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874B -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874B
TWI820874B TW111131571A TW111131571A TWI820874B TW I820874 B TWI820874 B TW I820874B TW 111131571 A TW111131571 A TW 111131571A TW 111131571 A TW111131571 A TW 111131571A TW I820874 B TWI820874 B TW I8208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
bssid
frame
tdls
wireless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2774A (zh
Inventor
郭宇宸
黃國剛
李云波
淦明
麥克 蒙特穆羅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8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用於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在該方法中,第一STA發送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第一STA接收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本申請應用於支援IEEE 802.11ax下一代WiFi協定,如802.11be,或EHT等802.11系列協定的無線局域網系統。

Description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本申請涉及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隨著WLAN技術的發展,在WLAN通信網路中引入了多基本服務集標識集合(multiple 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 set,multiple BSSID,也可以稱為多BSSID集合)的特性。其中,多BSSID集合包含有多個基本服務集標識(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且多個BSSID中不同的BSSID用於標識不同的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
在WLAN通信網路中,與同一個接入點(access point,AP)關聯的站點(station,STA)的數量可以為多個,多個STA可以記為STAs。如果該STAs處於無線通訊可達範圍內,則該STAs可以基於TDLS建立直連鏈路,從而進行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目前,一個BSS包含一個AP以及若干個STA,連接於AP的若干個STA之間可以通過TDLS進行通信。其中,若干個STA之間在TDLS通信過程中,所收發的TDLS無線幀需要攜帶該BSS對應的BSSID。並且,對於某一個STA而言,在該STA接收到的TDLS無線幀中所包含的BSSID與該STA所歸屬的BSS對應的BSSID不同時,該STA可以確定該STA與該TDLS無線幀的發送方並不是歸屬於同一個BSS,而不會對該TDLS無線幀進行回復(或回應)。換言之,TDLS直連鏈路只能在同一個BSS之內的站點之間建立,若兩個STA分別歸屬於不同的BSS,則這兩個STA無法基於TDLS進行通信。
其中,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使用的是相同的通信參數(例如操作集、通道號、天線埠等),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下的STA也有可能需要基於TDLS進行通信。
然而,由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分別對應於不同的BSSID,使得不同的AP下的STA所在的BSS所屬的BSSID有可能是不同的,導致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下的STA之間無法基於TDLS進行通信。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用於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於TDLS的傳輸方法,應用於WLAN通信,該方法由第一STA執行,或者,該方法由第一STA中的部分元件(例如處理器、晶片、或晶片系統等)執行,在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以該方法由第一STA執行為例進行描述。在該方法中,第一STA發送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第一STA接收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第二STA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第二STA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於TDLS的傳輸方法,應用於WLAN通信,該方法由第二STA執行,或者,該方法由第二STA中的部分元件(例如處理器、晶片、或晶片系統等)執行,在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以該方法由第二STA執行為例進行描述。在該方法中,第二STA接收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第二STA發送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第二STA所接收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第二STA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第二STA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於TDLS的傳輸裝置,應用於WLAN通信,該裝置為第一STA,或者,該裝置為第一STA中的部分元件(例如處理器、晶片、或晶片系統等)。該裝置中的發送單元用於發送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該裝置中的接收單元用於接收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發送單元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第二STA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第二STA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於TDLS的傳輸裝置,應用於WLAN通信,該裝置為第二STA,或者,該裝置為第二STA中的部分元件(例如處理器、晶片、或晶片系統等)。該裝置中的接收單元接收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該裝置中的發送單元用於發送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接收單元所接收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接收單元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發送單元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發起者為第一STA,該回應者為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多鏈路設備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指示的發起者具體可以為第一STA或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的位址資訊所指示的回應者具體可以為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以實現多個單鏈路設備之間、多個多鏈路設備之間或多鏈路設備與單鏈路設備之間的基於TDLS的通信過程。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與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相同。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與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相同,即TDLS發起者和TDLS回應者歸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同一個BSSID對應的BSS。使得同一個的BSS的多個STA之間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同一個BSS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其中,該多BSSID集合包括該第二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當該方法應用於TDLS發現過程或TDLS建立過程時,作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第二無線幀也可以攜帶用於承載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的第二資訊元素,例如該第二資訊元素包含於TDLS發現回應幀或該第二資訊元素包含於TDLS建立回應幀。
可選的,第二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的回應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包括TDLS發現和/或TDLS建立等),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傳輸的基本服務集標識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相同。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與第二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二BSSID可以為相同的BSSID,即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在收到攜帶有第一BSSID的第一無線幀之後,在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中攜帶與第一BSSID相同的第二BSSID。降低第二無線幀的實現複雜度的同時,也便於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基於相同的BSSID確定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不同。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與第二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二BSSID可以為不同的BSSID,即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在收到攜帶有第一BSSID的第一無線幀之後,在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中攜帶與第一BSSID不同的第二BSSID。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無需受限於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BSSID的設置,提升該第二無線幀的實現靈活性。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即TDLS發起者和TDLS回應者分別歸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BSSID對應的BSS。使得不同的BSS中的STA之間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BSS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通信過程。其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時,該方法應用於TDLS發現過程;或,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時,該方法應用於TDLS建立過程。或者,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TDLS setup confirm)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時,該過程可以稱為TDLS認證過程;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時,該過程可以稱為TDLS的資料幀傳輸過程。
可選的,第一確認幀可以為確認(acknowledge,ACK)幀,或,第二確認幀可以為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Block ACK簡稱BA)幀或ACK幀。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Link Identifier element,LIE)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單鏈路設備。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例如第二STA)可以基於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接收得到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從而,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在第一無線幀中的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所在位置中接收得到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後續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基於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與第一STA通信。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中,還可以攜帶用於指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鏈路資訊的多鏈路元素。其中,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可以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用以指示該TDLS的發起者為第一MLD,後續可以使得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可以基於該第一無線幀實現與第一MLD之間基於TDLS的通信過程。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第一無線幀所包含的第一多鏈路元素的公共資訊欄位中,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公共資訊欄位確定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一欄位,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欄位位於該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欄位位於該第一無線幀所包含的多鏈路元素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出現點陣圖欄位確定該第一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
可選的,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二STA的MAC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單鏈路設備。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例如第一STA)可以基於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接收得到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從而,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在第二無線幀中的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所在位置中接收得到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後續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基於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與第二STA通信。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二STA所發送的第二無線幀中,還可以攜帶用於指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鏈路資訊的多鏈路元素。其中,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可以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用以指示該TDLS的回應者為第二MLD,後續可以使得第一STA(或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可以基於該第二無線幀實現與第二MLD之間基於TDLS的通信過程。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第二無線幀所包含的第二多鏈路元素的公共資訊欄位中,使得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公共資訊欄位確定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二欄位,該第二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欄位位於所述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欄位位於該第一無線幀所包含的多鏈路元素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出現點陣圖欄位確定該第一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握手消息(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peer key handshake message,TPK Handshake Message),該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peer key,TPK)所需的參數,該參數包括該第一BSSID。
可選的,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TPK Handshake Message,該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TPK所需的參數,該參數包括該第二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無線幀中還包括攜帶有TPK所需的參數,且該參數包括第一BSSID。其中,TPK為用於TDLS通信的秘鑰,使得該秘鑰為基於第一BSSID(或第二BSSID)生成,提供了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時的秘鑰生成方式。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多鏈路設備(multiple link device,ML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分別隸屬於不同的MLD,從而,該傳輸方法還可以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MLD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可選的,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隸屬於相同的ML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隸屬於相同的MLD,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相同MLD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該方法還包括:第一STA發送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該第一STA接收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第一STA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第一STA還可以基於攜帶回應者的IP位址的第三無線幀請求回應者的MAC位址,以通過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的MAC位址。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STA可以基於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方式以確定該回應者的IP位址,第一STA也可以基於AP的配置資訊/指令的方式以確定該回應者的IP位址,第一STA也可以基於二維碼掃描的方式以確定該回應者的IP位址,第一STA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確定該回應者的IP位址,此處不做限定。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為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在該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該方法還包括:第一STA發送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該第一STA接收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可以為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從而,在第一STA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第一STA還可以基於攜帶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的第四無線幀請求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以通過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包括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該發送單元,還用於發送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該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發送單元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該裝置還可以基於攜帶回應者的IP位址的第三無線幀請求回應者的MAC位址,以通過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的MAC位址。
