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3004B -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3004B
TWI833004B TW109111575A TW109111575A TWI833004B TW I833004 B TWI833004 B TW I833004B TW 109111575 A TW109111575 A TW 109111575A TW 109111575 A TW109111575 A TW 109111575A TW I833004 B TWI833004 B TW I8330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ntrol
control entity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link
data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1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9634A (zh
Inventor
張皓鈞
鄧維揚
Original Assignee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1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3004B/zh
Priority to EP21166648.2A priority patent/EP3893418B1/en
Priority to JP2021064228A priority patent/JP2021166384A/ja
Priority to US17/224,028 priority patent/US1161662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39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9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00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種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資料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第一基站之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一第一通路朝向一使用者裝置之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傳遞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一第二基站之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一第二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之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傳遞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

Description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系統及其操作方法與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發展出各式無線通訊裝置,舉凡智慧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車載裝置等等。這些無線通訊裝置已經帶給人們生活上相當大的便利。
無線通訊裝置可以透過基站下載資料。然而,在實際應用上,可能會因為氣候因素、周遭無線訊號干擾或無線通訊裝置的移動而影響訊品質。倘若無線通訊裝置無法成功獲取資訊時,無線通訊裝置會再次請求基站重新傳送。
在無線通訊技術中,過多的重傳次數會嚴重影響傳輸效率。研究人員正努力降低無線通訊裝置與基站之間的重傳次數,以期能夠提高傳輸效率。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其利用相互溝通技術,使得使用者裝置與基站之間的重傳次數能夠大幅減少。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方面,提出一種通訊系統之資料傳輸方法。資料傳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第一基站之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透過一第一通路(leg)朝向一使用者裝置之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傳遞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一第二基站之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一第二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之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傳遞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方面,提出一種使用者裝置。使用者裝置包括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及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一通路(leg)接收一第一基站之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所傳遞之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二通路接收一第二基站之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所傳遞之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方面,提出一種通訊系統。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一基站、一第二基站及一使用者裝置。第一基站包括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傳遞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第二基站包括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傳遞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使用者裝置包括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第一接 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一通路(leg)接收第一協定數據單元。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二通路接收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000:通訊系統
100:第一基站
130: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150:下層單元
190: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
200:第二基站
230: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250:下層單元
300:使用者裝置
331: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332: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351:下層單元
352:下層單元
390: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
ACK1,ACK2:確認訊息
NACK1,NACK2:否定確認訊息
PDU1:第一協定數據單元
PDU2:第二協定數據單元
RP1,RP2:回覆訊息
RM1,RM2:詢問訊息
S11,S12,S13,S13’,S13”,S14,S14’,S14”,S141,S142,S15,S15’,S15”,S151,S152,S16,S16’,S16”,S17,S18, S510,S520,S530,S540,S550,S560,S570,S610,S620,S630,S640,S650,S660,S670:步驟
第1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在一情況的示意圖;第2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在另一情況的示意圖;第3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在另一情況的示意圖;第4圖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在另一情況的示意圖;第5圖繪示對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之控制方法的流程圖;以及第6圖繪示對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之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000在一情況的示意圖。通訊系統1000包括一第一基站100、一第二基站200及一使用者裝置300。第一基站100及第二基站200例如是大型基地台(Macro Cell)、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家庭基地台(Femtocell)、微型基地台(Picocell)或微細胞基站(Microcell)。使用者裝置300例如是智慧行動電話、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車載裝置等。通訊系統1000利用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複製技術(PDCP Duplication),讓第一基站100及第二基站200協同進行同一資料的傳輸。
第一基站100包括一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entity,PDCP entity)190、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130及一下層單元150。下層單元150例如是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單元或實體層單元。第二基站200包括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及一下層單元250。下層單元250例如是一媒體存取控制層單元或一實體層單元。使用者裝置300包括一下層單元351、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一下層單元352、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及一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下層單元351與下層單元352例如是一媒體存取控制層單元或一實體層單元。
以下透過數張圖示詳細說明本實施例採用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複製技術(PDCP Duplication)之資料傳輸方法。如第1圖所示,在步驟S11中,第一基站100之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190傳送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PDU1至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
在步驟S12中,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190複製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為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並傳送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至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接著,在步驟S13中,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透過第一通路(leg)朝向使用者裝置300之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遞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在第1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於是在步驟S14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ACK1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
在步驟S15中,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透過第二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300之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遞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在第1圖之實施例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也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於是在步驟S16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 回傳一確認訊息ACK2至對應之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與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同時間傳遞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及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由於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也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於是在步驟S17、S18中,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可以接收來自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之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並接收來自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之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在第1圖的情況中,第一通路與第二通路的狀況均相當良好,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分別可以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及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及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根據確認訊息ACK1及確認訊息ACK2確認無須進行重傳。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000在另一情況的示意圖。在第2圖之步驟S15’中,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透過第二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300之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遞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在第2圖之 實施例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在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接著,在步驟S151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遞一詢問訊息RM2至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以確認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然後,在步驟S152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一回覆訊息RP1至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在第2圖之實施例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透過回覆訊息RP1得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已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於是,在步驟S16’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確認訊息ACK2至對應之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由於僅有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於是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僅在步驟S17接收來自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之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在第2圖的情況中,第二通路的狀況不良,使得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由於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仍有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 仍然傳送確認訊息ACK2至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以告知第二基站200無須進行重傳。
