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640B - 黏著片、顯示體及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黏著片、顯示體及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640B
TWI835640B TW112115995A TW112115995A TWI835640B TW I835640 B TWI835640 B TW I835640B TW 112115995 A TW112115995 A TW 112115995A TW 112115995 A TW112115995 A TW 112115995A TW I835640 B TWI835640 B TW I8356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display
meth
m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5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4357A (zh
Inventor
高橋洋一
小鯖翔
藤井結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367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101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640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是在於提供可提升顯示體的設計性的黏著片、及提升設計性的顯示體。 本發明的解決手段係一種黏著片1,其係包括用於黏合一顯示體構成構件21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22的黏著劑層11的黏著片1,黏著劑層11係由含有著色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黏著劑構成,黏著劑層11的全光線穿透率為3%以上,黏著劑層11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為95以下。

Description

黏著片、顯示體及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能夠用於黏合顯示體構成構件的黏著片、使用該黏著片的顯示體、及該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近幾年的顯示體(顯示器),例如汽車的儀表板(instrument panel)、汽車導航系統、設在控制台(console)的各種儀表等的車載用顯示體、一般用戶用的平板終端機等的顯示體、商業用平板終端機、數位看板(digital signage)等的顯示體、室外用數位看板等的顯示體等,大多使用液晶顯示裝置。
在如上所述以車載用為首的顯示體,要求在該顯示體熄燈時,與該顯示體的周邊構件,例如與框材展現出一體感,而提升設計性。為此,可考慮將顯示體著色,例如在專利文獻1~4,揭示關於顯示體著色的發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138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8829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234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7-5737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1~4所揭示的技術,由於著色的目的均不同,並不能對顯示體賦予與周邊構件的一體感,也無法使之提升設計性。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上所述的緣由所完成,以提供可提升顯示體的設計性的黏著片、及提升設計性的顯示體為目標。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標,第1,本發明係一種黏著片,其特徵在於:該黏著片係包括用於黏合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黏著劑層,上述黏著劑層係由含有著色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黏著劑構成,上述黏著劑層的全光線穿透率為3%以上,上述黏著劑層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為95以下(發明1)。
根據上述發明(發明1),適用於顯示體時,能夠提升該顯示體的設計性(舉個例子為外觀協調性)。例如,將該顯示體熄燈時,可對該顯示體,賦予與周邊構件,例如與黑色框材的一體感,藉此,可提高外觀協調性而展現出高級感。此外,藉由具有上述全光線穿透率,能夠確保作為顯示體的視認性。
在上述發明(發明1)中,上述黏著劑層的霧度(haze)值為0.01%以上且80%以下(發明2)較佳。
在上述發明(發明1、2)中,上述著色劑以黑色的顏料或染料為佳(發明3)。
在上述發明(發明1~3)中,使上述黏著劑中的上述著色劑的含量為X質量%,上述黏著劑層的厚度為Zμm時,滿足下述式(I)為佳(發明4): 5≦X×Z<300‧‧‧(I)。
在上述發明(發明1~4)中,上述活性能量線硬化性黏著劑中的上述著色劑的含量,以0.01質量%以上2.0質量%以下為佳(發明5)。
在上述發明(發明1~5)中,上述黏著劑以丙烯酸系黏著劑為佳(發明6)。
在上述發明(發明1~6)中,上述黏著劑以將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聯劑(B)、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及著色劑(D)的黏著性組合物交聯者為佳(發明7)。
在上述發明(發明1~7)中,包括:2片剝離片;及以接於上述2片剝離片的剝離面而夾持(sandwich)在上述剝離片的上述黏著劑層(發明8)較佳(發明8)。
第2,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體,其特徵在於:該顯示體係包括:一顯示體構成構件;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將上述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上述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互相黏合的硬化後黏著劑層,上述硬化後黏著劑層,係將上述黏著片(發明1~8)的上述黏著劑層,活性能量線硬化而形成的硬化後黏著劑層(發明9)。
在上述發明(發明9)中,上述一顯示體構成構件及上述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至少一方,至少在以上述硬化後黏著劑層黏合側的面具有段差(發明10)為佳。
在上述發明(發明9、10)中,具有黑色框材為佳(發明11)。
第3,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將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經由上述黏著片(發明1~8)的黏著劑層黏合而成的層積體,對上述層積體的上述黏著劑層照射活性能量線,使上述黏著劑層硬化作為硬化後黏著劑層(發明12)。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黏著片,可提升顯示體的設計性。此外,關於本發明的顯示體,可成為提升設計性者。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黏著片] 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黏著片,包括用於黏合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黏著劑層,較佳的是在該黏著劑層的一面或兩面層積剝離片而成。關於顯示體及顯示體構成構件將於後述。
作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片的一例的具體的構成,於圖1表示。 如圖1所示,黏著片1係由2片剝離板片12a、12b,及以接於該等2片剝離片12a、12b的剝離面,被該2片剝離片12a、12b夾持的黏著劑層11所構成。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的剝離片的剝離面,係指在剝離片具有剝離性的面,並包含施以剝離處理的面及即使沒有施以剝離處理亦顯示剝離性的面。
1. 各構件 1-1. 黏著劑層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片1的黏著劑層11,係由含有著色劑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黏著劑構成。然後,黏著劑層11的全光線穿透率(遵照JIS K7361-1:1997測定之值)為3%以上,黏著劑層11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為95以下。再者,在本說明書中明度L*的測定方法,係如後述的試驗例所示。
將滿足上述物性的黏著劑層11,適用於顯示體時,在將該顯示體熄燈時,能夠提升該顯示體的設計性(舉個例子為外觀協調性)。具體而言,可對該顯示體,賦予與周邊構件,例如與黑色框材的一體感,藉此,可提高外觀協調性而展現出高級感。此外,藉由使全光線穿透率為3%以上,能夠確保作為顯示體的視認性。
作為上述周邊構件,具體而言,可舉例如以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為23.2,色度a*為-0.5,色度b*為-1.5的汽車的儀表板(dashboard)。作為上述周邊構件的色調,以明度L*為5~95,色度a*以-40~40,色度b*以-40~40為佳,特別是以明度L*為10~80,色度a*以-30~30,色度b*以-30~30更佳,進一步以明度L*為15~70,色度以a*-20~20,色度b*以-20~20為佳。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片1,可良好地使用於具有上述色調的周邊構件的顯示體。
從作為顯示體的視認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1的全光線穿透率為3%以上,較佳為10%以上,特別佳的是25%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50%以上。全光線穿透率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100%以下,考慮與上述明度L*的關係,則以98%以下為佳,以95%以下特別佳,進一步以90%以下為佳。
此外,從以外觀協調性提升設計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劑層11的明度L*為95以下,較佳為92以下,特別佳的是89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86以下。另一方面,從以外觀協調性提升設計性及顯示體的視認性的觀點而言,該明度L*的下限值,以10以上為佳,以20以上更佳,以30以上特別佳,進一步以40以上為佳,以55以上最佳。
再者,黏著劑層11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色度a*,以-40以上為佳,以-30以上更佳,以-20以上特別佳,進一步以-15以上為佳,以-10以上最佳。此外,該色度a*,以40以下為佳,以30以下更佳,以20以下特別佳,進一步以15以下為佳,以10以下最佳。藉由使色度a*在上述範圍,可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車載用顯示體的設計性(特別是外觀協調性)。
此外,黏著劑層11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色度b*,以-40以上為佳,以-30以上更佳,以-20以上特別佳,進一步以-15以上為佳,以-10以上最佳。此外,該色度b*,以40以下為佳,以30以下更佳,以20以下特別佳,進一步以15以下為佳,以10以下最佳。藉由使色度b*在上述範圍,可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車載用顯示體的設計性(特別是外觀協調性)。
黏著劑層11的霧度值,通常為0%以上,黏著劑層11中的著色劑為染料時,以0.01%以上為佳,以0.05%以上更佳,以0.1%以上特別佳。此外,黏著劑層11中的著色劑為顏料時,黏著劑層11的霧度值,以0.1%以上為佳,以1%以上更佳,以6%以上特別佳,以12%以上最佳。藉由使黏著劑層11的霧度值的下限值為上述,更容易對所得到的顯示體,賦予與周邊構件(例如框材)的一體感。另一方面,黏著劑層11的霧度值,以80%以下為佳,以70%以下更佳,以60%以下特別佳,進一步以50%以下為佳,以40%以下最佳。藉由使黏著劑層11的霧度值的上限值在上述範圍中,容易使全光線穿透率落在上述範圍,此外,更容易對所得到的顯示體,賦予與周邊構件(例如框材)的一體感。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的霧度值係以JIS K7136:2000為基準所測定之值。