在第三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為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該發送單元,還用於發送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該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可以為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從而,在發送單元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該裝置還可以基於攜帶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的第四無線幀請求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以通過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該第一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向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接入點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位址一(Address 1,A1)欄位、位址二(Address 2,A2)欄位和位址三(Address 3,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一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其中,第一STA可以向第一STA所關聯的第一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的位址(receiver address,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的位址(transmitter address,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目的位址(destination address,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該第一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向該第二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資料傳輸過程,即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其中,第一STA具體可以向第二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該第一STA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接收來自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AP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為TDLS建立回應幀。其中,第一STA可以接收來自第一STA所關聯的第一AP發送的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該第一STA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接收來自該第二STA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TDLS資料傳輸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其中,第一STA可以接收來自第二STA發送的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該第二STA接收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接收來自該第二STA關聯的第二AP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AP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一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其中,第二STA可以接收來自第二STA所關聯的第二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該第二STA接收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接收來自該第一STA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資料傳輸過程,即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其中,第二STA具體可以接收來自第一STA發送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該第二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向該第二STA關聯的第二AP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AP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為TDLS建立回應幀。其中,第二STA具體可以向第二STA所關聯的第二AP發送的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該第二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向該第一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TDLS資料傳輸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其中,第二STA具體可以向第二STA關聯的第二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本申請實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應用於WLAN通信,該方法由AP執行,或者,該方法由AP中的部分元件(例如處理器、晶片、或晶片系統等)執行,在第五方面及其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以該方法由AP執行為例進行描述。在該方法中,AP接收來自第一STA的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回應者的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其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不同於該回應者所在的BSS;該AP發送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AP所接收的攜帶回應者的IP位址的第三無線幀用於請求回應者的MAC位址,使得AP基於該第三無線幀發送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以使得第一STA通過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回應者的MAC位址。此後,第一STA可以通過攜帶該回應者的MAC位址的第一無線幀與回應者實現TDLS傳輸,並且,第一STA所在的BSS和回應者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且第一STA所在的BSS不同於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從而,不同BSS中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AP所指示MAC位址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實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應用於WLAN通信,該裝置為AP,或者,該裝置為AP中的部分元件(例如處理器、晶片、或晶片系統等)。該裝置中的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來自第一STA的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回應者的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其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不同於該回應者所在的BSS;該裝置中的發送單元,用於發送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接收單元所接收的攜帶回應者的IP位址的第三無線幀用於請求回應者的MAC位址,使得發送單元基於該第三無線幀發送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以使得第一STA通過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回應者的MAC位址。此後,第一STA可以通過攜帶該回應者的MAC位址的第一無線幀與回應者實現TDLS傳輸,並且,第一STA所在的BSS和回應者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且第一STA所在的BSS不同於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從而,不同BSS中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AP所指示MAC位址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在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回應者為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在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STA與該回應者位於同一個局域網;或,
該第一STA與該回應者位於同一個子網;或,
該回應者的標識資訊與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之間的映射關係預配置於該AP。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該AP為與第一STA關聯的AP,第一STA所在的BSS和回應者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AP可以通過預配置的方式將第一STA所在的BSS和回應者所在的BSS設置於同一個局域網(或同一個子網),以確定回應者的MAC位址。或,AP可以與回應者關聯的AP之間進行交互的方式,以確定回應者的MAC位址。
在第五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AP發送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之後,該方法還包括:該AP接收來自該第一STA的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該AP發送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AP所接收的攜帶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的第四無線幀用於請求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使得AP基於該第四無線幀發送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以使得第一STA通過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此後,第一STA可以通過攜帶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的第一無線幀與回應者實現TDLS傳輸。從而,不同BSS中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AP所指示的其他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在第六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接收單元,還用於來自該第一STA的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該發送單元,還用於發送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接收單元所接收的攜帶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的第四無線幀用於請求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使得該裝置基於該第四無線幀發送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以使得第一STA通過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此後,第一STA可以通過攜帶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的第一無線幀與回應者實現TDLS傳輸。從而,不同BSS中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AP所指示的其他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實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與記憶體耦合;該記憶體用於儲存程式或指令;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執行該程式或指令,以使該裝置實現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或者,以使該裝置實現前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或者,以使該裝置實現前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種儲存一個或多個電腦執行指令的電腦可讀儲存介質,當電腦執行指令被處理器執行時,該處理器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或者,該處理器執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或者,該處理器執行如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種儲存一個或多個電腦的電腦程式產品(或稱電腦程式),當電腦程式產品被該處理器執行時,該處理器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種可能實現方式的方法,或者,該處理器執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或者,該處理器執行如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晶片系統,該晶片系統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支援通信裝置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於支援通信裝置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於支援通信裝置實現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意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晶片系統還可以包括記憶體,用於保存該通信裝置必要的程式指令和資料。該晶片系統,可以由晶片構成,也可以包含晶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可選的,該晶片系統還包括介面電路,該介面電路為該至少一個處理器提供程式指令和/或資料。
本申請實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通信裝置和第四方面的通信裝置,和/或,該通信系統包括上述第六方面的通信裝置,和/或,該通信系統包括上述第七方面的通信裝置。
其中,第七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不同實現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第二STA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第二STA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本申請中,除特殊說明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參考。在本申請中各個實施例、以及各實施例中的各個實施方式/實施方法/實現方法中,如果沒有特殊說明以及邏輯衝突,不同的實施例之間、以及各實施例中的各個實施方式/實施方法/實現方法之間的術語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實施例、以及各實施例中的各個實施方式/實施方法/實現方法中的技術特徵根據其內在的邏輯關係可以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實施方式、實施方法、或實現方法。以下該的本申請實施方式並不構成對本申請保護範圍的限定。
可以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的一些可選的特徵,在某些場景下,可以不依賴於其他特徵,比如其當前所基於的方案,而獨立實施,解決相應的技術問題,達到相應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場景下,依據需求與其他特徵進行結合。相應的,本申請實施例中給出的裝置也可以相應的實現這些特徵或功能,在此不予贅述。
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是指兩個或多於兩個。"以下至少一項(個)"或其類似表達,是指的這些項中的任意組合,包括單項(個)或複數項(個)的任意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項(個),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單個,也可以是多個。
另外,為了便於清楚描述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在本申請的實施例中,採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樣對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項或相似項進行區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樣並不對數量和執行次序進行限定,並且"第一"、"第二"等字樣也並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時,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詞用於表示作例子、例證或說明。本申請實施例中被描述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實施例或設計方案不應被解釋為比其它實施例或設計方案更優選或更具優勢。確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詞旨在以具體方式呈現相關概念,便於理解。
為便於理解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方法,下面將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系統架構進行說明。可理解的,本申請實施例描述的系統架構是為了更加清楚的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並不構成對於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限定。
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適用於WLAN場景,例如可以適用於IEEE 802.11系統標準,例如802.11a/b/g標準、802.11n標準、802.11ac標準、802.11ax標準,或其下一代,例如802.11be標準或更下一代的標準中。
雖然本申請實施例主要以部署WLAN網路,尤其是應用IEEE 802.11系統標準的網路為例進行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本申請涉及的各個方面可以擴展到採用各種標準或協定的其它網路,例如, BLUETOOTH(藍牙), 高性能無線LAN (high performance radio LAN,HIPERLAN)  (一種與IEEE 802.1 1標準類似的無線標準,主要在歐洲使用)以及廣域網路(WAN)、個人區域網(personal area network, PAN)或其它現在已知或以後發展起來的網路。因此,無論使用的覆蓋範圍和無線接入協議如何,本申請提供的各種方面可以適用於任何合適的無線網路。
