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399B - 裸視立體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裸視立體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9399B
TWI829399B TW111140136A TW111140136A TWI829399B TW I829399 B TWI829399 B TW I829399B TW 111140136 A TW111140136 A TW 111140136A TW 111140136 A TW111140136 A TW 111140136A TW I829399 B TWI829399 B TW I8293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light
light guide
optical element
nak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17946A (zh
Inventor
蔡佩妤
丁崇寬
林淑鈴
黃任偉
陳宏鳴
陳勇任
Original Assignee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40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939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3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17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794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裸視立體顯示器,包含第一顯示單元、第二顯示單元、第一光學元件、第二光學元件、以及背光模組。第一顯示單元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二顯示單元具有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與第一出光面呈特定夾角排列,特定夾角為60至120度,且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之間具有連接縫。第一光學元件鄰近於第一顯示單元接近連接縫的位置,將光線導向連接縫。第二光學元件鄰近於第二顯示單元接近連接縫的位置,將光線導向連接縫。背光模組的出光方向朝向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

Description

裸視立體顯示器
本發明涉及顯示領域,尤其是一種裸視立體顯示器。
在目前許多共種場域,透過顯示器來顯示動態的畫面來取代傳統燈箱的單一畫面,已是目前對公眾廣告的常態。但由於動態的畫面時間短,如何抓住觀眾目光是急欲思考之事。
當將兩個顯示螢幕以特定角度排列,並透過畫面的處理,可以使在人眼裸視時,因為視覺的錯覺,產生裸視立體畫面的視覺效果。藉由立體的3D動畫,更加生動,而能抓住觀眾的目光。
在現有技術上,兩個顯示螢幕除了畫面的控制,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轉折的接縫處,容易產生黑影或亮線與顯示螢幕的亮度不一致。由於邊框的視覺效果不連續,立體動畫會產生畫面切割的問題。
為了解決先前技術所面臨的問題,在此提供一種裸視立體顯示器。裸視立體顯示器包含第一顯示單元、第二顯示單元、第一光學元件、第二光學元件、以及背光模組。
第一顯示單元具有第一出光面。第二顯示單元具有第二出光面,第二出光面與第一出光面呈特定夾角排列,特定夾角為60至120度,且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之間具有連接縫。第一光學元件鄰近於第 一顯示單元接近連接縫的位置,將光線導向連接縫。第二光學元件鄰近於第二顯示單元接近連接縫的位置,將光線導向連接縫。背光模組的出光方向朝向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透明蓋板,透明蓋板包含第一覆蓋部、第二覆蓋部及連接部。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分別設置於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第一光學元件及第二光學元件,分別形成在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之上。連接部連接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且具有轉折導角,轉折導角對應於連接縫,第一光學元件及第二光學元件分別將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發出的光線導引朝向連接縫。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折導角為圓弧導角。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折導角的內表面為粗化處理表面。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單元具有第一側表面,第二顯示單元具有第二側表面,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之間夾設特定夾角,且鄰近於轉折導角,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為同一面板,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上設置反射層。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背板及座體。背光模組設置於背板上。座體固定第一顯示單元、第二顯示單元、透明蓋板及背板。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蓋板,蓋板與座體、第一顯示單元、第二顯示單元、透明蓋板、及背板的上表面接觸。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背光模組包含導光板、第一光 源及第二光源。導光板包含第一導光部、第二導光部及導光連接部。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分別鄰近於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且呈特定夾角排列。導光連接部連接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上更分別形成第三光學元件及第四光學元件。第三光學元件及第四光學元件鄰近於導光連接部,用以將背光模組的光線導向連接縫,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分別鄰近於位於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背光模組包含導光板、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導光板包含第一導光部、第二導光部及導光連接部。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分別鄰近於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且呈特定夾角排列。導光連接部連接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第一光學元件及第二光學元件分別形成於第一導光部及一第二導光部上,且鄰近於導光連接部,用以將背光模組的光線導向連接縫,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分別鄰近於位於第一導光部及第二導光部。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單元及第二顯示單元抵接,抵接處形成連接縫。第一顯示單元具有第一側表面,第一顯示單元具有第二側表面,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之間夾設特定夾角,第一側表面上貼附有透明封膠層,而第二側表面貼附有遮光層。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座體。座體具有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定第一光源、第一導光部及第一顯示單元的一側。第二固定部固定第二光源、第二導光部及第二顯示單元的一側,第一固定部包含第一壁、第二固定部包含第二壁,第一壁及第二壁夾設特定夾角。