再者,黏著劑層11的全光線穿透率、霧度值、明度L*、色度a*及色度b*,即使在將黏著劑層11以活性能量線的照射使之硬化而作為硬化後黏著劑層之後,亦幾乎沒有變化。
上述全光線穿透率及明度L*(甚至色度a*及b*、以及霧度值),可藉由適當地選擇構成黏著劑層11的黏著劑所含有的著色劑的種類及含量而達成。
上述著色劑,可為顏料,亦可為染料。顏料,可為無機系顏料,亦可為有機系顏料。由所得黏著劑的耐久性(特別是耐起泡(blister)性)的觀點而言,以無機系顏料為佳。著色劑的顏色,可配合所欲展現一體感的周邊構件的顏色適當選擇,惟一般以黑、咖啡、深藍、紫色、藍色等的暗色或深色(hyperchromic)為佳,特別是以黑色為佳。
作為無機系顏料,可舉出例如,碳黑、鈷系色素、鐵系色素、鉻系色素、鈦系色素、釩系色素、鋯系色素、鉬系色素、釕系色素、鉑系色素、ITO(銦錫氧化物)系色素、ATO(銻錫氧化物)系色素等。
此外,作為有機系顏料及有機系染料,可舉出例如,銨(aminium)系色素、花青系色素、部花青素系色素、克酮酸(croconium)系色素、方酸菁(squarylium)系色素、甘菊藍(azurenium)系色素、聚次甲基(polymethine)系色素、萘醌系色素、吡喃鎓系色素、酞菁(phthalocyanine)系色素、萘酞菁系色素、萘内醯胺系色素、偶氮系色素、縮合偶氮系色素、靛藍系色素、芘酮(perinone)系色素、苝系色素、二噁嗪系色素、喹吖啶酮(quinacridone)系色素、異吲哚酮(isoindolinone)系色素、喹啉黃(quinophthalone)系色素、吡咯系色素、硫靛系色素、金屬錯合物系色素(金屬錯鹽染料)、二硫酚(dithiol)金屬錯合物系色素、吲哚酚系色素、三芳甲烷系色素、蒽醌系色素、雙噁嗪(dioxazine)系色素、萘酚系色素、次甲基偶氮(azomethine)系色素、苯並咪唑酮系色素、皮蒽酮系色素及士林(threne)系色素等。
作為黑色顏料,可舉出例如碳黑、氧化銅、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苯胺黑(aniline black)、活性炭等。此外,作為黑色染料,可舉出例如,高濃度的植物性染料或偶氮系染料(azo dye)等。
上述顏料或染料,為在黏著劑層11得到目標物性,可適當混合使用。
上述著色劑之中,由容易達成上述全光線穿透率及明度L*(甚至是霧度值),容易展現出與周邊構件的一體感的觀點而言,以碳黑、尼格辛黑(nigrosin)系黑色染料及鉻酸鹽系黑色染料為佳。再者,亦可對碳黑的表面施以既定的處理(例如親溶劑化處理),亦可不施以。
在上述黏著劑中的著色劑含量X質量%,使黏著劑層11的厚度為Zμm時,以滿足以下式(I)的值為佳。 5≦X×Z<300‧‧‧(I) 藉由使X×Z的值在上述範圍,容易達成上述全光線穿透率及明度L*(甚至是霧度值)。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的黏著劑層11的厚度,係遵照JIS K7130測定之值。
從上述觀點而言,X×Z的下限值,以8以上為佳,特別是以10以上為佳,進一步以15以上為佳。此外,X×Z的上限值,以250以下為佳,以150以下更佳,特別是以100以下為佳,從耐起泡性的觀點而言,進一步以60以下為佳,以30以下最佳。
為使X×Z之值容易在上述範圍內,在黏著劑中的著色劑含量(X質量%)的下限值以0.01質量%以上為佳,以0.05質量%以上更佳,特別是以0.1質量%以上為佳,進一步以0.12質量%以上為佳。此外,上述著色劑含量(X質量%),上限值以2.0質量%以下為佳,以1.0質量%以下更佳,特別是以0.5質量%以下為佳,進一步以0.2質量%以下為佳。
構成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片1的黏著劑層11的黏著劑種類,只要是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者,並無特別限定,從黏著物性、光學特性、耐久性(特別是耐起泡性)等的觀點而言,以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丙烯酸系黏著劑為佳。該丙烯酸系黏著劑,可以是乳膠型、溶劑型或無溶劑型的任一,亦可為交聯型或非交聯型的任一。該等之中,以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交聯型丙烯酸系黏著劑為佳。
上述黏著劑,特別是以將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聯劑(B)、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及著色劑(D)的黏著性組合物(以下,有時稱為「黏著性組合物P」。)交聯而成者為佳。著色劑(D),係上述著色劑。由該黏著性組合物P所得黏著劑,能夠發揮優良的光學特性、黏著力、耐久性(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耐起泡性)等。再者,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兩者。其他的類似用語亦相同。此外,「聚合物」亦包含「共聚物」的概念。
(1)黏著性組合物的成分 (1-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在本實施形態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包含在分子內具有與交聯劑(B)反應的反應性基的含反應性基單體為佳。來自該含反應性基單體的反應性基與交聯劑(B)反應,形成交聯結構(三維網狀結構),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凝聚力(cohesive)的黏著劑。
上述含反應性基單體,可列舉:在分子內具有羥基的單體(含羥基單體)、在分子內具有羧基的單體(含羧基單體)、在分子內具有胺基的單體(含胺基單體)等為佳。該等之中,以與交聯劑(B)的反應性優良的含羥基單體以及含羧基單體為佳,對被黏附體的不良影響少的含羥基單體特別佳。
含羥基單體,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基等的(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等。其中,由在所得(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羥基與交聯劑(B)的反應性及與其他單體的共聚合性的觀點而言,以具有碳數為1~4的羥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為佳。具體而言,可舉出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為佳,特別是可舉出丙烯酸2-羥基乙酯或丙烯酸4-羥基丁酯為佳。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含羧基單體,可舉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馬來酸、依康酸、檸康酸等的乙烯性不飽和羧酸。其中,由在所得(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羧基與交聯劑(B)的反應性及與其他單體的共聚合性的觀點而言,以丙烯酸為佳。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含胺基單體,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胺基乙酯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將含反應性基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以下限值含有1質量%以上為佳,特別是以含有5質量%以上為佳,進一步以含有8質量%以上為佳,含反應性基單體為含羥基單體時,以含有15質量%以上為特佳。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將含反應性基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以上限值含有35質量%以下為佳,特別是以含有30質量%以下為佳,進一步以含有25質量%以下為佳,含反應性基單體為含羧基單體時,以含有20質量%以下為佳,以含有12質量%以下為特佳。(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上述的量包含含反應性基單體,則可在所得的黏著劑中形成良好的交聯結構,能夠得到所期望的凝聚力。此外,有使黏著劑中的著色劑(D)的分散性變良好的傾向,所得的黏著劑,全光線穿透率及明度L*(甚至是色度a*及b*、以及霧度值)的再現性及均一性變良好,成為顯示優良的外觀協調性及文字視認性者。再者,含反應性基單體為含羥基單體時,含量在15質量%以上,則會在黏著劑中殘存既定量的羥基。羥基為親水性基,在既定量黏著劑中存在如此的親水性基,則即使黏著劑被放置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時,與在該高溫高濕條件下浸入黏著劑的水分的相溶性佳,結果,恢復到常溫常濕時可抑制黏著劑的白化(耐濕熱白化性優良)。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不含有含羧基單體亦佳。由於羧基係酸成分,故藉由不含有含羧基單體,可抑制黏著劑的黏附對象,因酸而發生異常,例如,即使存在錫摻雜氧化銦(ITO)等的透明導電膜、金屬膜等時,也可以抑制因酸而發生該等異常(腐蝕、電阻值變化等)。惟,可容許以不發生該異常的程度,含有既定量的含羧基單體。具體而言,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作為單體單位,可容許含有含羧基單體0.1質量%以下,較佳為0.01質量%以下,更佳的是0.001以質量%以下。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為佳。藉此可顯現良好的黏著性。烷基可為直鏈狀,或亦可為分支鏈狀。
作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從黏著性的觀點而言,烷基的碳數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佳。作為烷基的碳數為1~20的丙烯酸烷基酯,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櫚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其中以更加提升黏著性的觀點而言,以烷基的碳數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為佳,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為特佳,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為更佳。再者,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以含有40質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為佳,特別是以含有50質量%以上為佳,進一步以含有60質量%以上為佳。如果(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在上述下限值,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發揮適當的黏著性。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含有99質量%以下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為佳,特別是以含有95質量%以下為佳,進一步以含有90質量%以下為佳。(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在上述上限值,則可在(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導入適當量的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等的其他單體成分。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在分子內具有脂環式結構的單體(含脂環式結構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亦佳。含脂環式結構單體由於體積大,藉由使它存在於聚合物中,推測可擴大聚合物相互的間隔,而可使所得黏著劑的柔軟性優良。藉此可使黏著劑的段差追隨性優良。
