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0102B -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 Google Patents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0102B
TWI830102B TW110146937A TW110146937A TWI830102B TW I830102 B TWI830102 B TW I830102B TW 110146937 A TW110146937 A TW 110146937A TW 110146937 A TW110146937 A TW 110146937A TW I830102 B TWI830102 B TW I83010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tooth
teeth
hexagonal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5487A (zh
Inventor
林建福
Original Assignee
超立榮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超立榮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超立榮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6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010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5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5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10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本體頂端中央具有開口,底端裝設墊片。上齒固設於本體開口下方,中央具有與本體開口對應之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其內裝設限止柱,螺栓穿設上齒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內同時抵於限止柱,以將上齒與驅動軸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驅動軸上端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驅動部。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且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之導軌,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並於六角通孔上下開口分別裝設擋片,此外下齒之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其中上齒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側及下齒每一齒牙之齒頂右側分別具有倒角。滾珠裝設於導軌與六角通孔之六角間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其頂端抵頂於下齒,底端則抵於墊片。壓力環螺鎖於本體底部。

Description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扭力扳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現代物品會利用各種螺絲螺帽來相互固定,當使用者透過扳手及套筒進行螺絲與螺帽固定時,早期需憑藉自我感覺來判斷是否鎖固。但不同大小螺絲之鎖固或是不同材質之螺絲所能承受之扭力皆不盡相同,當使用者的判斷有誤差時,常常容易因為應力太大而造成鎖固件崩壞,亦或是未確實鎖緊。
因此,發展出可設定扭力值之扭力扳手。傳統响聲式扭力扳手利用扭力大於壓縮彈簧後脫開之機制來達到扭力值設定,而跳脫之瞬間雖然有敲擊本體內壁的聲音提醒使用者應立即停止施力,否則扭力將繼續施加在螺鎖物件上;然而,就算使用者於聽到响聲時即馬上停止轉動施力仍還是會有時間落差,且無法得知此段時間所施加之扭力值。此外,傳統响聲式扳手僅能以手動施力,無法使用氣動或是電動驅動。
如台灣發明專利第I645944號專利「扭力扳手」一案中,其跳脫機構包含連動片與二滾動件,以傳動桿及推頂組件分別連結於連動片 之兩端而形成連桿機構。二滾動件樞設於推頂組件且滾抵於該套管之內壁,當施力達到預設之扭力值時,傳動桿之敲擊部會敲擊該套管之內壁,進而透過連動片帶動推頂組件向後移動而擠壓彈性件。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用於扭力扳手,不僅可精準控制扭力並自動跳脫之扭力調整機構,且加工製造方便。利用下齒與驅動軸間具滾珠導軌之設計,使得達到預設扭力值後,下齒跳脫與上齒嚙合轉而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時之摩擦力趨近於零,進而可將上齒與下齒間之嚙合力直接換算為扭力值,來達到扭力設定之精準度,並且自動跳脫施給螺鎖件之扭力。此外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調整機構除了以手動施力外,也可利用氣動或電動驅動,以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目的。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本體、上齒、驅動軸、螺栓、下齒、複數滾珠、至少一個彈性元件以及壓力環。本體其縱剖面呈ㄇ型,本體頂端中央具有開口,底端裝設墊片。上齒固設於本體之開口下方,上齒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與本體之開口對應,其中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內裝設限止柱,且驅動軸上端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驅動部。螺栓穿設上齒之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內同時抵於固定孔內之限止柱,以將驅動軸與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上端外,以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之複數導軌定義出一容置空 間,並於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擋片,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且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再者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多個滾珠裝設於導軌及六角通孔間之容置空間,藉此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且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下齒,底端則抵於墊片,並以壓力環螺鎖於本體底部。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本體、上齒、驅動軸、螺栓、下齒、複數滾珠、至少一個彈性元件以及壓力環。本體其縱剖面呈ㄇ型,本體頂端中央具有開口,底端裝設墊片。上齒固設於本體之開口下方,上齒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與本體之開口對應,其中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內裝設限止柱,且驅動軸上端剖面呈六角形,下端具有驅動部。