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6320B - 植栽用土 - Google Patents

植栽用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6320B
TWI816320B TW111108087A TW111108087A TWI816320B TW I816320 B TWI816320 B TW I816320B TW 111108087 A TW111108087 A TW 111108087A TW 111108087 A TW111108087 A TW 111108087A TW I816320 B TWI816320 B TW I8163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ing
block
soil
resour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6951A (zh
Inventor
賴聰銘
藍隆寬
Original Assignee
興磊資源回收股份有限公司
賴聰銘
藍隆寬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興磊資源回收股份有限公司, 賴聰銘, 藍隆寬 filed Critical 興磊資源回收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8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632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6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32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植栽用土,其包含:涵水粒料及泥餅材料。該涵水粒料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0.075mm與4.75mm之間的粒徑。該泥餅材料具有低於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小於0.075mm的粒徑。

Description

植栽用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植栽用土。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涵水粒料及泥餅材料的植栽用土。
近年來,隨著人類與自然共存發展的概念興起,對環境友善的綠能系統、環境科技及循環經濟亦日趨受到重視。因此,各種可減少消耗資源、減少消耗能量、減少汙染、可回收及再利用各種資源、減少廢棄物產生、改造土壤或環境、可有效利用空閒空間、與生態或環境共生等的技術以及整合系統係逐漸成為重點之開發方向。另外,有鑑於能源與資源的耗損以及人力的缺乏,亦希望能夠建立可自給自足,甚至可自主供電的系統,以開創綠色產業之發展,並促進能源及資源的永續平衡。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植栽用土,其包含:涵水粒料及泥餅材料。該涵水粒料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0.075mm與4.75mm之間的粒徑。該泥餅材料具有低於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小於0.075mm的粒徑。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依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所提供之植栽用土,可直接自所在環境收集所需之資源,例如水資源,並保存所收集之資源來自主供應使用。藉此,依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所提供之植栽用土可實現至少一部分之自給自足,並可在減少能源及資源消耗下栽種植物並綠化環境,從而促進產業發展並可同時改善或提升環境或生活質感。
下文中將描述各種實施例,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說明搭配圖式下,應可輕易理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然而,雖然在文中會具體說明一些特定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僅作為例示性,且於各方面而言皆非視為限制性或窮盡性意義。因此,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對於本發明之各種變化及修改應為顯而易見且可輕易達成的。
參照圖1,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植生系統10,其包含:基底架構100、環境設施200、以及引水系統300。具體而言,連同圖1參照圖2,根據一實施例,基底架構100可被埋設於地底、建築物內、或例如玻璃箱之任何容器或基底中。然後,上述環境設施200可再進一步設置於基底架構100上,從而可能暴露於地上、建築物上、或例如玻璃箱上之任何容器或基底上。亦即,植生系統10之基底架構100可為預設埋設於特定容器基底中的構造,環境設施200則是預設不埋設於特定容器基底中且對應建構於該基底架構100上之構造。