在含脂環式結構單體中的脂環式結構的碳環,可為飽和結構者,亦可為具有一部分不飽和鍵結者。此外,脂環式結構,可為單環的脂環式結構,亦可為二環、三環等的多環的脂環式結構。由使所得(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相互間具有適當的距離,賦予黏著劑更高的應力緩和性的觀點而言,上述脂環式結構,以多環的脂環式結構(多環結構)為佳。再者,考慮(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與其他的成分的相溶性,上述多環結構以二環至四環為特佳。此外,由與上述同樣賦予應力緩和性的觀點而言,脂環式結構的碳數(指所有形成環的部分的碳數,複數的環獨立存在時係指其合計的碳數),通常以5以上為佳,以7以上特別佳。另一方面,脂環式結構的碳數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制,以與上述同樣的相溶性的觀點而言,以15以下為佳,以10以下特別佳。
作為上述含脂環式結構單體,具體而言,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甲基)丙烯酸異莰酯(isobornyl)、(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等,其中,以可發揮更優良的段差追隨性之(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脂環式結構的碳數︰10)、(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脂環式結構的碳數︰10)或(甲基)丙烯酸異莰酯(脂環式結構的碳數︰7)為佳,特別是以(甲基)丙烯酸異莰酯為佳,進一步以丙烯酸異莰酯為佳。該等,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組合2種以上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脂環式結構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時,以含有1質量%以上該脂環式結構含有單體為佳,特別是以含有4質量%以上為佳,進一步以含有8質量%以上為佳。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含有30質量%以下的含脂環式結構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為佳,特別是以含有22質量%以下為佳,進一步以含有14質量%以下為佳。藉由使含脂環式結構單體的含量在上述範圍,能夠使所得黏著劑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更優良,同時對塑膠的黏著力更優良。
此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含有含氮原子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為佳。藉由使含氮原子單體作為構成單位存在於聚合物中,可賦予黏著劑既定的極性,而亦可對如玻璃具有某種程度的極性的被黏附體,親和性優良。在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具有適當的剛性的觀點而言,以具有含氮雜環的單體作為上述含氮原子單體為佳。此外,在構成的黏著劑的高維結構中提高來自上述含氮原子單體之部分的自由度的觀點而言,該含氮原子單體,以在用於形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的1個聚合性基以外,以不含有反應性不飽和雙鍵鍵結基為佳。再者,上述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排除在此所述含氮原子單體。
作為具有含氮雜環的單體,可舉出例如,N-(甲基)丙烯醯嗎啉、N-乙烯基-2-吡咯烷酮(pyrrolidone)、N-(甲基)丙烯醯基吡咯烷酮、N-(甲基)丙烯醯基哌啶(piperidine)、N-(甲基)丙烯醯基吡咯啶(pyrrolidine)、N-(甲基)丙烯醯基氮丙啶、氮丙啶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2-乙烯基吡嗪、1-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鄰苯二甲醯亞胺等,其中,以能夠發揮更優良的黏著力的N-(甲基)丙烯醯嗎啉為佳,特別是以N-丙烯醯嗎啉為佳。該等,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組合2種以上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含有含氮原子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時,以含有1質量%以上的含氮原子單體為佳,特別是以含有4質量%以上為佳,進一步以含有8質量%以上為佳。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含有20質量%以下含氮原子單體為佳,特別是以含有16質量%以下為佳,進一步以含有12質量%以下為佳。含氮原子單體的含量在上述的範圍內,則所得黏著劑能夠對玻璃充分發揮優良的黏著力。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根據所期望,含有其他的單體作為構成該聚合物的單體單位。作為其他的單體,為了不阻礙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的上述的作用,以不含有反應性官能基的單體為佳。作為該單體,可舉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直鏈狀的聚合物為佳。藉由以直鏈狀的聚合物,不容易發生分子鏈的糾纏,而可期待凝聚力的提升,故容易得到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優良的黏著劑。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以溶液聚合法所得的溶液聚合物為佳。藉由以溶液聚合物,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而可期待凝聚力的提升,故容易得到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優良的黏著劑。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態樣,可為隨機共聚物,亦可為嵌段(block)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下限值以20萬以上為佳,特別是以30萬以上為佳,進一步以40萬以上為佳。(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下限值在上述的話,則所得黏著劑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為更優良。
此外,(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上限值以200萬以下為佳,以150萬以下更佳,特別是以90萬以下為佳,進一步以60萬以下為佳。(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的上限值在上述的話,則所得黏著劑的段差追隨性更優良。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凝膠滲透層析(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法測定的標準聚苯乙烯換算的值。
再者,在黏著性組合物P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1-2)交聯劑(B) 交聯劑(B),係藉由黏著劑組合物P的加熱,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聯,而可良好地形成三維網狀結構。藉此,能夠提升黏著劑的凝聚力,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優良。
上述交聯劑(B),只要是可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應性基反應者即可,可舉出例如,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胺系交聯劑、三聚氰胺系交聯劑、氮丙啶系交聯劑、聯胺系交聯劑、醛系交聯劑、噁唑啉系交聯劑、金屬烷氧化合物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金屬鹽系交聯劑、銨鹽系交聯劑等。上述之中,(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的反應性基為羥基時,使用與羥基的反應性優良的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為佳,(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所具有的反應性基為羧基時,使用與羧基的反應性優良的環氧系交聯劑為佳。再者,交聯劑(B),可以單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係至少含有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者。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可舉例如,甲苯二異氰酸酯(tolylene diisocyanate)、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xylylene diisocyanate)等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的脂肪族聚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加氫二苯甲烷(diphenylmethane)二異氰酸酯等的脂環式聚異氰酸酯等,及該等的雙縮脲體、三聚異氰酸酯(isocyanurate)體、進一步與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丙烷、蓖麻油等的與含有低分子活性氫的化合物的反應物的加成物等。其中,與羥基的反應性的觀點而言,以三羥甲基丙烷改質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為佳,以三羥甲基丙烷改質甲苯二異氰酸酯及三羥甲基丙烷改質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特別佳。
環氧系交聯劑,可舉例如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二甲苯二胺、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二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基苯胺、二縮水甘油基胺等。其中,與羧基的反應性的觀點而言,以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為佳。
在黏著性組合物P中的交聯劑(B)的含量,對(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質量份,以0.0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0.03質量份以上更佳,特別是以0.05質量份以上為佳,進一步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此外,該含量,以1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5質量份以下更佳,特別是以1質量份以下為佳,進一步以0.4質量份以下為佳,以0.25質量份以下最佳。藉由使交聯劑(B)的含量在上述範圍,所得黏著劑發揮良好的凝聚力,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優良。
(1-3)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 在將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組合物P交聯而成的黏著劑,以活性能量線硬化而得之硬化後黏著劑(構成硬化後黏著劑層的黏著劑),推測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互相聚合,該聚合之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的交聯結構(三維網狀結構)纏繞。具有該高維結構的黏著劑,發揮非常優良的耐久性,而在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特別優良。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只要是可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硬化,得到上述效果的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可為單體、寡聚物或高分子(polymer)的任何一種,亦可為該等的混合物。其中,較佳的可舉出耐起泡性優良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