螺栓穿設上齒之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內同時抵於固定孔內之限止柱,以將驅動軸與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上端外,以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上端之六邊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並於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擋片,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且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再者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多個滾珠裝設於驅動軸與下齒間之容置空間,藉此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且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下齒,底端則抵於墊片,並以壓力環螺鎖於本體底部。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固設於本體頂端的上驅動部。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其中上驅動部與本體為一體成型。
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其中本體外表面設有握持部。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第一油封與第二油封,且本體內部填充適量之潤滑液體。第一油封裝設於上齒頂端與本體之開口間;第二油封裝設於壓力環與驅動軸間。
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本體、上齒、驅動軸、螺栓、下齒、複數滾珠、至少一個彈性元件以及壓力環。本體其縱剖面呈ㄇ型,本體頂端中央具有套接孔,供套接扳手驅動頭,底端裝設墊片。上齒固設於本體之套接孔下方,上齒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與本體之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內裝設限止柱,且驅動軸上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驅動部。螺栓穿設上齒之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內同時抵於固定孔內之限止柱,以將驅動軸與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上端外,以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之複數導軌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並於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擋片,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且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再者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多個滾珠裝設於導軌及六角通孔間之容置空間,藉此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且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下 齒,底端則抵於墊片,並以壓力環螺鎖於本體底部。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本體、上齒、驅動軸、螺栓、下齒、複數滾珠、至少一個彈性元件以及壓力環。本體其縱剖面呈ㄇ型,本體頂端中央具有套接孔,底端裝設墊片。上齒固設於本體之套接孔下方,上齒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與本體之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內裝設限止柱,且驅動軸上端剖面呈六角形,下端具有驅動部。螺栓穿設上齒之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內同時抵於固定孔內之限止柱,以將驅動軸與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上端外,以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上端之六邊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並於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擋片,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且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再者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多個滾珠裝設於驅動軸與下齒間之容置空間,藉此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且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下齒,底端則抵於墊片,並以壓力環螺鎖於本體底部。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第一油封與第二油封,且本體內部填充適量之潤滑液體。第一油封裝設於上齒頂端與本體之套接孔間;第二油封裝設於壓力環與驅動軸間。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驅動軸之驅動部為六角凹孔,凹孔內裝設磁吸裝置。上述磁吸裝置包含磁鐵座與裝設於磁鐵座內之強力 磁鐵。
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其中墊片與壓力環間裝設複數鋼珠,並以鋼珠環定位。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上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中,上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右側以及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側分別具有倒角。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本體、扭力刻度環、上齒、驅動軸、螺栓、下齒、滾珠、第一彈性元件、壓力環、扭力調整環、以及固定組件。本體頂端具有套接孔,本體下端表面具有複數螺紋。扭力刻度環套設於本體上端外,並以螺帽固定。上齒固設於本體內套接孔下方,上齒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與本體之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內裝設限止柱,且驅動軸上端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驅動部,且驅動部外壁面固設定位元件。螺栓穿設上齒之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同時抵於固定孔內之限止柱,以將驅動軸與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上端外,以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之複數導軌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並於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擋片,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且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再者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滾珠裝設於導軌及六角通孔間之容置空間,藉此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第一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並抵頂於下齒。