本申請實施例還可以適用於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網路或車聯網(Vehicle to X,V2X)等無線局域網系統中。當然,本申請實施例還可以適用於其他可能的通信系統,例如,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聯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統、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統, 以及未來的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統等。
上述適用本申請的通信系統僅是舉例說明,適用本申請的通信系統不限於此,在此統一說明,以下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所提供的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可以應用於無線通訊系統,該無線通訊系統可以為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或蜂窩網,該方法可以由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信設備或通信設備中的晶片或處理器實現,該通信設備可以是一種支援多條鏈路並行進行傳輸的無線通訊設備,例如,稱為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device,MLD)或多頻段設備(multi-band device)。相比於僅支援單條鏈路傳輸的設備來說,多鏈路設備具有更高的傳輸效率和更高的輸送量。
請參閱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統的一個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圖1所示通信系統中,以本申請所涉及的通信裝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裝置)為多鏈路設備為例進行說明;而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申請所涉及的通信裝置(無線幀發送裝置或無線幀接收裝置)還可以為單鏈路設備,圖1所示僅僅為一個示例,不應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
如圖1所示,該通信系統主要包括至少一個多鏈路接入點設備(Multi-link AP device)以及至少一個多鏈路非接入點站點設備(Multi-link non-AP STA device)(簡稱為多鏈路站點設備),其中,多鏈路接入點設備和多鏈路站點設備可以統稱為多鏈路設備。下面將對多鏈路設備進行介紹。
一般的,多鏈路設備包括一個或多個隸屬的站點(affiliated station,記為affiliated STA),隸屬的STA是一個邏輯上的站點,可以工作在一條鏈路上。其中,隸屬的站點可以為接入點(access point,AP)或非接入點站點(non-access point station, non-AP STA)。為描述方便,本申請將隸屬的站點為AP的多鏈路設備可以稱為多鏈路AP或多鏈路AP設備(multi-link AP device)或AP多鏈路設備(AP multi-link device),隸屬的站點為non-AP STA的多鏈路設備(multi-link non-AP STA device)可以稱為多鏈路STA或多鏈路STA設備或STA多鏈路設備(STA multi-link device)。為描述方便,“多鏈路設備包括隸屬STA”在本申請實施例中也簡要描述為“多鏈路設備包括STA”。
值得注意的是,多鏈路設備包括多個邏輯站點,每個邏輯站點工作在一條鏈路上,但允許多個邏輯站點工作在同一條鏈路上。下文的提到的鏈路標識表徵的是工作在一條鏈路上的一個站點,也就是說,如果一條鏈路上有多於1個站點,則需要多於1個鏈路標識表徵他們。下文的提到的鏈路有時也表示工作在該條鏈路上的站點。
多鏈路AP設備與多鏈路STA在資料傳輸時,可以採用鏈路標識來標識一條鏈路或一條鏈路上的站點。在通信之前,多鏈路AP設備與多鏈路STA設備可以先協商或溝通鏈路標識與一條鏈路或一條鏈路上的站點的對應關係。因此在資料傳輸中,不需要傳輸大量的信令資訊用來指示鏈路或鏈路上的站點,攜帶鏈路標識即可,降低了信令開銷,提升了傳輸效率。
一個示例中,多鏈路AP設備在建立BSS時,發送的管理幀,比如信標(beacon)幀,會攜帶一個包括多個鏈路標識資訊欄位的元素,每個鏈路標識資訊欄位可以建議一個鏈路標識與工作在一個鏈路上的站點的對應關係。每個鏈路標識資訊欄位包括鏈路標識,還包括:介質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位址,操作集,通道號中的一個或多個,其中MAC 位址,操作集,通道號中的一個或多個可以指示一條鏈路;另一個示例中,在多鏈路建立關聯過程中,多鏈路AP設備和多鏈路站點設備協商多個鏈路標識資訊欄位。在後續的通信中,多鏈路AP設備或者多鏈路站點設備會通過使用鏈路標識來表徵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站點,鏈路標識還可以表徵該站點的MAC位址,工作的操作集,通道號中的一個或多個屬性。其中MAC位址,也可以換成關聯後多鏈路AP設備的關聯標識。
如果是多個站點工作在一條鏈路上,那麼鏈路標識(是一個數位的ID),表徵的意義除了包括鏈路所在的操作集,通道號,還包括工作在該鏈路上的站點標識,比如站點的MAC位址或者(association identifier,AID)。
多鏈路設備可以遵循802.11系列協定實現無線通訊,例如,遵循極高吞吐率(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站點,或遵循基於802.11be或相容支持802.11be的站點,實現與其他設備的通信,當然其他設備可以是多鏈路設備,也可以不是多鏈路設備。
本申請涉及的non-AP MLD可以為無線通訊晶片、無線感測器或無線通訊終端。例如支援Wi-Fi通訊功能的使用者終端、使用者裝置,接入裝置,訂戶站,訂戶單元,移動站,使用者代理,使用者裝備,其中,使用者終端可以包括各種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它處理設備,以及各種形式的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移動台(mobile station,MS),終端(terminal),終端設備(terminal equipment),可擕式通信設備,手持機,可擕式計算設備,娛樂設備,遊戲裝置或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設備或被配置為經由無線介質進行網路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適的設備等。此外,non-AP MLD可以支援802.11be制式或者802.11be的下一代WLAN制式。non-AP MLD也可以支援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多種WLAN制式。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的AP MLD可以為一種部署在無線通訊網路中為其關聯的non-AP提供無線通訊功能的裝置,主要部署於家庭、大樓內部以及園區內部,典型覆蓋半徑為幾十米至上百米,當然,也可以部署於戶外。AP MLD相當於一個連接有線網和無線網的橋樑,主要作用是將各個無線網路用戶端端連接到一起,然後將無線網路接入乙太網。具體的,AP MLD可以是帶有Wi-Fi晶片的基站、路由器、閘道、中繼器,通信伺服器,交換機或橋接器等通信設備,其中,該基站可以包括各種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繼站等。此外,AP MLD可以支援802.11be制式或者802.11be的下一代WLAN制式。AP MLD也可以支援802.11ax、802.11ac、802.11n、802.11g、802.11b及802.11a等WLAN制式。
上述內容簡要闡述了本申請實施例的系統架構,為更好地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介紹與本申請實施例相關的幾個內容。
一. 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
在WLAN通信網路中,與同一個接入點(access point,AP)關聯的站點(station,STA)的數量可以為多個,多個STA可以記為STAs。如果該STAs處於無線通訊可達範圍內,則該STAs可以基於TDLS建立直連鏈路,從而進行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通過TDLS發現過程與TDLS建立過程,兩個站點可以建立起直連鏈路,從而進行點對點通信。當不再需要直連鏈路時,STAs可以通過TDLS拆卸(teardown)過程來斷開直連鏈路。
1.TDLS的發現(discovery)過程。其中,在TDLS的發現過程中,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簡稱發起者)需要通過TDLS發現過程來獲得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簡稱回應者)的資訊。具體包括:
步驟1:發起者發送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發現請求(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中攜帶發起者的相關資訊,以及鏈路標識資訊元素(Link Identifier element),該Link Identifier element用來攜帶直連鏈路的相關資訊,包括發起者的位址,回應者的位址以及BSSID。其中,該BSSID為發起者和回應者所在的BSS的識別字,換言之,發起者和回應者必須在同一個BSS之內。
可選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的框架格式的一個實現示例如圖2a所示。在圖2a中,Link Identifier element包括:
元素標識(Element ID)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1;長度(Length)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1;基本服務集標識(BSSID)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6;TDLS發起者的站點位址(TDLS initiator STA Address)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6;TDLS回應者的站點位址(TDLS response STA Address)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6。
可選的,發起者可以通過AP向回應者發送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例如,發起者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的過程中,包括發起者向AP發送第一幀,該第一幀包括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還包括AP向回應者發送第二幀,該第二幀包括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
示例性的,發起者向AP發送的承載TDLS發現請求幀的資料幀的幀結構如圖2b所示。包括如下資訊:
幀控制(Frame Control)、時長(Duration)、位址1(Address 1)、位址2(Address 2)、位址3(Address 3)、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位址4(Address 4)、服務品質控制(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QoS Control)、高吞吐率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 Control)、幀體(Frame Body)、幀校驗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 ,FCS)。
可選的,在圖2b所示示例中,位於“幀體(Frame Body)”之前的其他資訊(例如“幀控制(Frame Control)、時長(Duration)、位址1(Address 1)、位址2(Address 2)、位址3(Address 3)、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位址4(Address 4)、服務品質控制(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QoS Control)、高吞吐率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 Control)”中的至少一項),可以稱為MAC Header(欄位)。
其中,Address 1表示接收者的位址(RA, receiver address);Address 2表示發送者的位址(TA, transmitter address);Address 3取決於Frame Control中的To DS和From DS欄位的取值。
當資料幀(發送方為STA,接收方為AP時)為上行資料幀時,Address 3欄位表示目的位址(destination address,DA)。
當資料幀(發送方為AP,接收方為STA時)為下行資料幀時,Address 3欄位表示源位址(source address,SA)。
在TDLS發現過程之前,發起者可以通過ARP協定或代理ARP協定獲得回應者的MAC位址,從而將所述第一幀的目的位址欄位(DA)設置為回應者的MAC位址。AP收到該第一幀之後,會將該資料幀進行轉發。即,生成另一個資料幀,併發送給第二STA。
可選的,在上述TDLS發現請求幀中,“幀體(Frame Body)”中所攜帶鏈路標識資訊元素的幀結構可參考上述圖2a所示實現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圖2b所示框架格式還可以應用於除了TDLS之外的其他通信場景,例如關聯請求幀(或關聯回應幀)的收發場景,重關聯請求幀(或重關聯回應幀)的收發場景,或者是其他的場景,此處不做限定。
步驟2:回應者向發起者發送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發現回應(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該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中攜帶回應者的相關資訊,同時也包括Link Identifier element,該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內容與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的內容相同。應注意,若響應者收到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的值與其關聯的BSS的BSSID的值不同,則不回復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
2.TDLS建立(setup)過程。發起者需要通過TDLS建立過程來建立與回應者之間的直連鏈路,具體包括:
步驟1:發起者發送通道直接鏈路建立請求(TDLS setup request)幀,該TDLS setup request幀中包括發起者的相關資訊,以及與秘鑰生成相關的資訊,記為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握手消息1(TPK Handshake Message 1)。
可選的,發起者發送TDLS setup request幀的過程,可以包括發起者向AP發送第三幀,該第三幀包括該TDLS setup request幀;還可以包括AP向回應者發送第四幀,該第四幀包括該TDLS setup request幀。
步驟2:回應幀發送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回應(TDLS setup response)幀,該TDLS setup response幀中包括回應幀的相關資訊,以及與秘鑰生成的相關資訊,記為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握手消息2(TPK Handshake Message 2)。
可選的,回應者發送TDLS setup response幀的過程,可以包括回應者向AP發送第五幀,該第五幀包括該TDLS setup response幀;還可以包括AP向回應者發送第六幀,該第六幀包括該TDLS setup response幀。
步驟3:發起者發送TDLS建立確認(TDLS setup confirm)幀,該TDLS setup confirm幀中包括發起者的相關資訊,以及與秘鑰生成相關的資訊,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握手消息3(TPK Handshake Message 3)。
可選的,發起者發送TDLS setup confirm幀的過程,可以包括發起者向AP發送第七幀,該第七幀包括該TDLS setup confirm幀;還可以包括AP向回應者發送第八幀,該第八幀包括該TDLS setup confirm幀。
可選的,TPK Handshake Message 1,TPK Handshake Message 2, TPK Handshake Message 3均包括強健安全網路元素(robust security network element,RSNE)資訊元素和快速基本服務集轉換元素(fast BSS Transition element,FTE)資訊元素。
可選的,RSNE資訊元素的框架格式的一個示例如圖3所示。在圖3中,RSNE資訊元素包括:
元素標識(Element ID)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1;長度(Length)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1;版本(Vision)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2;組資料加密套件(Group Data Cipher Suite)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4;成對密碼套件計數(Pairwise Cipher Suite Count)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2;成對密碼套件清單(Pairwise Cipher Suite List)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4*m,m為成對密碼套件的個數);還包括:
認證及密匙管理套件計數(authentication and key management suite count,AKM Suite Count)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2;認證及密匙管理套件列表(authentication and key management suite list, AKM Suite List)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4*n,n為認證及密匙管理套件的個數);強健安全網路元素能力資訊(RSN Capabilities)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2;成對主秘鑰標識計數(pairwise master key identifier count,PMKID count)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2;成對主秘鑰識別欄位表(pairwise master key identifier list,PMKID List)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16*s,s為成對主秘鑰標識的個數);組管理加密套件(Group management Cipher Suite)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0或4。
可選的,FTE資訊元素的框架格式的一個示例如圖4所示,在圖4中,FTE資訊元素包括:
元素標識(Element ID)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1;長度(Length)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1;消息完整碼控制(message integrity code control,MIC Control)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2;消息完整碼(message integrity code, MIC)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變數(variable);認證者的亂數(authenticator nonce,ANonce)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32;請求者的亂數(supplicant nonce,SNonce)欄位,所占位元組數為32;可選參數(OptionalParameter(s)),所占位元組數為variable。
二.Multiple BSSID
當前的802.11標準支援多基本服務集標識集合(multiple 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 set,multiple BSSID,也可以稱為多BSSID集合)特性,其基本功能是在一個設備中,形成多個虛擬AP來服務不同類型的STA。多個虛擬AP可以進行共同管理,來節省管理開銷。
多BSSID集合可以是一些合作AP的結合,該合作的所有AP使用同一個操作集,通道號,以及天線介面。一般地,在多BSSID集合中,存在一個傳輸的BSSID(Transmitted BSSID)對應的AP,其他的AP都為Non-transmitted BSSID(非傳輸)對應的AP。多BSSID集合的資訊(也就是多BSSID元素)攜帶於Transmitted BSSID AP發送的管理幀(例如:信標幀或者探測回應幀或鄰居彙報)中。Non-transmitted BSSID的AP的BSSID的資訊是通過接收上述信標幀或者探測回應幀,或者鄰居彙報中的Multiple BSSID 元素等推導出來的。
此外,在多BSSID技術中,一個物理AP可以虛擬多個邏輯AP,每個虛擬後的AP管理一個BSS,不同的虛擬後的AP一般具有不同的SSID,以及許可權,比如安全機制或者傳輸機會等。在虛擬後的多個AP中,存在一個虛擬AP的BSSID被配置為傳輸(Transmitted) BSSID,該虛擬AP可以稱為傳輸(Transmitted)AP,其他虛擬AP的BSSID被配置為Non-transmitted  BSSID,該虛擬AP可以稱為非傳輸(Non-transmitted)AP。通常來說,Multiple BSSID的中多個AP還可以理解為一個AP設備虛擬出多個合作的AP設備。只有BSSID為Transmitted BSSID的AP可以發送信標幀(beacon)和探測回應幀(Probe Response),如果STA發送的探測請求幀(Probe Request)是給多BSSID集合中的一個BSSID為Non-transmitted BSSID的AP,此時BSSID為Transmitted BSSID的AP需要幫忙回應探測回應幀。BSSID為Transmitted BSSID的AP發送的beacon幀包括Multiple BSSID元素,其他Non-transmitted BSSID 的AP不能發送beacon幀。多個虛擬AP給其管理的站點分配的關聯標識(association identifier ,AID)是共用一個空間的,也就是說多個虛擬的BSS中的站點被分配的AID是不能重合的。
