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0206B - 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206B
TWI840206B TW112115839A TW112115839A TWI840206B TW I840206 B TWI840206 B TW I840206B TW 112115839 A TW112115839 A TW 112115839A TW 112115839 A TW112115839 A TW 112115839A TW I840206 B TWI840206 B TW I8402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nnector
operating member
connector
board
extension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5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賢昌
張君瑋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206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組件,包含一線端連接器、一板端連接器及一操作件。該線端連接器包含一基座及一延伸管體,該延伸管體側向形成一凸塊。該板端連接器包含一本體及一線材連接部,該本體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形成有一內導槽及一側開口。該操作件具有一樞轉部、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其中,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於初始狀態且該操作件位於解鎖位置,該第二延伸臂遠離該內導槽,容許該凸塊進入該容置空間;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切換至接合狀態,該凸塊與該第一延伸臂接觸,使該操作件自解鎖位置旋轉至鎖定位置。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組件,尤指一種具有線端連接器及板端連接器的連接器組件。
車輛的電動化及智慧化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其中所使用的車用電連接器常常需要擁有高可靠性及防水性能。車用電連接器主要係用於電子訊號及電源的傳輸,尤其是習知的大電流之車用電連接器組件,可能採取的設計包含將電連接器的接口部分設計成具有防水性能的結構,例如於連接器的導線端或板端單獨使用橡膠密封環或緊固裝置來保護接口位置,或是使用防水膠或密封膠來封閉電路板及導線,以避免水或灰塵的侵入內部,確保車輛的安全性和長期穩定性。另外,大電流之電連接器還須注意是否具有無法輕易開啟的特性,若可輕易開啟可能導致使用者操作上具有危險性。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車用的連接器組件,以解決先前技術所面臨連接器鬆緊程度或防水性能不足等問題。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含線端連接器及板端連接器之插接組合,板端連接器設置於印刷電路板上,其中板端與線端及板端與印刷電路板之連接處分別包含橡膠密封圈,具有防水防塵等功效,不需額外點膠;此外,操作件的延伸臂及線端連接器殼體的側開口具有特殊形狀的相互配合設計,來達到更佳的作動方式,可供連接器達到有效緊迫,且操作過程更加直覺且具有防呆效果。藉此,當線端連接器與印刷電路板端的連接器組裝時,可緊固結合連接器並避免產生容易開啟的情形。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器組件,其包含一板端連接器、一線端連接器以及一操作件。該板端連接器包含一基座及一延伸管體,該延伸管體連接於該基座,該延伸管體側向形成一凸塊。該線端連接器包含一本體及一線材連接部。該本體用以套設於該延伸管體,該本體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形成有一內導槽及一側開口,該內導槽形成於該外殼的內側,該側開口具有一樞轉區及一作動區。該線材連接部自該本體延伸。該操作件樞設於該線端連接器且可在一鎖定位置及一解鎖位置之間切換,該操作件具有一樞轉部、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該樞轉部設置於該樞轉區,該第一延伸臂及該第二延伸臂設置於該作動區且共同定義一容置空間。其中,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於一初始狀態且該操作件位於該解鎖位置,該第二延伸臂遠離該內導槽,容許該凸塊沿該內導槽進入該容置空間;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自該初始狀態切換至一接合狀態,該凸塊與該第一延伸臂接觸,使該操作件以該樞轉部為中心自該解鎖位置旋轉至該鎖定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該內導槽與該作動區相連通,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自該初始狀態切換至該接合狀態同時該操作件以該樞轉部為中心自該解鎖位置旋轉至該鎖定位置,該凸塊係經由該內導槽進入該容置空間後,隨該第一延伸臂及該第二延伸臂於該作動區中移動。
於一實施例中,該操作件包含至少一側桿及連接於所述側桿的一橫桿,該樞轉部、該第一延伸臂及該第二延伸臂形成於所述側桿上。
於一實施例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卡勾部,該橫桿具有一第二卡勾部,當該操作件位於該鎖定位置,該第一卡勾部與該第二卡勾部相互卡合。
於一實施例中,該外殼形成一第一定位凹槽及一第二定位凹槽,該操作件具有一定位凸點,當該操作件於該解鎖位置,該定位凸點卡合於該第一定位凹槽,當該操作件於該鎖定位置,該定位凸點卡合於該第二定位凹槽。
