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8522B - 手持式治療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治療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8522B
TWI828522B TW112102008A TW112102008A TWI828522B TW I828522 B TWI828522 B TW I828522B TW 112102008 A TW112102008 A TW 112102008A TW 112102008 A TW112102008 A TW 112102008A TW I828522 B TWI828522 B TW I8285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finger
holding groove
mobi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5765A (zh
Inventor
鄭煜彬
陳吉麟
吳岳峯
Original Assignee
鄭煜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鄭煜彬 filed Critical 鄭煜彬
Publication of TW202345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5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52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手持式治療裝置,適於連接一行動電子裝置,該手持式治療裝置包含一殼體、一固定件以及一電極。該殼體包含一手持部及一絕緣部。該固定件設置於該殼體之絕緣部,該固定件適於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該電極設置於該殼體之手持部。

Description

手持式治療裝置
本發明有關一種手部治療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用以提供電流之手部治療裝置。
根據國際多汗症協會統計,全球多汗症的人口約占5%,至少有3.95億人口面臨多汗症的問題。多汗症患者會面臨社交問題,為有口難言的隱疾之一。其中手、腳多汗症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嚴重影響學習、社交。
現有部分多汗症的臨床處置為離子導入法,其優點在於(1)療程價格便宜:與手術、肉毒桿菌素注射相較,醫院的離子電泳治療與居家型儀器都不算昂貴;(2)療效顯著:對於中重度患者,大約使用1-2週及可產生療效;(3)方便:僅需將患部置於水中一段時間即可完成治療;(4)安全:不會產生代償作用,且副作用不明顯。其缺點在於(1)治標不治本:無法根治多汗症,須定期使用以維持止汗療效;(2)使用麻煩:治療儀器的安裝複雜,難以組裝且不易收納;(3)浪費時間:治療期間雙手都無法使用且必須固定坐在治療儀器水槽前,治療過程對於使用者既無聊,且久坐容易產生疲累感,進而減低治療意願。
有鑑於此,申請人提出一種手持式治療裝置,包含殼體、 固定件及電極。該殼體包含一手持部及一絕緣部;該固定件設置於該殼體之絕緣部,該固定件適於固定一行動電子裝置;以及該電極設置於該殼體之手持部。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殼體包含一弧面,該手持部至少設置於該弧面。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殼體包含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絕緣部至少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且該手持部至少設置於該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之為一平面,該平面適於放置該行動電子裝置。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手持部為該殼體之一手持凹槽,該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局部或全部,該電極設置於該手持凹槽。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手持凹槽包含一第一指部手持凹槽及一第二指部手持凹槽,該第一指部手持凹槽之延伸方向與該第二指部手持凹槽之延伸方向呈空間中之一夾角,該第一指部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拇指以外之指部,該第二指部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拇指。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手持凹槽更包含一第三指部手持凹槽,該第三指部手持凹槽與該第二指部手持凹槽呈空間中之對稱結構,該第三指部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拇指。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含一隔離介質,設置於該手持凹槽並覆蓋該電極。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固定件為一容置凹槽,適於容置以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固定件為一磁性件,適於吸附以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行動電子裝置包含一插孔,該固定件為一插頭,適於插入該行動電子裝置之插孔以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插頭為一電性接頭,適於供電於該行動電子裝置。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固定件為一卡扣件或一夾持件。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括一端子頭,設置於該殼體且電性連接於該電極,該端子頭適於插接一導線以電性連接於該供電模組。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括該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設置於該殼體內,且該供電模組電性連接於該電極。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括一處理器、一通訊模組及一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電性連接該電極,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該供電模組及該通訊模組,該通訊模組用以接收該行動電子裝置發送之一指令,該處理器根據該指令控制該供電模組。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電極為多個,該多個電極設置於該手持部之多個位置,該指令包含一水平方向指令,該處 理器根據該水平方向指令控制該供電模組以調整通過各該電極之電流。
