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879B -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微影裝置及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微影裝置及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879B
TWI834879B TW109116976A TW109116976A TWI834879B TW I834879 B TWI834879 B TW I834879B TW 109116976 A TW109116976 A TW 109116976A TW 109116976 A TW109116976 A TW 109116976A TW I834879 B TWI834879 B TW I8348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laser chamber
chamber module
wavelength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6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3215A (zh
Inventor
華特 戴爾 吉爾斯比
約書亞 瓊 索恩斯
湯瑪斯 派翠克 杜菲
艾瑞克 安德爾斯 梅森
雷賓 保德爾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希瑪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希瑪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希瑪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3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879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用於使用多個雷射腔室產生多重雷射束之裝置及方法。該等束之相對時序為可控制的,因此該等束可例如交錯,可交疊或防止交疊,或可以快速序列方式出現。該等束可具有不同光譜及功率特性,諸如不同波長。亦揭示一種系統,其中該等多個雷射腔室中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產生兩種不同波長之輻射。

Description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微影裝置及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產生用於例如微影裝置中之多重雷射束。
微影裝置將所要圖案施加至諸如半導體材料之晶圓的基板上,通常施加至基板之目標部分上。替代地稱為遮罩或倍縮光罩之圖案化器件可用於產生待形成於晶圓之個別層上的電路圖案。通常藉由成像至設置於基板上之輻射敏感材料(抗蝕劑)層上來實現圖案之轉印。一般而言,單一基板將含有經順次地圖案化之鄰近目標部分。
微影裝置包括:所謂的步進機,其中藉由一次性將整個圖案曝光至目標部分上來輻照每一目標部分;及所謂的掃描器,其中藉由在給定方向(「掃描」方向)上經由輻射束掃描圖案,同時平行或反平行於此方向同步地掃描基板來輻照每一目標部分。亦有可能藉由將圖案壓印至基板上來將圖案自圖案化器件轉印至基板。在本文中,為簡單起見,步進機及掃描器兩者將被簡稱為掃描器。
用於照明圖案且將其投影至基板上之光源可具有多個組態中之任一者。常用於微影系統中之深紫外線準分子雷射包括處於248nm的波長下之氟化氪(KrF)雷射及處於193nm的波長下的氟化氬(ArF)雷 射。一般而言,準分子雷射經設計成與具體氣體混合物一起操作。雖然可容易地進行波長之較小緩慢調整,但快速變化之波長不係無足輕重的問題。
然而,可存在需要具有改變波長之能力的例項。舉例而言,在3D NAND中,記憶容量之階層經堆疊於彼此之頂部。自2D至3D NAND架構之轉變需要製造製程之顯著變化。在3D NAND製造中,挑戰主要藉由以極端縱橫比(例如孔直徑與其深度之比率)進行蝕刻及沈積之製程驅動。形成具有極高縱橫比(HAR)特徵之複雜3D結構為複雜的,且需要極端精確度及最終製程均一性以及可重複性以達成可靠的高量製造。此外,隨著多層堆疊高度增加,在記憶體陣列之頂部及底部達成一致蝕刻及沈積結果的困難亦增加。
此等考慮引起對較大聚焦深度之需求。微影聚焦深度(DOF)藉由關係式DOF=±m λ/(NA)2來判定,其中λ為照明光之波長,NA為數值孔徑,且m為視抗蝕劑製程而定的實際因子。歸因於3D NAND微影中之較大聚焦深度要求,有時針對每一遍次使用不同焦平面在晶圓上方進行多於一次曝光遍次。一種方法涉及針對每一遍次改變晶圓載物台高度。改變波長為用以達成相同效果之另一種方法。組成聚焦雷射輻射之透鏡的材料通常具有某一非零分散度,因此不同波長將在不同深度處聚焦。出於此原因,可能需要具有快速改變波長之能力。
除波長考慮以外,針對KrF雷射使用較高劑量抗蝕劑引起對具有較高功率之KrF雷射的需求。舉例而言,具有能夠提供高達120W之KrF雷射對於一些應用可為合乎需要的。
需要可提供可撓性波長切換及/或較高功率照明之雷射系 統。
下文呈現一或多個實施例之簡化概述,以便提供對實施例之基本理解。此概述並非對所有預期實施例之廣泛綜述,且既不意欲識別所有實施例之關鍵或決定性要素,亦不意欲描繪任何或所有實施例的範疇。此概述之唯一目的為將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些概念以簡化形式呈現為稍後呈現的更詳細描述之序言。
根據實施例之一個態樣,揭示一種具有兩個獨立雷射腔室或空腔之雷射系統。可運用此等兩個獨立空腔來達成對至少兩種波長之控制。束可在空間上或時間上交疊以提供比可單獨藉由束中之任一者供應的功率更高功率。由於一次僅需要使用一個空腔,因此將兩個雷射置放於一個平台中不增加針對較低功率製程的操作之成本。藉由置放兩個雷射連同一個掃描器,若不需要較高功率,則服務時間間隔可加倍。此對於主控功率放大器(MOPA)或類似的兩個腔室系統將不可行。
根據實施例之另一態樣,系統可包括用以允許使用者針對低功率製程單獨使用腔室中之任一者或針對高功率製程協同使用兩個腔室的組件。
根據實施例之另一態樣,兩個腔室之相對激發時間可經控制成使得腔室可同時激發,或一個腔室相對於另一個腔室略微延遲地激發,或激發可交錯以將用於掃描器中之有效重複基本上加倍。
根據一實施例之另一態樣,揭示一種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 一波長之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及一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包含一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包含一ArF雷射腔室模組。該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可包含一KrF雷射腔室模組。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包含一第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包含一ArF雷射腔室模組。該第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可包含一KrF雷射腔室模組。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經調適以產生雷射輻射之一第三束的一第三雷射腔室模組,且該束組合器可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三束且使該第三束沿該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
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放電時序電路,其經配置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一相對放電時序。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以一第一重複速率放電,且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一第二重複速率放電,該第二重複速率與該第一重複速率實質上相同且相對於該第一重複速率偏移該第一重複速率之週期的一半。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其中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 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不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產生用以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之一共同命令。
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共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共同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共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共同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
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產生用以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一第一命令及用以激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一第二命令。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第一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第一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第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經調適以在該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可以一第一重複速率激發,且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可以不同於該第一重複速率之一第二重複速率激發。該第一重複速率與該第二重複速率之該放電速率比率可為兩個整數之一比率,該比率可為例如2:1或3:2。
