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7422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7422B
TWI827422B TW111150092A TW111150092A TWI827422B TW I827422 B TWI827422 B TW I827422B TW 111150092 A TW111150092 A TW 111150092A TW 111150092 A TW111150092 A TW 111150092A TW I827422 B TWI827422 B TW I8274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light
penetration
area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嘉均
Yu Ping Kuo
鄭孝威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50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7422B/zh
Priority to CN202311514549.8A priority patent/CN117369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42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8Wire-grid polarisers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面板、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柵線偏光層以及背光模組。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液晶面板位於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之間。柵線偏光層位於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之間。柵線偏光層包括第一柵線結構以及第二柵線結構。第一柵線結構重疊於液晶層、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第二柵線結構重疊於第二偏光片且不重疊於第一偏光片。背光模組重疊於第一偏光片、液晶面板、柵線偏光層以及第二偏光片。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目前,市面上的液晶顯示面板大部分都具有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於兩個基板之間的液晶層。一般而言,會將兩片偏光片分別貼於液晶顯示面板的上基板上以及下基板上,並藉由轉動液晶層中的液晶分子來改變光線的極化方向,藉此控制光線的通過與否。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能改善顯示畫面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面板、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柵線偏光層以及背光模組。液晶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液晶面板位於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之間。第一偏光片的穿透軸垂直於第二偏光片的穿透軸。柵線偏光層位於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之間。柵線偏光層包括第一柵線結構以及第二柵線結構。第一柵線結構在第一基板的法線方向上重疊於液晶層、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第二柵線結構在第一基板的法線方向上重疊於第二偏光片且不重疊於第一偏光片。第一柵線結構的穿透軸垂直於第二柵線結構的穿透軸。背光模組在第一基板的法線方向上重疊於第一偏光片、液晶面板、柵線偏光層以及第二偏光片。
基於上述,通過柵線偏光層的設置,可以改善偏光片在長時間使用後或受熱後收縮所導致的顯示畫面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10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顯示裝置10包括液晶面板100、第一偏光片210、第二偏光片220、柵線偏光層300以及背光模組500。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還包括保護層410、光學膠層420、蓋板600以及光學膜700。
液晶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的液晶層130。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120透過框膠140而結合在一起。
第一基板110為畫素陣列基板,且包括載板112、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以及扇出線路118。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以及扇出線路118設置於載板112上。第二基板120包括載板122以及彩色濾光元件124。彩色濾光元件124設置於載板122上。在圖1中,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彩色濾光元件124皆簡單的以矩形示意,本發明並不限制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彩色濾光元件124的具體結構。
載板112, 122例如為硬質基板(rigid substrate),且其材質可為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他可適用的材料。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載板112, 122也可以是可撓式基板(flexible substrate)或是可拉伸基板。舉例來說,可撓式基板以及可拉伸基板的材料包括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酯(polyester,PE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胺酯(polyurethane PU)或其他合適的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框膠140為環狀的,且畫素陣列114、彩色濾光元件124以及液晶層130設置於框膠140的內側,但本發明不以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部分彩色濾光元件124延伸至框膠140外側。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電路116及/或扇出線路118部分重疊於框膠140。在一些實施例中,框膠140包括透明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柵線偏光層300位於第一基板110上。在本實施例中,柵線偏光層300位於載板112背對液晶層130的一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柵線偏光層300位於載板112朝向液晶層130的一側。柵線偏光層300包括第一柵線結構310以及第二柵線結構320。第一柵線結構310的穿透軸垂直於第二柵線結構320的穿透軸。舉例來說,第一柵線結構310包括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條金屬柵線,且第二柵線結構320包括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條金屬柵線,其中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柵線偏光層300的材料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包括鋁、、其他金屬材料或前述材料的堆疊層。