如此一來,第一基站100與第二基站200可立即傳遞下一筆資訊,而無須耗費時間重新傳送,大幅提高傳輸效率。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000在另一情況的示意圖。在第3圖之步驟S13’中,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透過第一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300之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遞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在第3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在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到接收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接著,在步驟S141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遞一詢問訊息RM1至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以確認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然後,在步驟S142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一回覆訊息RP2至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在第3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透過回覆訊息RP2得知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已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於是,在步驟S14’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確認訊息ACK1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
由於僅有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於是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僅在步驟S18接收來自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之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在第3圖的情況中,第一通路的狀況不良,使得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由於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仍有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仍然傳送確認訊息ACK1至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以告知第一基站100無須進行重傳。
如此一來,第一基站100與第二基站200可立即傳遞下一筆資訊,而無須耗費時間重新傳送,大幅提高傳輸效率。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根據一實施例之通訊系統1000在另一情況的示意圖。在第4圖之步驟S13”中,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透過第一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300之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遞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在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接著,在步驟S141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遞詢問訊息RM1至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以確認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然後,在步驟S142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回覆訊息RP2至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透過回覆訊息RP2得知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於是,在步驟S14”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NACK1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
在第4圖之步驟S15”中,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透過第二通路朝向使用者裝置300之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遞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在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接著,在步驟S151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遞詢問訊息RM2至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以確認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然後,在步驟S152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回覆訊息RP1至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透過回覆訊息RP1得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
於是,在步驟S16”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ACK2至對應之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由於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與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均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與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於是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完全無法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或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
在第4圖的情況中,第一通路與第二通路的狀況均不良,使得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與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均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與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於是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與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送否定確認訊息NACK1、NACK2至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與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以告知第一基站100與第二基站200須要進行重傳。
如此一來,第一基站100與第二基站200只在真正有需要的時候才進行重新傳送,大幅提高傳輸效率。
根據上述各種情況,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則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皆回傳確認訊息ACK1、ACK2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及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只有在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皆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及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時,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及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才會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ACK1、NACK2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及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在本發明中,詢問訊息RM2是在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時才發出;詢問訊息RM1是在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時才發出。
綜上所述,請參照下表一,在以下四種情況下,僅有第四種情況才需要請求第一基站100及第二基站200進行重新傳送,大幅提高傳輸效率。
Figure 109111575-A0305-02-0016-1
Figure 109111575-A0305-02-0017-2
在上述過程中,對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之控制方法如第5圖所示。在步驟S510中,判斷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已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則進入步驟S520;若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則進入步驟S540。
在步驟S520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確認訊息ACK1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
在步驟S530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輸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至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
在步驟S540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傳輸詢問訊息RM1至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
在步驟S550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接收來自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的回覆訊息RP2。
在步驟S560中,判斷回覆訊息RP2指出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已成功接收到或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若回覆訊息RP2指出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已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則進入步驟S520;若回覆訊息RP2指出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則進入步驟S570。
在步驟S570中,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ACK1至對應之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130。
根據上述控制流程,在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時,則會進入步驟S520讓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確認訊息ACK1。
在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與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皆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及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時,則會進入步驟S570讓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ACK1。僅有這種情況才需要請求第一基站100及第二基站200進行重新傳送,大幅提高傳輸效率。
在上述過程中,對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332之控制方法如第6圖所示。在步驟S610中,判斷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是否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若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已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則進入步驟S620;若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未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則進入步驟S640。
在步驟S620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確認訊息ACK2至對應之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在步驟S630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輸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至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390。
在步驟S640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傳輸詢問訊息RM2至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
在步驟S650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接收來自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的回覆訊息RP1。
在步驟S660中,判斷回覆訊息RP1指出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已成功接收到或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若回覆訊息RP1指出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已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則進入步驟S620;若回覆訊息RP1指出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則進入步驟 S670。
在步驟S670中,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ACK2至對應之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230。
根據上述控制流程,在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或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成功接收到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時,則會進入步驟S620讓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確認訊息ACK2。
在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1與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皆未成功接收到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DU1及第二協定數據單元PDU2時,則會進入步驟S670讓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332回傳否定確認訊息NACK2。僅有這種情況才需要請求第一基站100及第二基站200進行重新傳送,大幅提高傳輸效率。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0:通訊系統
100:第一基站
130: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150:下層單元
190: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
200:第二基站
230: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250:下層單元
300:使用者裝置
331: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332: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351:下層單元
352:下層單元
390: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
ACK1,ACK2:確認訊息
PDU1:第一協定數據單元
PDU2:第二協定數據單元
RP1:回覆訊息
RM2:詢問訊息