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控制系統,其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氣體供應系統,其經調適以將氣體供應至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其經配置以量測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參數。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度 量衡單元,其經配置以量測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參數。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組合束度量衡單元,其經配置以量測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與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組合之一參數。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單元,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接收一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之該輸出來控制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波長。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單元,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二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接收一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第二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之該輸出來控制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波長。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單元,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組合束度量衡單元之該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組合束度量衡單元的該輸出來控制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與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組合之一光譜。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該光束的頻寬。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該光束的該頻寬。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該光束的該頻寬;及一控制單元,其連接至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且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以使得第一頻寬與第二頻寬實質上相同。該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可進 一步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該光束的該頻寬;及一控制單元,其連接至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且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以使得該第一頻寬不同於該第二頻寬。
根據一實施例之另一態樣,揭示一種微影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一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及一掃描器,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其中該掃描器經組態以提供用於調整該第一波長及該第二波長之一指令。該微影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放電時序電路,其經配置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一相對放電時序。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且彼此異相180度放電。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該放電時序電路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 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不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該微影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控制系統,其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該微影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一氣體供應系統,其經調適以將氣體供應至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根據一實施例之另一態樣,揭示一種在一微影裝置中曝光一基板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自一掃描器接收一或多個目標波長之一指示;回應於該指示而使用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回應於該指示而使用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及在該掃描器中使用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以在一單一遍次中將該基板曝光於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輻射及處於該第二波長下的輻射。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一步驟。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可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且彼此異相180度來產生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可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產生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及實質上在產生該第一束之後立即產生該第二束。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 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可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可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
根據一實施例之另一態樣,揭示一種在一微影裝置中曝光一基板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針對第一數目個脈衝使用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且使該等脈衝沿一輸出束路徑傳播至該基板來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及針對第二數目個脈衝使用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且使該等脈衝沿該輸出束路徑傳播至該基板來產生處於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該第一波長可與該第二波長實質上相同。該第一波長可不同於該第二波長。脈衝之該第一數目可與脈衝之該第二數目相同。脈衝之該第一數目可不同於脈衝之該第二數目。該第一束可具有一第一脈衝能量,且該第二束可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脈衝能量之一第二脈衝能量。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窄化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之一頻寬的一步驟。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窄化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之一頻寬的一步驟。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將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頻寬窄化一第一量及將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光束的一頻寬窄化不同於該第一量之一第二量的一步驟。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產生一命令信號之一步驟,其中該產生雷射輻射之一第一束的步驟及該產生雷射輻射之一第二束的步驟係回應於該命令信號而進行。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產生一第一命令信號之一步驟及該產生一第二命令信號之步驟,且 其中該產生雷射輻射之一第一束的步驟係回應於該第一命令信號及該產生一第二命令信號之步驟而進行,且其中該產生雷射輻射之一第二束的步驟係回應於該第二命令信號而進行。
下文參考隨附圖式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以及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的結構及操作。應注意,本發明不限於本文中所描述之具體實施例。本文中僅出於說明性目的呈現此類實施例。基於本文中所含之教示,額外實施例對於熟習相關技術者將為顯而易見的。
