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030B - 終端、無線通訊方法、基地台、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終端、無線通訊方法、基地台、及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24030B TWI824030B TW108136325A TW108136325A TWI824030B TW I824030 B TWI824030 B TW I824030B TW 108136325 A TW108136325 A TW 108136325A TW 108136325 A TW108136325 A TW 108136325A TW I824030 B TWI824030 B TW I82403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 downlink
- information
- mentioned above
- bwp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0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49 magnetic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a scrambling c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適切地控制下行共享頻道之收訊處理。本揭露的一態樣所述之終端,其特徵為,具備:收訊部,係監視共通搜尋空間,並將下行鏈路共享頻道之排程時所被使用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是否藉由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內的參數而被設定控制資源集,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
Description
本揭露係有關於次世代移動通訊系統中的終端及無線通訊方法。
於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網路中,為了達到更高速的資料速率、低延遲等目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已被規格化(非專利文獻1)。又,LTE(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Rel.(Release)8、9)的以更大容量、高度化等為目的,LTE-Advanced(3GPP Rel.10-14)已被規格化。
LTE的後繼系統(例如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plus)、NR(New Radio)、亦稱為3GPP Rel.15以上等)也正被研討。
在NR中的初期存取中,同步訊號區塊(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之偵測、藉由廣播頻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亦稱P-BCH等)而被傳輸的廣播資訊(例如主資訊區塊(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之取得、隨機存取所致之連接之建立之至少一者,會被進行。
此處,所謂SSB係為包含同步訊號(例如首要同步訊號(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次級同步訊號(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PBCH之至少一者的訊號區塊,亦被稱為SS/PBCH區塊等。
[非專利文獻1] 3GPP TS 36.300 V8.12.0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Release 8)”,2010年4月
在將來的無線通訊系統(以下亦稱NR)中,想定對一個以上之使用者終端(UE:User Equipment)會有共通之搜尋空間(共通搜尋空間(CSS:Common Search Space))用的控制資源集(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亦稱為CORESET#0、類型0-PDCCH CSS等),會被設定給UE。例如,CORESET#0,係基於MIB內的參數(例如pdcch-ConfigSIB1)而被設定,此事正被研討。
然而,基於MIB內的參數(例如pdcch-ConfigSIB1)而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藉由在CSS中所被監視之所定之下行控制資訊(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而被排程的下行共享頻道(例如PDSCH)之頻率領域,恐怕無法被適切地指定。其結果為,UE恐怕無法適切地控制該當下行共享頻道之收訊處理(例如收訊、解調、解碼、速率匹配等之至少一者)。
於是,本揭露的1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適切地控制下行共享頻道之收訊處理的終端及無線通訊方法。
本揭露的一態樣所述之終端,其特徵為,具備:收訊部,係監視共通搜尋空間,並將下行鏈路共享頻道之排程時所被使用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是否藉由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內的參數而被設定控制資源集,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
若依據本揭露之一態樣,則可適切地控制下行共享頻道之收訊處理。
在將來的無線通訊系統(以下亦稱NR)中的初期存取中,同步訊號區塊(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之偵測、藉由廣播頻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亦稱P-BCH等)而被傳輸的廣播資訊(例如主資訊區塊(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之取得、隨機存取所致之連接之建立之至少一者,會被進行。
此處,所謂SSB係為包含同步訊號(例如首要同步訊號(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次級同步訊號(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PBCH之至少一者的訊號區塊,亦被稱為SS/PBCH區塊等。
又,在NR中,使用者終端(UE:User Terminal),係在搜尋空間(SS:Search Space)中進行監視(monitor)(盲目解碼),偵測出具有以所定之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拌碼之循環冗餘檢查(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位元(被CRC拌碼)的DCI。
在該當SS中亦可含有:一個以上之UE間為共通(蜂巢網固有)的DCI之監視時所被使用的搜尋空間(共通搜尋空間(CSS:Common Search Space)),和UE固有的DCI之監視時所被使用的搜尋空間(使用者固有搜尋空間(USS:User-specific Search Space))。
CSS中亦可包含例如以下之至少一者。
・類型0-PDCCH CSS
・類型0A-PDCCH CSS
・類型1-PDCCH CSS
・類型2-PDCCH CSS
・類型3-PDCCH CSS
類型0-PDCCH CSS,係亦被稱為系統資訊(例如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RMSI(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用的SS等。類型0-PDCCH CSS係亦可為,以SI-RNTI(System Information-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而被CRC拌碼的DCI用的搜尋空間(將用來傳輸SIB1的下行共享頻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予以排程的DCI之監視用的搜尋空間)。
類型0A-PDCCH CSS,係亦被稱為OSI(Other System Information)用的SS等。類型0A-PDCCH CSS係亦可為,以SI-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用的搜尋空間(將用來傳輸OSI的PDSCH予以排程的DCI之監視用的搜尋空間)。
類型1-PDCCH CSS,係亦被稱為隨機存取(RA)用的SS等。類型1-PDCCH CSS係亦可為,以RA-RNTI(Random Access-RNTI)、TC-RNTI(Temporary Cell-RNTI)或C-RNTI(Cell―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用的搜尋空間(將用來傳輸RA程序用之訊息(例如隨機存取回應(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訊息2)、碰撞解決用訊息(訊息4))的PDSCH予以排程的DCI之監視用的搜尋空間)。
類型2-PDCCH CSS,係亦被稱為傳呼用的SS等。類型2-PDCCH CSS係亦可為,以P-RNTI:Paging-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用的搜尋空間(將用來傳輸傳呼的PDSCH予以排程的DCI之監視用的搜尋空間)。
類型3-PDCCH CSS係亦可為例如:以DL搶佔指示用之INT-RNTI(Interruption RNTI)、時槽格式指示用之SFI-RNTI(Slot Format Indicator RNTI)、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之送訊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用之TPC-PUSCH-RNTI、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之TPC用之TPC-PUCCH-RNTI、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之TPC用之TPC-SRS-RNTI、C-RNTI、CS-RNTI(Configured Scheduling RNTI)或SP-CSI-RNTI(Semi-Persistent-CSI-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用的搜尋空間。
對於如以上所述之CSS,係有控制資源集(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被建立關連。CORESET,係為用來傳輸DCI的下行控制頻道(例如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分配候補領域。
藉由被上層訊令的特定之參數(例如
ControlResourceSetZero)而被設定的CSS用之CORESET,係亦被稱為CORESET#0、CORESET0、共通CORESET等。此外,CORESET#0,係亦可為類型0-PDCCH CSS用之CORESET。
