的顯示墊。
至少一些的各顯示墊及觸控墊TP可以透過使用構成觸控電極TE及觸控路由線TL的材料而被設置。至少一些的各顯示墊及觸控墊TP可以透過使用構成顯示訊號線DSL的材料而被設置。
可以透過電性連接由構成觸控電極TE及觸控路由線TL的材料製成的墊部分及由構成顯示訊號線DSL的材料製成的墊部分而在墊區域PA上構成各種墊。
根據墊區域PA的位置,設置顯示墊及觸控墊TP的平面結構可以有各種形式。
舉例而言,墊區域PA可以被劃分為對應於主動區域AA的子區域SAA。舉例而言,墊區域PA可以包括四個墊區域PA1、PA2、PA3及PA4。
供應關於閘極驅動電路120的驅動的訊號或電壓的閘極墊GP、供應關於資料驅動電路130的驅動的訊號或電壓的資料墊DP以及觸控墊TP可以設置於第一墊區域PA1上。
設置於第一墊區域PA1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X-觸控電極線X-TEL的X-觸控路由線X-TL。在一些情況中,一些設置於第一墊區域PA1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Y-觸控電極線Y-TEL的Y-觸控路由線Y-TL。
至少一些設置於第一墊區域PA1上的觸控墊TP可以與顯示墊對稱地設置。舉例而言,觸控墊TP可以與閘極墊GP對稱地設置。在這個情況下,連接於觸控墊TP的觸控路由線TL可以與連接於閘極墊GP的顯示訊號線DSL對稱地設置。
供應關於資料驅動電路130的驅動的訊號或電壓的資料墊DP以及觸控墊TP可以設置於第二墊區域PA2及第三墊區域PA3上。
設置於各第二墊區域PA2及第三墊區域PA3上的觸控墊TP可以被對稱地設置。資料墊DP可以設置於對稱地設置的一些及其他觸控墊TP之間。
設置於第二墊區域PA2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Y-觸控電極線Y-TEL的Y-觸控路由線Y-TL。設置於第三墊區域PA3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Y-觸控電極線Y-TEL的Y-觸控路由線Y-TL。
在一些情況中,一些設置於第二墊區域PA2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的Y-觸控路由線Y-TL。一些設置於第三墊區域PA3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的Y-觸控路由線Y-TL。
進一步而言,在一些情況中,一些設置於第二墊區域PA2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X-觸控電極線X-TEL的X-觸控路由線X-TL。一些設置於第三墊區域PA3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X-觸控電極線X-TEL的X-觸控路由線X-TL。
觸控墊TP、資料墊DP及閘極墊GP可以設置於第四墊區域PA4上。設置於第四墊區域PA4上的墊可以與設置於第一墊區域PA1上的墊對稱地設置。
設置於第四墊區域PA4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X-觸控電極線X-TEL的X-觸控路由線X-TL。在一些情況中,一些設置於第四墊區域PA4上的觸控墊TP可以電性連接於驅動設置於第三子區域SAA3及第四子區域SAA4上的Y-觸控電極線Y-TEL的Y-觸控路由線Y-TL。
在閘極驅動電路120設置於顯示面板110的兩側上的情況中,閘極墊GP可以設置於第一墊區域PA1及第四墊區域PA4上。
資料墊DP及觸控墊TP可以設置為分布在閘極墊GP內的各區域上,及可以設置為電性連接於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資料線DL或觸控路由線TL。
除了上述的例子,為了有效連接於顯示訊號線DSL及觸控路由線TL,設置於墊區域PA上的墊可以設置為各種結構。
上述的本公開的實施例將簡短描述如下。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多個發光元件ED設置於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上、封裝層ENCAP設置於該些發光元件ED上、多個觸控電極TE設置於封裝層ENCAP上、多條觸控路由線TL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TE以及至少一虛擬圖案DMP設置於封裝層ENCAP與該些觸控電極TE之間,且重疊該些觸控電極TE。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大於該些觸控電極TE的寬度。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可以絕緣於該些觸控電極TE。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可以被浮接。
該些觸控路由線TL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及至少一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於除了重疊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的區域的區域上。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大於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的寬度。
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更包括多個輔助路由圖案TLP,重疊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的觸控路由線TL且電性連接於觸控路由線TL。
該些輔助路由圖案TLP可以設置於至少一虛擬圖案DMP所設置的層上,及設置為與至少一虛擬圖案DMP相隔。
該些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可以大於觸控路由線TL的寬度。
該些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可以相同於至少一虛擬圖案DMP的寬度。
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更包括觸控絕緣層TILD,設置於至少一虛擬圖案DMP與該些觸控電極TE之間。
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更包括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設置於至少一虛擬圖案DMP與觸控絕緣層TILD之間。
觸控絕緣層TILD的厚度可以大於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的厚度。
觸控絕緣層TILD可以為有機層,及觸控絕緣緩衝層TIBUF可以為無機層。
