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2566B -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2566B
TWI812566B TW111150471A TW111150471A TWI812566B TW I812566 B TWI812566 B TW I812566B TW 111150471 A TW111150471 A TW 111150471A TW 111150471 A TW111150471 A TW 111150471A TW I812566 B TWI812566 B TW I8125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reoscopic
correction amount
distance
parallax
parallax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塗宗偉
黃昭世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50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256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2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256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包括:根據一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根據一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三視差修正量;以及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第一視差修正量、第二視差修正量及第三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影像調整方法與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每個人的雙眼瞳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IPD)頗有差異,對於大瞳距的人而言,在觀看一般物體時的立體感較小瞳距的人為多。就因為此緣故,在使用立體顯示產品時,如虛擬實境顯示器(virtual reality display,VR display)、擴增實境顯示器(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AR display)、立體電視等,立體視覺產生時需要把觀看或使用者的瞳距輸入至軟體中,以達到更真實的立體大小與感覺。而在於立體電視場域,對於不同使用者拍攝的影像來源有不同深度的紀錄,在另一使用者於立體顯示器觀看時,因兩使用者的雙眼瞳距不同,所感受上的深度也不同。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能夠使具有 不同瞳距的使用者,或者立體影像拍攝者與立體顯示器的觀看者,都能夠看到相同深度效果的立體影像。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其能夠使具有不同瞳距的使用者,或者立體影像拍攝者與立體顯示器的觀看者,都能夠看到相同深度效果的立體影像。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包括:根據一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一物體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一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觀看物體的距離;根據一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二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三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一視差修正量、第二視差修正量及第三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觀看物體的距離;以及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第一視差修正量、第二視差修正量及第三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包括至少一控制器,用以接收來自一立體相機的立體影像訊號,且用以控制一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內容。控制器經配置以執行:根據 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一物體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一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觀看物體的距離;根據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二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三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一視差修正量、第二視差修正量及第三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觀看物體的距離;以及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第一視差修正量、第二視差修正量及第三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包括:將一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調整成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相同,以使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觀看物體的距離;根據一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一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其中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第一視差修 正量及第二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觀看物體的距離;以及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第一視差修正量及第二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中,根據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第一視差修正量,根據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第二視差修正量,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第三視差修正量,且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第一視差修正量、第二視差修正量及第三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因此,能夠使具有不同瞳距的使用者,或者立體影像拍攝者與立體顯示器的觀看者,都能夠看到相同深度效果的立體影像。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中,將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調整成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相同,根據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第一視差修正量,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且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第一視差修正量及第二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因此,能夠使具有不同瞳距的使用者,或者立體影像拍攝者與立體顯示器的觀看者,都能夠看到相同深度效果的立體影像。