承上,引水系統300可設置於基底架構100中並跨越一部分基底架構100,從而可配置以汲取基底架構100中的水資源WR,並導至預期的供水部位。例如,根據一實施例,埋設之基底架構100與非埋設之環境設施200之間可基於界面G分隔,且引水系統300可延伸以跨越界面G,從而從基底架構100中汲取並導引水資源WR。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之引水系統300之鋪設路徑及作用不限於此。
具體而言,上述埋設之基底架構100可包含:種植區塊110、涵水區塊120、入水區塊130及隔絕區塊140。其中,所述種植區塊110可具有未被埋設之表面111接觸基底架構100外的環境S,且可沿著上述表面111栽種植栽500。例如,種植區塊110可由植栽用土G110充填而成,且預期之植栽500可種植於該植栽用土G110中或該植栽用土G110上。然後,上述涵水區塊120則可設置於種植區塊110之下而埋設於容器或基底之中,且可由涵水粒料A1充填而成。具體而言,涵水粒料A1可為任何可具有透水性或保水性的材料,且由涵水粒料A1所充填而成之涵水區塊120可從而具有蓄水及/或保水的涵水功能。根據一些實施例,涵水粒料A1可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4.75 mm與50 mm之間的粒徑。例如,涵水粒料A1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或者涵水粒料A1可為任何可具有涵水性質之市售材料或習知材料。
在使用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涵水粒料A1時,相較於一般天然石頭所製成之涵水粒料A1可具有較高的吸水性。例如,一般天然石頭所製成之涵水粒料A1可能具有1%~2%的吸水性,而使用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涵水粒料A1則可具有高於5%甚至高於8%的吸水性。因此,在使用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涵水粒料A1時,大量水資源WR湧入下(如豪雨發生下)可以透水,且缺乏水資源WR進入下(如乾旱發生下)則可以藉由涵水粒料A1本身蓄水涵水。
承上所述,藉由均勻地分布或呈漸層分層地分布具預定尺寸或預定尺寸範圍的涵水粒料A1於涵水區塊120中,可使涵水區塊120 透水並蓄水,從而作為植生系統10之基底水庫。
根據一些實施例,上述引水系統300可至少有一端埋設於涵水區塊120之中,且至少部分連通以可自涵水區塊120中收集水資源WR。例如,引水系統300可包含埋設於涵水區塊120內的至少一集水管310 (例如可先鋪設20-30 cm厚的涵水粒料A1再鋪設集水管310,再堆疊其餘涵水粒料A1)、連通至少一集水管310的至少一虹吸立管320、以及用以自至少一集水管310經至少一虹吸立管320抽水的抽水馬達330,但不限於此。承上,引水系統300可為人工打水、自然物理原理如虹吸原理引水、或電動馬達抽水等各種形式及態樣之引水系統300,且各水管可基於各種陣列形式並排或串聯。承上,本發明不限於所詳述的此些態樣,且後文中將僅以引水系統300標示相關部件。
如上述,基於各種方式或機構,引水系統300可配置以自涵水區塊120抽水並導至種植區塊110。基於此架構,藉由引水系統300,可依據實際需求隨時自儲存水資源WR的涵水區塊120中汲取所需之水資源WR,並供應至種植區塊110。另外,除了種植區塊110以外,自涵水區塊120汲取的水資源WR亦可提供用作為任何植生系統10本身運作所需之水資源WR,或者是可提供給任何在植生系統10作動或作業之人、設備或機器所使用。
此外,種植區塊110與涵水區塊120之間可選擇性進一步設置由疏水或隔水材料M0充填而成之隔絕區塊140。藉此,種植區塊110之植栽用土G110不會陷入或滲入涵水區塊120之中,從而保留了種植區塊110之完整性,並維持涵水區塊120之高度涵水性。另外,隔絕區塊140亦可減少或避免種植區塊110直接自涵水區塊120汲取預期外的水資源WR,導致種植區塊110過度潮濕而不利於植栽500生長,或導致種植區塊110之種植區域之植栽用土G110之整體變形或甚至沖刷流失。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涵水區塊120所儲存的水資源WR的高度,可不超過種植區塊110之底部。
上述隔絕區塊140之疏水或隔水材料M0可例如但不限於為一泥餅材料M3。其中,該泥餅材料M3具有小於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小於0.075mm的粒徑。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泥餅材料M3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泥漿塊,經回收及碎解洗選而製成。承上,根據一些實施例,自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泥漿塊中回收及碎解洗選而製成且小於200號篩的微粒,可具有相較於一般沙子更不容易沉澱且更不具透水性的性質。
