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2373B -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 Google Patents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2373B
TWI812373B TW111128533A TW111128533A TWI812373B TW I812373 B TWI812373 B TW I812373B TW 111128533 A TW111128533 A TW 111128533A TW 111128533 A TW111128533 A TW 111128533A TW I812373 B TWI812373 B TW I8123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axis
force
force transmission
pul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8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4746A (zh
Inventor
胡厚飛
Original Assignee
胡厚飛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胡厚飛 filed Critical 胡厚飛
Priority to TW111128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237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2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237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4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4746A/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包括本體、扳動裝置、扭力中斷裝置、異型彈力件、扭力調節裝置、鎖定裝置及扭力感測裝置。扭力調節裝置的滑動件能夠沿著平行於本體之軸線方向滑移,進而調整扳手的扭力設定值,鎖定裝置組配於滑動件與本體之間,鎖定裝置能夠於釋放位置及鎖定位置之間變換操作,於釋放位置,使用者能夠易於調整滑動件的承靠部相對於異型彈力件的軸向位置,使扭力感測裝置能夠感測滑動件的位移變化而顯示出扭力設定值,於鎖定位置,鎖定裝置使滑動件與本體之間具有摩擦阻力。

Description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扭力扳手,特別有關於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按,美國發明專利公開第2020/0398410A1號之「Torque wrench」揭示一種扭力扳手。所述的扭力扳手係為一種以數位方式顯示扭力設定值的扭力扳手,其包括有本體、驅動部、跳脫機構、扭力組件及調整組件。扭力組件具有偏壓件及抵頂件,調整組件包括限位件、調整件及滑動組件,限位件抵靠於偏壓件,滑動組件與限位件固接並滑動設置於本體內,而調整件能夠調整滑動組件,以調整限位件抵頂於偏壓件的相對位置,其中,當驅動部所承受之扭力大於扭力扳手之預設扭力設定值時,跳脫機構與抵頂件產生跳脫,據以提示使用者鎖設緊固件的扭力設定值已達到預設。
然而,扭力扳手扳轉過程中,驅動部所承受之扭力還未達到扭力扳手之預設扭力值時,因驅動部傳遞至偏壓件的反作用力使其產生撓性,同時所述反作用力也會經由偏壓件與限位件作用在滑動組件上,致使滑動組件產生微動而導致結構鬆散,如此扭力扳手在使用過程中,扭力表現將不夠精確,而有失真的情形。
如德國新型專利第202013101035U1號之「Torque tool with trigger mechanism」的扭力扳手,其為另一種扭力工具,其包括有槓桿殼體、槓桿裝置、觸發機構及扭力調節裝置等。槓桿裝置設於槓桿殼體內,且具有兩個槓桿,兩個槓桿藉由切換邊緣而脫跳抵接,當頭部所承受之扭力大於扭力工具之預設扭力設定值時,兩個槓桿產生跳脫,據以提示使用者鎖設緊固件的扭力設定值已達到預設。
同如前述專利的缺點,扭力工具在扳轉過程中,頭部所承受之扭力還未達到預設扭力值時,因頭部傳遞至可彎曲桿的反作用力使其產生撓性,同時所述反作用力也會經由可彎曲桿作用在滑動設置於導向件的支撐件上,致使支撐件相對導向件產生微動而導致結構鬆散,如此扭力工具在使用過程中,扭力表現一樣不夠精確,有失真的情形。
為滿足消費者需求,本發明欲提供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且備高精密、扭力不失真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揭露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利用鎖定裝置將本體與滑動件鎖定時,能使結構更為緊湊,以便扳手在施力過程中,達到扭力不失真的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於一項實施例中提供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包括一本體、一扳動裝置、一扭力中斷裝置、一異型彈力件、一扭力調節裝置、一鎖定裝置及一扭力感測裝置。本體沿著一軸線形成一第一端及一遠離第一端的第二端;扳動裝置能夠擺動地設於本體之第 一端,扳動裝置包括一外露於本體之扳動端;扭力中斷裝置樞設於本體內且能夠選擇性抵接於扳動裝置遠離扳動端之一端;異型彈力件包括一固定端及一異於固定端的異型支撐段,異型彈力件之固定端固設於扭力中斷裝置;扭力調節裝置組配於本體,扭力調節裝置具有一滑動件,滑動件沿著平行軸線方向滑動設置於本體內,滑動件具有一承靠部,承靠部供異型彈力件之異型支撐段抵靠;鎖定裝置組配於滑動件與本體之間,鎖定裝置能夠於一釋放位置及一鎖定位置之間變換操作,於釋放位置,使用者能夠易於調整滑動件的承靠部相對於異型彈力件的軸向位置,於鎖定位置,鎖定裝置使滑動件與本體之間具有摩擦阻力,使滑動件無法相對本體移動;扭力感測裝置設置於本體相對於扭力調節裝置之處,扭力感測裝置能夠感測滑動件的位移變化而顯示出一扭力設定值。
藉此,本發明鎖定裝置能夠於鎖定位置將本體與滑動件鎖定時,使其兩者間具有摩擦阻力,進而使結構更為緊湊,以便扳手在施力過程中,不致產生微動,而能夠使扳手的扭力表現更為精準,具有扭力不失真的功效。
此外,本發明亦具有機械式扭力扳手快速跳脫的功能,並快速地調整扭力設定值,同時更兼具有電子扭力扳手數位顯示的功能。
100、100a: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1:本體
10:第一端
11:第二端
12:容置空間
121:導引部
122:內壁
122a:第一內壁
122b:第二內壁
13:樞孔
14:感測孔
15:穿孔
16:穿孔
17:樞孔
1a:頂側
1b:底側
1c:握持件
2:扳動裝置
20:扳動件
201:卡槽
202:連接部
203:樞接孔
204:末端
204a:第一撞擊面
204b:穿孔
205:第一限制部
206:彈性件
207:容孔
208:穿孔
209:容孔
21:驅動頭
210:調整孔
211:卡塊
22:抵壓件
221:穿孔
222:固定銷
223:第二限制部
224:第一抵接部
225:固定銷
23:固定銷
25:復位件
25a:復位件