圖1係為基於MIB的CORESET#0的決定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所示,MIB中係亦可含有:系統資訊(例如SIB1或RMSI等)用的PDCCH之相關設定資訊(亦稱為pdcch-ConfigSIB1或RMSI-PDCCH-Config等)。此外,圖1所示的MIB內的參數及該當參數的階層結構係僅止於一例,亦可省略部分之參數(階層),亦可追加之。
如圖1所示,MIB內的pdcch-ConfigSIB1係亦可含有:CORESET#0之設定時所被使用的資訊(亦稱為ControlResourceSetZero、所定數之最上位位元(MSB:Most Significant bit)(例如4MSB)等)。
例如,在圖1中,UE係亦可基於pdcch-ConfigSIB1內的ControlResourceSetZero所示之索引所被建立關連的資源區塊(RB:Resource Block,亦稱為實體資源區塊(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等)之數量(NCORESET RB
),來決定CORESET#0之頻寬(RB數)。
此外,於本說明書中,「RB數」、「大小」、「頻寬」、「頻率領域」係被相容地使用,亦可相互地改稱。
話說回來,UE係可基於MIB內的pdcch-ConfigSIB1,而不設定CORESET#0。例如,在特定之蜂巢網中,雖然PBCH(MIB)係被廣播,但系統資訊(例如SIB1,RMSI)係未被廣播,因此CORESET#0係亦可不被設定。
該當特定之蜂巢網係亦可為例如:為SSB的首要次級蜂巢網(PSCell:Primary Secondary Cell)或次級蜂巢網(SCell:Secondary Cell))、非孤立式(Non-Standalone:NSA)(例如EN-DC: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NE-DC:NR-E-UTRA Dual Connectivity等)之NR用的蜂巢網。
如此,在NR中,也可想定基於MIB內的pdcch-ConfigSIB1而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基於MIB內的pdcch-ConfigSIB1而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UE恐怕會無法辨識,以所定之DCI(例如在上述的CSS中所被偵測,且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是在哪個頻率領域中被發送。
具體而言,以特定之RNTI(例如P-RNTI、SI-RNTI、RA-RNTI、C-RNTI或TC-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例如DCI格式1_0)是在CSS中被偵測到的情況下,UE係想定為,藉由該當DCI而被排程的PDSCH用的RB之編號方式(numbering)(RB編號方式),是從該當DCI所被收訊之CORESET中最低的RB(lowest RB)開始。又,UE係想定為,藉由該當DCI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是藉由CORESET#0之大小而被給定。
然而,基於MIB內的pdcch-ConfigSIB1而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會無法辨識CORESET#0中所被分配之頻率領域,其結果為,恐怕會導致無法辨識,以所定之DCI(例如在上述的CSS中所被偵測,且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是在哪個頻率領域中被發送。
於是,本發明人們係研討了,即使在基於MIB內的pdcch-ConfigSIB1而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仍可適切地指定以所定之DCI(例如在上述的CSS中所被偵測,且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所被發送之頻率領域的方法,而導出本發明。
以下,針對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而做詳細地說明。
(第1態樣)
在第1態樣中,UE係亦可基於CORESET#0是否有被設定(configure),來控制藉由所定之DCI而被排程的PDSCH用之RB編號方式、及藉由該當所定之DCI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之至少一者。
該當所定之DCI係亦可為例如:以特定之RNTI(例如P-RNTI、SI-RNTI、RA-RNTI、C-RNTI、CS-RNTI或TC-RNTI)而被CRC拌碼,且在CSS中所被監視(偵測)的DCI格式1_0之DCI。
在第1態樣中亦可為,在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共通CORESET,來控制上記RB編號方式及上記最大RB數之至少一者。
此處,所謂共通CORESET,係為CSS用之CORESET。例如,共通CORESET係亦可被使用於,將RAR、傳呼、系統資訊等之至少一者予以排程的DCI用。又,共通CORESET係亦可為:類型0A-PDCCH CSS、類型1-PDCCH CSS、類型2-PDCCH CSS、類型3-PDCCH CSS之至少一者用的CORESET。
對共通CORESET係亦可被賦予有,0(zero)以外之識別元(控制資源集ID)。如此,共通CORESET,係亦可對CORESET#0做追加而被設定。
又,共通CORESET,係亦可基於RRC重新組態訊息或SIB1而被設定。圖2係為RRC重新組態訊息之一例的圖示。
如圖2所示,RRC重新組態訊息內的服務蜂巢網(蜂巢網、分量載波)固有之設定資訊(ServingCellConfigCommon)係亦可含有,在下行(Downlink)中為共通的設定資訊(DownlinkConfigCommon)。DownlinkConfigCommon係亦可含有,初期下行BWP(後述)之相關資訊(initialDownlinkBWP)。又,為了初期下行BWP用,而亦可有蜂巢網固有之共通參數(BWP-DownlinkCommon)被提供(provide)。
BWP-DownlinkCommon係亦可含有關於PDCCH的蜂巢網固有之設定資訊(PDCCH-ConfigCommon),PDCCH-ConfigCommon係亦可含有共通CORESET之設定時所被使用的資訊(commonControlResourceSet)。
commonControlResourceSet係亦可含有,表示共通CORESET之頻率領域資源的資訊
(frequencyDomainResources)。UE係亦可基於
frequencyDomainResources,來決定共通CORESET內的最低之RB及該當共通CORESET之大小(頻寬、RB數)。
此外,圖2所示的參數之階層結構係僅止於一例,不限於圖示者。例如,在圖2中,初期下行BWP之相關資訊(例如被提供給initialDownlinkBWP用的BWP-DownlinkCommon),雖然是被包含在
ServingCellConfigCommon中,但亦可被包含在任意階層的任意資訊項目(IE:Information Element)中。例如,該當初期下行BWP之相關資訊係亦可被包含在,SIB1(例如SIB1內的ServingCellConfigCommonSIB內的
DownlinkConfigCommonSIB)內。
圖3係為第1態樣所述之RB編號方式及最大RB數之控制之一例的圖示。於圖3的步驟101中,UE係亦可判定CORESET#0是否有被設定。CORESET#0,係亦可基於MIB(例如圖1的pdcch-ConfigSIB1內的
ControlResourceSetZero)而被設定。
在CORESET#0有被設定至UE的情況下(步驟S101;Yes),於步驟S102中,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用之RB編號方式,從CORESET#0內的最低之RB予以開始。
此處,所謂RB編號方式,係為對所定之頻寬內的各RB賦予索引(或號碼)。於步驟S102中,UE係亦可從CORESET#0內的最低之RB起按照由小而大之順序而賦予索引(或號碼)。
又,於步驟S102中,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藉由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基於CORESET#0之大小(RB數、頻寬),而加以決定。
此處,藉由上記所定之DCI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係亦可改稱為,藉由該當所定之DCI而能夠分配給PDSCH的最大頻寬。
另一方面,在CORESET#0未被設定至UE的情況下(步驟S101;No),於步驟S103中,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用之RB編號方式,從上記共通CORESET內的最低之RB予以開始。
又,於步驟S103中,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藉由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基於上記共通CORESET之大小(RB數、頻寬),而加以決定。
此外,在步驟S101中,雖然假設CORESET#0是基於MIB而被設定,但CORESET#0係亦可藉由MIB、SIB1或RRC重新組態訊息之任一者而被設定。UE係亦可為,若基於特定之上層訊息(例如MIB)而CORESET#0未被設定(即使藉由其他上層訊息(例如SIB1或RRC重新組態訊息)而CORESET#0有被設定),則實施步驟S103。或者,UE係亦可為,藉由任何上層訊息(例如MIB、SIB或RRC重新組態訊息)而CORESET#0都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則實施步驟S103。
又,步驟S101的判定並非必須,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用之RB編號方式,按照所定之基準,而從CORESET#0或共通CORESET內的最低之RB予以開始。
若依據第1態樣,則UE係即使在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仍可基於共通CORESET來指定,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之頻率領域。
(第2態樣)
在第2態樣中,係與第1態樣同樣地,UE係基於CORESET#0是否有被設定,來控制藉由所定之DCI而被排程的PDSCH用之RB編號方式、及藉由該當所定之DCI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之至少一者。
另一方面,在第2態樣中,在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不是基於上記共通CORESET,而是基於初期下行頻寬部分(BWP:Bandwidth part),來控制上記RB編號方式及上記最大RB數之至少一者。以下就以與第1態樣之相異點為中心做說明。
此處,初期下行BWP,係亦可基於上層訊息(例如RRC重新組態訊息或SIB1)而被設定。例如,如圖2所示,被提供給初期下行BWP用的蜂巢網固有之共通參數(BWP-DownlinkCommon),係亦可含有:初期下行BWP之頻率領域之位置及頻寬之至少一者(位置/頻寬)之決定時所被使用之資訊(位置/頻寬資訊,locationAndBandwidth)。
UE係亦可基於被提供給初期下行BWP用的位置/頻寬資訊(例如圖2的BWP-DownlinkCommon內的pdcch-ConfigCommon內的locationAndBandwidth),來決定初期下行BWP之位置/頻寬。此外,在圖2中,雖然
locationAndBandwidth是被包含在BWP-DownlinkCommon內的pdcch-ConfigCommon中,但亦可被包含在任意階層的任意IE中。
