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708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708B
TWI838708B TW111109677A TW111109677A TWI838708B TW I838708 B TWI838708 B TW I838708B TW 111109677 A TW111109677 A TW 111109677A TW 111109677 A TW111109677 A TW 111109677A TW I838708 B TWI838708 B TW I8387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ilm
area
display panel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6212A (zh
Inventor
平形吉晴
三宅博之
井上聖子
山崎舜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6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708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構想出的顯示裝置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檢測部、當顯示部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的一部分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物體、方法或製造方法。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程(process)、機器(machine)、產品(manufacture)或組成物(composition of matter)。尤其是,本發明例如係關於一種人機介面、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發光裝置、蓄電裝置、它們的驅動方法或它們的製造方法。尤其是,本發明例如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尤其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係關於一種能夠折疊的顯示裝置。
與資訊傳送方法有關的社會基礎越來越充實。藉由使用資訊處理裝置,不僅在單位或家裡時而且在出門時也能夠得到、加工或發送多種多樣的資訊。
在上述背景下,對可攜式資訊處理裝置展開了積極的開發。
例如,可攜式資訊處理裝置經常在室外被使 用,因此有時由於掉落而可攜式資訊處理裝置及其中的顯示裝置受到意外的外力衝擊。作為不容易破損的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已知具有使發光層分離的結構體與第二電極層之間的緊密性得到提高的結構的顯示裝置(專利文獻1)。
另外,已知包括從耦合於電子裝置的第一部分的第一感測器接收第一加速度資料的功能的多面板電子裝置。另外,已知還包括從耦合於電子裝置的第二部分的第二感測器接收第二加速度資料的功能,並且第一部分的位置相對於第二部分的位置是可動的多面板電子裝置。另外,己知還包括至少部分性地根據第一加速度資料及第二加速度資料來判斷電子裝置的結構的功能的多面板電子裝置(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19079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502372號公報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或者,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或者,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顯示裝置。
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上述所有目的。另外,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看來這些目的以外的目的是顯然易見的,而可以從說明書、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中抽出這些目的以外的目的。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能夠折疊且具備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的顯示部;檢測顯示部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的檢測部;接收折疊信號而供應影像控制信號的控制部;接收影像控制信號而生成影像信號並供應該信號的影像處理部;以及接收影像信號而驅動顯示部的驅動電路。該控制部供應使影像處理部生成在折疊狀態的顯示部的第二區域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控制信號。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上述顯示裝置,其中控制部具備運算部及儲存使運算部執行的程式的記憶部,程式包括:允許中斷處理的第一步驟;若顯示部為展開狀態,則進入第三步驟,若顯示部為折疊狀態,則進入第四步驟的第二步驟;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中的影像的第三步驟;生成在第二區域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第四步驟;在顯示部中顯示影像的第五步驟;若進行中斷處理而被供應結束指令,則進入第七步驟,若不被供應結束指令,則回到第二步驟的第六步驟;以及結束程式的第七步驟。中斷處理包括:允許操作的第八步驟;以及從中斷處理恢復的第九步驟。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能夠 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檢測部、當顯示部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的一部分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由此,當折疊顯示部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可以顯示黑影像。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或者,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一種顯示裝置,包括:能夠折疊且具備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的顯示部;檢測顯示部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的檢測部;接收折疊信號而供應影像控制信號及同步控制信號的控制部;接收影像控制信號而生成第一影像信號及第二影像信號並供應這些信號的影像處理部;接收同步控制信號而供應第一同步信號及第二同步信號的同步信號供應部;接收第一影像信號及第一同步信號而使第一區域驅動的第一驅動電路;以及接收第二影像信號及第二同步信號而使第二區域驅動的第二驅動電路。控制部供應使影像處理部生成在折疊狀態的顯示部的第二區域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控制信號以及停止折疊狀態的顯示部的第二區域的掃描線的選擇的同步控制信號。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上述顯示裝置,其中控制部具備運算部及儲存使運算部執行的程式的記憶部,程式包括:允許中斷處理的第一步驟;若顯示部為展開狀態,則進入第三步驟,若顯示部為折疊狀態,則進入第四 步驟的第二步驟;若展開狀態沒有變化,則進入第五步驟,若從展開狀態變為折疊狀態,則進入第六步驟的第三步驟;若折疊狀態沒有變化時,則進入第七步驟,若從折疊狀態變為展開狀態,則進入第八步驟的第四步驟;執行處理1的第五步驟;執行處理2的第六步驟;執行處理3的第七步驟;執行處理4的第八步驟;若進行中斷處理被供應結束指令,則進入第十步驟,若不被供應結束指令,則回到第二步驟的第九步驟;以及結束程式的第十步驟。中斷處理包括:允許操作的第十一步驟;以及從中斷處理恢復的第十二步驟。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具備如下四個處理的上述顯示裝置。處理1包括:使同步信號供應部將同步信號供應給第一驅動電路及第二驅動電路的第一步驟;使影像處理部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中的影像的第二步驟;在顯示部中顯示影像的第三步驟;以及從處理1恢復的第四步驟。第二處理包括:使同步信號供應部將同步信號供應給第一驅動電路及第二驅動電路的第一步驟;使影像處理部生成顯示在第二區域中的黑影像的影像的第二步驟;在顯示部中顯示影像的第三步驟;使同步信號供應部依次停止對第二驅動電路供應同步信號的第四步驟;以及從處理2恢復的第五步驟。第三處理包括:使同步信號供應部將同步信號供應給第一驅動電路的第一步驟;使影像處理部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中的影像的第二步驟;使顯示部將影像顯示在第一區域中的第三步驟;以及從處理3恢 復的第四步驟。第四處理包括:使同步信號供應部將同步信號依次供應給第二驅動電路的第一步驟;使影像處理部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中的影像的第二步驟;使顯示部顯示影像的第三步驟;以及從處理4恢復的第四步驟。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檢測部、當顯示部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的一部分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能夠停止用於顯示黑影像的部分的同步信號的供應的同步信號供應部。由此,可以停止當折疊顯示部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中的顯示。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上述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對第一驅動電路供應電源電位的第一電源;以及對第二驅動電路供應電源電位的第二電源,其中控制部根據折疊信號對第二電源供應電源控制信號,並且第二電源根據電源控制信號停止電源電位的供應。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能夠停止用於顯示黑影像的部分的同步信號的供應的同步信號供應部、能夠停止用於顯示黑影像的部分的電源電位的供應的電源。由此,可以停止當折疊顯示部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中的顯示。其 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或者,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是一種上述顯示裝置,還包括磁石,其中檢測部包括磁感測器,並且磁石配置在磁感測器可以檢測顯示部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的位置上。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以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方式配置的磁石及檢測部,該檢測部具備磁感測器;當顯示部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的一部分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由此,當折疊顯示部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可以顯示黑影像。此外,可以使用磁石的磁力保持折疊狀態。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13a:連接構件
13b:連接構件
15a:支撐面板
15b:支撐面板
102:基板
104a:閘極電極
106:絕緣膜
107:絕緣膜
108:絕緣膜
110:氧化物半導體膜
112:導電膜
112a:第一電極
112b:第二電極
114:絕緣膜
116:絕緣膜
118:絕緣膜
120:絕緣膜
122a:導電膜
122b:導電膜
122c:閘極電極
142a:開口
142d:開口
142e:開口
151:電晶體
200:顯示裝置
200B:顯示裝置
200C:顯示裝置
200D:顯示裝置
210:控制部
210B:控制部
212:同步信號供應部
214:電源部
220:影像處理部
230:顯示部
230(1):第一區域
230(2):第二區域
230(1)S:區域
230b(1):邊界
230b(2):邊界
232:驅動電路
232G:掃描線驅動電路
232S:信號線驅動電路
239:標記
240:檢測部
300:輸入/輸出裝置
301:顯示部
302:像素
302B:子像素
302G:子像素
302R:子像素
302t:電晶體
303c:電容器
303g(1):掃描線驅動電路
303g(2):攝像像素驅動電路
303s(1):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
303s(2):攝像信號線驅動電路
303t:電晶體
308:攝像像素
308p:光電轉換元件
308t:電晶體
309:FPC
310:基板
310a:障壁膜
310b:基板
310c:黏合層
311:佈線
319:端子
321:絕緣膜
328:隔壁
329:間隔物
350R:發光元件
351R:下部電極
352:上部電極
353:層
353a:發光單元
353b:發光單元
354:中間層
360:密封材料
367BM:遮光層
367p:防反射層
367R:著色層
370:反基板
370a:障壁膜
370b:基板
370c:黏合層
380B:發光模組
380G:發光模組
380R:發光模組
500:觸控面板
501:顯示部
502R:子像素
502t:電晶體
503c:電容器
503s: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
503t:電晶體
509:FPC
510:基板
510a:障壁膜
510b:基板
510c:黏合層
511:佈線
519:端子
521:絕緣膜
528:隔壁
550R:發光元件
560:密封材料
567BM:遮光層
567p:防反射層
567R:著色層
570:基板
570a:障壁膜
570b:基板
570c:黏合層
580R:發光模組
590:基板
591:電極
592:電極
593:絕緣層
594:佈線
595:觸摸感測器
597:黏合層
598:佈線
599:連接層
631p:像素
634c:電容元件
634EL:像素電路
634t:電晶體
634t_1:電晶體
634t_2:電晶體
635EL:EL元件
E1:撓性高的區域
E2:撓性低的區域
在圖式中:
圖1A、圖1B1及圖1B2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及示意圖;
圖2A及圖2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部的結構的方塊圖及電路圖;
圖3A及圖3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圖;
圖4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5A及圖5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圖;