壓力環套設於驅動 軸下端並抵於第一彈性元件下端。扭力調整環內壁面具有螺紋,由本體下方與本體螺合,且扭力調整環內側底部抵頂於壓力環下端,藉此扭力調整環相對於本體旋轉以上下位移並透過壓力環壓縮第一彈性元件,扭力調整環側面具有固定孔。固定組件裝設於扭力調整環之固定孔,用以固定扭力調整環與本體。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本體、扭力刻度環、上齒、驅動軸、螺栓、下齒、滾珠、第一彈性元件、壓力環、扭力調整環、以及固定組件。本體頂端具有套接孔,本體下端表面具有複數螺紋。扭力刻度環套設於本體上端外,並以螺帽固定。上齒固設於本體內套接孔下方,上齒中央具有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與本體之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固定孔內裝設限止柱,且驅動軸上端剖面呈六角形,下端具有驅動部,且驅動部外壁面固設定位元件。螺栓穿設上齒之通孔並螺鎖於驅動軸之固定孔,同時抵於固定孔內之限止柱,以將驅動軸與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下齒中央具有六角通孔套設於驅動軸上端外,以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驅動軸上端之六邊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並於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擋片,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嚙合,且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具有倒角,再者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間設有平行於六角通孔之複數穿孔。多個滾珠裝設於驅動軸與下齒間之容置空間,藉此使下齒可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第一彈性元件套設於驅動軸外並抵頂於下齒。壓力環套設於驅動軸下端並抵於第一彈性元件下端。扭力調整環內壁面具有螺紋,由本體下方與本體螺合,且扭 力調整環內側底部抵頂於壓力環下端,藉此扭力調整環相對於本體旋轉以上下位移並透過壓力環壓縮第一彈性元件,扭力調整環側面具有固定孔。固定組件裝設於扭力調整環之固定孔,用以固定扭力調整環與本體。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驅動軸之驅動部為六角凹孔,凹孔內裝設磁吸裝置。上述磁吸裝置包含磁鐵座與裝設於磁鐵座內之強力磁鐵。
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第二彈性元件,套設於第一彈性元件外,且第二彈性元件之上端抵於下齒,而第二彈性元件之下端抵於壓力環。
依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第一油封、第二油封與第三油封,且本體內部填充適量之潤滑液體。第一油封裝設於上齒與本體之套接孔間;第二油封裝設於壓力環與驅動軸之間;第三油封裝設於壓力環與本體間。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上述固定組件包含中空柱、銅套、以及調整環固定螺絲。中空柱焊接於扭力調整環側面之固定孔。銅套為圓柱狀且一端具有複數螺紋,裝設於中空柱內並以複數螺紋咬合本體之螺紋。調整環固定螺絲螺鎖於中空柱內並抵頂銅套,藉以固定扭力調整環與本體。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墊片與複數鋼珠。墊片裝設於扭力調整環底部內側,並與壓力環定義出一空間,複數鋼珠則裝設於壓力環與墊片定義之空間內。
依據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上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中,上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右側以及下齒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側分別具有倒角。
100: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102:第一油封
104:第二油封
106:第三油封
107:鋼珠環
108:鋼珠
110:本體
112:套接孔
114:螺紋
120:扭力刻度環
122:鎖固件
130:上齒
132:通孔
134:齒牙
135:倒角
140:驅動軸
141:固定孔
142:導軌
143:限止柱
144:驅動部
145:螺栓
150:下齒
151:六角通孔
152:齒牙
153:倒角
154、154b:容置空間
155:上擋片
156:下擋片
157:穿孔
160:滾珠
170:第一彈性元件
172:第二彈性元件
180:壓力環
190:扭力調整環
192:螺紋
194:底部
196:固定孔
200:固定組件
202:中空柱
204:銅套
205:螺紋
206:調整環固定螺絲
210:磁吸裝置
212:磁鐵座
214:強力磁鐵
300: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302:第一油封
304:第二油封
310:本體
312:開口
314:墊片
316:握持部
320:上齒
322:通孔
330:驅動軸
331:固定孔
332:導軌
333:限止柱
334:驅動部
335:螺栓
340:下齒
342:六角通孔
344、344b:容置空間
345:穿孔
346:上擋片
348:下擋片
350:滾珠
360:彈性元件
370:壓力環
372:鋼珠
374:鋼珠環
380:磁吸裝置
382:磁鐵座
384:強力磁鐵
400: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402:第一油封
404:第二油封
410:本體
420:上齒
430:驅動軸
440:下齒
450:滾珠
460:彈性元件
470:壓力環
480:上驅動部
482:套接孔
A-A:剖線
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外觀立體圖;第2A圖係繪示第1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縱剖圖;第2B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縱剖圖;第3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上齒側視圖;第4A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沿剖線A-A之橫剖圖;第4B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上齒、下齒與驅動軸之立體示意圖;第5A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橫剖圖;第5B圖係繪示第5A圖中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上齒、下齒與驅動軸之立體示意圖;第6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中固定組件剖面圖;第7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 構之縱剖圖;第8圖係繪示第7圖中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另一縱剖圖;以及第9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縱剖圖。
請參照第1圖與第2A圖,其係分別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100之外觀立體圖與縱剖圖。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100包含本體110、扭力刻度環120、上齒130、驅動軸140、下齒150、滾珠160、第一彈性元件170、壓力環180、扭力調整環190、以及固定組件200。以下先說明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100各元件之間關係。另,本發明說明書以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類似的詞語並不表示任何順序、數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來區分不同的元件或實施方式。