如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括一處理器、一電流計及一通訊模組,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該電流計及該通訊模組,該電流計用以量測該供電模組輸出之一電流,該處理器根據該電流控制該通訊模組發送一量測訊號。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電極為多個,該多個電極設置於該手持部之多個位置,該電流計用以量測通過各該電極之分流電流,該處理器根據各該分流電流所估算之多個阻值調整通過各該電極之電流。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該電極包含一第一電極及一第二電極,設置於該殼體之手持部。
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含一外部電極,該外部電極適於接觸人體之一皮膚表面,該皮膚表面不接觸該手持部。
a、b、c、d、e、f:手持式治療裝置
1:殼體
11:手持部
110:手持凹槽
111:第一指部手持凹槽
112:第二指部手持凹槽
113:第三指部手持凹槽
114:掌部手持凹槽
12:絕緣部
121:止擋部
124:顯示燈
126:調節開關
13:弧面
14:第一表面
15:第二表面
2:固定件
21:容置凹槽
22:磁性件
23:插頭
24:卡扣件
25:夾持件
26:裝飾件
27:固定夾
28:凹孔
29:充電孔
3:電極
31:第一電極
32:第二電極
5:供電模組
71:處理器
72:通訊模組
73:電流計
74:電極
75:端子頭
76:蜂鳴器
77:電源開關
78:顯示燈
8:電池
A:夾角
m:行動電子裝置
m1:插孔
L1、L2:虛構延伸線
P1、P2:虛構對稱平面
X、Y:軸向
[圖1A]係本案第一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正面示意圖。
[圖1B]係本案第一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背面示意圖。
[圖2]係本案第二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
[圖3]係本案第三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
[圖4A~圖4C]係本案第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
[圖4D]係本案第四實施例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之間的虛構對稱平面之示意圖。
[圖5A~圖5C]係本案第五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
[圖5D]係本案第五實施例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之間的虛構對稱平面之示意圖。
[圖6A~圖6B]係本案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
[圖6C]係本案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7A]係本案之一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電路方塊圖。
[圖7B]係本案之另一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電路方塊圖。
圖1A係本案第一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正面示意圖,圖1B係本案第一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背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及圖1B。手持式治療裝置a包含殼體1、固定件2及電極3。所述殼體1包含手持部11(圖1A及圖1B以網底標示)及絕緣部12。固定件2可以設置於該殼體1之絕緣部12,固定件2適於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電極3設置於該殼體1之手持部11。
手持式治療裝置用以提供使用者以手掌握持,並可產生電流以對掌部進行治療。手持式治療裝置雖可應用於治療用途,然所述使用者並不限於患者,亦可以指未罹患臨床定義之病症的使用者。換言之,所述治療並不限於疾病治療,亦可以指生理現象之緩解、提升或抑制。依據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應用於手部之離子電泳療法或離子導入。所述對掌部進行治療不限於提供可以左手、右手,或雙手之掌部進行治療。並且,亦不限於提供整個手掌的治療,而僅提供手掌的局部治療。舉例而言,允許使用者僅以手掌之部分握住手持式治療裝置; 或者,當使用者完全握住手持式治療裝置時,僅有局部手掌受到治療。所述使用者之年齡不限制,因此使用手持式治療裝置之使用者的手掌大小可以但不限於特定尺吋。在一些實施例,考量成人手部平均大小值,手持式治療裝置之長度(例如圖1A之Y軸向)為大於等於116mm(平均成人手掌寬度)且小於等於232mm之範圍內的長度值,手持式治療裝置之寬度(例如圖1A之X軸向)為大於等於102mm(平均成人手掌握拳長度)且小於等於204mm之範圍內的寬度值,以利於使用者採握持方式進行治療。在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寬度為大於等於203mm(平均成人手掌伸展長度)且小於等於406mm之範圍內的寬度值,以利於使用者採托持方式進行治療。
殼體1可以採用金屬或塑膠製成,惟殼體1表面至少包含絕緣部12,以避免電流分散或流至非治療位置。殼體1重量應考量常人的握持能力,於一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重量設定為小於市面常見行動電子裝置m的平均重量。殼體1尚包含手持部11(圖1A及圖1B以網底標示),手持部11係指手持式治療裝置在被使用時適於與使用者之手掌接觸部分,可以指被使用者握持時適於與使用者之手掌接觸之部分,亦可以指被放置於使用者手掌時適於與使用者之手掌接觸之部分。