圖6A至圖6D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控制部所進行的處理的流程圖;
圖7A至圖7C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外觀圖;
圖8A至圖8D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圖;
圖9A及圖9B是說明能夠適用於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的圖;
圖10A至圖10C是說明能夠適用於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電晶體的結構的圖;
圖11A至圖11C是說明能夠適用於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的圖;
圖12A及圖12B是說明能夠適用於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的圖;
圖13是說明能夠適用於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的圖;
圖14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部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15A及圖15B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部的結構的方塊圖及電路圖;
圖16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17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18是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
將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而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侷限在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內容中。另外,在以下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之間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複說明。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參照圖1A至圖3B對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1A、圖1B1及圖1B2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及示意圖。
圖2A及圖2B是說明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部的圖。圖2A是說明顯示部的結構的方塊圖,圖2B是說明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元件應用於顯示元件時的像素電路的電路圖。
圖3A及圖3B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圖。圖3A是說明主要處理的流程圖,圖3B是說明中斷處理的流程圖。
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包括:能夠折疊且具備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的顯示部230;檢測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F的檢測部240;接收折疊信號F而供應影像控制信號VC的控制部210;接收影像控制信號VC而供應影像信號VIDEO的影像處理部220;以及接收影像信號VIDEO而驅動顯示部230的驅動電路232(參照圖1A)。此外,第一區域230(1)是在顯示裝置200為展開狀態和折疊狀態中的任一個狀態下使用者都可以看到的區域,此外,第二區域230(2)是在顯示裝置200為折疊狀態下成為內側並使用者不能看到的區域。
控制部210供應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在折 疊狀態的顯示部230的第二區域230(2)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控制信號VC。
此外,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的控制部210具備運算部及儲存使運算部執行的程式的記憶部。程式具備以下步驟。
在第一步驟中,允許中斷處理(圖3A(Q1))。當允許中斷處理時,運算部可以接收執行中斷處理的指令。接收了執行中斷處理的指令的運算部中斷主要處理而執行中斷處理。例如,當運算部接收涉及到執行中斷處理的指令的事件時,中斷主要處理,執行中斷處理而將中斷處理的執行結果儲存於記憶部。然後,從中斷處理恢復到主要處理的運算部可以根據中斷處理的執行結果再次開始主要處理。
在第二步驟中,若顯示部230為展開狀態,則進入第三步驟,若顯示部230為折疊狀態,則進入第四步驟(圖3A(Q2))。明確而言,取得折疊信號F,根據所取得的折疊信號F而判斷顯示部230為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
在第三步驟中,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的影像(圖3A(Q3))。此外,由於顯示部230展開,所以可以使用顯示部230的整個面,換言之可以使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顯示影像。
在第四步驟中,生成在第二區域230(2)中 顯示黑影像的影像(圖3A(Q4))。此外,由於顯示部230折疊,所以可以使用顯示部230的一部分,換言之可以僅使用第一區域230(1)顯示影像。
在第五步驟中,在顯示部230中顯示影像(圖3A(Q5))。
在第六步驟中,若進行中斷處理而被供應結束指令,則進入第七步驟,若不被供應結束指令,則回到第二步驟(圖3A(Q6))。
在第七步驟中結束程式(圖3A(Q7))。
此外,中斷處理還具備允許操作的第八步驟以及從中斷處理恢復的第九步驟(圖3B(R8)及(R9))。此外,可以在中斷處理中進行各種操作。例如,顯示裝置200的使用者可以供應選擇要顯示的影像的指令或結束程式的指令。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230、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檢測部240、當顯示部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230的一部分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220。由此,當折疊顯示部230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可以顯示黑影像。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說明的顯示裝置200包括對驅動電路232供應電源電位的電源部214以及對驅動 電路232供應同步信號SYNC的同步信號供應部212。
驅動電路232具備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此外,在圖14中,圖1A中的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也可以設置在相反的位置上。同樣地,在圖15A中,圖2A中的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也可以設置在相反的位置上。此時,如圖15B所示,以旋轉90度配置像素631p。
檢測部240檢測標記239來檢測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
以根據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標記239與檢測部240的互相配置變化的方式,例如在顯示部230的附近配置標記239。由此,檢測部240可以檢測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F。
以下說明構成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的各個要素。
<<能夠折疊的顯示部>>
能夠折疊的顯示部230包括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此外,顯示部230包括具備顯示元件的顯示面板及支撐該顯示面板的外殼。
顯示面板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具有像素部。以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連續顯示影像的方式配置像素。例如, 為了使用者不能識別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之間的邊界230b(1),在第一區域至第二區域中以相同的間隔配置像素(參照圖1A)。
像素部包括多個像素、多個掃描線及多個信號線。
各像素包括與一個掃描線及一個信號線電連接的像素電路以及與該像素電路電連接的顯示元件。
可應用於能夠折疊的顯示部230的顯示面板例如具備撓性基板及該基板上的顯示元件。例如,顯示面板即使以能夠顯示的一個面為內側還是為外側,也可以以1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曲率半徑彎曲。明確而言,可以應用在撓性薄膜之間夾著形成有像素的無機膜的結構。
可應用於能夠折疊的顯示部230的外殼例如具備能夠在邊界230b(1)折疊的鉸鏈(參照圖1B1及圖1B2)。
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部230能夠折疊成三折,但不侷限於此。明確而言,顯示部230既可以具有能夠折疊成對折的結構,又可以具有能夠折疊成四折以上的結構。由於能夠折疊的次數越多,折疊狀態時的外形越小,所以可以提高可攜性。
顯示部230能夠在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之間的邊界230b(1)折疊。
圖1B1示出顯示部230處於展開狀態且將其攤開成平面狀的狀態。
圖1B2示出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明確而言,示出顯示部230按邊界230b(1)向外彎折,按邊界230b(2)向內彎折,折疊成三折的狀態。
尤其是,在顯示裝置200處於折疊狀態下,較佳的是將第一區域230(1)配置在顯示裝置200的外側。由此,使用者可看到在顯示裝置200處於折疊狀態下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中的影像。
注意,在實施方式3中對能夠折疊的顯示部230的結構的一個例子進行詳細說明。
<<驅動電路>>
驅動電路232具備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此外,驅動電路232例如可以使用移位暫存器等各種順序電路等來構成。另外,當在撓性顯示部中配置由LSI構成的驅動電路時,配置在折疊部分以外的部分。另外,在與像素電路相同的製程中形成的驅動電路可以配置在撓性顯示部的折疊部分,對配置的限制少,所以是較佳的。
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接收電源電位及同步信號SYNC而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
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接收電源電位、同步信號SYNC及影像信號VIDEO而供應影像信號。
顯示部230被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被選擇一個掃描線及與其連接的像素。
被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像素被供應影像信號,配置在該像素中的像素電路儲存影像信號。此外,配置在該像素中的顯示元件根據影像信號進行顯示。
<<同步信號供應部>>
同步信號供應部212供應同步信號SYNC。同步信號SYNC是用來使驅動電路232同步工作的信號,作為該信號的例子除了垂直同步信號及水平同步信號以外,可以舉出起動脈衝信號SP、鎖存信號LP、脈衝寬度控制信號PWC、時脈信號CLK等。
<<電源部>>
電源部214供應電源電位。此外,作為電源電位,可以供應高電位一側的電源電位(例如,VDD)和低電位一側的電源電位(例如,VSS、GND)中的至少一者或兩者。再者,有時供應多個電位(例如,VDD1、VDD2)。
<<影像處理部>>
影像處理部220接收影像控制信號VC而生成影像,並供應所生成的影像的影像信號VIDEO。
影像信號VIDEO包括顯示在顯示部230的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的影像的資料。
例如,影像處理部220可以根據影像控制信號VC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 (2)中的一個影像。此外,可以根據影像控制信號VC生成在第二區域230(2)中例如顯示黑影像的一個影像。例如,將包括顯示元件能夠顯示的灰階最暗的影像稱為黑影像。
藉由顯示元件顯示黑影像,在顯示其他影像(例如,白影像、灰色影像等)時消耗的電力更少,可以降低顯示裝置200的耗電量。
明確而言,可以降低以不能看到顯示的方式折疊時的第二區域230(2)所消耗的電力。
作為當顯示黑影像時消耗的電力比當顯示其他影像時消耗的電力少的顯示元件例如可以舉出發光元件。此外,在與顯示元件能夠顯示的最暗的灰階不同的灰階中顯示元件的耗電量最小時,也可以顯示包括其灰階的影像代替黑影像。
<<檢測部及標記>>
檢測部240檢測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F。此外,折疊信號F包括示出折疊狀態的資料或示出展開狀態的資料。
檢測部240具備檢測靠近的標記239的感測器。藉由感測器檢測出配置在顯示部230附近的標記239,檢測部240可以供應對應於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的折疊信號F。
例如可以將突起物等物體的形狀或配置、 光、電波或磁力等的電磁波等用作標記239。明確而言,可以舉出具有不同極性(例如磁石的S極與N極)的物體或者具有不同信號(例如以不同的方法調變的電磁波)的物體等。
作為可以用於檢測部240的感測器,選擇能夠識別標記239的感測器。
明確而言,當標記239採用形狀或配置不同的結構(例如突起物)時,可以將具備不同形狀或配置的開閉器等用於感測器以使其能夠識別該結構。或者,當將光用作標記239時,可以將光電轉換元件等用於感測器。或者,當將電波用作標記239時,可以將天線等用於感測器。或者,當將磁石用作標記239時,可以使用磁感測器等。
另外,檢測部240除了供應折疊信號F以外也可以檢測加速度、方位、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信號、溫度或濕度等而供應其資料。
對作為標記239使用磁石且作為檢測部240使用檢測磁石的磁力的磁感測器的結構進行說明。
顯示裝置200包括磁石作為標記239,檢測部240具備磁感測器,磁石配置在磁感測器可以檢測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的位置上。