可選的,多BSSID元素如表1所示,包括元素ID,長度,最大BSSID指示,子元素。其中最大BSSID指示欄位的值(n)用於計算上述多BSSID集合中包含的BSSID的最大個數為2^n(即2的n次方),可選的子元素包括各個非傳輸BSSID的資訊。接收端根據參考BSSID、最大BSSID指示以及BSSID的序號可以計算出多BSSID集合中每個BSSID的值,各個BSSID包括48位元,其中多BSSID集合中每個BSSID的高(48-n)位的值與參考BSSID的高48-n位的值相同,多BSSID集合中每個BSSID的低n位的值為參考BSSID的低n位的值與BSSID的序號x值的和,然後再以2^n取模,其中參考BSSID(也就是Transmitted BSSID)攜帶於包含該Multiple BSSID元素的幀(比如信標幀)中的MAC頭中的BSSID欄位中,具體計算方法可參考802.11-2016標準協議。
表1
元素 ID 長度 最大BSSID指示 可選的子元素
位元組 1 1 1 可變
其中,表1中的“可選的子元素”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子元素 ID 名字 拓展
0 Non-transmitted BSSID profile 不可拓展
1-220 保留
221 廠商專有 廠商定義
222-255 保留
可選的,在表2中,非傳輸基本服務集標識配置(Non-transmitted BSSID profile)包括一個或多個具有Non-transmitted BSSID的AP或者定向多十億位元站點(directional multi-gigabit station,DMG STA)的元素。
三.位址解析通訊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
位址解析通訊協定,是根據IP位址獲取物理位址的一個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TCP/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主機發送資訊時將包含目標IP位址的ARP請求廣播到區域網路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位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位址和物理位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其中,位址解析通訊協定工作在一個網段中,而代理ARP(Proxy ARP)工作在不同的網段間,其一般被像路由器這樣的設備使用,用來代替處於另一個網段的主機回答本網段主機的ARP請求。例如,主機1(位址為192.168.20.66/24)需要向主機2(位址為192.168.20.20/24)發送報文,因為主機1不知道子網的存在且和主機1不知道主機1和主機2在同一主網路網段,所以主機1將發送ARP協定請求廣播報文請求192.168.20.20的MAC位址。這時,路由器將識別出報文的目標位址屬於另一個子網,因此,路由器向主機1回復的該路由器的MAC位址。之後,主機1將發往主機2的資料包都發往路由器的MAC位址,由路由器將資料包轉發到主機2。代理ARP協定使得子網化網路拓撲對於主機來說時透明的(或者說,路由器以路由器的MAC位址作為PC2的MAC位址與主機1通信;或者說,路由器以一個不真實的主機2的MAC位址欺騙了主機1)。
目前,如前述對TDLS實現過程的描述,在多BSSID集合中,一個BSS包含一個AP以及若干個STA,連接於AP的若干個STA之間可以通過TDLS進行通信。其中,若干個STA之間在TDLS通信過程中,所收發的TDLS無線幀需要攜帶該BSS對應的BSSID。
示例性的,如圖5a所示實現場景。STA1關聯於AP1且STA2關聯於AP2,由於AP1和AP2位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Same Multiple BSSID set)中,因此,STA1所對應的BSSID與STA2所對應的BSSID相同,使得STA1和STA2之間可以基於TDLS進行通信。
示例性的,如圖5b所示MLD實現場景為例。在AP MLD1與Non-AP MLD1中,STA11關聯於AP11且STA12關聯於AP12,在AP MLD2與Non-AP MLD2中,STA21關聯於AP21且STA22關聯於AP22。由於AP11和AP21位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1(Same Multiple BSSID set 1)中,且AP12和AP22位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2(Same Multiple BSSID set 2)中。因此,STA11所對應的BSSID與STA21所對應的BSSID相同,使得STA11和STA21之間可以基於TDLS進行通信。並且,STA12所對應的BSSID與STA22所對應的BSSID相同,使得STA12和STA22之間可以基於TDLS進行通信。
並且,對於某一個STA而言,在該STA接收到的TDLS無線幀中所包含的BSSID與該STA所歸屬的BSS對應的BSSID不同時,該STA可以確定該STA與該TDLS無線幀的發送方並不是歸屬於同一個BSS,而不會對該TDLS無線幀進行回復(或回應)。換言之,TDLS直連鏈路只能在同一個BSS之內的站點之間建立,若兩個STA分別歸屬於不同的BSS,則這兩個STA無法基於TDLS進行通信。
其中,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使用的是相同的通信參數(例如操作集、通道號、天線埠等),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下的STA也有可能需要基於TDLS進行通信。
然而,由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分別對應於不同的BSSID,使得不同的AP下的STA所在的BSS所屬的BSSID有可能是不同的,導致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下的STA之間無法基於TDLS進行通信。
為此,如何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AP下的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此外,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若不同的AP下的STA分別歸屬於不同的MLD,如何實現多個MLD之間建立TDLS,也是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請參閱圖6,為本申請提供的應用於TDLS的傳輸方法的一個示意圖,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01.第一STA發送第一無線幀。
本實施例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中發送第一無線幀,相應的,第二STA在步驟S101中接收該第一無線幀。其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並且,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發起者為第一STA,該回應者為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多鏈路設備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具體地,在步驟S101涉及的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指示的發起者具體可以為第一STA或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的位址資訊所指示的回應者具體可以為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以實現多個單鏈路設備之間、多個多鏈路設備之間或多鏈路設備與單鏈路設備之間的基於TDLS的通信過程。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中,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可以通過如下任一方式實現,包括:
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具體地,第一STA在步驟S101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之前可以通過預配置的方式(例如,回應於用戶的輸入操作、第一STA出廠預寫入等方式)確定該第一BSSID,第一STA在步驟S101之前也可以通過AP配置的方式確定該第一BSSID,或者是其他的方式確定,此處不做限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可以有多種實現,例如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可以為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第二MLD)的IP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也可以為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或者是其他的位址資訊,此處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如圖7a所示實現過程,以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作為示例進行說明。在圖7a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該方法還包括:第一STA在步驟S201中向第一STA關聯的AP發送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的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該第一STA在步驟S202中接收來自第一STA關聯的AP的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其中,在第一STA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第一STA還可以基於攜帶第二STA的IP位址的第三無線幀請求第二STA的MAC位址,以通過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二STA的MAC位址。
在圖7a所示實現示例中,該AP為與第一STA關聯的AP,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AP可以通過預配置的方式將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設置於同一個局域網(或同一個子網),以確定第二STA的MAC位址。或,該AP可以與第二STA關聯的AP之間進行交互的方式,以確定第二STA的MAC位址。
具體地,同一個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不同BSSID所對應的BSS可能位於同一個局域網下,也可能位於不同的局域網下。若位於不同的局域網之下,當前的代理ARP協定將返回AP的MAC位址。這時,TDLS發起者(即第一STA)會將第一無線幀中第二STA的位址資訊的取值設置為AP的MAC位址,將導致TDLS通信失敗。為解決這一問題,一種方法是將同一個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不同BSSID所對應的BSS配置在同一個局域網下,或者說配置在同一個子網。另一種方法是,AP儲存同一個Multiple BSSID集合中其他BSS下的STA的IP位址與MAC位址的映射關係,這樣一來,AP在收到發起者的ARP請求時,就可以向發起者(即第一STA)回饋回應者(即第二STA)的正確的MAC位址。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STA可以基於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方式以確定該第二STA的IP位址,第一STA也可以基於AP的配置資訊/指令的方式以確定該第二STA的IP位址,第一STA也可以基於二維碼掃描的方式以確定該第二STA的IP位址,第一STA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確定該第二STA的IP位址,此處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如圖7a所示實現過程,以該第一BSSID為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作為示例進行說明。當第一STA在步驟S101之前通過AP配置的方式確定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時,則在步驟S101之前,該方法還包括:第一STA在步驟S203中向第一STA關聯的AP發送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該第一STA在步驟S204中接收來自第一STA關聯的AP的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具體地,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可以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從而,第一STA在步驟S101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第一STA還可以基於攜帶第二STA的位址資訊的第四無線幀請求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以通過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分別隸屬於不同的MLD。其中,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分別隸屬於不同的MLD,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MLD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可選的,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隸屬於相同的MLD。其中,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隸屬於相同的MLD,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相同MLD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Link Identifier element,LIE)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單鏈路設備。
具體地,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例如第二STA)可以基於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接收得到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從而,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在第一無線幀中的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所在位置中接收得到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後續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基於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與第一STA通信。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示例性的,如前述對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TDLS)的介紹可知,在基於TDLS進行通信所傳輸的無線幀中,可以攜帶如圖2a所示的鏈路標識資訊元素。
若基於TDLS進行通信過程中不涉及多鏈路通信場景,即當某個STA為單鏈路設備的情況下,該STA在發送無線幀時,可以將圖2a所示“TDLS發起者的站點位址”這一欄位的取值設置為該STA的MAC位址資訊,以指示該STA為該TDLS通信過程中的TDLS發起者。
若基於TDLS進行通信過程中涉及多鏈路通信場景,即當某個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某個STA的情況下,該STA作為發送方,可以執行圖6所示通信過程,即該STA(即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中攜帶有用於指示該STA所在MLD的多鏈路資訊的多鏈路元素。
其中,以步驟S101中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為TDLS通信過程中所傳輸的TDLS發現請求幀為例進行說明。在第一無線幀中,鏈路標識資訊元素的TDLS initiator STA Address的欄位的取值可以為第一MLD的MLD MAC位址。這樣設置是為了使得AP向第二STA所轉發的資料幀的SA的取值與第一MLD的MLD MAC位址保持一致,進而使得第二STA在收到轉發的資料幀時,無論是根據SA,還是根據TDLS initiator STA Address,能夠獲得一致的發起者的位址,避免出現混亂。
具體地,TDLS發現請求幀可以是包裹在第一STA向第一STA關聯的AP發送的某個資料幀(記為第一資料幀)中,其中,第一資料幀的框架格式可參考圖5a所示。相比於圖2b,圖5a詳細描述了“幀體(Frame Body)”所包含的資訊。其中,TDLS發現請求幀具體可以承載於“幀體(Frame Body)”中,如圖5a所示,“幀體(Frame Body)”包括如下資訊:
類別(Category)、TDLS動作(TDLS Action)、對話權杖(Dialog Token)、鏈路標識資訊元素(Link Identifier)、多鏈路元素(Multi-Link element)。
在第一資料幀中,該第一資料幀的Address 1為AP的MAC位址,Address 2為第一STA的位址,Address 3為第二MLD的MLD MAC位址。
此後,由於所述TDLS發現請求幀被AP轉發時,是攜帶在另一個資料幀(記為第二資料幀)中發送的(第二資料幀的框架格式可參考圖2b所示)。其中,在第二資料幀中,該第二資料幀的Address 1為第二STA的MAC位址,Address 2為AP的MAC位址(注:由於可能在其他的鏈路上轉發,因此該位址可能與第一資料幀中的AP的MAC位址不同),Address 3為第一MLD的MLD MAC位址。導致第二STA在接收到第二資料幀時,無法獲知第一STA的MAC位址,從而無法在TDLS發現過程中獲得第一STA的位址資訊。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第一STA在發送TDLS發現請求幀時,可以在承載該TDLS發現請求幀的第一資料幀中攜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其中,第一STA的MAC位址可以承載於該第一資料幀的多鏈路元素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具體地,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中,還可以攜帶用於指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鏈路資訊的多鏈路元素。其中,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可以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用以指示該TDLS的發起者為第一MLD,後續可以使得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可以基於該第一無線幀實現與第一MLD之間基於TDLS的通信過程。
其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Common Info)欄位中。具體地,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第一無線幀所包含的第一多鏈路元素的公共資訊欄位中,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公共資訊欄位確定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一欄位,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從而,對於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即第一STA)而言,基於該第一欄位可以實現在該多鏈路元素中攜帶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並且使得第一欄位的指示適用於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需要接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的通信場景(例如TDLS場景)。相應的,對於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即第二STA)而言,基於該第一欄位可以確定需要接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並在多鏈路元素中接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即第二STA可以準確地獲知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具體地,在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時,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第一無線幀的除多鏈路元素之外的其他位置中,或者,該第一無線幀中不攜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從而,對於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而言,基於該第一欄位可以實現在該多鏈路元素中靈活地設置多鏈路元素中是否包括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相應的,對於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而言,基於該第一欄位靈活地選擇是否在多鏈路元素中接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示例性的,在圖6所示通信過程還可以應用於多鏈路設備之間的除TDLS之外的其他通信場景,有可能在該場景中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無需獲知(或者在多鏈路元素之外的其他位置中)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例如關聯請求幀(或關聯回應幀)的收發場景,重關聯請求幀(或重關聯回應幀)的收發場景,或者是其他的場景,此處不做限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的發送和接收過程無需經過轉發設備的轉發而實現的過程中,第一無線幀可以在MAC Header欄位中攜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如前述圖2b所示框架格式的實現過程中,可以在A2欄位中攜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其中,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使得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在MAC Header欄位中接收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此外,由於第一無線幀無需在多鏈路元素攜帶與MAC Header欄位中相同的資訊(即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冗餘資料的傳輸,提升通信效率。