主動區域AA可以被劃分成第一子區域SAA1及第二子區域SAA2。該些觸控路由線TL的至少一者的一部分可以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且電性連接於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觸控電極TE。至少一虛擬電極DME可以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區域對應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觸控路由線TL所設置的區域。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可以設置於重疊至少一虛擬電極DME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上。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大於至少一虛擬電極DME的寬度。
至少一虛擬電極DME可以設置為在一方向被切割,其中所述方向不同於觸控電極TE及觸控路由線TL的切割方向。
設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上的觸控電極TE及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電極TE可以被獨立驅動。
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電極TE的至少一者可以設置為在觸控路由線TL被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區域上被分隔。
觸控電極TE連接於設置於第二子區域SAA2上的觸控路由線TL的點可以置於第一子區域SAA1的內部。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多個觸控電極TE設置於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上、多條觸控路由線TL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TE且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多個輔助路由圖案TLP重疊該些觸控路由線TL的至少一者且電性連接於重疊的觸控路由線TL,以及多個虛擬圖案DMP重疊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TE且絕緣於重疊的觸控電極TE。
該些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大於該些觸控電極TE的寬度,及該些輔助路由圖案TLP的寬度可以大於該些觸控路由線TL的寬度。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多個觸控電極TE設置於顯示面板110的主動區域AA上、多個虛擬電極DME設置於主動區域AA上、位於該些觸控電極TE所設置的同一層上,且設置為相隔於該些觸控電極TE,以及多個虛擬圖案DMP設置於重疊該些觸控電極TE及該些虛擬電極DME的區域上。
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包括多個發光元件ED在觸控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AA上、多個觸控電極TE在主動區域AA上、多條觸控路由線TL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TE以及虛擬圖案DMP至少部分地重疊該些觸控電極TE中的觸控電極TE,虛擬圖案DMP的形狀模仿觸控電極TE的形狀。
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可以與觸控電極TE的寬度實質上相同。
虛擬圖案DMP的寬度大於觸控電極TE的寬度。
觸控顯示裝置100可以更包括絕緣層設置於觸控電極TE與虛擬圖案DMP之間。
至少一虛擬圖案DMP可以被浮接,使至少一虛擬圖案不接收訊號。
以上描述已被呈現以使本領域任何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製作及使用本公開的技術思想,並且已在特定應用及其要求的上下文中提供。對所描述的實施例的各種修改、添加及替換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並且本文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應用於其他實施例及應用而不背離本公開的精神及範圍。以上描述及附圖僅出於說明性目的提供本公開的技術思想的示例。也就是說,所公開的實施例旨在說明本公開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因此,本公開的範圍不限於所示的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申請專利範圍一致的最寬廣的範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為準,凡屬於其等同範圍內的技術思想均應理解為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100:觸控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20:閘極驅動電路 130:資料驅動電路 140:控制器 150:觸控驅動電路 151:第一觸控驅動電路 152:第二觸控驅動電路 501,701,702,703:結構 801,802,1201,1202,1301,1401,1402,1701,1801:部分 SP:子像素 SP_r:紅色子像素 SP_g:綠色子像素 SP_b:藍色子像素 AA:主動區域 NA:非主動區域 GL:閘極線 DL:資料線 DATA:影像資料 Vdata:資料電壓 DCS:資料控制訊號 GCS:閘極控制訊號 ED:發光元件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DRT:驅動電晶體 T1:第一電晶體 T2:第二電晶體 T3:第三電晶體 T4:第四電晶體 T5:第五電晶體 Cstg:儲存電容器 N1:第一節點 N2:第二節點 N3:第三節點 N4:第四節點 N5:第五節點 GL1:第一閘極線 GL2:第二閘極線 Scan1:第一掃描訊號 Scan2:第二掃描訊號 Vref:參考電壓 EML:發光控制線 EM:發光控制訊號 VDD:第一驅動電壓 VSS:第二驅動電壓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EL:發光層 TFT:薄膜電晶體 TEL:觸控電極線 TL:觸控路由線 TE:觸控電極 TE_f:第一部分 TE_s:第二部分 TE_t:第三部分 CL:觸控電極連接圖案 