圖4係為第2態樣所述之RB編號方式及最大RB數之控制之一例的圖示。圖4的步驟S201及S202,係和圖2的步驟S101及S201相同。
在CORESET#0未被設定至UE的情況下(步驟S201;No),於步驟S203中,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用之RB編號方式,從初期BWP內的最低之RB予以開始。亦即,UE係亦可將該當RB編號方式,從藉由被提供給初期下行BWP用的位置/頻寬資訊(例如圖2的locationAndBandwidth)而被指定的最低之RB予以開始。
又,於步驟S203中,UE係亦可將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藉由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可指定的最大RB數,基於初期下行BWP之大小(RB數、頻寬),而加以決定。亦即,UE係亦可將該當RB編號方式,基於藉由被提供給初期下行BWP用的位置/頻寬資訊(例如圖2的locationAndBandwidth)而被指定的初期下行BWP之大小,而加以決定。
若依據第2態樣,則UE係即使在CORESET#0未被設定的情況下,仍可基於初期下行BWP來指定,藉由上記所定之DCI(例如以特定之RNTI而被CRC拌碼,在CSS中所被監視的DCI格式1_0)而被排程的PDSCH之頻率領域。
(無線通訊系統)
以下說明,本揭露之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構成。在此無線通訊系統中,是使用本揭露的上記各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之任一者或這些的組合來進行通訊。
圖5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圖示。無線通訊系統1係亦可為,使用藉由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而被規格化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5G NR(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New Radio)等來實現通訊的系統。
又,無線通訊系統1係亦可支援,複數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間的雙連結(多重RAT雙連結(MR-DC: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MR-DC係亦可包含:LTE(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與NR之雙連結(EN-DC: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NR與LTE之雙連結(NE-DC:NR-E-UTRA Dual Connectivity)等。
在EN-DC中,LTE(E-UTRA)的基地台(eNB)係為主節點(MN:Master Node),NR的基地台(gNB)係為次級節點(SN:Secondary Node)。在NE-DC中,NR的基地台(gNB)係為MN,LTE(E-UTRA)的基地台(eNB)係為SN。
無線通訊系統1係亦可支援,同一RAT內的複數基地台間之雙連結(例如MN及SN之雙方都是NR之基地台(gNB)的雙連結(NN-DC:NR-NR Dual Connectivity))。
無線通訊系統1係亦可具備:形成涵蓋範圍較廣的巨集蜂巢網C1的基地台11、被配置在巨集蜂巢網C1內,形成比巨集蜂巢網C1小的小型蜂巢網C2的基地台12(12a-12c)。使用者終端20,係亦可位於至少1個蜂巢網內。各蜂巢網及使用者終端20之配置、數量等,係不限定於圖示的態樣。以下,在不區別基地台11及12時,則總稱為基地台10。
使用者終端20係連接至複數基地台10之中的至少1者。使用者終端20係亦可利用,使用到複數個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的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及雙連結(DC)之至少一方。
各CC係亦可被包含在第1頻帶(FR1:Frequency Range 1)及第2頻帶(FR2:Frequency Range 2)之至少1者中。巨集蜂巢網C1係亦可被包含在FR1中,小型蜂巢網C2係亦可被包含在FR2中。例如,FR1係亦可為6GHz以下之頻帶(次6GHz(sub-6GHz)),FR2係亦可為高於24GHz之頻帶(above-24GHz)。此外,FR1及FR2的頻帶、定義等係不限於這些,例如FR1亦可相當於比FR2還高的頻帶。
又,使用者終端20,係亦可於各CC中,使用分時雙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及分頻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之至少1者,來進行通訊。
複數基地台10,係亦可藉由有線(例如符合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之光纖、X2介面等)或無線(例如NR通訊)而被連接。例如,於基地台11及12間是利用NR通訊來作為回程傳輸的情況下,相當於上位台的基地台11係亦可被稱為IAB(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捐贈者,相當於中繼台(relay)的基地台12係亦可被稱為IAB節點。
基地台10,係亦可透過其他基地台10,或直接連接至核心網路30。核心網路30係亦可包含有例如:EPC(Evolved Packet Core)、5GCN(5G Core Network)、NGC(Next Generation Core)等之至少1者。
使用者終端20係亦可為,支援LTE、LTE-A、5G等之通訊方式之至少1者的終端。
於無線通訊系統1中係亦可利用,以正交分頻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為基礎的無線存取方式。例如,在下行鏈路(DL:Downlink)及上行鏈路(UL:Uplink)之至少一方中,亦可利用CP-OFDM(Cyclic Prefix OFDM)、DFT-s-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FDM)、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等。
無線存取方式,係亦可被稱為波形(waveform)。此外,於無線通訊系統1中,UL及DL之無線存取方式係亦可採用其他的無線存取方式(例如其他的單一載波傳輸方式、其他的多重載波傳輸方式)。
在無線通訊系統1中,作為下行鏈路頻道,亦可使用被各使用者終端20所共享的下行共享頻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廣播頻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控制頻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
又,在無線通訊系統1中,作為上行鏈路頻道,亦可使用被各使用者終端20所共享的上行共享頻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頻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隨機存取頻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
藉由PDSCH,使用者資料、上層控制資訊、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係被傳輸。藉由PUSCH,使用者資料或上層控制資訊等亦可被傳輸。又,藉由PBCH,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亦可被傳輸。
藉由PDCCH,下層控制資訊亦可被傳輸。下層控制資訊係亦可包含有例如:包含PDSCH及PUSCH之至少一方之排程資訊的下行控制資訊(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此外,將PDSCH予以排程的DCI,係亦可被稱為DL分配、DL DCI等;將PUSCH予以排程的DCI,係亦可被稱為UL允諾、UL DCI等。此外,PDSCH係亦可改讀成DL資料,PUSCH係亦可改讀成UL資料。
PDCCH之偵測時,亦可利用控制資源集(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及搜尋空間(search space)。CORESET,係對應於搜尋DCI的資源。搜尋空間,係對應於PDCCH候補(PDCCH candidates)的搜尋領域及搜尋方法。1個CORESET,係亦可與1或複數個搜尋空間建立關連。UE係基於搜尋空間設定,而監視與某個搜尋空間相關連的CORESET。
1個SS係亦可對應於,該當於1或複數個聚合位準(aggregation Level)的PDCCH候補。1或複數個搜尋空間,係亦被稱為搜尋空間集合。此外,本揭露的「搜尋空間」、「搜尋空間集合」、「搜尋空間設定」、「搜尋空間集合設定」、「CORESET」、「CORESET設定」等,係亦可被相互改讀。
藉由PUCCH,頻道狀態資訊(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的送達確認資訊(例如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亦可被稱為ACK/NACK等)、排程請求(SR:Scheduling Request)等,亦可被傳輸。藉由PRACH,用來與蜂巢網建立連接所需之隨機存取前文,亦可被傳輸。
此外,於本揭露中下行鏈路、上行鏈路等係亦可不附加「鏈路」而被表現。又,對各種頻道的開頭亦可不附加「實體(Physical)」而被表現。
在無線通訊系統1中,同步訊號(SS:Synchronization Signal)、下行鏈路參考訊號(DL-RS: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等亦可被傳輸。在無線通訊系統1中,作為DL-RS,亦可有:蜂巢網固有參考訊號(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頻道狀態資訊參考訊號(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調用參考訊號(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位置決定參考訊號(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相位追蹤參考訊號(PTRS: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等被傳輸。
同步訊號係亦可為例如:首要同步訊號(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及次級同步訊號(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之至少1者。含有SS(PSS、SSS)及PBCH(及PBCH用之DMRS)的訊號區塊,係亦可被稱為SS/PBCH區塊、SSB(SS Block)等。此外,SS、SSB等,亦可被稱為參考訊號。
又,在無線通訊系統1中,作為上行鏈路參考訊號(UL-RS:Uplink Reference Signal),亦可有:測定用參考訊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解調用參考訊號(DMRS)等被傳輸。此外,DMRS係亦可被稱為使用者終端固有參考訊號(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基地台)