10:雙腔室雷射系統
12:微影機
14:底面
16:束遞送單元
18:主控振盪器
20:功率放大器
22:光學器件
24:光學器件
30:高壓諧振電源供應器
32:換向器模組
34:壓縮頭模組
36:雷射腔室模組
40:第一諧振充電器
42:第一換向器
44:第二換向器
46:第一壓縮頭
48:第二壓縮頭
50:第一雷射腔室模組
52:第二雷射腔室模組
54:第一線窄化模組
56:第二線窄化模組
58:第一光學耦合器
60:第二光學耦合器
62:第一穩定化模組
64:第二穩定化模組
66:束組合器
68:系統組件
70:控制電路
72:第一度量衡單元
74:第二度量衡單元
76:第三度量衡單元
80:線窄化模組
82:稜鏡
84:稜鏡
86:稜鏡
90:鏡面
92:致動器
96:光柵
100:峰
102:峰
110:峰
112:峰
併入本文中且形成本說明書之部分的隨附圖式說明本發明,且連同描述一起進一步用以解釋本發明之原理且使熟習相關技術者能夠做出及使用本發明。
圖1為習知雙腔室雷射系統之功能方塊圖。
圖2為如可能用於圖1之系統中的習知脈衝電源電路之功能方塊圖。
圖3為根據實施例之態樣的雙腔室雷射系統之功能方塊圖。
圖4為根據實施例之態樣的兩個雷射腔室中之可能的相對放電時序之圖式。
圖5為根據實施例之態樣的兩個雷射腔室中之另一可能的相對放電時序之圖式。
圖6為諸如可根據實施例之態樣而有利地使用之線窄化模組的圖式。
圖7為諸如可根據實施例之態樣而產生的輸出光譜之概念 性曲線圖。
根據上文結合圖式所闡述之詳細描述,本發明之特徵及優點將變得更顯而易見,在該等圖式中,相似附圖標記始終識別對應元件。在該等圖式中,相似附圖標號一般指示相同、功能上類似及/或結構上類似之元件。
能夠避免對額外曝光遍次之需要將有益於晶圓產出速率。能夠將遞送至晶圓之功率量增加超過單一雷射可提供之功率量的限制亦將為有益的。此可在理論上藉由以下操作來實現:使用連接至掃描器的具有交疊束之兩個雷射,從而允許在單一遍次中實現多波長曝光。因為單一KrF雷射具有最大功率,所以可藉由將兩個雷射連接至單一掃描器來達成較高功率。然而,使用兩個個別雷射佔據製造設施中之額外底面空間,且必然使雷射子系統(例如氣體處置、功率分佈、殼體及機械結構)加倍。需要一種在不完全複製整個雷射系統之所有組件的情況下產生多重雷射束之有效方式。
本說明書揭示併入本發明之特徵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所揭示實施例僅例示本發明。本發明之範疇不限於所揭示實施例。本發明由其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所描述實施例及本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實施例」、「實例實施例」等之參考指示所描述實施例可包括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但每一實施例可能未必包括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類片語未必指相同實施例。此外,當結合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應理解,無論是否明確描述,結合其他實施例實現此特徵、結構或特 性皆在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之知識內。
在更詳細地描述實施例之前,呈現可藉以實施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實例環境係有指導意義的。圖1為習知雙腔室雷射系統10之功能方塊圖。在此實施例中,將雷射束提供於諸如步進機或掃描機之微影機12的輸入埠處。雷射系統10之主要組件可安裝於底面14下方,掃描器12安裝於該底面14上,如所展示。雷射系統10包括束遞送單元16,該束遞送單元16提供用於將雷射束遞送至掃描器12之輸入埠的封閉束路徑。所說明之特定光源系統包括主控振盪器18及功率放大器20,且該特定光源系統為被稱作主控振盪器功率放大器之雷射系統或MOPA系統的類型。雷射系統10亦包括用於控制脈衝之光譜特性、對脈衝進行塑形等的各種組件,該等組件一般經指示為光學器件22及光學器件24。此雷射系統之配置及操作的額外細節可例如在2006年7月18日發佈的標題為「Control System for a Two Chamber Gas Discharge Laser」之美國專利第7,079,564號中找到,該美國專利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主控振盪器18及功率放大器20各自含有兩個細長電極、雷射氣體、用於在電極之間使氣體循環之風扇及水冷鰭片式熱交換器。主控振盪器18產生第一雷射束,藉由兩次穿過功率放大器20來放大該第一雷射束以產生如由圖1中之箭頭指示的輸出雷射束。
轉至圖2,展示了脈衝電源電路,其包括例如高壓諧振電源供應器30、換向器模組32、壓縮頭模組34及雷射腔室模組36。高壓諧振電源供應模組30將三相正常廠用功率轉換為高DC電壓。換向器模組32及壓縮頭模組34壓縮並放大來自諧振電源供應模組30的電能以在雷射腔室模組36中之電極上產生具有所要放電電壓之脈衝。關於此電路系統之操 作的其他細節可在2006年2月21日發佈的標題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Magnetic Circuit Elements」之美國專利第7,002,443號中找到,該美國專利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用於先進光微影中之光源通常需要具有較窄光譜頻寬的光源以支援達成印刷於基板上之臨界尺寸的必要均一性(CD均一性或CDU)。然而,此亦限制在聚焦深度較小的高NA系統中可供晶片製造者使用之製程窗。特定而言,接觸層之挑戰為具有減小的特徵大小之縮減的製程窗區域。
稱為聚焦鑽孔技術之技術在圖案化接觸層及通孔層時支援較大製程窗。聚焦鑽孔需要廣泛的光譜頻寬調諧能力以及必要的支援度量衡及控制能力,藉此為晶片製造者提供增加的製程寬容度。光譜調諧之一種方法稱為RELAX。見I.Lalovic等人,「RELAX:Resolution Enhancement by Laser-spectrum Adjusted Exposure」,Optical Microlithography,VXIII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刊第5754卷,2005年,其內容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如上文所指出,聚焦深度為波長之函數。DOF對於3D NAND尤其重要。在此技術中,所施加之光阻極厚(約1μm至15μm),此極大地超過了掃描器系統之典型DOF。當前製造需要兩步驟製程,其中以設定為在結構之底部下方數微米的聚焦發送晶圓,且隨後再次以高出例如約1μm至約4μm之範圍內的距離之聚焦進行第二遍次。
根據實施例之態樣,在單次曝光期間藉由將晶圓曝光於分別由兩個分離雷射空腔產生的不同波長之兩個束來避免對使晶圓經歷多個遍次的需要。因此,有可能在逐發射(shot-to-shot)的基礎上調整焦平面之 深度,從而使得能夠利用多個波長在一個遍次中針對基板之每一目標部分進行照明。
在圖3中所展示之配置中,第一諧振充電器40將電能供應至第一換向器42及第二換向器44。第一換向器42將脈衝供應至第一壓縮頭46。第二換向器44將脈衝供應至第二壓縮頭48。第一壓縮頭46造成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中之放電。第二壓縮頭48造成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中之放電。圖3中亦展示用於調節雷射束之光學器件,諸如第一線窄化模組54及第二線窄化模組56、第一光學耦合器58及第二光學耦合器60以及第一穩定化模組62及第二穩定化模組64。由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束經線窄化,以產生遠小於氣體放電系統之固有頻寬的頻寬。控制電路70可控制第一線窄化模組54及第二線窄化模組56,以使得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產生之光束的頻寬及波長可彼此不同。
可採用各種觸發配置。舉例而言,可使用一個觸發器來在觸發之時間與腔室中之任一者或兩者的放電之間延遲地或不延遲地激發兩個腔室。可替代地,觸發可分別(亦即,藉由分離電路系統)產生,以使得兩個腔室將具有相異電壓/能量命令。
亦利用68大體上指示可藉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共同使用之各種系統組件,諸如氣體處置系統、控制系統、介面、功率分佈系統、冷卻水系統、用於腔室過濾器及吹風機之電源,及束路徑吹掃系統。因此,在所展示之配置中,兩個雷射腔室可共用此等組件,且不必使該等組件中之每一者皆具有兩個。
圖3之配置亦包括能夠操作具有獨立能量之兩個雷射從而控制相對激發時間、頻寬及波長的控制電路70及能夠在兩個雷射之間劃分 能量/脈衝命令之掃描器介面。
來自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之束及來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之束藉由束組合器66進行組合。在單一遍次中實現來自此等兩個雷射之束的組合之一種方法為經由旋轉稜鏡傳輸該等束。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而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的雷射輻射。因此,兩個腔室協作以產生在晶圓上具有不同焦平面且在不同深度處操作的處於不同波長下之輻射。
圖3中亦展示第一度量衡單元72,其經配置以量測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產生之光束之參數,包括波長。圖3中所展示之配置亦包括第二度量衡單元74,其經配置以量測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產生之光束的參數,包括波長。第三度量衡單元76經配置以量測組合束之參數(包括波長),亦即,來自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光束與來自第二腔室模組之光束的組合之參數。將理解,在另一腔室未激發之情況下,可能存在組合束僅為來自雷射腔室中之一者的束的情況。度量衡單元將其量測之結果供應至控制電路70。如所展示之度量衡單元可獨立於來自兩個雷射腔室模組之光且獨立於組合束來量測波長。控制單元70可使用量測來控制由每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波長。
兩個腔室之激發可交錯以達成有效加倍的重複速率。此展示於圖4中。頂部時序圖展示激發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的可能時序,且中間時序圖展示激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的可能時序。來自兩個雷射之束可經組合以達成有效重複速率,該有效重複速率為如底部時序圖中所展示的兩個雷射中之任一者之重複速率的兩倍。如所提及,多個配置中之任何一 者均可用於組合多重雷射之束路徑。