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230;以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方式配置的磁石(標記239)及檢測部240,該檢測部240 具備磁感測器;當顯示部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230的一部分(明確而言,第二區域)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220。由此,當折疊顯示部230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明確而言,第二區域)可以顯示黑影像。此外,可以使用磁石的磁力保持折疊狀態。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防止不意圖性地從折疊狀態變為展開狀態的不良現象的顯示裝置。
<<控制部>>
控制部210接收折疊信號F而可以供應影像控制信號VC。此外,也可以供應控制電源部214及同步信號供應部212的信號。
影像控制信號VC是用來控制影像處理部220的信號。例如,包括根據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不同的影像的信號。
<<時序產生器>>
時序產生器生成並供應顯示裝置200所需要的標準時脈信號等。
<<顯示部230的結構>>
顯示部230包括多個像素631p及連接該多個像素631p的佈線(參照圖2A及圖15A)。此外,佈線的種類及個數根據像素631p的結構、個數及配置適當地決定,即可。
每個像素631p至少與一個掃描線及一個信號線電連接。
例如,當像素631p在顯示部230中被配置為x列×y行的矩陣狀時,將信號線S1至信號線Sx及掃描線G1至掃描線Gy配置在顯示部230中(參照圖2A及圖15A)。掃描線G1至掃描線Gy可以按行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信號線S1至信號線Sx可以對被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像素供應影像信號。
<<像素631p的結構>>
像素631p具備顯示元件及包括該顯示元件的像素電路。
像素電路保持被供應的影像信號而使顯示元件顯示對應於該影像信號的灰階。此外,像素電路的結構根據顯示元件的種類或驅動方法適當地選擇而使用。
作為顯示元件可以適當地應用EL元件、使用電泳的電子墨水、液晶元件等。
作為像素電路的一個例子,在圖2B及圖15B中示出對顯示元件應用EL元件的結構。
像素電路634EL包括第一電晶體634t_1,該 第一電晶體634t_1包括與可以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掃描線G電連接的閘極電極、與可以供應影像信號的信號線S電連接的第一電極以及與電容元件634c的第一電極電連接的第二電極。
此外,像素電路634EL還包括第二電晶體634t_2,該第二電晶體634t_2包括與第一電晶體634t_1的第二電極電連接的閘極電極、與電容元件634c的第二電極電連接的第一電極以及與EL元件635EL的第一電極電連接的第二電極。
此外,電容元件634c的第二電極及第二電晶體634t_2的第一電極與可以供應電源電位及使EL元件635EL發光時所需要的電位的佈線A電連接。此外,佈線A的電位既可以為恆定的電位,又可以為在按所規定的期間以脈衝狀變化的電位。EL元件635EL的第二電極與可以供應共用電位的佈線C電連接。此外,電源電位與共用電位之間的電位差比EL元件635EL的發光開始電壓大。
EL元件635EL在一對電極之間包括含發光有機化合物的層。
<<電晶體>>
第二電晶體634t_2供應根據信號線S的電位的電流而控制EL元件635EL的發光。第二電晶體634t_2在形成通道的區域中包含矽或氧化物半導體等。
作為適用於第一電晶體634t_1及第二電晶體 634t_2的電晶體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
使用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電晶體可以使關閉狀態下的源極與汲極之間的洩漏電流(關態電流(off-state current))比習知的使用矽的電晶體低得多。在實施方式4中對適用於第一電晶體634t_1及第二電晶體634t_2的電晶體的結構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注意,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參照圖4至圖6D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
圖4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的方塊圖。
圖5A及圖5B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控制部的工作的流程圖。圖5A是說明主要處理的流程圖,圖5B是說明中斷處理的流程圖。
圖6A至圖6D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控制部所執行的處理1至處理4的流程圖。
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B包括:能夠折疊且具備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的顯示部230;檢測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F的檢測部240;接收折疊信號F而供應影像 控制信號VC及同步控制信號SC的控制部210B;接收影像控制信號VC而供應第一影像信號VIDEO(1)及第二影像信號VIDEO(2)的影像處理部220;接收同步控制信號SC而供應第一同步信號SYNC(1)及第二同步信號SYNC(2)的同步信號供應部212;接收第一影像信號VIDEO(1)及第一同步信號SYNC(1)而使第一區域230(1)驅動的第一驅動電路232(1);以及接收第二影像信號VIDEO(2)及第二同步信號SYNC(2)而使第二區域230(2)驅動的第二驅動電路232(2)。
控制部210B供應生成在折疊狀態的顯示部230的第二區域230(2)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控制信號VC以及停止折疊狀態的顯示部230的第二區域230(2)的掃描線的選擇的同步控制信號SC。
此外,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B的控制部210B具備運算部及儲存使運算部執行的程式的記憶部。程式具備以下步驟。
在第一步驟中,允許中斷處理(圖5A(S1))。
在第二步驟中,若顯示部230為展開狀態,則進入第三步驟,若顯示部230為折疊狀態,則進入第四步驟(圖5A(S2))。明確而言,取得折疊信號F,根據所取得的折疊信號F而判斷顯示部230為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
在第三步驟中,若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沒 有變化,則進入第五步驟,若從展開狀態變為折疊狀態,則進入第六步驟(圖5A(S3))。此外,對在就在此步驟之前的第二步驟中取得的折疊信號F和預先儲存在記憶部中的折疊信號F進行比較,判斷狀態是否變化。另外,當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變化時,再次儲存折疊信號F,更新記憶部的儲存。
在第四步驟中,若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沒有變化,則進入第七步驟,若從折疊狀態變為展開狀態,則進入第八步驟(圖5A(S4))。此外,對在就在此步驟之前的第二步驟中取得的折疊信號F和預先儲存在記憶部中的折疊信號F進行比較,判斷狀態是否變化。此外,當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變化時,再次儲存折疊信號F,更新記憶部的儲存。
在第五步驟中,執行處理1(圖5A(S5))。
在第六步驟中,執行處理2(圖5A(S6))。
在第七步驟中,執行處理3(圖5A(S7))。
在第八步驟中,執行處理4(圖5A(S8))。
在第九步驟中,若進行中斷處理而被供應結束指令,則進入第十步驟,若不被供應結束指令,則回到第二步驟(圖5A(S9))。
在第十步驟中結束程式(圖5A(S10))。
此外,中斷處理還具備允許操作的第十一步驟以及從中斷處理恢復的第十二步驟(圖5B(T11)及(T12))。
此外,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B的控制部210B具備儲存執行四個處理的程式的記憶部。執行四個處理的程式具備以下步驟。
<<處理1>>
在處理1中,在第一步驟中使同步信號供應部212將第一同步信號SYNC(1)供應給第一驅動電路232(1)並將第二同步信號SYNC(2)供應給第二驅動電路232(2)(圖6A(U1))。
在第二步驟中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的影像(圖6A(U2))。
在第三步驟中,使顯示部230顯示上述影像(圖6A(U3))。
在第四步驟中,從處理1恢復(圖6A(U4))。
<<處理2>>
在處理2中,在第一步驟中使同步信號供應部212將第一同步信號SYNC(1)供應給第一驅動電路232(1)並將第二同步信號SYNC(2)供應給第二驅動電路232(2)(圖6B(V1))。
在第二步驟中,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在第二區域230(2)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圖6B(V2))。
在第三步驟中,使顯示部230顯示影像(圖6B(V3))。
在第四步驟中,使同步信號供應部212依次停止對第二驅動電路232(2)供應第二同步信號SYNC(2)(圖6B(V4))。
例如,按如下順序停止同步信號:將起動脈衝信號的電位固定為低電位,將時脈信號的電位固定為低電位,將電源電位固定為低電位。
在第五步驟中,從處理2恢復(圖6B(V5))。
<<處理3>>
在處理3中,在第一步驟中使同步信號供應部212將第一同步信號SYNC(1)供應給第一驅動電路232(1)(圖6C(W1))。
在第二步驟中,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中的影像(圖6C(W2))。
在第三步驟中,使顯示部230在第一區域230(1)中顯示影像(圖6C(W3))。
在第四步驟中,從處理3恢復(圖6C(W4))。
<<處理4>>
在處理4中,在第一步驟中,使同步信號供應部212 將第二同步信號SYNC(2)依次供應給第二驅動電路232(2)(圖6D(X1))。
例如,按如下順序再次開始同步信號的供應:供應規定的電源電位,供應時脈信號,供應起動脈衝信號。
在第二步驟中,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的影像(圖6D(X2))。
在第三步驟中,使顯示部230顯示影像(圖6D(X3))。
在第四步驟中,從處理4恢復(圖6D(X4))。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B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230、檢測上述折疊狀態的檢測部240、當顯示部230為折疊狀態時生成在顯示部230的一部分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的影像處理部220、能夠停止用於顯示黑影像的部分的第二同步信號SYNC(2)的供應的同步信號供應部212。由此,可以停止當折疊顯示部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中的顯示。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以下,對構成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B的各個元素進行說明。注意,至於可以應用與實施 方式1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同樣的要素,援用實施方式1的說明。
<<能夠折疊的顯示部>>
可以用於顯示裝置200B的顯示部230與實施方式1所說明的顯示部230不同之處在於由第一驅動電路232(1)驅動第一區域230(1)且由第二驅動電路232(2)驅動第二區域230(2),除此以外可以應用與實施方式1所說明的顯示部230同樣的結構。
此外,配置在第一區域230(1)中的掃描線及配置在第二區域230(2)中的掃描線由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之間的邊界230b(1)電絕緣。此外,如圖16所示,當將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只配置在單側時,掃描線也可以在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中連接。此時,由於當第一區域230(1)中的掃描線被選擇時第二區域230(2)的掃描線也被選擇,所以當想要在第二區域230(2)中進行黑顯示時,需要從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供應進行黑顯示時所需要的信號。注意,由於只進行黑顯示只需要供應恆定的電壓,所以可以降低耗電量。
<<驅動電路>>
顯示裝置200B包括第一驅動電路232(1)及第二驅動電路232(2)。
第一驅動電路232(1)具備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1)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1)。
第二驅動電路232(2)具備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
此外,與圖14、圖15A及圖15B同樣地,圖17示出互換圖4中的掃描線驅動電路與信號線驅動電路的情況。此時,配置在第一區域230(1)中的信號線及配置在第二區域230(2)中的信號線由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之間的邊界230b(1)電絕緣。此外,如圖18所示,當將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只配置在單側時,信號線也可以在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中連接。此時,由於當對第一區域230(1)的信號線供應影像信號時也對第二區域230(2)的信號線供應影像信號,所以當想要在第二區域230(2)中進行黑顯示時,需要從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供應不選擇像素的信號。注意,由於只處於非選擇狀態只需要供應恆定的電壓,所以可以降低耗電量。
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1)接收電源電位及第一同步信號SYNC(1)而對設置在第一區域230(1)中的掃描線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
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接收電源電位及第二同步信號SYNC(2)而對設置在第二區域230(2)中的掃描線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
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1)接收電源電位、第 一同步信號SYNC(1)及第一影像信號VIDEO(1)而供應影像信號。
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接收電源電位、第二同步信號SYNC(2)及第二影像信號VIDEO(2)而供應影像信號。
顯示部230的第一區域230(1)被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一個掃描線及與其連接的像素被選擇。此外,顯示部230的第二區域230(2)被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一個掃描線及與其連接的像素被選擇。