圖6係為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的構成之一例的圖示。基地台10係具備:控制部110、收送訊部120、收送訊天線130及傳輸路介面(transmission line interface)140。此外,控制部110、收送訊部120及收送訊天線130及傳輸路介面140,係亦可分別具備1個以上。
此外,在本例中,主要圖示了本實施形態中的特徵部分之機能區塊,基地台10係亦可想定為具有無線通訊上所必須的其他機能區塊。以下說明的各部之處理的一部分,係亦可被省略。
控制部110,係實施基地台10全體的控制。控制部110,係可由基於本揭露所述之技術領域中的共通認識而被說明的控制器、控制電路等所構成。
控制部110係亦可控制訊號之生成、排程(例如資源分配、對映)等。控制部110係亦可控制,使用到收送訊部120、收送訊天線130及傳輸路介面140的收送訊、測定等。控制部110係亦可將作為訊號而發送的資料、控制資訊、序列(sequence)等予以生成,並轉送至收送訊部120。控制部110係亦可進行通訊頻道之呼叫處理(設定、釋放等)、基地台10的狀態管理、或無線資源之管理等。
收送訊部120係亦可含有基頻(baseband)部121、RF(Radio Frequency)部122、測定部123。基頻部121係亦可含有:送訊處理部1211及收訊處理部1212。收送訊部120,係可由基於本揭露所述之技術領域中的共通認識而被說明的發射器/接收器、RF電路、基頻電路、濾波器、相位平移器(phase shifter)、測定電路、收送訊電路等所構成。
收送訊部120係亦可以一體的收送訊部之方式而被構成,亦可由送訊部及收訊部所構成。該當送訊部,係亦可由送訊處理部1211、RF部122所構成。該當收訊部,係亦可由收訊處理部1212、RF部122、測定部123所構成。
收送訊天線130,係可由基於本揭露所述之技術領域中的共通認識而被說明的天線,例如陣列天線等所構成。
收送訊部120,係亦可將上述的下行鏈路頻道、同步訊號、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等,予以發送。收送訊部120,係亦可將上述的上行鏈路頻道、上行鏈路參考訊號等,予以發送。
收送訊部120,係使用數位波束成形(例如預編碼)、類比波束成形(例如相位旋轉)等,以形成送訊波束及收訊波束之至少一方。
收送訊部120(送訊處理部1211),係亦可對例如從控制部110所取得之資料、控制資訊等,進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層之處理、RLC(Radio Link Control)層之處理(例如RLC重送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層之處理(例如HARQ重送控制)等,而生成要發送的位元列。
收送訊部120(送訊處理部1211),係對要發送的位元列,進行頻道編碼(亦可包含錯誤訂正編碼)、調變、對映、濾波器處理、離散傅立葉變換(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處理(若有需要)、逆高速傅立葉變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處理、預編碼、數位-類比轉換等之送訊處理,而輸出基頻訊號。
收送訊部120(RF部122),係亦可對基頻訊號,進行往無線頻帶之調變、濾波器處理、增幅等,而將無線頻帶之訊號,透過收送訊天線130而予以接收。
另一方面,收送訊部120(RF部122),係亦可對已被收送訊天線130所接收之無線頻帶之訊號,進行增幅、濾波器處理、往基頻訊號之解調等。
收送訊部120(收訊處理部1212),係亦可對已被取得之基頻訊號,適用:類比-數位轉換、高速傅立葉變換(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處理、逆離散傅立葉變換(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處理(若有需要)、濾波器處理、解對映、解調、解碼(亦可包含錯誤訂正解碼)、MAC層處理、RLC層之處理及PDCP層之處理等之收訊處理,而取得使用者資料等。
收送訊部120(測定部123),係亦可實施關於已收訊之訊號的測定。例如,測定部123,係亦可基於已接收之訊號,來進行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測定、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測定等。測定部123,係亦可針對收訊功率(例如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收訊品質(例如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NR(Signal to Noise Ratio))、訊號強度(例如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傳播路徑資訊(例如CSI)等,而進行測定。測定結果,係亦可被輸出至控制部110。
傳輸路介面140,係亦可與核心網路30中所包含之裝置、其他基地台10等之間收送訊號(回程訊令),並將使用者終端20所需之使用者資料(使用者平面資料)、控制平面資料等加以取得、傳輸等。
此外,本揭露中的基地台10的送訊部及收訊部,係亦可由收送訊部120、收送訊天線130及傳輸路介面140之至少1者所構成。
此外,收送訊部120,係亦可於蜂巢網中,發送主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1、RRC重新組態訊息之至少一者。
又,收送訊部120,係將上行訊號(例如上行控制頻道、上行共享頻道、DMRS等),予以發送。又,收送訊部120,係將下行訊號(例如下行控制頻道、下行共享頻道、DMRS、下行控制資訊、上層參數等),予以接收。具體而言,收送訊部120,係亦可將含有表示已被分配給下行共享頻道之頻率領域資源之所定欄位的下行控制資訊,予以發送。
(使用者終端)
圖7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之構成之一例的圖示。使用者終端20係具備:控制部210、收送訊部220及收送訊天線230。此外,控制部210、收送訊部220及收送訊天線230,係亦可分別具備1個以上。
此外,在本例中,主要圖示了本實施形態中的特徵部分之機能區塊,使用者終端20係亦可想定為具有無線通訊上所必須的其他機能區塊。以下說明的各部之處理的一部分,係亦可被省略。
控制部210,係實施使用者終端20全體之控制。控制部210,係可由基於本揭露所述之技術領域中的共通認識而被說明的控制器、控制電路等所構成。
控制部210係亦可控制訊號之生成、對映等。控制部210係亦可控制,使用到收送訊部220及收送訊天線230的收送訊、測定。控制部210係亦可將作為訊號而發送的資料、控制資訊、序列等予以生成,並轉送至收送訊部220。
收送訊部220係亦可含有:基頻部221、RF部222、測定部223。基頻部221係亦可含有:送訊處理部2211、收訊處理部2212。收送訊部220,係可由基於本揭露所述之技術領域中的共通認識而被說明的發射器/接收器、RF電路、基頻電路、濾波器、相位平移器、測定電路、收送訊電路等所構成。
收送訊部220係亦可以一體的收送訊部之方式而被構成,亦可由送訊部及收訊部所構成。該當送訊部,係亦可由送訊處理部2211、RF部222所構成。該當收訊部,係亦可由收訊處理部2212、RF部222、測定部223所構成。
收送訊天線230,係可由基於本揭露所述之技術領域中的共通認識而被說明的天線,例如陣列天線等所構成。
收送訊部220,係亦可將上述的下行鏈路頻道、同步訊號、下行鏈路參考訊號等,予以接收。收送訊部220,係亦可將上述的上行鏈路頻道、上行鏈路參考訊號等,予以發送。
收送訊部220,係使用數位波束成形(例如預編碼)、類比波束成形(例如相位旋轉)等,以形成送訊波束及收訊波束之至少一方。
收送訊部220(送訊處理部2211),係亦可對例如從控制部210所取得之資料、控制資訊等,進行PDCP層之處理、RLC層之處理(例如RLC重送控制)、MAC層之處理(例如HARQ重送控制)等,而生成要發送的位元列。
收送訊部220(送訊處理部2211),係對要發送的位元列,進行頻道編碼(亦可包含錯誤訂正編碼)、調變、對映、濾波器處理、DFT處理(若有需要)、IFFT處理、預編碼、數位-類比轉換等之送訊處理,而輸出基頻訊號。
此外,是否適用DFT處理,係亦可基於變換預編碼之設定而為之。收送訊部220(送訊處理部2211),係針對某個頻道(例如PUSCH),若變換預編碼為有效(enabled)的情況下,為了將該當頻道使用DFT-s-OFDM波形進行送訊而亦可進行DFT處理來作為上記送訊處理,若非如此的情況下,則亦可不進行DFT處理來作為上記送訊處理。
收送訊部220(RF部222),係亦可對基頻訊號,進行往無線頻帶之調變、濾波器處理、增幅等,而將無線頻帶之訊號,透過收送訊天線230而予以接收。
另一方面,收送訊部220(RF部222),係亦可對已被收送訊天線230所接收之無線頻帶之訊號,進行增幅、濾波器處理、往基頻訊號之解調等。
收送訊部220(收訊處理部2212),係亦可對已被取得之基頻訊號,適用:類比-數位轉換、FFT處理、IDFT處理(若有需要)、濾波器處理、解對映、解調、解碼(亦可包含錯誤訂正解碼)、MAC層處理、RLC層之處理及PDCP層之處理等之收訊處理,而取得使用者資料等。
收送訊部220(測定部223),係亦可實施關於已收訊之訊號的測定。例如,測定部223,係亦可基於已接收之訊號,來進行RRM測定、CSI測定等。測定部223,係亦可針對收訊功率(例如RSRP)、收訊品質(例如RSRQ、SINR、SNR)、訊號強度(例如RSSI)、傳播路徑資訊(例如CSI)等,進行測定。測定結果,係亦可被輸出至控制部210。
此外,本揭露中的使用者終端20的送訊部及收訊部,係亦可由收送訊部220、收送訊天線230及傳輸路介面240之至少1者所構成。
此外,收送訊部220,係亦可於蜂巢網中,接收主資訊區塊(MIB)、系統資訊區塊(SIB)1、RRC重新組態訊息之至少一者。
此外,收送訊部220,係將上行訊號(例如上行控制頻道、上行共享頻道、DMRS等),予以發送。又,收送訊部220,係將下行訊號(例如下行控制頻道、下行共享頻道、DMRS、下行控制資訊、上層參數等),予以接收。具體而言,收送訊部220,係亦可將含有表示已被分配給下行共享頻道之頻率領域資源之所定欄位的下行控制資訊,予以發送。
此外,收送訊部220,係亦可將以特定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元(RNTI)而把循環冗餘檢查(CRC)做了拌碼的下行控制資訊,在共通搜尋空間進行監視而予以接收。
控制部210,係亦可基於前記共通搜尋空間用之控制資源集是否有被設定,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控制資訊而被排程的下行共享頻道用之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及藉由前記下行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之至少一者。
控制部210,係亦可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從共通控制資源集內的最低之資源區塊予以開始。
控制部210,係亦可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基於共通控制資源集之大小而加以決定。
控制部210,係亦可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從初期存取用的下行頻寬部分內的最低之資源區塊予以開始。
控制部210,係亦可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基於初期存取用的下行頻寬部分之大小而加以決定。
(硬體構成)