兩個(或更多個)雷射腔室模組之激發序列可經設定為多種模式中之任何一種。舉例而言,該等序列可經設定成使得腔室逐發射地交替激發。可替代地,該等序列可經設定成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針對第一數目個發射激發,且隨後第二腔室針對第二數目個發射激發,其中第一數目與第二數目可為相等的或可為不相等的。此等序列可在雷射腔室模組產生相同波長或不同波長之光的情況下予以採用。另外,產生處於兩種不同波長下之光的雷射腔室模組可以實質上不同的重複速率激發,以形成在兩種波長束中之每一者中具有不同能量含量的光譜。第二放電速率可為例如第一放電速率之整數倍,以使得該等放電速率可例如呈2:1之比率。第一放電速率與第二放電速率之關係亦可為兩個整數之比率,諸如3:2。
現參考圖5,兩個雷射的激發之間的時序差分△t可基本上經設定為包括零之任何值(假定光學器件可耐受加倍的瞬時功率位準),或經設定為足夠小以使兩個脈衝不同時出現但一個脈衝緊接在另一個脈衝之後出現(亦即,在相同曝光期間),從而使有效劑量加倍,如圖中所展示。頂部時序圖展示激發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的可能時序,且中間時序圖展示激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的可能時序。因此,來自兩個雷射之束可如所展示一般一個緊接在另一個之後產生,以便經組合為達成作為如底部時序圖中所展示的兩個雷射中之任一者的劑量之兩倍的有效劑量。
根據實施例之另一態樣,兩個腔室同時操作,但若終端使用者需要較低功率,則可僅使用腔室中之一者或另一者。腔室中之哪一者用於單腔室操作可交替進行,以平衡對腔室之磨損且使壽命最大化。
應注意,可存在同時激發之兩個雷射的功率可能會損壞系 統光學器件之情形。在此類情形下,包括防止同時激發之控制電路系統可為有益的。然而,此類雷射可一個緊接在另一個之後激發,以在不損壞光學器件之情況下達成每時間間隔的較高劑量。
根據實施例之另一態樣,如圖3中所展示的線窄化模組54及56中之一者或兩者可經組態以產生兩種波長,亦即,兩種顏色輸出。波長可為中心波長周圍之峰間距。在線窄化模組中之兩者經組態以按此方式產生兩種波長的情況下,峰間距可為相同的或其可為不同的。使用此配置,可產生至多四個波長。
如圖6中所展示,可充當圖3之線窄化模組54及56中之一者或兩者的線窄化模組80可包括共同構成稜鏡擴束器之稜鏡82、84及86、具有致動器92之鏡面90及光柵96。入射於光柵96上之束的角度決定雷射之波長。因此,調整此角度影響雷射之波長調整。可藉由致動稜鏡(振動)或分割鏡面90或分割光柵96以逐脈衝形式在線窄化模組80中產生雙峰光譜。
圖7展示針對兩個線窄化模組經組態以用於兩種顏色輸出之情況的實例輸出光譜。x軸為以任意單位表示之波長,且y軸為以任意單位表示之強度。峰100及102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產生,且峰110及112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產生。此四個波長光譜可用於曝光較厚光阻,且可充當交替(或補充)以滿足較高功率要求。
雷射之激發模式可為「接續的(tic-toc)」,其中第一個雷射激發,隨後另一個雷射激發,且隨後第一雷射再次激發,依此類推,其中激發之間的時間間隔為相同的;或「斷續的(stutter)」,其中兩個雷射激發之間的時間間隔小於相同雷射之連續激發之間的時間間隔之一半。
如所提及,來自第一雷射腔室模組50之束及來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52之束可藉由束組合器66來組合。組合兩個束之另一方式(若其具有不同波長)為使用二向色鏡。二向色鏡以一個波長(短波通)得以透射且另一波長得以反射之方式工作。用於組合具有相同或不同波長之兩個雷射束的另一技術涉及使用拾取鏡。用於組合兩個束之另一配置涉及具有應用於鏡面之部分上的反射塗層130之鏡面。一個雷射束可自反射塗層反射,而另一個雷射束傳播通過鏡面的不具有塗層之部分。用於組合兩個束之又一配置涉及在鏡面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使束撞擊鏡面,其中一個束在使用方向上傳播,而第二束在另一方向上傳播;且隨後(例如藉由旋轉)將鏡面移動至第二位置以使得僅第二束在使用方向上傳播。可藉由使鏡面保持靜止且使束中之一者或兩者的傳播方向振動來達成相同效果。
前述描述係依據作為具體實例之兩個雷射腔室,但將顯而易見,可使用多於兩個腔室,其中腔室中之一或多者經組態以產生具有多個頻率之雷射輻射。
具有帶有共用輔助系統之兩個雷射腔室的單一系統相較於兩個完整的雷射系統更為緊密,相較於60W或更小之MOPA雷射可具有更低操作成本,相較於可藉由使單一雷射上之波長振動來實現可提供更準確的波長控制,且可准許高重複速率,此轉而提供較佳劑量控制之可能性。
亦可存在多於兩個雷射腔室模組,此等雷射腔室模組經呈現及使用或可供使用。舉例而言,可將MOPA/MOPA腔室對併入系統中以提供較高重複速率或功率。(類似地,可將雙重「MOPRA」腔室對併入系統中,其中功率放大器包括經由增益介質之一些光學再循環。亦考慮了MOPA/MOPRA對。)因為可使用各自單獨之較低重複速率,所以可使此 等腔室為實體上緊密的。
應瞭解,意欲將實施方式章節而非發明內容及發明摘要章節用於解釋申請專利範圍。發明內容及發明摘要章節可闡述如由本發明者預期之本發明的一或多個但並非所有例示性實施例,且因此,並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
上文已藉助於說明指定功能及其關係之實施的功能構建塊來描述本發明。為便於描述,本文中已任意地限定此等功能構建塊之邊界。只要適當地執行指定功能及其關係,即可限定交替邊界。
對具體實施例之前述描述將因此充分地揭露本發明之一般性質: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一般概念的情況下,其他人可藉由應用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之知識針對各種應用容易地修改及/或調適此類具體實施例,而無需進行不當實驗。因此,基於本文中所呈現之教示及指導,此類調適及修改意欲在所揭示實施例之等效物的含義及範疇內。應理解,本文中之措辭或術語係出於描述而非限制之目的,以使得本說明書之術語或措辭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按照教示及指導來進行解釋。
在以下經編號條項中闡明本發明之其他態樣。
1.一種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包含: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及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第一束及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第一束及第二束沿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
2.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包含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
3.如條項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包含ArF雷射腔室模組。
4.如條項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包含KrF雷射腔室模組。
5.如條項1至4中任一項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包含第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
6.如條項5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為ArF雷射腔室模組。
7.如條項5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為KrF雷射腔室模組。
8.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三雷射腔室模組,第三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三束,且其中束組合器經配置以接收第三束且經調適以使第三束沿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
9.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放電時序電路,放電時序電路經配置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
10.如條項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以第一重複速率放電,且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第二重複速率放電,第二重複速率與第一重複速率實質上相同且相對於第一重複速率偏移第一重複速率之週期的一半。
11.如條項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
12.如條項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13.如條項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不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14.如條項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產生用以激發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之共同命令。
15.如條項14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共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
16.如條項14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共同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
17.如條項14、15及16中任一項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共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
18.如條項14、15及16中任一項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共同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