於一實施例中,該基座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上表面設有一上膠圈,該下表面設有一下膠圈。
於一實施例中,該基座設置於一機殼與一電路板之間,該上表面朝向該機殼且該上膠圈緊密貼合於該機殼,該下表面朝向該電路板且該下膠圈緊密貼合於該電路板。
於一實施例中,該機殼具有一開孔,該延伸管體自該開孔向外延伸,該上膠圈環繞該開孔。
於一實施例中,該板端連接器更包含一端子,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下膠圈環繞該端子。
於一實施例中,該線端連接器更包含一彈性阻隔環,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處於該接合狀態,該彈性阻隔環與該延伸管體緊配合。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須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特定的環境、應用或特殊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說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且圖式中各元件間之尺寸關係僅為求容易瞭解,並非用以限制實際比例。
請參閱圖1至圖3。圖1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100設置於機殼200及電路板300的示意圖。圖2及圖3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100及電路板300之爆炸圖。連接器組件100固設於電路板300上,且機殼200供部分地連接器組件100設置。連接器組件100包含一板端連接器1、一線端連接器2以及一操作件3,其中線端連接器2套設於板端連接器1,操作件3樞設於線端連接器2上,施加外力旋轉操作件3或搭配操作線端連接器2,可帶動線端連接器2於板端連接器1上來回滑動。
請一併參閱圖4及圖5,板端連接器1包含一基座11、一延伸管體12及二端子13,延伸管體12延伸連接於基座11,延伸管體12側向形成一凸塊121。基座11設置於機殼200與電路板300之間,具有一上表面111及一下表面112,分別形成於基座11的相對兩側面。上表面111朝向機殼200,可供板端連接器1抵靠機殼200,且上表面111設有一上膠圈1111緊密貼合於機殼200。下表面112朝向電路板300,可供板端連接器1抵靠電路板300,且下表面112設有一下膠圈1121緊密貼合於電路板300。
承上,機殼200具有一開孔2001,當機殼200固設於板端連接器1時,延伸管體12自開孔2001向外延伸,而上膠圈1111環繞開孔2001。同時地,所述端子13電性連接電路板300,且下膠圈1121環繞端子13。詳細而言,於本實施例中的上膠圈1111、下膠圈1121可選用橡膠材質,上膠圈1111可供機殼200與板端連接器1之一側緊迫連接,避免水氣或灰塵自機殼200位置進入內部,下膠圈1121可供電路板300及板端連接器1之另一側緊迫連接,以進一步隔絕電路板300與板端連接器1之間可能的水氣或灰塵,使上下位置皆具有密封效果。須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端子以二個作為例示,其數量可依據實際需求調整,在此不作限制。
請一併參閱圖6及圖7,線端連接器2包含一本體21及一線材連接部22。本體21用以套設於延伸管體12,線材連接部22自本體21往外延伸並可供導線穿設。本體21具有一外殼211,其中外殼211具有二內導槽2111、二側開口2112、一第一卡勾部2113、二第一定位凹槽2114、以及二第二定位凹槽2115。二內導槽2111形成於外殼211相對之內側面,供延伸管體12的凸塊121滑動。側開口2112分別形成於外殼211之相對兩側,且具有一樞轉區21121及一作動區21122,內導槽2111與作動區21122相連通。第一定位凹槽2114及第二定位凹槽2115形成於外殼211之同一側(另一第一定位凹槽2114及另一第二定位凹槽2115形成於外殼211之相對另一側)。
請一併參閱圖8及圖16,線端連接器2更包含一彈性阻隔環23,環繞於線端連接器2中。當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接合時,彈性阻隔環23與板端連接器1的延伸管體12緊配合,此時彈性阻隔環23會填滿相互套設的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的內部空間,使板端連接器1可緊迫地接合線端連接器2。於本實施例中,彈性阻隔環23可為矽膠件,用作連接器中的密封件,供連接器組件100具有防止灰塵、水和其他雜質進入的效果。
進一步說明操作件3,操作件3樞設於線端連接器2上且可在一鎖定位置及一解鎖位置之間切換。如圖6及圖7所示,操作件3具有二樞轉部31、二第一延伸臂32以及二第二延伸臂33,樞轉部31設置於側開口2112的樞轉區21121,第一延伸臂32及第二延伸臂33設置於側開口2112的作動區21122,且第一延伸臂32及第二延伸臂33共同定義一容置空間C。
此外,操作件3更包含二側桿34、一橫桿35及二定位凸點36。樞轉部31、第一延伸臂32及第二延伸臂33形成於側桿34上。橫桿35連接於二側桿34之間且具有一第二卡勾部351。定位凸點36形成於側桿34之內側面,當操作件3位於解鎖位置時,定位凸點36卡合於第一定位凹槽2114,此時外殼211的第一卡勾部2113與橫桿35的第二卡勾部351不相互干涉。當操作件3位於鎖定位置時,定位凸點36卡合於第二定位凹槽2115,此時外殼211的第一卡勾部2113與橫桿35的第二卡勾部351相互卡合,供板端連接器1及線端連接器2緊密接合。定位凸點36與第一定位凹槽2114或第二定位凹槽2115的卡合,可讓使用者直覺的感受到定位手感。