保護層410位於載板112背對液晶層130的一側。在本實施例中,部分保護層410覆蓋柵線偏光層30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保護層410不覆蓋柵線偏光層300。在一些實施例中,保護層410的厚度為500埃至1500埃。
液晶面板100位於第一偏光片21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之間。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分別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以及第二基板120之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偏光片210設置於保護層410上,且柵線偏光層300位於第一偏光片21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偏光片210的面積小於第二偏光片220的面積。第一柵線結構310在第一基板110的法線方向ND上重疊於液晶層130、第一偏光片21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第二柵線結構320在第一基板110的法線方向ND上重疊於第二偏光片220且不重疊於第一偏光片21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偏光片21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偏光膜、三醋酸纖維素膜膜(Triacetate Cellulose film,TAC)偏光膜或其他類型的高分子材料偏光膜。第一偏光片210的穿透軸垂直於第二偏光片220的穿透軸。
背光模組500設置於液晶面板100的背面,且在第一基板110的法線方向ND上重疊於第一偏光片210、液晶面板100、柵線偏光層30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
背光模組500包括第一電路板510、第二電路板520、白色發光元件512以及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在本實施例中,白色發光元件512設置於第一電路板510上,且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設置於第二電路板52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路板510與第二電路板520彼此分離。在其他實施例中,白色發光元件512以及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設置於同一個電路板上。白色發光元件512以及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例如為發光二極體。換句話說,白色發光元件512為白光發光二極體,且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為彩色發光二極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分別為紅色發光二極體、綠色發光二極體以及藍色發光二極體。
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500具有第一發光區501、第二發光區502、第三發光區503、第四發光區504以及第五發光區505。第一發光區501在法線方向ND上重疊於第一偏光片210、畫素陣列114、液晶層13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且不重疊於柵線偏光層300。第二發光區502在法線方向ND上重疊於第一偏光片210、畫素陣列114、第一柵線結構310、液晶層13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且不重疊於第二柵線結構320。第三發光區503以及第四發光區504在法線方向ND上重疊於第二柵線結構32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且第三發光區503以及第四發光區504不重疊於第一柵線結構3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三發光區503還重疊於驅動電路116,且第四發光區504還重疊於扇出線路118。第五發光區505在法線方向ND上不重疊於第一偏光片210、柵線偏光層30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區501以及第二發光區502位於顯示裝置10的畫面顯示區中,而第三發光區503、第四發光區504以及第五發光區505則位於顯示裝置10的情境燈區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二極體(即彩色發光元件522, 524, 526)在第二發光區502、第三發光區503、第四發光區504以及第五發光區505中的分布密度小於液晶面板100的畫素陣列214中的畫素的分布密度。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柵線偏光層300的設計,可以改善偏光片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產生的問題對顯示畫面所造成的影響。具體地說,第一偏光片210以及第二偏光片220在受到高溫後可能會往內收縮,導致部分的第二發光區502中的第一偏光片210出現偏移,且部分的第四發光區504中的第二偏光片220出現偏移。由於柵線偏光層300比較不容易受熱收縮,因此可以藉由柵線偏光層300的設置改善偏光片收縮所導致的顯示畫面亮度不均勻的問題。此外,相較於偏光片,柵線偏光層300的極化率比較不容易受溫度與濕度所影響,因此,藉由柵線偏光層300的設置還可以改善因為偏光片極化率下降而產生的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獨立的偏光片以及獨立的柵線偏光層各自的穿透率皆約為40%。若將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堆疊在一起,且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具有平行的穿透軸,則穿透率只會由約40%下降至由約36%(意即,還能保留約九成的穿透率)。換句話說,將具有平行的穿透軸的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堆疊在一起,對穿透率的影響不大。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發光區502上方,第一柵線結構310的穿透軸平行於第一偏光片210的穿透軸;在第三發光區503以及第四發光區504上方,第二柵線結構320的穿透軸平行第二偏光片220的穿透軸。因此,可以減少柵線偏光層300對顯示裝置10的穿透率所造成的影響。即使第一偏光片210受熱收縮而使部分的第一柵線結構310不重疊於第一偏光片210,顯示裝置10對應於第二發光區502的位置的亮度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類似地,即使第二偏光片220受熱收縮而使部分的第二柵線結構320不重疊於第二偏光片220,顯示裝置10對應於第四發光區504的位置的亮度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光學膜700可選擇地設置於背光模組500與液晶面板100之間。光學膜700例如為單層或多層結構,光學膜700例如為量子點增色膜(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QDEF)、螢光膜(phosphor film)、擴散膜(Diffuser film)、擴散板(Diffuser plate)、導光膜(Light guide film)、稜鏡膜(Prism film)、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繞射膜(Diffraction film)或其他光學薄膜或上述光學薄膜的組合。