19.如條項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產生用以激發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第一命令及用以激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的 第二命令。
20.如條項1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第一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
21.如條項19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第一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
22.如條項19、20及21中任一項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第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
23.如條項19、20及21中任一項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
24.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以第一重複速率激發,且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不同於第一重複速率之第二重複速率激發。
25.如條項24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重複速率與第二重複速率之放電速率比率為兩個整數的比率。
26.如條項25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兩個整數之比率為2:1。
27.如條項25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兩個整數之比率為3:2。
28.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29.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氣體供應系統,氣體供應系統經調適以將氣體供應至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30.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經配置以量測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 生之光束的參數。
31.如條項1或30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第二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經配置以量測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參數。
32.如條項1、30或31中任一項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組合束度量衡單元,組合束度量衡單元經配置以量測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與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的光束之組合之參數。
33.如條項30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控制單元經配置以自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接收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一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的輸出來控制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波長。
34.如條項30或33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控制單元經配置以自第二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接收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第二雷射腔室度量衡單元的輸出來控制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波長。
35.如條項3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控制單元經配置以接收組合束度量衡單元之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組合束度量衡單元的輸出來控制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與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組合之光譜。
36.如條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經配置以自第一雷射腔室模組接收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光束的頻寬。
37.如條項3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雷射腔室線 窄化模組,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經配置以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光束的頻寬。
38.如條項3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光束的頻寬;及控制單元,其連接至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且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以使得第一頻寬與第二頻寬實質上相同。
39.如條項3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光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光束的頻寬;及控制單元,其連接至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且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以使得第一頻寬不同於第二頻寬。
40.一種微影裝置,其包含: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第一束及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第一束及第二束沿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及掃描器,其經配置以接收第一束及第二束,其中掃描器經組態以提供用於調整第一波長及第二波長之指令。
41.如條項40之微影裝置,其進一步包含放電時序電路,放電時序 電路經配置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
42.如條項41之微影裝置,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且彼此異相180度放電。
43.如條項41之微影裝置,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
44.如條項41之微影裝置,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45.如條項41之微影裝置,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不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46.如條項40之微影裝置,其進一步包含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47.如條項40之微影裝置,其進一步包含氣體供應系統,氣體供應系統經調適以將氣體供應至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48.一種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自掃描器接收一或多個目標波長之指示;回應於指示而使用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 射的第一束;回應於指示而使用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使第一束及第二束沿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且在掃描器中使用第一束及第二束以在單一遍次中將基板曝光於處於第一波長下之輻射及處於第二波長下的輻射。
49.如條項4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控制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之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
50.如條項49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之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且彼此異相180度產生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
51.如條項49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之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產生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及實質上在產生第一束之後立即產生第二束。
52.如條項49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之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
53.如條項49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之步 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