以下詳細說明連接器組件100的作動關係。如圖9至圖15所示,當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於一初始狀態且操作件3位於解鎖位置時,定位凸點36卡合於第一定位凹槽2114,第二延伸臂33遠離內導槽2111,以容許凸塊121沿內導槽2111進入容置空間C(參圖10及圖13)。當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自初始狀態切換至接合狀態的過程中,凸塊121與第一延伸臂32接觸後,凸塊121會推抵第一延伸臂32使操作件3隨之旋轉作動(參圖11及圖14),使用者也可輔助施力於橫桿35,協助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的相互靠緊接合、以及操作件3的同步旋轉。凸塊121係經由內導槽2111進入容置空間C後,隨第一延伸臂32及第二延伸臂33於作動區21122中移動,此時凸塊121可由作動區21122之最低位置移動至最高位置,且定位凸點36自第一定位凹槽2114切換並卡合至第二定位凹槽2115,並使操作件3以樞轉部31為中心自解鎖位置旋轉至鎖定位置(參圖12及圖15)。換言之,當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自初始狀態切換為接合狀態時,第二延伸臂33若先干涉抵靠凸塊121時,則線端連接器2及操作件3無法繼續作動。因此,第二延伸臂33具有限位及止擋作用,同時具有防呆的效果。
同樣地,當欲將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自接合狀態解除時,先使第一卡勾部2113與第二卡勾部351相互脫離,然後施力使操作件3逐漸從鎖定位置轉動至解鎖位置,此時凸塊121會先在容置空間C中隨第一延伸臂32及第二延伸臂33移動,然後隨著操作件3的旋轉,第二延伸臂33會逐漸讓位至遠離內導槽2111 (即,在圖式的垂直方向上第二延伸臂33與內導槽2111不重疊),使凸塊121得以脫離容置空間C並進入內導槽2111中,最後板端連接器1與線端連接器2可以脫離。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連接器組件包含板端連接器、線端連接器及操作件的組合,經由操作件上特殊設計的側開口形狀、第一及第二延伸臂,與板端連接器的凸塊結合作動,可供大電流之連接器組件接合地更加緊密,且板端連接器上下表面皆包含橡膠密封件,一方面可減少產品組裝時使用防水膠或密封膠的點膠步驟,一方面具有雙面防水的功效。藉此,可達到節省製造成本及增加連接器穩定性的效果。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00:連接器組件 200:機殼 2001:開孔 300:電路板 1:板端連接器 11:基座 111:上表面 1111:上膠圈 112:下表面 1121:下膠圈 12:延伸管體 121:凸塊 13:端子 2:線端連接器 21:本體 211:外殼 2111:內導槽 2112:側開口 21121:樞轉區 21122:作動區 2113:第一卡勾部 2114:第一定位凹槽 2115:第二定位凹槽 22:線材連接部 23:彈性阻隔環 3:操作件 31:樞轉部 32:第一延伸臂 33:第二延伸臂 34:側桿 35:橫桿 351:第二卡勾部 36:定位凸點 C:容置空間
圖1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機殼及電路板組合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及電路板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及電路板於另一方向的爆炸圖; 圖4為本發明板端連接器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板端連接器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及操作件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線端連接器及操作件的另一視角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的局部剖面圖; 圖9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於初始狀態的側視圖; 圖10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於初始狀態的側視圖; 圖11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自初始狀態切換至接合狀態的側視 圖; 圖12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於接合狀態的側視圖; 圖13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於初始狀態的剖面圖; 圖14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自初始狀態切換至接合狀態的剖面 圖; 圖15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於接合狀態的剖面圖;及 圖16為本發明連接器組件的剖面圖。
100:連接器組件
200:機殼
2001:開孔
300:電路板
1:板端連接器
2:線端連接器
3:操作件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含: 一板端連接器,包含一基座及一延伸管體,該延伸管體連接於該基座,該延伸管體側向形成一凸塊; 一線端連接器,包含: 一本體,用以套設於該延伸管體,該本體具有一外殼,該外殼形成有一內導槽及一側開口,該內導槽形成於該外殼的內側,該側開口具有一樞轉區及一作動區; 一線材連接部,自該本體延伸; 一操作件,樞設於該線端連接器且可在一鎖定位置及一解鎖位置之間切換,該操作件具有一樞轉部、一第一延伸臂及一第二延伸臂,該樞轉部設置於該樞轉區,該第一延伸臂及該第二延伸臂設置於該作動區且共同定義一容置空間; 