固定件2可以設置於手持式治療裝置的絕緣部12,固定件2適於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固定件2不限於單一元件,亦可以為多個元件構成之組件,各組件皆可被稱為固定件2。舉例而言,請參照圖6A至圖6C,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d的殼體1上具有凹孔28(組件1),凹孔28可與固定夾27(組件2)結合,固定夾27可與圖6C之夾持件25(組件 3)結合,組件1、組件2及組件3皆可分別被稱為固定件2,其共同達成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之目的。所述固定並不限於完全接合而無法移除,僅要手持式治療裝置於使用時,行動電子裝置m不易掉落即可。所述不易掉落可以指僅在預期使用情境下不易掉落。舉例而言,請參照圖1A,固定件2即為殼體1在絕緣部12上之容置凹槽21。當行動電子裝置m放置於容置凹槽21內,容置凹槽21可以但不必要將行動電子裝置m完全卡扣。換而言之,當使用者將容置凹槽21朝上而握住手持式治療裝置a以進行治療時,將行動電子裝置m放置於其中並不會輕易地滑落,即便容置凹槽21的內部空間遠大於行動電子裝置m的大小,而仍能達到固定目的。至於非預期的使用情境,例如當使用者將容置凹槽21朝下而握住手持式治療裝置a時,容置凹槽21可以但不必要將行動電子裝置m完全卡扣(於另一些實施例,在考量使用者躺平進行治療的預期使用情境,可以設計容置凹槽21可將行動電子裝置m卡扣或夾緊以防止其掉落)。基此,容置凹槽21可以設定為大於一般市面常見行動電子裝置m或保護殼的平均大小,以利於匹配各種型號的裝置尺寸;或者,針對特定型號的行動電子裝置m或保護殼進行設定。本實施例中,固定件2為容置凹槽21;其他形式之固定件2,容後詳述。
行動電子裝置m可以指手持電子裝置,如手機、隨身聽、平板電腦、微型電腦、微型顯示幕,各種易於攜帶而可以單獨使用之電子裝置,而非手持式治療裝置上固有之組件。從而,手持式治療裝置允許使用者在進行治療時,繼續使用其日常生活中習慣使用的行動電子裝置m從事其他活動,例如看影片、使用通訊軟體、玩遊戲或工作。
電極3設置於該殼體1之手持部11,因此,當使用者持有手持式治療裝置a而進行治療時,直接或間接接觸電極3。電極3可以採用金屬、合金、碳黑、石墨、石墨烯等導電材料,或採用包含前述導電材料之橡膠、矽膠或其他膠體材料,其結構可以採用電極片,或以沉積、電鍍、塗覆等方式形成之薄膜電極3。於離子電泳療法之實施例,電極3造成電位場,使手部附近介質(含電解質之液體或膠體)內的離子流動產生電流,而達到治療效果。電極3可以為兩個,其一作為正電極,另一作為負電極,然亦可以為更多個。舉例而言,殼體1上與掌部及各手指對應之位置分別設置一電極3(即六個電極3),或者,殼體1上與手掌及各指節對應之位置分別設置至少一電極3。惟設置於手持部11之電極3並非必須為多個,或者多個電極3之電位並非必須相異。詳細而言,透過設置與手持部11之電極3電位相異之外部電極,殼體1上之電極3與外部電極間產生迴路。外部電極可以貼附(或以其他方式固定而接觸)於手持部11對應之手掌以外之皮膚表面,例如但不限於手背、手腕或手臂。電極3(或外部電極)與供電模組電性連接。供電模組用以產生電流,可以是但並非必須為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組成元件。供電模組設置於殼體1內之電路板,並由充電電池(或一次電池)提供電源,供電模組可與殼體1上之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導通以產生迴路。於另一實施例,殼體1上設置有端子頭,端子頭與殼體1上之電極3導通。端子頭可以透過導線連接於外部的供電模組,例如市售之電刺激器,以產生迴路。
供電模組用以產生電流,所產生之電流不限於直流電或脈衝波(例如方波),所述脈衝波可以為占空比小於100%且為單向的電流脈 衝。在離子電泳療程之實施例,所述電流可以設置為大於0mA且小於等於15mA之間之直流數值,所對應之電壓上限值可以設置為9V~30V之間之電壓值。於一實施例,電流設置為大於等於6mA且小於等於14mA之直流數值,以確保符合安全規範。於大電流治療的情境,例如但不限於使用外部電極而使電極3與外部電極之間的距離提升,電流設置為大於0mA且小於等於35mA之間之電流值,所對應之電壓上限值可以設置為大於0V且小於等於60V之電壓範圍之間之電壓值。當電流為脈衝之情況,允許設置如前述電流範圍內之數值作為脈衝峰值。脈衝頻率可以設定為10kHz,脈衝占空比可以設定為大於等於50%且小於等於90%之數值。在一些實施例,脈衝電流之極性(電流方向)在完整的一次治療期間內可以不固定,即每間格一預設時間即自動反轉一次,例如每隔5分鐘反轉一次;或依使用者設定而反轉。
以下逐一詳述本案所例示之六個實施例。請先參照圖1A及圖1B,第一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a為書本狀外觀,包含第一表面14(對應於書本封面位置)、第二表面15(對應於書背位置)及弧面13(對應於書側)。殼體1之第一表面14包含絕緣部12,殼體1之第二表面15及弧面13包含手持部11。當使用者實施治療時,可以握持住弧面13及第二表面15方式進行治療,或者將手掌攤平張開而貼於第二表面15進行治療。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相對設置,絕緣部12可設置於第一表面14,手持部11可設置於第二表面15。因此,當使用者將行動電子裝置m放置於絕緣部12上之容置凹槽21(即固定件2)時,手掌可以握持或托持住第二表面15而進行治療。在一些實施例,如圖1A所示,弧面13位置亦可 以提供握持。為了防止手持式治療裝置a掉落,手掌同時托住第二表面15及握住弧面13可以有較高的穩定度,如同日常生活中拿著書本的動作。考量手掌在握持書本時,弧口及掌心會呈現一定弧度,因此弧面13的設計允許使用者在握持動作下,手持部11可以最大程度的接觸手掌以提供治療。所述弧面13可以指圓弧面13(例如截面呈半圓形),或指多個平面組合成之弧面13(例如截面呈多邊形)。
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相對設置,弧面13之一邊界直接或間接連接第一表面14,且弧面13之另一邊界直接或間接連接第二表面15。舉例而言,請參考圖1B及圖2,第一表面14位於手持式治療裝置a的上表面(或者使用時朝向使用者之表面),第二表面15位於手持式治療裝置a的下表面(或者使用時背向使用者之表面),弧面13連接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依據一些實施例,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相對設置,第二表面15包含弧面13或本身即為弧面13,第二表面15(或弧面13)之兩個邊界直接或間接連接第一表面14。舉例而言,請參考圖5A及圖5C,第一表面14位於手持式治療裝置c的上表面(或者使用時朝向使用者之表面),第二表面15位於手持式治療裝置a的下表面(或者使用時背向使用者之表面),第二表面15包含弧面13(網底標示),第二表面15連接連接第一表面14。