蓋板600位於液晶面板100的正面。在本實施例中,蓋板600通過光學膠層420而貼於第二偏光片220上。蓋板600的材料包括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其他合適的材料。在本實施例中,調整蓋板600的成分,使蓋板600包含具有不同穿透率的多個穿透區。在本實施例中,蓋板600包括具有不同穿透率的第一穿透區611、第二穿透區612、第三穿透區613、第四穿透區614以及第五穿透區615。在本實施例中,其中第一穿透區611、第二穿透區612、第三穿透區613、第四穿透區614以及第五穿透區615分別重疊於第一發光區501、第二發光區502、第三發光區503、第四發光區504以及第五發光區505。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穿透率會因為會受很多因素影響。舉例來說,偏光片、柵線偏光層、線路的開口率、彩色濾光元件等都會影響顯示裝置10的穿透率。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的配置如下表1所示。 表1
對應的發光區 第五發光區505 第四發光區504 第三發光區503 第二發光區502 第一發光區501
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的設置方式 無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 第二偏光片220與第二柵線結構32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兩者加起來的穿透率約36%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一柵線結構31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
開口率% 100% 扇出線路118的開口率約50% 驅動電路116的開口率約36% 畫素陣列114的開口率約65%
彩色濾光元件124 的穿透率 無彩色濾光元件124 約27%
加上蓋板600 前的總穿透率Tnor% 100% 18% 13% 7.2% 8%
蓋板600 的穿透率T% 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約7.2% 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約40% 第三穿透區613的穿透率約56% 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約100% 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約90%
加上蓋板600 後的總穿透率T% 7.2% 7.2% 7.2% 7.2% 7.2%
由表1可以得知,通過蓋板600的設置可以使顯示裝置10在不同區域的穿透率較一致,藉此提升影像的連續性。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大於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大於第三穿透區613的穿透率,第三穿透區613的穿透率大於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大於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在一些實施例中,蓋板600的穿透率為漸變的。具體地說,不同的穿透區之間的穿透率為漸變的。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第一基板的上視示意圖。舉例來說,圖2例如是圖1的第一基板110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考圖2,第一基板110為畫素陣列基板,且包括載板112、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驅動電路119。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驅動電路119上。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114中的每個畫素包括儲存電容以及薄膜電晶體。驅動電路116為閘極驅動電路,且形成於載板112上。驅動電路116透過掃條線SL而電性連接至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9例如為外接的晶片及/或電路板。驅動電路119透過資料線DL而電性連接至畫素陣列114。
在本實施例中,部分畫素陣列114位於顯示裝置的畫面顯示區11,且另一部分畫素陣列114位於顯示裝置的情境燈區12中。此外,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驅動電路119也位於情境燈區12中。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20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3的實施例沿用圖1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3的顯示裝置20與圖1的顯示裝置10的主要差異在於:顯示裝置20的彩色濾光元件124延伸至框膠140外側。
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500的第一發光區501至第四發光區504皆重疊於彩色濾光元件124。顯示裝置20的配置如下表2所示。 表2
對應的發光區 第五發光區505 第四發光區504 第三發光區503 第二發光區502 第一發光區501
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的設置方式 無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 第二偏光片220與第二柵線結構32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兩者加起來的穿透率約36%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一柵線結構31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
開口率% 100% 扇出線路118的開口率約50% 驅動電路116的開口率約36% 畫素陣列114的開口率約65%
彩色濾光元件124 的穿透率 無彩色濾光元件124 約27%
加上蓋板600 前的總穿透率Tnor% 100% 4.9% 3.5% 7.2% 8%
蓋板600 的穿透率T% 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約3.5% 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約72% 第三穿透區613的穿透率約100% 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約49% 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約44%
加上蓋板600 後的總穿透率T% 3.5% 3.5% 3.5% 3.5% 3.5%