被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像素被供應影像信號,配置在該像素中的像素電路儲存影像信號。此外,配置在該像素中的顯示元件根據影像信號進行顯示。
<<同步信號供應部>>
同步信號供應部212接收同步控制信號SC而供應第一同步信號SYNC(1)及第二同步信號SYNC(2)。
第一同步信號SYNC(1)是用來使第一驅動電路232(1)同步工作的信號。第二同步信號SYNC(2)是用來使第二驅動電路232(2)同步工作的信號。作為同步信號的例子除了垂直同步信號及水平同步信號以外,可以舉出起動脈衝信號SP、鎖存信號LP、脈衝寬度控制信號PWC、時脈信號CLK等。
同步信號供應部212根據被供應的同步控制信號SC供應第二同步信號SYNC(2)或者停止供應。此 外,藉由停止第二同步信號SYNC(2)的供應,可以停止第二區域230(2)的工作。此外,“停止工作”有時是指各部分的佈線處於高阻抗狀態(或浮動狀態)的情況,有時是指被供應規定的電位且該電位沒有變化而保持相同的狀態的情況。
<<影像處理部>>
影像處理部220接收影像控制信號VC而生成影像,並供應所生成的影像的第一影像信號VIDEO(1)及第二影像信號VIDEO(2)。
第一影像信號VIDEO(1)包括顯示在顯示部230的第一區域230(1)中的影像的資料。第二影像信號VIDEO(2)包括顯示在顯示部230的第二區域230(2)中的影像的資料。
例如,影像處理部220可以根據影像控制信號VC生成顯示在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中的一個影像。
此外,可以根據影像控制信號VC生成在第二區域230(2)中例如顯示黑影像的一個影像。
此外,可以根據影像控制信號VC只生成在第一區域230(1)中顯示的一個影像。
由此,可以降低顯示裝置200B所消耗的電力。
明確而言,可以降低以不能看到顯示的方式 折疊時的第二區域230(2)所消耗的電力。
作為當顯示黑影像時消耗的電力比當顯示其他影像時消耗的電力少的顯示元件例如可以舉出發光元件。
<<檢測部及標記>>
檢測部240檢測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F。此外,可以應用與實施方式1相同的結構。
<<控制部>>
控制部210B接收折疊信號F而可以供應影像控制信號VC、同步控制信號SC及電源控制信號PC。
影像控制信號VC是用來控制影像處理部220的信號。例如,包括根據顯示部230的折疊狀態使影像處理部220生成不同的影像的信號。
<<時序產生器>>
時序產生器生成並供應顯示裝置200B所需要的標準時脈信號等。
<<電源部>>
電源部214接收電源控制信號PC並供應電源電位。
電源部214根據被供應的電源控制信號PC供 應電源電位或者停止供應。此外,藉由停止對第二驅動電路232(2)供應電源電位,可以降低第二驅動電路232(2)所消耗的電力。
此外,“停止電源電位的供應”有時是指高電位一側的電源電位(例如,VDD)和低電位一側的電源電位(例如,VSS、GND)中的至少一個電源電位處於高阻抗狀態而不供應能量且供應另一個電源電位的能量的情況。此時,從驅動電路只供應另一個電源電位。其結果是對與驅動電路連接的各部分的佈線供應規定的電位且該電位沒有變化而保持相同的狀態。
例如,當從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只供應非選擇信號時,相當於非選擇信號的電位的電源電位只從電源部214供應給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其結果是,由於在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中電流幾乎不流過,所以可以降低耗電量。或者,當從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只供應進行黑顯示時所需要的電位時,相當於進行黑顯示時所需要的電位的電源電位只從電源部214供應給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其結果是,由於在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中電流幾乎不流過,所以可以降低耗電量。
或者,“停止電源電位的供應”有時是指高電位一側的電源電位(例如,VDD)及低電位一側的電源電位(例如,VSS、GND)的電源電位都處於高阻抗狀態而不供應能量的情況。此時,不從驅動電路部供應能量。其 結果是與驅動電路連接的各部分的佈線處於高阻抗狀態(浮動狀態)。其結果是當進行黑顯示時保持黑顯示的狀態,由此可以降低耗電量。此外,由於在驅動電路中電流不流過,所以可以降低耗電量。
此外,電源部214也可以具有多個電源,明確而言也可以具有第一電源及第二電源。
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B的變形例子包括對第一驅動電路232(1)供應電源電位的第一電源及對第二驅動電路232(2)供應電源電位的第二電源。並且,控制部210B根據折疊信號F對第二電源供應電源控制信號PC,第二電源根據電源控制信號PC停止電源電位的供應。
上述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包括能夠展開以及折疊的顯示部、能夠停止用於顯示黑影像的部分的同步信號的供應的同步信號供應部、能夠停止用於顯示黑影像的部分的電源電位的供應的電源。由此,可以停止當折疊顯示部的一部分時不需要顯示的區域中的顯示。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變形例>
參照圖4對將圖4中的顯示裝置200B看作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子所例示的顯示裝置200D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子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D可以改變改寫顯示部的頻率。
明確而言,說明具有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的顯示裝置,在該第一模式中以30Hz(每1秒鐘30次)以上的頻率,較佳為60Hz(每1秒鐘60次)以上且低於960Hz(每1秒鐘960次)的頻率輸出選擇像素的掃描線選擇信號,而在該第二模式中以11.6μHz(每1天1次)以上且低於0.1Hz(每1秒鐘0.1次)的頻率,較佳為0.28mHz(每1小時1次)以上且低於1Hz(每1秒鐘1次)的頻率輸出掃描線選擇信號。
藉由使用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子所例示的顯示裝置200D顯示靜態影像,可以將更新速率設定為低於1Hz,較佳為0.2Hz以下,可以進行減輕給使用者的眼睛帶來的負擔的顯示。此外,可以對應於顯示在顯示部上的影像的性質以最適當的頻率更新顯示影像。明確而言,藉由以比順利地顯示動態影像的情況低的頻率進行更新,可以顯示閃爍少的靜態影像。加上,也具有降低耗電量的效果。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子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D除了控制部、驅動電路及顯示部的結構與顯示裝置200B不同以外,具有與顯示裝置200B相同的結構。
<<驅動電路>>
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1)及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根據被供應的第一同步信號SYNC(1)及第二同步信號SYNC(2)以不同的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
例如,驅動電路在如下模式中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以30Hz(每1秒鐘30次)以上的頻率,較佳為60Hz(每1秒鐘60次)以上且低於960Hz(每1秒鐘960次)的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第一模式;以及以11.6μHz(每1天1次)以上且低於0.1Hz(每1秒鐘0.1次)的頻率,較佳為0.28mHz(每1小時1次)以上且低於1Hz(每1秒鐘1次)的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第二模式。
<<同步信號供應部>>
同步信號供應部212根據被供應的同步控制信號SC供應用來使驅動電路以不同的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第一同步信號SYNC(1)及第二同步信號SYNC(2)。
例如,控制對掃描線驅動電路供應的起動脈衝信號的輸出頻率而可以以不同的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
<<控制部>>
控制部210D對同步信號供應部212供應同步控制信號SC而使驅動電路以不同的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例如,當顯示動態影像時,供應以高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 信號的同步控制信號SC,而當顯示靜態影像時,供應以低頻率供應掃描線選擇信號的同步控制信號SC。
<<電晶體>>
第二電晶體634t_2供應根據信號線S的電位的電流而控制EL元件635EL的發光。
作為適用於第一電晶體634t_1及第二電晶體634t_2的電晶體的一個例子,可以舉出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
使用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電晶體可以使關閉狀態下的源極與汲極之間的洩漏電流(關態電流)比習知的使用矽的電晶體低得多。
藉由將關態電流極小的電晶體用於顯示部的像素部,可以在抑制閃爍的發生的同時降低圖框頻率。
在本實施方式的處理2中,使用關態電流極小的包括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第二區域230(2)中的像素與使用矽的電晶體相比可以長期間保持供應給第二區域230(2)的用來顯示黑影像的影像信號。由此,可以停止不需要顯示的區域中的顯示。其結果是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降低了耗電量的顯示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在折疊狀態下能夠使用的區域中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
在實施方式4中對適用於第一電晶體634t_1及第二電晶體634t_2的電晶體的結構的一個例子進行說 明。
注意,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參照圖7A至圖9B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C的結構。
圖7A至圖7C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C的結構的透視圖。圖7A是說明展開狀態的顯示裝置200C的圖,圖7B是說明彎折狀態的顯示裝置200C的圖,圖7C是說明折疊狀態的顯示裝置200C的圖。
圖8A至圖8D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C的結構的圖。圖8A是被展開的顯示裝置200C的俯視圖,圖8B是被展開的顯示裝置200C的底面圖。圖8C是被展開的顯示裝置200C的側面圖,圖8D是沿著圖8A中的點劃線A-B間的剖面圖。
圖9A及圖9B是說明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200C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的圖。圖9A是折疊狀態的顯示裝置200C的中央部分的剖面圖,圖9B是展開狀態的顯示面板的俯視圖。
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裝置200C包括:能夠折疊且具備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的顯示部;驅動顯示部的驅動電路;對驅動電路供應影像信 號的影像處理部;檢測顯示部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而供應折疊信號的檢測部240;以及接收折疊信號的控制部(圖7A)。
控制部根據折疊信號供應影像控制信號,影像處理部根據影像控制信號生成在第二區域230(2)中顯示黑影像的影像。
此外,驅動電路、影像處理部及控制部設置在支撐面板15a與支撐面板15b之間。
顯示裝置200C以交替,換言之以條狀包括帶狀的撓性高的區域E1及帶狀的撓性低的區域E2(圖8A)。注意,不侷限於各區域以平行配置的結構。
連接構件13a的一部分露出在隔開的兩個支撐面板15a之間。此外,連接構件13b的一部分露出在隔開的兩個支撐面板15b之間(圖8A及圖8B)。
藉由在撓性高的區域E1彎折,能夠使顯示裝置200C折疊(參照圖7B及圖7C)。
<<撓性高的區域>>
將撓性高的區域E1用作鉸鏈。撓性高的區域E1至少包括具有撓性的顯示面板。
撓性高的區域E1在顯示面板的影像顯示的一側包括連接構件13a並在與其相對的一側包括連接構件13b(參照圖8A及圖8B)。連接構件13a和連接構件13b夾持顯示面板(參照圖7A、圖8C及圖8D)。
<<撓性低的區域>>
撓性低的區域E2包括在顯示面板的影像顯示的一側包括支撐面板15a並在與其相對的一側包括支撐面板15b。顯示面板夾在支撐面板15a與支撐面板15b之間。
重疊支撐面板15a及支撐面板15b的疊層體的撓性比顯示面板的撓性低。
支撐面板15a及支撐面板15b支撐顯示面板而提高機械強度,由此可以防止顯示面板的損傷。
支撐面板15a及支撐面板15b夾持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1)、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1)。由此,可以保護驅動電路免受從外部施加的應力(參照圖9A及圖9B)。
此外,支撐面板也可以配置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一側或在與其相對的面一側。例如,也可以只使用多個支撐面板15b而不使用多個支撐面板15a。由此,可以使顯示裝置的厚度減薄或重量減輕。
<<連接構件及支撐面板>>
連接構件13a、連接構件13b、支撐面板15a及支撐面板15b可以使用塑膠、金屬、合金或/及橡膠等形成。
藉由使用塑膠或橡膠等,可以形成輕量且不易損壞的連接構件或支撐面板,所以是較佳的。例如,連接構件使用矽酮橡膠形成,支撐面板使用不鏽鋼或鋁形 成,即可。
當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一側配置連接構件或支撐面板時,對與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重疊的部分應用透光材料。
作為固定選自連接構件、支撐面板及顯示面板中的兩個的方法,例如可以適當地應用黏合劑、貫穿的螺絲.銷、夾持的夾子等。
<<檢測部及標記>>
為了能夠檢測顯示部23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標記239及檢測部240設置在支撐面板15a上(參照圖7A、圖7B、圖8A及圖8C)。
在顯示部230為展開狀態下,標記239在離檢測部240遠的位置上(參照圖7A)。
顯示部230在連接構件13a彎折,標記239接近於檢測部240(參照圖7B)。
顯示部230在連接構件13a被折疊,標記239與檢測部240相對(參照圖7C)。檢測部240檢測出相對的標記239,確認到折疊狀態,而供應示出折疊狀態的折疊信號F。
<<顯示面板>>
顯示面板包括顯示部、第一驅動電路及第二驅動電路(參照圖9A及圖9B)。
顯示部具備第一區域230(1)及第二區域230(2)。
第一驅動電路具備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1)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1),第二驅動電路具備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a)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b)。