接下來,根據圖1及圖2所示之實施例,基底架構100之入水區塊130亦可具有未被埋設之表面131接觸基底架構100外的環境S,且連接涵水區塊120。藉此,入水區塊130可配置以收集環境S中落下的水資源WR並導入涵水區塊120。亦即,可基於入水區塊130協助收集環境S中的水資源WR來補充涵水區塊120所儲蓄的水資源WR。例如,當植生系統10設置於野外,且基底架構100埋設於地底時,該入水區塊130可收集大氣環境S中之降雨之水資源WR並導入涵水區塊120。或者是,當植生系統10設置於建築物,且基底架構100埋設於建築物牆體或基底時,入水區塊130亦可收集建築物中所人工噴灑的水資源WR並導向涵水區塊120。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承上,來自環境S落下之水資源WR直接落於種植區塊110時,可能會導致多餘的水資源WR無法導引至涵水區塊120儲存,或者使得種植區塊110過度潮濕而不利於植栽500生長,或導致種植區塊110之種植區域之植栽用土G110之整體變形或甚至沖刷流失。因此,為了更有效地收集水資源WR,並減少或避免水資源WR直接落於種植區塊110,如圖1及圖2所示,植生系統10之環境設施200可包含相隔地覆蓋種植區塊110之遮蔽棚210。承上,遮蔽棚210可遮擋以使得環境S中的水資源WR減少或避免直接落於種植區塊110,且可配置將環境S中對應植生系統10落下的水資源WR導引至入水區塊130。接著,再使得水資源WR通過入水區塊130而流至涵水區塊120中保存。例如,遮蔽棚210可為具有斜度的棚子,且可承接對應種植區塊110落下的水資源WR,再沿著遮蔽棚210之斜坡流至入水區塊130落下。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之遮蔽棚210導引水資源WR至入水區塊130落下之方式及型態不限於此。
根據一些實施例,遮蔽棚210可為簡單的遮雨棚,然而,遮蔽棚210亦可能為任何其他設施的屋頂,例如溫室的屋頂,且環境設施200可包含具有複雜結構及作業能力之溫室或其他設施。承上,本發明不限於在本文中所述及之具體態樣。
根據一些實施例,上述入水區塊130可由涵水粒料A4充填而成。其中,類似於涵水區塊120之涵水粒料A1,涵水粒料A4可為任何可具有透水性或保水性的材料,且由涵水粒料A4所充填而成之入水區塊130可從而具有透水的功能。根據一些實施例,涵水粒料A4可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4.75 mm與25 mm之間的粒徑。例如,涵水粒料A4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或者涵水粒料A4可為任何可具有涵水性質之市售材料或習知材料。
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入水區塊130中之涵水粒料A4可與涵水區塊120中之涵水粒料A1為相同材料。或者是,入水區塊130中之涵水粒料A4可為與涵水區塊120中之涵水粒料A1具有相同材質及/或來源之材料,但可具有較小之尺寸或粒徑。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此。
承上,藉由均勻地分布或呈漸層分層地分布具預定尺寸或預定尺寸範圍的涵水粒料A4於入水區塊130中,可使入水區塊130 透水而使水資源WR可被導入植生系統10之基底水庫之涵水區塊120。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由於入水區塊130可相對涵水區塊120具備較細的涵水粒料A4之級配,故可阻擋水資源WR以外的至少部分雜質進入涵水區塊120。例如,可減少或避免野外的泥土滲入涵水區塊120。
進一步,連同圖2參照圖3及圖4,植生系統10之基底架構100之種植區塊110中的植栽用土G110可為任何習知可用於種植植栽500之材料或配方組成。例如,根據一些實施例,如圖3所示,植栽用土G110可主要包含涵水粒料A2及泥餅材料M2。其中,涵水粒料A2可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0.075mm與4.75mm之間的粒徑,且泥餅材料M2可具有低於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小於0.075mm的粒徑。另外,類似於上述涵水粒料A1及涵水粒料A4,涵水粒料A2可為任何可具有透水性或保水性的材料,且從而使得植栽用土G110具有部分透水或涵水的功能。例如,涵水粒料A2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或者涵水粒料A2可為任何可具有涵水性質之市售材料或習知材料。類似的,根據一些實施例,泥餅材料M2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泥漿塊,經回收及碎解洗選而製成。
然而,上述來源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根據一些實施例,植栽用土G110亦可單純為野外直接挖取的土壤。
在此,植栽用土G110可例如用於種植蔬菜或糧食之農作用途。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使用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涵水粒料A2時,由於其中具有多孔隙,故可建構利於微生物或菌種成長的多孔隙環境。因此,可有助於植栽用土G110中的有益微生物或菌種生存成長並促進植栽500生長或發育。另外,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涵水粒料A2一般可具有較有利於植栽500生長發育的鹼性性質,從而可減少或避免土壤酸化的問題。
