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2092B - 捆紮工具 - Google Patents

捆紮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2092B
TWI822092B TW111121202A TW111121202A TWI822092B TW I822092 B TWI822092 B TW I822092B TW 111121202 A TW111121202 A TW 111121202A TW 111121202 A TW111121202 A TW 111121202A TW I822092 B TWI822092 B TW I8220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assembly
tensioning
gear
strapping to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1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6845A (zh
Inventor
麥可 索林格
安卓思 凱勒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賽諾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賽諾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賽諾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6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6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2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20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30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deforming the overlapping ends of the strip or band
    • B65B13/305Han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3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applying separate securing members, e.g. deformable clips
    • B65B13/345Han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bin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種捆紮工具,該捆紮工具經構形來將金屬帶圍繞負載張緊,且在張緊後,藉由向定位在該帶子之重疊部分周圍的密封元件中及該帶子之該等重疊部分自身中切入缺口來將該帶子之該等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

Description

捆紮工具
本揭露係關於捆紮工具,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經構形來圍繞負載張緊帶子並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以圍繞負載形成張緊帶環的捆紮工具。
電池供電的捆紮工具經構形來將帶子圍繞負載張緊並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以圍繞負載形成張緊帶環。為了使用該等捆紮工具中的一個來圍繞負載形成張緊帶環,操作員首先自帶子供應裝置拉動帶子前端,將帶子纏繞在負載周圍,並將帶子之前端置於帶子之另一部分下方。然後操作員將此等重疊帶子部分中的一或多個(取決於捆紮工具的類型)引入捆紮工具並致動一或多個按鈕以引發:(1)張緊迴圈,期間張緊總成將帶子圍繞負載張緊;及(2)張緊迴圈完成之後的密封迴圈,期間密封總成將重疊帶子部分附接到彼此(從而圍繞負載形成張緊帶環)並且期間切割總成將帶子自帶子供應裝置切下。
捆紮工具在密封迴圈期間將重疊帶子部分附接到彼此的方式取決於捆紮工具之類型及帶子之類型。某些經構形用於塑膠帶(諸如聚丙烯帶或聚酯帶)的捆紮工具包括經構形來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的摩擦焊機、加熱刀片或超音波焊機。一些經構形用於塑膠帶或金屬帶(諸如 鋼帶)的捆紮工具包括顎夾,該等顎夾使定位在帶子之重疊部分周圍的密封元件發生機械變形(在捆紮行業中稱為「壓接」)或向其中切出缺口(在捆紮行業中稱為「切口」)以將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其他經構形用於金屬帶的捆紮工具包括沖頭及模具,該沖頭及模具經構形來在帶子之重疊部分中形成一組機械互鎖切口以將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在捆紮行業中稱為「無密封」附接)。
本揭露之各種實施例提供一種捆紮工具,該捆紮工具經構形來將金屬帶圍繞負載張緊,且在張緊後,藉由向定位在該帶子之重疊部分周圍的密封元件中及該帶子的該等重疊部分自身中切入缺口來將該帶子之該等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
50:捆紮工具
100:外殼
150:手柄
190:插座
300:支撐件
310:主體
320:腳部
330:張緊總成安裝元件
340:驅動轉換總成安裝元件
380:滾筒
400:張緊總成
400s:張緊總成偏置元件
405:張緊總成樞轉軸
405a:張緊總成樞轉軸線
410:張緊總成支撐件
420:張緊總成齒輪裝置
421:從動齒輪
422:第一太陽齒輪
423a,423b,423c:第一行星齒輪
424:載體
424a:第一行星齒輪載體
424b:第二太陽齒輪
425:第一環形齒輪
425it:內齒
425ot:外齒
426:軸承襯套
427:第二環形齒輪
427it:內齒
428:張緊輪安裝件
428a:第二行星齒輪載體
428b:張緊輪軸
429a,429b,429c:第二行星齒輪
420k:鍵
440:張緊輪
440a:張緊輪旋轉軸線
500:密封總成
520:顎夾總成
522:聯接器
524:聯接器樞軸
526:第一聯接器/顎夾連桿
528:第二聯接器/顎夾連桿
536:第一顎夾
536a,538a:齒
538:第二顎夾
550:第一顎夾連接器
540a:第一連桿銷
540b:第二連桿銷
560a:第一樞軸銷
560b:第二樞軸銷
700:驅動總成
710:工作總成致動器/馬達
712:電機輸出軸
714a:第一皮帶輪
714b:第二皮帶輪
720:第一傳動裝置
730:第二傳動裝置
740:第一皮帶
750:第三傳動裝置
760:第二皮帶
790:防轉齒輪
800:轉換總成
900:觸發器總成
910:觸發器
910p1:觸發器樞軸銷
910p2:觸發器行程銷
910p3:觸發器齒輪接合銷
910s:觸發器偏置元件
912:觸發器主體
914:觸發器頭
914s:行程銷槽
916:阻斷腳
930:觸發器齒輪
930p:銷
930s: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
932:觸發器齒輪安裝頭
932a:止動表面的
934:觸發器齒輪臂
936:觸發器齒輪腳
936t:觸發器齒輪齒
200:工作總成
1300:顯示總成
1310:顯示螢幕
1320:觸控面板
1400:致動總成
1410:第一推鈕致動器
1420:第二推鈕致動器
1600:控制器
1700:感測器
1900:解耦總成
1910:解耦總成軸
1912:主體
1912a:第一端部
1912b:第二端部
1914:第一軸承支撐件
1916:第二軸承支撐件
1920:解耦總成外殼
1922:管狀主體
1922o:開口
1924:齒
1930:第一可接合元件
1940:可擴展元件
1940a:第一端部
1940b:第二端部
1950:第二可接合元件
1952:管狀主體
1954:環形凸緣/凸緣
1954o:開口
1990a:第一齒輪/中間齒輪
1990b:第二齒輪/中間齒輪
S:帶子
SE:密封元件
第1A圖及第1B圖係根據本揭露的捆紮工具之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之透視圖。
第2圖係第1A圖的捆紮工具之某些元件之方塊圖。
第3A圖至第3C圖係第1A圖的捆紮工具之工作總成之透視圖。