如第2A圖所示,本體110頂端具有套接孔112,用以套接扳手之驅動頭,如手動棘輪扳手、氣動或電動起子。本體110外表面靠近下端部分具有複數螺紋114。扭力刻度環120套設於本體110不具螺紋114之外表面,並以鎖固件122固定。
第3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上齒側視圖。請同時參照第2A圖及第3圖。上齒130固設於本體110內套接孔112下方,其中上齒130中央具有通孔132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134,通孔132與本體110之套接孔112對應。再者,上齒130之每一齒牙134具夾角A。
第4A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沿剖線A-A之橫剖圖。請同時參照第2A圖及第4圖。驅動軸140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141,固定孔141內裝設限止柱143,且驅動軸140上端橫剖面為圓形,並於其外壁面具有直向間隔排列之複數導軌142,於此實施例中共有六條導軌142,而驅動軸140下端則具有驅動部144,用以連接被驅動件。螺栓145穿設於上齒130之通孔132並螺鎖於驅動軸140之固定孔141,同時抵於固定孔141內之限止柱143,以將驅動軸140與上齒130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
具體來說,根據第2A圖,固定孔141上端具有螺紋,限止柱143置入固定孔141下端,而螺栓145穿設於上齒130之通孔132後螺鎖於固定孔141上端螺紋,並抵於限止柱143,藉由限止柱143限制螺栓145螺鎖深度,而不會將上齒130與驅動軸140間鎖緊,使驅動軸140與上齒130間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驅動部144為突出連接塊(如第2B圖所示,其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縱剖圖)或六角凹孔,如第2A圖所示,供連接被驅動件,如一般之套筒或六角起子頭(Screwdriver Bits)。當驅動部144為六角凹孔時,可於六角凹孔內裝設磁吸裝置210,由於一般被驅動件多為鐵製品,因此可利用磁吸作用將被驅動件與驅動部144固定。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磁吸裝置210包含磁鐵座212裝設於凹孔內,以及強力磁鐵214裝設於磁鐵座212上。
第4B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上齒、下齒與驅動軸之立體示意圖。請同時參照第2A圖、第3圖、第4A圖及第4B圖。下齒150中央具有六角通孔151套設於驅動軸140,並具有複數齒牙152 與上齒130嚙合。詳細來說,下齒150以複數齒牙152與上齒130之複數齒牙134嚙合。此外,如第4B圖所示,上齒130之每一齒牙134之齒頂左側與下齒150之每一齒牙152之齒頂右側分別具有倒角135、153,用以於達到預設扭力時,下齒150可順利跳脫與上齒130之嚙合。或者,如本發明一實施例,上齒130之每一齒牙134之齒頂兩側與下齒150之每一齒牙152之齒頂兩側皆分別具有倒角135、153,如第3圖及第4B圖所示。此外加工時,下齒150中央六角通孔151設計僅需於下齒150中央先鑽出圓孔後,再拉削為六角形即可完成加工,不僅方便加工,元件尺寸也可縮小。
同時,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示,下齒150之六角通孔151之六角分別對應於驅動軸140之導軌142,藉此定義出容置空間154。滾珠160裝設於導軌142及六角通孔151定義出之容置空間154內,藉此使下齒150可相對於驅動軸140上下位移。藉由六角通孔151與導軌142定義出的容置空間154搭配滾珠160之設計,使得下齒150相對於驅動軸140上下位移時與驅動軸140間之摩擦力趨近於零。另裝設上擋片155與下擋片156於六角通孔151上下端口,用以擋止滾珠160,如第2A圖所示。
第5A圖及第5B圖係繪示第三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橫剖圖及其上齒、下齒與驅動軸之立體示意圖。於此實施例中,驅動軸140為另一態樣,其上端橫剖面為六角形,下齒150之六角通孔151之六角為分別對應於驅動軸140上端之六邊,藉由六角通孔151之六角與驅動軸140上端之六邊定義出容置空間154b。滾珠160則裝設於此容置空間154b內。下齒150之六角通孔151與上端呈六角外觀之驅動軸140利用錯位擺設定義出容置空間154b供設置滾珠160,達到下齒150相對於驅動軸140上下 位移時與驅動軸140間之摩擦力趨近於零。
請參照第2A圖。第一彈性元件170套設於驅動軸140外並抵頂於下齒150。壓力環180套設於驅動軸140下端並抵於第一彈性元件170下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100更包含第二彈性元件172,套設於第一彈性元件170外,且第二彈性元件172之上端抵於下齒150,而第二彈性元件172之下端抵於壓力環180。
扭力調整環190內壁面具有複數螺紋192,由本體110下方與本體110之複數螺紋114螺合,且扭力調整環190內側底部194直接或間接抵頂於壓力環180下端,藉此扭力調整環190相對於本體110旋轉以上下位移並透過抵頂壓力環180壓縮第一彈性元件170與第二彈性元件172。此外,扭力調整環190側面具有固定孔196,用以裝設固定組件200,以固定扭力調整環190與本體110。
具體來說,扭力調整環190相對於本體110旋轉以上下位移並透過直接或間接抵頂壓力環180來壓縮第一彈性元件170與第二彈性元件172,使得第一彈性元件170與第二彈性元件172產生壓力以提供上齒130與下齒150間之嚙合力量(摩擦力)。當使用者藉由套接於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輸入力量時,因上齒130與下齒150間具摩擦力(由第一彈性元件170、第二彈性元件172之壓縮力抵頂於下齒150提供),透過上齒130嚙合下齒150轉動,進而下齒150帶動穿掛於上齒130之驅動軸140轉動,而將扭力由驅動軸140之驅動部144傳遞至被驅動件,藉以轉動被驅動件。當輸入力(扭力)大於上齒130與下齒150間之嚙合力量(摩擦力)時,上齒130與下齒150便會脫開,並使得下齒150相對於驅動軸140上下位移而無法 帶動驅動軸140轉動。由於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中,下齒150之六角通孔151與驅動軸140間之容置空間154搭配滾珠160之設計,使得下齒150相對於驅動軸140上下位移時之摩擦力趨近於零,因此上齒130與下齒150脫開時之輸入扭力即為設定之上齒130與下齒150間之嚙合力量(摩擦力),換句話說,即為第一彈性元件170、第二彈性元件172抵頂於下齒150之壓力,藉此可精準計算並控制所需扭力,提高靈敏度。
此外,若固定第一彈性元件170與第二彈性元件172所提供之壓力時,當上齒130之每一齒牙134之夾角A越大,則上齒130與下齒150間嚙合力(摩擦力)越小,即所能轉換之扭力值越小;反之,當夾角A越小,則上齒130與下齒150間嚙合力(摩擦力)越大,即所能轉換之扭力值越大。然而,當夾角A過大時,上齒130與下齒150間嚙合力極弱,或者,夾角A過小時,上齒130與下齒150間嚙合力太大,皆不適於實際使用所需。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齒130與下齒150之每一齒牙134、152之夾角A為10°~90°。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100更包含第一油封102、第二油封104與第三油封106,且本體110內部填充適量之潤滑液體。第一油封102裝設於上齒130與本體110之套接孔112之間;第二油封104裝設於壓力環180與驅動軸140之間;第三油封106則位於壓力環180與本體110之間,如第2A圖所示。同時,如第4A圖及第4B圖所示,下齒150之複數齒牙152與六角通孔154間具有平行於六角通孔154方向之複數穿孔157。前述所謂適量之潤滑液體並未將此些穿孔157填滿,因此當下齒150相對驅動軸140上下位移時,潤滑液體可於此些穿孔157內移動,以減少下齒 150上下位移時之阻力,同時藉由潤滑液體達到潤滑與散熱之功效。