26:連桿
260:軸心線
261:第一連結端
261a:穿孔
262:第二連結端
262a:穿孔
263:固定銷
264:固定銷
27:作動件
271:穿孔
272:穿孔
273:作動端
274:容槽
275:第一限制部
276:第二撞擊面
28:夾板
281:固定銷
282:穿孔
283:固定銷
284:穿孔
285:穿孔
2a:扳動端
3:扭力中斷裝置
31:斷開件
311:穿孔
312:第二抵接部
32:固定銷
4:異型彈力件
40:軸心線
41:身段
42:固定端
43:異型支撐段
431:曲線接觸區
5:扭力調節裝置
50:滑動件
501:承靠部
502:固定銷
503:調整槽
504:第一齒部
505:插孔
506:穿孔
51:第一傳力件
511:第一連接端
512:第一抵壓部
513:旋動端
514:受力部
515:第二齒部
516:非圓形軸
51a:第一傳力件
51a1:槽
52:防塵蓋
6:鎖定裝置
60:軸桿
601:樞接孔
602:螺紋部
61:操作柄
611:偏心凸輪
612:樞軸件
62:第二傳力件
621:第二連接端
622:第二抵壓部
623:第二齒部
62a:第二傳力件
63:傳力組件
631:塊體
632:彈性片
64:蓋子
65:第一螺設件
66:第二螺設件
67:碟形彈簧
7:扭力感測裝置
70:顯示器
71:感測件
711:可動部
72:計數器
73:電源
8:偏壓裝置
80:彈片
81:勾固部
9:調整裝置
90:調整件
901:調整端
902:抵靠端
91:螺帽
911:孔
A:傾斜角
B:衝擊夾角
L1:軸線
L2:旋轉軸線
L3:操作軸線
LF:順向側
LR:逆向側
R1:第一旋轉半徑
R2:第二旋轉半徑
S:彈性裝置
S1:彈簧
S2:螺件
SP1:第一撞擊空間
SP2:第二撞擊空間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圖1]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第一實施例外觀示意圖。
[圖2]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第一實施例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係自圖1所取之局部縱剖面示意圖,顯示鎖定裝置處於鎖定位置。
[圖4]係自圖1所取之局部橫剖面示意圖,顯示承靠部處於下極限位置,且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小。
[圖5]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第一實施例之扳轉動作示意圖,顯示扳手跳脫狀態。
[圖6]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之局部縱剖面示意圖,顯示鎖定裝置處於釋放位置,且第一傳力件能夠帶動滑動件線性位移,而將承靠部調至上極限位置。
[圖7]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之局部橫剖面示意圖,顯示承靠部處於上極限位置,且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大。
[圖8]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第二實施例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9]係自圖8所取之局部縱剖面示意圖,顯示鎖定裝置處於鎖定位置。
[圖10a]係自圖8所取之局部橫剖面示意圖,顯示承靠部處於下極限位置,且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小。
[圖10b]係為圖10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a]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第二實施例之扳轉動作示意圖,顯示扳手跳脫狀態。
[圖11b]係為圖11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2]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之局部縱剖面示意圖,顯示鎖定裝置處於釋放位置,且第一傳力件能夠帶動滑動件線性位移,而將承靠部調至上極限位置。
[圖13]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之局部橫剖面示意圖,顯示承靠部處於上極限位置,且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大。
[圖14]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於使用者施力與時間變化曲線圖。
以下參照各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且不意圖將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限制於特定公開的實施例,而本發明的範圍僅由申請專利範圍限制,涵蓋了替代、修改和等同物。
請參閱圖1至圖7所示,係本發明為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第一實施例,其包括一本體1、一扳動裝置2、一扭力中斷裝置3、一異型彈力件4、一扭力調節裝置5、一鎖定裝置6及一扭力感測裝置7。
本體1,係沿著一軸線L1形成一第一端10及一遠離第一端10的第二端11,軸線L1將本體1分為一順向側LF及一逆向側LR。本體1具有一容置空間12。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本體1為扁矩形中空管狀,且容置空間12內具有一導引部121。另外,本體1於第一端10朝第二端11方向依序設有一樞孔13、一感測孔14及一穿孔15,樞孔13、感測孔14及穿孔15分別連通於容置空間12,且感測孔14為長形孔。其中,容置空間12內具有一內壁122,內壁122於逆向側LR設有一第一內壁122a,於順向側LF設有一第二內壁122b。
扳動裝置2,其能夠擺動的設置於本體1之第一端10,且扳動裝置2具有一外露於本體1的扳動端2a,扳動端2a具有一旋轉軸線L2,於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扳動操作時,本體1能夠以旋轉軸線L2進行轉動,用以扳轉緊固件。其中,旋轉軸線L2係垂直於軸線L1。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扳動裝置2包括一扳動件20、一驅動頭21及一抵壓件22。扳動端2a設於驅動頭21一端,驅動頭21另一端可拆離地接設於扳動件20。如圖2所示,扳動件20具有一卡槽201,而驅動頭 21具有一卡塊211,通過卡槽201與卡塊211凹凸配合,以供使用者因應不同的作業需求而選取特定的驅動頭21組配於扳動件20。
扳動件20,係樞擺設置於本體1的第一端10,且能夠產生相對的樞擺關係,扳動件20遠離卡槽201具有一連接部202。扳動件20藉由固定銷23穿設於本體1之樞孔13與扳動件20的樞接孔203,使扳動件20樞設於本體1的第一端10。連接部202具有一遠離扳動端2a的末端204而伸入本體1內,末端204一側設有一第一限制部205。連接部202與本體1之第一內壁122a之間設有一彈性件206,彈性件206一端抵於第一內壁122a,另一端抵於扳動件20側邊的容孔207,以提供扳動件20一恢復至自然狀態之力。