此外,上記實施形態之說明中所使用的區塊圖,係表示機能單位之區塊。這些機能區塊(構成部),係可藉由硬體及軟體之至少一方之任意的組合而被實現。又,各機能區塊的實現方法係沒有特別限定。亦即,各機能區塊,係亦可使用實體性或邏輯性結合的1個裝置來實現,也可將實體性或邏輯性分離的2個以上的裝置直接或間接(例如使用有線、無線等)做連接,亦可使用這些複數裝置來實現。機能區塊,係亦可對上記1個裝置或上記複數個裝置將軟體加以組合而被實現。
此處,機能係包含有:判斷、決定、判定、計算、算出、處理、導出、調査、探索、確認、收訊、送訊、輸出、存取、解決、選擇、選定、建立、比較、想定、期待、視為、報知(broadcasting)、通知(notifying)、通訊(communicating)、轉送(forwarding)、組態(configuring)、重新組態(reconfiguring)、分配(allocating、mapping)、指派(assigning)等,但不限於這些。例如,發揮送訊機能的機能區塊(構成部),係亦可被稱呼為送訊部(transmitting unit)、送訊機(transmitter)等。其任一者,皆如上述,實現方法係沒有特別限定。
例如,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中的基地台、使用者終端等,係亦可以進行本揭露的無線通訊方法之處理的電腦的方式來發揮機能。圖8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及使用者終端之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上述的基地台10及使用者終端20,實體上係亦可被構成為含有:處理器1001、記憶體1002、儲存體1003、通訊裝置1004、輸入裝置1005、輸出裝置1006、匯流排1007等的電腦裝置。
此外,於本揭露中,裝置、電路、元件、部(section)、單元等之用語,係可被相互改讀。基地台10及使用者終端20的硬體構成,係可將圖所示的各裝置含有1或複數個而被構成,也可不含一部分之裝置而被構成。
例如,處理器1001雖然只圖示1個,但亦可為複數處理器。又,處理係亦可藉由1個處理器而被執行,處理亦可是同時、逐次、或使用其他手法,藉由2個以上之處理器而被執行。此外,處理器1001係亦可藉由1個以上之晶片而被實作。
基地台10及使用者終端20中的各機能係例如,藉由在處理器1001、記憶體1002等之硬體上讀入所定之軟體(程式),由處理器1001進行演算,控制經由通訊裝置1004之通訊、或是控制記憶體1002及儲存體1003中的資料之讀出及寫入之至少一方等等,而被實現。
處理器1001,係例如,使作業系統動作而控制電腦全體。處理器1001,係亦可藉由與周邊裝置之介面、控制裝置、演算裝置、含有暫存器等的中央處理裝置(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而被構成。例如,上述的控制部110(210)、收送訊部120(220)等之至少一部分,係亦可藉由處理器1001而被實現。
又,處理器1001,係將程式(程式碼)、軟體模組、資料等,從儲存體1003及通訊裝置1004之至少一方讀出至記憶體1002,依照它們而執行各種處理。作為程式係可使用,令電腦執行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動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式。例如,控制部110(210),係亦可藉由被儲存在記憶體1002中、於處理器1001中動作的控制程式而被實現,至於其他機能區塊也是亦可同樣地被實現。
記憶體1002,係為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亦可藉由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Electrically EP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他適切的記憶媒體之至少1者來構成。記憶體1002,係亦可被稱為暫存器、快取、主記憶體(主記憶裝置)等。記憶體1002,係可將為了實施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方法而可執行的程式(程式碼)、軟體模組等,加以保存。
儲存體1003,係為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可藉由例如:軟碟、Floppy(註冊商標)碟、光磁碟(例如精巧碟片(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數位多用途碟片、Blu-ray(註冊商標)碟片)、可移除式碟片、硬碟機、智慧卡、快閃記憶體裝置(例如卡片、記憶棒、鑰匙裝置)、磁帶、資料庫、伺服器、其他適切的記憶媒體之至少1者所構成。儲存體1003,係亦可被稱為輔助記憶裝置。
通訊裝置1004,係為透過有線網路及無線網路之至少一方而進行電腦間之通訊所需之硬體(收送訊裝置),亦稱為例如網路裝置、網路控制器、網路卡、通訊模組等。通訊裝置1004,係為了實現例如分頻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及分時雙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之至少一方,而亦可含有高頻開關、雙工器、濾波器、頻率合成器等所構成。例如,上述的收送訊部120(220)、收送訊天線130(230)等,係亦可藉由通訊裝置1004而被實現。收送訊部120(220),係亦可藉由送訊部120a(220a)與收訊部120b(220b),而被實體性或邏輯性地分離而被實作。
輸入裝置1005,係為接受來自外部之輸入的輸入裝置(例如鍵盤、滑鼠、麥克風、開關、按鈕、感測器等)。輸出裝置1006,係為實施對外部之輸出的輸出裝置(例如顯示器、揚聲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燈等)。此外,輸入裝置1005及輸出裝置1006,係亦可為一體的構成(例如觸控面板)。
又,處理器1001、記憶體1002等之各裝置,係藉由用來通訊資訊所需之匯流排1007而被連接。匯流排1007,係亦可使用單一匯流排來構成,亦可使用隨裝置間而不同的匯流排來構成。
又,基地台10及使用者終端20,係亦可含有: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之硬體而被構成,使用該當硬體,來實現各機能區塊的部分或全部。例如,處理器1001,係亦可使用這些硬體之至少1者而被實作。
(變形例)
此外,關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用語及本揭露之理解上所必須之用語,係亦可置換成具有相同或類似意義的用語。例如,頻道、符元及訊號(傳訊或訊令),係亦可被相互改讀。又,訊號係亦可為訊息。參考訊號,係亦可簡稱為RS(Reference Signal),隨著所被適用的標準而也可被稱為導頻(Pilot)、導頻訊號等。又,分量載波(CC:Component Carrier),係亦可被稱為蜂巢網、頻率載波、載波頻率等。
無線訊框,係亦可於時間領域中藉由1個或複數個期間(訊框)所構成。構成無線訊框的該當1個或複數個各期間(訊框),係亦被稱為子訊框。再者,子訊框係亦可於時間領域中藉由1個或複數個時槽所構成。子訊框係亦可為,不依存於參數集(numerology)的固定之時間長度(例如1ms)。
此處,參數集係亦可為,某個訊號或頻道之送訊及收訊之至少一方中所被適用的通訊參數。參數集係亦可表示例如:子載波間隔(SCS:SubCarrier Spacing)、頻寬、符元長度、循環前綴長度、送訊時間間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每一TTI之符元數、無線訊框組態、收送訊機於頻率領域中所進行的特定之濾波處理、收送訊機於時間領域中所進行的特定之窗口處理等之至少1者。
時槽係亦可為,於時間領域中,藉由1個或複數個符元(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元、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符元等)所構成。又,時槽係亦可為,基於參數集的時間單位。
時槽係亦可含有複數個迷你時槽。各迷你時槽係亦可為,於時間領域中藉由1個或複數個符元所構成。又,迷你時槽係亦可被稱作子時槽。迷你時槽,係亦可為由數量少於時槽之符元,而被構成。以比迷你時槽還大的時間單位而被發送的PDSCH(或PUSCH),係亦可被稱為PDSCH(PUSCH)對映類型A。使用迷你時槽而被發送的PDSCH(或PUSCH),係亦可被稱為PDSCH(PUSCH)對映類型B。
無線訊框、子訊框、時槽、迷你時槽及符元,係皆用來表示訊號傳輸之際的時間單位。無線訊框、子訊框、時槽、迷你時槽及符元,係亦可使用各自所對應的別的稱呼。此外,本揭露中的訊框、子訊框、時槽、迷你時槽、符元等之時間單位係亦可被相互改讀。
例如,1子訊框亦可被稱為TTI,複數個連續的子訊框亦可被稱為TTI,1時槽或1迷你時槽亦可被稱為TTI。亦即,子訊框及TTI之至少一方,係可為既存之LTE中的子訊框(1ms),亦可為比1ms還短的期間(例如1-13符元),亦可為比1ms還長的期間。此外,表示TTI的單位,係亦可不是被稱為子訊框而是被稱作時槽、迷你時槽等。
此處,TTI係指例如,無線通訊中的排程之最小時間單位。例如,在LTE系統中,基地台係對各使用者終端,將無線資源(各使用者終端上所能使用的頻率頻寬、送訊功率等),以TTI單位進行分配排程。此外,TTI之定義係不限於此。
TTI係亦可為,已被頻道編碼的資料封包(傳輸區塊)、碼塊、碼字等之送訊時間單位,也可為排程、鏈路調整等的處理單位。此外,TTI有被給予時,實際上傳輸區塊、碼塊、碼字等所被對映之時間區間(例如符元數),係亦可比該當TTI還短。
此外,1時槽或1迷你時槽被稱為TTI的情況下,1個以上之TTI(亦即1個以上之時槽或1個以上之迷你時槽),係亦可成為排程的最小時間單位。又,將該當排程的最小時間單位予以構成的時槽數(迷你時槽數)係亦可被控制。
具有1ms之時間長度的TTI係亦可被稱為:通常TTI(3GPP Rel.8-12中的TTI)、正常TTI、長TTI、通常子訊框、正常子訊框、長子訊框、時槽等。比通常TTI還短的TTI,係亦可被稱作縮短TTI、短TTI、部分TTI(partial或fractional TTI)、縮短子訊框、短子訊框、迷你時槽、子時槽、時槽等。
此外,長TTI(例如通常TTI、子訊框等),係亦可改讀成具有超過1ms之時間長度的TTI,短TTI(例如縮短TTI等),係亦可改讀成具有未滿於長TTI之TTI長度且1ms以上之TTI長度的TTI。
資源區塊(RB:Resource Block),係為時間領域及頻率領域的資源分配單位,在頻率領域中,亦可含有1個或複數個連續的副搬送波(子載波(subcarrier))。RB中所含之子載波之數量,係亦可與參數集無關地皆為相同,例如亦可為12。RB中所含之子載波之數量,係亦可基於參數集而被決定。
又,RB,係於時間領域中,亦可含有1個或複數個符元,也可為1時槽、1迷你時槽、1子訊框或1TTI之長度。1TTI、1子訊框等,係亦可分別藉由1個或複數個資源區塊所構成。
此外,1個或複數個RB,係亦可被稱作實體資源區塊(PRB:Physical RB)、子載波群組(SCG:Sub-Carrier Group)、資源元素群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PRB配對、RB配對等。
又,資源區塊,係亦可藉由1個或複數個資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所構成。例如1RE,係亦可為1子載波及1符元之無線資源領域。
頻寬部分(BWP:Bandwidth Part)(亦可被稱為部分頻寬等)係亦可表示:於某個載波中,某個參數集用的連續之共通RB(common resource blocks)的子集合。此處,共通RB係亦可藉由,以該當載波之共通參考點為基準的RB之索引,而被特定。PRB,係亦可藉由某個BWP而被定義,在該當BWP內被賦予號碼。
BWP中亦可包含有:UL用的BWP(UL BWP)、和DL用的BWP(DL BWP)。對於UE,在1載波內可以設定1或複數個BWP。
亦可已被設定之BWP之至少1者係為活化,UE係亦可想定為,在活化BWP之外,不收送所定之訊號/頻道。此外,本揭露中的「蜂巢網」、「載波」等,係亦可用「BWP」來改讀。