再者,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100更包含鋼珠環107與複數鋼珠108。鋼珠環107裝設於扭力調整環190底部內側,其具有容置鋼珠108之空間,如第2A圖所示,以降低壓力環180與扭力調整環190間相對轉動時之摩擦力。
第6圖係繪示第2A圖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中固定組件200剖面圖。固定組件200包含中空柱202、銅套204、以及調整環固定螺絲206。中空柱202焊接於扭力調整環190側面之固定孔196。銅套204具有複數螺紋205,裝設於中空柱202內並咬合本體110之螺紋114。調整環固定螺絲206螺鎖於中空柱202內並抵頂銅套204,藉以固定扭力調整環190與本體110。具體來說,如第6圖所示,並請同時參照第1圖及第2圖,銅套204為圓柱狀,直接放置於中空柱202內,同時銅套204朝向本體110之一端具有複數螺紋205可與本體110之螺紋114咬合,最後再將調整環固定螺絲206螺鎖於中空柱202內並抵於銅套204來增加銅套204之複數螺紋205與本體110之螺紋114間的咬合力,進而將扭力調整環190與本體110固定。
具體來說,因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中,以下齒150之六角通孔151與驅動軸140之導軌142定義容置空間154,配合滾珠160之設計,使得下齒150與驅動軸140間之摩擦力趨近於零,因此上齒130與下齒150脫開時之輸入扭力即為上齒130與下齒150間之嚙合力(摩擦力),而此一嚙合力為第一彈性元件170、第二彈性元件172抵頂下齒150之壓力。因此,當使用者轉動扭力調整環190向上推抵壓力環180以壓縮第一彈性元件170與第二彈性元件172,藉以提供上齒130與下齒150間之嚙合力時,可根 據扭力調整環190上緣對應至扭力刻度環120所示之數字來設定所需扭力值,而不需再考慮上齒130與下齒150脫開時,下齒150與驅動軸140間之摩擦力,藉此精準計算並控制所需扭力,提高靈敏度。而當使用者轉動扭力調整環190至所需扭力值後,藉由鎖緊中空柱202內之調整環固定螺絲206,抵頂銅套204於本體110之螺紋114,藉此將扭力調整環190與本體110相對位置固定,完成扭力值設定。
第7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300之縱剖圖。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300包含本體310、上齒320、驅動軸330、下齒340、複數滾珠350、彈性元件360以及壓力環370。
於此實施方式中,本體310其縱剖面呈ㄇ型,本體310頂端中央具有開口312,底端裝設墊片314。
上齒320固設於本體310之開口312下方,上齒320如前述實施方式,中央具有通孔322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通孔322與本體310之開口312對應,且每一齒牙夾角為10°~90°。
驅動軸330頂端中央具有固定孔331,固定孔331內裝設限止柱333。且驅動軸330上端橫剖面為圓形,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332,下端具有驅動部334。螺栓335穿設上齒320之通孔322並螺鎖於驅動軸330之固定孔331內同時抵於固定孔331內之限止柱333,以將驅動軸330與上齒320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如前述第一實施例所述,並請參照第7圖,固定孔331上端具有螺紋,限止柱333置入固定孔331下端,而螺栓335穿設於上齒320之通孔322後螺鎖於固定孔331上端螺紋,並抵於限止柱333,藉由限止柱333限制螺栓335螺鎖深度,而不會將上齒320與驅動軸330間鎖 緊,使驅動軸320與上齒330間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
驅動部334可為突出連接塊或六角凹孔,供連接被驅動件,如一般之套筒或六角起子頭(Screwdriver Bits)。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當驅動部334為六角凹孔時,可於六角凹孔內裝設磁吸裝置380,由於一般被驅動件多為鐵製品,因此可利用磁吸作用將被驅動件與驅動部334固定。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磁吸裝置380包含磁鐵座382裝設於凹孔內,以及強力磁鐵384裝設於磁鐵座382上,如第7圖所示。
下齒340中央具有六角通孔342套設於驅動軸330,並具有複數齒牙與上齒320嚙合,並如前述實施方式所述,上齒320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左側與下齒340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右側分別具有倒角,用以於達到預設扭力時,下齒340可順利跳脫與上齒320之嚙合。或者,上齒320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兩側與下齒340之每一齒牙之齒頂兩側皆分別具有倒角。再者,下齒340之六角通孔342之六角分別對應於驅動軸330之導軌332以定義出容置空間344,並於六角通孔342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上擋片346與下擋片348,用以擋止滾珠350。多個滾珠350裝設於導軌332及六角通孔342定義出之容置空間344內,藉此使下齒340可相對於驅動軸330上下位移。
如前述本發明之第三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之上述驅動軸330也可為另一態樣,即其上端橫剖面為六角形,可參考第5A圖及第5B圖。下齒340之六角通孔342之六角為分別對應於驅動軸330上端之六邊,藉由六角通孔342之六角與驅動軸330上端之六邊定義出容置空間344b。滾珠350則裝設於此容置空間344b內。下齒340之六角通孔342與上端呈六角外觀之驅動軸330利用錯位擺設定義出容置空間344b供設置滾珠350,達到下齒340相 對於驅動軸330上下位移時與驅動軸330間之摩擦力趨近於零。
請參考第7圖,至少一個彈性元件360套設於驅動軸330外,且彈性元件360之頂端抵頂於下齒340,底端則抵於墊片314,並以壓力環370螺鎖於本體310底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於墊片314與壓力環370間裝設複數鋼珠372,並以鋼珠環374定位鋼珠372以降低墊片314與壓力環370間相對轉動時之摩擦力。
具體來說,壓力環370直接抵頂墊片314或間接透過鋼珠372及鋼珠環374抵頂墊片314,進而壓縮彈性元件360而施予下齒340與上齒320間具有一定之嚙合力,當使用者輸入之扭力未達此嚙合力時,輸入之扭力會透過緊密嚙合之上下齒帶動驅動軸330旋轉以將此一扭力由驅動軸330之驅動部334傳遞到被驅動件;當輸入之扭力大於嚙合力時,上齒320與下齒340便會脫開,使得下齒340相對於驅動軸330上下滑動,而無法帶動驅動軸330轉動。並由於利用下齒340之六角通孔342與驅動軸330導軌332定義出容置空間344與滾珠350之設計,使得下齒340上下位移時與驅動軸330間之摩擦力趨近於零,因此上齒320與下齒340脫開時之輸入扭力即為上齒320與下齒340間之嚙合力(摩擦力),而此一嚙合力即為彈性元件360抵頂下齒之壓力。因此,於此實施例方式中,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300透過彈性元件360所提供之壓力搭配壓力環370鎖固於本體310底部而可精準提供額定扭力。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本體310外表面設有握持部316,供使用者直接握持並轉動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300來施予被驅動物扭力,不需額外套接一般扳手旋轉。(此實施例主要為使用者可以手握持 直接施力,但是否可以另外外接驅動件並非重點,因此不額外論述)。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上述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300更包含第一油封302與第二油封304,且本體310內部填充適量之潤滑液體。第一油封302裝設於上齒320頂端與本體310之開口312間;第二油封304裝設於壓力環370與驅動軸330間,如第7圖所示。並請參考第8圖所示,其係繪示第7圖中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另一縱剖圖。與前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下齒340之複數齒牙與六角通孔342間具有平行於六角通孔342之複數穿孔345。前述所謂適量之潤滑液體並未將此些穿孔345填滿,因此當下齒340相對驅動軸330上下位移時,潤滑液體可於此些穿孔345內移動,以減少下齒340上下位移時之阻力,同時藉由潤滑液體達到潤滑與散熱之功效。