抵壓件22,係樞設於扳動裝置2相反於扳動端2a之一端,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抵壓件22具有穿孔221而藉由固定銷222而樞設於末端204的穿孔208。抵壓件22朝向末端204的一側設有一第二限制部223,另一側設有一第一抵接部224。第一限制部205與第二限制部223能夠相互抵接,用以限制抵壓件22的擺轉幅度。
扭力中斷裝置3,係樞設於本體1的容置空間12內且能夠選擇性抵接於扳動裝置2遠離扳動端2a之一端,即扭力中斷裝置3能夠與扳動裝置2產生抵接關係。本發明實施例中,扭力中斷裝置3係選擇性抵接於扳動裝置2之抵壓件22。扭力中斷裝置3包括一斷開件31。斷開件31藉由固定銷32穿伸於穿孔311而樞設於本體1,用以抵靠連接於抵壓件22,且斷開件31能夠相對本體1於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擺動。
當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扳動的施力持續上升直到等於扭力設定值時,斷開件31能夠與抵壓件22產生跳脫而中斷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施力 (如圖4所示),當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恢復自然狀態時,斷開件31與抵壓件22能夠自動恢復原來的抵接狀態(如圖5所示)。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斷開件31異於異型彈力件4之一側具有一第二抵接部312,用以抵接於抵壓件22的第一抵接部224。此外,扳動裝置2更包括一復位件25,復位件25設於末端204的容孔209與抵壓件22之間,復位件25為彈簧,其常態地使抵壓件22與扭力中斷裝置3保持抵接狀態。
異型彈力件4,係相對本體1之軸線L1而呈傾斜設置於本體1內,異型彈力件4之軸心線40與軸線L1具有一傾斜角A,且異型彈力件4一端固設於扭力中斷裝置3的斷開件31。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異型彈力件4為長棒型,其沿著軸心線40具有一身段41,身段41的一端具有一固定端42,且異於固定端42的一端具有一異型支撐段43,異型支撐段43具有一曲線接觸區431。固定端42位於本體1的順向側LF且結合固定於扭力中斷裝置3的斷開件31異於抵壓件22的一側,而異型彈力件4的異型支撐段43能夠越過本體1之軸線L1。
扭力調節裝置5,係組配於本體1。扭力調節裝置5具有一滑動件50沿著平行於軸線L1方向滑動設置於本體1內的導引部121。滑動件50係呈框體,且於內部轉動設置一承靠部501,承靠部501為滾輪,供異型彈力件4之異型支撐段43抵靠,使曲線接觸區431與承靠部501具有滾動接觸關係。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承靠部501藉由固定銷502而樞設於滑動件50。且當調整滑動件50之承靠部501相對於異型支撐段43的軸向位置時能夠改變前述第一抵接部224與第二抵接部312之間的接觸面積。
另外,滑動件50設有一調整槽503,調整槽503的內緣一側設有一第一齒部504,第一齒部504沿著平行於軸線L1方向設置且為直條狀。異型彈力 件4之異型支撐段43穿設於滑動件50內,使承靠部501與異型支撐段43接觸抵靠,藉此滑動件50位移時帶動承靠部501位移,以改變承靠部501抵靠於異型彈力件4之異型支撐段43的支撐位置。
其中,當扭力調節裝置5之承靠部501抵靠於異型彈力件4的曲線接觸區431遠離於固定端42之位置時的扭力設定值最小(如圖4),扭力調節裝置5之承靠部501抵靠於異型彈力件4的曲線接觸區431靠近於固定端42之位置時的扭力設定值最大(如圖7)。由於扭力調節裝置5能夠供使用者操作而易於調整承靠部501相對於異型支撐段43的軸向位置,進而改變異型彈力件4相對於本體1之傾斜角A。因此,當扭力設定值最小時,異型彈力件4的傾斜角A為最小,且斷開件31相對於本體1的傾擺角度小,相應地抵壓件22的第一抵接部224與斷開件31的第二抵接部312的接觸面積則較小;當扭力設定值最大時,異型彈力件4的傾斜角A為最大,且斷開件31相對於本體1的傾擺角度大,相應地抵壓件22的第一抵接部224與斷開件31的第二抵接部312的接觸面積則較大,如此一來,具有增加斷開件31扣合於抵壓件22的力量,也就是說需要更高的扳動扭力才能夠使其兩者跳脫,故使得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扭力設定值具有調升之效果,從而能夠延伸扭力設定值的上限,以得到較廣的扭力設定值設定範圍。
鎖定裝置6,係組配於滑動件50與本體1之間,鎖定裝置6能夠於一釋放位置及一鎖定位置之間變換操作。於釋放位置,使用者能夠易於調整滑動件50的承靠部501相對於異型彈力件4的軸向位置,以便調整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扭力;於鎖定位置,鎖定裝置6使滑動件50與本體1之間具有摩擦阻力,使滑動件50無法相對本體1移動。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釋放位置,使用者能夠沿著平行於旋轉軸線L2且垂直於軸線L1的一操作軸線L3進行旋轉操作,以調整 滑動件50於軸線L1上的位置,鎖定裝置6係沿操作軸線L3與扭力調節裝置5具有連接關係,且在鎖定位置,鎖定裝置6係沿著操作軸線L3方向施加摩擦阻力於滑動件50,而使鎖定裝置6夾緊滑動件50與本體1,俾使本體1與滑動件50形成穩定的鎖定狀態(如圖3所示),讓滑動件50無法相對本體1移動,由於鎖定裝置6係連接於扭力調節裝置5,使其兩者為共構一起,以便本發明整體結構佈置更加地緊湊。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本體1沿著操作軸線L3方向形成一頂側1a及一相反設置的底側1b。扭力調節裝置5更包括有一能夠帶動滑動件50產生位移動作的第一傳力件51。第一傳力件51於一端具有一第一連接端511、一第一抵壓部512及一遠離第一連接端511的旋動端513,旋動端513為圓形轉盤狀並具有一第一旋轉半徑R1。另外,第一傳力件51遠離第一抵壓部512具有一受力部514。
鎖定裝置6,係包括一沿著操作軸線L3而穿伸本體1的穿孔15與滑動件50的軸桿60、一樞擺設置於軸桿60一端的操作柄61以及一螺接設置於軸桿60的第二傳力件62。軸桿60一端具有一樞接孔601而自頂側1a露出本體1,操作柄61具有一偏心凸輪611,操作柄61藉由一樞軸件612而樞設於軸桿60的樞接孔601,使操作柄61能供使用者選擇性相對軸桿60樞擺操作,且操作柄61能帶動軸桿60沿操作軸線L3方向產生位移動作。第一傳力件51與第二傳力件62均設置於軸桿60,且第一傳力件51係沿操作軸線L3而轉動設置於本體1與軸桿60且連動第二傳力件62。於鎖定位置,操作柄61能夠沿著操作軸線L3方向拉動軸桿60,驅使第一傳力件51與第二傳力件62分別朝彼此方向抵壓,用以夾緊本體1與滑動件50(如圖3所示);於釋放位置,操作柄61則相對軸桿60放鬆,以供使用者能夠操作第一傳力件51進而帶動滑動件50相對本體1線性滑移(如圖6所示)。
於第一實施例中,操作柄61係位於本體1的頂側1a,讓使用者操作鎖定裝置6時係自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頂側1a進行操作使用。第二傳力件62具有一第二連接端621及一設於滑動件50內的第二抵壓部622,第二連接端621同動連接於第一連接端511,於鎖定位置,第一抵壓部512抵壓於本體1,第二抵壓部622抵壓於滑動件50,以將兩者夾緊鎖定。其中,第一連接端511與第二連接端621以不會產生相對旋轉而套接一起,例如是採凹凸配合方式。藉此,鎖定裝置6能夠將本體1與滑動件50鎖定,使結構更為緊湊,以便扳手在施力過程中,不致產生微動狀態,讓扭力表現更加精準,達到扭力不失真的功效。