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有可能需要無需獲知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其中,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有可能僅需求多鏈路元素中的部分資訊,而無需獲知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例如,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需要獲知圖4所示多鏈路元素的框架格式中第一STA所在的MLD的“MLD MAC位址”,以實現與該MLD進行通信時,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無需獲知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又如,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需要獲知圖4所示多鏈路元素的框架格式中第一STA所在的MLD的其他STA的“每個STA x的簡介307”以實現與該MLD中其它STA進行通信時,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無需獲知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目標欄位,在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時,該目標欄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其中,該目標欄位不同於該多鏈路元素。
可選的,該目標欄位可以為介質接入控制幀頭(medium access control header,MAC Header)欄位。
可選的,在前述圖2b所示示例中,位於“幀體(Frame Body)”之前的其他資訊(例如“幀控制(Frame Control)、時長(Duration)、位址1(Address 1)、位址2(Address 2)、位址3(Address 3)、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位址4(Address 4)、服務品質控制(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QoS Control)、高吞吐率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 Control)”中的至少一項),可以稱為MAC Header(欄位)。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時,該第一無線幀包括以下任一項:
關聯請求幀、重關聯請求幀、關聯回應幀、重關聯回應幀或探測回應幀。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時,圖6所示實現方案對應的通信過程可以為多鏈路設備的關聯過程、重關聯過程、探測過程等。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欄位位於該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Presence Bitmap)欄位中。具體地,該第一欄位位於該第一無線幀所包含的多鏈路元素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出現點陣圖欄位確定該第一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具體地,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即TDLS發起者和TDLS回應者分別歸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BSSID對應的BSS。使得不同的BSS中的STA之間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BSS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與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相同。具體地,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與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相同,即TDLS發起者和TDLS回應者歸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同一個BSSID對應的BSS。使得同一個的BSS的多個STA之間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實現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同一個BSS中的多個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S102.第二STA發送第二無線幀。
本實施例中,第二STA在步驟S102中發送第二無線幀,相應的,第一STA在步驟S102中接收該第二無線幀。
具體地,第二STA在步驟S101接收得到的第一無線幀之後,在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時,該第二STA確定第一STA和第二STA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因此,第二STA可以與第一STA基於TDLS進行通信,執行步驟S102。
可選的,在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不是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時,該第二STA確定第一STA和第二STA並不是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因此,第二STA無法與第一STA基於TDLS進行通信,即不執行步驟S102。
示例性的,以圖5b所示場景為例,若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即第一STA)為STA11,則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為STA21或STA22。例如,當第二STA為STA21時,STA21基於第一無線幀中攜帶的第一BSSID確定STA11和STA21位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Same Multiple BSSID set)中,從而,STA21可以作為第二STA與STA11基於TDLS進行通信。又如,當第二STA為STA22時,STA22基於第一無線幀中攜帶的第一BSSID確定STA11和STA22不是位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從而,STA41不可以作為第二STA與STA11基於TDLS進行通信。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STA在步驟S102所發送的第二無線幀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
可選的,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二STA的MAC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單鏈路設備。
具體地,該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例如第一STA)可以基於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接收得到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從而,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在第二無線幀中的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所在位置中接收得到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後續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基於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與第二STA通信。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二STA在步驟S102所發送的第二無線幀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具體地,第二STA所發送的第二無線幀中,還可以攜帶用於指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鏈路資訊的多鏈路元素。其中,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可以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用以指示該TDLS的回應者為第二MLD,後續可以使得第一STA(或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可以基於該第二無線幀實現與第二MLD之間基於TDLS的通信過程。
其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其中,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第二無線幀所包含的第二多鏈路元素的公共資訊欄位中,使得第二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公共資訊欄位確定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二欄位,該第二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此外,該第二欄位位於所述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具體地,該第一欄位位於該第一無線幀所包含的多鏈路元素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可以基於該出現點陣圖欄位確定該第一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第二STA在步驟S102所發送的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或,第一STA在步驟S1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第二STA在步驟S102所發送的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
具體地,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通信過程。其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時,該方法應用於TDLS發現過程;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時,該方法應用於TDLS建立過程。
此外,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第一資訊元素,且該第一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該第二無線幀包括第二資訊元素,且該第二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其中,該多BSSID集合包括該第二BSSID。
可選的,該第一資訊元素為鏈路標識資訊元素(Link Identifier element)。
可選的,該第二資訊元素為鏈路標識資訊元素(Link Identifier element)。
具體地,當該方法應用於TDLS發現過程或TDLS建立過程時,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可以包含於第一無線幀中的第一資訊元素,例如該第一資訊元素包含於TDLS發現請求幀或該第一資訊元素包含於TDLS建立請求幀。此外,作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第二無線幀也可以攜帶用於承載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的第二資訊元素,例如該第二資訊元素包含於TDLS發現回應幀或該第二資訊元素包含於TDLS建立回應幀。
並且,第二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的回應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包括TDLS發現和/或TDLS建立等),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
可選的,第二BSSID滿足以下任一項:
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傳輸的基本服務集標識(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可選的,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相同。具體地,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與第二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二BSSID可以為相同的BSSID,即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在收到攜帶有第一BSSID的第一無線幀之後,在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中攜帶與第一BSSID相同的第二BSSID。降低第二無線幀的實現複雜度的同時,也便於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基於相同的BSSID確定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可選的,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不同。具體地,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一BSSID與第二無線幀所攜帶的第二BSSID可以為不同的BSSID,即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在收到攜帶有第一BSSID的第一無線幀之後,在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中攜帶與第一BSSID不同的第二BSSID。使得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無需受限於第一無線幀所攜帶的BSSID的設置,提升該第二無線幀的實現靈活性。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或,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具體地,該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通信過程。其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confirm)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時,該過程可以稱為TDLS認證過程;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時,該過程可以稱為TDLS的資料幀傳輸過程。
可選的,第一確認幀(或第二應答幀)可以為確認(acknowledge,ACK)幀,或,第二確認幀可以為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Block ACK簡稱BA)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STA在步驟S1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還包括TPK Handshake Message,該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TPK所需的參數,該參數包括該第一BSSID。具體地,第一無線幀中還包括攜帶有TPK所需的參數,且該參數包括第一BSSID。其中,TPK為用於TDLS通信的秘鑰,使得該秘鑰為基於第一BSSID(或第二BSSID)生成,提供了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時的秘鑰生成方式。
如前述描述可知,圖6和圖7a所涉及的通信過程可以為TDLS通信過程。而圖6和圖7a所涉及的通信過程的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在TDLS通信過程涉及的實現方式有多種。例如在TDLS發現過程中,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又如,在TDLS建立請求和回應對應的過程中,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又如,在TDLS確認過程中,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幀且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又如,在TDLS資料傳輸過程中,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幀的幀結構(例如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TDLS建立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TDLS資料幀時)如圖2b所示。包括如下資訊:
幀控制(Frame Control)、時長(Duration)、位址1(Address 1)、位址2(Address 2)、位址3(Address 3)、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位址4(Address 4)、服務品質控制(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QoS Control)、高吞吐率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 Control)、幀體(Frame Body)、幀校驗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 ,FCS)。
其中,Address 1表示接收者的位址(RA, receiver address);Address 2表示發送者的位址(TA, transmitter address);Address 3取決於Frame Control中的To DS和From DS欄位的取值。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幀的幀結構(例如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TDLS建立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TDLS資料幀時)如圖5c所示。相比於圖2b,圖5c詳細描述了“幀體(Frame Body)”所包含的資訊。其中,TDLS發現請求幀具體可以承載於“幀體(Frame Body)”中,如圖5c所示,“幀體(Frame Body)”包括如下資訊:
類別(Category)、TDLS動作(TDLS Action)、對話權杖(Dialog Token)、鏈路標識資訊元素(Link Identifier)、多鏈路元素(Multi-Link element)。
可選的,當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即第一STA)不是MLD中的STA時,“幀體(Frame Body)”中不包括多鏈路元素。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無線幀(例如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時)的幀結構如圖5d所示。相比於圖5a或圖5b所示幀結構,圖5d可以省略部分資訊,例如省略如下資訊:
位址4(Address 4)、服務品質控制(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QoS Control)。
在上述不同的實現過程中,第一STA有可能是在與第二STA之間的通信鏈路上,收發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第一STA也有可能是在與第一STA關聯的AP之間的通信鏈路上,收發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相應的,在不同的通信鏈路上,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實現。下面將分別進行介紹。