第9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之縱剖圖。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400包含本體410、上齒420、驅動軸430、下齒440、複數滾珠450、彈性元件460、壓力環470、以及上驅動部480。
於此實施方式中,上齒420、驅動軸430、下齒440、複數滾珠450、彈性元件460、以及壓力環470之結構皆與前述第四實施方式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中,上驅動部480位於本體410上方,上驅動部480頂端具有套接孔482,可用以套接一般扳手之驅動頭,如手動棘輪扳手、氣動或電動起子。且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驅動部480與本體410為一體成型。如第8圖所示,本體410其縱剖面呈ㄇ型,本體410頂端中央具有套接孔482。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400更包含第一油封402與第二油 封404,且本體410內部填充適量之潤滑液體。第一油封402裝設於上齒420頂端與本體410頂端上驅動部480之套接孔482間;第二油封404裝設於壓力環470與驅動軸430間,如第9圖所示。藉由潤滑液體達到潤滑與散熱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利用下齒與驅動軸間具滾珠軸承之設計,使得達到預設扭力值後,下齒跳脫與上齒嚙合轉而相對於驅動軸上下位移時之摩擦力趨近於零,進而可將由彈性元件提供於上齒與下齒間之嚙合力直接換算為扭力值,來達到扭力設定之精準度,並提高靈敏度。此外,下齒之六角通孔設計不僅加工方便,也便於縮小元件尺寸。再者,本發明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調整機構除了以手動施力外,也可利用氣動或電動驅動,以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目的。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102:第一油封
104:第二油封
106:第三油封
107:鋼珠環
108:鋼珠
110:本體
112:套接孔
114:螺紋
120:扭力刻度環
122:鎖固件
130:上齒
132:通孔
140:驅動軸
141:固定孔
143:限止柱
144:驅動部
145:螺栓
150:下齒
155:上擋片
156:下擋片
160:滾珠
170:第一彈性元件
172:第二彈性元件
180:壓力環
190:扭力調整環
192:螺紋
194:底部
196:固定孔
200:固定組件
202:中空柱
204:銅套
206:調整環固定螺絲
210:磁吸裝置
212:磁鐵座
214:強力磁鐵
A-A:剖線

Claims (20)

  1.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一本體,其一縱剖面呈一ㄇ型,該本體頂端中央具有一開口,底端裝設一墊片;一上齒,固設於該本體之該開口下方,該上齒中央具有一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該通孔與該本體之該開口對應,其中,每一該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一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一固定孔,該固定孔內裝設一限止柱,其中,該驅動軸上端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一驅動部;一螺栓,穿設該上齒之該通孔並螺鎖於該驅動軸之該固定孔內同時抵於該固定孔內之該限止柱,以將該驅動軸與該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一下齒,中央具有一六角通孔套設於該驅動軸,以該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該驅動軸之複數導軌定義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一擋片,該下齒具有複數齒牙與該上齒嚙合,且該下齒之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該複數齒牙與該六角通孔間設有與該六角通孔平行之複數穿孔;複數滾珠,裝設於該些導軌及該六角通孔之該容置空間,藉此使該下齒可相對於該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驅動軸外,且該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該下齒,底端則抵於該墊片;以及一壓力環,螺鎖於該本體底部。
  2.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 一本體,其一縱剖面呈一ㄇ型,該本體頂端中央具有一開口,底端裝設一墊片;一上齒,固設於該本體之該開口下方,該上齒中央具有一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該通孔與該本體之該開口對應,其中,每一該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一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一固定孔,該固定孔內裝設一限止柱,其中,該驅動軸上端剖面呈六角形,下端具有一驅動部;一螺栓,穿設該上齒之該通孔並螺鎖於該驅動軸之該固定孔內同時抵於該固定孔內之該限止柱,以將該驅動軸與該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一下齒,中央具有一六角通孔套設於該驅動軸,該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該驅動軸上端之六邊定義出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一擋片,該下齒並具有複數齒牙與該上齒嚙合,且該下齒之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該複數齒牙與該六角通孔間設有與該六角通孔平行之複數穿孔;複數滾珠,裝設於該驅動軸與該下齒間之該容置空間,藉此使該下齒可相對於該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驅動軸外,且該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該下齒,底端則抵於該墊片;以及一壓力環,螺鎖於該本體底部。
  3.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一本體,其一縱剖面呈一ㄇ型,頂端具有一套接孔,供套接一扳手驅動頭,該本體底端裝設一墊片; 一上齒,固設於該本體之該套接口下方,該上齒中央具有一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該通孔與該本體之該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該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一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一固定孔,該固定孔內裝設一限止柱,其中,該驅動軸上端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一驅動部;一螺栓,穿設該上齒之該通孔並螺鎖於該驅動軸之該固定孔內同時抵於該固定孔內之該限止柱,以將該驅動軸與該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一下齒,中央具有一六角通孔套設於該驅動軸,以該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該驅動軸之複數導軌定義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一擋片,該下齒具有複數齒牙與該上齒嚙合,且該下齒之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該複數齒牙與該六角通孔間設有與該六角通孔平行之複數穿孔;複數滾珠,裝設於該些導軌及該六角通孔之該容置空間,藉此使該下齒可相對於該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驅動軸外,且該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該下齒,底端則抵於該墊片;以及一壓力環,螺鎖於該本體底部。