在另一些實施例,在不考量貼合度的情況下,弧面13亦可以平面取代(例如垂直於第一表面14或第二表面15之平面)。如前所述,容置凹槽21為設置於殼體1之第一表面14的下凹部分,其凹槽底面積大於等於行動電子裝置m之面積,以利於將行動電子裝置m可被輕易取放 地放置於容置凹槽21,並使其在治療期間不會滑落。一或多個電極3設置於手持部11,電極3可以設置於第二表面15及弧面13(圖1A及圖1B以網底標示)上之任意位置,使手掌在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a時能夠直接接觸或最大程度地靠近電極3。於第一實施例,電極3為兩個,分別設置在第二表面15及弧面13。
圖2係本案第二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請參照圖2。於第二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a之第一表面14可以為不具凹槽之表面,相對地,第一表面14設置有磁性件22(即固定件2),例如磁鐵片。當行動電子裝置m放置於第一表面14時被磁性件22吸附。部分行動電子裝置m本身不具磁性,然其搭配之外殼(例如手機殼)可具有磁性,而得以吸附於磁性件22。或者,將一帶有磁性之貼片貼附於行動電子裝置m之背面(或放置於行動電子裝置m與其殼體1之間的夾層),使其可以吸附於磁性件22。第二實施例之磁性件22亦可以設置於第一實施例之容置凹槽21底部,以提升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之穩定性。
圖3係本案第三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請參照圖3。於第三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a之第一表面14設置有插頭23,插頭23用以插入行動電子裝置m之插孔m1。舉例而言,行動電子裝置m之音源線插孔、各式規格之USB插孔(例如但不限於Type C、Type A、Micro-A、Mini-A、Micro-B、Mini-B)、Apple lightning插孔。手持式治療裝置a之插頭23的截面寬度可以小於或等於行動電子裝置m之插孔m1的孔徑,僅要行動電子裝置m固定於插頭23時時不會輕易滑落即可。插頭23之整體可以採用絕緣材質,而僅達到固定作用;或者,插頭 23可以採用符合插孔m1的通訊協定之電性接頭,以達到充電或通訊功能(於此實施例,電性接頭可視為圖7A或圖7B中通訊模組72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a內設置有電池,電池可透過電性接頭為行動電子裝置m充電;或者,行動電子裝置m可透過電性接頭將指令傳達給手持式治療裝置a以進行控制,如控制電流量、所控制之個別電極3的導通與否、控制治療時間等;或者,手持式治療裝置a可透過電性接頭將回報訊息傳達給行動電子裝置m,例如實測電流值、實測輸出阻抗值、治療中斷事件、電極3之老化程度。於一實施例,如圖3所示,第一表面14設置有止擋部121,插頭23可設置於止擋部121。止擋部121適於支撐行動電子裝置m之下緣,以避免行動電子裝置m向下滑落。止擋部121可以為第一表面14向上突起之區域,或額外設置之組件。在一些實施例,第二實施例所示之磁性件22亦可以設置於第三實施例之第一表面14,以提升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之穩定性。
圖4A~圖4C係本案第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請參照圖4A至圖4C。第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b為書本狀外觀,包含第一表面14(對應於書本封面位置)、第二表面15(對應於書背位置)及弧面13(對應於書側)。第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b具有卡扣件24,設置於第一表面14。卡扣件24可以為黏合於第一表面14之組件,或與第一表面14一體成形之部件,或可拆卸式地(例如但不限於插接、磁吸或鎖固)固定於第一表面14之配件。卡扣件24適於將行動電子裝置m之位置固定以避免滑動。於第四實施例,卡扣件24設置於第一表面14之四個角落,從而在各方向上行動電子裝置m都不致滑落。於其他實施 例,卡扣件24亦可設置於第一表面14下緣之兩個角落,或第一表面14對角線之兩個角落。卡扣件24可以為柱狀(垂直於第一表面14延伸),亦為可以包含上蓋之結構。如圖4A所示,卡扣件24具有上蓋,覆蓋住行動電子裝置m之上表面之四個角落,從而當使用者躺著使用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行動電子裝置m不致掉落。第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b的手持部11包含手持凹槽110,手持凹槽110為殼體1上凹陷之部分。因此,當使用者將掌部置於手持凹槽110時,掌部側面可以貼合於手持凹槽110之側表面。舉例而言,在多汗症治療之情境,手掌的出汗部位除了掌心及指面以外,還包含了手掌與手指之側面,增加側表面之貼合度有利於提升治療效果。一或多個電極3可以設置於第二表面15及/或弧面13(圖4A至圖4C之網底部分)所包含之手持凹槽110,如手持凹槽110之槽底或設置於手持凹槽110之側內壁(向左右延伸至相對於手指側之位置)。
於一實施例,一或多個電極3之上覆蓋有一或多個隔離介質,避免使用者皮膚直接接觸於電極3而產生灼傷風險。舉例而言,直接將隔離介質覆蓋於位於平面之電極3表面,或填充於全部或部分之手持凹槽110而覆蓋電極3。所述隔離介質可以為膠體,例如但不限於導電膠、水凝膠或洋菜膠,或為可以吸附或允許水份(或電解液)於介質內流動之材質,例如但不限於布料、棉、紙、帶孔塑料片、海綿。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介質允許吸附自來水(可以但不限於採用導電度大於200S之自來水,以產生療效)。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介質吸附含有小蘇打或格隆溴銨(Glycopyrrolate Bromide)之水溶液,以提升療效。
如圖4A至圖4C所示,於第四實施例,第二表面15及弧面13包含手持凹槽110,手持凹槽110包含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及掌部手持凹槽114。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適於放置人體手掌拇指以外之指部,即放置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全部或特定幾根手指。圖4C之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以四條溝槽方式呈現,以放置四根手指,從而各個手指的側面皆可以貼合於手持凹槽110之側表面。然而,在另一些實施例,四條溝槽亦可以結合為一或多條較寬之溝槽,以容納多根手指。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可以設置於第二表面15,以符合日常生活中拿著書本時四根手指位於書背的動作。