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蓋板。蓋板與座體、第一顯示單元、第二顯示單元的上表面接觸,遮蔽背光模組。
更詳細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透明蓋板。透明蓋板包含第一覆蓋部、第二覆蓋部及連接部。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分別設置於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連接部連接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且具有轉折導角。轉折導角對應於連接縫,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分別形成有第三光學元件及第四光學元件,第三光學元件及第四光學元件鄰近於連接縫,分別將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發出的光線導引朝向該轉折導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特定夾角為75度至105度。
如同前述實施例所述,透過第一光學元件及第二光學元件,將光線引導朝向連接縫,使得連接縫處亮度能與出光面大致相同,而使得畫面連續,增強了立體畫面的視覺效果。
1:裸視立體顯示器
11:第一顯示單元
111:第一出光面
113:第一側表面
13:第二顯示單元
131:第二出光面
133:第二側表面
15:反射層
17:遮光層
19:透明封膠層
21:第一光學元件
23:第二光學元件
30:透明蓋板
31:第一覆蓋部
33:第二覆蓋部
35:連接部
351:內表面
40:背光模組
41:導光板
411:第一導光部
413:第二導光部
415:導光連接部
43:第一光源
45:第二光源
51:第三光學元件
53:第四光學元件
55:第五光學元件
57:第六光學元件
60:座體
61:第一固定部
611:第一壁
63:第二固定部
631:第二壁
65:背板
70:蓋板
R:轉折導角
S:連接縫
圖1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的第一實施例局部分解圖。
圖3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一實施例局部俯視圖。
圖4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二實施例局部俯視圖。
圖5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三實施例局部俯視圖。
圖6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四實施例局部俯視圖。
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部分元件、區域等的寬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圖1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的第一實施例局部分解圖。圖3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一實施例局部俯視圖。如圖1至圖3所示,裸視立體顯示器1包含第一顯示單元11、第二顯示單元13、第一光學元件21、第二光學元件23、以及背光模組40、座體60、以及蓋板70。為了清楚呈現,圖3的俯視圖省略蓋板70及部分的座體60結構。
如圖1至圖3所示,第一顯示單元11具有第一出光面111。第二顯示單元13具有第二出光面131,第二出光面131與第一出光面111呈特定夾角排列,特定夾角為60至120度,較佳為75度至105度。更較佳地,第二出光面131與第一出光面111大致呈垂直。在此,大致的是指由肉眼看去呈垂直,但允許些微的角度偏差。第一顯示單元11與第二顯示單元13 之間具有連接縫S。第一光學元件21鄰近於第一顯示單元11接近連接縫S的位置,將光線導向連接縫S。第二光學元件23鄰近於第二顯示單元13接近連接縫S的位置,將光線導向連接縫S。背光模組40的出光方向朝向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
在第一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1更包含透明蓋板30,透明蓋板30包含第一覆蓋部31、第二覆蓋部33及連接部35。第一覆蓋部31及第二覆蓋部33分別設置於第一出光面111及第二出光面131,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分別形成在第一覆蓋部31及第二覆蓋部33之上。更具體地說明,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可以是壓印在第一覆蓋部31及第二覆蓋部33的菱鏡圖案,透過全反射的方式,分別將第一出光面111及第二出光面131發出的光線導引朝向連接縫S。第一覆蓋部31及第二覆蓋部33可以透過透明光學膠黏附於第一出光面111及第二出光面131。連接部35連接第一覆蓋部31及第二覆蓋部33,且具有轉折導角R,轉折導角R對應於連接縫S。
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折導角R為圓弧導角,透過圓弧能將光線發散的方向更加均勻,而更減少連接縫S對視覺的影響。除此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折導角R的內表面351為粗化處理表面。如此,透過表面粗化處理,能使光線的散射更加均勻。
另外,再次參閱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單元11具有第一側表面113,第二顯示單元13具有第二側表面133,第一側表面113及第二側表面133之間夾設特定夾角,且鄰近於轉折導角R。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為同一面板切割而成,第一側表面113及第二側表 面133上設置反射層15。如此,透過將側表面的漏光透過反射,再經由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集中於連接縫S,而能使得連接縫S的光線與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近似,而減少了連接縫S的陰影,達到畫面連續的視覺效果。
再次參閱圖1至圖3,在第一實施例中,裸視立體顯示器1更包含背板65,背光模組40設置於背板65上,座體60固定第一顯示單元11、第二顯示單元13、透明蓋板30及背板65。進一步地,蓋板70與座體60、第一顯示單元11、第二顯示單元13、透明蓋板30、及背板65的上表面接觸。
具體而言,以俯視圖來看,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顯示單元11、第二顯示單元13、及背板65構成三角形,透過三角形圍設的空間,來達到視覺錯覺,而達到立體的影像效果。
圖4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二實施例局部俯視圖。為了方便顯示,省略蓋板70及部分的座體60,雖然圖中未示出第二實施例的蓋板70,但可以參照圖1及圖2理解的是,蓋板70對應於座體60俯視的形狀,與座體60、第一顯示單元11、第二顯示單元13的上表面接觸,遮蔽背光模組40。