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可舉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己二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環戊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二環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乙烷改質磷酸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烯丙基化環己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雙酚A二丙烯酸酯,9,9-雙[4-(2-丙烯醯氧乙氧基)苯基]芴等的2官能型;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丙酸改質二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烷改質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參(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ε-己內酯改質參(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等的3官能型;二甘油(diglycerine)四(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的4官能型;丙酸改質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的5官能型;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內酯改質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的6官能型等。該等,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以組合2種以上使用。以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溶性的觀點而言,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分子量小於1000者為佳。
上述之中,從所得黏著劑的耐起泡性的觀點而言,以二(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參(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ε-己內酯改質三(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等在分子內含有三聚異氰酸酯結構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或三環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在分子內含有環狀結構(特別是環烷(cycloalkane)結構)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為佳,以3官能以上且在分子內含有三聚異氰酸酯結構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或以2官能以上且在分子內含有多環結構(特別是環烷的多環結構)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系單體為更佳,以ε-己內酯改質參(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或三環癸烷二甲醇(甲基)丙烯酸酯為特佳,進一步以ε-己內酯改質參(2-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或三環癸烷二甲醇丙烯酸酯為佳,以ε-己內酯改質參(2-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最佳。
在黏著劑組合物P中的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的含量,在使所得硬化後黏著劑的耐起泡性更優良的觀點上,對(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質量份,作為下限值以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3質量份以上為特佳,以4質量份以上為更佳。另一方面,上述含量,在所得硬化後黏著劑的黏著力,而且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的觀點上而言,作為上限值以2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12質量份以下為特佳,以8質量份以下為更佳。
(1-4)著色劑(D) 著色劑(D)係上述著色劑。具體的種類、在黏著劑中的含量等等,係如上所述。
著色劑(D)對(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質量份的含量,以0.01質量份以上為佳,以0.05質量份以上為更佳,以0.1質量份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0.15質量份以上為佳。此外,上述含量,以2質量份以下為佳,以1質量份以下為更佳,以0.5質量份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0.2質量份以下為佳。
(1-5)光聚合起始劑(E) 使用紫外線作為使黏著性組合物P硬化的活性能量線時,黏著性組合物P,進一步含有光聚合起始劑(E)為佳。藉由含有如此的光聚合起始劑(E),可有效的使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聚合,此外,能夠減少聚合硬化時間及活性能量線的照射量。
如此的光聚合起始劑(E),可舉出例如,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正丁醚、安息香異丁醚、苯乙酮、二甲基胺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嗎啉基(morpholino)-丙烷-1-酮、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對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第三丁基蒽醌、2-胺基蒽醌、2-甲基噻噸酮、2-乙基噻噸酮、2-氯噻噸酮、2,4-二甲基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苄基二甲基縮酮、苯乙酮二甲基縮酮、對二甲基胺基安息香酸酯、寡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酮]、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上述之中,即使隔著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塑膠板照射紫外線時,亦容易裂解,而容易使黏著劑確實硬化的,氧化膦系的光聚合起始劑為佳。具體而言,以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等為佳。
在黏著劑組合物P中的光聚合起始劑(E)的含量,相對於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100質量份,作為下限值以0.1質量份以上為佳,特別是以1質量份以上為佳,進一步以5質量份以上為佳。此外,作為上限值以30質量份以下為佳,特別是以20質量份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2質量份以下為佳。
光聚合起始劑(E)的量相對於著色劑(D)的量的質量比(光聚合起始劑(E)/著色劑(D)) 以0.5以上為佳,特別是以1以上為佳,進一步以2以上為佳。此外,上述比以20以下為佳,以12以下為更佳,特別是以8以下為佳,進一步以4以下為佳。藉由光聚合起始劑(E)的量相對於著色劑(D)的量的比在上述範圍,可使全光線穿透率、明度L*等等良好,同時容易藉由活性能量線硬化得到具有良好的凝聚力、黏著性等等的黏著劑,亦容易使耐起泡性優良。
(1-6)各種添加劑 黏著性組合物P,可根據期望添加,通常使用於丙烯酸系黏著劑的各種添加劑,例如可添加矽烷偶合劑、防銹劑、紫外線吸收劑、帶電防止劑、黏著賦予劑、氧化防止劑、光安定劑、軟化劑、折射率調整劑等。再者,後述的聚合溶劑、稀釋溶劑等等,不含有在構成黏著性組合物P的添加劑。
黏著性組合物P,在上述之中含有矽烷偶合劑為佳。藉此,即使被黏附體為塑膠板,或即使是玻璃構件,亦可提升與該被黏附體的密著性,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更優良。
作為矽烷偶合劑,以在分子內至少具有1個烷氧基矽基的有機矽化合物,而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相溶性佳,且具有光穿透性者為佳。
作為該矽烷偶合劑,可舉出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的含聚合性不飽和基矽化合物、3-縮水甘油醚氧(glycidoxy)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的具有環氧結構的矽化合物、3-氫硫基(mercapto)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氫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氫硫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等的含氫硫基矽化合物、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等的含胺基矽化合物、3-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異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或該等的至少1種,以及與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的含烷基矽化合物的縮合物等。該等,可以1種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在黏著性組合物P中的矽烷偶合劑的含量,對(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100質量份,以0.01質量份以上為佳,特別是以0.05質量份以上為佳,進一步以0.08質量份以上為佳。此外,該含量以1質量份以下為佳,特別是以0.5質量份以下為佳,進一步以0.3質量份以下為佳。
(2)黏著劑組合物的調製 黏著性組合物P,可藉由製造(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將所得(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交聯劑(B)、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及著色劑(D)混合的同時,根據所期望加入添加劑而製造。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可藉由將構成聚合物的單體的混合物,以通常的自由基聚合法聚合而製造。(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可根據所期望使用聚合起始劑,以溶液聚合法進行為佳。聚合溶劑,可舉出例如,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醋酸異丁酯、甲苯、丙酮、己烷、甲乙酮等,亦可並用2種以上。
作為聚合開始劑,可舉出偶氮系化合物、有機過氧化物等,亦可並用2種以上。作為偶氮系化合物,例如,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1-甲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4,4’-偶氮雙(4-氰戊酸(cyanovaleric acid))、2,2’-偶氮雙(2-羥甲基丙腈)、2,2’-偶氮雙[2-(2-咪唑啉-2-基)丙烷]等。
作為有機過氧化物,可舉出例如,過氧化苯甲醯、過氧苯甲酸第三丁酯(tert-butyl perbenzoate)、異丙苯(cumene)氫過氧化物(hydroperoxide)、過氧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二碳酸二正丙酯、過氧二碳酸二(2-乙氧基乙酯)、過氧新癸酸第三丁酯(t-butyl peroxyneodecanoate)、過氧異丁酸第三丁酯(t-butyl peroxypivalate)、(3,5,5-三甲基己醯)過氧化物、過氧化二丙醯、過氧化二乙醯等。