此外,上述的無線訊框、子訊框、時槽、迷你時槽及符元等之結構係僅為例示。例如無線訊框中所含之子訊框之數量、每一子訊框或無線訊框的時槽之數量、時槽內所含之迷你時槽之數量、時槽或迷你時槽中所含之符元及RB之數量、RB中所含之子載波之數量、以及TTI內的符元數、符元長度,循環前綴(CP:Cyclic Prefix)長度等之構成,係可作各式各樣的變更。
又,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資訊、參數等,係可以使用絕對值來表示,也可以使用從所定之值起算之相對值來表示,亦可使用所對應之別的資訊來表示。例如,無線資源,係亦可藉由所定之索引而被指示。
於本揭露中對參數等所使用的名稱,係在任何方面均非限定性的名稱。甚至,使用這些參數的數式等,係亦可與本揭露中所明示性揭露者不同。各式各樣的頻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及資訊元件,係可藉由任何合適的名稱而加以識別,因此對這些各式各樣的頻道及資訊元件所分配的各式各樣的名稱,係在任何方面均非限定性的名稱。
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資訊、訊號等,係可使用各式各樣不同之技術之任一者來表現。例如,遍及上記說明全體所可能言及的資料、命令、指令、資訊、訊號、位元、符元、碼片等,係亦可藉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是磁性粒子、光場或是光子,或這些任意之組合來表現。
又,資訊、訊號等,係可從上層往下層及從下層往上層之至少一方輸出。資訊、訊號等,係亦可透過複數網路節點而被輸出入。
所被輸出入的資訊、訊號等,係亦可被保存在特定之場所(例如記憶體),也可使用管理表加以管理。所被輸出入的資訊、訊號等,係可被覆寫、更新或追記。已被輸出的資訊、訊號等,係亦可被刪除。已被輸入的資訊、訊號等,係亦可被發送至其他裝置。
資訊的通知,係不限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態樣/實施形態,亦可使用其他方法來進行。例如,本揭露中的資訊的通知,係亦可藉由實體層訊令(例如下行控制資訊(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資訊(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層訊令(例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訊令、廣播資訊(主資訊區塊(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統資訊區塊(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Medium Access Control)訊令)、其他訊號或這些組合來實施。
此外,實體層訊令,係亦可被稱為L1/L2 (Layer 1/Layer 2)控制資訊(L1/L2控制訊號)、L1控制資訊(L1控制訊號)等。又,RRC訊令,係亦可被稱為RRC訊息,例如,亦可為RRC連接設定(RRC Connection Setup)訊息、RRC連接重新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等。又,MAC訊令,係亦可使用例如MAC控制元件(MAC CE(Control Element))而被通知。
又,所定之資訊之通知(例如「係為X」之通知),係不限於明示性的通知,亦可暗示性(例如藉由不進行該當所定之資訊之通知這件事情本身或別的資訊之通知)而被進行。
判定,係亦可藉由以1位元而被表示的值(0或1)而被進行,亦可藉由以真(true)或偽(false)而被表示的真偽值(boolean)而被進行,亦可藉由數值之比較(例如與所定之值的比較)而被進行。
軟體,係被稱為軟體、韌體、中介軟體、微碼、硬體描述語言,但不論是否以其他名稱來稱呼,應廣泛解釋成意指命令、命令集、代碼、代碼區段、程式碼、程式、子程式、軟體模組、應用程式、軟體應用程式、軟體封裝、常式、子常式、物件、可執行檔、執行緒、程序、機能等。
又,軟體、命令、資訊等,係亦可透過傳輸媒體而被收送訊。例如,軟體係使用有線技術(同軸纜線、光纖纜線、對絞線、數位訂閱者線路(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及無線技術(紅外線、微波等)之至少一方而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來源而被發送的情況下,這些有線技術及無線技術之至少一方,係被包含在傳輸媒體之定義內。
於本揭露中所使用的「系統」及「網路」這些用語,係可被相容地使用。「網路」,係亦可意味著網路中所包含的裝置(例如基地台)。
於本揭露中,「預編碼」、「預編碼器」、「權重(預編碼權重)」、「準同位(QCL:Quasi-Co-Location)」、「TCI狀態(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state)」、「空間關係(spatial relation)」、「空間領域濾波器(spatial domain filter)」、「送訊功率」、「相位旋轉」、「天線埠」、「天線埠群組」、「層」、「層數」、「排名」、「資源」、「資源集」、「資源群組」、「波束」、「波束寬度」、「波束角度」、「天線」、「天線元件」、「面板」等之用語,係可被相容地使用。
於本揭露中,「基地台(BS:Base Station)」、「無線基地台」、「固定台(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gNodeB(gNB)」、「存取點(access point)」、「送訊點(TP:Transmission Point)」、「收訊點(RP:Reception Point)」、「收送訊點(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面板」、「蜂巢網」、「扇區」、「蜂巢網群組」、「載波」、「分量載波」等之用語,係可被相容地使用。基地台,係有的時候也會以:巨集蜂巢網、小型蜂巢網、毫微微蜂巢網、微微蜂巢網等之用語來稱呼之。
基地台,係可收容1個或複數(例如3個)之蜂巢網。基地台收容複數蜂巢網的情況下,基地台的涵蓋區域全體係可區分成小於複數個的區域,各個較小的區域,係亦可藉由基地台子系統(例如屋內用的小型基地台(RRH:Remote Radio Head)來提供通訊服務。「蜂巢網」或「區段」這些用語,係指在該涵蓋範圍中進行通訊服務的基地台及基地台子系統之至少一方之涵蓋區域的部分或全體。
於本揭露中,「移動台(MS:Mobile Station)」、「使用者終端(user terminal)」、「使用者裝置(UE:User Equipment)」、「終端」等用語,係可被相容地使用。
移動台,係有時候也會以:加入者台、行動單元、加入者單元、無線單元、遠端單元、行動裝置、無線裝置、無線通訊裝置、遠端裝置、行動加入者台、存取終端、行動終端、無線終端、遠端終端、手機、使用者代理器、行動客戶端、客戶端或其他數個適切的用語來稱呼。
基地台及移動台之至少一方,係亦可被稱為送訊裝置、收訊裝置、無線通訊裝置等。此外,基地台及移動台之至少一方,係亦可為被搭載於移動體的裝置、移動體本身等。該當移動體,係亦可為交通工具(例如車子、飛機等),亦可為無人地移動的移動體(例如無人機、自動駕駛車輛等),亦可為機器人(有人型或無人型)。此外,基地台及移動台之至少一方,係也包含有在通訊動作時不一定會移動的裝置。例如,基地台及移動台之至少一方,係亦可為感測器等之IoT(Internet of Things)機器。
又,本揭露中的基地台,係亦可改讀成使用者終端。例如,關於把基地台及使用者終端間之通訊,置換成複數個使用者終端間之通訊(例如D2D(Device-to-Device),亦可被稱為V2X(Vehicle-to-Everything)等)的構成,亦可適用本揭露的各態樣/實施形態。此情況下,亦可使上述的基地台10所具有的機能,由使用者終端20來具有而構成。又,「上行」、「下行」等之用語,係亦可被改讀成對應於終端間通訊的用語(例如「側行(side)」)。例如,上行頻道、下行頻道等,係亦可被改讀成側行頻道。
同樣地,本揭露中的使用者終端,係亦可改讀成基地台。此情況下,亦可使上述的使用者終端20所具有的機能,由基地台10來具有而構成。
於本揭露中,由基地台所進行的動作,係隨著情況而有時也會由其上位節點(upper node)來進行。在包含具有基地台的1或複數個網路節點(network nodes)的網路中,為了與終端通訊而被進行的各式各樣的動作,係可以由基地台、基地台以外的1個以上之網路節點(例如可考慮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Gateway)等,但不限於這些)或這些的組合來進行,此事係為自明。
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各態樣/實施形態係亦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亦可伴隨著執行而做切換使用。又,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各態樣/實施形態之處理程序、序列、流程圖等,係只要沒有矛盾,其順序亦可替換。例如,關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方法,係使用例示性的順序來提示各式各樣之步驟的元件,並不限定於所提示的特定之順序。
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各態樣/實施形態,係亦可被適用於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New Radio)、NX(New radio access)、FX(Future generation radio access)、GSM(註冊商標)(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CDMA2000、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註冊商標))、IEEE 802.16(WiMAX(註冊商標))、IEEE 802.20、UWB(Ultra-WideBand)、Bluetooth(註冊商標)、其他利用適切的無線通訊方法的系統、基於這些而被擴充成的次世代系統等。又,亦可將複數個系統加以組合(例如LTE或LTE-A、與5G之組合等)而被適用。
於本揭露中所使用的「基於」此一記載,係只要沒有特別明記,就並非意味著「僅基於」。換言之,「基於」此一記載,係意味著「僅基於」和「至少基於」之雙方。
對於本揭露中所使用的使用「第1」、「第2」等之稱呼之元件的任何參照,皆非全盤性地限定這些元件的量或順序。這些稱呼,係可作為用來區別2個以上之元件間的簡便方法,而於本揭露中被使用。因此,第1及第2元件之參照並非意味著,只能採用2個元件或以某種形式而讓第1元件早於第2元件先進行的意思。
於本揭露中所使用的「判斷(決定)(determining)」此一用語,係有包含多種多樣之動作的情況。例如,「判斷(決定)」係亦可將:判定(judging)、計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處理(processing)、導出(deriving)、調査(investigating)、探索(looking up、search、inquiry)(例如表、資料庫或是別的資料結構之探索)、確認(ascertaining)等,視為進行「判斷(決定)」。
又,「判斷(決定)」,係亦可將收訊(receiving)(例如接收資訊)、送訊(transmitting)(例如發送資訊)、輸入(input)、輸出(output)、存取(accessing)(例如對記憶體中的資料做存取)等,視為進行「判斷(決定)」。
又,「判斷(決定)」,係亦可將解決(resolving)、選擇(selecting)、選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較(comparing)等,視為進行「判斷(決定)」。亦即,「判斷(決定)」,係亦可將某種動作,視為進行「判斷(決定)」。