第一驅動電路驅動第一區域230(1)。第二驅動電路驅動第二區域230(2)。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a)及信號線驅動電路232S(2b)將影像信號供應給掃描線驅動電路232G(2)供應選擇信號的像素。
在第一區域230(1)與第二區域230(2)之間有邊界230b(1),區域230(1)S接近於邊界230b(1)且在於第一區域230(1)(參照圖9B)。區域230(1)S在折疊狀態下在於顯示裝置200C的側面(參照圖9A)。
第一區域230(1)包括區域230(1)S。即使在折疊狀態下停止顯示裝置200C的第二區域230(2)的驅動,藉由驅動第一區域230(1),也可以在區域230(1)S中顯示影像。由此,在顯示裝置200C的側面顯示影像,可以有效地利用該側面。
此外,在實施方式6及實施方式7中說明撓性顯示面板的結構。
在折疊狀態下顯示裝置200C的可攜性好。以顯示部的第一區域230(1)為外側而折疊,可以只使用 第一區域230(1)(參照圖7C)。例如,藉由在顯示部上設置觸控面板,且折疊狀態的尺寸為能夠用單手支撐的尺寸,用所支撐的手的拇指操作觸控面板。由此,可以提供在折疊狀態下能夠用單手操作的顯示裝置。
藉由在折疊狀態下不驅動在折疊狀態下使用者不能看到的第二區域230(2),可以降低顯示裝置200C所消耗的電力。此外,藉由以第二區域230(2)為內側而折疊,可以防止劃傷或附著灰塵。
此外,顯示裝置200C在展開狀態下可以在無縫拼接的很寬的區域上進行顯示。由此,可以進行一覽性強的顯示。
注意,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參照圖10A至圖10C說明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電晶體151的結構。
圖10A至圖10C示出電晶體151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0A是電晶體151的俯視圖,圖10B是相當於沿著圖10A的點劃線A-B切斷的剖面圖,圖10C是相當於沿著圖10A的點劃線C-D切斷的剖面圖。此外,在圖10A中,為了簡化起見,省略構成要素的一部分。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是指電晶體的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中的一個,而第二電極是指另一 個。
電晶體151是通道蝕刻型電晶體,該電晶體包括設置在基板102上的閘極電極104a、形成在基板102及閘極電極104a上的包括絕緣膜106及絕緣膜107的第一絕緣膜108、隔著第一絕緣膜108與閘極電極104a重疊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10、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接觸的第一電極112a及第二電極112b。此外,在第一絕緣膜108、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第一電極112a及第二電極112b上包括具有絕緣膜114、116、118的第二絕緣膜120、形成在第二絕緣膜120上的閘極電極122c。閘極電極122c在設置在第一絕緣膜108及第二絕緣膜120中的開口142d、142e中與閘極電極104a連接。此外,在絕緣膜118上形成用作像素電極的導電膜122a,導電膜122a在設置在第二絕緣膜120中的開口142a中與第二電極112b連接。
此外,將第一絕緣膜108用作電晶體151的第一閘極絕緣膜,將第二絕緣膜120用作電晶體151的第二閘極絕緣膜。另外,將導電膜122a用作像素電極。
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電晶體151中,在通道寬度方向上在閘極電極104a與閘極電極122c之間以在閘極電極104a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之間設置有第一絕緣膜108且在閘極電極122c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之間設置有第二絕緣膜120的方式設置有氧化物半導體膜110。此外,閘極電極104a如圖10A所示在俯視時隔著第一絕 緣膜108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側面重疊。
在第一絕緣膜108及第二絕緣膜120中具有多個開口。典型的是,如圖10B所示,具有第二電極112b的一部分露出的開口142a。此外,如圖10C所示,在通道寬度方向上,具有夾著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開口142d、142e。就是說,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側面的外側具有開口142d、142e。
在開口142a中第二電極112b與導電膜122a連接。
此外,在開口142d、142e中,閘極電極104a與閘極電極122c連接。就是說,在通道寬度方向上,閘極電極104a及閘極電極122c隔著第一絕緣膜108及第二絕緣膜120圍繞氧化物半導體膜110。此外,在開口142d、142e的側面閘極電極122c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側面相對。
在電晶體151中,具有閘極電極104a及閘極電極122c,閘極電極104a的電位與閘極電極122c的電位相等,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側面與閘極電極122c相對,在通道寬度方向上,閘極電極104a及閘極電極122c隔著第一絕緣膜108及第二絕緣膜120圍繞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由此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中載子流過的區域不僅是第一絕緣膜108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之間的介面及第二絕緣膜120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之間的介面,而且是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較廣的範圍,所以增加電晶體 151中的載子的遷移量。
其結果是,電晶體151的通態電流(on-state current)增大且場效移動率增高,典型的是,場效移動率為10cm2/V.s以上,進一步為20cm2/V.s以上。注意,在此的場效移動率是電晶體的飽和區域中的電流驅動力的指標,即外觀上的場效移動率,而不是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物性值的移動率的近似值。另外,藉由將電晶體的通道長度(也稱為L長)設定為0.5μm以上且6.5μm以下,較佳為大於1μm且小於6μm,還較佳為大於1μm且4μm以下,更佳為大於1μm且3.5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大於1μm且2.5μm以下,顯著地增加場效移動率。此外,藉由將通道長度設定得短,即0.5μm以上且6.5μm以下,可以減小通道寬度。
因此,即使在閘極電極104a與閘極電極122c之間設置多個用作其連接部的區域,也可以縮小電晶體151的面積。
在藉由蝕刻等而被加工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端部中,在由於受到加工時的損傷而形成缺陷的同時,由於雜質附著等而被污染。因此,在電晶體151中,當僅形成閘極電極104a和閘極電極122c中的一個時,即使氧化物半導體膜110本質或實質上本質,也藉由施加電場等的壓力使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端部活化,從而該端部容易成為n型(低電阻區域)。
在上述n型的端部設置在第一電極112a與第 二電極112b之間時,n型的區域成為載子路徑,因此形成寄生通道。其結果是,在電晶體中到達臨界電壓時的汲極電流分階段地上升且臨界電壓負向漂移。然而,圖10C所示,包括具有相同的電位的閘極電極104a及閘極電極122c,在通道寬度方向上,閘極電極122c在第二絕緣膜120的側面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側面相對,由此來自閘極電極122c的電場還從其側面影響到氧化物半導體膜110。其結果是,抑制產生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側面或包括側面及其附近的端部的寄生通道。其結果是,成為臨界電壓中的汲極電流的上升陡峭的電特性優良的電晶體。
此外,因為閘極電極104a及閘極電極122c可以遮蔽來自外部的電場,所以形成在基板102與閘極電極104a之間、閘極電極122c上的帶電粒子等電荷不影響到氧化物半導體膜110。其結果是,可以抑制應力測試(例如,對閘極電極施加負電位的-GBT(Gate Bias-Temperature:閘極偏壓-溫度)應力測試)所導致的劣化,且還可以抑制汲極電壓不同時的通態電流的上升電壓的變動。
注意,BT應力測試是一種加速試驗,它可以在短時間內評估由於使用很長時間而發生的電晶體的特性變化(即,隨時間變化)。尤其是,BT應力測試前後的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變動量是檢查可靠性時的重要指標。可以說是,BT應力測試前後的臨界電壓的變動量越少, 電晶體的可靠性越高。
以下說明構成電晶體151的各個要素。
<<基板102>>
作為基板102,使用鋁矽酸鹽玻璃、鋁硼矽酸鹽玻璃、鋇硼矽酸鹽玻璃等玻璃材料。從量產的觀點來看,作為基板102較佳為使用第八代(2160mm×2460mm)、第九代(2400mm×2800mm或2450mm×3050mm)或第十代(2950mm×3400mm)等的母玻璃。因為在處理溫度高且處理時間長的情況下母玻璃大幅度收縮,所以當使用母玻璃進行量產時,較佳的是在600℃以下,更佳的是在450℃以下,進一步較佳的是在350℃以下的溫度下進行製程中的加熱處理。
<<閘極電極104a>>
閘極電極104a可以使用選自鋁、鉻、銅、鉭、鈦、鉬、鎢中的金屬元素、或者以上述金屬元素為成分的合金或組合上述金屬元素的合金等而形成。此外,閘極電極104a也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者兩層以上的疊層結構。例如,可以舉出在鋁膜上層疊鈦膜的兩層結構、在氮化鈦膜上層疊鈦膜的兩層結構、在氮化鈦膜上層疊鎢膜的兩層結構、在氮化鉭膜或氮化鎢膜上層疊鎢膜的兩層結構以及依次層疊鈦膜、該鈦膜上的鋁膜和其上的鈦膜的三層結構等。另外,也可以使用:組合鋁與選自鈦、鉭、鎢、鉬、 鉻、釹、鈧中的元素的膜、組合多種元素的合金膜或氮化膜。另外,閘極電極104a例如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
<<第一絕緣膜108>>
第一絕緣膜108具有絕緣膜106及絕緣膜107的兩層的疊層結構。注意,第一絕緣膜108的結構不侷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三層以上的疊層結構。
作為絕緣膜106,例如使用氮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氧化鋁膜等即可,利用PE-CVD設備以疊層或單層設置。在作為絕緣膜106採用疊層結構的情況下,較佳的是,使用缺陷少的氮化矽膜作為第一氮化矽膜,在第一氮化矽膜上設置氫釋放量及氨釋放量少的氮化矽膜作為第二氮化矽膜。其結果是,可以抑制包含在絕緣膜106中的氫及氮移動或擴散到後面形成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10。
絕緣膜107例如可以使用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等,並且利用PE-CVD設備以疊層或單層設置。
作為第一絕緣膜108,可以採用如下疊層結構:作為絕緣膜106例如形成厚度為400nm的氮化矽膜,然後作為絕緣膜107形成厚度為50nm的氧氮化矽膜。當在真空中連續地形成該氮化矽膜和該氧氮化矽膜時,可以抑制雜質的混入,所以是較佳的。此外,與閘極電極104a重疊的位置上的第一絕緣膜108被用作電晶體151的閘極絕緣膜。注意,氮氧化矽是指氮含量比氧含量多的絕緣材料,而氧氮化矽是指氧含量比氮含量多的絕緣 材料。
<<氧化物半導體膜110>>
氧化物半導體膜110較佳為包括至少含有銦(In)、鋅(Zn)和M(Al、Ga、Ge、Y、Zr、Sn、La、Ce或Hf等金屬)的以In-M-Zn氧化物表示的膜。或者,較佳為包含In及Zn的兩者。為了減小使用該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電特性的偏差,氧化物半導體較佳為除了In和Zn之外還含有穩定劑(stabilizer)。
作為穩定劑,可以使用鎵(Ga)、錫(Sn)、鉿(Hf)、鋁(Al)或鋯(Zr)等。另外,作為其他穩定劑,可以舉出鑭系元素的鑭(La)、鈰(Ce)、鐠(Pr)、釹(Nd)、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鎦(Lu)等。
作為構成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氧化物半導體,例如可以使用In-Ga-Zn類氧化物、In-Al-Zn類氧化物、In-Sn-Zn類氧化物、In-Hf-Zn類氧化物、In-La-Zn類氧化物、In-Ce-Zn類氧化物、In-Pr-Zn類氧化物、In-Nd-Zn類氧化物、In-Sm-Zn類氧化物、In-Eu-Zn類氧化物、In-Gd-Zn類氧化物、In-Tb-Zn類氧化物、In-Dy-Zn類氧化物、In-Ho-Zn類氧化物、In-Er-Zn類氧化物、In-Tm-Zn類氧化物、In-Yb-Zn類氧化物、In-Lu-Zn類氧化物、In-Sn-Ga-Zn類氧化物、In-Hf-Ga-Zn類氧化物、In-Al-Ga-Zn 類氧化物、In-Sn-Al-Zn類氧化物、In-Sn-Hf-Zn類氧化物、In-Hf-Al-Zn類氧化物。
注意,In-Ga-Zn類氧化物是指作為主要成分包含In、Ga和Zn的氧化物,對In、Ga、Zn的比率沒有限制。此外,也可以包含In、Ga、Zn以外的金屬元素。
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形成方法,可以適當地利用濺射法、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分子束磊晶)法、CVD法、脈衝雷射沉積法、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法等。尤其是,藉由當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110時利用濺射法,可以形成緻密的膜,所以是較佳的。
當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110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時,較佳的是盡可能地降低膜中的氫濃度。為了降低氫濃度,例如在利用濺射法形成膜的情況下,不僅對成膜室進行高真空排氣而且還需要進行濺射氣體的高度純化。作為用於濺射氣體的氧氣體或氬氣體,使用露點為-40℃以下,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20℃以下的高純度氣體,由此能夠盡可能地防止水分等混入氧化物半導體膜110。
為了去除殘留在成膜室內的水分,較佳為使用吸附型真空泵,例如低溫泵、離子泵、鈦昇華泵。此外,也可以使用具備冷阱的渦輪分子泵。由於低溫泵對如氫分子、水(H2O)等包含氫原子的化合物、包含碳原子的化合物等進行排出的能力較高,所以可以降低在利用低 溫泵進行了排氣的成膜室中形成的膜所包含的雜質濃度。