第二傳力件62於第二連接端621與第二抵壓部622之間設有一繞著操作軸線L3設置的第二齒部623,第二齒部623與滑動件50的第一齒部504嚙合。其中,第二傳力件62具有一第二旋轉半徑R2,第二齒部623沿著第二旋轉半徑R2設置,第一旋轉半徑R1大於第二旋轉半徑R2。藉此,使用者能夠以較小的力量就可以驅轉第一傳力件51並帶動第二傳力件62,使第二傳力件62帶動滑動件50相對本體1位移,達可快速的達到調整扭力設定值上限或下限的效果。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鎖定裝置6包括一傳力組件63,其抵接設置於操作柄61的偏心凸輪611與第一傳力件51的受力部514之間。傳力組件63包括一塊體631及一彈性片632,於鎖定位置時,操作柄61的偏心凸輪611施力於傳力組件63,使傳力組件63提供傳遞力量至第一傳力件51的作用,而於釋放位置時,彈性片632則提供塊體631復位的力量。另外,鎖定裝置6更具有一蓋子64蓋設於第一傳力件51並遠離第二傳力件62的位置,以穩持住塊體631。
扭力感測裝置7,係設置於本體1相對於扭力調節裝置5之處,扭力感測裝置7能夠感測扭力調節裝置5的調整而顯示出扭力設定值,以便使用者直覺式了解扭力設定值的設定狀態。於本發明實施例中,扭力感測裝置7包括有相互電性連接的一顯示器70、一感測件71、一計數器72及一電源73。其中,扭力感測裝置7設於本體1的頂側1a,電源73係為電池且設置在本體1的第二端11內並供應電力予顯示器70、感測件71及計數器72。
感測件71的位置係對應於感測孔14,感測件71具有一可動部711,可動部711插設連接於滑動件50的插孔505而隨其位移,使感測件71經由感測孔14感測滑動件50的位移變化而產生一扭力訊號,顯示器70依據扭力訊號顯示扭力設定值。其中,感測件71係為可變電阻。
計數器72係設置於對應扭力中斷裝置3之抵壓件22的位置,而能夠依據斷開件31與抵壓件22之跳脫次數而發送一計數訊號並顯示於顯示器70,方便使用者了解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超過設定扭力設定值的次數多寡,而精準的將緊固件鎖至預定的磅數值。
此外,本發明的本體1更包括一握持件1c,其套設於本體1之第二端11,以供握持操作。
本發明更包括一偏壓裝置8,係設置於本體1與滑動件50之間。偏壓裝置8包括一長條狀的彈片80,其沿著平行軸線L1設置在本體1與滑動件50間,且彈片80沿著垂直於軸線L1與操作軸線L3的方向而施加彈力於滑動件50,用於消除滑動件50與本體1之間的餘隙。其中,彈片80的兩端各具有一勾固部81,各勾固部81分別勾設連接於滑動件50側邊的穿孔506,使彈片80結合於滑動件50並隨其位移。
本發明扳動裝置2更包括一調整裝置9,其能夠調整扳動裝置2與扭力中斷裝置3之間的抵接程度,進而調整扳手的扭力精確度。於本發明實施例中,調整裝置9設置於扳動件20的末端204與抵壓件22之間。調整裝置9包括一調整件90及一螺設於調整件90一端的螺帽91,調整件90與螺帽91係經由本體1一側的穿孔16伸入本體1內,且調整件90以另一端而螺設於末端204的調整孔210,調整件90具有一調整端901及一抵靠端902,螺帽91具有一孔911,抵靠端902露出調整孔210而抵接於抵壓件22,藉以扳手出廠前或維修時,能夠利用手工具伸入穿孔16及螺帽91的孔911而旋動調整端901,進而調整抵壓件22相對末端204的樞擺角度,進而改變抵壓件22的第一抵接部224抵靠於斷開件31的第二抵接部312的接觸面積。
本發明更包括一彈性裝置S,其包括一彈簧S1及一螺件S2,螺件S2螺設於斷開件31一側,彈簧S1一端連接於螺件S2,另一端則抵接於第一內壁122a,彈性裝置S的彈簧S1能使異型彈力件4的曲線接觸區431恆保持接觸於滑動件50的承靠部501狀態。
如圖6及圖7所示,係鎖定裝置6處於釋放位置,以供使用者旋動第一傳力件51進行扭力設定值的調整,藉以第一傳力件51旋轉帶動第二傳力件62旋轉,以便帶動滑動件50相對本體1沿軸線L1方向朝斷開件31方向線性位移,而快速的將承靠部501自下極限位置調整至上極限位置,即承靠部501支撐於異型彈力件4之異型支撐段43的位置,從最末端移至約靠近中段處,此位置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大,如此行程調整,因第一旋轉半徑R1大於第二旋轉半徑R2之故,使用者可以在第一傳力件51旋動1~2圈內快速完成調整動作,使用上相當快速便利,此時斷開件31位於第一位置,第一傳力件51能夠 供使用者轉動以便帶動滑動件50而調整承靠部501相對於異型支撐段43的位置,能夠達到快速簡易的從扭力下限調整至扭力上限的功能。當然如果要再回到如圖3及圖4之位置時,只要依前述調整動作,而使本發明也能夠達到快速簡易的從扭力上限調整至扭力下限的功能。
接著如圖7所示,扳動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由於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大狀態,因此異型彈力件4於固定端42至承靠部501之間的部分受到扳動裝置2之反作用力所產生彎曲的程度較扭力設定值為最小狀態時來的小。當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扳動的力量大於所述設定值時,同如前述,斷開件31能夠與抵壓件22產生跳脫而中斷使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施力中斷傳遞,以提示使用者停止施力,避免損傷緊固件。而利用前述扭力調節裝置5的操作動作,而能夠快速地使滑動件50沿著平行軸線L1的方向移動調整,進而達到快速調整扭力之作用。
請參閱圖8至圖14所示,係為本發明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a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處不再重覆贅述,而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實施例中的操作柄61係位於本體1的底側1b,讓使用者操作鎖定裝置6時係自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底側1b進行操作使用。另外:本體1於樞孔13與穿孔15之間設有另一樞孔17連通於容置空間12。
扳動裝置2進一步包括一連桿26、一作動件27及兩夾板28。扳動件20之末端204一側具有一第一撞擊面204a,第一撞擊面204a與第一內壁122a之間具有一第一撞擊空間SP1。連桿26具有一第一連結端261及一相反設置的第二連結端262。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連桿26的第一連結端261藉由固定銷263穿設末 端204的穿孔204b及連桿26的穿孔261a,使連桿26的第一連結端261樞設於末端204。
兩夾板28的兩側分別以四個固定銷281穿設兩夾板28的穿孔282及作動件27的穿孔271,使兩夾板28與作動件27固定一起。連桿26的第二連結端262藉由固定銷264穿設穿孔262a而樞設於兩夾板28的一側。此外,於第二實施例中,作動件27為兩片,即兩作動件27被兩夾板28所夾持並疊合固接一起。