第4A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張緊總成之透視圖。
第4B圖係第4A圖的張緊總成之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及張緊輪之透視圖。
第4C圖係沿第4B圖之線4C-4C截取的第4B圖的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及張緊輪之剖面透視圖。
第4D圖係第4B圖的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及張緊輪之分解透視圖。
第5A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解耦總成之透視圖。
第5B圖係沿第5A圖之線5B-5B截取的第5A圖的解耦總成之剖面透視圖。
第5C圖係第5A圖的解耦總成之分解透視圖。
第5D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部分之透視圖,其包括第5A圖的解耦總成之部分及第4A圖的張緊總成之部分。
第6A圖及第6B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的觸發器總成之部分之透視圖。
第7A圖、第8A圖及第9A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部分(沿不同平面截取)之剖面側視圖,其示出了處於帶子張緊位置的張緊總成及處於起始位置的觸發器。
第7B圖、第8B圖及第9B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部分(沿不同平面截取)之剖面側視圖,其示出了處於帶子張緊位置的張緊總成及處於中間位置的觸發器。
第7C圖、第8C圖及第9C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部分(沿不同平面截取)之剖面側視圖,其示出了處於帶子插入位置的張緊總成及處於致動位置的觸發器。
第10A圖係第3A圖的工作總成之密封總成之部分的正視圖,其中顎夾處於其起始位置。
第10B圖係第10A圖的密封總成之正視圖,其中顎夾處於其起始位置。
第11圖係定位在負載周圍的帶子及密封元件在由捆紮工具張緊及密封之前的圖解正視圖。
第12圖係帶缺口密封元件之透視圖。
雖然本文描述的系統、裝置及方法可以各種形式體現,但附圖示出且本說明書描述某些示範性且非限制性的實施例。附圖示出且本說明書中描述的組件並非都是必需的,且某些實施方案可包括另外的、不同的或更少的元件。在不偏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對元件之配置及類型、元件之形狀、大小及材料、及元件之連接方式做出改變。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本說明書中提到的任何方向都反映對應附圖中所示組件之取向且不限制本揭露之範圍。此外,涉及安裝方法的術語,諸如安裝、連接等,並不意圖限制於直接安裝方法,而應廣義地解釋為包括間接及可操作地安裝、連接、及類似的安裝方法。本說明書意圖被視為整體,且依照本揭露之原則且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理解進行解釋。
第1A圖至第3C圖示出了本揭露之捆紮工具50(為簡潔起見,在實施方式中有時稱為「工具」)之一個示範性實施例及其某些總成及組件。捆紮工具50經構形來實 施捆紮迴圈,其包括:(1)張緊迴圈,期間捆紮工具將帶子(在此示範性實施例中是金屬帶)圍繞負載張緊;及(2)密封迴圈,期間在張緊帶子之後,捆紮工具藉由向定位在帶子之重疊部分周圍的密封元件及帶子之重疊部分自身中切入缺口(在捆紮行業及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稱為「切口」)來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並將帶子自帶子供應裝置切下。
捆紮工具50包括外殼100(第1A圖及第1B圖)、工作總成200(第3A圖至第3C圖)、顯示總成1300(第1A圖至第2圖)、致動總成1400(第1A圖至第2圖)、電源(未示出)、控制器1600(第2圖)、及一或多個感測器1700(第2圖)。
外殼100(在第1A圖及第1B圖中最佳示出)由多個組件(未單獨標出)形成,該多個元件共同地至少部分地包圍及/或支撐捆紮工具50的一些(或所有)其他總成及組件。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外殼100包括:前外殼部分,該前外殼部分至少部分地包圍及/或支撐工作總成200、顯示總成1300及致動總成1400之至少一些組件;後外殼部分,該後外殼部分界定插座190,該插座經設定大小、經設定形狀或以其他方式經構形來接收及至少部分地包圍及/或支撐電源及控制器1600;及連接器外殼部分,該連接器外殼部分在前外殼部分與後外殼部分之底部之間延伸並連接兩者,並界定手柄150。這只是一個實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捆紮工具之元件可由外殼100之任何合適部分 支撐及/或包圍。外殼100可由任何合適數量的以任何合適方式連接至一起的元件形成。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外殼100由塑膠形成,但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它可由任何其他合適材料製成。
工作總成200(在第3A圖至第3C圖中最佳示出)包括捆紮工具50之元件中之大多數元件,該等元件經構形來實施捆紮迴圈以將帶子圍繞負載張緊、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及將帶子自帶子供應裝置切下。具體地,工作總成200包括支撐件300、張緊總成400、密封總成500、包括轉換總成800的驅動總成700、觸發器總成900、及解耦總成1900。
支撐件300(在第3A圖至第3C圖中最佳示出)充當用於張緊總成400、密封總成500、驅動總成700、觸發器總成900及解耦總成1900的直接或間接的公共安裝件。支撐件300包括主體310、自主體310的底部橫向延伸的腳部320、自主體310向後延伸的張緊總成安裝元件330、及自主體310向上延伸的驅動轉換總成安裝元件340。滾筒380連接至腳部320且可相對於腳部自由旋轉。
張緊總成400(在第4A圖至第4D圖中最佳示出)經構形來在張緊迴圈中將帶子圍繞負載張緊。張緊總成400包括張緊總成支撐件410、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由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驅動的張緊輪440、及一或多個蓋子(未標出),該一或多個蓋子安裝至張緊總成支撐件410以 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圍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之某些元件及張緊輪440。
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包括:從動齒輪421;第一太陽齒輪422;第一行星齒輪423a、423b及423c;載體424;第一環形齒輪425;軸承襯套426;第二環形齒輪427;張緊輪安裝件428;第二行星齒輪429a、429b及429c;及鍵420k。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之元件(鍵420k除外)以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為中心且此等元件中之某些可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旋轉。載體424包括第一行星齒輪載體424a及第二太陽齒輪424b,第一行星齒輪423a-423c可旋轉地安裝至第一行星齒輪載體(諸如經由各自的軸承及安裝銷),第二太陽齒輪可隨行星齒輪載體424a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且此處與行星齒輪載體整體形成)。第一環形齒輪425包括內齒425it及外齒425ot。第二環形齒輪427包括內齒427it。張緊輪安裝件428包括第二行星齒輪載體428a及張緊輪軸428b,張緊輪軸可隨第二行星齒輪載體428a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且此處與第二行星齒輪載體整體形成)。第二行星齒輪429a-429c可旋轉地安裝至第二行星齒輪載體428a(諸如經由各自的軸承及安裝銷)。張緊輪軸428b界定經設定大小來接收鍵420k的開口(未標出)。
