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672B - 風車葉片及風車 - Google Patents

風車葉片及風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672B
TWI811672B TW110116173A TW110116173A TWI811672B TW I811672 B TWI811672 B TW I811672B TW 110116173 A TW110116173 A TW 110116173A TW 110116173 A TW110116173 A TW 110116173A TW I811672 B TWI811672 B TW I8116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leading edge
protec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ndmi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6757A (zh
Inventor
山本修作
津村陽一郎
青井辰史
池田顕夫
神原信幸
名嘉丈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6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6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30Lightning prot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03D1/067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of the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30/00Manufacture
    • F05B2230/90Coating; Surface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20Rotors
    • F05B2240/30Characteristics of rotor blades, i.e. of any element transforming dynamic fluid energy to or from rotational energy and being attached to a rotor
    • F05B2240/303Details of the leading ed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課題 本發明抑制產生於風車葉片之侵蝕損傷,並且實現優異之耐雷性能。 解決手段 風車葉片具備葉片主體與前緣保護件。前緣保護件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且覆蓋葉片主體之前緣部。而且,前緣保護件電連接於在葉片主體中由外皮包圍之中空空間中所配置之引下線、或沿外皮之外表面設置之導電網構件的至少一者。

Description

風車葉片及風車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風車葉片及具備風車葉片之風車。
例如風力發電裝置等中所利用之風車會因雨滴或沙塵等對旋轉之風車葉片之前緣部反覆碰撞而產生侵蝕損傷。近年來,隨著風車之大型化,風車葉片之葉片前端部之周速增加,從而侵蝕損傷對風車壽命之影響變大。
為了抑制此種侵蝕損傷,而有對於易產生侵蝕損傷之風車葉片之前緣部配置保護件之情況。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如下技術:藉由在風車葉片之周速變大之葉片前端側利用防護構件覆蓋風車葉片之前緣部,而抑制侵蝕損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8/219524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防護構件之類的用於抑制侵蝕損傷之保護件藉由覆蓋風車葉片之前緣部而代替葉片主體承受雨滴或沙塵等,藉此抑制葉片主體受到侵蝕損傷。此種保護件因承受雨滴或沙塵等而受到不少損傷,因此需要在適當之時間點進行更換。先前之保護件由胺基甲酸酯等材質形成,現狀是必須在例如數年之期間進行更換。
另外,因為風車所具備之風車葉片位於高處,所以有遭受雷擊之可能性,從而要求有良好之耐雷性能。在配置於風車葉片之前緣部之保護件不具有充分之耐雷性能時,遭受雷擊時會因雷擊所產生之電弧能或流過保護件之焦耳熱而受到損傷,且有時亦有剝落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方式係鑒於上述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效抑制侵蝕損傷之產生,且具有優異耐雷性能之風車葉片及具備該風車葉片之風車。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具備: 葉片主體;及 前緣保護件,其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覆蓋前述葉片主體之前緣部,且電連接於在前述葉片主體中由外皮包圍之中空空間中所配置之引下線、或沿前述外皮之外表面設置之導電網構件的至少一者。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方式之風車具備 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方式,可提供一種有效抑制侵蝕損傷之產生,且具有優異耐雷性能之風車葉片及具備該風車葉片之風車。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其中,作為實施方式記載或於圖式中表示之構成零件之尺寸、材質、形狀、其相對配置等並非意在將本發明之範圍限定於此,而僅為簡單之說明例。例如,「於某方向」、「沿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軸」等表示相對或絕對配置之表達不僅表示嚴格為此種配置,亦表示存在公差或以獲得相同功能之程度之角度或距離相對地移位的狀態。
例如,「同一」、「相等」及「均質」等表示事物為相等狀態之表達不僅表示嚴格相等之狀態,亦表示存在公差或存在獲得相同功能之程度之差的狀態。
例如,四邊形或圓筒形等表示形狀之表達不僅表示幾何學上嚴格意義上之四邊形或圓筒形等形狀,亦表示於獲得相同效果之範圍內包含凹凸部或倒角部等之形狀。
另一方面,「配備」、「配有」、「具備」、「包含」或「具有」一構成要素之表達並非將其他構成要素之存在排除在外之排他性之表達。