51、51’、51”:視差
52:影像
54:影像
60:第一觀察者
62:眼睛
70:第二觀察者
80:物體
100: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
110:控制器
120:立體顯示器
122:顯示面
200:立體相機
210:鏡頭
220:虛像顯示器
300:虛擬實境顯示器
302:二維平面
B、B’:中心距離
D1、d:距離
f:相機焦距
IPD 1IPD 2:雙眼瞳距
S110、S120、S130、S140:步驟
δ A δ B δ C :視差修正量
X:拍攝的某一物點
x、x’:相機感光元件上的實際投影位置
Z1、Zc、Zm、Z2:深度
φ1:視差差異量
圖1A、圖1B與圖1C為立體顯示器上的雙眼視差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流程圖。
圖3A為用以繪示圖2之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部分流程的示意圖。
圖3B為圖3A之立體相機的另一面的示意圖。
圖4與圖5為用以計算圖2之視差修正量δ A 的圖形。
圖6、圖7及圖8為用以計算圖2之視差修正量δ B 的圖形。
圖9為用以計算圖2之視差修正量δ C 的圖形。
圖10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流程圖。
圖11為用以繪示圖10之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部分流程的示意圖。
圖1A、圖1B與圖1C為立體顯示器上的雙眼視差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A、圖1B及圖1C,立體影像的深度主要為利用雙眼視差(disparity)51的差異量來展現,而此處所述的深度為觀察者所感受到的立體影像與眼睛的距離。影像52與影像54 分別為投影至左眼與右眼的影像。當視差51越大時,產生的立體感越強烈,代表立體影像越浮出(即深度越小);反之,當視差51越小時,產生的立體感越小,代表深度越大,立體影像越遠離使用者。
如欲調整立體影像之深度,可以利用調整雙眼視差的差異量,將影像52與影像54間的視差調大(如從圖1A的視差51調成如圖1B之較大的視差51’,可以使立體影像更為浮出且靠近使用者。另一方面,如圖1C,若將視差51”調至0時,立體影像的深度即在立體顯示器的顯示面上。
因此,藉由調整視差的大小,即可調整立體影像的深度。
圖2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流程圖,圖3A為用以繪示圖2之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部分流程的示意圖,而圖3B為圖3A之立體相機的另一面的示意圖。請先參照圖2圖3A,本實施例提出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100,其包括至少一控制器110(圖3A中是以一個控制器110為例),用以接收來自一立體相機200的立體影像訊號,且用以控制一立體顯示器120的顯示內容。控制器110經配置以執行圖2的步驟S110至步驟S140。換言之,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包括步驟S110至步驟S140,且其可藉由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100來實行。
在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中,首先執行步驟 S110,其為根據立體相機120的雙鏡頭210間的中心距離B與一第一觀察者60的雙眼瞳距IPD 1,來得到一視差修正量δ A ,其中立體相機120所拍攝到的一物體80的立體影像的視差(disparity)加上視差修正量δ A 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即使用者觀看立體影像時感到立體影像與眼睛的距離,也就是立體影像的深度)等於第一觀察者60觀看物體80的距離D1(也就是第一觀察者60的眼睛62與物體80的實際距離)。
接著,執行步驟S120,其為根據一立體顯示器120與立體相機200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視差修正量δ B ,其中立體顯示器120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視差修正量δ B 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
然後,執行步驟S130,其為根據第一觀察者60的雙眼瞳距IPD 1與一第二觀察者70的雙眼瞳距IPD 2(即第二觀察者70的兩個眼睛72的瞳孔間的距離),來得到一視差修正量δ C ,其中立體顯示器120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視差修正量δ A 、視差修正量δ B 及視差修正量δ C 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60觀看物體80的距離D1。
之後,執行步驟S140,其為將立體相機200所拍攝到的物體80的立體影像經由視差修正量δ A 、視差修正量δ B 及視差修正量δ C 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120。
在本實施例中,立體相機200可與一虛擬實境顯示器300整合,以顯示立體相機200所拍攝到的物體80的立體影像。 舉例而言,立體相機200的正面具有鏡頭210,其可拍攝物體80,而立體相機200的背面具有虛像顯示器220,而觀察者60將兩個眼睛62分別對準兩個虛像顯示器220即可看到虛擬實境所產生的立體影像。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更包括令虛擬實境顯示器300顯示立體相機200所拍攝到的物體80的立體影像經由視差修正量δ A 修正後的立體影像,以使第一觀察者60透過虛擬實境顯示器300看到的立體影像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60直接觀看物體80的距離D1。
在本實施例中,視差修正量δ A 、視差修正量δ B 及視差修正量δ C 可以像素差來計算,像素差的意思是指偏差了幾個像素的距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得到視差修正量δ A 、視差修正量δ B 及視差修正量δ C 的方法為利用三角法(triangulation)計算而得。以下將詳述步驟S110、S120及S130的計算過程。
圖4與圖5為用以計算圖2之視差修正量δ A 的圖形。請參照圖3A、圖4及圖5,在計算視差修正量δ A 時,假設第一觀察者60利用立體相機200照相或錄影而產生一立體影像檔案,但由於第一觀察者60的雙眼瞳距IPD 1與立體相機200的雙鏡頭210間的中心距離B有所不同,所以此時需要加入一視差修正量δ A 。並利用以下數學式來計算。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0-1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1-2