第一太陽齒輪422固定地安裝至從動齒輪421(諸如經由花鍵式連接),使得從動齒輪及第一太陽齒輪一起圍繞張緊輪軸線440a旋轉。第一太陽齒輪422與第一行 星齒輪423a-423c嚙合並驅動地接合。第一行星齒輪與第一環形齒輪425之內齒425it嚙合。第二行星齒輪與第二環形齒輪427之內齒427it嚙合。軸承襯套426可旋轉地支撐第一環形齒輪425並將其與從動齒輪421分開。第二太陽齒輪424b與第二行星齒輪429a-429c嚙合並驅動地接合。張緊輪440經由與鍵420k的鍵接式連接固定地安裝至張緊輪軸428b,使得張緊輪軸及張緊輪一起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具體地,張緊輪440界定槽,該槽經設定大小來在按壓到張緊輪軸428b上時接收鍵420k。
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安裝至張緊總成支撐件410。第二環形齒輪427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固定(亦即,第二環形齒輪427不可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銷(示出但未標出)定位在第二環形齒輪427與張緊總成支撐件410之間以阻止相對旋轉,但是任何合適元件(諸如固定螺絲、膠或高摩擦組件或緊固件)亦可用於此。解耦總成1900(致動時除外,如下文所述)將第一環形齒輪425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固定(使得第一環形齒輪不能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
在張緊迴圈期間,驅動總成700驅動從動齒輪421,如下文所述。從動齒輪421開始使自身及第一太陽齒輪422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張緊旋轉方向(在本示 範性實施例中是自第4B圖之視角看的順時針)旋轉。第一太陽齒輪422驅動第一組行星齒輪423a-423c。由於解耦總成1900阻止第一環形齒輪425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行星齒輪423a-423c之旋轉導致載體424(包括第二太陽齒輪424b)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張緊旋轉方向旋轉。第二太陽齒輪424b驅動第二組行星齒輪429a-429c。由於第二環形齒輪427不能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行星齒輪429a-429c之旋轉導致張緊輪安裝件428及安裝至其上的張緊輪44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張緊旋轉方向旋轉。因此,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將驅動總成700操作性地連接至張緊輪440以使張緊輪44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張緊旋轉方向旋轉。
張緊總成400可移動地安裝至支撐件300之張緊總成安裝元件330,且經構形來在觸發器總成900之控制下(如下文所述)相對於支撐件300(且特別是相對於支撐件300之腳部320)且圍繞張緊總成樞轉軸405之張緊總成樞轉軸線405a在帶子張緊位置(第7A圖及第7B圖)與帶子插入位置(第7C圖)之間樞轉。當張緊總成400處於帶子張緊位置時,張緊輪440與支撐件300之滾筒380(或帶子之頂部表面,若帶子已經插入捆紮工具50中)相鄰(且在本實施例中與其接觸)。當張緊總成400處於帶子插入位置時,張緊輪440與滾筒380間隔開以使得能夠將帶子之頂部部分(下文所述)插入張緊輪440與滾筒380之間。張緊總成偏置元件400s(第3B圖)(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係扭轉彈簧,但 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適類型的偏置元件)將張緊總成400偏置到帶子張緊位置。
解耦總成1900(在第5A圖至第5D圖中最佳示出)經構形來在張緊製程完成後,使得張緊輪440能夠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與張緊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以釋放張力,以便於將工具50自帶子移除。解耦總成1900包括解耦總成軸1910、解耦總成外殼1920、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可擴展元件1940及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
解耦總成軸1910包括主體1912,主體包括具有不規則剖面的第一端部1912a及具有齒的第二端部1912b。第一軸承支撐件1914自第一端部1912a延伸,且第二軸承支撐件1916自第二端部1912b延伸。解耦總成外殼1920包括管狀主體1922,管狀主體具有圍繞其外周延伸的齒1924。管狀主體1922界定貫穿其中的開口。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包含管狀套,管狀套具有圓柱形外表面及內表面,內表面具有與解耦總成軸1910之主體1912之第一端部1912a的周邊相匹配的周邊。可擴展元件1940包括扭轉彈簧,扭轉彈簧具有第一端部1940a及第二端部1940b。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包括管狀主體1952及位於管狀主體1952之一端處的環形凸緣1954。開口1954o穿過凸緣1954界定。
第一接合元件1930安裝在解耦總成軸1910之主體1912之第一端部1912a上以便隨其旋轉,且設置在解耦總成外殼1920之管狀主體1922內。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 亦設置在解耦總成外殼1920之管狀主體1922內,使得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之管狀主體1952與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相鄰,且使得解耦總成軸1910之至少一部分延伸穿過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可擴展元件1940(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為扭轉彈簧)設置在解耦總成外殼1920之管狀主體1922內且外接於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及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之管狀主體1952。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之外徑及第二可接合元件之管狀主體1952之外徑基本上相同且等同於或大於扭轉彈簧1940之靜止內徑。這意味著扭轉彈簧1940對第一接合元件1930及第二接合元件之管狀主體1952施加壓縮力,從而阻止彼等組件(及解耦總成軸1910)相對彼此旋轉。可擴展元件1940之第一端部1940a接收在穿過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之凸緣1954界定的開口1954o中,且可擴展元件1940之第二端部1940b接收在界定於解耦總成外殼1920之管狀主體1922中的開口1922o中。軸承(未示出)分別安裝在解耦總成軸1910之第一軸承支撐件1914及第二軸承支撐件1916上。