首先,對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方式之風車1之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概略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風車1之整體構成圖。
風車1具備至少一片風車葉片2。風車葉片2藉由安裝於輪轂4而與輪轂4一起構成可繞旋轉軸旋轉之風車轉子6。於圖1所示之風車1之風車轉子6中,對於輪轂4繞旋轉軸等間隔地安裝有三片風車葉片2。各風車葉片2具有連結於輪轂4之葉片根部12、及於葉片長度方向上位於葉片根部12之相反側之葉片前端部14。風車轉子6可旋轉地安裝於機艙8,該機艙8可回轉地設於塔柱10上。具有此種構成之風車1若有風吹到風車葉片2,包含風車葉片2及輪轂4之風車轉子6會繞旋轉軸進行旋轉。
另外,風車1可作為例如風力發電裝置而構成。此時,於機艙8中收容發電機、及用於將風車轉子6之旋轉傳輸至發電機之動力傳輸機構。於風車1中,自風車轉子6利用動力傳輸機構傳輸至發電機之旋轉能被發電機轉換成電能。
圖2係表示一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之葉片前端部14側之立體圖,圖3係表示設於圖2之前緣部20之前緣保護件30之立體圖,圖4係圖2之A-A線之背側外皮24附近之剖視圖。
風車葉片2具有葉片主體18。葉片主體18具有沿葉片長度方向自葉片根部12向葉片前端部14延伸,且設於翼弦方向之前方側之前緣部20及設於翼弦方向之後方側之後緣部22。
葉片主體18具有含有纖維增強塑膠之外皮。構成外皮之纖維增強塑膠例如可使用玻璃纖維增強塑膠(GFRP:Gr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或碳纖維增強塑膠(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於本實施方式中,葉片主體18包含以相互對向之方式配置之背側外皮24及腹側外皮26。背側外皮24及腹側外皮26藉由在葉片主體18之前緣部20及後緣部22相互連接,而於葉片主體18之內部形成有由外皮包圍之中空空間16。
另外,於前緣部20及後緣部22,背側外皮24及腹側外皮26藉由利用例如黏合劑等黏合而相互固定。
於中空空間16配置引下線(down conductor)15。引下線15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且構成於風車1遭受雷擊時供產生於風車葉片2之雷電流流通之電路之至少一部分。引下線15係於中空空間16之內部沿葉片長度方向延伸,且其一端於葉片根部12側電連接於未圖示之地線。
另外,引下線15之另一端可電連接於設於葉片前端部之接收器(未圖示)。
葉片主體18具備導電網構件17。導電網構件17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於風車1遭受雷擊時與前述引下線15一起構成供產生於風車葉片2之雷電流流通之電路之至少一部分。導電網構件17係以導電性材料具有網狀之方式構成,且沿構成葉片主體18之外皮之外表面設置。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導電網構件17埋入於外皮之外表面附近。
於本實施方式中,導電網構件17係沿背側外皮24之外表面設置,且如圖2所示沿翼弦方向之寬度大致固定,並且跨及自葉片根部12向葉片前端部14之規定範圍而形成。
風車葉片2具備前緣保護件30。如圖3所示,前緣保護件30係以覆蓋葉片主體18中之前緣部20之方式構成。前緣保護件30藉由以耐侵蝕性能優異之材料構成,而於風車1運轉時保護前緣部20免受雨滴或沙塵等侵害,藉此抑制侵蝕損傷。
另外,如圖4所示,前緣保護件30經由黏合層29而安裝於背側外皮24之外表面。黏合層29係由例如丙烯酸系或環氧系黏合劑硬化而形成。
另外,前緣保護件30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導電性材料例如可使用銅合金或具有與其類似之物性之金屬。藉此,於風車1遭受雷擊時,前緣保護件30與前述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一起構成供產生於風車葉片2之雷電流流通之電路之至少一部分。如上所述用於防止葉片主體18之侵蝕損傷之前緣保護件30構成風車葉片2之耐雷構造之一部分,藉此可提高風車葉片2之耐雷性能。
另外,如圖3所示,前緣保護件30藉由跨及大面積覆蓋前緣部20,可使於具有耐雷性能之前緣保護件30之受雷概率上升。藉此,例如可有效防止構成葉片主體18之外皮因遭受雷擊而損傷。
如圖2所示,前緣保護件30於葉片主體18之前緣部20中之葉片前端部14側跨及規定區域而設置。前緣部20中之葉片前端部14側因為周速變大,所以易產生侵蝕損傷,且因位於高處而遭受雷擊之可能性高。因此,藉由跨及該區域設置前緣保護件30,可有效實現侵蝕損傷之抑制及耐雷性能之提高。
前緣保護件30電連接於引下線15或導電網構件17之至少一者。於本實施方式中,前緣保護件30電連接於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之兩者。藉此,於風車葉片2遭受雷擊時,產生於前緣保護件30之雷電流被引導至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因此可獲得良好之耐雷性能。
於葉片主體18,設置成為受雷目標之至少一個接收器32。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自背側外皮24中之外表面沿垂直方向觀察時於導電網構件17與前緣保護件30相互重疊之區域配置有接收器。該接收器32於構成葉片主體18之外皮,以自外表面沿厚度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如圖4所示,接收器32以貫通構成葉片主體18之外皮中之背側外皮24之方式設置。
前緣保護件30經由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引下線15或導電網構件17之至少一者。本實施方式之前緣保護件30電連接於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之兩者。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配置於背側外皮24之外表面側之前緣保護件30經由貫通背側外皮24之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埋入在背側外皮24之導電網構件17,並且電連接於配置在背側外皮24之內側(中空空間16)之引下線15。
利用如上所述沿外皮之厚度方向延伸之接收器32,能以有效率的配置將前緣保護件30電連接於沿外皮之厚度方向設於不同位置之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