X-TEL:X-觸控電極線 X-TE:X-觸控電極 X-CL:X-觸控電極連接圖案 X-TEL-1:第一X-觸控電極線 X-TEL-2:第二X-觸控電極線 X-TL-1:第一X-觸控路由線 X-TL-2:第二X-觸控路由線 Y-TEL:Y-觸控電極線 Y-TE:Y-觸控電極 Y-CL: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 Y-TEL-1:第一Y-觸控電極線 Y-TEL-2:第二Y-觸控電極線 Y-TL-1:第一Y-觸控路由線 Y-TL-2:第二Y-觸控路由線 X-TE-a,Y-TE-a:主體部分 X-TE-b,Y-TE-b:翅膀部分 Y-TLP:Y-輔助圖案 X-CP-1:第一X-觸控電極接觸墊 X-CP-2:第二X-觸控電極接觸墊 BL1:第一邊界 BL2:第二邊界 SAA:子區域 SAA1:第一子區域 SAA2:第二子區域 SAA3:第三子區域 SAA4:第四子區域 DME1:第一虛擬電極 TSM1:第一觸控感測器金屬 TSM2:第二觸控感測器金屬 CH:接觸孔 SU:感測單元 Wa1,Wa2,Wa3,Wb1,Wb2,Wc1,Wc2:寬度 X-CP:X-觸控電極接觸墊 DSL:顯示訊號線 DSL1:第一顯示訊號線 DSL2:第二顯示訊號線 BNK:岸堤 MB:多緩衝層 BSM:遮光金屬層 ACT:主動層 AB:主動緩衝層 GI:閘極絕緣層 GAT:閘極金屬層 ILD1:第一層間絕緣層 ILD2:第二層間絕緣層 SD:源極汲極金屬層 PLN:平面化層 TM:顯示輔助電極層 SUB:基板 PI1:第一聚酰亞胺層 IPD:層間聚酰亞胺層 PI2:第二聚酰亞胺層 ENCAP:封裝層 PAS1:第一無機封裝層 PAS2:第二無機封裝層 PCL:有機封裝層 TBUF:觸控緩衝層 TILD:觸控絕緣層 TIBUF:觸控絕緣緩衝層 TPAS:觸控保護層 DMP:虛擬圖案 SHL:遮蔽線 GUL:警戒線 PA:墊區域 PA1:第一墊區域 PA2:第二墊區域 PA3:第三墊區域 PA4:第四墊區域 TP:觸控墊 GP:閘極墊
本公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將從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中得到更清楚的理解,其中: 圖1為示意性地繪示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配置的圖; 圖2為繪示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子像素的電路結構的例子的圖; 圖3到5為繪示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中的觸控感測器結構的例子的圖; 圖6為繪示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器結構中的觸控電極的結構的例子的圖; 圖7為繪示圖5中所示的觸控感測器結構是由圖6中所示的觸控電極的結構實現的例子的圖; 圖8為繪示構成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電極的結構的例子的圖; 圖9為繪示構成觸控感測器結構的電極與包括在根據本公開多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子像素中的配置之間的佈置關係的例子的圖; 圖10為繪示圖9中所示的A-A’部分的截面結構的例子的圖; 圖11到16為繪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上的特定例子的圖; 圖17為繪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及非主動區域的邊界的周邊區域上的特定例子的圖; 圖18為繪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顯示面板的主動區域與非主動區域的壩體(dam)之間的特定例子的圖;以及 圖19為繪示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觸控感測器結構實現在包括顯示面板的墊區域的非主動區域上的特定例子的圖。
100:觸控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20:閘極驅動電路
130:資料驅動電路
140:控制器
SP:子像素
AA:主動區域
NA:非主動區域
GL:閘極線
DL:資料線
DATA:影像資料
DCS:資料控制訊號
GCS:閘極控制訊號

Claims (19)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多個發光元件,設置於一顯示面板的一主動區域上;一封裝層,設置於該些發光元件上;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該封裝層上;多個虛擬電極,與該些觸控電極位於同一層上,該些虛擬電極與該些觸控電極分開;多條觸控路由線,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以及至少一虛擬圖案,設置於該封裝層與該些觸控電極及該些虛擬電極之間,使該至少一虛擬圖案位於與該些虛擬電極及該些觸控電極不同的層上,且該至少一虛擬圖案重疊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部分及該些虛擬電極的至少一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虛擬圖案的一寬度大於該些觸控電極的一寬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虛擬圖案絕緣於該些觸控電極。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虛擬圖案被浮接,使該至少一虛擬圖案不接收訊號。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觸控路由線的至少一觸控路由線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於該主動區域 上,及該至少一虛擬圖案設置於除了設置於該主動區域上重疊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的一區域外的一區域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虛擬圖案的一寬度大於設置於該主動區域上的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的一寬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多個輔助路由圖案,重疊設置於該主動區域上的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及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輔助路由圖案係設置於與該至少一虛擬圖案同一層上,及設置為與該至少一虛擬圖案分隔。