如圖4為簡單的立體相機200之架構圖,B為立體相機200的雙鏡頭210間的中心距離,X為拍攝的某一物點,x與x’為相機感光元件上的實際投影位置,f為相機焦距,mc為像素密度,例如式二的camera_pixels為感光元件上每毫米的像素數。如式一,深度Zc由X投影在照片上像素位置差(uL-uR)所組成,即調整左右眼間的像素差,即可調整深度。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1-3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1-4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1-5
Z c =Z 1 (式六)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1-6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1-7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2-8
δ A =PPD cm φ 1 (式十)
假設立體相機200與虛擬實境顯示器300整合,第一觀察者60透過虛擬實境顯示器300觀看自己所拍攝的內容。第一觀察者60的IPD1與B不同,如圖5。由於立體影像距離由視差產生,且虛擬實境顯示器300之虛像成像距離可能為無窮遠,所以需將視差單位為毫米(millimeter,mm)轉換為角度deg。其中視差差異量為φ1,如式七。且目的為第一觀察者60看到的深度Z1與所拍攝的深度Zc相等,由式三與式五可求得式八,以得到φ1。此外,再將φ1轉換為像素差異(即視差修正量δ A ),如式十,角度轉換為像素由虛擬實境顯示器300的每一度(deg)的像數素PPDcm來計算。如此,可以增加δ A 像素差異量,即將立體相機200拍攝深度與第一觀察者60觀看後的深度相同。新的視差Disparity1(即(u1L-u1R))如式九所描述。
圖6、圖7及圖8為用以計算圖2之視差修正量δ B 的圖形。請參照圖3A、圖6、圖7及圖8,在計算視差修正量δ A 時,如圖6所繪示,由於虛擬實境顯示器300與立體相機200之擺放為平行擺放,如此架構在視差為0時,等校為二維平面302,此二維平面302在無窮遠。但由於立體顯示器120的視差為0時,等效為二維平面時,此二維平面並不是在無窮遠,而是在顯示器 的顯示面122上,距離為d,如此在同一視差量的情形下,在其他位置或不同深度時的影像投放在立體顯示器120時,距離也會變動,如同視差為零時,由無窮遠變到d。所以需增加一視差修正量δ B 。也就是說,立體相機200在零視差的像距為無限大,而立體顯示器120在零視差的像距為一有限值。步驟S120包括根據此有限值來計算出視差修正量δ B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3-9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3-10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3-11
Z m =Z 1 (式十四)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3-13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3-14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4-15
如圖8,在立體顯示器120上投射的視差內容加上δ B 。且立體顯示器120的像素密度為mm,monitor_pixels即立體顯示器120的每毫米的像素數。假設觀察者相同,即第一觀察者60觀看立體顯示器120,而產生的立體深度為Zm,由式十四目標為所看到的深度與觀看虛擬實境顯示器300時的深度相等進而求得差異量δ B
由相似三角形可以求得式十二經過整理得Zm,如式十三。由式十四可得式十五,經過整理可得δ B ,如式十六。新的視差量Disparitym(即(umL-umR))如式十七所描述。
圖9為用以計算圖2之視差修正量δ C 的圖形。請參照圖3A及圖9,在計算視差修正量δ C 時,假設現在觀看立體顯示器120的為第二觀察者70,因第二觀察者70與第一觀察者60有不同的雙眼瞳距,分別為IPD2與IPD1,需要增加一修正量δ C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4-16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4-17
Z 2=Z m (式二十)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5-18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5-19
Figure 111150471-A0305-02-0015-20
如(圖十二),增加一δ C 且第二觀察者70的兩眼瞳距為IPD2,所觀看到的立體視覺距離為Z2。由相似三角形可得式十八,經過整理可得Z2,如式十九。由於目標為第二觀察者70與第一觀察者60所感受到的立體深度相同,如式二十,可得式二一,經過整理可得式二二。視差增加量為δ C 。新的視差Disparity2(即(u2L-u2R))如式二三所描述。
經過一連串推導,可得δA、δB與δC。則由第一觀察者60所拍攝之視差加上δA、δB與δC可得第二觀察者70之視差,兩位觀察者所看到之立體深度便能夠相同。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例如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 他類似裝置或這些裝置的組合,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此外,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的各功能可被實作為多個程式碼。這些程式碼會被儲存在一個記憶體中,由控制器110來執行這些程式碼。或者,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0的各功能可被實作為一或多個電路。本發明並不限制用軟體或硬體的方式來實作控制器110的各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100可為一筆記型電腦,而控制器110例如為筆記型電腦的中央處理單元,而立體顯示器120例如為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器110也可以與立體顯示器120分開,而在另一伺服器或桌上型電腦上。此外,控制器110也可以有多個,而執行步驟S110的控制器可位於立體相機200上,而執行步驟S120至S140的控制器可位於筆記型電腦、伺服器或桌上型電腦上。
圖10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流程圖,而圖11為用以繪示圖10之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部分流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0與圖11,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圖2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立體相機120的雙鏡頭210間的中心距離B’為可調整,例如可利用機構調整。在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的步驟S110’中,將立體相機200的雙鏡頭210間的中心距離B’調整成與第一觀察者60的雙眼瞳距IPD1相同,以使 立體相機200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第一觀察者60觀看物體的距離D1。如此一來,藉由如此調整後,可視為視差修正量δ A 為零。這樣的話,在步驟S140’中,便不需考慮視差修正量δ A ,因而步驟S140’可以是將立體相機200所拍攝到的物體80的立體影像經由視差修正量δB及視差修正量δC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120。