由表2可以得知,通過蓋板600的設置可以使顯示裝置20在不同區域的穿透率較一致,藉此提升影像的連續性。在本實施例中,第三穿透區613的穿透率大於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大於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大於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大於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30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的實施例沿用圖1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4的顯示裝置30與圖1的顯示裝置10的主要差異在於:顯示裝置30的第一基板110的驅動電路116並未設置於畫素陣列114的兩側(如圖5所示)。
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500的第二發光區502鄰近第四發光區504設置。顯示裝置30的配置如下表3所示。 表3
對應的發光區 第五發光區505 第四發光區504 第二發光區502 第一發光區501
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的設置方式 無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 第二偏光片220與第二柵線結構32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兩者加起來的穿透率約36%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一柵線結構31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
開口率% 100% 扇出線路118的開口率約50% 畫素陣列114的開口率約65%
彩色濾光元件124 的穿透率 無彩色濾光元件124 約27%
加上蓋板600 前的總穿透率Tnor% 100% 18% 7.2% 8%
蓋板600 的穿透率T% 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約7.2% 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約40% 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約100% 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約90%
加上蓋板600 後的總穿透率T% 7.2% 7.2% 7.2% 7.2%
由表3可以得知,通過蓋板600的設置可以使顯示裝置30在不同區域的穿透率較一致,藉此提升影像的連續性。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大於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大於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大於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第一基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舉例來說,圖5例如是圖4的第一基板110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考圖5,第一基板110為畫素陣列基板,且包括載板112、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驅動電路119。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6、扇出線路118以及驅動電路119上。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陣列114中的每個畫素包括儲存電容以及薄膜電晶體。驅動電路116透過轉接訊號線TP而電性連接至掃條線SL,並透過掃條線SL電性連接至畫素陣列114。驅動電路119例如為外接的晶片及/或電路板。驅動電路119透過資料線DL而電性連接至畫素陣列114。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電路116設置於畫素陣列114與驅動電路119之間,藉此減小顯示裝置的邊框寬度。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40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6的實施例沿用圖4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6的顯示裝置40與圖4的顯示裝置30的主要差異在於:顯示裝置40的彩色濾光元件124延伸至框膠140外側。
請參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模組500的第一發光區501、第二發光區502以及第四發光區504皆重疊於彩色濾光元件124。顯示裝置40的配置如下表4所示。 表4
對應的發光區 第五發光區505 第四發光區504 第二發光區502 第一發光區501
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的設置方式 無偏光片與柵線偏光層 第二偏光片220與第二柵線結構32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兩者加起來的穿透率約36%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一柵線結構310具有平行的穿透軸 第一偏光片210與第二偏光片220具有垂直的穿透軸
開口率% 100% 扇出線路118的開口率約50% 畫素陣列114的開口率約65%
彩色濾光元件124 的穿透率 無彩色濾光元件124 約27%
加上蓋板600 前的總穿透率Tnor% 100% 4.9% 7.2% 8%
蓋板600 的穿透率T% 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約4.9% 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約100% 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約68% 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約61%
加上蓋板600 後的總穿透率T% 4.9% 4.9% 4.9% 4.9%
由表4可以得知,通過蓋板600的設置可以使顯示裝置40在不同區域的穿透率較一致,藉此提升影像的連續性。在本實施例中,第四穿透區614的穿透率大於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第二穿透區612的穿透率大於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第一穿透區611的穿透率大於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
圖7是圖6的蓋板在不同穿透區的穿透率的曲線圖。請參考圖7,在本實施例中,不同穿透區的穿透率為漸變的,且穿透率呈現平滑曲線。圖7顯示了第一穿透區611、第二穿透區612、第四穿透區614以及第五穿透區615的穿透率。然而,不同穿透區的穿透率可以依照實際需求而進行調整。
圖8A至圖8D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柵線偏光層的製造方法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舉例來說,圖8A至圖8D是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的柵線偏光層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8A,形成金屬材料層300’於載板112上。金屬材料層300’可以具有單層或多層結構。形成光阻層PR於金屬材料層300’上。