如第3B圖、第5D圖及第7A圖至第9C圖中最佳示出,解耦總成1900安裝至張緊總成支撐件410且操作性地連接至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更具體地,解耦總成1900經由緊固件(未標出)安裝至張緊總成支撐件410,該緊固件將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旋轉固定,使得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及第一可擴展元件1940的接收在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之凸緣1954之開口 1954o中的第一端部1940a)不能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旋轉。如第5D圖所示,中間齒輪1990a及1990b(此處是安裝至張緊總成支撐件410(且可相對於其自由旋轉)的直齒輪)將主體1912可操作地連接至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之第一環形齒輪425。具體地,解耦總成軸1910之主體1912之第二端部1912b上的齒與第一齒輪1990a嚙合,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1990b嚙合,第二齒輪與張緊總成400之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之第一環形齒輪425的外齒425ot嚙合。由於管狀主體1952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旋轉固定,且解耦總成軸1910與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旋轉固定,解耦總成軸1910(並且因此中間齒輪1990a及1990b)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旋轉固定。由於中間齒輪1990b與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之第一環形齒輪425之外齒425ot嚙合,解耦總成1900阻止第一環形齒輪425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
解耦總成1900可致動(諸如藉由如下文所述的觸發器總成900)以消除扭轉彈簧1940與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之間的連接,使得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及解耦總成軸1910可相對於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旋轉。如上文解釋,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及可擴展元件1940之第一端部1940a(其接收在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之凸緣1954之開口1954o中)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旋轉固定。為了消除扭轉彈簧1940與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之間的連接,相對於張緊總成支撐件410、扭轉彈簧1940之第一端部 1940a及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旋轉解耦總成外殼1920。扭轉彈簧1940的接收在界定於解耦總成外殼1920之管狀主體1922中的開口1922o中的第二端部1940b隨解耦總成外殼1920旋轉。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扭轉彈簧1940靠近其第二端部1940b的內徑開始擴大,且最終擴大到足以(從而減小壓縮力或將其完全消除以)使得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及解耦總成軸1910能夠相對於第二可接合元件1950(及扭轉彈簧1940)旋轉。
在張緊迴圈完成時,張緊輪440在帶子中保持顯著量的張力,且帶子沿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對張緊輪440施加反作用力(或扭矩)。解耦總成1900之致動使得張緊輪440能夠沿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以便以受控方式釋放該張力。具體地,在張緊迴圈完成後,解耦總成軸1910(經由中間齒輪1990a及1990b)繼續阻止張緊總成齒輪420之第一環形齒輪425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旋轉,這阻止張緊輪440沿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隨著解耦總成外殼1920的旋轉(諸如經由如下文所述的觸發器總成900的致動),扭轉彈簧1940靠近其第二端部1940b的內徑開始擴大。最終,第一環形齒輪425對解耦總成軸1910施加的力超過扭轉彈簧1940對第一可接合元件1930施加的壓縮力。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第一環形齒輪425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由於第一太陽齒輪422(由驅動總成700)旋轉固定,這導致第一行星齒輪423a-423c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 440a沿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這(如上文解釋)導致張緊輪440圍繞張緊輪旋轉軸線440a沿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
在其他實施例中,僅一個或多於兩個中間齒輪可將解耦總成軸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環形齒輪。在更進一步的實施例中,解耦總成軸之主體之第二端部與第一環形齒輪之外齒直接嚙合(而不是經由一或多個中間齒輪嚙合)。
觸發器總成900(在第6A圖至第9C圖中最佳示出)可操作地連接至:(1)張緊總成400,且經構形來將張緊總成400相對於支撐件300自帶子張緊位置移動到帶子插入位置;及(2)解耦總成1900,且經構形來致動解耦總成,從而使得張緊輪440能夠沿與張緊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觸發器總成900包括觸發器910、觸發器樞軸銷910p1、觸發器行程銷910p2、觸發器齒輪接合銷910p3、觸發器偏置元件910s、觸發器齒輪930及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930s。
觸發器910包括觸發器主體912、觸發器頭914及阻斷腳916,觸發器頭自觸發器主體912延伸且界定行程銷槽914s(在第9A圖至第9C圖中示出),阻斷腳自觸發器主體912向下延伸。觸發器齒輪930包括界定止動表面932a的觸發器齒輪安裝頭932、自觸發器齒輪安裝頭932延伸的觸發器齒輪臂934、及觸發器齒輪腳936,觸發器齒輪腳連接至觸發器齒輪臂934且包括觸發器齒輪齒936t。
觸發器樞軸銷910p1及觸發器行程銷910p2將觸發器910附接到張緊總成400,使得觸發器910可相對於張緊總成400在起始位置(第7A圖、第8A圖及第9A圖)與中間位置(第7B圖、第8B圖及第9B圖)之間樞轉。具體地,觸發器樞軸銷910p1延伸穿過貫穿張緊總成支撐件410及觸發器910之觸發器頭914界定的開口(未示出),使得觸發器910可圍繞觸發器樞軸銷910p1(其界定觸發器樞轉軸線(未示出))且相對於張緊總成400及解耦總成1900樞轉。觸發器行程銷910p2延伸穿過貫穿張緊總成支撐件410界定的開口(未示出)且延伸穿過觸發器頭914之行程銷槽914s。
隨著觸發器910圍繞觸發器樞軸銷910p1(及觸發器樞轉軸線)且相對於張緊總成400及支撐件300樞轉,行程銷槽914s相對於觸發器行程銷910p2(其安裝至張緊總成支撐件410)移動。行程銷槽914s之大小、形狀、位置及取向將觸發器910圍繞觸發器樞軸銷910p1之樞轉運動約束在起始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如第9A圖所示,當觸發器910處於其起始位置時,觸發器行程銷910p2定位在行程銷槽914s之上端(未標出)處並與其接合,從而阻止觸發器910相對於張緊總成400沿順時針方向進一步旋轉。相反地,且如第9B圖所示,當觸發器910處於其中間位置時,觸發器行程銷910p2定位在行程銷槽914s之下端(未標出)處,從而阻止觸發器910相對於張緊總成400沿逆時針方向進一步旋轉。觸發器偏置元件910s(在本示範性實施 例中是扭轉彈簧,但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適的元件)將觸發器偏置到其起始位置。當觸發器910處於其起始位置時,阻斷腳916接合張緊總成400以阻止觸發器910進一步順時針旋轉並將觸發器910保持處於其起始位置。