又,「判斷(決定)」係亦可被改讀成「想定(assuming)」、「期待(expecting)」、「視為(considering)」等。
本揭露所記載之「最大送訊功率」係亦可意味著送訊功率之最大值,也可意味著標稱最大送訊功率(the nominal UE maximum transmit power)、也可意味著額定最大送訊功率(the rated UE maximum transmit power)。
於本揭露中所使用的「被連接(connected)」、「被耦合(coupled)」這些用語、或這些的任意變形,係意味著將2或其以上之元件間的直接或間接的任意連接或耦合,可包含在被彼此「連接」或「耦合」的2個元件間存在有1或其以上之中間元件的意思。元件間的耦合或連接,係可為實體性,也可為邏輯性,或亦可為這些的組合。例如,「連接」係亦可被改讀成「存取」。
於本揭露中,2個元件被連接的情況係可想成是,使用1個以上之電線、纜線、印刷電性連接,以及作為數個非限定且非包括的例子,而使用具有無線頻率領域、微波領域、光(可見及不可見之雙方)領域之波長的電磁能量等,而被彼此「連接」或「耦合」。
於本揭露中,「A與B不同」此一用語,係亦可意味著「A與B彼此不同」。此外,該當用語,係亦可意味著「A與B分別是與C不同」。「被分離」、「被耦合」等之用語亦可也和「不同」做同樣地解釋。
於本揭露中,「含有(include)」、「包含有(including)」及這些變形被使用的情況下,這些用語,係和用語「具備(comprising)」同樣地,是意指包括性的意思。甚至,於本揭露中所被使用的用語「或(or)」,係並非意指排他性邏輯和。
於本揭露中,例如像是英語中的a、an及the這類,因為翻譯而導致被追加了冠詞的情況下,本揭露係亦可包含有這些冠詞之後所接續的名詞為複數形的情況。
(附記)
針對本揭露的補充事項做附記。提出如下之構成。
[構成1]
一種使用者終端,其特徵為,具備:
收訊部,係將以特定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元(RNTI)而把循環冗餘檢查(CRC)做了拌碼的下行控制資訊,在共通搜尋空間進行監視而予以接收;和
控制部,係基於前記共通搜尋空間用之控制資源集是否有被設定,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控制資訊而被排程的下行共享頻道用之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及藉由前記下行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之至少一者。
[構成2]
如構成1所記載之使用者終端,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從共通控制資源集內的最低之資源區塊予以開始。
[構成3]
如構成1或構成2所記載之使用者終端,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共通控制資源集之大小,來決定前記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
[構成4]
如構成1所記載之使用者終端,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將前記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從基於上層參數而被決定的初期存取用的下行頻寬部分內的最低之資源區塊予以開始。
[構成5]
如構成1或構成4所記載之使用者終端,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根據上層參數而被決定的初期存取用的下行頻寬部分之大小,來決定前記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
[構成6]
一種使用者終端的無線通訊方法,其特徵為,具備:
將以特定之無線網路暫時識別元(RNTI)而把循環冗餘檢查(CRC)做了拌碼的下行控制資訊,在共通搜尋空間進行監視而予以接收之工程;和
基於前記共通搜尋空間用之控制資源集是否有被設定,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控制資訊而被排程的下行共享頻道用之資源區塊之編號方式、及藉由前記下行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之至少一者之工程。
以上,雖然針對本揭露所涉及之發明詳細說明,但對當業者而言,本揭露所涉及之發明並不限定於本揭露中所說明的實施形態,這是可自明之事項。本揭露所涉及之發明係可在不脫離基於申請範圍之記載而定的發明主旨及範圍的情況下,以修正及變更態樣的方式加以實施。因此,本揭露的記載,係作為例示說明之目的,並不帶有對本揭露所涉及之發明的任何形式之限制意義。
本申請案是以2018年10月10日申請的日本特願2018-202309為基礎。其內容係全部被包含在此。
1:無線通訊系統
10,11,12:基地台
20:使用者終端
30:核心網路
C1:巨集蜂巢網
C2:小型蜂巢網
110:控制部
120:收送訊部
121:基頻部
1211:送訊處理部
1212:收訊處理部
122:RF部
123:測定部
130:收送訊天線
140:傳輸路介面
210:控制部
220:收送訊部
221:基頻部
2211:送訊處理部
2212:收訊處理部
222:RF部
223:測定部
230:收送訊天線
1001:處理器
1002:記憶體
1003:儲存體
1004:通訊裝置
1005:輸入裝置
1006:輸出裝置
1007:匯流排
[圖1] 圖1係基於MIB的CORESET#0之設定之一例的圖示。
[圖2] 圖2係RRC重新組態訊息之一例的圖示。
[圖3] 圖3係第1態樣所述之RB編號方式及最大RB數之控制之一例的圖示。
[圖4] 圖4係第2態樣所述之RB編號方式及最大RB數之控制之一例的圖示。
[圖5] 圖5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無線通訊系統之概略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6] 圖6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的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7] 圖7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使用者終端的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8] 圖8係一實施形態所述之基地台及使用者終端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Claims (6)
- 一種終端,其特徵為,具備:收訊部,係監視共通搜尋空間,並將下行鏈路共享頻道之排程時所被使用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是否藉由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內的參數而被設定控制資源集,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初期下行鏈路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之大小,來決定前記最大數量;前記初期下行鏈路BWP之大小,係藉由被提供給初期下行鏈路BWP用的位置及頻寬之至少1者之決定中所被使用的資訊,而被給定;前記資訊係被包含在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新組態訊息中。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終端,其中,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有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前記控制資源集之大小,來決定前記最大數量。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記載之終端,其中,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係藉由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Configured Scheduling(CS)-RNTI或Random Access(RA)-RNTI而被循環冗餘檢查(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拌碼。
- 一種終端的無線通訊方法,其特徵為, 具備:監視共通搜尋空間,並將下行鏈路共享頻道之排程時所被使用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予以接收之步驟;和基於是否藉由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內的參數而被設定控制資源集,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之步驟;前記控制之步驟,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初期下行鏈路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之大小,來決定前記最大數量;前記初期下行鏈路BWP之大小,係藉由被提供給初期下行鏈路BWP用的位置及頻寬之至少1者之決定中所被使用的資訊,而被給定;前記資訊係被包含在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新組態訊息中。
- 一種基地台,係具備:控制部,係基於控制資源集是否藉由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內之參數而被設定給終端,來控制藉由下行鏈路共享頻道之排程中所被使用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和送訊部,係於共通搜尋空間中發送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給前記終端的情況下,基於初期下行鏈路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之大小,來決定前記最大數量;前記初期下行鏈路BWP之大小,係藉由為了初期下行鏈路BWP用而被提供給前記終端的位置及頻寬之至少1者之決定中所被使用的資訊,而被給予至前記終端;前記資訊係被包含在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新組態訊息中。
- 一種系統,係為具有終端及基地台的系統,其中,前記終端係具備:收訊部,係監視共通搜尋空間,並將下行鏈路共享頻道之排程時所被使用的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予以接收;和控制部,係基於是否藉由主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內之參數而被設定控制資源集,來控制藉由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而可指定的資源區塊之最大數量;前記基地台係具有:送訊部,係於前記共通搜尋空間中發送前記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控制資源集未被設定的情況下,基於初期下行鏈路頻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之大小,來決定前記最大數量;前記初期下行鏈路BWP之大小,係藉由被提供給初期下行鏈路BWP用的位置及頻寬之至少1者之決定中所被使用的資訊,而被給定; 前記資訊係被包含在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新組態訊息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02309 | 2018-10-10 | ||