另外,在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110利用濺射法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的情況下,使用於成膜的金屬氧化物靶材的相對密度(填充率)為90%以上且100%以下,較佳為95%以上且100%以下。藉由使用相對密度高的金屬氧化物靶材,可以形成緻密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另外,為了降低有可能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的雜質的濃度,在將基板102保持為高溫的狀態下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也是有效的。將加熱基板102的溫度設定為150℃以上且450℃以下,較佳的是將基板溫度設定為200℃以上且350℃以下即可。
接著,較佳為進行第一加熱處理。在250℃以上且650℃以下,較佳為300℃以上且500℃以下的溫度下,在惰性氣體氛圍下、包含10ppm以上的氧化氣體的氛圍下或者減壓狀態下進行第一加熱處理,即可。另外,為了填補脫離了的氧,也可以在惰性氣體氛圍下進行加熱處理之後,在包含10ppm以上的氧化氣體的氛圍下進行第一加熱處理。藉由第一加熱處理,可以提高用於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晶性,並且可以去除第一絕緣膜108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中的氫或水等雜質。另外,也可以在將氧化物半導體膜110加工為島狀之前進行第一加熱處理。
<<第一電極、第二電極>>
作為能夠用於第一電極112a及第二電極112b的導電膜112的材料,可以使用如下材料並以單層或疊層形成:由鋁、鈦、鉻、鎳、銅、釔、鋯、鉬、銀、鉭或鎢構成的金屬或以上述金屬為主要成分的合金。尤其是,較佳為包含選擇鋁、鉻、銅、鉭、鈦、鉬和鎢中的一個以上的元素。例如,可以舉出如下結構:在鋁膜上層疊鈦膜的兩層結構;在鎢膜上層疊鈦膜的兩層結構;在銅-鎂-鋁合金膜上層疊銅膜的兩層結構;在鈦膜或氮化鈦膜上層疊鋁膜或銅膜,在其上還形成鈦膜或氮化鈦膜的三層結構;以及在鉬膜或氮化鉬膜上層疊鋁膜或銅膜,在其上還形成鉬膜或氮化鉬膜的三層結構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包含氧化銦、氧化錫或氧化鋅的透明導電材料。導電膜例如可以利用濺射法形成。
<<絕緣膜114、116、118>>
第二絕緣膜120具有絕緣膜114、116、118的三層的疊層結構。注意,第二絕緣膜120的結構不侷限於此,也可以具有單層結構、兩層的疊層結構或四層以上的疊層結構。
絕緣膜114、116可以使用含有氧的無機絕緣材料形成,以便提高與用作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氧化物半導體之間的介面的特性。作為含氧的無機絕緣材料,例如可以舉出氧化矽膜或氧氮化矽膜等。絕緣膜114、116 例如可以利用PE-CVD法形成。
可以將絕緣膜114的厚度設定為5nm以上且150nm以下,較佳為5nm以上且50nm以下,更佳為10nm以上且30nm以下。可以將絕緣膜116的厚度設定為30nm以上且500nm以下,較佳為150nm以上且400nm以下。
另外,因為絕緣膜114、116可以使用同種材料的絕緣膜,所以有時無法明確地確認到絕緣膜114與絕緣膜116之間的介面。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以虛線圖示出絕緣膜114與絕緣膜116之間的介面。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說明了絕緣膜114與絕緣膜116的兩層結構,但是不侷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採用絕緣膜114的單層結構、絕緣膜116的單層結構或三層以上的疊層結構。
絕緣膜118是由防止來自外部的雜質諸如水、鹼金屬、鹼土金屬等擴散到氧化物半導體膜110中的材料形成的膜,該材料還包含氫。
作為絕緣膜118的一個例子,可以使用厚度為15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氮化矽膜、氮氧化矽膜等。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絕緣膜118,使用厚度為150nm的氮化矽膜。
另外,為了提高抗雜質等的阻擋性,較佳的是在高溫下形成上述氮化矽膜,例如較佳的是在基板溫度為100℃以上且基板的應變點的溫度以下,更佳的是在300℃以上且400℃以下的溫度下進行加熱來形成。另 外,因為當在高溫下進行成膜時,可能氧從用作氧化物半導體膜110的氧化物半導體脫離,因此載子濃度上升,所以採用不發生這種現象的溫度。
<<導電膜122a、閘極電極122c>>
作為可以用於導電膜122a、閘極電極122c的導電膜,可以使用含銦的氧化物。例如,可以使用含有氧化鎢的銦氧化物、含有氧化鎢的銦鋅氧化物、含有氧化鈦的銦氧化物、含有氧化鈦的銦錫氧化物、銦錫氧化物(下面,表示為ITO)、銦鋅氧化物、添加有氧化矽的銦錫氧化物等的透光導電材料。此外,可以用於導電膜122a、閘極電極122c的導電膜例如利用濺射法形成。
注意,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方法等可以與其他的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方法等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5
在本實施方式中,對能夠應用於實施方式4的電晶體151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結晶性>
以下說明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結構。
氧化物半導體膜大致分為非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和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非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包括 CAAC-OS(C-Axis Aligned 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c軸配向結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多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及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等。
首先,對CAAC-OS膜進行說明。
CAAC-OS膜是包含多個結晶部的氧化物半導體膜之一,大部分的結晶部為能夠容納在一邊短於100nm的立方體的尺寸。因此,有時包括在CAAC-OS膜中的結晶部的尺寸為能夠容納於一邊短於10nm、短於5nm或短於3nm的立方體內的尺寸。
在CAAC-OS膜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影像中,觀察不到結晶部與結晶部之間的明確的邊界,即晶界(grain boundary)。因此,在CAAC-OS膜中,不容易發生起因於晶界的電子移動率的降低。
根據從大致平行於樣本面的方向觀察的CAAC-OS膜的TEM影像(剖面TEM影像)可知在結晶部中金屬原子排列為層狀。各金屬原子層具有反映形成CAAC-OS膜的面(也稱為被形成面)或CAAC-OS膜的頂面的凸凹的形狀並以平行於CAAC-OS膜的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式排列。
注意,在本說明書中,“平行”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10°以上且10°以下,因此也包括角度為-5°以上且5°以下的情況。另外,“垂直”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 角度為80°以上且100°以下,因此也包括角度為85°以上且95°以下的情況。
另一方面,根據從大致垂直於樣本面的方向觀察的CAAC-OS膜的TEM影像(平面TEM影像)可知在結晶部中金屬原子排列為三角形狀或六角形狀。但是,在不同的結晶部之間金屬原子的排列沒有規律性。
由剖面TEM影像及平面TEM影像可知,CAAC-OS膜的結晶部具有配向性。
使用X射線繞射(XRD:X-Ray Diffraction)裝置對CAAC-OS膜進行結構分析。例如,當利用out-of-plane法分析包括InGaZnO4結晶的CAAC-OS膜時,在繞射角(2θ)為31°附近時常出現峰值。由於該峰值來源於InGaZnO4結晶的(009)面,由此可知CAAC-OS膜中的結晶具有c軸配向性,並且c軸朝向大致垂直於CAAC-OS膜的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向。
另一方面,當利用從大致垂直於c軸的方向使X射線入射到樣本的in-plane法分析CAAC-OS膜時,在2θ為56°附近時常出現峰值。該峰值來源於InGaZnO4結晶的(110)面。在此,將2θ固定為56°附近並在以樣本面的法線向量為軸(Φ軸)旋轉樣本的條件下進行分析(Φ掃描)。當該樣本是InGaZnO4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時,出現六個峰值。該六個峰值來源於相等於(110)面的結晶面。另一方面,當該樣本是CAAC-OS膜時,即使在將2θ固定為56°附近的狀態下進行Φ掃描也不能觀察到 明確的峰值。
由上述結果可知,在具有c軸配向的CAAC-OS膜中,雖然a軸及b軸的方向在結晶部之間不同,但是c軸都朝向平行於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法線向量的方向。因此,在上述剖面TEM影像中觀察到的排列為層狀的各金屬原子層相當於與結晶的ab面平行的面。
注意,結晶部在形成CAAC-OS膜或進行加熱處理等晶化處理時形成。如上所述,結晶的c軸朝向平行於CAAC-OS膜的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法線向量的方向。由此,例如,當CAAC-OS膜的形狀因蝕刻等而發生改變時,結晶的c軸不一定平行於CAAC-OS膜的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法線向量。
此外,CAAC-OS膜中的結晶度不一定均勻。例如,當CAAC-OS膜的結晶部是由CAAC-OS膜的頂面附近的結晶成長而形成時,有時頂面附近的結晶度高於被形成面附近的結晶度。另外,當對CAAC-OS膜添加雜質時,被添加了雜質的區域的結晶度改變,所以有時CAAC-OS膜中的結晶度根據區域而不同。
注意,當利用out-of-plane法分析包括InGaZnO4結晶的CAAC-OS膜時,除了在2θ為31°附近的峰值之外,有時還在2θ為36°附近觀察到峰值。2θ為36°附近的峰值意味著CAAC-OS膜的一部分中含有不具有c軸配向的結晶。較佳的是,在CAAC-OS膜中在2θ為31°附近時出現峰值而在2θ為36°附近時不出現峰值。
在本說明書中,六方晶系包括三方晶系和菱方晶系。
CAAC-OS膜是雜質濃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雜質是指氫、碳、矽、過渡金屬元素等氧化物半導體膜的主要成分以外的元素。尤其是,與氧的鍵合力比構成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金屬元素更強的矽等元素會從氧化物半導體膜奪取氧來使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原子排列雜亂而成為導致結晶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此外,鐵或鎳等重金屬、氬、二氧化碳等因為其原子半徑(或分子半徑)大而在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膜內部時使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原子排列雜亂而成為結晶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此外,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膜中的雜質有時會成為載子陷阱或載子發生源。
另外,CAAC-OS膜是缺陷態密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此外,在使用CAAC-OS膜的電晶體中,起因於可見光或紫外光的照射的電特性變動小。
接著,對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進行說明。
在使用TEM觀察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時的影像中,有時無法明確地確認到結晶部。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含有的結晶部的尺寸大多為1nm以上且100nm以下或1nm以上且10nm以下。尤其是,將具有尺寸為1nm以上且10nm以下或1nm以上且3nm以下的微晶的奈米晶(nc:nanocrystal)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稱為nc-OS(nano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膜。另外,例如 在使用TEM觀察nc-OS膜時,有時無法明確地確認到晶界。
在nc-OS膜的微小區域(例如1nm以上且10nm以下的區域,特別是1nm以上且3nm以下的區域)中原子排列具有週期性。另外,nc-OS膜在不同的結晶部之間觀察不到結晶定向的規律性。因此,在膜整體中觀察不到配向性。所以,有時nc-OS膜在某些分析方法中與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沒有差別。例如,在藉由其中利用使用其探針的直徑比結晶部大的X射線的XRD裝置的out-of-plane法對nc-OS膜進行結構分析時,檢測不出表示結晶面的峰值。此外,在藉由使用直徑大於結晶部的電子束(例如,50nm以上)來獲得的nc-OS膜的電子繞射(選區電子繞射)圖案中,觀察到光暈圖案。另一方面,在藉由使用其探針的直徑近於或小於結晶部的電子束(例如,1nm以上且30nm以下)來獲得的nc-OS膜的電子繞射(也稱為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觀察到斑點。另外,在nc-OS膜的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有時觀察到如圓圈那樣的(環狀的)亮度高的區域。而且,在nc-OS膜的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有時還觀察到環狀的區域內的多個斑點。
nc-OS膜是其規律性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高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因此,nc-OS膜的缺陷態密度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低。但是,nc-OS膜在不同的結晶部之間觀察不到晶體配向的規律性。所以,nc-OS膜的缺陷態密 度比CAAC-OS膜高。
注意,氧化物半導體膜例如也可以是包括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微晶氧化物半導體膜和CAAC-OS膜中的兩種以上的疊層膜。
<CAAC-OS膜的成膜方法>
CAAC-OS膜例如使用多晶的氧化物半導體濺射靶材且利用濺射法形成。當離子碰撞到該濺射靶材時,有時包含在濺射靶材中的結晶區域沿著a-b面劈開,即具有平行於a-b面的面的平板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有時剝離。此時,由於該平板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保持結晶狀態到達基板,可以形成CAAC-OS膜。