如第6A圖中最佳示出,觸發器齒輪安裝頭932安裝至行程銷910p2。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930s(經由與銷930p之接合)將觸發器齒輪安裝頭932之止動表面932a偏置成與觸發器齒輪接合銷910p3(其固定地附接到觸發器910)接觸。因此,當觸發器在其起始位置與中間位置之間旋轉時,觸發器齒輪930可圍繞行程銷910p2旋轉。亦即,觸發器910可操作地連接至觸發器齒輪930,且經構形來在觸發器910自其起始位置樞轉到其中間位置時,使觸發器齒輪930圍繞觸發器行程銷910p2旋轉。在觸發器齒輪930旋轉時,它致動解耦總成1900,如上文所述。更具體地,在觸發器齒輪930旋轉時,其觸發器齒輪齒936t與解耦總成外殼1920之管狀主體1922之齒1924嚙合,從而迫使解耦總成外殼1920旋轉(從而致動解耦總成1900)。
如上文解釋且如第9B圖所示,一旦觸發器910達到其中間位置,觸發器行程銷910p2就定位在行程銷槽914s之下端處,從而阻止觸發器910相對於張緊總成400沿逆時針方向進一步旋轉。此時,如果張緊總成400在其帶子張緊位置,如第7B圖所示,朝向手柄150繼續對觸發器910施加力導致觸發器910及張緊總成400一起圍繞張緊總成樞轉軸線405a旋轉,直到觸發器910達到致動位置 且張緊總成400達到其帶子插入位置。第7C圖示出了處於致動位置的觸發器910及處於帶子插入位置的張緊總成400。
密封總成500(在第3A圖、第10A圖及第10B圖中最佳示出)經構形來在密封迴圈期間,藉由對定位在帶子之重疊部分周圍的密封元件及帶子之重疊部分自身兩者進行切口來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以圍繞負載形成張緊帶環。密封總成500包括前蓋(未標出)、後蓋(未標出)及部分地包圍在前蓋與後蓋之間的顎夾總成520。後蓋安裝至支撐件300(未示出)。
顎夾總成520包括聯接器522、聯接器樞軸524、第一聯接器/顎夾連桿526及第二聯接器/顎夾連桿528、第一顎夾536、第二顎夾538、第一顎夾連接器550、第二顎夾連接器(未示出)、第一連桿銷540a及第二連桿銷540b、及第一樞軸銷560a及第二樞軸銷560b。第一顎夾536及第二顎夾538形成一對相對的顎夾。第一聯接器/顎夾連桿526及第二聯接器/顎夾連桿528各自經由聯接器樞軸524在它們各自的上端附近可樞轉地連接至聯接器522。此可樞轉連接使得第一聯接器/顎夾連桿526及第二聯接器/顎夾連桿528能夠相對於聯接器522及聯接器樞軸524圍繞聯接器樞軸524之縱向軸線(未示出)樞轉。此處,聯接器樞軸524包括經由保持環(未示出)保持的樞軸銷,不過在其他實施例中,它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適的樞軸。聯接器樞軸524之後端定位在界定於後蓋中的槽(未標出) 中,因此槽將聯接器樞軸524限制為在上部位置與下部位置之間豎直移動。
第一顎夾536及第二顎夾538中之各者的相應上部部分分別經由連桿銷540a及540b可樞轉地連接至聯接器/顎夾連桿526及528各自的下端。此等可樞轉連接使得顎夾能夠相對於聯接器/顎夾連桿圍繞它們各自的縱向軸線(未示出)樞轉。第一顎夾536及第二顎夾538中之各者各自的下部部分由樞軸銷560a及560b可樞轉地連接至第一顎夾連接器550及第二顎夾連接器。可樞轉的連接使得顎夾能夠相對於顎夾連接器圍繞它們各自的縱向軸線(未示出)在各自的起始位置(第10A圖)與密封位置(第10B圖)之間樞轉。每個顎夾536及538具有下齒536a及538a,下齒在(下文所述的)密封迴圈期間迫使密封元件緊靠顎夾連接器並在密封元件及帶子之重疊部分中切出缺口。
雖然此處未示出,但切割器定位在界定於後蓋中的凹陷部中且可在其內移動,且安裝至聯接器樞軸524。聯接器樞軸524之向下移動導致聯接器樞軸524迫使切割器向下以將帶子自帶子供應處切下,且聯接器樞軸524之向後上方移動導致切割器向後上方移動。
驅動總成700(在第3C圖中最佳示出)可操作地連接至張緊總成400且經構形來使張緊輪440旋轉以張緊帶子,且可操作地連接至密封總成500以將帶子之重疊部分附接到彼此。驅動總成700包括工作總成致動器710、第 一傳動裝置720、第二傳動裝置730、第一皮帶740、第三傳動裝置750、第二皮帶760及轉換總成800。
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工作總成致動器710包括馬達(且在本文中稱為馬達710),且特別是包括具有馬達輸出軸旋轉軸線的馬達輸出軸712的無刷直流馬達(不過在其他實施例中,馬達710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適類型的馬達)。馬達710(經由馬達輸出軸712)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傳動裝置720且經構形來驅動第一傳動裝置,第一傳動裝置(如下文所述)經構形來將馬達710之輸出選擇性地傳輸到張緊總成400或密封總成500。在其他實施例中,捆紮工具包括分別經構形來致動張緊總成及密封總成的分開的張緊致動器及密封致動器,而不是經構形來致動兩者的單個致動器。
第一傳動裝置720包括任何合適的齒輪裝置及/或經構形來將馬達710之輸出經由第一皮帶740選擇性地傳輸到第二傳動裝置730,及經由第二皮帶760選擇性地傳輸到第三傳動裝置750之其他元件。更具體地,第一傳動裝置720經構形成使得:(1)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一旋轉方向的旋轉導致第一傳動裝置720經由第一皮帶740將馬達710之輸出傳輸到第二傳動裝置730而不是第三傳動裝置750;且(2)馬達輸出軸712沿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導致第一傳動裝置720經由第二皮帶760將馬達710之輸出傳輸到第三傳動裝置750而不是第二傳 動裝置730。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單個馬達(馬達710)經構形來致動張緊總成400及密封總成500兩者。
為了實現馬達輸出的這種選擇性傳輸,第一傳動裝置720包括安裝在第一飛輪(未標出)上的第一皮帶輪714a(或其他合適的元件)及安裝在第二飛輪(未標出)上的第二皮帶輪714b(或其他合適的元件),第一飛輪安裝在馬達輸出軸712上,第二飛輪安裝在馬達輸出軸712上。第一皮帶輪714a(經由第一皮帶740)操作性地連接至第二傳動裝置730,且第二皮帶輪714b(經由第二皮帶760)操作性地連接至第三傳動裝置750。當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一方向旋轉時:(1)第一飛輪及第一皮帶輪714a隨馬達輸出軸712旋轉,從而經由第一皮帶740將馬達輸出傳輸到第二傳動裝置730,且(2)馬達輸出軸712透過第二飛輪自由旋轉,這不使第二皮帶輪714b旋轉。相反地,當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二方向旋轉時:(1)第二飛輪及第二皮帶輪714b隨馬達輸出軸712旋轉,從而經由第二皮帶760將馬達輸出傳輸到第三傳動裝置750,且(2)馬達輸出軸712透過第一飛輪自由旋轉,這不使第一皮帶輪714a旋轉。這只是第一傳動裝置720之一個示範性實施例,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它可包括任何其他合適的組件。
防轉齒輪790安裝至飛輪(未示出),該飛輪進而與第二皮帶760相鄰地可旋轉地安裝至支撐件300,使得第二皮帶760驅動地接合防轉齒輪790。飛輪經構形成使得防轉齒輪790可沿第二旋轉方向(自第3C圖所示的視角看的 順時針)自由旋轉,且不可沿第一旋轉方向(自第3C圖所示的視角看的逆時針)旋轉。因此,當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第二皮帶760在其將馬達輸出軸712之輸出傳輸到第三傳動裝置750時驅動防轉齒輪790旋轉。因為防轉齒輪790不能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與第二皮帶760接合,當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防轉齒輪790阻止第二皮帶760旋轉。