作動件27與兩夾板28經由固定銷283穿設樞孔17、兩夾板28的穿孔284及作動件27的穿孔272,使兩作動件27與兩夾板28樞設於本體1,讓作動件27能夠相對本體1於一第一樞擺位置及一第二樞擺位置之間擺動,故作動件27能夠與連桿26的第二連結端262產生連動關係。即當扳動件20擺動時,連桿26能夠連動兩夾板28,進而使兩夾板28連動兩作動件27產生擺動。此外,每一作動件27遠離連桿26之一端設有一作動端273,作動端273具有一容槽274及一第一限制部275,第一限制部275遠離扳動端2a。另外,作動件27之一側具有一第二撞擊面276,第二撞擊面276與第二內壁122b之間具有一第二撞擊空間SP2。
在第二實施例中,抵壓件22藉由固定銷225而樞設於兩夾板28的另一側的穿孔285,而與作動件27之作動端273連動接觸。抵壓件22的第二限制部223與作動件27的第一限制部275相互抵接,用以限制抵壓件22的擺轉幅度。
在第二實施例中,復位件25a位於容槽274且設置在作動件27與抵壓件22之間,常態地使抵壓件22與斷開件31保持抵接狀態。而彈性件206為三個並位在扳動件20與本體1之間,提供扳動件20恢復至自然狀態的力量。
扭力調節裝置5的第一傳力件51a遠離第一抵壓部512具有繞著操作軸線L3的一第二齒部515,用與嚙合於滑動件50的第一齒部504。其中,第二齒部515為齒輪而固設在第一傳力件51a的非圓形軸516上。第一傳力件51a具有一槽51a1,以供一防塵蓋52蓋設。
鎖定裝置6的第二傳力件62a的第二連接端621係滑設連接於第一傳力件51a的非圓形軸516。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第二實施例的鎖定裝置6同樣具有選擇性地將滑動件50與本體1夾緊的作用,使本體1與滑動件50形成穩定的鎖定狀態。其中,在鎖定位置,操作柄61的偏心凸輪611施力作用於第二傳力件62a,使第二傳力件62a與第一傳力件51a分別朝彼此方向抵壓,用以夾緊本體1與滑動件50。
進一步地,鎖定裝置6的軸桿60的螺紋部602穿設於第一傳力件51a而伸入槽51a1,以供一第一螺設件65及一第二螺設件66螺設於螺紋部602,其中第一螺設件65與第一傳力件51a之間具有一碟形彈簧67,用以吸收震動,並達到防止第一螺設件65與第二螺設件66脫離軸桿60的效果。
而在第二實施例中,調整裝置9係設置於作動件27與抵壓件22之間。調整件90螺設於抵壓件22並抵接於作動件27,藉以調整抵壓件22相對作動件27的樞擺角度,並同樣達到第一實施例之調整抵壓件22與斷開件31接觸面積的效果。
請參閱圖9及圖10a、圖10b所示。如圖9,承靠部501處於下極限位置,即承靠部501支撐於異型彈力件4之異型支撐段43的最末端且離扳動端2a最遠,如此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扭力設定值設定為最小,同時斷開件31亦處於第一位置。而如圖10b所示,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於自然狀態時,連桿26的 軸心線260與軸線L1具有一第一夾角θ1,第二撞擊面276與軸線L1具有一衝擊夾角B,且連桿26的第二連結端262位於逆向側LR,第一夾角θ1大於衝擊夾角B。
接著如圖11a及圖11b、圖14所示,當扳動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且作動件27位於第一樞擺位置時,作動件27能夠傳遞扳動裝置2之反作用力至異型彈力件4,而使異型彈力件4於固定端42至承靠部501之間的部分能夠產生彎曲;而當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扳動的力量大於扭力設定值,斷開件31能夠與抵壓件22產生跳脫而中斷,使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施力中斷傳遞,俾使作動件27由第一擺動位置擺動至第二樞擺位置時,作動件27能夠連動連桿26相對本體1產生位移,並促使作動件27與扳動件20同時分別撞擊本體1之第一內壁122a及第二內壁122b,於撞擊時係以扳動件20的第一撞擊面204a進入第一撞擊空間SP1而撞擊於第一內壁122a,作動件27的第二撞擊面276進入第二撞擊空間SP2而撞擊於第二內壁122b,藉此提供使用者在扳轉時得到明顯的機械式扭力跳脫手感,據以提示使用者停止施力。且由於連桿26與作動件27連動地設置於扳動件20與斷開件31之間,當斷開件31能夠與抵壓件22跳脫時,連桿26能夠將原先承受來自扳動件20的推力瞬間轉化成拉住扳動件20的拉力,透過此拉力而達到延遲扳動件20撞擊第一內壁122a的時間。由於扳轉作業扳手達扭力預設值時,使用者仍易有慣性施力的情形發生,因此透過本發明連桿26的連動效果,而能達到緩衝使用者在扳動緊固件達扭力預設值時,所發生之慣性施力的情形,避免對緊固件施加過度的扭力,從而達到更精準的扳動作業。據此,當扳手達扭力預設值時會出現最高峰值X(Nm)後,接著在1秒鐘的短時間內(如圖14中的t0至t1時間區間)因使用者的慣性施力,所出現的次高峰值Y(Nm)仍會小於最高峰值X(Nm),故能夠避免扳手對於緊固件過度施力之情形,如圖14所示。
此外,如圖11b所示,扭力中斷裝置3中斷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的施力時,連桿26的軸心線260與軸線L1具有一第二夾角θ2,第一夾角θ1大於第二夾角θ2,且連桿26的第一連結端261能夠越過本體1之軸線L1而與第二連結端262均位於本體1之逆向側LR。承如前述斷開件31處於第二位置,異型彈力件4能夠使扭力中斷裝置3提供扳動裝置2回復原狀的力量,而當數位顯示扭力扳手100扳動的力量小扭力設定值時,抵壓件22能夠與斷開件31再次地恢復原來的抵接狀態。
接著如圖12及圖13所示,係鎖定裝置6處於釋放位置,以供使用者操作扭力調節裝置5進行扭力設定值的調整,即藉以第一傳力件51旋轉帶動第二傳力件62旋轉,以便帶動滑動件50相對本體1沿軸線L1方向朝斷開件31方向線性位移,而快速的將承靠部501自下極限位置調整至上極限位置。當然如果要再回到如圖9及圖10a之位置時,只要依前述調整動作,而使本發明也能夠達到快速簡易的從扭力上限調整至扭力下限的功能。
綜合上述,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
1.本發明藉由鎖定裝置6在鎖定位置時鎖定本體1與滑動件50,使其兩者間具有摩擦阻力,讓滑動件50無法相對本體1移動,以便扳手在施力過程中,不致產生微動,讓扳手的扭力表現更為精準,具有扭力不失真的功效。
2.本發明藉由偏壓裝置8消除滑動件50與本體1之間的餘隙,讓兩者配合更加地精密,有利於扳手呈高精度的扭力表現。
3.本發明藉以調整裝置9調整抵壓件22的樞擺角度,而能夠於扳手出廠前或維修時調整抵壓件22與斷開件31的接觸面積,據以微調扳手的扭力精準度。
4.本發明藉由扳動件20、連桿26及作動件27的連動關係,而能提供使用者明顯的機械式扭力跳脫手感,以提示使用者停止施力,同時能夠緩衝使用者在扳動緊固件達扭力預設值時的慣性施力,避免對緊固件施加過度的扭力。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而已,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圍。舉凡不違本發明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改變,俱屬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
100: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1:本體
10:第一端
13:樞孔
15:穿孔
1a:頂側
1b:底側
1c:握持件
2:扳動裝置
20:扳動件
201:卡槽
202:連接部