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拇指。圖4A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以單條溝槽方式呈現,從而拇指的側面可以貼合於手持凹槽110之側表面。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及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的溝槽之延伸方向不平行,而具有一第一夾角。舉例而言,請參照圖4B,虛構延伸線L1(垂直於紙面方向)之軸向為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之延伸方向,虛構延伸線L2之軸向為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之延伸方向,虛構延伸線L1及虛構延伸線L2為空間中之歪斜線,亦即兩者的延伸線之間具有第一夾角。於一實施例,所述第一夾角為大於0且小於等於90度之間的角度,以利於拇指及其他手指以舒適且足以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之方式展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可以設置於弧面13或第一表面14,以符合日常生活中拿著書本時姆指位於書側或書封的動作。
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拇指。第三指 部手持凹槽113的設計考量在於當以左手或右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手持式治療裝置b之側面(書側)所朝向之方向相反。如圖4A所示,當以左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姆指恰位於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當以右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姆指恰位於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在另一些實施例,在沒有左右姆指皆須具有較佳貼合度考量的情況下,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並非必要。同樣地,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及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的溝槽之延伸方向不平行,而具有第二夾角,所述第二夾角為大於0且小於等於90度之間的角度,且可以與第一夾角相同或不同;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可以設置於弧面13或第一表面14。在一些實施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呈現空間中之對稱結構。圖4D係本案第四實施例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之間的虛構對稱平面之示意圖,請參照圖4D。圖4D之虛構對稱平面P1為手持式治療裝置b的橫截面,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以虛構對稱平面P1呈現空間中的對稱結構,以因應左右手的對稱性。在部分實施例中,所述虛構對稱平面P1指示手持式治療裝置b之手持凹槽110部分於空間中實質之對稱性,與手持式治療裝置b其他部分之結構或外觀無涉。
請再參照圖4B,掌部手持凹槽114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掌心。掌部手持凹槽114可以設置於殼體1之弧面13,掌部手持凹槽114之槽底亦可以為弧面13,以利於貼合使用者之掌心。在一些實施例,殼體1上設置電源開關77以開啟或關閉手持式治療裝置b。殼體1上之絕緣部12亦可以設置聲音孔(圖未示出),以利於手持式治療裝置b內蜂鳴器的 聲音可以被撥放。舉例而言,於完成治療時撥放提示音,或使用者未正確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撥放提示音。
圖5A~圖5C係本案第五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請參照圖5A至圖5C。第五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c為手機殼外觀,包含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第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c具有卡扣件24,設置於第一表面14。第一表面14可以為平面,以利於放置行動電子裝置m;第二表面15可以包含弧面13,以符合日常生活中當使用者握持行動電子裝置m時,手掌呈現彎曲之情況。第五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c之弧面13包含手持凹槽110,且手持凹槽110包含兩組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及掌部手持凹槽114。如前所述,各組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可以包含獨立之四個溝槽,或包含較寬之單一溝槽。此外,兩組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與掌部手持凹槽114亦可以結合為單一溝槽。第五實施例之手持凹槽110之設計目的在於當左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c時,姆指位於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而四根手指位於右側之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當右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c時,姆指位於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而四根手指位於左側之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在另一些實施例,在沒有左右手指皆須具有較佳貼合度考量的情況下,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及/或兩組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並非必要,而第二表面15可以為不具凹槽之平滑弧面13。