第二傳動裝置730經構形來將第一傳動裝置720之輸出傳輸到張緊總成400以導致張緊輪440旋轉。更特定而言,第二傳動裝置730經構形來將第一傳動裝置720之輸出傳輸到張緊總成400之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以使張緊輪軸428b及其上的張緊輪440旋轉。因此,馬達710(經由第一傳動裝置720、第一皮帶740、第二傳動裝置730、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及張緊輪軸428b)操作性地聯接至張緊輪440,且經構形來使張緊輪440旋轉。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第二傳動裝置730包括中間齒輪裝置(未標出),該中間齒輪裝置(經由軸承或任何其他合適的組件)可旋轉地安裝至張緊總成樞轉軸405且可圍繞張緊總成樞轉軸線405a旋轉,使得將馬達710之輸出傳輸到張緊總成齒輪裝置420以使張緊輪440旋轉。中間齒輪裝置之位置使得當張緊總成400在其帶子張緊位置與帶子插入位置之間樞轉時,保持馬達710與張緊總成400之間的操作性連接。
第三傳動裝置750經構形來將第一傳動裝置720之輸出傳輸到轉換總成800。第三傳動裝置750可包括以任 何合適方式佈置的任何合適的組件,諸如一或多個齒輪及一或多個軸。轉換總成800經構形來將第三傳動裝置750之輸出傳輸到密封總成500以實施密封迴圈,該密封迴圈包括導緻密封總成之顎夾自它們的起始位置移動到它們的密封位置以在密封元件及帶子中切出缺口,然後回到它們的起始位置以釋放帶缺口的密封元件及帶子。在這樣做時,在本實施例中,轉換總成800經構形來將旋轉運動(軸及齒輪之旋轉)轉換成線性運動(聯接器之往復式平移移動)。
更具體地,馬達710之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導致第一傳動裝置720之第二皮帶輪714b的旋轉。第二皮帶760將第一傳動裝置720之輸出(在本實例中是第二皮帶輪714b的旋轉)傳輸到第三傳動裝置750,第三傳動裝置進而將第一傳動裝置720之輸出傳輸到轉換總成800。
顯示總成1300包括具有觸控面板1320的合適的顯示螢幕1310。顯示螢幕1310經組態來顯示關於捆紮工具的資訊(至少在本實施例中),且觸控面板1320經組態來接收操作員輸入,諸如所要的帶子張力、所要的焊接冷卻時間及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類似輸入。顯示控制器(未示出)可控制顯示螢幕1310及觸控面板1320,且在此等實施例中,通信地連接至控制器1600以向控制器1600發送信號、及自控制器1600接收信號。捆紮工具之其他實施例不包括觸控面板。捆紮工具之再其他實施例不包括顯示總成。
致動總成1400經組態來接收操作員輸入以開始張緊迴圈及密封迴圈之操作。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致動總成1400包括第一推鈕致動器1410及第二推鈕致動器1420,它們根據捆紮工具50之操作模式發起張緊迴圈及密封迴圈,如下文所述。捆紮工具50之其他實施例不具有致動總成1400而是將其功能性併入顯示總成1300中。例如,在此等實施例中的一個中,觸控面板之兩個區域界定具有與機械推鈕致動器一樣的功能性的虛擬按鈕。
控制器1600包括通信地連接至一或多個記憶體裝置的一或多個處理裝置。例如,控制器可以是可程式邏輯控制器。處理裝置可包括任何合適的處理裝置,諸如但不限於通用處理器、專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與數位信號處理器核相關聯的一或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一或多個現場可程式閘陣列電路、一或多個積體電路、及/或狀態機。記憶體裝置可包括任何合適的記憶體裝置,諸如但不限於唯讀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一或多個數位寄存器、快取記憶體記憶體、一或多個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磁性介質諸如積體硬碟及/或可移動記憶體、磁光介質、及/或光學介質。記憶體裝置存儲可由處理裝置執行以控制捆紮工具50之操作的指令。控制器1600通信地且可操作地連接至馬達710、顯示總成1300、致動總成1400及感測器1700,且經組態來自彼等元件接收信號、及控制彼等組件。控制器1600亦能夠可通信地連接(諸如經由Wi-Fi、藍芽、近場 通信或其他合適的無線通訊協定)到外部裝置諸如計算裝置,以向外部裝置發送資訊、及自外部裝置接收資訊。
控制器1600經組態來以三種操作模式中的一種來操作捆紮工具:(1)手動操作模式;(2)半自動操作模式;及(3)自動操作模式。在手動操作模式中,控制器1600回應於致動第一推鈕致動器1410並將其保持處於其致動狀態而操作馬達710以導致張緊輪440旋轉。控制器1600回應於致動第二推鈕致動器1420而操作馬達710以導緻密封總成500實施密封迴圈。在半自動操作模式中,控制器1600回應於致動第一推鈕致動器1410並將其保持處於其致動狀態而操作馬達710以導致張緊輪440旋轉。一旦控制器1600決定帶子中的張力達到(預先設定的)所要的帶子張力,控制器1600就自動操作馬達以導緻密封總成500實施密封迴圈(而無需來自操作員的另外的輸入)。在自動操作模式中,控制器1600回應於致動第一推鈕致動器1410而操作馬達710以導致張緊輪440旋轉。一旦控制器1600決定帶子中的張力達到(預先設定的)所要的帶子張力,控制器1600就自動操作馬達以導緻密封總成500實施密封迴圈(而無需來自操作員的另外的輸入)。
電源(經由合適的佈線及其他元件)電連接至捆紮工具50的若干元件,包括馬達710、顯示總成1300、致動總成1400、控制器1600及一或多個感測器1700,且經組態來給該等組件供電。在本示範性實施例中,電源是可再充電電池(諸如鋰離子或鎳鎘電池),不過在其他實施例 中,它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適的電源。電源經設定大小、經設定形狀並以其他方式經構形來接收在由外殼100界定的插座190中。捆紮工具50包括一或多個電池固定裝置(未示出)以在接收在插座中時將電源可釋放地固定在適當位置。捆紮工具50或電源之致動將電源自外殼100解鎖並且使得操作員能夠將電源自外殼100移除。
下文描述使用捆紮工具50來實施捆紮迴圈,其包括:(1)張緊迴圈,其中捆紮工具50將帶子S圍繞負載L張緊;及(2)密封迴圈,其中捆紮工具50對定位在帶子S之重疊的頂部部分及底部部分周圍的密封元件SE及帶子之頂部部分及底部部分自身進行切口,並將帶子自帶子供應裝置切下。初始地,張緊總成400處於其帶子張緊位置,密封總成500之顎夾536及顎夾538處於其各自的起始位置,且觸發器910處於其起始位置。出於本示例之目的,捆紮工具50處於自動模式。
操作員首先自帶子供應裝置(未示出)拉動帶子S之前端並將帶子S之前端穿過密封元件SE。在保持密封元件SE的同時,操作員將帶子纏繞在負載L周圍並將帶子S之前端定位在帶子S之另一部分下方,並再次將帶子S之前端穿過密封元件SE。之後,將密封元件SE定位在帶子S之重疊的頂部部分及底部部分周圍。然後操作員將帶子S之前端向後彎曲,並沿帶子S滑動密封元件SE,直到其達到彎曲部。第11圖示出了此時的彎曲部及密封元件SE之位置。
然後操作員將觸發器910自其起始位置拉動到其致動位置以將張緊總成400自其帶子張緊位置移動到其帶子插入位置。在保持觸發器910處於其致動位置的同時,操作員將在密封元件SE後面的帶子S之頂部部分引入帶子接收開口中,使得帶子S之頂部部分位於張緊輪440與支撐件300的腳部320之滾筒380之間。然後操作員手動拉動帶子S以消除鬆弛並將捆紮工具50朝向密封元件SE推動,直到密封元件SE定位在顎夾536與顎夾538之間。此時帶子S之底部部分在腳部320下面。
然後操作員釋放觸發器910。這導致張緊總成偏置元件400s迫使張緊總成400回到其帶子張緊位置,這導致張緊輪440接合帶子S之頂部部分且抵靠滾筒380夾緊帶子。觸發器偏置元件910s迫使觸發器910回到其起始位置。此時帶子S之底部部分在腳部320下面。然後操作員致動第一推鈕致動器1410以發起捆紮迴圈。作為回應,控制器1600藉由控制馬達710開始使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這導致張緊輪軸428b及其上的張緊輪440開始旋轉)來開始張緊迴圈。當張緊輪440旋轉時,其拉動帶子S之頂部部分,從而將帶子S圍繞負載L張緊。在整個張緊迴圈中,控制器1600偵測馬達710所消耗的電流。當此電流達到與用於此捆紮迴圈的(預先設定的)所要的帶子張力關聯的預先設定的值時,控制器1600使馬達710停止,從而終止張緊迴圈。
然後控制器1600藉由控制馬達710開始使馬達輸出軸712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來自動開始密封迴圈。這導致顎夾536及顎夾538:(1)自它們各自的起始位置樞轉到它們各自的密封位置以在密封元件SE及在密封元件SE內的帶子S之頂部部分及底部部分中切出缺口;然後(2)自它們各自的密封位置樞轉回到它們各自的起始位置,以使得能夠將捆紮工具50自帶子S移除。第12圖示出了帶缺口的密封元件SE及帶子S。