  4.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一本體,其一縱剖面呈一ㄇ型,頂端具有一套接孔,供套接一扳手驅動頭,該本體底端裝設一墊片;一上齒,固設於該本體之該套接孔下方,該上齒中央具有一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該通孔與該本體之該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該齒 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一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一固定孔,該固定孔內裝設一限止柱,其中,該驅動軸上端剖面呈六角形,下端具有一驅動部;一螺栓,穿設該上齒之該通孔並螺鎖於該驅動軸之該固定孔內同時抵於該固定孔內之該限止柱,以將該驅動軸與該上齒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一下齒,中央具有一六角通孔套設於該驅動軸,並具有複數齒牙與該上齒嚙合,且該下齒之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其中該下齒之該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該驅動軸上端之六邊,並於該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一擋片,該複數齒牙與該六角通孔間設有與該六角通孔平行之複數穿孔;複數滾珠,裝設於該驅動軸上端之六邊與該下齒之該六角通孔之六角間,藉此使該下齒可相對於該驅動軸上下位移;至少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驅動軸外,且該彈性元件之頂端抵頂於該下齒,底端則抵於該墊片;以及一壓力環,螺鎖於該本體底部。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一上驅動部,固設於該本體頂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上驅動部與該本體為一體成型。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本體 外表面設有一握持部。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一第一油封,裝設於該上齒頂端與該本體之該開口間;一第二油封,裝設於該壓力環與該驅動軸間;以及一潤滑液體,適量填充於該本體內部。
  9. 如請求項3或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一第一油封,裝設於該上齒頂端與該本體之該套接孔間;一第二油封,裝設於該壓力環與該驅動軸間;以及一潤滑液體,適量填充於該本體內部。
  10. 如請求項1、2、3或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驅動軸之驅動部為一六角凹孔,該凹孔內裝設一磁吸裝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磁吸裝置包含一磁鐵座與裝設於該磁鐵座內之一強力磁鐵。
  12. 如請求項1、2、3或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墊片與該壓力環間裝設複數鋼珠,並以一鋼珠環定位。
  13.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一本體,頂端具有一套接孔,且該本體下端表面具有複數螺紋;一扭力刻度環,套設於該本體上端外,並以一鎖固件固定; 一上齒,固設於該本體內該套接孔下方,該上齒中央具有一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該通孔與該本體之該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該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一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一固定孔,該固定孔內裝設一限止柱,該驅動軸上端外壁面具有直向排列之複數導軌,下端具有一驅動部,且該驅動部外壁面固設一定位元件;一螺栓,穿設該上齒之該通孔並螺鎖於該驅動軸之該固定孔,同時抵頂於該固定孔內之該限止柱,以將該上齒與該驅動軸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一下齒,中央具有一六角通孔套設於該驅動軸,以該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該驅動軸之複數導軌定義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一擋片,該下齒具有複數齒牙與該上齒嚙合,且該下齒之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該複數齒牙與該六角通孔間設有與該六角通孔平行之複數穿孔;複數滾珠,裝設於該些導軌及該六角通孔之該容置空間,藉此使該下齒可相對於該驅動軸上下位移;一第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驅動軸外並抵頂於該下齒;一壓力環,套設於該驅動軸下端並抵於該第一彈性元件下端;一扭力調整環,內壁面具有複數螺紋,由該本體下方與該本體螺合,且該扭力調整環內側底部抵頂於該壓力環下端,藉此該扭力調整環相對於該本體旋轉以上下位移並透過該壓力環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該扭力調整環側面具有一固定孔;以及一固定組件,裝設於該扭力調整環之該固定孔,用以固定該扭力調整環與該本體。
  14. 一種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包含:一本體,頂端具有一套接孔,且該本體下端表面具有複數螺紋;一扭力刻度環,套設於該本體上端外,並以一鎖固件固定;一上齒,固設於該本體內該套接孔下方,該上齒中央具有一通孔以及底部具有複數齒牙,該通孔與該本體之該套接孔對應,其中,每一該齒牙夾角為10°~90°,且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一驅動軸,頂端中央具有一固定孔,該固定孔內裝設一限止柱,該驅動軸上端剖面呈六角形,下端具有一驅動部,且該驅動部外壁面固設一定位元件;一螺栓,穿設該上齒之該通孔並螺鎖於該驅動軸之該固定孔,同時抵頂於該固定孔內之該限止柱,以將該上齒與該驅動軸作可相互自由轉動的結合;一下齒,中央具有一六角通孔套設於該驅動軸,並具有複數齒牙與該上齒嚙合,且該下齒之每一該齒牙之齒頂左右兩側分別具有一倒角,其中該下齒之該六角通孔之六角分別對應該驅動軸上端之六邊,並於該六角通孔上下端口分別裝設一擋片,該複數齒牙與該六角通孔間設有與該六角通孔平行之複數穿孔;複數滾珠,裝設於該驅動軸上端之六邊與該下齒之該六角通孔之六角間,藉此使該下齒可相對於該驅動軸上下位移;一第一彈性元件,套設於該驅動軸外並抵頂於該下齒;一壓力環,套設於該驅動軸下端並抵於該第一彈性元件下端;一扭力調整環,內壁面具有複數螺紋,由該本體下方與該本體螺合,且該扭力調整環內側底部抵頂於該壓力環下端,藉此該扭力調整環相對 於該本體旋轉以上下位移並透過該壓力環壓縮該第一彈性元件,該扭力調整環側面具有一固定孔;以及一固定組件,裝設於該扭力調整環之該固定孔,用以固定該扭力調整環與該本體。
  15.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驅動軸之驅動部為一六角凹孔,該凹孔內裝設一磁吸裝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磁吸裝置包含一磁鐵座與裝設於該磁鐵座內之一強力磁鐵。