203:樞接孔
204:末端
205:第一限制部
206:彈性件
207:容孔
208:穿孔
21:驅動頭
211:卡塊
22:抵壓件
221:穿孔
222:固定銷
223:第二限制部
224:第一抵接部
23:固定銷
25:復位件
2a:扳動端
3:扭力中斷裝置
31:斷開件
311:穿孔
312:第二抵接部
32:固定銷
4:異型彈力件
41:身段
42:固定端
43:異型支撐段
431:曲線接觸區
5:扭力調節裝置
50:滑動件
501:承靠部
502:固定銷
503:調整槽
504:第一齒部
505:插孔
506:穿孔
51:第一傳力件
511:第一連接端
512:第一抵壓部
513:旋動端
514:受力部
6:鎖定裝置
60:軸桿
601:樞接孔
602:螺紋部
61:操作柄
611:偏心凸輪
612:樞軸件
62:第二傳力件
621:第二連接端
622:第二抵壓部
623:第二齒部
63:傳力組件
631:塊體
632:彈性片
64:蓋子
7:扭力感測裝置
70:顯示器
72:計數器
8:偏壓裝置
80:彈片
81:勾固部
9:調整裝置
90:調整件
91:螺帽
911:孔
L1:軸線
L2:旋轉軸線
L3:操作軸線
S:彈性裝置
S1:彈簧
S2:螺件

Claims (11)

  1. 一種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包括:一本體,其沿著一軸線形成一第一端及一遠離該第一端的第二端;一扳動裝置,其能夠擺動地設於該本體之第一端,該扳動裝置包括一外露於該本體之扳動端,該扳動端具有一旋轉軸線,於扳動操作時,該本體能夠以該旋轉軸線進行轉動;一扭力中斷裝置,係樞設於該本體內且能夠選擇性抵接於該扳動裝置遠離該扳動端之一端;一異型彈力件,該異型彈力件包括一固定端及一異於該固定端的異型支撐段,該異型彈力件之固定端固設於該扭力中斷裝置;一扭力調節裝置,係組配於該本體,該扭力調節裝置具有一滑動件,該滑動件沿著平行該軸線方向滑動設置於該本體內,該滑動件具有一承靠部,該承靠部供該異型彈力件之異型支撐段抵靠,該扭力調節裝置包括能夠帶動該滑動件產生位移動作的一第一傳力件;一鎖定裝置,係組配於該滑動件與該本體之間,該鎖定裝置能夠於一釋放位置及一鎖定位置之間變換操作,於該釋放位置,使用者能夠易於調整該滑動件的承靠部相對於該異型彈力件的軸向位置,且使用者能夠沿著平行於該旋轉軸線且垂直於該軸線的一操作軸線進行旋轉操作,以調整該滑動件於該軸線上的位置,於該鎖定位置,該鎖定裝置使該滑動件與該本體之間具有摩擦阻力,使該滑動件無法相對於該本體移動;該鎖定裝置包括一沿著該操作軸線而穿伸該本體與該滑動件的軸桿、一樞擺設置於該軸桿一端的操作柄以及一設置於該軸桿的第二傳力件,該操作柄能夠帶動該軸桿沿該操作軸線方向產生位移動作,該第一傳力件與該第二傳力件 設置於該軸桿,於該鎖定位置,該操作柄能夠沿著該操作軸線方向拉動該軸桿,驅使該第一傳力件與該第二傳力件分別朝彼此方向抵壓,用以夾緊該本體與該滑動件,於該釋放位置,該操作柄相對該軸桿放鬆,以供使用者能夠旋轉操作該第一傳力件進而帶動該滑動件相對該本體線性滑移;以及一扭力感測裝置,係設置於該本體相對於該扭力調節裝置之處,該扭力感測裝置能夠感測該滑動件的位移變化而顯示出一扭力設定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扳動裝置具有一調整裝置,其能夠調整該扳動裝置與該扭力中斷裝置之間的抵接程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本體沿著該操作軸線方向形成一頂側及一相反設置的底側,該軸桿自該頂側露出該本體,以供該操作柄樞設,該第一傳力件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及一第一抵壓部,該第二傳力件具有一第二連接端及一設於該滑動件內的第二抵壓部,該第二連接端同動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端,於該鎖定位置,該第一抵壓部抵壓於該本體,該第二抵壓部抵壓於該滑動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第一傳力件遠離該第一抵壓部具有一受力部,該操作柄具有一偏心凸輪,該鎖定裝置包括一傳力組件,其抵接設置於該偏心凸輪與該受力部之間,於該鎖定位置時,該偏心凸輪施力於該傳力組件,而使該傳力組件傳遞力量至該第一傳力件;該滑動件具有一沿著平行該軸線方向設置的第一齒部,該第二傳力件於該第二連接端與該第二抵壓部之間設有一繞著該操作軸線設置的第二齒部,該第二齒部與該第一齒部嚙合,該第一傳力件沿該操作軸線而轉動設置於該本體與該軸桿且連動該第二傳力件,以供使用者轉動該第一傳力件而帶動該第二傳力件,使該第二傳力件帶動該滑動件相對該本體位移,該第一傳 力件遠離該第一連接端設有一旋動端,該旋動端具有一第一旋轉半徑,該第二傳力件具有一第二旋轉半徑,該第二齒部沿著該第二旋轉半徑設置,該第一旋轉半徑大於該第二旋轉半徑;該第一連接端與該第二連接端係採凹凸配合方式套接一起。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更包括一偏壓裝置,係設置於該本體與該滑動件之間,其沿著垂直於該軸線與該操作軸線的方向而施加彈力於該滑動件;該偏壓裝置包括一彈片,該彈片的兩端各具有一勾固部,各該勾固部分別勾設連接該滑動件的側邊。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扳動裝置包括一扳動件及一抵壓件,該扳動件樞設於該第一端,該扳動件具有一伸入該本體的末端,該抵壓件樞設該末端,該扭力中斷裝置選擇性抵接於該抵壓件,該異型支撐段具有一曲線接觸區,以供該承靠部抵靠,該異型彈力件係相對該本體之軸線而呈傾斜設置於該本體內;當該扭力調節裝置之承靠部抵靠於該異型彈力件的該曲線接觸區遠離於該固定端之位置時的扭力設定值最小,該扭力調節裝置之承靠部抵靠於該異型彈力件的該曲線接觸區靠近於該固定端之位置時的扭力設定值最大;當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扳動的施力持續上升直到等於該扭力設定值時,該扭力中斷裝置能夠與該抵壓件產生跳脫而中斷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的施力;當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恢復自然狀態時,該扭力中斷裝置與該抵壓件能夠自動恢復原來的抵接狀態;該軸線將該本體分為一順向側及一逆向側,該異型彈力件之軸心線與該軸線具有一傾斜角,該異型彈力件的固定端位於該本體的逆向側,該異型彈力件的異型支撐段能夠越過該本體之軸線而位於該本體之順向側;該扭力中斷裝置包括一斷開件,該抵壓件抵靠連接於該斷開件;當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扳動的施力持續上升直到等於該扭力設定值時,該斷開件能夠與該抵壓件產生跳脫而中斷該數位顯示扭 力扳手的施力;當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恢復自然狀態時,該斷開件與該抵壓件能夠自動恢復原來的抵接狀態;該末端之一側設有一第一限制部,該抵壓件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二限制部,該第一限制部與該第二限制部能夠相互抵接,用以限制該抵壓件的擺動幅度;該末端與該抵壓件之間具有一復位件,該復位件常態地使該抵壓件與該扭力中斷裝置保持抵接狀態,該扳動件與該本體之間具有一彈性件,該彈性件提供該扳動件一恢復至自然狀態之力;該調整裝置,其設置於該末端與該抵壓件之間,該調整裝置包括一調整件及一螺設於該調整件一端的螺帽,該調整件另一端螺設於該末端並抵接於該抵壓件,該抵壓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部,該斷開件異於該異型彈力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抵接部,其用以抵接於該第一抵接部,該調整件能夠調整該抵壓件相對該末端的樞擺角度,進而改變該第一抵接部抵靠於該第二抵接部的接觸面積。