在的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該第一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1或圖7a所示步驟S101中)發送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向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接入點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位址一(Address 1,A1)欄位、位址二(Address 2,A2)欄位和位址三(Address 3,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一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其中,第一STA可以向第一STA所關聯的第一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的位址(receiver address,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的位址(transmitter address,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目的位址(destination address,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該第一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1或圖7a所示步驟S101中)發送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向該第二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資料傳輸過程,即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其中,第一STA具體可以向第二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該第一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2或圖7a所示步驟S102中)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接收來自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AP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為TDLS建立回應幀。其中,第一STA可以接收來自第一STA所關聯的第一AP發送的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該第一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2或圖7a所示步驟S102中)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接收來自該第二STA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TDLS資料傳輸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其中,第一STA可以接收來自第二STA發送的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該第二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1或圖7a所示步驟S101中)接收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接收來自該第二STA關聯的第二AP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AP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一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其中,第二STA可以接收來自第二STA所關聯的第二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該第二STA接收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1或圖7a所示步驟S101中)接收來自該第一STA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資料傳輸過程,即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其中,第二STA具體可以接收來自第一STA發送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該第二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2或圖7a所示步驟S102中)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一STA向該第二STA關聯的第二AP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AP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建立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為TDLS建立回應幀。其中,第二STA具體可以向第二STA所關聯的第二AP發送的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該第二STA(在圖6所示步驟S102或圖7a所示步驟S102中)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向該第一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具體地,圖6或圖7a所示方法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例如TDLS發現過程、TDLS建立過程、TDLS資料傳輸過程等,該第二無線幀具體包括(或表述為承載)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其中,第二STA具體可以向第二STA關聯的第二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還包括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RA的A1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TA的A2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的DA的A3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多種實現過程中,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或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具體地,在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第一無線幀(或第二無線幀)所包含的回應者的位址資訊所指示的回應者可以為該第二STA或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換言之,TDLS通信鏈路中的回應者可以為該第二STA或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多種實現過程中,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或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具體地,在應用於TDLS的多種傳輸過程中,第一無線幀(或第二無線幀)所包含的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指示的發起者可以為該第一STA或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換言之,TDLS通信鏈路中的回應者可以為該第一STA或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
由上述描述內容可知,步驟S101和步驟S102可以應用於TDLS的多種通信過程。示例性的,以圖7b所示實現過程作為示例。需要說明的是,圖6所示實現方法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一般地,TDLS的傳輸過程中的執行主體可以稱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和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在後文圖7b所示實現過程中,以第一無線幀的發送方(即第一STA)為TDLS發起者(簡稱為發起者)且第一無線幀的接收方(即第二STA)為TDLS回應者(簡稱為回應者者)為例進行說明。
實現方式一,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分別為TDLS的發現(discovery)過程中的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和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此時,在步驟S101和步驟S102中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的交互過程,可以通過圖7b所示步驟S301和步驟S302中TDLS發現請求幀(即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和TDLS發現回應幀(即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的交互過程實現。
在步驟S301的實現過程中,由於發起者可能與回應者位於同一個BSS中,發起者也可能與發起者位於同一個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BSS中,發起者在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的時候,可能需要發送多次,每次發送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所攜帶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分別為同一個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不同的BSSID。
可選的,發起者可以優先將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發起者所在的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或者,發起者可以將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之後,再嘗試將其設置為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其他BSSID,直到發起者接收得到回應者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為止。
可選的,發起者可以優先將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發起者所在的BSS的BSSID。
可選地,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發起者可以向AP發送詢問幀,用於詢問回應者所在的BSS的BSSID,詢問幀應攜帶回應者的識別字,可以是回應者的MAC位址(或MLD MAC位址)或者IP位址等。AP收到該詢問幀之後,可以向發起者發送回應幀,攜帶回應者所在的BSS的BSSID。
在步驟S302的實現過程中,當回應者收到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若發現其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與其BSS所在的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的值相同,則向發起者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
可選的,該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攜帶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並將其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Transmitted BSSID的值。
可選的,該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為Public Action幀  ,且其位址3(address 3,A3)欄位(或稱作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Transmitted BSSID的值,或者設置為萬用字元(wildcard) BSSID,其中,wildcard BSSID可以為取值為“全1”的實現,表示所有STA都要接收。
可選的,當響應者收到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若發現其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與其BSS所在的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的值相同 ,則向發起者發送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
可選的,該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攜帶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並將其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其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
可選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的A3欄位的值也設成該TDLS discovery request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
實現方式二,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分別為TDLS的建立(setup)過程中的TDLS setup request幀和TDLS setup response幀。此時,在步驟S101和步驟S102中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的交互過程,可以通過圖7b所示步驟S303和步驟S304中TDLS建立請求幀(即TDLS setup request幀)和TDLS建立回應幀(即TDLS setup response幀)的交互過程實現。
在步驟S303的實現過程中,發起者在發送TDLS setup request幀時,應將TDLS setup request 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設置為前面收到的TDLS discovery response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 。
在步驟S304的實現過程中,回應者收到TDLS setup request幀,若發現其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與其BSS所在的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的值相同,則向發起者發送TDLS setup response幀。進一步地,該TDLS setup response幀攜帶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並將其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Transmitted BSSID的值。
可選地,響應者收到TDLS setup request幀,若發現其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與其BSS所在的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的值相同,則向發起者發送TDLS setup response幀。進一步地,該TDLS setup response幀攜帶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並將其中的BSSID欄位的值設置為該TDLS setup request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
實現方式三,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分別為TDLS的建立(setup)過程中的TDLS setup confirm幀和TDLS setup confirm幀對應的第一確認幀。此時,在步驟S101和步驟S102中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的交互過程,可以通過圖7b所示步驟S305和步驟S306中TDLS建立確認幀(即TDLS setup confirm幀)和第一確認幀的交互過程實現。
在步驟S305的實現過程中,發起者在發送TDLS setup confirm幀時,應將TDLS setup confirm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設置為前面收到的TDLS setup response幀(或TDLS setup request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
在步驟S306的實現過程中,回應者在接收得到TDLS setup confirm幀之後,可以發送TDLS setup confirm幀對應的第一應答幀,其中,該第一應答幀可以為ACK幀。
實現方式四,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分別為TDLS的建立(setup)過程之後的TDLS資料幀和TDLS資料幀對應的第二確認幀。此時,在步驟S101和步驟S102中第一無線幀和第二無線幀的交互過程,可以通過圖7b所示步驟S307和步驟S308中TDLS資料幀(即TDLS setup confirm幀)和第二確認幀的交互過程實現。
在步驟S307的實現過程中,在TDLS直連鏈路建立完成之後,發起者和回應者之間可以進行資料傳輸。發起者在發送資料幀時,可以將該資料幀的A3欄位設置為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
在步驟S308的實現過程中,回應者若收到資料幀,發現該資料幀的A3欄位的值為TDLS建立過程中TDLS setup request幀(或TDLS setup response幀,或TDLS setup confirm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則繼續接收該資料幀。並且,回應者還可以發送第二應答幀,其中,第二應答幀為ACK幀或BA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前述實現方式二或實現方式三的實現過程中,步驟S303所傳輸的TDLS建立請求幀、步驟S304所傳輸的TDLS建立回應幀、步驟S305所傳輸的TDLS建立確認幀的任一無線幀中,還可以攜帶有TPK Handshake Message,該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TPK所需的參數,該參數包括該第一BSSID、第二BSSID和Transmitted BSSID中的至少一項。
可選的, TPK滿足:
其中,參數A滿足:
或,參數A滿足:
其中,
此外,相關參數滿足:
“ANonce”為認證者的亂數且“ ”為請求者的亂數,兩者均包含於FTE資訊元素;“ ”表示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表示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表示第一BSSID,“ ”表示第一STA所在的多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 “ ”表示秘鑰生成函數,詳見標準文檔802.11-2020。 “ ”表示取 中的最小值; “ ”表示取 中的最大值; “ ”表示取 和ANonce中的最小值; “ ”表示取 和ANonce中的最小值; “ ”表示認證及密匙管理套件中的雜湊演算法。
”表示KDF運算的目的為生成TDLS PMK。
”表示“或”。
如上述描述可知,生成TPK時,所使用的BSSID為前述實現方式二或實現方式三的TDLS建立過程中,TDLS setup request/response/confirm幀中的Link Identifier element中的BSSID欄位的值。它可以是發起者(或回應者)所在的BSS所屬的Multiple 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的值,也可以是發起者(或回應者)所在的BSS的BSSID的值。
可選的,在步驟S307和步驟S308中,在TDLS直連鏈路建立完成之後,發起者和回應者之間可以進行資料傳輸。發起者或回應者在發送資料幀時,可以將所述資料幀的A1欄位設置為對方的MLD MAC位址,將A2欄位設置為自己的MLD MAC位址。
可選的,回應者若收到資料幀,發現所述資料幀的A1欄位的值為自己的MLD MAC位址的值,則繼續接收所述資料幀。
本實施例中,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第一STA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第二STA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第二STA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上面從方法的角度對本申請進行描述,下面將從裝置的角度對本申請進一步介紹。
請參閱圖8,為本申請提供的一種通信裝置800,例如該通信裝置800具體可以為TDLS的傳輸裝置。
如圖8所示,該通信裝置800包括發送單元801和接收單元802。
具體地,當該通信裝置800用於執行前述TDLS的傳輸方法中的TDLS發起者所執行的方法時,該發送單元801和接收單元802用於執行如下過程。
該發送單元801,用於發送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
該接收單元802,用於接收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發送單元801所發送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第二STA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第二STA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發起者為第一STA,該回應者為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多鏈路設備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與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相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其中,該多BSSID集合包括該第二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傳輸的基本服務集標識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相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不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