請參考圖8A與圖8B,透過奈米壓印技術(Nanoimprint,NIL)將模具M壓於光阻層PR上,以將模具M的圖案轉移至光阻層PR上。
請參考圖8C,固化光阻層PR,以形成固化後的光阻圖案PR’。固化後的光阻圖案PR’包含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條第一光阻條P1以及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條第二光阻條P2。
請參考圖8C與圖8D,以固化後的光阻圖案PR’為遮罩,蝕刻金屬材料層300’,以形成柵線偏光層300。柵線偏光層300包括第一柵線結構310以及第二柵線結構320。第一柵線結構310的穿透軸垂直於第二柵線結構320的穿透軸。第一柵線結構310包括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條金屬柵線312,且第二柵線結構320包括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的多條金屬柵線322。
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柵線312與金屬柵線322的間距PH為50至150奈米。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柵線312與金屬柵線322的寬度W為50至100奈米。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柵線312與金屬柵線322的厚度T大於50奈米。
表5提供了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的Ts、Tp、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以及極化率(Polarization ratio),其中Tp為穿透軸彼此平行的兩個重疊的聚乙烯醇偏光片(或兩個重疊的柵線偏光層)的穿透光亮度(nits),且Ts為穿透軸互相垂直的兩個重疊的聚乙烯醇偏光片(或兩個重疊的柵線偏光層)的穿透光亮度(nits)。極化率=(Tp-Ts)/(Tp+Ts),消光比= Tp/Ts。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的極化率都大於99.95%。 表5
Ts Tp 消光比 極化率
聚乙烯醇偏光片 0.0410 1,720 41,951 99.995%
柵線偏光層 0.0334 1,727 51,707 99.996%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的可靠度試驗數據圖。在圖9中,T0指的是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還沒有開始進行可靠度試驗時的極化率,如表5中所示。在圖9中,T1000指的是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經過特定條件(圖9中的條件1或條件2)處理1000個小時後的極化率。在圖9中,條件1是將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置於攝氏105℃的環境中,條件2則是將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置於攝氏85℃且濕度為85%的環境中。
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提供了三個具有相同結構的柵線偏光層WGP1, WGP2, WGP3以及三個具有相同結構的聚乙烯醇偏光片POL1, POL2, POL3進行測試。
從圖9可以得知,柵線偏光層WGP1, WGP2, WGP3相較於聚乙烯醇偏光片POL1, POL2, POL3更能承受高溫與高濕的環境。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可以藉由柵線偏光層的設置改善偏光片收縮所導致的顯示畫面亮度不均勻的問題,並能解決偏光片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所導致的極化率下降對顯示裝置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10, 20, 30, 40:顯示裝置 11:畫面顯示區 12:情境燈區 100:液晶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2, 122:載板 114:畫素陣列 116, 119:驅動電路 118:扇出線路 120:第二基板 124:彩色濾光元件 130:液晶層 140:框膠 210:第一偏光片 220:第二偏光片 300:柵線偏光層 300’:金屬材料層 310:第一柵線結構 312, 322:金屬柵線 320:第二柵線結構 410:保護層 420:光學膠層 500:背光模組 501:第一發光區 502:第二發光區 503:第三發光區 504:第四發光區 505:第五發光區 510:第一電路板 512:白色發光元件 520:第二電路板 522, 524, 526:彩色發光元件 600:蓋板 611:第一穿透區 612:第二穿透區 613:第三穿透區 614:第四穿透區 615:第五穿透區 700:光學膜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L:資料線 M:模具 ND:法線方向 P1:第一光阻條 P2:第二光阻條 PH:間距 PR:光阻層 PR’:固化後的光阻圖案 SL:掃條線 T:厚度 TP:轉接訊號線 W:寬度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第一基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第一基板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6的蓋板在不同穿透區的穿透率的曲線圖。 圖8A至圖8D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柵線偏光層的製造方法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柵線偏光層與聚乙烯醇偏光片的可靠度試驗數據圖。
10:顯示裝置
100:液晶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2,122:載板
114:畫素陣列
116,119:驅動電路
118:扇出線路
120:第二基板
124:彩色濾光元件
130:液晶層
140:框膠
210:第一偏光片
220:第二偏光片
300:柵線偏光層
310:第一柵線結構
320:第二柵線結構
410:保護層
420:光學膠層
500:背光模組
501:第一發光區
502:第二發光區
503:第三發光區
504:第四發光區
505:第五發光區
510:第一電路板
512:白色發光元件
520:第二電路板
522,524,526:彩色發光元件
600:蓋板
611:第一穿透區
612:第二穿透區
613:第三穿透區
614:第四穿透區
615:第五穿透區
700:光學膜
ND:法線方向