再者,在上述聚合步驟,藉由調配2-氫硫基乙醇等的鏈轉移劑,可調節所得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得到(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則對(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溶液,添加交聯劑(B)、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著色劑(D)、以及根據所期望的稀釋溶劑及添加劑,藉由充分混合,得到以溶劑稀釋的黏著性組合物P(塗佈溶液)。再者,在上述各成分的任何一者,使用固體狀者的情形,或以沒有稀釋的狀態與其他的成分混合時會產生析出時,亦可將該成份預先單獨以稀釋溶劑溶解或稀釋,再與其他的成份混合。
作為上述稀釋溶劑,可舉出例如,使用己烷、庚烷、環己烷等的脂肪烴,甲苯、二甲苯等的芳香烴,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的鹵化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的醇,丙酮、甲乙酮、2-戊酮、異佛爾酮、環己酮等的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的酯,乙基賽珞蘇(cellosolve)等的賽珞蘇系溶劑等。
作為如此調製的塗佈溶液的濃度·黏度,只要在可塗層(coating)的範圍即可,並無特別限制,能夠視狀況適當選定。例如,將黏著性組合物P的濃度稀釋成10~60質量%。再者,得到塗佈溶液時,稀釋溶劑等的添加並非必要條件,只要黏著性組合物P在可塗層的黏度,亦可不添加稀釋溶劑。此時,黏著性組合物P,成為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聚合溶劑直接作為稀釋溶劑的塗佈溶液。
(3)黏著劑層的形成 本實施形態的黏著劑層11,較佳為由黏著性組合物P(的塗佈層)所交聯的黏著劑構成。黏著性組合物P的交聯,通常可藉由加熱處理而進行。再者,該加熱處理,可兼做使稀釋溶劑等從塗佈在所期望對象物的黏著性組合物P的塗佈層揮發時的乾燥處理。
加熱處理的加熱溫度,以50~150℃為佳,特別是以70~120°為佳。此外,加熱時間,以10秒~10分鐘為佳,特別是以50秒~2分鐘為佳。
加熱處理之後,可視需要,亦可設置以常溫(例如23℃、50%RH) 1~2週左右的熟化(curing)期間。需要該熟化期間時,在經過熟化期間之後,無需熟化期間時,在加熱處理結束之後,形成黏著劑。
藉由上述的加熱處理(及熟化),經由交聯劑(B)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充分交聯。如此所得黏著劑,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優良。
(4)黏著劑的物性 本實施形態的黏著劑的凝膠分率,作為下限值以20%以上為佳,以30%以上為更佳,以40%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45%以上為佳。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的下限值在上述的話,則黏著劑的凝聚力會變高,而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更優良。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劑的凝膠分率,作為上限值以90%以下為佳,以80%以下為更佳,以70%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60%以下為佳。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的上限值在上述的話,則黏著劑不會過度硬化,而在初期段差追隨性及耐久後的段差追隨性均優良。此外,可顯現良好的黏著力,與被黏附體的接著性更優良。在此,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的測定方法,係如後述的試驗例所示。
(5)黏著劑層的厚度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片1的黏著劑層11的厚度(Zμm),滿足上述的X×Z的式(I)之值為佳。
黏著劑層11的厚度,具體而言,作為下限值以25μm以上為佳,以40μm以上為更佳。黏著劑層11的厚度的下限值在上述,則在與著色劑(D)含量的關係,容易滿足上述全光線穿透率及明度L*(甚至是色度a*及b*、以及霧度值),此外容易發揮所期望的黏著力。此外,從容易發揮優良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的觀點而言,作為下限值以50μm以上為佳,以75μm以上為更佳,以100μm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120μm以上為佳。
此外,黏著劑層11的厚度,作為上限值以1000μm以下為佳,以500μm以下為更佳,以是300μm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250μm以下為佳。黏著劑層11的厚度的上限值在上述,則加工性良好。此外,變得不容易發生由壓痕等的外觀異常。再者,在與著色劑(D)含量的關係,容易滿足上述全光線穿透率及明度L*(甚至是色度a*及b*、以及霧度值)。再者,黏著劑層11,可以單層形成,亦可層積複數層而形成。
1-2. 剝離片 剝離片12a、12b,係用於保護黏著劑層11到使用黏著片1時,在使用黏著片1(黏著劑層11)時會被剝離。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黏著片1,剝離片12a、12b的一方或雙方,並非都是必要。
作為剝離片12a、12b,可使用例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丁烯薄膜、聚丁二烯薄膜、聚甲基戊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氯乙烯共聚物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薄膜、聚氨酯薄膜、乙烯-醋酸乙烯酯薄膜、離聚物(ionomer)樹脂薄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薄膜、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醯亞胺薄膜、氟化樹脂薄膜等。此外,可使用該等的交聯薄膜。進一步,亦可為該等的層積薄膜。
上述剝離片12a,12b的剝離面(特別是接於黏著劑層11的面)施以剝離處理為佳。作為用於剝離處理的剝離劑,可舉例如,醇酸(alkyd)系、矽酮系、氟系、不飽和聚酯系、聚烯烴系、蠟系的剝離劑。再者,剝離片12a、12b之中,使一方的剝離片作成剝離力大的重剝離型剝離片,使另一方的剝離片作成剝離力小的輕剝離型剝離片為佳。
關於剝離片12a、12b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通常為20~150μm左右。
2. 黏著片的製造 作為黏著片1的一製造例,在一方的剝離片12a(或12b)的剝離面,塗佈上述黏著性組合物P的塗佈溶液,進行加熱處理使黏著性組合物P熱交聯,形成塗佈層之後,使另一方的剝離片12b(或12a)的剝離面與該塗佈層疊合。需要熟化期間時設置熟化期間,無需熟化期間時,則上述塗佈層直接成為黏著劑層11。藉此,可得上述黏著片1。關於加熱處理及熟化的條件,依如上所述。
作為黏著片1之其他的製造例,係在一方的剝離片12a的剝離面,塗佈上述黏著性組合物P的塗佈溶液,進行加熱處理使黏著性組合物P熱交聯,形成塗佈層,得到附有塗佈層的剝離片12a。此外,在另一方的剝離片12b的剝離面,塗佈上述黏著性組合物P的塗佈溶液,進行加熱處理使黏著性組合物P熱交聯,形成塗佈層,得到附有塗佈層的剝離片12b。然後,使附有塗佈層的剝離片12a與附有塗佈層的剝離片12b,以兩塗佈層互相接觸地黏合。在此,製作複數個附有塗佈層的剝離片,可黏合所期望數量的該塗佈層。需要熟化期間時設置熟化期間,無須熟化期間,則上述塗佈層直接成為黏著劑層11。藉此,可得上述黏著片1。根據該製造例,即使黏著劑層11較厚時,亦可以穩定地製造。
作為塗佈上述黏著性組合物P的塗佈溶液的方法,可利用例如,棒(bar)塗佈法、刮刀(knife)塗佈法、輥(roll)塗佈法、刮板(blade)塗佈法、模具(die)塗佈法、凹版(gravure)塗佈法等。
[顯示體] 作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顯示體(顯示器)的種類,可舉出例如汽車的儀表板、汽車導航系統、設在控制台的各種儀表等的車載用的顯示體,一般用戶用的平板終端機等的顯示體、商業用的平板終端機、數位看板等的顯示體、室外用數位看板等的顯示體。該等顯示體,有時被要求與周邊構件的外觀協調性、或高級感等。惟關於本發明的顯示體,不應限定於該等。
如圖2所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顯示體2,其構成包括: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一顯示體構成構件);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及硬化後黏著劑層11’,其係位於該等之間,互相黏合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及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
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及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的至少一方,至少在藉由硬化後黏著劑層11’黏合側的面,亦可具有段差。在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中,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在硬化後黏著劑層11’側的面,具有印刷層3等的段差。
在上述顯示體2的硬化後黏著劑層11’,係將上述黏著片1的黏著劑層11,藉由活性能量線照射而硬化者。構成該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硬化後黏著劑,在黏著劑層11的形成使用黏著性組合物P時,具有從(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與交聯劑(D)構成的交聯結構,同時含有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的硬化物(聚合物),根據情形,進一步含有光聚合起始劑(E)及添加劑。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可推測使聚合網狀形成某種程度粗的三維網狀結構,同時纏繞上述交聯結構,形成高維結構。藉由該構造,可發揮優良的耐起泡性。
再者,包含在構成上述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硬化後黏著劑的光聚合起始劑(E),係包含在黏著性組合物P的光聚合起始劑(E),即使被活性能量線照射亦未裂解而殘存者。因此,其含量並不多,通常在黏著劑中為0.00001質量%以上且0.1質量%以下,以0.0001質量%以上且0.01質量%以下為佳。
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厚度,基本上與黏著片1的黏著劑層11的厚度相同。
構成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硬化後黏著劑的凝膠分率,作為下限值以55%以上為佳,以60%以上為更佳,以65%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67%以上為佳。硬化後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的下限值在上述,則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耐起泡性更優良。此外,硬化後黏著劑的凝膠分率,作為上限值,以95%以下為佳,以90%以下為更佳,以80%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74%以下為佳。硬化後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的上限值在上述的話,則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黏著力,甚至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更優良。該硬化後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的測定方法,係如後述的試驗例所示。