另外,根據又一些實施例,如圖4所示,植栽用土G110可主要包含涵水粒料A2及泥餅材料M2,且另外進一步包含涵水粒料A3。其中,涵水粒料A3可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4.75 mm與25 mm之間的粒徑。亦即,涵水粒料A3可大於涵水粒料A2的粒徑。
承上,類似於上述涵水粒料A1、涵水粒料A2及涵水粒料A4,涵水粒料A3可為任何可具有透水性或保水性的材料,且從而使得植栽用土G110進一步具有更高的透水或涵水的功能。例如,涵水粒料A3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或者涵水粒料A3可為任何可具有涵水性質之市售材料或習知材料。根據一些實施例,涵水粒料A3所佔之比例不超過整體植栽用土G110之40%。藉此,根據圖4所示之態樣,植栽用土G110可例如用於種植需要更多空隙及透水性的大型植物如樹木,且種植區塊110可用於種植包含樹木之園栽用途。然而,上述用途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另外,上述植栽用土G110中,亦可加入任何習知有利於植栽500生長發育的其他物質或其他營養添加劑,如砂質壤土、肥料、除蟲劑、氮磷鉀等因子等。進一步,可基於實際需種植的植栽500或人們的預期需求來量身定做植栽用土G110的配方。例如, 可依據10%~60%的涵水粒料A2、30%~80%的泥餅材料M2、5%~10%的砂質壤土、及0%~5%的其他物質或其他營養添加劑來配給植栽用土G11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承上,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在參照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下進一步使用及搭配此些物質,且所組成之不同配方之植栽用土G110應不超出本發明之範疇。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之植生系統10,可配置以收集環境S的水資源WR,並將其導引並儲存於涵水區塊120中,從而在需要時汲取而例如灌溉種植區塊110。因此,可活用環境S中的資源而減少資源消耗,且促進產業發展並綠化及改善環境S。
接著,將進一步參照其他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變化態樣。
參照圖5,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植生系統20相較於上述植生系統10,環境設施200可進一步包含太陽能系統220。亦即,植生系統20可建構有可收集太陽能以轉換發電的太陽能系統220。其中,太陽能系統220可具有至少一太陽能板225配置以收集環境S中的光資源LR並轉換為電力P,從而供電植生系統20本身或供電至植生系統20以外的其他地方。例如,可供電至植生系統20之引水系統300,或任何植生系統20本身運轉或在植生系統20中活動的人、設備、機具所需要之電力。又或是,可供電至其他設施,或提供給發電廠作為電力的儲備或進一步的分配等。另外,亦可同時供電給植生系統20本身及供電至植生系統20之外的任何地方。因此,可藉由直接從環境S中轉換獲得能源來產生可供使用的電力P。進一步,在供電給植生系統20本身使用時,亦可從而降低整體植生系統20之耗能性,並提升植生系統20之自給自足性。
具體而言,太陽能系統220可具有至少一太陽能板225設置於遮蔽棚210上。藉此,太陽能板225可在不被遮蔽棚210遮蔽下接收環境S的光資源LR,例如太陽光。另外,請連同圖5參照圖6,在太陽能板225設置於遮蔽棚210上時,可設置使得至少一太陽能板225之間具有至少一間隔如間隔g1、g2於重力方向D1上對應遮蔽棚210。藉此設置,環境S中落下的水資源WR如雨水可穿過太陽能板225之間的間隔而落於遮蔽棚210上。然而,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太陽能板225之數量、設置方式、以及預計要收集的光資源LR及水資源WR皆不限於本文所具體陳述或示出之態樣。例如,根據其他實施例,太陽能板225可為上百個,且可不對應於遮蔽棚210設置而不會被遮蔽棚210遮掩;亦或是可設置於透明之遮蔽棚210下而仍可收集光資源LR,並使得水資源WR可不被太陽能板225遮蔽而能夠落於遮蔽棚210上。另外,依據設置環境S,太陽能板225亦可能收集太陽光以外的任何光資源LR,且遮蔽棚210可收集雨水以外的任何水資源WR。承上,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可具有各種態樣,且在此所示皆僅為示例。
接下來,繼續參照圖5及圖6,下文中將進一步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遮蔽棚210導引水資源WR至入水區塊130的方式。
承上,根據本實施例,植生系統20之遮蔽棚210可具有拱形屋頂,且拱形屋頂的端緣連接至一斜坡通道W1。承上,整體遮蔽棚210及其斜坡通道W1,或至少該斜坡通道W1可具有朝向入水區塊130逐漸傾斜降低的坡度。因此,當水資源WR例如雨水落於遮蔽棚210時,基於拱形屋頂之形狀,水資源WR可首先流至斜坡通道W1,且順著斜坡通道W1產生一重力流f1朝向入水區塊130。藉此,斜坡通道W1可引領重力流f1導向入水區塊130落下,從而將對應植生系統20落下的水資源WR收集並導至入水區塊130。