平板狀或顆粒狀濺射粒子例如平行於a-b面的面的等效圓直徑為3nm以上且10nm以下,厚度(垂直於a-b面的方向的長度)為0.7nm以上且小於1nm。此外,平板狀或顆粒狀濺射粒子也可以是平行於a-b面的面的形狀為正三角形或正六角形。在此,面的等效圓直徑是指等於面的面積的正圓的直徑。
另外,為了形成CAAC-OS膜,較佳為應用如下條件。
藉由增高成膜時的基板溫度使濺射粒子在到達基板之後發生遷移。明確而言,在將基板溫度設定為100℃以上且740℃以下,較佳為200℃以上且500℃以下的狀態下進行成膜。藉由增高成膜時的基板溫度,使平板 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在到達基板時在基板上發生遷移,於是濺射粒子的平坦的面附著到基板。此時,在濺射粒子帶正電時濺射粒子互相排斥而附著到基板上,由此濺射粒子不會不均勻地重疊,從而可以形成厚度均勻的CAAC-OS膜。
藉由減少成膜時的雜質混入,可以抑制因雜質導致的結晶狀態的損壞。例如,降低存在於成膜室內的雜質(氫、水、二氧化碳及氮等)的濃度即可。另外,降低成膜氣體中的雜質濃度即可。明確而言,使用露點為-80℃以下,較佳為-100℃以下的成膜氣體。
另外,較佳的是藉由增高成膜氣體中的氧比例並使電力最佳化,來減輕成膜時的電漿損傷。將成膜氣體中的氧比例設定為30vol.%以上,較佳的是設定為100vol.%。
或者,CAAC-OS膜使用以下方法而形成。
首先,形成其厚度為1nm以上且小於10nm的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利用濺射法形成。明確而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形成條件如下:基板溫度為100℃以上且500℃以下,較佳為150℃以上且450℃以下;以及成膜氣體中的氧比例為30vol.%以上,較佳為100vol.%。
接著,進行加熱處理,以使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形成為高結晶性第一CAAC-OS膜。將加熱處理的溫度設定為350℃以上且740℃以下,較佳為450℃以上且 650℃以下。另外,將加熱處理的時間設定為1分鐘以上且24小時以下,較佳為6分鐘以上且4小時以下。加熱處理可以在惰性氛圍或氧化性氛圍中進行。較佳的是,先在惰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然後在氧化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藉由在惰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可以在短時間內降低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雜質濃度。另一方面,藉由在惰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有可能在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形成氧缺陷。在此情況下,藉由在氧化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可以減少該氧缺陷。另外,也可以在1000Pa以下、100Pa以下、10Pa以下或1Pa以下的減壓下進行加熱處理。在減壓下,可以在更短時間內降低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雜質濃度。
藉由將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厚度設定為1nm以上且低於10nm,與厚度為10nm以上的情況相比可以藉由進行加熱處理而容易地使其結晶化。
接著,以10nm以上且50nm以下的厚度形成其組成與第一氧化物半導體膜相同的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使用濺射法形成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明確而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的形成條件如下:基板溫度為100℃以上且500℃以下,較佳為150℃以上且450℃以下;以及成膜氣體中的氧比例為30vol.%以上,較佳為100vol.%。
接著,進行加熱處理,以使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從第一CAAC-OS膜進行固相成長,來形成高結晶性第二CAAC-OS膜。將加熱處理的溫度設定為350℃以上 且740℃以下,較佳為450℃以上且650℃以下。另外,將加熱處理的時間設定為1分鐘以上且24小時以下,較佳為6分鐘以上且4小時以下。加熱處理可以在惰性氛圍或氧化性氛圍中進行。較佳的是,先在惰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然後在氧化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藉由在惰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可以在短時間內降低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雜質濃度。另一方面,藉由在惰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有可能在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中形成氧缺陷。在此情況下,藉由在氧化性氛圍中進行加熱處理,可以減少該氧缺陷。另外,也可以在1000Pa以下、100Pa以下、10Pa以下或1Pa以下的減壓下進行加熱處理。在減壓下,可以在更短時間內降低第二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雜質濃度。
經上述步驟,可以形成總厚度為10nm以上的CAAC-OS膜。可以將該CAAC-OS膜較佳為用作氧化物疊層中的氧化物半導體膜。
接著,例如,說明被形成面由於不經過基板加熱等而處於低溫(例如,低於130℃,低於100℃,低於70℃或者室溫(20℃至25℃)左右)的情況下的氧化物膜的形成方法。
在沉積面處於低溫的情況下,濺射粒子不規則地飄落到沉積面。例如,由於濺射粒子不發生遷移,因此濺射粒子不規則地沉積到包括已經沉積有其他的濺射粒子的區域的區域上。換言之,藉由沉積濺射粒子而獲得的 氧化物膜例如有時不具有均勻的厚度和一致的結晶定向。藉由上述方法獲得的氧化物膜由於維持一定程度的濺射粒子的結晶性,因此具有結晶部(奈米晶)。
另外,例如,在成膜時的壓力高的情況下,飛著的濺射粒子碰撞到氬等其他粒子(原子、分子、離子、自由基等)的頻率升高。如果飛著的濺射粒子碰撞到其他的粒子(再濺射(resputtering)),則有可能導致結晶結構的損壞。例如,濺射粒子在碰撞到其他的粒子時有可能無法維持平板狀或顆粒狀而被細分化(例如分成各原子的狀態)。此時,有時由濺射粒子分離的各原子沉積到沉積面上而形成非晶氧化物膜。
另外,當不採用作為出發點使用具有多晶氧化物的靶材的濺射法等,而採用使用液體進行成膜的方法或者使靶材等固體氣化而進行成膜的方法時,分離的原子飛著沉積到沉積面上,因此有時形成非晶氧化物膜。另外,例如,當採用雷射燒蝕法時,由於從靶材釋放的原子、分子、離子、自由基、簇(cluster)等飛著沉積到沉積面上,因此有時形成非晶氧化物膜。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包括在電阻元件及電晶體中的氧化物半導體膜可以應用上述結晶狀態的任一種的氧化物半導體膜。此外,在包括疊層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的情況下,也可以使各氧化物半導體膜的結晶狀態彼此不同。但是,作為用作電晶體的通道的氧化物半導體膜,較佳為應用CAAC-OS膜。此外,包括在電阻元件中 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由於雜質濃度比包括在電晶體中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的雜質濃度高,所以有時結晶性下降。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方法等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方法等適當地組合而使用。
實施方式6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參照圖11A至圖11C說明可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此外,由於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面板與顯示部重疊地具備觸摸感測器(觸摸檢測裝置),所以可以說是觸控面板(輸入/輸出裝置)。
圖11A是說明可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11B是沿著圖11A的線A-B以及線C-D的剖面圖。
圖11C是沿著圖11A的線E-F的剖面圖。
<俯視圖的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出的輸入/輸出裝置300具有顯示部301(參照圖11A)。
顯示部301具備多個像素302以及多個攝像像素308。攝像像素308可以檢測出觸摸顯示部301的手指等。藉由使用攝像像素308可以形成觸摸感測器。
像素302具備多個子像素(例如為子像素 302R),該子像素具備發光元件及能夠供應用來驅動發光元件的電力的像素電路。
像素電路與能夠供應選擇信號的佈線以及能夠供應影像信號的佈線電連接。
輸入/輸出裝置300具備能夠對像素302供應選擇信號的掃描線驅動電路303g(1)及能夠對像素302供應影像信號的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3s(1)。另外,若避開能夠彎折的部分來配置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3s(1),則可以減少不良現象的發生。
攝像像素308具備光電轉換元件以及用來驅動光電轉換元件的攝像像素電路。
攝像像素電路與能夠供應控制信號的佈線以及能夠供應電源電位的佈線電連接。
作為控制信號,例如可以舉出選擇讀出被記錄的攝像信號的攝像像素電路的信號、使攝像像素電路初始化的信號以及決定攝像像素電路檢測光的時間的信號等。
輸入/輸出裝置300具備能夠對攝像像素308供應控制信號的攝像像素驅動電路303g(2)及讀出攝像信號的攝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3s(2)。另外,若避開能夠彎折的部分來配置攝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3s(2),則可以減少不良現象的發生。
<剖面圖的說明>
輸入/輸出裝置300具有基板310及與基板310對置的反基板370(參照圖11B)。
基板310是疊層體,該疊層體包括具有撓性的基板310b、用來防止雜質向發光元件非意圖地擴散的障壁膜310a以及用來貼合基板310b與障壁膜310a的黏合層310c。
反基板370是疊層體,該疊層體包括具有撓性的基板370b、用來防止雜質向發光元件非意圖地擴散的障壁膜370a以及用來貼合基板370b與障壁膜370a的黏合層370c(參照圖11B)。
密封材料360貼合反基板370與基板310。另外,密封材料360具有高於大氣的折射率,兼作光學黏合層。像素電路和發光元件(例如第一發光元件350R)以及攝像像素電路和光電轉換元件(例如光電轉換元件308p)在基板310與反基板370之間。
<<像素結構>>
像素302具有子像素302R、子像素302G以及子像素302B(參照圖11C)。另外,子像素302R具備發光模組380R,子像素302G具備發光模組380G,子像素302B具備發光模組380B。
例如,子像素302R具備第一發光元件350R以及包含能夠對第一發光元件350R供應電力的電晶體302t的像素電路(參照圖11B)。另外,發光模組380R 具備第一發光元件350R以及光學元件(例如為第一著色層367R)。
第一發光元件350R包括第一下部電極351R、上部電極352以及第一下部電極351R與上部電極352之間的包含發光有機化合物的層353(參照圖11C)。
包含發光有機化合物的層353包括發光單元353a、發光單元353b以及發光單元353a與發光單元353b之間的中間層354。
發光模組380R包括反基板370上的第一著色層367R。著色層只要使具有特定的波長的光透過就可,例如,可以使用使呈現紅色、綠色或藍色等的光選擇性地透過的著色層。此外,也可以設置使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直接透過的區域。
例如,發光模組380R具有與第一發光元件350R及第一著色層367R接觸的密封材料360。
第一著色層367R與第一發光元件350R重疊。因此,第一發光元件350R發射的光的一部分透過兼作光學黏合層的密封材料360及第一著色層367R,而向圖11B及圖11C中的箭頭的方向發射到發光模組380R的外部。
<<輸入/輸出裝置的結構>>
輸入/輸出裝置300包括反基板370上的遮光層 367BM。遮光層367BM以包圍著色層(例如為第一著色層367R)的方式設置。
在輸入/輸出裝置300中,將防反射層367p設置在與顯示部301重疊的位置。作為防反射層367p,例如可以使用圓偏光板。
輸入/輸出裝置300具備絕緣膜321。絕緣膜321覆蓋電晶體302t。另外,可以將絕緣膜321用作使因像素電路而發生的凹凸平坦化的層。此外,可以將層疊能夠抑制雜質向電晶體302t等擴散的層的絕緣膜用於絕緣膜321。
輸入/輸出裝置300包括絕緣膜321上的發光元件(例如為第一發光元件350R)。
輸入/輸出裝置300在絕緣膜321上包括與第一下部電極351R的端部重疊的隔壁328(參照圖11C)。另外,在隔壁328上設置有用來控制基板310與反基板370之間的間隔的間隔物329。
<<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的結構>>
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3s(1)包括電晶體303t以及電容器303c。另外,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3s(1)可以藉由與像素電路相同的製程形成在與像素電路相同的基板上。
<<攝像像素的結構>>
攝像像素308具備光電轉換元件308p以及用來檢測照射到光電轉換元件308p的光的攝像像素電路。另外,攝像像素電路包括電晶體308t。
例如,可以將pin型光電二極體用於光電轉換元件308p。
<<其他結構>>
輸入/輸出裝置300具備能夠供應信號的佈線311,佈線311設置有端子319。另外,能夠供應影像信號及同步信號等的信號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撓性印刷電路)309(1)與端子319電連接。較佳的是避開輸入/輸出裝置300的能夠彎折的部分來配置FPC309(1)。較佳的是在從包圍顯示部301的區域中選出的一邊,尤其是能夠折疊的邊(圖中較長的邊)的大約正中間配置FPC309(1)。由此可以使輸入/輸出裝置300與驅動輸入/輸出裝置300的外部電路的距離變短,從而容易連接。還可以使外部電路的重心與輸入/輸出裝置300的重心大概一致。其結果,資訊處理裝置的處理變得容易,可以預防不小心將其掉落等的事故發生。
另外,該FPC309(1)也可以安裝有印刷線路板(PWB)。
注意,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7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參照圖12A、圖12B及圖13說明可用於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的結構。由於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顯示面板與顯示部重疊地具備觸摸感測器(觸摸檢測裝置),所以可以說是觸控面板(輸入/輸出裝置)。
圖12A是在本實施方式中例示的觸控面板500的透視示意圖。注意,為了明確起見,圖12A及圖12B示出典型的構成要素。圖12B是將觸控面板500展開的透視示意圖。
圖13是沿著圖12A所示的觸控面板500的X1-X2的剖面圖。