硬化後黏著劑層11’對鈉鈣玻璃(soda-lime glass)的黏著力,作為下限值以10N/25mm以下為佳,以20N/25mm以上為佳,以30N/25mm以上更佳,以40N/25mm以上為特佳,以50N/25mm以上更為佳。黏著力的下限值在上述的話,則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更優良。此外,上述黏著力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以100N/25mm以下為佳,以80N/25mm以下為更佳,以60N/25mm以下為特佳。
在此,本說明書的黏著力,基本上係指遵照JIS Z0237:2009之180°拉剝法所測定的黏著力,惟測定樣品為寬25mm、長100mm,將該測定樣品黏貼在被黏附體,以0.5MPa,50℃加壓20分鐘之後,以常壓,23℃,50%RH的條件下放置24小時之後,以剝離速度300mm/min測定。
作為顯示體2,可舉出例如液晶(LCD)顯示器、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EL)顯示器、電子紙等,亦可為觸控面板(touch panel)。
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以玻璃板、塑膠板等之外,以含有該等的層積體等所構成的保護面板為佳,特別是以塑膠板或包含塑膠板的層積體等所構成的保護面板為佳。此時,印刷層3一般在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的硬化後黏著劑層11’側形成畫框狀。
上述玻璃板,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例如,化學強化玻璃、無鹼玻璃、石英玻璃、鈉鈣玻璃、含有鋇鍶的玻璃、鋁矽酸玻璃、鉛玻璃、硼矽酸玻璃、鋇硼矽酸玻璃等。玻璃板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0.1~5mm,以0.2~2mm為佳。
塑膠板,通常在高溫條件下,例如放置在85℃的條件下時,有內部的低沸點成分氣化,在塑膠板與硬化後黏著劑層11’的界面,產生氣泡、浮起、剝落等的起泡之虞。但是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顯示體2,即使包含如此的塑膠板,在黏著劑層11的形成使用黏著性組合物P時,可藉由硬化後黏著劑層11’良好地抑制發生起泡。
作為塑膠板,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例如聚碳酸酯樹脂(PC)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板等的丙烯酸樹脂板、對聚碳酸酯板層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層等的丙烯酸樹脂層的塑膠板等。再者,上述聚碳酸酯樹脂板,作為其構成的材料,亦可含有聚碳酸酯樹脂以外的樹脂,此外,上述丙烯酸樹脂板,作為其構成材料,亦可含有丙烯酸樹脂以外的樹脂。再者,該塑膠板,亦可具有紫外線吸收劑。
塑膠板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通常為0.2~5mm,較佳為0.4~3mm,特別佳的是0.6~2.5mm,為更佳的是1~2.1mm。
在上述玻璃板、塑膠板的一面或兩面,亦可設置各種功能層(透明導電膜、金屬層、二氧化矽層、硬塗層、防眩層等),亦可層積光學構件。此外,亦可圖案化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
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以作為應該貼在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的光學構件、顯示體模組(例如,液晶(LCD)模組、發光二極體(LED)模組、有機電致發光(有機EL)模組等)為佳,包含作為顯示體模組的一部分的光學構件,或顯示體模組的層積體為佳。
作為上述光學構件,可舉出例如,例如飛散防止薄膜、偏光板(偏光薄膜),偏光鏡(polarizer)、相位差板(相位差薄膜)、視野角補償薄膜、亮度提升薄膜、對比提升(contrast improvement)薄膜、液晶聚合物薄膜、擴散薄膜、半穿透反射薄膜、透明導電性薄膜等。作為飛散防止薄膜,可例示在基材薄膜的一面形成硬塗層而成的硬塗層薄膜等。
構成印刷層3的材料,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印刷用的習知材料。印刷層3的厚度,即段差的高度的下限值,以3μm以上為佳,以5μm以上為更佳,以7μm以上為特佳,以10μm以上最佳。藉由使下限值在上述以上,能夠充分確保從視認者側無法看到電路配線(electrical wiring)等的隱蔽性。此外,上限值以50μm以下為佳,以35μm以下為更佳,以25μm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20μm以下為佳。藉由使上限值在上述以下,可防止硬化後黏著劑層11’對該印刷層3的段差追隨性的惡化。
要製造上述顯示體2,作為一個例子,將黏著片1的一方的剝離片12a剝離,將黏著片1的露出的黏著劑層11,與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存在有印刷層3側的面黏合。
接著,從黏著片1的黏著劑層11,將另一方的剝離片12b剝離,將黏著片1的露出的黏著劑層11與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黏合得到層積體。此外,作為其他的例子,亦可將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及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的黏合順序交換。
之後,對上述層積體的黏著劑層11照射活性能量線。藉此,聚合黏著劑層11中的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使黏著劑層11硬化成硬化後黏著劑層11’。對於黏著劑層11的能量線照射,通常,隔著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或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的任何一方進行,較佳為隔著作為保護面板的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進行。
在此,所謂活性能量線,係指在電磁波或電荷粒子線之中具有能量量子,具體而言,可舉出紫外線、電子線等。活性能量線之中,以容易操作的紫外線特別佳。
紫外線的照射,可藉由高壓水銀燈、Fusion H燈、氙氣燈等進行,紫外線的照射量,以照度50~1000mW/cm 2左右為佳,以100~500mW/cm 2左右為佳。此外,光量以50~10000mJ/cm 2為佳,以200~7000mJ/cm 2為更佳,以500~3000mJ/cm 2為特佳。另一方面,電子線的照射,可藉由電子線加速器等進行,電子線的照射量,以10~1000krad左右為佳。
如圖3所示,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顯示體2,在該顯示體2的周緣部具有框材4為佳。該框材4以黑色為佳。此外,作為框材4的色調,以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色度a*及色度b*的較佳的範圍,係如先前所述作為周邊構件的色調。框材4,藉由具有該色調,容易被人眼辨識為視覺上具有高級感的框材。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的硬化後黏著劑層11’,藉由框材4具有上述色調,增加與該框材4的一體感,而使協調性更好。
在上述顯示體2,藉由繼承上述黏著劑層11’的物性(全光線穿透率、明度L*等)的硬化後黏著劑層11’,賦予與黑色框材4的一體感,而具有優良的外觀協調性。此外,上述顯示體2,確保了作為顯示體的視認性。
再者,在上述顯示體2,黏著劑層11係由黏著劑組合物P形成時,由於硬化後黏著劑層11’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的段差追隨性優良,故即使顯示體2被放置在例如高溫高濕條件下(例如85℃,85%RH)時,亦可抑制在段差附近發生氣泡、浮起、剝落等。
此外,在上述顯示體2,黏著劑層11係由黏著劑組合物P形成時,由於硬化後黏著劑層11’在耐起泡性優良,故即使顯示體2被放置在例如高溫高濕條件下(例如85℃,85%RH),而從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及/或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發生排氣(outgas)時,可抑制在硬化後黏著劑層11’與顯示體構成構件21、22的界面發生氣泡、浮起、剝落等起泡。
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係為容易理解本發明所記載,而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而記載。因此,揭示於上述實施形態的各要素,係含有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的全部設計變更、均等物等在內的主旨。
例如,在黏著片1的剝離片12a、12b的任意一方或兩方可被省略。此外,亦可取代剝離片12a及/或12b層積所期望的光學構件。此外,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亦可沒有段差。再者,不只是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21,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22,亦可在硬化後黏著劑層11’側具有段差。 [實施例]
以下,將本發明以實施例等更具體地說明,惟本發明的範圍並非限定於該等實施例等。
(實施例1) 1.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調製 使65質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10質量份丙烯酸異莰酯、10質量份N-(甲基)丙烯醯嗎啉、及15質量丙烯酸2-羥基乙酯,藉由溶液聚合法使之共聚合,調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將該(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分子量,以後述方法測定時,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萬。
2. 黏著性組合物的調製 將100質量份(以固體分(solid content)換算值;以下相同),以上述步驟1所得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0.2質量份作為交聯劑(B) 的三羥甲基丙烷改質甲苯二異氰酸酯(TOYO CHEM公司製,產品名「BHS8515」)、5.0質量份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的ε-己內酯改質參(2-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C1︰新中村化學公司製,產品名「NK Ester A-9300-1CL」)、0.08質量份作為著色劑(D)的碳黑系黑色顏料(TOYO COLOR公司製,「Multilac Black」)、0.5質量份作為光聚合起始劑(E)的1-羥基環己基苯酮及二苯甲酮的質量比1︰1的混合品(E1),0.1質量份作為矽烷偶合劑的3-縮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混合,充分攪拌,藉由以甲乙酮稀釋,得到黏著性組合物的塗佈溶液。
在此,將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為100質量份(固體分換算值)時的黏著性組合物的各組成(固體分換算值)示於表1。此外,算出光聚合起始劑(E)的量相對於著色劑(D)的量的質量比(光聚合起始劑(E)/著色劑(D)),示於表1。再者,表1所記載的簡號等的詳細表示如下。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IBXA︰丙烯酸異莰酯 ACMO︰N-丙烯醯嗎啉 HEA︰丙烯酸2-羥基乙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BA︰丙烯酸正丁酯 AA︰丙烯酸 [交聯劑(B)] TDI:三羥甲基丙烷改質甲苯二異氰酸酯(TOYO CHEM公司製,產品名「BHS8515」) XDI:三羥甲基丙烷改質二甲苯二異氰酸酯(綜研化學公司製,產品名「TD-75」) 環氧︰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產品名「TETRAD-C」)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 C1:ε-己內酯改質參(2-丙烯醯氧乙基)三聚異氰酸酯(新中村化學公司製,產品名「NK Ester A-9300-1CL」) C2: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 [著色劑(D)] 顏料︰碳黑系黑色顏料(TOYO COLOR公司製,「Multilac Black」) 染料︰尼格辛黑系黑色染料(Orient化學工業公司製,產品名「NUBIAN BLACK PA-2802」) [光聚合起始劑(E)] E1︰1-羥基環己基苯酮及二苯甲酮的質量比1︰1的混合品 E2︰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