另外,除了在此所示出之拱形屋頂外,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亦可為遮蔽棚210之屋頂具有傾斜坡度,且遮蔽棚210之屋頂於重力方向D1上的低點端緣連接至斜坡通道W1。藉此,依據相同或類似的原則,斜坡通道W1可引領重力流f1導向入水區塊130落下,從而將對應植生系統20落下的水資源WR收集並導至入水區塊130。
接下來,參照圖7,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植生系統30,與上述植生系統20之差異在於,種植區塊110與隔絕區塊140之間的界面112具有相對於水平面H之傾斜坡度。具體而言,種植區塊110之底部與隔絕區塊140之間的界面112,相對於垂直於重力方向之水平面H,可具有傾斜坡度於朝向入水區塊130之方向逐漸降低。在此,水平面H可實質上大致平行於埋設之基底架構100與未埋設之環境設施200之間之界面G,但不限於此。基於此結構,當涵水區塊120之水資源WR被引水系統300抽出並導引灌流種植區塊110時,基於具有傾斜坡度之界面112能夠沿著該種植區塊110產生重力流f。承上,根據本實施例,種植區塊110可連通入水區塊130,使得在種植區塊110中產生的重力流f能夠將水資源WR導引至入水區塊130。因此,可減少或避免灌流過多的水資源WR積累於種植區塊110中,導致種植區塊110過度潮濕而不利於植栽500生長,或導致種植區塊110之種植區域之植栽用土G110之整體變形或甚至沖刷流失。另外,亦可使得水資源WR可回收至涵水區塊120而供之後有需求時使用,進而改善水資源WR的消耗率及回收率。
承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或類似地預期使種植區塊110過多的水資源WR回收至入水區塊130之實施例,種植區塊110與入水區塊130之間可至少具有部分連通,且不限於界面112是否具有傾斜坡度。因此,在這類實施例中,入水區塊130可至少具有兩種水資源WR入水的來源,一個是來自環境S落下經收集而導至入水區塊130,另一個則是來自種植區塊110回收回流至入水區塊130。
接下來,參照圖8,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植生系統40,與上述植生系統20之差異在於,基底架構100可進一步包含界定種植區塊110、涵水區塊120、入水區塊130或其組合設置之空間的支持結構150。
具體而言,如上所述,基底架構100可埋設於任何容器或基底中,例如對應環境S的土地、玻璃缸、建築物外牆或屋頂基底等。然而,在所述容器或基底不夠穩固或具有其他問題下(如可能滲透汙染物或漏水),根據本實施例可進一步具有支持結構150以於容器或基底中支持穩固種植區塊110、涵水區塊120、入水區塊130或其組合設置之空間,並可同時隔絕基底架構100與所在容器或基底。例如,若基底架構100埋設於玻璃缸中,為了加強玻璃缸的支撐性,可進一步設置支持結構150。或者是,當基底架構100埋設於野外的土地中時,涵水區塊120中的水資源WR可能會透過土地縫隙流失,因此可進一步設置支持結構150。又或是,當基底架構100埋設於受到汙染的區塊時,為了再利用受到汙染的區塊空間,同時又避免汙染物質滲透入種植區塊110、涵水區塊120及入水區塊130或其組合設置之空間中,可進一步設置支持結構150。
承上所述,支持結構150可例如由一泥餅材料M1或黏土所充填而成。其中,泥餅材料M1可具有小於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小於0.075mm的粒徑。進一步,根據一些實施例,泥餅材料M1可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泥漿塊,經回收及碎解洗選而製成。藉此,可具有足夠的支持性及穩固性,且可作為不同區塊之間的隔絕或支撐。
根據圖8所示之實施例,支持結構150可具有設置於涵水區塊120之下的底盤部151、及圍繞涵水區塊120且自底盤部151突出之側牆部152。其中,側牆部152具有越朝向底盤部151就越接近涵水區塊120內部且越厚的傾斜坡度。因此,當涵水區塊120中所儲存之水資源WR隨著深度越深而具有越高的水壓,或基底架構100本身隨著深度越深而具有越厚的土壤或材料時,越深處的側牆部152就可提供越強的支撐性。
接下來,參照圖9,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植生系統50,與上述植生系統40之差異在於,入水區塊130可進一步設置有水質監控放流系統400。例如,根據一實施例,水質監控放流系統400可具有對環境S開放並配置以承接及儲存水資源WR之儲水部410、以及檢測被儲水部410承接之水資源WR的水質之檢測部420。承上所述,儲水部410可具選擇性開關之入水通道P1及放流通道P2,其中,該入水通道P1連接至涵水區塊120,且該放流通道P2連通至植生系統50之外。基於此設置,檢測部420可在水資源WR進入涵水區塊120前先檢測水資源WR之水質。例如,可在進入儲水部410前或進入儲水部410後檢測水資源WR的水質。承上,儲水部410可依據檢測部420之檢測結果來決定開啟入水通道P1或放流通道P2。例如,當檢測結果為水資源WR為酸雨且具有高度汙染因子(例如夾帶空氣汙染或重金屬等),則儲水部410選擇性開關放流通道P2使得水資源WR被直接排放至植生系統50之外,例如排放到野外的水溝或溪流中,或建築物或都市體系中的排水管。或者是,當檢測結果為水資源WR為可供使用的乾淨雨水時,則儲水部410可依據檢測部420之檢測結果來選擇性開關入水通道P1,使得水資源WR可被導至涵水區塊120中儲存。