如圖4所示,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組40包含導光板41、第一光源43及第二光源45。導光板41包含第一導光部411、第二導光部413及導光連接部415。第一導光部411及第二導光部413分別鄰近於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且呈特定夾角排列。導光連接部415連接第一導光部411及第二導光部413,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分別形成 於第一導光部411及第二導光部413上,且鄰近於導光連接部415,用以將背光模組40的光線導向連接縫S,第一光源43及第二光源45分別鄰近於位於第一導光部411及第二導光部413。
更加具體地,導光板41可以為夾設特定角度的導光板,例如為L型,其形狀與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對應。另外,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是壓印在第一導光部411及第二導光部413上的菱鏡圖案,透過全反射的方式,分別將第一光源43及第二光源45發出的光線導引朝向連接縫S。若以第一出光面111、第二出光面131為前方,則第一實施例是將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設置於前方,而第二實施例是設置於後方。
第二實施例在座體60及蓋板70的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不相同,第二實施例的座體60具有第一固定部61及第二固定部63,第一固定部61固定第一光源43、第一導光部411及第一顯示單元11的一側。第二固定部63固定第二光源45、第二導光部413及第二顯示單元13的一側,第一固定部61包含第一壁611、第二固定部63包含第二壁631,第一壁611及第二壁631夾設特定夾角。換言之,第二實施例在座體60可以對應於導光板41、以及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的夾設角度,例如為L型,如此,更能配合各種安裝的位置,進一步縮減裸視立體顯示器1的體積。
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抵接,抵接處形成連接縫S,第一顯示單元11具有第一側表面113,第二顯示單元13具有第二側表面133,第一側表面113及第二側表面133之間夾設特定夾角,第一側表面113上貼附透明封膠層19,而第二側表面133貼 附有遮光層17以避免光線由側邊露出。換言之,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可以為同一面板,也可以兩個面板。減少兩個顯示單元11、13疊合之處,在透過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並應用第二顯示單元13的側漏光,來使得連接縫S處第一顯示單元11及第二顯示單元13達到亮度一致、畫面連續的功效。
圖5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三實施例局部俯視圖。圖6為裸視立體顯示器第四實施例局部俯視圖。在圖5及圖6中,為了方便顯示,省略蓋板70及部分的座體60。圖5為第一實施例,並組合第二實施例之背光模組40的結合方式。如此,在第一導光部411及該第二導光部413上更分別形成第三光學元件51及第四光學元件53。第三光學元件51及第四光學元件53鄰近於導光連接部415,用以將背光模組40,即,第一光源43及第二光源45的光線導向該連接縫S,第一光源43及第二光源45分別鄰近於第一導光部411及該第二導光部413。
圖6為第二實施例,並組合第一實施例之透明蓋板30的結合方式。如此,在第一覆蓋部31及該第二覆蓋部33分別形成有第五光學元件55及第六光學元件57。在此,「第五」、「第六」僅是做為順序的區隔,第五光學元件55及第六光學元件57鄰近於連接縫S,並分別將第一出光面111及第二出光面131發出的光線導引朝向該轉折導角R。
綜上所述,透過第一光學元件21及第二光學元件23,將光線引導朝向連接縫S,使得連接縫S處亮度能與第一出光面111、第二出光面131大致相同,而使得畫面連續,增強了立體畫面的視覺效果。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 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裸視立體顯示器
11:第一顯示單元
111:第一出光面
113:第一側表面
13:第二顯示單元
131:第二出光面
133:第二側表面
15:反射層
21:第一光學元件
23:第二光學元件
30:透明蓋板
31:第一覆蓋部
33:第二覆蓋部
35:連接部
351:內表面
40:背光模組
R:轉折導角
S:連接縫

Claims (14)

  1. 一種裸視立體顯示器,包含: 一第一顯示單元,具有一第一出光面; 一第二顯示單元,具有一第二出光面,該第二出光面與該第一出光面呈一特定夾角排列,該特定夾角為60至120度,且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元之間具有一連接縫; 一第一光學元件,鄰近於該第一顯示單元接近該連接縫的位置,將光線導向該連接縫; 一第二光學元件,鄰近於該第二顯示單元接近該連接縫的位置,將光線導向該連接縫;以及 一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的出光方向朝向該第一顯示單元及該第二顯示單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一透明蓋板,該透明蓋板包含一第一覆蓋部、一第二覆蓋部及一連接部,該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一光學元件及該第二光學元件,分別形成在該第一覆蓋部及該第二覆蓋部之上,該連接部連接該第一覆蓋部及該第二覆蓋部,且具有一轉折導角,該轉折導角對應於該連接縫,該第一光學元件及該第二光學元件分別將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發出的光線導引朝該連接縫。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轉折導角為一圓弧導角。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轉折導角的一內表面為一粗化處理表面。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顯示單元具有一第一側表面,該第二顯示單元具有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之間夾設該特定夾角,且鄰近於該轉折導角,該第一顯示單元及該第二顯示單元為一同一面板,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上設置一反射層。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一背板及一座體,該背光模組設置於該背板上,該座體固定該第一顯示單元、該第二顯示單元、該透明蓋板及該背板。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更包含一蓋板,該蓋板與該座體、該第一顯示單元、該第二顯示單元、該透明蓋板、及該背板的上表面接觸。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二光源,該導光板包含一第一導光部、一第二導光部及一導光連接部,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分別鄰近於該第一顯示單元及該第二顯示單元,且呈該特定夾角排列,該導光連接部連接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上更分別形成一第三光學元件及一第四光學元件,該第三光學元件及該第四光學元件鄰近於該導光連接部,用以將該背光模組的光線導向該連接縫,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分別鄰近於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二光源,該導光板包含一第一導光部、一第二導光部及一導光連接部,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分別鄰近於該第一顯示單元及該第二顯示單元,且呈該特定夾角排列,該導光連接部連接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該第一光學元件及該第二光學元件分別形成於