第五實施例之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及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的溝槽之延伸方向不平行,而具有一第一夾角;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及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的溝槽之延伸方向不平行,而具有夾角A。考量第二表面 15為弧面13,因此所述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的溝槽之延伸方向可以指弧面13之切線方向。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呈現空間中之對稱結構。圖5D係本案第五實施例之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之間的虛構對稱平面之示意圖,請參照圖5D。圖5D之虛構對稱平面P2為手持式治療裝置c的縱截面,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與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以虛構對稱平面P2呈現空間中的對稱結構,以因應左右手的對稱性。
請再參照圖5C,掌部手持凹槽114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掌心。掌部手持凹槽114可以設置於殼體1之第二表面15(即弧面13)。於本實施例中,掌部手持凹槽114之槽底為平面;然該槽底亦可以置換為弧面,以利於貼合使用者之掌心。在一些實施例,殼體1上設置有充電孔29以利於對手持式治療裝置c充電。充電孔29可以設置於殼體1之上方(使用者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c時,拇指指向上方),以避免治療過程中位於介質的水份或手汗向下流,而流向設置於殼體1下方之充電孔29。或者,不採用充電孔29而採用無線充電之設計,以確保手持式治療裝置c符合安全規範之防水等級。
第一表面14相對於第二表面15,所述相對可以但並非必須為平行。舉例而言,第一實施例(參照圖1A)及第四實施例(參照圖4A)之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之間具有一銳夾角,此設計目的在於日常生活中當使用者握持行動電子裝置m觀看時,手指指面並不會直接朝向使用者面部,以握持行動電子裝置m。同理,在一些實施例,將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之間設置第三夾角,以兼顧握持穩定性及使用行動電子 裝置m的方便性。再舉例而言,第五實施例之第二表面15為弧面13,弧面13之兩端連接於第一表面14,兩者雖為相對設置但並非平行。在一些實施例,第二表面15之全部或部分可以為弧面13。在第五實施例,第一表面14為平面以利於放置行動電子裝置m,第二表面15(或手持凹槽110)為弧面13,令使用者的手指在放鬆狀態下,第二表面15(或手持凹槽110)也能貼合手掌。一或多個電極3可以設置於第二表面15(圖5A至圖5C之網底部分)所包含之手持凹槽110,如手持凹槽110之槽底或設置於手持凹槽110之側內壁(向左右延伸至相對於手指側之位置)。
圖6A~圖6B係本案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示意圖,請參照圖6A至圖6B。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d為握把外觀,包含第一表面14及第二表面15。第六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之差異至少在於,手持式治療裝置d不具有手持凹槽110,且行動電子裝置m並非直接放置於手持式治療裝置d之第一表面14而以卡扣件24作為固定件2固持該行動電子裝置m,而是透過多個固定件2相互耦接以固持該行動電子裝置m。如前所述,固定件2可以指用於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之模組機構的各個組件之任一者。圖6C係本案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請參照圖6A至圖6C。手持式治療裝置d上具有一凹孔28,凹孔28可以與固定夾27結合;或者,當沒有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時(例如收納時),可以將裝飾件26置入凹孔28。固定夾27可以與夾持件25結合,夾持件25用以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夾持件25之設計可以參考市面常見之車用手機固定器。前述凹孔28、固定夾27及夾持件25皆可稱為固定件2,其預期用途為共同達成固定行動電子裝置m之目的。
第六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d之正面可以設置為絕緣部12,背面設置為手持部11,且手持部11可以設置電位不同之第一電極31及第二電極32。因此,當手掌握住手持式治療裝置d時,同時直接或間接接觸到兩個電極3,而形成迴路。在其他實施例,裝飾件26或固定夾27所接合之凹孔28作為殼體1上唯一之絕緣部12(固定件2),其餘手持部11可以設置電極3。此設計的好處在於,當使用者握持住手持式治療裝置d之正面及背面皆可以受到治療,因此即便使用者的手掌較大,手持式治療裝置d仍能維持較小之體積及重量。
請再參照圖6A,在一些實施例,殼體1上設置調節開關126以調整供電模組的輸出電流大小。殼體1上亦可以設置顯示燈124,以利於提示使用者特定資訊。舉例而言,當手持式治療裝置d與行動電子裝置m進行藍牙連線時,作為連線指示;或者,作為剩餘電量指示;或者,當握持方式錯誤時(例如手未接觸電極,而形成斷路),作為警示。
圖7A係本案之一些實施例之手持式治療裝置之電路方塊圖,請參照圖7A。於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e包含處理器71、通訊模組72、電流計73、電極74、端子頭75、蜂鳴器76、電源開關77及顯示燈78,並可安裝電池8。處理器71分別耦接於通訊模組72、電流計73、端子頭75、蜂鳴器76、電源開關77、顯示燈78及電池8。端子頭75、電流計73及電極74間串聯耦接。通訊模組72用以與行動電子裝置m耦接,端子頭75用以與外接式之供電模組5耦接。所述耦接不限於有線連接或無線連接。