可選的,第一確認幀可以為確認(acknowledge,ACK)幀,或,第二確認幀可以為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Block ACK簡稱BA)幀或ACK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Link Identifier element,LIE)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單鏈路設備。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一欄位,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欄位位於該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
可選的,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二STA的MAC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單鏈路設備。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二欄位,該第二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欄位位於所述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請求幀、TDLS建立請求幀或TDLS建立確認幀;該發送單元801發送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發送單元801向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接入點AP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位址一(Address 1,A1)欄位、位址二(Address 2,A2)欄位和位址三(Address 3,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該發送單元801發送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發送單元801向該第二STA發送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該接收單元802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接收單元802接收來自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AP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該接收單元802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接收單元802接收來自該第二STA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TPK Handshake Message,該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TPK所需的參數,該參數包括該第一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多鏈路設備ML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該發送單元801,還用於發送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的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該接收單元802,還用於接收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該發送單元801,還用於發送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該接收單元802,還用於接收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如圖8所示,該通信裝置800包括發送單元801和接收單元802。
具體地,當該通信裝置800用於執行前述TDLS的傳輸方法中的TDLS回應者所執行的方法時,該發送單元801和接收單元802用於執行如下過程。
該接收單元802,用於接收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該第一BSSID為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
該發送單元801,用於發送第二無線幀,該第二無線幀為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在應用於TDLS的傳輸過程中,接收單元802所接收的第一無線幀包含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BSSID。其中,第一STA可以為TDLS發起者(TDLS initiator),第二STA可以為TDLS回應者(TDLS responder),且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使得在第一STA所在的BSS和第二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接收單元在收到第一無線幀之後,發送單元基於該第一無線幀發送該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即第二無線幀。從而,在不同的STA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時,不同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該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發起者為第一STA,該回應者為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多鏈路設備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或,該發起者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該回應者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與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相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一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一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其中,該多BSSID集合包括該第二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傳輸的基本服務集標識Transmitted 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
該第二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可選的,該第二BSSID為該多BSSID集合中的任意一個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相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BSSID與該第二BSSID不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該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或,
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該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
可選的,第一確認幀可以為確認(acknowledge,ACK)幀,或,第二確認幀可以為塊確認(block acknowledge,Block ACK簡稱BA)幀或ACK幀。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Link Identifier element,LIE)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單鏈路設備。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一BSSID,其中,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一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一欄位,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一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欄位位於該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
可選的,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第二STA的MAC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單鏈路設備。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該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該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該第二BSSID,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該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該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該第二STA為多鏈路設備中的一個STA。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該公共資訊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該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二欄位,該第二欄位用於指示該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一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在該第一欄位的取值為第二取值時,該第一欄位用於指示該第二無線幀中的多鏈路元素不包括該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可選的,第一取值不同於第二取值。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欄位位於所述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該接收單元802接收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接收單元802接收來自該第一STA關聯的第一AP的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一AP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回應者的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該接收單元802接收該第一無線幀包括:該接收單元802接收來自該第一STA的該第一無線幀,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TDLS發現回應幀、TDLS建立確認幀的回應幀或TDLS資料幀的回應幀;該發送單元801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包括:該發送單元801向該第一STA發送該第二無線幀,其中,該第二無線幀包括A1欄位、A2欄位和A3欄位;其中,該A1欄位的取值為發起者的位址資訊,該A2欄位的取值為該第二STA的位址資訊,該A3欄位的取值為BSSID或AP MLD的MAC位址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無線幀還包括TPK Handshake Message,該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TPK所需的參數,該參數包括該第一BSSI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STA和該第二STA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多鏈路設備MLD。
如圖8所示,該通信裝置800包括發送單元801和接收單元802。
具體地,當該通信裝置800用於執行前述方法中的AP所執行的方法時,該發送單元801和接收單元802用於執行如下過程。
接收單元802,用於接收來自第一STA的第三無線幀,該第三無線幀包括回應者的IP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其中,該第一STA所在的BSS不同於該回應者所在的BSS;
發送單元801,用於發送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接收單元802所接收的攜帶回應者的IP位址的第三無線幀用於請求回應者的MAC位址,使得發送單元801基於該第三無線幀發送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以使得第一STA通過該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確定回應者的MAC位址。此後,第一STA可以通過攜帶該回應者的MAC位址的第一無線幀與回應者實現TDLS傳輸,並且,第一STA所在的BSS和回應者所在的BSS所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且第一STA所在的BSS不同於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從而,不同BSS中的STA通過在無線幀中攜帶AP所指示MAC位址的方式實現TDLS傳輸,使得關聯在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的不同STA之間基於TDLS進行通信,以實現點對點通信,提高傳輸速率,減少時延。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回應者為第二STA或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第一STA與該回應者位於同一個局域網;或,
該第一STA與該回應者位於同一個子網;或,
該回應者的標識資訊與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之間的映射關係預配置於該AP。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
該接收單元802,還用於來自該第一STA的第四無線幀,該第四無線幀包括該回應者的位址資訊,且該詢問幀用於請求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該發送單元801,還用於發送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該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該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需要說明的是,該通信裝置800還可以用於執行前述其它實施例,並實現相應的有益效果,具體可以參考前述實施例中的描述,此處不再贅述。
為了便於說明,參見圖9,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通信裝置900的結構示意圖。該通信裝置900可以為AP(例如前述方法實施例中AP)或STA(例如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TDLS發起者或TDLS回應者),或其中的晶片。圖9僅示出了通信裝置900的主要部件,該通信裝置900至少包括收發器902。
可選的,該收發器902也可以稱為輸入輸出埠,通訊連接埠或者通信介面等。
可選的,該通信裝置900還包括處理器901;此外,該通信裝置900還可以進一步包括記憶體903。
可選地,該裝置900還可以增加匯流排904,該匯流排904用於建立收發器902和/或記憶體903與處理器901的連接。
處理器901主要用於對通信協定以及通信資料進行處理,以及對整個通信裝置進行控制,執行軟體程式,處理軟體程式的資料。記憶體903主要用於儲存軟體程式和資料。收發器902可以包括控制電路和天線,控制電路主要用於基帶信號與射頻信號的轉換以及對射頻信號的處理。天線主要用於收發電磁波形式的射頻信號。例如收發器902可以為觸控式螢幕、顯示幕,鍵盤等主要用於接收使用者輸入的資料以及對使用者輸出資料。
當通信裝置900開機後,處理器901可以讀取記憶體903中的軟體程式,解釋並執行軟體程式的指令,處理軟體程式的資料。當需要通過無線發送資料時,處理器901對待發送的資料進行基帶處理後,輸出基帶信號至射頻電路,射頻電路將基帶信號進行射頻處理後將射頻信號通過天線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送。當有資料發送到通信裝置時,射頻電路通過天線接收到射頻信號,將射頻信號轉換為基帶信號,並將基帶信號輸出至處理器901,處理器901將基帶信號轉換為資料並對該資料進行處理。
可選的,記憶體903可以位於處理器901中。
在上述任一種設計中,處理器901中可以包括用於實現接收和發送功能的通信介面。例如該通信介面可以是收發電路,或者是介面,或者是介面電路。用於實現接收和發送功能的收發電路、介面或介面電路可以是分開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發電路、介面或介面電路可以用於代碼/資料的讀寫,或者,上述收發電路、介面或介面電路可以用於信號的傳輸或傳遞。
在上述任一種設計中,處理器901可以存有指令,該指令可為電腦程式,電腦程式在處理器901上運行,可使得通信裝置900執行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描述的方法。電腦程式可能固化在處理器901中,該種情況下,處理器901可能由硬體實現。
在一種實現方式中,通信裝置900可以包括電路,該電路可以實現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發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請中描述的處理器和通信介面可實現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擬IC、無線射頻積體電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混合信號IC、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電子設備等上。該處理器和通信介面也可以用各種IC工藝技術來製造,例如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 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雙極結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雙極 CMOS(BiCMOS)、矽鍺(SiGe)、砷化鎵(GaAs)等。
本申請中描述的通信裝置的範圍並不限於此,而且通信裝置的結構可以不受圖9的限制。通信裝置可以是獨立的設備或者可以是較大設備的一部分。例如該通信裝置可以是:
(1)獨立的積體電路IC,或晶片,或,晶片系統或子系統;
(2)具有一個或多個IC的集合,可選的,該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於儲存資料,電腦程式的儲存部件;
(3)ASIC,例如數據機(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設備內的模組;
(5)接收機、終端、智慧終端機、蜂窩電話、無線設備、手持機、移動單元、車載設備、網路設備、雲設備、人工智慧設備等等;
(6)其他等等。
作為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本申請實施例所描述的AP和STA,可以由通用處理器來實現。
應理解,上述各種產品形態的通信裝置,具有上述任一實施例中AP或STA的任意功能,此處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該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儲存有電腦程式代碼,當上述處理器執行該電腦程式代碼時,電子設備執行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當該電腦程式產品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裝置可以以晶片的產品形態存在,該裝置的結構中包括處理器和介面電路,該處理器用於通過接收電路與其它裝置通信,使得該裝置執行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包括至少兩個STA(以及可能存在的AP),該至少兩個STA(以及可能存在的AP)可以執行前述任一實施例中的方法。
結合本申請公開內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演算法的步驟可以硬體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是由處理器執行軟體指令的方式來實現。軟體指令可以由相應的軟體模組組成,軟體模組可以被存放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電可擦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碟、移動硬碟、唯讀光碟(CD-ROM)或者本領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儲存介質中。一種示例性的儲存介質耦合至處理器,從而使處理器能夠從該儲存介質讀取資訊,且可向該儲存介質寫入資訊。當然,儲存介質也可以是處理器的組成部分。處理器和儲存介質可以位於ASIC中。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申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體、軟體、固件或它們的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將這些功能儲存在電腦可讀介質中或者作為電腦可讀介質上的一個或多個指令或代碼進行傳輸。電腦可讀介質包括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和通信介質,其中通信介質包括便於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送電腦程式的任何介質。儲存介質可以是通用或專用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質。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申請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申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