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上,且鄰近於該導光連接部,用以將該背光模組的光線導向該連接縫,該第一光源及該第二光源分別鄰近於位於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二導光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第一顯示單元及該第二顯示單元抵接,抵接處形成該連接縫,該第一顯示單元具有一第一側表面,該第二顯示單元具有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一側表面及該第二側表面之間夾設該特定夾角,該第一側表面上貼附有一透明封膠層,而該第二側表面貼附有一遮光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一座體,該座體具有一第一固定部及一第二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固定該第一光源、該第一導光部及該第一顯示單元的一側,該第二固定部固定該第二光源、該第二導光部及該第二顯示單元的一側,該第一固定部包含一第一壁、該第二固定部包含一第二壁,該第一壁及該第二壁夾設該特定夾角。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一蓋板,該蓋板與該座體、該第一顯示單元、該第二顯示單元的上表面接觸,遮蔽該背光模組。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更包含一透明蓋板,該透明蓋板包含一第一覆蓋部、一第二覆蓋部及一連接部,該第一覆蓋部及第二覆蓋部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該連接部連接該第一覆蓋部及該第二覆蓋部,且具有一轉折導角,該轉折導角對應於該連接縫,該第一覆蓋部及該第二覆蓋部分別形成有一第三光學元件及一第四光學元件,該第三光學元件及該第四光學元件鄰近於該連接縫,分別將該第一出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發出的光線導引朝向該轉折導角。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裸視立體顯示器,其中該特定夾角為75度至105度。
TW111140136A 2022-10-21 2022-10-21 裸視立體顯示器 TWI829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0136A TWI829399B (zh) 2022-10-21 2022-10-21 裸視立體顯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0136A TWI829399B (zh) 2022-10-21 2022-10-21 裸視立體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9399B true TWI829399B (zh) 2024-01-11
TW202417946A TW202417946A (zh) 2024-05-01

Family

ID=9045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136A TWI829399B (zh) 2022-10-21 2022-10-21 裸視立體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93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2228U (zh) * 2010-03-18 2011-02-02 谢亮 裸视3d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7247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777360A (zh) * 2013-10-23 2014-05-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器
CN107111143A (zh) * 2016-07-04 2017-08-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系统及观片器
CN112991964A (zh) * 2021-03-29 2021-06-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32228U (zh) * 2010-03-18 2011-02-02 谢亮 裸视3d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7247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777360A (zh) * 2013-10-23 2014-05-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器
CN107111143A (zh) * 2016-07-04 2017-08-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视觉系统及观片器
CN112991964A (zh) * 2021-03-29 2021-06-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26726B1 (ko) 베젤이 보이지 않는 투광커버를 구비한 멀티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5661531A (en) Tiled, flat-panel display having invisible seams
US8477439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378569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40138858A (ko) 지향성 백라이팅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S60203915A (ja) 大型液晶デイスプレイ
JP2013076725A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CN107884998A (zh) 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US20100165303A1 (en) Screen assembly and rear-projection type graphic display device
KR20140089523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5604342B2 (ja) 額縁被覆部材
TWI829399B (zh) 裸視立體顯示器
JP457494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40075110A (ko) 투과형 스크린
CN109634048B (zh) 用于双面投影的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KR101893445B1 (ko) 발광부품 및 표시장치
JPH1018636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822365B (zh) 主動式立體顯示器
TW202004287A (zh) 顯示裝置
TW202417946A (zh) 裸視立體顯示器
CN117950205A (zh) 裸视立体显示器
WO201411225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293171A (ja) 反射型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
KR101811049B1 (ko) 합성영상을 표시하는 영상표시장치
KR100693330B1 (ko) 후면 투사 스크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