處理器71可以為SoC晶片、中央處理器(CPU)、微控制器 單元(Micro-Control Unit,MCU)、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邏輯電路。在一些實施例,處理器71用以控制供電模組5,其可以根據通訊模組72所接收到的指令(可以來自行動電子裝置m),或根據調節開關126(如圖6A所示)之指令控制供電模組5。處理器71亦可以接收電流計73所量測到的電流值,回饋調整控制供電模組5,或透過通訊模組72將電流值傳送至行動電子裝置m。在一些實施例,處理器71不涉及供電模組5之控制,僅透過通訊模組72與行動電子裝置m溝通;於該實施例,處理器71亦可以利用電流計73量測供電模組5輸出的電流值,或進一步作限流控制以防止供電模組5輸入過高電流至手持式治療裝置e。
通訊模組72用以與行動電子裝置m或其他設備進行溝通,舉例而言,另一台手持式治療裝置e。通訊模組72可以為有線通訊模組72或無線通訊模組72,於前者情況,可以採用如圖3所示之插頭23與行動電子裝置m交換資訊;於後者情況,可以但不限於採用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紫蜂(ZigBee)、藍牙(Bluetooth)、無線射頻(Radio Frequency,RF)等無線通訊協定方式與行動電子裝置m交換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使用者透過安裝於行動電子裝置m的應用程式與手持式治療裝置e互動,例如調整電流、調整治療時間、獲取實測電流、獲取剩餘治療時間等。在一些實施例,行動電子裝置m的水平方向感測器(例如加速度感測器或陀螺儀)所偵測到的水平方向(行動電子裝置m的上緣朝向地面或遠離地面),亦可作為指令發送給手持式治療裝置e。 詳細而言,請參照圖4A,當使用者以左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行動電子裝置m的上緣朝上,此時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可以提供左手拇指的電流;當使用者以右手握持手持式治療裝置b時,行動電子裝置m的上緣朝下,此時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提供右手拇指的電流。行動電子裝置m本身可以根據水平方向調整螢幕的顯示方向,亦可以將水平方向指令發送給手持式治療裝置b。因此,處理器71可以根據水平方向指令調整由設置於第二指部手持凹槽112之電極3或設置於第三指部手持凹槽113之電極3提供電流。同理,亦可以因應水平方向指令調整通過設置於其他手持部11之電極3的電流。在另一些實施例,手持式治療裝置b本身亦可以設置有耦接於處理器71之水平方向感測器。
電流計73用以量測供電模組5實際輸出之電流。如圖7A所示,供電模組5輸出之電流可以透過導線及端子頭75而輸入手持式治療裝置e,傳送至電極74之電流可以被電流計73量測。電流計73可以用以量測供電模組5所輸出之總電流,或者分別量測流經多個電極74的電流。舉例而言,圖4C之第一指部手持凹槽111於四個溝槽內分別設置四片電極3,各電極3分別與一個電流計73(共計四個)串聯;或者,利用多工器切換四片電極3,多工器再與電流計73串聯。因此,於一實施例,當任一手指抬起時,當電流計73偵測到斷路,處理器71停止電流輸出(例如控制供電模組5關閉,或關閉供電模組5輸入手持式治療裝置e的開關)。
端子頭75可以為轉接頭、轉接座、排針、匯流排等電性傳輸介面,端子頭75電性連接於電極74,並可藉由轉接線與供電模組5連 接,而接收其輸出之電流。在一些實施例,處理器71可以透過端子頭75發送控制訊號至供電模組5,以調整輸出電流。
在一些實施例,請參照圖7B。手持式治療裝置f包含處理器71、通訊模組72、電流計73、電極74、供電模組5、蜂鳴器76、電源開關77及顯示燈78,並可安裝電池8。處理器71分別耦接於通訊模組72、電流計73、供電模組5、蜂鳴器76、電源開關77、顯示燈78及電池8。供電模組5、電流計73及電極74間串聯耦接。於此實施例,供電模組5為手持式治療裝置f內之組件,並可以透過電池8提供其電源。
綜上所述,手持式治療裝置允許與行動電子裝置結合使用,使治療過程融入現代人離不開行動電子裝置的生活習慣,避免使用者因治療過程的無趣或不變性而產生排斥感,從而養成治療習慣。在一些實施例中,手持式治療裝置允許使用者於治療過程中活動(例如在房內四處走動)或採取不同姿勢(例如躺在沙發上一邊滑手機一邊進行治療),從而解決傳統離子電泳治療過程中,手部必須固定放置於治療儀器的水槽內而不能移動或進行其他工作之問題。
雖然本案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專利申請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a:手持式治療裝置
1:殼體
12:絕緣部
13:弧面
14:第一表面
2:固定件
21:容置凹槽
3:電極
m:行動電子裝置
X、Y:軸向

Claims (9)

  1. 一種手持式治療裝置,適於連接一行動電子裝置,該手持式治療裝置包含:一殼體,包含一手持部及一絕緣部,該手持部包含一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局部或全部,該手持凹槽包含由至少一溝槽所構成之一指部手持凹槽;一固定件,設置於該殼體之絕緣部,該固定件適於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以及一電極,設置於該殼體之手持部之手持凹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一弧面,該手持部包含設置於該弧面之一弧面手持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相對設置之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絕緣部包含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一表面絕緣部且該手持部包含設置於該第二表面之一第二表面手持部,該第一表面之為一平面,該平面適於放置該行動電子裝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指部手持凹槽包含一第一指部手持凹槽及一第二指部手持凹槽,該第一指部手持凹槽之延伸方向與該第二指部手持凹槽之延伸方向呈空間中之一夾角,該第一指部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拇指以外之指部,該第二指部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拇指。