此外,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100亦可以用來執行圖10之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中,根據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視差修正量δ A ,根據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視差修正量δ B ,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視差修正量δ C ,且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視差修正量δ A 、視差修正量δ B 及視差修正量δ C 修正後傳送至立體顯示器。因此,能夠使具有不同瞳距的使用者,或者立體影像拍攝者與立體顯示器的觀看者,都能夠看到相同深度效果的立體影像。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中,將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調整成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相同,根據立體顯示器與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視差修正量δ B ,根據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視差修正量δ C ,且將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視差修正量δ B 及視差修正量δ C 修正後傳 送至立體顯示器。因此,能夠使具有不同瞳距的使用者,或者立體影像拍攝者與立體顯示器的觀看者,都能夠看到相同深度效果的立體影像。
S110、S120、S130、S140: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包括: 根據一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一物體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觀看該物體的距離; 根據一立體顯示器與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 根據該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三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觀看該物體的距離;以及 將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該立體顯示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更包括將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以像素差來計算。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該立體相機與一虛擬實境顯示器整合,以顯示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該立體影像,該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更包括令該虛擬實境顯示器顯示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該立體影像經由該第一視差修正量修正後的立體影像,以使該第一觀察者透過該虛擬實境顯示器看到的該立體影像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直接觀看該物體的距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為無限大,而該立體顯示器在零視差的像距為一有限值。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根據該立體顯示器與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該第二視差修正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有限值來計算出該第二視差修正量。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得到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的方法為利用三角法計算而得。
  7. 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包括: 至少一控制器,用以接收來自一立體相機的立體影像訊號,且用以控制一立體顯示器的顯示內容,該控制器經配置以執行: 根據該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一物體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觀看該物體的距離; 根據該立體顯示器與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 根據該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三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觀看該物體的距離;以及 將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該立體顯示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其中該控制器經配置以更執行:將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以像素差來計算。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其中該立體相機與一虛擬實境顯示器整合,以顯示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該立體影像,該控制器經配置以更執行:令該虛擬實境顯示器顯示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該立體影像經由該第一視差修正量修正後的立體影像,以使該第一觀察者透過該虛擬實境顯示器看到的該立體影像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直接觀看該物體的距離。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其中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為無限大,而該立體顯示器在零視差的像距為一有限值。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其中根據該立體顯示器與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該第二視差修正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有限值來計算出該第二視差修正量。
  12. 如請求項7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裝置,其中得到該第一視差修正量、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三視差修正量的方法為利用三角法計算而得。