雖然密封元件包含經構形來向密封元件中切割以將帶子之兩個部分附接到其自身的顎夾,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密封元件可包含其他密封機構,諸如摩擦焊接總成或無密封附接總成。
捆紮工具之其他實施例可包括與上文描述及附圖示出的捆紮工具50中所包括的彼等相比更少的總成、元件及/或特徵結構。例如,其他捆紮工具可包括雙向樞轉觸發器、解耦總成及防轉齒輪中的一些(包括其中的僅一者)。換言之,雖然捆紮工具50包括該等總成、元件及/或特徵結構中的全部,但它們獨立於彼此且可獨立地包括在其他捆紮工具中。
50:捆紮工具
100:外殼
150:手柄
190:插座
1300:顯示總成
1400:致動總成
1410:第一推鈕致動器
1420:第二推鈕致動器

Claims (19)

  1. 一種捆紮工具,包含:一支撐件;一張緊總成,該張緊總成安裝至該支撐件且能夠相對於該支撐件在一帶子張緊位置與一帶子插入位置之間樞轉;及一觸發器總成,該觸發器總成包含:一觸發器,該觸發器包含一觸發器主體及自該觸發器主體延伸的一觸發器頭,其中該觸發器頭界定一行程銷槽,其中該觸發器經由一觸發器樞軸銷安裝至該張緊總成,且能夠相對於該張緊總成且圍繞該觸發器樞軸銷在一起始位置與一中間位置之間樞轉,且能夠相對於該支撐件且圍繞一張緊總成樞轉軸線自該中間位置樞轉到一致動位置以將該張緊總成自該帶子張緊位置移動到該帶子插入位置;一行程銷,該行程銷安裝至該張緊總成且延伸穿過該觸發器頭之該行程銷槽以將該觸發器相對於該張緊總成之樞轉約束在該起始位置與該中間位置之間;及一觸發器齒輪,該觸發器齒輪包含界定一止動表面的一觸發器齒輪頭、自該觸發器齒輪頭延伸的一觸發器齒輪臂、及連接至該觸發器齒輪臂且包括觸發器齒輪齒的一觸發齒輪腳,其中該觸發器齒輪頭可旋轉地安裝至該行程銷。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張緊總 成樞轉軸線及一觸發器樞轉軸線是不同的且平行於彼此。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當該觸發器處於該起始位置時,該行程銷處於該行程銷槽之一第一端部處,且當該觸發器處於該中間位置時,該行程銷處於該行程銷槽的相反的一第二端部處。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當該觸發器處於該致動位置時,該行程銷處於該槽之該第二端部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觸發器總成進一步包含將該觸發器偏置到該起始位置的一觸發器偏置元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觸發器偏置元件包含一扭轉彈簧。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觸發器總成進一步包含一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及一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該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固定地附接到該觸發器,該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將該觸發器齒輪頭之該止動表面偏置成與該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接觸。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包含一扭轉彈簧。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包含一銷。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張緊總 成包含一張緊輪及一張緊總成齒輪裝置,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張緊輪以使該張緊輪圍繞一張緊輪旋轉軸線沿一張緊旋轉方向旋轉,該捆紮工具進一步包含:一馬達,該馬達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以驅動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及一解耦總成,該解耦總成能夠致動以使得該張緊輪能夠圍繞該張緊輪旋轉軸線沿與該張緊旋轉方向相反的一方向旋轉,其中該觸發器可操作地連接至該解耦總成以在自該起始位置樞轉到該中間位置時致動該解耦總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解耦總成包含一解耦總成外殼,該解耦總成外殼具有一管狀主體,該管狀主體安裝至該張緊總成且能夠相對於該張緊總成旋轉,該主體包含圍繞該主體之一外周延伸的齒。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觸發器總成進一步包含一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及一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該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固定地附接到該觸發器,該觸發器齒輪偏置元件將該觸發器齒輪頭之該止動表面偏置成與該觸發器齒輪接合元件接觸,使得該觸發器自該起始位置到該致動位置的樞轉導致該觸發器齒輪齒接合該解耦總成外殼之該主體之該等齒且使該解耦總成外殼相對於該張緊總成旋轉。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解耦總成進一步包含:一解耦總成軸,該解耦總成軸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解耦總成外殼內;一第一可接合元件,該第一可接合元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解耦總成外殼內且安裝至該解耦總成軸以用於隨其旋轉;一第二可接合元件,該第二可接合元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解耦總成外殼內且相對於該張緊總成旋轉固定;及一可擴展元件,該可擴展元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解耦總成外殼內且外接於該第一可接合元件之至少部分及該第二可接合元件之至少部分,且具有固定到該第二可接合元件的一第一端部及固定到該解耦總成外殼的一第二端部,其中該可擴展元件經設定尺寸成使得當靜止時,該可擴展元件對該第一可接合元件及該第二可接合元件施加壓縮力,從而阻止該第一可接合元件及該第二可接合元件相對於彼此旋轉。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解耦總成外殼經由該觸發器自該起始位置到該中間位置的移動進行的旋轉導致該可擴展元件之該第二端部相對於該可擴展元件之該第一端部旋轉,從而導致該可擴展元件之一內徑擴大且使得該第一可接合元件能夠相對於該第二可接合元件旋轉。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可擴展元件包含一扭轉彈簧。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捆紮工具,其中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包含一環形齒輪,該環形齒輪包含外齒,其中該解耦總成軸包含齒,其中該捆紮工具進一步包含一中間齒輪裝置,該中間齒輪裝置將該環形齒輪之該等外齒與該解耦總成軸之該等齒可操作地連接,其中該解耦總成軸及該中間齒輪裝置阻止該環形齒輪旋轉,除非該解耦總成經致動。