  17.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一第二彈性元件,套設於該第一彈性元件外,且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上端抵於該下齒,而該第二彈性元件之下端抵於該壓力環。
  18.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一第一油封,裝設於該上齒與該本體之該套接孔間;一第二油封,裝設於該壓力環與該驅動軸之間;一第三油封,裝設於該壓力環與該本體之間;以及一潤滑液體,適量填充於該本體內部。
  19.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其中該固定組件包含:一中空柱,焊接於該扭力調整環側面之該固定孔; 一銅套,為圓柱狀且一端具有複數螺紋,裝設於該中空柱內並以該些螺紋咬合該本體之該螺紋;以及一調整環固定螺絲,螺鎖於該中空柱內並抵頂該銅套,藉以固定該扭力調整環與該本體。
  20.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更包含:一墊片,裝設於該扭力調整環底部內側,並與該壓力環定義出一空間;以及複數鋼珠,裝設於該壓力環與該墊片定義之該空間內。
TW110146937A 2021-12-15 2021-12-15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TWI830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937A TWI830102B (zh) 2021-12-15 2021-12-15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937A TWI830102B (zh) 2021-12-15 2021-12-15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5487A TW202325487A (zh) 2023-07-01
TWI830102B true TWI830102B (zh) 2024-01-21

Family

ID=8814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937A TWI830102B (zh) 2021-12-15 2021-12-15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0102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6300A1 (en) * 2003-09-10 2006-01-26 Felo-Werkzeugfabrik Holland-Letz Gmbh Screwdriver with adjustable device to limit transmitted torque
CN2782316Y (zh) * 2005-03-15 2006-05-24 常州运达新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扭矩控制传动装置
TWI333447B (zh) * 2008-05-21 2010-11-21 Kabo Tool Co
TWM439546U (en) * 2012-06-29 2012-10-21 Wei-Chieh Chuang Non-return ratchet type torque socket
CN203542455U (zh) * 2013-11-25 2014-04-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定扭矩套筒扳手
CN206140380U (zh) * 2016-03-15 2017-05-03 庄惟捷 具扭力调整功能的扭力套筒
TWI715400B (zh) * 2020-01-02 2021-01-0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29619B (zh) * 2019-12-12 2021-06-01 薪螢企業有限公司 扭力起子裝置
TWI749773B (zh) * 2020-09-17 2021-12-11 超立榮實業有限公司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6300A1 (en) * 2003-09-10 2006-01-26 Felo-Werkzeugfabrik Holland-Letz Gmbh Screwdriver with adjustable device to limit transmitted torque
CN2782316Y (zh) * 2005-03-15 2006-05-24 常州运达新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扭矩控制传动装置
TWI333447B (zh) * 2008-05-21 2010-11-21 Kabo Tool Co
TWM439546U (en) * 2012-06-29 2012-10-21 Wei-Chieh Chuang Non-return ratchet type torque socket
CN203542455U (zh) * 2013-11-25 2014-04-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定扭矩套筒扳手
CN206140380U (zh) * 2016-03-15 2017-05-03 庄惟捷 具扭力调整功能的扭力套筒
TWI729619B (zh) * 2019-12-12 2021-06-01 薪螢企業有限公司 扭力起子裝置
TWI715400B (zh) * 2020-01-02 2021-01-0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TWI749773B (zh) * 2020-09-17 2021-12-11 超立榮實業有限公司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5487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0212B2 (en) Torque screwdriver
US8684641B2 (en) Locking hole saw collar
US20090255386A1 (en) Torque Socket
TWI498196B (zh) 間接耦合之扭矩控制方法及其機構
TWM616661U (zh)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TWM567163U (zh) 具有扭力值指示之扭力套筒
TWI830102B (zh)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US10160104B2 (en) Axis fixing device for a ratchet wrench and ratchet wrench including the same
TWI749773B (zh)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TWM637038U (zh) 扭力扳手之扭力輸出機構
JP2002066940A (ja) 工具ソケット
CN203726195U (zh) 棘爪防松式过载防护夹具
CN214418666U (zh) 扭力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
CN212240808U (zh) 一种多用途缝隙方便省力扳手
CN213136553U (zh) 一种双向棘轮全能把手
DE3330962A1 (de) Schraubbegrenzungsvorrichtung
CN210232820U (zh) 一种可调式外六角扳手
CN206825290U (zh) 一种绝缘活动扳手
US3922935A (en) Automatic torquing tool
KR101835030B1 (ko) 스터드볼트 볼팅툴
CN213106576U (zh) 一种再造的活动扳手
TWM520950U (zh) 棘輪式拉帽結構
CN218613748U (zh) 一种双头开口扳手头
CN218285312U (zh) 一种扳手用双向棘轮棘爪连接组件
CN21456040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工装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