觸控面板500具備顯示部501及觸摸感測器595(參照圖12B)。觸控面板500還具有基板510、基板570以及基板590。基板510、基板570以及基板590都具有撓性。
顯示部501包括:基板510;基板510上的多個像素;以及對像素能夠供應信號的多個佈線511。多個佈線511延伸到基板510的外周部,其一部分構成端子519。端子519與FPC509(1)電連接。
<觸摸感測器>
基板590具備觸摸感測器595以及與觸摸感測器595電連接的多個佈線598。多個佈線598延伸到基板590的外周部,其一部分構成用來與FPC509(2)電連接的端 子。為了明確起見,在圖12B中由實線示出設置在基板590的背面一側(紙面的裡面一側)的觸摸感測器595的電極及佈線等。
作為用作觸摸感測器595的觸摸感測器較佳為使用靜電電容式觸摸感測器。作為靜電電容式,有表面型靜電電容式、投影型靜電電容式等,並且作為投影型靜電電容式觸摸感測器,主要根據驅動方法的不同而分為自電容式觸摸感測器、互電容式觸摸感測器等。當使用互電容式觸摸感測器時,可以同時檢測出多個點,所以是較佳的。
下面,參照圖12B說明在使用投影型靜電電容式的觸摸感測器的情況,此外也可以使用能夠檢測出手指等檢測目標靠近或接觸的各種感測器。
投影型靜電電容式觸摸感測器595具有電極591及電極592。電極591與多個佈線598中的任一個電連接,電極592與多個佈線598中的其他的一個電連接。
如圖12A及圖12B所示,電極592具有多個四邊形在同一方向上連續的形狀。另外,電極591是四邊形的。佈線594電連接排列在與電極592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兩個電極591。此時,較佳的是儘量使電極592與佈線594交叉的面積小。由此,可以減少不設置電極的區域的面積,所以可以降低穿透率的不均勻。其結果,可以降低透過觸摸感測器595的光的亮度不均勻。
電極591及電極592的形狀不侷限於此,可 以具有各種形狀。例如,也可以以儘量不發生間隙的方式配置多個電極591,並以形成不與電極591重疊的區域的方式隔著絕緣層與電極591隔開地設置多個電極592。此時,藉由在相鄰的兩個電極592之間設置與它們電絕緣的虛擬電極,可以減少穿透率不同的區域的面積,所以是較佳的。
參照圖13說明觸控面板500的結構。
觸摸感測器595包括:基板590;基板590上的配置為交錯形狀的電極591及電極592;覆蓋電極591及電極592的絕緣層593;以及使相鄰的電極591電連接的佈線594。
黏合層597以觸摸感測器595與顯示部501重疊的方式貼合基板590與基板570。
電極591及電極592使用透光導電材料形成。作為透光導電材料,可以使用氧化銦、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氧化鋅、添加有鎵的氧化鋅等導電氧化物。
在藉由濺射法將透光導電材料形成在基板590上之後,可以藉由光微影法等各種圖案化技術去除不需要的部分來形成電極591及電極592。
絕緣層593覆蓋電極591及電極592。作為絕緣層593的材料,例如,除了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等樹脂、具有矽氧烷鍵的樹脂之外,還可以使用氧化矽、氧氮化矽、氧化鋁等無機絕緣材料。
達到電極591的開口設置在絕緣層593中, 並且佈線594使相鄰的電極591電連接。使用透光導電材料形成的佈線594可以提高觸控面板的孔徑比,所以是較佳的。另外,較佳的是將其導電性比電極591及電極592高的材料用於佈線594。
一個電極592在一個方向上延伸,多個電極592被設置為條紋狀。
佈線594以與電極592交叉的方式設置。
相鄰的電極591夾著一個電極592地設置,並且由佈線594電連接。
多個電極591不一定與一個電極592正交,也可以以它們之間的角度小於90°的方式設置。
一個佈線598與電極591或電極592電連接。佈線598的一部分用作端子。佈線598例如可以使用金屬材料諸如鋁、金、鉑、銀、鎳、鈦、鎢、鉻、鉬、鐵、鈷、銅或鈀等或者包含上述金屬材料的合金材料。
藉由設置覆蓋絕緣層593及佈線594的絕緣層,可以保護觸摸感測器595。
連接層599使佈線598與FPC509(2)電連接。
連接層599可以使用各種各向異性導電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或各向異性導電膏(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等。
黏合層597具有透光性。例如,可以使用熱固性樹脂或紫外線硬化性樹脂,明確而言,可以使用丙烯 酸樹脂、聚氨酯樹脂、環氧樹脂或具有矽氧烷鍵的樹脂等的樹脂。
<顯示部>
觸控面板500具備多個配置為矩陣狀的像素。像素具備顯示元件及驅動顯示元件的像素電路。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將發射白色光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用於顯示元件的情況,但是顯示元件不侷限於此。
例如,作為顯示元件,除了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外,還可以將利用電泳方式或電子粉流體方式等進行顯示的顯示元件(也稱為電子墨水)、快門方式的MEMS顯示元件、光干涉方式的MEMS顯示元件等各種顯示元件用於顯示元件。另外,可以根據所使用的顯示元件選擇具有適當結構的各種像素電路。
基板510是疊層體,該疊層體包括具有撓性的基板510b、用來防止雜質向發光元件非意圖地擴散的障壁膜510a以及用來貼合基板510b與障壁膜510a的黏合層510c。
基板570是疊層體,該疊層體包括具有撓性的基板570b、用來防止雜質向發光元件非意圖地擴散的障壁膜570a以及用來貼合基板570b與障壁膜570a的黏合層570c。
密封材料560貼合基板570與基板510。密封 材料560具有高於大氣的折射率,並兼作光學黏合層。像素電路及發光元件(例如為第一發光元件550R)設置在基板510與基板570之間。
<<像素的結構>>
像素包括子像素502R,子像素502R具備發光模組580R。
子像素502R具備第一發光元件550R以及包括能夠對第一發光元件550R供應電力的電晶體502t的像素電路。另外,發光模組580R具備第一發光元件550R以及光學元件(例如為第一著色層567R)。
第一發光元件550R包括下部電極、上部電極、以及下部電極與上部電極之間的包含發光有機化合物的層。
發光模組580R在基板570上具有第一著色層567R。著色層只要使具有特定的波長的光透過就可,例如,可以使用使呈現紅色、綠色或藍色等的光選擇性地透過的著色層。另外,也可以設置使發光元件發射的光直接透過的區域。
發光模組580R包括與第一發光元件550R及第一著色層567R接觸的密封材料560。
第一著色層567R與第一發光元件550R重疊。因此,第一發光元件550R發射的光的一部分透過兼作光學黏合層的密封材料560及第一著色層567R,而向 圖中箭頭所示的方向發射到發光模組580R的外部。
<<顯示部的結構>>
顯示部501在基板570上具有遮光層567BM。以包圍著色層(例如第一著色層567R)的方式設置有遮光層567BM。
在顯示部501中,將防反射層567p設置在與像素重疊的位置。作為防反射層567p,例如可以使用圓偏光板。
顯示部501具備絕緣膜521,該絕緣膜521覆蓋電晶體502t。另外,可以將絕緣膜521用作使因像素電路而發生的凹凸平坦化的層。此外,可以將層疊能夠抑制雜質向電晶體502t等擴散的層的絕緣膜用於絕緣膜521。
顯示部501在絕緣膜521上具有發光元件(例如第一發光元件550R)。
顯示部501在絕緣膜521上具有與下部電極的端部重疊的隔壁528。另外,在隔壁528上設置有用來控制基板510與基板570之間的間隔的間隔物。
<<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的結構>>
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503s(1)包括電晶體503t以及電容器503c。另外,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503s(1)可以藉由與像素電路相同的製程形成在與像素電路相同的基板上。
<<其他構成要素>>
顯示部501具備能夠供應信號的佈線511,佈線511設置有端子519。另外,能夠供應影像信號及同步信號等的信號的FPC509(1)與端子519電連接。
該FPC509(1)也可以安裝有印刷線路板(PWB)。
注意,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200:顯示裝置
210:控制部
212:同步信號供應部
214:電源部
220:影像處理部
230:顯示部
230(1):第一區域
230(2):第二區域
230b(1):邊界
230b(2):邊界
232:驅動電路
232G:掃描線驅動電路
232S:信號線驅動電路
239:標記
240:檢測部

Claims (3)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電連接至該顯示面板的撓性印刷電路;電連接至該撓性印刷電路的印刷線路板;支撐該顯示面板的外殼,該外殼包括磁石;以及配置於該外殼與該顯示面板之間的第一構件;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在該顯示面板的折疊狀態下無法被看到的第一顯示區域、第二顯示區域、以及第三顯示區域;在該顯示面板的未折疊狀態下,該第三顯示區域配置在該第一顯示區域與該第二顯示區域之間;該顯示面板配置成在該第三顯示區域中彎曲;該外殼包括在該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一顯示區域的周圍配置的第一支撐體、及在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二顯示區域的周圍配置的第二支撐體;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未折疊狀態下,該第三顯示區域配置在該第一支撐體與該第二支撐體之間;該第一構件配置在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一顯示區域、該第二顯示區域、以及該第三顯示區域的周圍;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未折疊狀態下,於該第一支撐體與該第二支撐體之間的區域,該第一構件的一部分露出,該顯示面板配置以1mm以上且100mm以下的曲率半徑 彎曲,以及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折疊狀態下,該折疊狀態是由該磁石的磁力保持。
  2.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磁石;顯示面板;支撐該顯示面板的外殼;以及配置於該外殼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並且和該顯示面板與該外殼重疊的第一構件;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在該顯示面板的折疊狀態下無法被看到的第一顯示區域、第二顯示區域、以及第三顯示區域;在該顯示面板的未折疊狀態下,該第三顯示區域配置在該第一顯示區域與該第二顯示區域之間;該顯示面板配置成在該第三顯示區域中彎曲;該外殼包括在該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一顯示區域的周圍配置的第一支撐體、及在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二顯示區域的周圍配置的第二支撐體;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未折疊狀態下,該第三顯示區域配置在該第一支撐體與該第二支撐體之間;該第一構件配置在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一顯示區域、該第二顯示區域、以及該第三顯示區域的周圍;該第一構件包括金屬; 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折疊狀態下,該顯示面板配置成透過使用該磁石的磁力保持該折疊狀態;該磁石配置在該外殼支撐該第一顯示區域的一部分中;以及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未折疊狀態下,於該第一支撐體與該第二支撐體之間的區域,該第一構件的一部分露出。
  3.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磁石;顯示面板;支撐該顯示面板的外殼;配置於該外殼與該顯示面板之間的第一構件;以及配置成和該第一構件與該顯示面板重疊的第二構件;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在該顯示面板的折疊狀態下無法被看到的第一顯示區域、第二顯示區域、以及第三顯示區域;在該顯示面板的未折疊狀態下,該第三顯示區域配置在該第一顯示區域與該第二顯示區域之間;該顯示面板配置成在該第三顯示區域中彎曲;該外殼包括在該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一顯示區域的周圍配置的第一支撐體、及在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側且在該第二顯示區域的周圍配置的第二支撐體;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未折疊狀態下,該第三顯示區域配置在該第一支撐體與該第二支撐體之間;該第一構件配置在該顯示面板的該顯示面側且在該第 一顯示區域、該第二顯示區域、以及該第三顯示區域的周圍;該第一構件包括金屬;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折疊狀態下,該顯示面板配置成經由該磁石的磁力保持該折疊狀態;該磁石配置在該外殼支撐該第一顯示區域的一部分中;以及在該顯示面板的該未折疊狀態下,於該第一支撐體與該第二支撐體之間的區域,該第一構件的一部分露出。
TW111109677A 2013-08-02 2014-07-28 顯示裝置 TWI838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1577 2013-08-02
JP2013161577 2013-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212A TW202226212A (zh) 2022-07-01
TWI838708B true TWI838708B (zh) 2024-04-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4489A1 (en) 2011-04-14 201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uni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4489A1 (en) 2011-04-14 2012-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flexible display un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9957B (zh) 顯示裝置
JP7247402B2 (ja) 電子機器
JP2022028702A (ja) 表示装置
JP2022008355A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TWI696265B (zh) 半導體裝置及觸控面板
TWI687748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74280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201701462A (zh) 顯示面板及電子裝置
TW201710862A (zh) 顯示裝置
TWI713004B (zh)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38708B (zh) 顯示裝置
KR102665926B1 (ko) 표시 장치
KR20240072277A (ko)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