3. 黏著片的製造
將上述步驟2所得黏著性組合物的塗佈溶液,以刮刀塗佈機塗佈在,以矽酮系剝離劑剝離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面的重剝離型剝離片(LINTEC公司製,產品名「SP-PET752150」)的剝離處理面。然後,藉由對塗佈層,以90℃加熱處理1分鐘形成塗佈層(厚度︰25μm),製作附有塗佈層的重剝離型剝離片。
另一方面,將上述步驟2所得黏著性組合物的塗佈溶液,以刮刀塗佈機塗佈在,以矽酮系剝離劑剝離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面的輕剝離型剝離片(LINTEC公司製,產品名「SP-PET382120」)的剝離處理面。藉由對塗佈層,以90℃加熱處理1分鐘形成塗佈層(厚度︰25μm),製作4片附有塗佈層的輕剝離型剝離片。
將上述所得附有塗佈層的重剝離型剝離片的塗佈層側的面,與上述所得附有塗佈層的輕剝離型剝離片之中的1片塗佈層側的面黏合,得到以重剝離型剝離片與輕剝離型剝離片,夾持厚度50μm的塗佈層的第1層積體。
接著,從上述第1層積體剝離輕剝離型剝離片,將露出的塗佈層的露出面,與上述所得附有塗佈層的輕剝離型剝離片之中的1片塗佈層側的面黏合,得到以重剝離型剝離片與輕剝離型剝離片,夾持厚度75μm的塗佈層的第2層積體。藉由重複與此相同的步驟,得到以重剝離型剝離片與輕剝離型剝離片,夾持厚度125μm的塗佈層的第4層積體。
之後,將上述第4層積體,藉由在23℃、50%RH的條件下熟化7天,製作由重剝離型剝離片/黏著劑層(厚度︰125μm)/輕剝離型剝離片的構成所構成的黏著片。
再者,上述黏著劑層的厚度,係遵照JIS K7130,使用定壓厚度測定器(TECLOCK公司製,產品名「PG-02」)測定之值。
[實施例2~11,比較例1~2、參考例1] 將構成(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各單體的種類及比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交聯劑(B)的種類及調配量,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的種類及調配量、著色劑(D)的種類及調配量,光聚合起始劑(E)的種類及調配量,以及矽烷偶合劑的調配量變更為表1所示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黏著片。
在此,計算使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形成的黏著劑層(黏著性組合物)中的著色劑的含量為X質量%,黏著劑層的厚度為Zμm時的X×Z。將結果示於表1。
上述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GPC),以如下條件測定(GPC測定)之聚苯乙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測定條件> .GPC測定裝置︰TOSOH公司製,HLC-8020 .GPC管柱(依以下順序通過):TOSOH公司製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1 GMHXL (×2) TSK ge1 G2000HXL .測定溶劑︰四氫呋喃 .測定溫度︰40℃
[試驗例1](凝膠分率的測定) 將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的黏著片,裁切成80mm×80mm的尺寸,將該黏著劑層裝在聚酯製網(網(mesh)尺寸200),將其質量以精密天平秤量,扣除上述網單獨的質量,算出只有黏著劑的質量。此時的質量為M1。
接著,將裝在上述聚酯製網的黏著劑,以室溫下(23℃)浸漬在醋酸乙酯24小時。之後,取出黏著劑,在溫度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風乾24小時,進一步在80℃的烘箱中乾燥12小時。乾燥之後,以精密天平秤量其質量,扣除上述網單獨的質量,算出只有黏著劑的質量。此時的質量為M2。凝膠分率(%),係以(M2/M1)×100表示。藉此,導出黏著劑的凝膠分率(紫外線照射前)。將結果示於表2。
另一方面,對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的黏著片的黏著劑層,隔著輕剝離型剝離片,以下述條件照射活性能量線(紫外線;UV)照射,使黏著劑層硬化作成硬化後黏著劑層。再者,關於實施例7的黏著片,係在輕剝離型剝離片上,疊置在聚碳酸酯樹脂(PC)板層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層的塑膠板(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產品名「Iupilon MR58U」,厚度︰0.7mm,含有紫外線吸收劑),隔著該塑膠板,照射活性能量線。對上述硬化後黏著劑層的黏著劑,以與上述同樣地導出凝膠分率(UV照射之後)。將結果示於表2。
<活性能量線照射條件> .使用高壓汞燈 .照度200mW/cm 2、光量2000mJ/cm 2.UV照度‧光量計 使用EYE GRAPHICS公司製「UVPF-A1」
[試驗例2] (全光線穿透率的測定) 將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的黏著片的黏著劑層黏合在玻璃上,將此作為測定樣品。以玻璃進行背景測定之後,對上述測定樣品,遵照JIS K7361-1:1997,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產品名「NDH-5000」)測定全光線穿透率(%)。將結果示於表2。
[試驗例3] (霧度值的測定) 對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黏著片的黏著劑層,遵照JIS K7136:2000,使用霧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產品名「NDH—5000」)測定霧度值(%)。將結果示於表2。
[試驗例4] (L*a*b*的測定) 為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黏著片的黏著劑層,使用同時測光分光式色度計(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產品名「SQ2000」),測定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色度a*及色度b*。將結果示於表2。
[試驗例5] (黏著力的測定) 從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的黏著片,剝離輕剝離型剝離片,將露出的黏著劑層,黏合於具有易接著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東洋紡公司製,產品名「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接著層,得到重剝離型剝離片/黏著劑層/PET薄膜的層積體。將所得層積體裁切成寬25mm,長100mm,將此作為樣品。
在23℃,50%RH的環境下,從上述樣品剝離重剝離型剝離片,將露出的黏著劑層黏合在鈉鈣玻璃(日本板硝子公司製)之後,以栗原製造所公司製高壓釜(autoclave),以0.5MPa,50℃,加壓20分鐘。之後,在23℃、50%RH的放置24小時。
接著,隔著上述重剝離型剝離片,以與試驗例1同樣的條件照射活性能量線,將黏著劑層硬化作成硬化後黏著劑層。再者,關於實施例7的黏著片,是在重剝離型剝離片上,疊置在PC板層積PMMA層的塑膠板(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產品名「Iupilon MR58U」,厚度︰0.7mm,含有紫外線吸收劑),隔著該塑膠板,照射活性能量線。此外,參考例1係不照射活性能量線的狀態。然後,使用拉伸試驗機(Orientec公司製,產品名「Tensilon」),以剝離速度300mm/min,剝離角度180度的條件,測定黏著力(N/25mm)。在此所記載以外的條件,遵照JIS Z0237:2009,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2。
[試驗例6] (外觀協調性的評價) 將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黏著片,裁切成長70mm×寬70mm,將該黏著片的黏著劑層,以2片鈉鈣玻璃板(日本板硝子公司製,長70mm×寬70mm×厚1.1mm),夾持地黏貼。接著,隔著一方的鈉鈣玻璃板,以與試驗例1同樣的條件照射活性能量線,使黏著劑層硬化作成硬化後黏著劑層,將此作為樣品。再者,參考例1是不照射活性能量線的狀態。
將所得樣品,配置在印刷成黑色作為背景的紙(L*:29.8,a*:-0.7,b*:0.6)上。然後,以目視判斷,該樣品是否與背景融合(與背景具有一體感),以3波長日光燈下(從日光燈的距離︰200cm),於如下基準評價外觀協調性。將結果示於表2。 ◎:樣品對背景非常融合。 ○:樣品某種程度與背景融合。 ╳:樣品明顯沒有與背景融合。
再者,上述黑色印刷的紙的色調(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L*a*b*),係使用分光測色計(BYK公司製,產品名「Spectro guide」)測定。
[試驗例7] (文字視認性的評價) 在尺寸15.6英寸,解析度1366×768的顯示器(富士通公司製,產品名「LITEBOOK A574/H」),以白背景,黑字的文字(字型︰微軟哥特體(Gothic)),從5點至20點的大小(每隔1點),以100%顯示。
在上述顯示器上,配置與試驗例6同樣地製作的樣品。然後,從顯示器在50cm的位置,確認能以目視視認的文字尺寸,以如下基準評價文字視認性。將結果示於表2。 ◎:能夠確認8點的文字。 ○:雖無法完全視認8點的文字,但能夠視認15點的文字。 ╳:無法視認15點的文字。
[試驗例8] (段差追隨性的評價) 在玻璃板(NSG Precision公司製,產品名「Corning glass Eagle XG」,長90mm×寬50mm×厚度0.5mm)的表面,將紫外線硬化型墨水(Teikoku Printing Inks Mfg公司製,產品名「POS-911 BLACK」),網版印刷成畫框狀(外形:縱90mm×橫50mm,寬5mm)。接著,照射紫外線(80W/cm 2,金屬鹵素燈2盞,燈泡高度15cm,輸送帶速度10~15m/分),使印刷的上述紫外線硬化型墨水硬化,製作具有藉由印刷的段差(段差的高度︰5μm、10μm)的附有段差的玻璃板。
從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的黏著片,剝離輕剝離型剝離片,將露出的黏著劑層,黏合於具有易接著層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東洋紡公司製,產品名「PET A4300」,厚度︰100μm)的易接著層。接著,將重剝離型剝離片剝下,使黏著劑層露出。然後,使用貼合機(laminator)(FUJiPLA公司製,產品名「LPD3214」),使黏著劑層以畫框狀覆蓋印刷全面,以上述層積體層壓(laminate)在附有各段差的玻璃板上。之後,以50℃,0.5MPa的條件下高壓釜處理20分鐘,在常壓、23℃、50%RH的條件下放置24小時。
接著,隔著上述PET薄膜,以與試驗例1同樣的條件照射活性能量線,使黏著劑層硬化作成硬化後黏著劑層。再者,關於實施例7的黏著片,係在上述PET薄膜上,疊置在PC板層積PMMA層的塑膠板(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產品名「Iupilon MR58U」,厚度︰0.7mm,含有紫外線吸收劑),隔著該塑膠板,照射活性能量線。接著,以85℃,85%RH的溫熱條件下保管72小時。之後,根據如下基準評價段差追隨性。段差追隨性,以印刷段差完全被硬化後黏著劑層填埋時判斷為良好,在印刷段差與硬化後黏著劑層的界面觀察到浮起、剝落等等時,判斷為無法追隨印刷段差。再者,參考例1係沒有照射活性能量線以外,與上述同樣地評價段差追隨性。將結果示於表2。 ◎:在印刷段差10μm良好 ○︰在印刷段差5μm良好 ╳︰在印刷段差5μm有浮起剝落
[試驗例9] (耐起泡性的評價) 從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所得的黏著片,剝離輕剝離型剝離片,將露出的黏著劑層,黏合在對PC板層積PMMA層的塑膠板(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產品名「Iupilon MR58U」,厚度︰0.7mm,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PC板側,得到附有黏著劑層的塑膠板。