其中,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於一初始狀態且該操作件位於該解鎖位置,該第二延伸臂遠離該內導槽,容許該凸塊沿該內導槽進入該容置空間;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自該初始狀態切換至一接合狀態,該凸塊與該第一延伸臂接觸,使該操作件以該樞轉部為中心自該解鎖位置旋轉至該鎖定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內導槽與該作動區相連通,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自該初始狀態切換至該接合狀態同時該操作件以該樞轉部為中心自該解鎖位置旋轉至該鎖定位置,該凸塊係經由該內導槽進入該容置空間後,隨該第一延伸臂及該第二延伸臂於該作動區中移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操作件包含至少一側桿及連接於所述側桿的一橫桿,該樞轉部、該第一延伸臂及該第二延伸臂形成於所述側桿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外殼具有一第一卡勾部,該橫桿具有一第二卡勾部,當該操作件位於該鎖定位置,該第一卡勾部與該第二卡勾部相互卡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外殼形成一第一定位凹槽及一第二定位凹槽,該操作件具有一定位凸點,當該操作件於該解鎖位置,該定位凸點卡合於該第一定位凹槽,當該操作件於該鎖定位置,該定位凸點卡合於該第二定位凹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基座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該上表面設有一上膠圈,該下表面設有一下膠圈。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基座設置於一機殼與一電路板之間,該上表面朝向該機殼且該上膠圈緊密貼合於該機殼,該下表面朝向該電路板且該下膠圈緊密貼合於該電路板。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機殼具有一開孔,該延伸管體自該開孔向外延伸,該上膠圈環繞該開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板端連接器更包含一端子,電性連接至該電路板,該下膠圈環繞該端子。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線端連接器更包含一彈性阻隔環,當該板端連接器與該線端連接器處於該接合狀態,該彈性阻隔環與該延伸管體緊配合。
TW112115839A 2023-04-27 連接器組件 TWI840206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0206B true TWI840206B (zh) 2024-04-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7122B2 (en) 2009-07-07 2011-04-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mproved connection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7122B2 (en) 2009-07-07 2011-04-1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mproved connection mechanis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65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KR101177257B1 (ko) 레버식 커넥터
JP3180016B2 (ja)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TWI413313B (zh) 連接器裝置
KR0170027B1 (ko) 전기 커넥터 위치 보증 장치
US7311535B2 (en) Lever fitting-type connector
US20110237109A1 (en)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638090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used for a flexible flat cable
JP4084079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TWI840206B (zh) 連接器組件
US542565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m lever lock mechanism
CN213473302U (zh) 后栏板开关装置
US20210273376A1 (en) Connector
KR102463691B1 (ko) 커넥터
US1060837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slider
TWM645013U (zh) 連接器組件
TWM647468U (zh) 連接器組件
EP3651177B1 (en) Switch device and opening/closing detection device
JP200814055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216214504U (zh) 一种具有二阶段解锁功能的连接开关
JPH10223311A (ja)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CN113644501A (zh) 一种具有二阶段解锁功能的连接开关
KR20110082543A (ko) 기판 케이블 접속 구조체
JP3245386U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のコネクタ組立体
US11715903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a rotatble connection 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