S11,S12,S13,S14,S15’,S151,S152,S16’,S17: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通訊系統之資料傳輸方法,包括:一第一基站之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透過一第一通路(leg)朝向一使用者裝置之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傳遞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一第二基站之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一第二通路朝向該使用者裝置之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傳遞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以及若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對應之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當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於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才會傳遞一第一詢問訊息給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或者當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於該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才會傳遞一第二詢問訊息給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若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否定確認訊息(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至對應之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該第一基站之一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entity,PDCP entity)傳送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至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以及該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複製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為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並傳送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至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與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同時間傳遞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該第一詢問訊息確認是否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 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該第二詢問訊息確認是否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該使用者裝置之一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接收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之至少其中之一。
  7. 一種使用者裝置,包括: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用以透過一第一通路(leg)接收一第一基站之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所傳遞之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以及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二通路接收一第二基站之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所傳遞之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其中若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對應之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當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於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 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才會傳遞一第一詢問訊息給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或者當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於該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才會傳遞一第二詢問訊息給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若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否定確認訊息(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至對應之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與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之內容相同。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與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同時間傳遞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使用者裝置,其中該第 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該第一詢問訊息確認是否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透過該第二詢問訊息確認是否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使用者裝置,更包括:一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用以接收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之至少其中之一。
  13. 一種通訊系統,包括:一第一基站,包括一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RLC entity),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傳遞一第一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一第二基站,包括一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傳遞一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以及一使用者裝置,包括:一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一通路(leg)接收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以及一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用以透過一第二通路接收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其中若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或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 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確認訊息(Acknowledgement,ACK)至對應之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當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於一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才會傳遞一第一詢問訊息給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或者當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於該預定時間內並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才會傳遞一第二詢問訊息給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若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未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則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皆回傳一否定確認訊息(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至對應之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及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基站更包括一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entity,PDCP entity),該傳送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用以傳送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至該第一傳送 射頻鏈結控制實體、複製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為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並傳送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至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與該第二傳送射頻鏈結控制實體同時間傳遞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該第一詢問訊息確認是否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該第二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透過該第二詢問訊息確認是否該第一接收射頻鏈結控制實體成功接收到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通訊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裝置更包括:一接收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實體,用以接收該第一協定數據單元及該第二協定數據單元之至少其中之一。
TW109111575A 2020-04-07 2020-04-07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TWI833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1575A TWI833004B (zh) 2020-04-07 2020-04-07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EP21166648.2A EP3893418B1 (en) 2020-04-07 2021-04-01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JP2021064228A JP2021166384A (ja) 2020-04-07 2021-04-05 通信システム、そ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そのユーザ装置
US17/224,028 US11616627B2 (en) 2020-04-07 2021-04-06 Communication system,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1575A TWI833004B (zh) 2020-04-07 2020-04-07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9634A TW202139634A (zh) 2021-10-16
TWI833004B true TWI833004B (zh) 2024-02-21

Family

ID=75362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1575A TWI833004B (zh) 2020-04-07 2020-04-07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16627B2 (zh)
EP (1) EP3893418B1 (zh)
JP (1) JP2021166384A (zh)
TW (1) TWI83300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37511A1 (en) * 2013-03-15 2016-02-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ordinated Multipoint Joint Transmission with Relaxed Backhaul Requirements
US9750010B2 (en) * 2012-01-19 2017-08-29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managing CoMP cooperating s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8451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Use of packet status report from secondary base station to master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180279269A1 (en) * 2015-09-24 2018-09-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ownlink Control
CN109644100B (zh) * 2017-11-10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复制下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0010B2 (en) * 2012-01-19 2017-08-29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managing CoMP cooperating set
US20160037511A1 (en) * 2013-03-15 2016-02-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ordinated Multipoint Joint Transmission with Relaxed Backhaul Require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14125A1 (en) 2021-10-07
JP2021166384A (ja) 2021-10-14
US11616627B2 (en) 2023-03-28
TW202139634A (zh) 2021-10-16
EP3893418A1 (en) 2021-10-13
EP3893418B1 (en)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6122B (zh) 組播與多播之通訊方法及其裝置
US8681733B2 (en) Communic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84120B2 (en) Dual protocol layer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scheme for wireless air interface
US200801705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a transmission status to a higher layer
US83312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y notification of non-access stratum retransmission
US81750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relay to provide physical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unctionalities
US20100315999A1 (en) Use of block acknowledgement policy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0702916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lossless handover in 3gpp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US20070258466A1 (en) Reliable multicast/broadcast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9132276A2 (en)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ing and polling
WO2017132925A1 (zh) 物联网的传输优化方法、装置和设备
TWI833004B (zh) 通訊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與使用者裝置
US200802855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Transmission St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20220962A1 (zh) 直通链路传输方法和终端
WO2018076350A1 (zh) 确定接收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17800A1 (zh) 数据发送和接收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WO202309336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