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指部手持凹槽更包含一第三指部手持凹槽,該第三指部手持凹槽與該第二指部手持凹槽呈空間中之對稱結構,該第三指部手持凹槽適於放置人體手掌之拇指。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固定件為一容置凹槽,適於容置以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行動電子裝置包含一插孔,該固定件為一插頭,適於插入該行動電子裝置之插孔以固定該行動電子裝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更包括一處理器、一通訊模組及一供電模組,該供電模組電性連接該電極,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該供電模組及該通訊模組,該通訊模組用以接收該行動電子裝置發送之一指令,該處理器根據該指令控制該供電模組。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手持式治療裝置,其中,該電極為多個,該多個電極設置於該手持部之多個位置,該指令包含一水平方向指令,該處理器根據該水平方向指令控制該供電模組以調整通過各該電極之電流。
TW112102008A 2022-01-24 2023-01-17 手持式治療裝置 TWI8285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02156P 2022-01-24 2022-01-24
US63/302,156 2022-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5765A TW202345765A (zh) 2023-12-01
TWI828522B true TWI828522B (zh) 2024-01-01

Family

ID=9003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2008A TWI828522B (zh) 2022-01-24 2023-01-17 手持式治療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852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19632A (zh) * 2013-11-01 2015-05-16 Chi-Pei Wang 具有低週波脈沖功能之智慧型手機
CN107596562A (zh) * 2017-10-25 2018-01-19 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手机的智能按摩控制装置
CN207545633U (zh) * 2017-02-21 2018-06-29 鑑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部保健的多功能电极理疗设备
US20190038896A1 (en) * 2012-01-16 2019-02-07 Swiss Spa System Ltd. Hand-Held Device for Electrically Powered Skin Treat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38896A1 (en) * 2012-01-16 2019-02-07 Swiss Spa System Ltd. Hand-Held Device for Electrically Powered Skin Treatment
TW201519632A (zh) * 2013-11-01 2015-05-16 Chi-Pei Wang 具有低週波脈沖功能之智慧型手機
CN207545633U (zh) * 2017-02-21 2018-06-29 鑑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部保健的多功能电极理疗设备
CN107596562A (zh) * 2017-10-25 2018-01-19 成都猴子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手机的智能按摩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5765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0978B2 (en) Sinus treatment device with adaptive circuit
CN103908747B (zh) 一种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JP2008503312A (ja) 歯肉専用の低周波刺激器
CA2969769A1 (en) Handhel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dical device
TWI828522B (zh) 手持式治療裝置
JP3230430U (ja) 微小電流に基づく美容機器
TW201607577A (zh) 可攜式無線控制低週波脈沖控制系統
US20060142674A1 (en) Device for health and beauty care
CN209028588U (zh) 一种电疗鼠标腕垫
WO2019113988A1 (zh) 一种用于缓解术前以及产前焦虑的功能电刺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48587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多功能叩诊锤
CN204600865U (zh) 一种腰背热敷垫
CN210843738U (zh) 一种止鼾设备
CN214105575U (zh) 按摩组件、按摩头及颈部按摩仪
CN215691083U (zh) 一种防轻中度呼吸暂停综合症设备及系统
CN212662467U (zh) 改进型多功能脉冲按摩器
US2024005073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neurostructural development
CN211723981U (zh) 一种耳夹式耳穴按压器
CN216676713U (zh) 可更换耳道电极的耳迷走神经刺激仪
CN213724428U (zh) 一种新型妇科疾病用针灸器
CN210844223U (zh) 一种头部按摩仪
CN114272106A (zh) 一种挂脖式乳房按摩器
TWM450389U (zh) 耳朵多穴保健儀
TWM582850U (zh) 電位治療器之電壓控制結構
TWM492167U (zh) 可攜式無線控制低週波脈沖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