54.一種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針對第一數目個脈衝使用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且使脈衝沿輸出束路徑傳播至基板來產生處於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且針對第二數目個脈衝使用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且使脈衝沿輸出束路徑傳播至基板來產生處於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
55.如條項54之方法,其中第一波長與第二波長實質上相同。
56.如條項54之方法,其中第一波長不同於第二波長。
57.如條項54至5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脈衝之第一數目與脈衝之第二數目相同。
58.如條項54至5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脈衝之第一數目不同於脈衝之第二數目。
59.如條項54至5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第一束具有第一脈衝能量,且第二束具有不同於第一脈衝能量之第二脈衝能量。
60.如條項54至5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窄化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頻寬之步驟。
61.如條項54至5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窄化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頻寬之步驟。
62.如條項5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由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頻寬窄化第一量且將由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光束的頻寬窄化不同於第一量之第二量的步驟。
63.如條項5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產生命令信號的步驟,其中產 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的步驟及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二束的步驟係回應於命令信號而進行。
64.如條項5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產生第一命令信號之步驟及產生第二命令信號之步驟,且其中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的步驟係回應於第一命令信號及產生第二命令信號之步驟而進行,且其中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二束的步驟係回應於第二命令信號而進行。
65.一種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包含: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具有第一光譜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第一光譜具有第一波長及不同於第一波長之第二波長;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具有第二光譜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第二光譜具有不同於第一波長及第二波長之第三波長以及不同於第一波長、第二波長及第三波長之第四波長;及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第一束及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第一束及第二束沿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
66.如條項65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放電時序電路,放電時序電路經配置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
67.如條項6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以第一重複速率放電,且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第二重複速率放電,第二重複速率與第一重複速率實質上相同且相對於第一重複速率偏移第一重複速率之週期的一半。
68.如條項6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 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
69.如條項6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70.如條項65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包含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組態以使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具有第一光譜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
71.如條項70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包含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組態以使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具有第二光譜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
72.一種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使用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第一波長及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產生處於第三波長及第四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二束,第一波長、第二波長、第三波長及第四波長彼此不同;使第一束及第二束沿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且在掃描器中使用第一束及第二束以在單一遍次中將基板曝光於處於第一波長下之輻射及處於第二波長下的輻射。
73.如條項7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控制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的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
74.如條項73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的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且彼此異相180度來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
75.如條項73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的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產生雷射輻射的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及實質上在產生第一束之後立即產生第二束。
76.如條項73之方法,其中控制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的步驟之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第二束。
40:第一諧振充電器
42:第一換向器
44:第二換向器
46:第一壓縮頭
48:第二壓縮頭
50:第一雷射腔室模組
52:第二雷射腔室模組
54:第一線窄化模組
56:第二線窄化模組
58:第一光學耦合器
60:第二光學耦合器
62:第一穩定化模組
64:第二穩定化模組
66:束組合器
68:系統組件
70:控制電路
72:第一度量衡單元
74:第二度量衡單元
76:第三度量衡單元

Claims (48)

  1. 一種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及一束組合器(beam combiner),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common output beam path)傳播,且其中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傳輸被傳輸至一掃描器,且該掃描器經組態以提供用於調整該第一波長及該第二波長之一指令。
  2.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包含一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
  3. 如請求項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包含一ArF雷射腔室模組。
  4. 如請求項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包含一KrF雷射腔室模組。
  5. 如請求項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包含一第 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
  6. 如請求項4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二準分子雷射腔室模組為一ArF雷射腔室模組。