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輔助路由圖案的一寬度大於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的一寬度。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輔助路由圖案的一寬度與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的一寬度相同。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觸控絕緣層,設置於該至少一虛擬圖案與該些觸控電極之間。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觸控絕緣緩衝層,設置於該至少一虛擬圖案與該觸控絕緣層之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絕緣層的一厚度大於該觸控絕緣緩衝層的一厚度。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絕緣層為一有機層,及該觸控絕緣緩衝層為一無機層。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主動區域被劃分為一第一子區域及一第二子區域,該些觸控路由線的至少一者的一部分係設置於該第二子區域上及電性連接於設置於該第一子區域上的一觸控電極,及其中該些虛擬電極中的至少一虛擬電極係設置於該第一子區域的一區域的至少一部分,該第一子區域的該區域對應於該第二子區域上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所設置的一區域。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虛擬電極中的至少一虛擬圖案的一寬度大於該至少一虛擬電極的一寬度。
  17.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一顯示面板的一主動區域上;多條觸控路由線,電性連接於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且設至於該主動區域上;多個輔助路由圖案,重疊該些觸控路由線的至少一觸控路由線且電性連接於該至少一觸控路由線; 多個虛擬電極,與該些觸控電極位於同一層上,該些虛擬電極與該些觸控電極分開;以及多個虛擬圖案,重疊該些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觸控電極及該些虛擬電極的至少一虛擬電極,且該些虛擬圖案絕緣於該至少一觸控電極及位於與該些虛擬電極及該些觸控電極不同的層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虛擬圖案的一寬度大於該些觸控電極的一寬度,且該些輔助路由圖案的一寬度大於該些觸控路由線的一寬度。
  19.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多個觸控電極,設置於一顯示面板的一主動區域上;多個虛擬電極,設置於該主動區域上,位於與該些觸控電極所設置的同一層上,且設置為與該些觸控電極分隔開;以及多個虛擬圖案,位於與該些虛擬電極及該些觸控電極不同的層上,重疊於該些觸控電極及該些虛擬電極。
TW111131907A 2021-10-18 2022-08-24 觸控顯示裝置 TWI840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10138201 2021-10-18
KR10-2021-0138201 2021-10-18
KR10-2021-0189733 2021-12-28
KR1020210189733A KR20230055325A (ko) 2021-10-18 2021-12-28 터치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8170A TW202318170A (zh) 2023-05-01
TWI840925B true TWI840925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00379A1 (en) 2019-12-31 2021-07-01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00379A1 (en) 2019-12-31 2021-07-01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40925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838867B (zh) 觸控顯示裝置
JP7473609B2 (ja) タッチ表示装置
JP7439193B2 (ja) タッチ表示装置
TW202318170A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20230124340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92194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EP4167059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768568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847290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EP4167060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230055325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2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1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4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0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6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3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7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KR20230055328A (ko) 터치 표시 장치
CN115993901A (zh) 触摸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