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本體沿著該操作軸線方向形成一頂側及一相反設置的底側,該軸桿自該底側露出該本體,以供該操作柄樞設,該第一傳力件具有一第一連接端及一第一抵壓部,該第二傳力件具有一第二連接端及一設於該滑動件內的第二抵壓部,該第二連接端滑設連接於該第一連接端,於該鎖定位置,該第一抵壓部抵壓於該本體,該第二抵壓部抵壓於該滑動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滑動件具有一沿著平行該軸線方向設置的第一齒部,該第一傳力件遠離該第一抵壓部具有一繞著該操作軸線設置的第二齒部,該第二齒部與該第一齒部嚙合,該第一傳力件沿該操作軸線而轉動設置於該軸桿,以供使用者轉動該第一傳力件而帶動該滑動件相對該本體產生位移,該第一傳力件遠離該第一連接端設有一旋動端,該旋動端具有一第一旋轉半徑,該第二齒部沿著一第二旋轉半徑設置,該第一旋轉半徑大於該第二旋轉半徑;該操作柄具有一偏 心凸輪,於該鎖定位置時,該偏心凸輪施力於該第二傳力件,使該第二傳力件與該第一傳力件分別朝彼此方向抵壓,用以夾緊該本體與該滑動件;該鎖定裝置的該軸桿具有一螺紋部穿設於該第一傳力件,以供一第一螺設件與一第二螺設件螺設於該螺紋部,該第一螺設件與該第一傳力件之間具有一碟形彈簧。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更包括一偏壓裝置,係設置於該本體與該滑動件之間,其沿著垂直於該軸線與該操作軸線的方向而施加彈力於該滑動件;該偏壓裝置包括一彈片,該彈片的兩端各具有一勾固部,各該勾固部分別勾設連接該滑動件的側邊。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軸線將該本體分為一順向側及一逆向側,該本體具有一內壁,該內壁於該逆向側設有一第一內壁及於該順向側設有一第二內壁,該扳動裝置包括一扳動件、一連桿及一作動件,該扳動件樞設於該第一端,該扳動件設有一末端,該連桿樞設於該末端,該作動件樞設於該本體且能夠相對該本體於一第一樞擺位置及一第二樞擺位置之間動作,以便該作動件能夠與該連桿產生連動關係;當該作動件位於該第一樞擺位置時,該作動件能夠傳遞該扳動裝置之反作用力至該異型彈力件;當該扭力中斷裝置斷開時使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的施力中斷傳遞,而使該作動件擺動至該第二樞擺位置時,該作動件能夠連動該連桿相對該本體產生位移,並同時促使該扳動件撞擊於該第一內壁,且該作動件撞擊於該第二內壁;該扳動件之末端一側具有一第一撞擊面,該第一撞擊面與該第一內壁之間具有一第一撞擊空間,該作動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撞擊面,該第二撞擊面與該第二內壁之間具有一第二撞擊空間;當該扭力中斷裝置斷開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的施力時,該第一撞擊面進入該第一撞擊空間而撞擊於該第一內壁,該第二撞擊面進入該第二撞擊空間而撞擊於該第二內壁;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於自然狀態時,該連桿的軸心線與該軸線具有一第一夾角,該第二撞 擊面與該軸線具有一衝擊夾角,且該連桿具有一第一連結端及一相反設置的第二連結端,該第一連結端樞設於該末端,該第二連結端與該作動件具有連動關係,該連桿的第二連結端位於該逆向側;該扭力中斷裝置斷開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的施力時,該連桿的軸心線與該軸線具有一第二夾角,該第一夾角大於該第二夾角,該第一夾角大於該衝擊夾角,且該連桿的第一連結端能夠越過該本體之軸線而與該第二連結端均位於該本體之逆向側;該扭力中斷裝置包括一斷開件,該扳動裝置相反於該扳動端樞設有一抵壓件,該抵壓件一側連動接觸於該作動件,另一側抵靠連接於該斷開件;當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扳動的施力持續上升直到等於該扭力設定值時,該斷開件能夠與該抵壓件產生跳脫而中斷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的施力;當該數位顯示扭力扳手恢復自然狀態時,該斷開件與該抵壓件能夠自動恢復原來的抵接狀態;該調整裝置,其設置於該作動件與該抵壓件之間,該調整裝置包括一調整件及一螺設於該調整件一端的螺帽,該調整件另一端螺設於該抵壓件並抵接於該作動件,該抵壓件具有一第一抵接部,該斷開件異於該異型彈力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抵接部,用以抵接於該第一抵接部,該調整件能夠調整該抵壓件相對該作動件的樞擺角度,進而改變該第一抵接部抵靠於該第二抵接部的接積面積;該異型彈力件之軸心線與該軸線具有一傾斜角,該異型彈力件的固定端位於該本體的逆向側,該異型彈力件的支撐段能夠越過該本體之軸線而位於該本體之順向側,該扭力調節裝置能夠供使用者操作而調整該承靠部相對於該異型支撐段的軸向位置,進而改變該異型彈力件相對於該本體之傾斜角;該異型彈力件係相對該本體之軸線而呈傾斜設置於該本體內,該異型彈力件之異型支撐段具有一曲線接觸區;該扳動裝置還包括兩夾板,該連桿之第二連結端樞設於該兩夾板之一側,該抵壓件樞設於該兩夾板的另一側,且該作動件為兩片並與該兩夾板疊合固接一起,該作動件遠離該扳動端設有一第一限制部,該抵壓件具有一相對而設置的第二限制部,該第 一限制部與該第二限制部能夠相互抵接,用以限制該抵壓件的擺動幅度;該作動件與該抵壓件之間具有一復位件,該復位件常態地使該抵壓件與該斷開件保持抵接狀態,該扳動件與該本體之第一內壁之間具有一彈性件,該彈性件提供該扳動件一恢復至自然狀態之力。
  11. 如請求項6或10所述之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其中,該扭力感測裝置包括一感測件及一顯示器,該顯示器電性連接於該感測件,該感測件具有一可動部,該可動部連接於該滑動件而隨其位移,使該感測件感測該滑動件的位移變化而產生一扭力訊號,該顯示器依據該扭力訊號顯示該扭力設定值,該本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本體於該第一端朝該第二端方向設有一連通該容置空間的感測孔,該感測件經由該感測孔感測該滑動件的位移變化,該扭力感測裝置更包括一計數器,該計數器能夠依據該斷開件與該抵壓件之跳脫次數而發送一計數訊號並顯示於該顯示器,該扳動裝置具有一驅動頭及一扳動件,該扳動件樞設於該第一端,該扳動端設於該驅動頭,該驅動頭可拆離地設置於該扳動件;該本體更包括一握持件設於該第二端。
TW111128533A 2022-07-29 2022-07-29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TWI812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8533A TWI812373B (zh) 2022-07-29 2022-07-29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8533A TWI812373B (zh) 2022-07-29 2022-07-29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2373B true TWI812373B (zh) 2023-08-11