  7.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雷射腔室模組,該第三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產生雷射輻射之一第三束,且其中該束組合器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三束且經調適以使該第三束沿該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
  8.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放電時序電路,該放電時序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一相對放電時序。
  9. 如請求項8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以一第一重複速率放電,且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一第二重複速率放電,該第二重複速率與該第一重複速率實質上(substantially)相同且相對於該第一重複速率偏移該第一重複速率之週期的一半。
  10. 如請求項8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 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其中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
  11. 如請求項8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12. 如請求項8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不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13. 如請求項8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產生用以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之一共同命令。
  14. 如請求項13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該共同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
  15. 如請求項13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該共同命令之後延遲地激發。
  16. 如請求項8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產生用以激發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一第一命令及用以激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的一第二命令。
  17. 如請求項16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經調適以在該第一命令之後不延遲地激發。
  18.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以一第一重複速率激發,且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不同於該第一重複速率之一第二重複速率激發。
  19.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氣體供應系統,該氣體供應系統經調適以將氣體供應至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20.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組合束度量衡單元,該組合束度量衡單元經配置以量測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第一束與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第二束的一組合之一參數。
  21. 如請求項20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經配置以接收該組合束度量衡單元之輸出,且經組態以至少部分地基於該組合束度量衡單元的該輸出來控制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第一束與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第二束的一組合之一光譜。
  22. 如請求項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經配置以自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第一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之該第一束的頻寬。
  23. 如請求項2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第二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該第二束的該頻寬;及一控制單元,其連接至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且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以使得一第一頻寬與一第二頻寬實質上相同。
  24. 如請求項22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配置以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接收該第二束且經組態以窄化來自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之該第二束的該頻寬;及一控制單元,其連接至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且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以使得一第一頻寬不同於一第二頻寬。
  25. 一種微影裝置,其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第一束;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一 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一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及一掃描器,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其中該掃描器經組態以提供用於調整該第一波長及該第二波長之一指令。
  26. 如請求項25之微影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放電時序電路,該放電時序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一相對放電時序。
  27. 如請求項26之微影裝置,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28. 如請求項26之微影裝置,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不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29. 如請求項25之微影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氣體供應系統,該氣體供應系統經調適以將氣體供應至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及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兩者。
  30. 一種在一微影裝置中曝光一基板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自一掃描器接收一或多個目標波長之一指示;回應於該指示而使用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回應於該指示而使用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且在該掃描器中使用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以在一單一遍次(single pass)中將該基板曝光於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輻射及處於該第二波長下的輻射。
  31.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一步驟。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且彼此異相180度產生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
  33.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
  34.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控制該產生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及產生處於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該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之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且實質上在產生該第一束之後立即產生該第二束。
  35. 一種在一微影裝置中曝光一基板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自一掃描器接收一命令信號;回應於該命令信號而針對第一數目個脈衝(first number of pulses)使用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且使該等第一數目個脈衝沿一輸出束路徑傳播至該基板來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回應於該命令信號而針對第二數目個脈衝使用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且使該等第二數目個脈衝沿該輸出束路徑傳播至該基板來產生處於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其中該第一波長不同於該第二波長;且在該掃描器中使用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以在一單一遍次中將該基板曝光於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輻射及處於該第二波長下的輻射。