從上述所得附有黏著劑層的塑膠板剝離重剝離型剝離片,經由露出的黏著劑層,將該塑膠板黏合在70mm×150mm大小的鈉鈣玻璃板(日本板硝子公司製,厚度︰0.7mm)。然後,以50℃,0.5 MPa的條件下高壓釜處理20分鐘,在常壓、23℃、50%RH的條件下放置24小時。
接著,對上述黏著劑層,隔著鈉鈣玻璃板,以與試驗例1同樣的條件照射活性能量線,使黏著劑層硬化作成硬化後黏著劑層。再者,只有實施例7不是隔著鈉鈣玻璃板,而是隔著上述塑膠板照射活性能量線。如此,藉由硬化後黏著劑層得到黏合塑膠板與玻璃板黏的構成體(70mm×150mm)。
對上述構成體,以85℃、85%RH的高溫高濕條件下保管72小時。然後,以目視確認硬化後黏著劑層與被黏附體(塑膠板、玻璃板)的界面狀態,以如下基準評價耐起泡性。再者,參考例1,沒有照射活性能量線以外,以與上述同樣地評價耐起泡性。將結果示於表2。 ◎…沒有氣泡、浮起.剝落。 ○…沒有浮起.剝落,有發生些微的氣泡,但在沒有問題的程度。 △…雖然沒有浮起.剝落,但發生很多氣泡。 ╳…發生浮起.剝落。
[表1]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 交聯劑(B)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 著色劑(D) 光聚合 起始劑(E) 光聚合起始劑(E)/著色劑(D) 矽烷 偶合劑 [質量份] 黏著劑層厚度(Z)[μm] X(質量%)× Z(μm)
組成 Mw 種類 質量份 種類 質量份 種類 質量份 質量% (X) 種類 質量份
實施例1 2EHA/IBXA/ACMO/HEA =65/10/10/15 50萬 TDI 0.2 C1 5 顏料 0.08 0.08 E1 0.5 6.3 0.1 125 10.0
實施例2 TDI 0.2 C1 5 顏料 0.16 0.15 E1 0.5 3.1 0.1 125 18.8
實施例3 TDI 0.2 C1 5 顏料 0.3 0.28 E1 0.5 1.7 0.1 125 35.0
實施例4 TDI 0.2 C1 5 顏料 0.6 0.56 E1 0.5 0.8 0.1 125 70.0
實施例5 XDI 0.2 C1 5 顏料 0.16 0.15 E1 0.5 3.1 0.1 125 18.8
實施例6 TDI 0.2 C1 5 顏料 0.16 0.15 E1 0.5 3.1 125 18.8
實施例7 TDI 0.2 C1 5 顏料 0.16 0.15 E2 0.5 3.1 0.1 125 18.8
實施例8 TDI 0.2 C1 5 染料 0.12 0.11 E1 0.5 4.2 0.1 125 13.8
實施例9 TDI 0.2 C2 5 顏料 0.08 0.08 E1 0.5 6.3 0.1 125 10.0
實施例10 2EHA/MMA/HEA =60/20/20 70萬 TDI 0.3 C1 5 顏料 0.08 0.08 E1 0.5 6.3 0.1 125 10.0
實施例11 BA/AA=90/10 50萬 環氧 0.05 C1 10 顏料 0.08 0.07 E1 1.0 12.5 125 8.8
比較例1 2EHA/IBXA/ACMO/HEA =65/10/10/15 50萬 TDI 0.2 C1 5 0 E1 0.5 0.1 125 0
比較例2 TDI 0.2 C1 5 顏料 3.0 2.77 E1 0.5 0.2 0.1 125 346.3
參考例1 TDI 0.2 顏料 0.16 0.16 0.0 0.1 125 20.0
[表2]
凝膠分率(%) 全光線 穿透率 (%) 霧度值 (%) 表色系 黏著力 (N/25mm) 外觀協調性 文字 視認性 段差 追隨性 耐起泡性
UV 照射前 UV 照射後 L* a* b*
實施例1 51 73 84.7 8.2 90.4 -0.2 0.5 54
實施例2 53 70 74.2 13.9 85.8 -0.1 0.6 54
實施例3 48 66 56.3 24.4 77.2 0.1 0.9 53
實施例4 48 66 31.8 41.8 61.0 0.3 1.3 51
實施例5 48 70 73.5 14.0 85.6 -0.1 0.6 51
實施例6 50 71 74.5 13.8 85.8 -0.1 0.6 52
實施例7 47 68 74.1 13.8 85.7 -0.2 0.6 51
實施例8 51 70 46.0 0.1 71.5 0.8 -0.4 52
實施例9 51 75 84.0 8.5 90.3 -0.2 0.4 53
實施例10 70 83 84.8 8.0 90.4 -0.2 0.5 25
實施例11 55 81 85.0 7.5 91.0 -0.3 0.2 38
比較例1 46 73 99≦ 0.2 96.5 -0.3 0.2 55
比較例2 47 62 0.3 90.6 0.1 0.3 -1.2 45
參考例1 56 56 74.1 13.9 85.6 -0.1 0.7 40
從表2可知使用實施例所得黏著片的,外觀協調性及文字視認性優良,同時段差追隨性及耐起泡性亦優良。 [產業上的可利性]
本發明的黏著片,可良好地使用在例如具有黑色框材的顯示體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相互黏合,特別是具有段差的保護面板與所期望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黏合等。
1:黏著片 11:黏著劑層 12a:剝離片 12b:剝離片 2:顯示體 11’:硬化後黏著劑層 21:第1顯示體構成構件 22:第2顯示體構成構件 3:印刷層 4:框材
[圖1]係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黏著片的剖面圖。 [圖2]係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顯示體的剖面圖。 [圖3]係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具有框材的顯示體的平面圖。
1:黏著片
11:黏著劑層
12a,12b:剝離片

Claims (15)

  1. 一種黏著片,其特徵在於:該黏著片係包括用於黏合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著色黏著劑層, 上述著色黏著劑層係由活性能量線硬化性的著色黏著劑構成, 上述著色黏著劑層的霧度(haze)值為80%以下, 上述著色黏著劑層的CIE1976L*a*b*表色系所規定的明度L*為95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黏著片,其中上述著色黏著劑含有著色劑。
  3. 如請求項2之黏著片,其中上述著色劑為黑色的顏料或染料。
  4. 如請求項2之黏著片,其中上述著色黏著劑中的上述著色劑的含量,為0.0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5. 如請求項1之黏著片,其中上述著色黏著劑含有光聚合起始劑。
  6. 如請求項2之黏著片,其中上述著色黏著劑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上述光聚合起始劑的量對前述著色劑的量的質量比為0.5以上且20以下。
  7. 如請求項5之黏著片,其中上述光聚合起始劑為氧化膦系。
  8. 如請求項1之黏著片,其中將上述著色黏著劑層黏合到鈉鈣玻璃,照射活性能量線後,上述著色黏著劑層對鈉鈣玻璃的黏著力為10N/25mm以上、100N/25mm以下。
  9. 如請求項1之黏著片,包括: 2片剝離片;及 以接於上述2片剝離片的剝離面而夾持(sandwich)在上述剝離片的上述著色黏著劑層。
  10. 一種顯示體,其特徵在於:該顯示體係包括: 一顯示體構成構件; 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 將上述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上述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互相黏合的硬化後著色黏著劑層, 上述硬化後著色黏著劑層,係將如請求項1-9項中任一之黏著片的上述著色黏著劑層,活性能量線硬化而形成的硬化後著色黏著劑層。
  11. 如請求項10之顯示體,其中上述一顯示體構成構件及上述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至少一方,至少在以上述硬化後著色黏著劑層黏合側的面具有段差。
  12. 如請求項10之顯示體,其中上述一顯示體構成構件及上述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的至少一方含有紫外線吸收劑。
  13. 如請求項10之顯示體,其具有黑色框材。
  14. 一種顯示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將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經由請求項1-9中任一之黏著片的著色黏著劑層黏合而成的層積體, 對上述層積體的上述著色黏著劑層照射活性能量線,使上述著色黏著劑層硬化作為硬化後著色黏著劑層。
  15. 一種顯示體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製作將一顯示體構成構件與其他的顯示體構成構件,經由請求項7之黏著片的著色黏著劑層黏合而成的層積體, 對上述層積體的上述著色黏著劑層經由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上述一顯示體構成構件照射紫外線,使上述著色黏著劑層硬化作為硬化後著色黏著劑層。
TW112115995A 2018-12-18 2019-10-17 黏著片、顯示體及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TWI835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6770A JP6810123B2 (ja) 2018-12-18 2018-12-18 粘着シート、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236770 2018-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4357A TW202334357A (zh) 2023-09-01
TWI835640B true TWI835640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88298A (ja) 2008-02-08 2009-08-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遮蔽複合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88298A (ja) 2008-02-08 2009-08-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遮蔽複合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3452B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JP7198009B2 (ja) 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TWI803703B (zh) 黏著片、顯示體及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JP6937338B2 (ja) 表示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6792662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TWI835640B (zh) 黏著片、顯示體及顯示體的製造方法
JP6971375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JP7336348B2 (ja) 表示体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TW202138844A (zh) 抗飛散黏著片及顯示器
TWI834763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設備
TWI834851B (zh) 黏著片及顯示體
JP7233405B2 (ja) 粘着シート、表示体および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JP7256856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JP7273887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
TWI841760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體
JP7426539B2 (ja) 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CN111748300B (zh) 着色粘着片及显示体
WO2023095452A1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