根據一些實施例,經過檢測可供使用之水資源WR亦可暫時先儲存於儲水部410中,再依據涵水區塊120之儲水量來選擇性開關入水通道P1。例如,可在涵水區塊120缺水或降低至預期水量時(例如低於滿水線)才打開入水通道P1將水資源WR導至涵水區塊120。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當收集的水資源WR過多的時候,根據一些實施例,亦可能直接讓品質符合預期的水資源WR被直接溢流排放至植生系統50之外,
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儲水部410可部分充填有活性碳或涵水粒料A4。其中,該涵水粒料A4可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4.75 mm與 25 mm之間的粒徑。承上,活性碳或涵水粒料A4可進一步協助過濾預期流至入水區塊130及涵水區塊120的水資源WR。因此,在自環境S中接收水資源WR時,可使得進入涵水區塊120的水資源WR的品質得以確保或改善。
上面已參照圖1至圖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植生系統10至50之態樣。然而,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明白,上述具體示出的態樣僅為原則性之說明,且可依據上述原則進一步調整及變化。例如,雖然上述實施例中入水區塊130皆相對設置於種植區塊110右邊一側,但實際上入水區塊130亦可能設置於種植區塊110左邊一側,或者是設置環繞整個種植區塊110等。承上,植生系統之各部分區塊及構造可在符合上述實施例之核心原則下進行各種的排列組合和變化,且此些態樣應皆落於本發明之範疇。
接下來,參照圖10及圖11,將進一步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植生系統可實際應用之情境之示例。如圖10所示,例如台灣中南部沿海地區常見養殖水產經濟物種的魚塭600,其在閒置或放棄使用時,往往成為不易用作他途的廢棄魚塭600’。承上,此類廢棄魚塭600’亦可能存在有土質或水質改變的特性,且可能因為先前使用時使用藥物等作業而受到程度不一的汙染,而難以轉換為一般耕種用地。因此,對於土地空間之應用及環境資源之利用皆較為不利。然而,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例如具有上述任一植生系統之架構但不限於此之植生系統60,可進一步基於該廢棄魚塭600’來設置。亦即,植生系統60之基底架構100可建構於廢棄魚塭600’中,並相應地架構該植生系統60。因此,可再利用通常不利於再使用的廢棄魚塭600’之空間及環境資源,並可促進當地的產業且綠化改善現場的環境S’。
承上所述,類似地,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植生系統可架構的情境還包含屋頂、窪地,廢棄工地、垃圾掩埋場、重金屬汙染土地、生菌數高之土地或各種類似的空間環境,且不限於此。藉此,在減少作業下(例如無須把周遭汙染土地全部清除),可使得無法或難以再利用的區塊空間轉換為可綠化環境,可接收利用環境中水資源及/或光資源,甚至可自主供電之高度自給自足植生系統,從而改善了國土利用性、環境資源利用性、節能率、產業利用性及環境美觀性。
如上所述,參照圖10至圖11所示之應用情境僅為示例,且根據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可應用上述不同之植生系統或依據同樣原則組合架構的任何植生系統於各種環境中以接收使用環境中的資源來種植植栽,從而提高環境美觀性、提升產業性、降低耗能性、增加資源回收利用率。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亦可與高智慧自動化機械或電腦結合,從而實現無人操作或需要人力大幅減少的智慧型植生系統。例如,可實現可利用環境資源進行農業耕種且可產電的智慧型農電共生資源循環之植生系統。
另外,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建構各區塊的材料或植栽用土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使用來自於營建剩餘土石方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材料。例如,可為新建、拆除、或改建時剩餘或清出的營建工程材料。因此,根據本發明之此些實施例,亦可大幅降低廢棄物的產生,且減少或避免處理廢棄物所需消耗的空間、能源、資源及人力。亦即,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將營建剩餘土石方再次應用於植生系統或植栽用土之建構或種植上,從而減少環境汙染,減少天然資源開發及消耗,並實現循環經濟及永續發展。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植生系統或植栽用土,可收集並利用環境中的資源以種植植栽,從而促進了產業性及環境美觀性,且可增進閒置空間或土地的應用性。