TW202404746A TW202404746A (zh) 2024-02-01

Family

ID=8858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8533A TWI812373B (zh) 2022-07-29 2022-07-29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237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9562A (en) * 1999-07-08 2000-09-19 Jenkins; Bradley G. Electromechanical releasing torque wrench
CN1978146A (zh) * 2005-12-02 2007-06-13 谢智庆 双支点扭力扳手
TWI302866B (zh) * 2005-11-30 2008-11-11 Kabo Tool Co
EP2774724A1 (de) * 2013-03-08 2014-09-10 Eduard Wille GmbH & Co KG Drehmomentwerkzeug mit Auslösemechanismus
US20200070326A1 (en) * 2017-03-28 2020-03-05 Kyoto Tool Co., Ltd. Tightening tool
US20200398410A1 (en) * 2019-06-21 2020-12-24 William Tools Co., Ltd. Torque wrench
CN110099771B (zh) * 2016-12-26 2021-03-12 京都机械工具株式会社 扭矩值设定系统、扭矩值设定装置以及扭矩值设定方法
CN107914234B (zh) * 2016-10-07 2021-04-13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转矩扳手
TWI734632B (zh) * 2020-10-16 2021-07-21 胡厚飛 易於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TW202132063A (zh) * 2020-02-25 2021-09-01 寶達精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機械式扭力扳手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9562A (en) * 1999-07-08 2000-09-19 Jenkins; Bradley G. Electromechanical releasing torque wrench
TWI302866B (zh) * 2005-11-30 2008-11-11 Kabo Tool Co
CN1978146A (zh) * 2005-12-02 2007-06-13 谢智庆 双支点扭力扳手
EP2774724A1 (de) * 2013-03-08 2014-09-10 Eduard Wille GmbH & Co KG Drehmomentwerkzeug mit Auslösemechanismus
CN107914234B (zh) * 2016-10-07 2021-04-13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转矩扳手
CN110099771B (zh) * 2016-12-26 2021-03-12 京都机械工具株式会社 扭矩值设定系统、扭矩值设定装置以及扭矩值设定方法
US20200070326A1 (en) * 2017-03-28 2020-03-05 Kyoto Tool Co., Ltd. Tightening tool
US20200398410A1 (en) * 2019-06-21 2020-12-24 William Tools Co., Ltd. Torque wrench
TW202132063A (zh) * 2020-02-25 2021-09-01 寶達精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機械式扭力扳手
TWI734632B (zh) * 2020-10-16 2021-07-21 胡厚飛 易於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4746A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5912B (zh) Torque wrench
CN108621073B (zh) 扭力扳手
US6941844B2 (en) Self-adjusting locking pliers
US11203099B2 (en) Multiple-slope or multiple-offset tool mechanism
TWI695761B (zh) 扭力扳手
US6923416B1 (en) Adjustable device with a musical keyboard stand
WO1998026722A1 (en) Surgical tool handle
US9272401B2 (en) Spanner tool
BRPI0916002B1 (pt) Chave para prover um torque máximo fixo ou ajustável
US11383361B2 (en) Electro-mechanical torque wrench
TWI812373B (zh) 以機械方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TWI819312B (zh) 機械式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JP7249614B2 (ja) トルク値の精度を維持するトルクレンチ
WO2024021015A1 (zh) 一种以机械方式调整扭力的数位显示扭力扳手
TWI734632B (zh) 易於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WO2022252043A1 (zh) 机械式调整扭力的数字显示扭力扳手
WO2022077433A1 (zh) 易于调整扭力的数字显示扭力扳手
US20230226666A1 (en) Adjustable pliers with lever type positioning device
US20220250219A1 (en) Multiple Slope or Multiple Offset Tool Mechanism
US20240100662A1 (en) Torque wrench with overload warning mechanism
WO2024018890A1 (ja) 操作装置
TWI406745B (zh) Trigger components with switching function
JPS581444B2 (ja) アクチユエ−タセイギヨキコウ
TW202417190A (zh) 微小扭力扳手
CN117620949A (zh) 具有过载警示机制的扭力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