  17. 一種捆紮工具,包含:一支撐件;一密封總成,該密封總成安裝至該支撐件且包含多個顎夾,該多個顎夾能夠自各自的顎夾起始位置移動到各自的顎夾密封位置;一馬達,該馬達包含一馬達輸出軸;一第一飛輪,該第一飛輪安裝至該馬達輸出軸,其中該第一飛輪經構形來在該馬達輸出軸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隨該馬達輸出軸旋轉,且在該馬達輸出軸沿與該第一旋轉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不隨該馬達輸出軸旋轉;一皮帶輪,該皮帶輪安裝至該第一飛輪;一皮帶,該皮帶將該皮帶輪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密封總成,一第二飛輪,該第二飛輪安裝至該支撐件;及 一防轉齒輪,該防轉齒輪安裝至該第二飛輪並且由該皮帶驅動地接合,其中該第二飛輪經構形來使得該皮帶能夠驅動該防轉齒輪沿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並阻止該皮帶驅動該防轉齒輪沿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捆紮工具,進一步包含:一張緊總成,該張緊總成安裝至該支撐件且能夠相對於該支撐件在一帶子張緊位置與一帶子插入位置之間樞轉,其中該張緊總成包含一張緊輪及一張緊總成齒輪裝置,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張緊輪以使該張緊輪旋轉,其中該馬達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以驅動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捆紮工具,進一步包含:一第三飛輪,該第三飛輪安裝至該馬達輸出軸,其中該第三飛輪經構形來在該馬達輸出軸沿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隨該馬達輸出軸旋轉,且在該馬達輸出軸沿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不隨該馬達輸出軸旋轉;一第二皮帶輪,該第二皮帶輪安裝至該第三飛輪;及一第二皮帶,該第二皮帶將該第二皮帶輪可操作地連接至該張緊總成齒輪裝置。
TW111121202A 2021-07-23 2022-06-08 捆紮工具 TWI822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25055P 2021-07-23 2021-07-23
US63/225,055 2021-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6845A TW202306845A (zh) 2023-02-16
TWI822092B true TWI822092B (zh) 2023-11-11

Family

ID=8285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1202A TWI822092B (zh) 2021-07-23 2022-06-08 捆紮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73752A2 (zh)
CN (1) CN117715828A (zh)
TW (1) TWI822092B (zh)
WO (1) WO202300423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4652A2 (en) * 2022-02-10 2023-08-17 Bedford Industries, Inc. Bib tie automa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2012A (zh) * 2013-05-05 2015-01-16 Orgapack Gmbh 捆紮設備
JP6329151B2 (ja) * 2012-09-24 2018-05-23 シグノード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アイピ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バンド掛け装置
US20190185189A1 (en) * 2016-09-18 2019-06-20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Strapping apparatus
US20200354094A1 (en) * 2019-05-07 2020-11-12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Strapp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17705A (fr) * 1930-09-11 1932-01-13 Appareil pour le serrage et l'agrafage des ceintures de feuillard autour des emballages
US3420158A (en) * 1967-01-31 1969-01-07 Signode Corp Strap feed and tensioning mechanism
US4313779A (en) * 1979-07-30 1982-02-02 Signode Corporation All electric friction fusion strapping tool
US9254932B2 (en) * 2008-04-23 2016-02-09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Strapping device with an electrical drive
CA3189194A1 (en) * 2020-07-13 2022-01-20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Strapping to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9151B2 (ja) * 2012-09-24 2018-05-23 シグノード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アイピ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バンド掛け装置
TW201502012A (zh) * 2013-05-05 2015-01-16 Orgapack Gmbh 捆紮設備
US20190185189A1 (en) * 2016-09-18 2019-06-20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Strapping apparatus
US20200354094A1 (en) * 2019-05-07 2020-11-12 Signode Industrial Group Llc Strapp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73752A2 (en) 2024-05-29
CN117715828A (zh) 2024-03-15
TW202306845A (zh) 2023-02-16
WO2023004232A3 (en) 2023-03-16
WO2023004232A2 (en)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77137B2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combination hand-held notch-type strapping tool
TWI822092B (zh) 捆紮工具
US20230159198A1 (en) Strapping tool
US11524801B2 (en) Strapping tool
KR20180020170A (ko) 배터리 구동 플랫 텐셔너 공구
CN110723340B (zh) 一种便携式打包机
KR102315941B1 (ko) 클램프 고정 장치를 갖는 자동 스트래핑 포장용 공구
JPH0116723B2 (zh)
WO2023158953A1 (en) Strapping tool with a sealing-cycle-interrupt operating mode
WO2023158952A1 (en) Strapping tool with energy-release feature
WO2024050278A1 (en) Strapping device with a combined tensioning-and-welding assembly
WO2023158950A2 (en) Strapping device with movable motor
WO2023158951A2 (en) Strapping tool with drag torque lock
WO2024081475A1 (en) Strapping device with motor-driven rocker
WO2024118296A1 (en) Strapping device with motor-driven rocker
EP4134314A1 (en) Fusion welding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