另外,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植生系統的各部分區塊或植栽用土可選擇性包含使用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泥漿塊、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之材料。因此,可進一步利用營建工程中所無法利用的資源,進一步減少消耗資源及廢棄物產生。藉此,可改善資源回收率及利用性,從而減少汙染和資源消耗。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植生系統,可大幅降低能源與資源的耗損,提升產能和美觀性,並可與生態或環境共生整合,甚至可部分自給自足或供電,進而促進了能源及資源的永續平衡及發展。
上文中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些較佳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本發明可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明瞭的是,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且在符合本發明之意旨下,各種可能置換、組合、修飾及轉用等變化皆不超出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
10、20、30、40、50、60:植生系統 100:基底架構 110:種植區塊 111:表面 112:界面 120:涵水區塊 130:入水區塊 131:表面 140:隔絕區塊 150:支持結構 151:底盤部 152:側牆部 200:環境設施 210:遮蔽棚 220:太陽能系統 225:太陽能板 300:引水系統 310:集水管 320:虹吸立管 330:抽水馬達 400:水質監控放流系統 410:儲水部 420:檢測部 500:植栽 600:魚塭 600’:廢棄魚塭 S、S’:環境 WR:水資源 LR:光資源 P:電力 G:界面 H:水平面 G110:植栽用土 A1、A2、A3、A4:涵水粒料 M0:疏水或隔水材料 M1、M2、M3:泥餅材料 g1、g2:間隔 D1:重力方向 W1:斜坡通道 f 、f1:重力流 P1:入水通道 P2:放流通道
圖1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爆炸示意圖。
圖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剖視示意圖。
圖3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種植區塊之植栽用土之組成示意圖。
圖4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種植區塊之植栽用土之組成示意圖。
圖5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剖視示意圖。
圖6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立體斜視圖。
圖7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剖視示意圖。
圖8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剖視示意圖。
圖9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植生系統之剖視示意圖。
圖10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植生系統可能設置實施之場景示意圖。
圖11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之植生系統設置於閒置魚塭中的應用情境之示意圖。
G110:植栽用土 A2:涵水粒料 M2:泥餅材料

Claims (5)

  1. 一種植栽用土,其包含:一涵水粒料,一泥餅材料,其中,該涵水粒料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0.075mm與4.75mm之間的粒徑,且該泥餅材料具有低於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小於0.075mm的粒徑,且其中,該植栽用土進一步包含一副涵水粒料,該副涵水粒料具有超過5%的孔隙率及吸水率且具有介於4.75mm與25mm之間的粒徑,且其中,該副涵水粒料所佔整體該植栽用土之比例不超過40%。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栽用土,其中,該涵水粒料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栽用土,其中,該副涵水粒料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紅磚及混凝土塊,經回收及碎解而製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栽用土,其中,該植栽用土適用於種植樹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植栽用土,其中,該泥餅材料為營建剩餘土石方中的泥漿塊,經回收及碎解洗選而製成。