  36.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中脈衝之該第一數目與脈衝之該第二數目相同。
  37.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中脈衝之該第一數目不同於脈衝之該第二數目。
  38.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束具有第一脈衝能量,且該第二束具有不同於該第一脈衝能量之一第二脈衝能量。
  39. 如請求項3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由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第一束的一頻寬窄化一第一量且將由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之該第二束的一頻寬窄化不同於該第一量之一第二量的一步驟。
  40. 一種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具有一第一光譜(spectrum)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該第一光譜具有一第一波長及不同於該第一波長之一第二波長;一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其經調適以產生具有一第二光譜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該第二光譜具有不同於該第一波長及該第二波長之一第三波長以及不同於該第一波長、該第二波長及該第三波長之一第四波長;及一束組合器,其經配置以接收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且經調適以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且其中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傳輸被傳輸至一掃描器,且該掃描器經組態以提供用於調整該第一波長及該第二波長之一指令。
  41. 如請求項40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放電時序電路,該放電時序電路經配置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一相對放電時序。
  42. 如請求項4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以實質上相同的重複速率放電,且其中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實質上在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結束放電之後立即放電。
  43. 如請求項41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放電時序電路經調適以控制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相對於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中之該相對放電時序,以使得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與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放電。
  44. 如請求項40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包含一第一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組態以使該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具有該第一光譜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一束。
  45. 如請求項44之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其中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包含一第二雷射腔室線窄化模組,其經組態以使該第二雷射腔室模組產生具有該第二光譜之雷射輻射的該第二束。
  46. 一種在一微影裝置中曝光一基板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使用一第一雷射腔室模組產生處於一第一波長及一第二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一束;產生處於一第三波長及一第四波長下之雷射輻射的一第二束,該第 一波長、該第二波長、該第三波長及該第四波長彼此不同;使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沿一共同輸出束路徑傳播;且在一掃描器中使用該第一束及該第二束以在一單一遍次中將該基板曝光於處於該第一波長下之輻射及處於該第二波長下的輻射。
  47. 如請求項4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控制該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的步驟之一相對時序的一步驟。
  48.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控制該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的步驟之該相對時序的步驟包含:在實質上相同的時間產生雷射輻射之該第一束及雷射輻射之該第二束。
TW109116976A 2019-05-22 2020-05-21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微影裝置及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 TWI834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51147P 2019-05-22 2019-05-22
US62/851,147 2019-05-22
US201962853772P 2019-05-29 2019-05-29
US62/853,772 2019-05-29
US202062978515P 2020-02-19 2020-02-19
US62/978,515 2020-02-19
US202063006162P 2020-04-07 2020-04-07
US63/006,162 2020-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215A TW202103215A (zh) 2021-01-16
TWI834879B true TWI834879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63025A1 (en) 2014-06-20 2017-03-02 Gigaphoton Inc. Las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63025A1 (en) 2014-06-20 2017-03-02 Gigaphoton Inc. Laser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7393B2 (ja) Relaxガス放電レーザリソグラフィ光源
US7184204B2 (en) Master-oscillator power-amplifier (MOPA) excimer or molecular fluorine laser system with long optics lifetime
US11768438B2 (en) Spectral feature selection and pulse timing control of a pulsed light beam
US8624209B1 (en) Controlling spatial properties in an excimer ring amplifier
JP2023159430A (ja) 光源波長を変調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5981652B2 (ja) 電力増幅器向けの共振器内損失要素
TWI834879B (zh)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微影裝置及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
TW202349451A (zh)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微影裝置及在微影裝置中曝光基板之方法
JP2008171852A (ja) ガス放電型レーザ装置、露光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8853657B2 (en) Intracavity loss element for power amplifier
KR20200051818A (ko) 레이저 챔버에서 전극 수명을 연장시키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804774B (zh)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在微影裝置中組合脈衝式雷射光束之方法及光束組合器
KR100702845B1 (ko) 엑시머 레이저 및 그의 협대역 모듈
TWI838777B (zh) 氣體放電雷射系統、在微影裝置中組合脈衝式雷射光束之方法及光束組合器
JP2001035688A (ja) 軟x線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露光装置及び軟x線の発生方法
TW202037022A (zh) 在微影系統中提供高精準度延遲的裝置及方法
TWI794710B (zh) 具有獨立之電壓及時序控制及減少之電力消耗之雙脈衝電力系統
TW202338520A (zh) 光學系統,特別是用於微影技術,以及用於操作光學系統的方法
Farrar et al. Lithography light source challenges for Double Patterning and EU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