  13. 一種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包括: 將一立體相機的雙鏡頭間的中心距離調整成與一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相同,以使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觀看該物體的距離; 根據一立體顯示器與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一第一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立體相機所提供的立體影像距離; 根據該第一觀察者的雙眼瞳距與一第二觀察者的雙眼瞳距,來得到一第二視差修正量,其中該立體顯示器所顯示的立體影像的視差加上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二視差修正量後所形成的立體影像距離等於該第一觀察者觀看該物體的距離;以及 將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立體影像經由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二視差修正量修正後傳送至該立體顯示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更包括將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二視差修正量以像素差來計算。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該立體相機與一虛擬實境顯示器整合,以顯示該立體相機所拍攝到的該物體的該立體影像。
  16.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為無限大,而該立體顯示器在零視差的像距為一有限值。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根據該立體顯示器與該立體相機在零視差的像距的不同來得到該第一視差修正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有限值來計算出該第一視差修正量。
  18.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其中得到該第一視差修正量及該第二視差修正量的方法為利用三角法計算而得。
TW111150471A 2022-12-28 2022-12-28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TWI812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50471A TWI812566B (zh) 2022-12-28 2022-12-28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50471A TWI812566B (zh) 2022-12-28 2022-12-28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2566B true TWI812566B (zh) 2023-08-11

Family

ID=88586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50471A TWI812566B (zh) 2022-12-28 2022-12-28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256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3648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Ricoh Co., Ltd Depth-Disparity Calibration of a Binocular Optical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WO2016032973A1 (en) * 2014-08-25 2016-03-03 Schepens Eye Research Institute Compensating 3d stereoscopic imagery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13648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Ricoh Co., Ltd Depth-Disparity Calibration of a Binocular Optical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WO2016032973A1 (en) * 2014-08-25 2016-03-03 Schepens Eye Research Institute Compensating 3d stereoscopic imager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5285B2 (ja) 単一深度追跡型の遠近調節-両眼転導ソリューション
TWI688254B (zh)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參數校正方法
JP5679978B2 (ja) 立体視用画像位置合わせ装置、立体視用画像位置合わせ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080199070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stereoscopic effect of image
US9443338B2 (en)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baseline stereo parameters for stereoscopic computer animation
TW201019708A (en) A method of processing parallax information comprised in a signal
CN102157012B (zh) 对场景进行立体渲染的方法、图形图像处理装置及设备、系统
US20130208088A1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130088573A1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scene, camera and viewing parameters for altering perception of 3d imagery
TW201225635A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0830784A (zh) 一种移轴立体摄像机
JP2015520961A (ja) 立体視ディスプレイにおける調節効果による歪み誤差を補正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589150B (zh) 3d自動對焦顯示方法及其系統
JP2011141381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TW201801528A (zh) 立體影像產生方法及使用此方法的電子裝置
CN103609104A (zh) 用于立体效应调整的交互式用户接口
TWI812566B (zh) 立體影像深度調整方法與裝置
Hasmanda et al. The modelling of stereoscopic 3D scene acquisition
US20190349561A1 (en) Multi-camera scene representation including stereo video for vr display
KR101873161B1 (ko) 컨버전스 매칭을 이용한 개인용 3차원 영상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Tong et al. The impacts of lens and stereo camera separation on perceived slant in Virtual Reality head-mounted displays
KR20200014631A (ko) 평행축 방식의 양안 카메라 시스템에서 근거리 물체의 입체영상을 위한 영상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TWI766316B (zh) 可透光顯示系統及其圖像輸出方法與處理裝置
TWI526045B (zh) 立體影像的調整方法與影像處理裝置
CN111464808B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参数校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