TW111108087A 2021-03-17 2021-03-17 植栽用土 TWI816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8087A TWI816320B (zh) 2021-03-17 2021-03-17 植栽用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8087A TWI816320B (zh) 2021-03-17 2021-03-17 植栽用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6951A TW202236951A (zh) 2022-10-01
TWI816320B true TWI816320B (zh) 2023-09-21

Family

ID=85460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087A TWI816320B (zh) 2021-03-17 2021-03-17 植栽用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632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807A (zh) * 2017-08-16 2017-11-28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区大树移栽的种植方法
CN111499156A (zh) * 2020-05-14 2020-08-07 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固废在种植土上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807A (zh) * 2017-08-16 2017-11-28 北京星河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区大树移栽的种植方法
CN111499156A (zh) * 2020-05-14 2020-08-07 广东华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固废在种植土上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6951A (zh) 2022-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93469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雨水渗排一体化系统
CN102011379A (zh)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田排水的污染控制方法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5986566B (zh) 一种海绵体多功能生态治理的方法
CN206052850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749904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13571388U (zh)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用人行道路结构
CN204385707U (zh) 一种坡地雨水收集就地自流灌溉系统
TWM623829U (zh) 植生系統
CN211172270U (zh) 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
CN211037206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系统
CN205259318U (zh)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与存蓄系统
TWI816320B (zh) 植栽用土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CN109133498B (zh) 绿化带雨水弯道拦截降污装置
TWI787760B (zh) 植生系統
CN207739092U (zh) 园林生态铺装构造
CN206693154U (zh) 一种城乡河道护坡体系
CN202625932U (zh) 复合型介质的雨水生态净化利用系统
CN205975789U (zh) 城市房屋建筑雨水集储利用装置
CN109487900A (zh)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抗冲击排水过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2248209U (zh) 一种村镇雨水利用系统
CN217136206U (zh) 植生系统
CN108557988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旱地土壤渗滤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