Claims (9)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液晶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一液晶層;一第一偏光片以及一第二偏光片,其中該液晶面板位於該第一偏光片以及該第二偏光片之間,其中該第一偏光片的穿透軸垂直於該第二偏光片的穿透軸;一柵線偏光層,位於該第一偏光片以及該第二偏光片之間,其中該柵線偏光層包括:一第一柵線結構,在該第一基板的一法線方向上重疊於該液晶層、該第一偏光片以及該第二偏光片;以及一第二柵線結構,在該第一基板的該法線方向上重疊於該第二偏光片且不重疊於該第一偏光片,其中該第一柵線結構的穿透軸垂直於該第二柵線結構的穿透軸;以及一背光模組,在該第一基板的該法線方向上重疊於該第一偏光片、該液晶面板、該柵線偏光層以及該第二偏光片,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第一發光區、一第二發光區以及一第三發光區,其中該第一發光區重疊於該第一偏光片、該液晶層以及該第二偏光片,該第二發光區重疊於該第一偏光片、該第一柵線結構、該液晶層以及該第二偏光片,且該第三發光區重疊於該第二柵線結構以及該第二偏光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柵線結構的穿透軸平行於該第一偏光片的穿透軸,且該第二柵線結構的穿透軸平行該第二偏光片的穿透軸。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偏光片的面積小於該第二偏光片的面積。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基板包括一畫素陣列以及一驅動電路,其中該第一發光區及該第二發光區重疊於該畫素陣列,且該第三發光區重疊於該驅動電路。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一第四發光區,且該第一基板包括一扇出線路,其中該第四發光區重疊於該第二柵線結構、該扇出線路以及該第二偏光片。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背光模組包括多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些發光二極體在該第二發光區以及該第三發光區中的分布密度小於該液晶面板中的畫素的分布密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蓋板,包括具有不同穿透率的一第一穿透區、一第二穿透區以及一第三穿透區,其中該第一穿透區、該第二穿透區以及該第三穿透區分別重疊於該第一發光區、該第二發光區以及該第三發光區,其中該第二穿透區的穿透率大於該第一穿透區的穿透率,且該第一穿透區的穿透率大於該第三穿透區的穿透率。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的穿透率為漸變的。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一蓋板,包括具有不同穿透率的一第一穿透區、一第二穿透區以及一第三穿透區,其中該第一穿透區、該第二穿透區以及該第三穿透區分別重疊於該第一發光區、該第二發光區以及該第三發光區,其中該第三穿透區的穿透率大於該第二穿透區的穿透率,且該第二穿透區的穿透率大於該第一穿透區的穿透率。
TW111150092A 2022-12-27 2022-12-27 顯示裝置 TWI827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50092A TWI827422B (zh) 2022-12-27 2022-12-27 顯示裝置
CN202311514549.8A CN117369181A (zh) 2022-12-27 2023-11-14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50092A TWI827422B (zh) 2022-12-27 2022-12-27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7422B true TWI827422B (zh) 2023-12-21

Family

ID=8939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50092A TWI827422B (zh) 2022-12-27 2022-12-27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69181A (zh)
TW (1) TWI82742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2217A (zh) * 2011-09-01 2013-03-16 Chi Mei Corp 顯示裝置與應用於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板
TWM474196U (zh) * 2013-11-22 2014-03-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12217A (zh) * 2011-09-01 2013-03-16 Chi Mei Corp 顯示裝置與應用於多域垂直配向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板
TWM474196U (zh) * 2013-11-22 2014-03-1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69181A (zh) 2024-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55034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5188474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41936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80231834A1 (en) Display panel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US9772531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150124199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CN1109280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US2021033364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816844B2 (en) Display device
US7553061B2 (en) 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US20190179190A1 (en) Flexi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329468B (zh) 彩色滤光基板、电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8899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062720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WI827422B (zh) 顯示裝置
CN210720943U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578583A (zh) 显示面板以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5688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004054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4008340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46675B1 (ko) 복합광학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7850359B2 (en) Optical film of a display,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said display
US2023010708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819534B (zh) 顯示裝置
WO2023070544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