JP2018202309 | 2018-10-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7547A TW202027547A (zh) | 2020-07-16 |
TWI824030B true TWI824030B (zh) | 2023-12-01 |
Family
ID=7016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36325A TWI824030B (zh) | 2018-10-10 | 2019-10-08 | 終端、無線通訊方法、基地台、及系統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1711B2 (zh) |
EP (1) | EP3866535A4 (zh) |
JP (1) | JP7254829B2 (zh) |
CN (1) | CN112840724A (zh) |
BR (1) | BR112021006903A2 (zh) |
CA (1) | CA3115599A1 (zh) |
TW (1) | TWI824030B (zh) |
WO (1) | WO20200756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27472A1 (ko) * | 2018-08-03 | 2020-0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통 자원 블록 그리드에 관계 없는 기준점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20220159702A1 (en) * | 2019-03-29 | 2022-05-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setting cross slot scheduling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WO2022024378A1 (ja) * | 2020-07-31 | 2022-02-0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
CN116458187A (zh) * | 2020-08-28 | 2023-07-1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WO2022049733A1 (ja) * | 2020-09-04 | 2022-03-1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
CA3215717A1 (en) * | 2021-04-02 | 2022-10-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828752A (zh) * | 2016-12-22 | 2018-08-01 | 美商高通公司 | 具有特定於使用者設備的資源的共用控制資源集合 |
WO2018159999A1 (ko) * | 2017-02-28 | 2018-09-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01005B2 (en) * | 2013-03-13 | 2019-02-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and device therefor |
JP6081531B2 (ja) * | 2015-06-26 | 2017-02-1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7073651A1 (ja) * | 2015-10-27 | 2017-05-0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18202309A (ja) | 2017-06-01 | 2018-12-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水処理装置 |
US20190158205A1 (en) * | 2017-11-17 | 2019-05-23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WO2019216720A1 (ko) * | 2018-05-10 | 2019-11-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0009144A1 (ja) | 2018-07-05 | 2020-01-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1115911B2 (en) * | 2018-09-14 | 2021-09-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use of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ssociated with initial access |
WO2020065862A1 (ja) * | 2018-09-27 | 2020-04-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 |
WO2020066013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
-
2019
- 2019-10-03 US US17/284,092 patent/US119917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0-03 CN CN201980067353.4A patent/CN112840724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0-03 JP JP2020550533A patent/JP72548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0-03 BR BR112021006903-8A patent/BR112021006903A2/pt unknown
- 2019-10-03 CA CA3115599A patent/CA3115599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0-03 EP EP19872134.2A patent/EP3866535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10-03 WO PCT/JP2019/039077 patent/WO20200756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0-08 TW TW108136325A patent/TWI82403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828752A (zh) * | 2016-12-22 | 2018-08-01 | 美商高通公司 | 具有特定於使用者設備的資源的共用控制資源集合 |
WO2018159999A1 (ko) * | 2017-02-28 | 2018-09-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網路文獻 Ericsson "Summary of 7.1.3.1 (DCI contents and formats)", R1-1811864, TSG-RAN WG1 94bis, Chengdu, China, 3GPP October 8 – 12, 2018 * |
網路文獻 Ericsson, "Maintenance issues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1-1811488, 3GPP TSG-RAN WG1Meeting 94bis, Chengdu,China, 3GPP October8th – 12th 201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40724A (zh) | 2021-05-25 |
EP3866535A1 (en) | 2021-08-18 |
BR112021006903A2 (pt) | 2021-07-20 |
JP7254829B2 (ja) | 2023-04-10 |
US11991711B2 (en) | 2024-05-21 |
JPWO2020075618A1 (ja) | 2021-10-14 |
EP3866535A4 (en) | 2022-06-15 |
CA3115599A1 (en) | 2020-04-16 |
WO2020075618A1 (ja) | 2020-04-16 |
US20210360678A1 (en) | 2021-11-18 |
TW202027547A (zh) | 2020-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04171B2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7144526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TWI824030B (zh) | 終端、無線通訊方法、基地台、及系統 | |
TWI816828B (zh) | 無線通訊終端、無線通訊方法、無線通訊基地台及無線通訊系統 | |
US20220216972A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JP7237976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JPWO2020031386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JP7197600B2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 |
KR102598133B1 (ko) | 단말,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 |
JPWO2020053943A1 (ja) |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JPWO2020035949A1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9225655A1 (ja) | ユーザ端末 | |
WO2020065978A1 (ja) | ユーザ端末 | |
US20210168800A1 (en) |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EP4178278A1 (en) |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
WO2020090062A1 (ja) | ユーザ端末 | |
OA20373A (en)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OA20374A (en) | User equip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