S101、S102、S201、S202、S203、S204、S301、S302、S304、S304、S305、S306、S307、S308:步驟 800、900、1100:通信裝置 801:發送單元 802:接收單元 901:處理器 902:收發器 903:記憶體 904:匯流排
圖1為本申請所應用的通信系統的一個示意圖; 圖2a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幀的一個示意圖; 圖2b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幀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幀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幀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5a為本申請所應用的通信系統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5b為本申請所應用的通信系統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5c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幀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5d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無線幀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應用於TDLS的傳輸方法的一個示意圖; 圖7a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應用於TDLS的傳輸方法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7b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應用於TDLS的傳輸方法的另一個示意圖;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通信裝置的一個示意圖;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通信裝置的另一個示意圖。
S101、S102:步驟

Claims (28)

  1.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DLS)的傳輸方法,其中,包括:發送第一無線幀,所述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基本服務集標識(BSSID);其中,所述第一BSSID為第一站點(STA)所在的基本服務集(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接收第二無線幀,所述第二無線幀為所述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所述第二無線幀是所述回應者發出的,所述回應者所在的BSS和所述第一STA所在的BSS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不同的BSS。
  2.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DLS)的傳輸方法,其中,包括:接收第一無線幀,所述第一無線幀包括發起者的位址資訊、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一基本服務集標識(BSSID);其中,所述第一BSSID為第二站點(STA)所在的基本服務集(BSS)的BSSID所屬的多BSSID集合中的BSSID;發送第二無線幀,所述第二無線幀為所述第一無線幀的回應幀,所述第二無線幀是所述回應者發出的,所述回應者所在的BSS和所述第一STA所在的BSS屬於同一個多BSSID集合中不同的BSS。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發起者為第一STA,所述回應者為第二STA;或,所述發起者為所述第一STA所在的第一多鏈路設備(MLD),所述回應者為所述第二STA;或,所述發起者為所述第一STA,所述回應者為所述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或,所述發起者為所述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所述回應者為所述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STA所在的BSS的BSSID不同於所述第二STA所在的BSS的BSSID。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BSSID為所述多BSSID集合中的Transmitted BSSID;或,所述第一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所述第一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無線幀包括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第二BSSID;其中,所述多BSSID集合包括所述第二BSSID。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BSSID為所述多BSSID集合中的傳輸的基本服務集標識Transmitted BSSID;或, 所述第二BSSID為第一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或,所述第二BSSID為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BSSID與所述第二BSSID相同。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幀為TDLS發現請求幀且所述第二無線幀為TDLS發現回應幀;或,所述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請求幀且所述第二無線幀為TDLS建立回應幀;或,所述第一無線幀為TDLS建立確認幀且所述第二無線幀為第一確認幀;或,所述第一無線幀為TDLS資料幀且所述第二無線幀為第二確認幀。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所述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所述第一BSSID;其中,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所述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11.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 所述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所述第一BSSID,其中,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為所述第一STA所在的第一MLD的MAC位址資訊;所述多鏈路元素包括所述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所述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所述公共資訊欄位中。
  13.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所述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用於指示所述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TA的MAC位址資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欄位位於所述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15.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所述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所述第二BSSID;其中,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所述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16.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無線幀包括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和多鏈路元素; 所述鏈路標識資訊元素包括所述發起者的位址資訊、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和所述第二BSSID,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為所述第二STA所在的第二MLD的MAC位址資訊;所述多鏈路元素包括所述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鏈路元素包括公共資訊欄位,所述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位於所述公共資訊欄位中。
  18.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無線幀包括多鏈路元素,所述多鏈路元素包括第二欄位,所述第二欄位用於指示所述多鏈路元素是否包括所述第二STA的MAC位址資訊。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欄位位於所述多鏈路元素中的出現點陣圖欄位中。
  2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無線幀還包括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握手消息(TPK Handshake Message),所述TPK Handshake Message用於攜帶生成通道直接鏈路建立對等秘鑰TPK所需的參數,所述參數包括所述第一BSSID。
  21.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發送第三無線幀,所述第三無線幀包括所述回應者的互聯網協定IP位址資訊,其中,所述詢問幀用於請求所述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接收所述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所述第三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所述回應者的MAC位址資訊。
  22.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BSSID為所述第二STA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在所述發送第一無線幀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發送第四無線幀,所述第四無線幀包括所述回應者的位址資訊,其中,所述詢問幀用於請求所述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接收所述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所述第四無線幀的回應幀包括所述回應者所在的BSS對應的BSSID。
  23.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DLS)的傳輸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接收單元和發送單元,其中,所述裝置用於執行請求項1、3至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24.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TDLS)的傳輸裝置,其中,所述裝置包括接收單元和發送單元,其中,所述裝置用於執行請求項2至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25. 一種通信裝置,其中,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與記憶體耦合;所述記憶體用於儲存程式或指令;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程式或指令,以使所述裝置實現如請求項1、3至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26. 一種通信裝置,其中,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與記憶體耦合;所述記憶體用於儲存程式或指令;所述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執行所述程式或指令,以使所述裝置實現如請求項2至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27. 一種包含程式指令的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當所述程式指令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所述電腦執行請求項1至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28.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其中,所述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儲存程式指令,當所述程式指令運行時,使得請求項1至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被執行。
TW111131571A 2021-09-07 2022-08-22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TWI820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4588.7A CN115776735A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应用于通道直接链路建立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111044588.7 2021-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774A TW202312774A (zh) 2023-03-16
TWI820874B true TWI820874B (zh) 2023-11-01

Family

ID=8538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571A TWI820874B (zh) 2021-09-07 2022-08-22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6735A (zh)
TW (1) TWI820874B (zh)
WO (1) WO202303584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2189A1 (en) * 2007-09-18 2013-06-06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setup procedur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procedure
US20140369304A1 (en) * 2008-05-01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setup method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method
US20160157279A1 (en) * 2012-07-03 2016-06-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ast initial link setup discovery frames
US20210014911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2417B1 (ko) * 2006-09-26 2007-11-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이렉트 링크를 이용한 무선네트워크 통신 방법 및 그장치
JP4518183B2 (ja) * 2008-04-28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55714B2 (en) * 2008-07-17 2012-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link on the high throughput channel of a multi-rat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595396B (zh) * 2012-01-21 2015-07-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wapi的tdls安全保护方法
US9961719B2 (en) * 2013-03-11 2018-05-01 Zte Corporation Integrated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2839332A (zh) * 2019-11-22 2021-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频段通信、接口参数更新方法、ap设备和ml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42189A1 (en) * 2007-09-18 2013-06-06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setup procedure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procedure
US20140369304A1 (en) * 2008-05-01 2014-12-18 Lg Electronics Inc. Direct link setup method in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wireless network and station supporting the method
US20160157279A1 (en) * 2012-07-03 2016-06-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ast initial link setup discovery frames
US20210014911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774A (zh) 2023-03-16
CN115776735A (zh) 2023-03-10
WO2023035845A1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40639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link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JP7312813B2 (ja) non-APマルチバンド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WO2018202093A1 (zh)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U202124308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lied to multi-link devic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device
US20230102644A1 (en) Signaling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11869261A (zh) Lwa 通信中的发现与安全
US11902887B2 (en) Access point AP multi-link device discovery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20238957A1 (zh) 验证方法及装置
WO202303608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A3188573A1 (en) Request and response method for probing mld,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TWI816558B (zh) 無線幀發送方法及裝置、無線幀接收方法及裝置
EP4380111A1 (en) Radio-fram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adio-frame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820874B (zh) 一種應用於通道直接鏈路建立的傳輸方法及裝置
TWI815243B (zh) 用於wlan多鏈路管理幀尋址的方法和系統
US12003399B2 (en) Request and response method for probing MLD, station, and access point
WO202202263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07795A1 (zh)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WO2024109035A1 (zh) 多链路并发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216932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000941A1 (zh) 无线帧发送方法及装置、无线帧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216027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1089A (zh)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