前緣保護件30亦可包含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而構成。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係如圖4所示藉由將具有板狀之前緣保護件30沿葉片長度方向分割成複數個而構成。藉此,即便於風車葉片2沿葉片長度方向之尺寸大時,亦可藉由沿葉片長度方向配置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而構成跨及寬範圍覆蓋前緣部20之前緣保護件30,而可獲得充分之耐侵蝕性能與耐雷性能。
構成前緣保護件30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可相互電連接。於圖4中,鄰接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藉由相互經由具有互補形狀之端部接合,而相互電連接。例如,與保護件構件30b鄰接之保護件構件30a具有如下端部31,該端部31具有以厚度局部變小之方式將上層側局部地切缺而成之截面形狀,該端部31構成為可與保護件構件30b中之端部33相互卡合,該端部33具有以厚度局部變小之方式將下層側局部地切缺而成之截面形狀。
另外,圖4所示之端部31、33之形狀僅為一例,亦可具有其他形狀。例如,端部31、33亦可具有相互對向之楔狀之傾斜面。
藉由如上所述將構成前緣保護件30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相互電連接,而於任一保護件構件30a、30b、30c、……遭受雷擊時,均可將產生於前緣保護件30之雷電流確實地引導至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其結果,即便是沿葉片長度方向之尺寸大之風車葉片2,亦可於防止侵蝕損傷之同時獲得良好之耐雷性能。
如圖4所示,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經由設於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與外皮(背側外皮24)之間的導電板35而電連接。藉此,降低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之間的接觸電阻,因此可將前緣保護件30所具有之電阻值抑制為低,從而提高耐雷性能。
另外,於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相互不直接連接時,亦可構成為將鄰接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彼此經由導電板35而電連接。
另外,於前緣保護件30由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構成時,可將最靠近葉片主體18之葉片根部12之保護件構件電連接於引下線15或導電網構件17之至少一者。於圖4之示例中,相互電連接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中最靠近葉片根部12之保護件構件30d經由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
藉此,於風車葉片2遭受雷擊時形成如下電路:將產生於各保護件構件30a、30b、30c、……之雷電流引導至最靠近葉片根部12之保護件構件30d,然後引導至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此種耐雷構造與將保護件構件30a、30b、30c、……各自分別電連接於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之情況相比構成簡易,且可獲得良好之耐雷性能。
另外,於圖4中,因為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於前緣保護件30中最靠近葉片根部12之保護件構件30d之位置重疊,所以保護件構件30d經由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因此,例如亦可於構成為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與其他保護件構件重疊時,將該其他保護件構件經由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引下線15及導電網構件17。
如以上所說明,上述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中具備經由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引下線15或導電網構件17之前緣保護件30,藉此可獲得良好之耐侵蝕性能與耐雷性能。此種構成可利用風車葉片2先前具備之現有接收器而實現,因此對風車葉片2之基本設計及製造步驟之影響少。
接下來,對其他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其他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之葉片前端部14側之立體圖,圖6係圖5之B-B線之概略剖視圖。此處,於圖6中,為了易於理解地表示構成風車葉片2之各構件間之電連接狀態,而將各構件之位置關係簡化表示。
另外,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與前述實施方式對應之構成使用共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5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設於背側外皮24之接收器32a配置於自與背側外皮24之外表面垂直之方向觀察時與前緣保護件30隔開之位置(於腹側外皮26亦在大致相同位置配置接收器32b(參照圖6))。而且,如圖6所示,接收器32a、32b分別經由沿背側外皮24及腹側外皮26之外表面設置之分流條(diverter strip)38a、38b而電連接於前緣保護件30。於如上所述前緣保護件30與接收器32a、32b隔開配置時,亦可將雷落至前緣保護件30而產生之雷電流經由分流條38a、38b而向接收器引導,從而可降低被雷擊時對前緣保護件30之物理損傷,可提高耐雷性能。
於此種耐雷構成中,如圖6所示,前緣保護件30與接收器32藉由配置於葉片主體18之背側與腹側之分流條38a、38b而並聯連接。於前緣部20遭受雷擊L時,因雷擊L而產生之雷電流於背側經由自前緣保護件30向接收器32a之沿背側外皮24之路徑R1及自接收器32a向引下線15之路徑R2而被引導,並且於腹側經由自前緣保護件30向接收器32b之沿腹側外皮26之路徑R3及自接收器32b向引下線15之路徑R4而被引導。藉此,可進一步減少被雷擊時對前緣保護件30之物理損傷,可提高耐雷性能。
如以上所說明,上述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中,即便於前緣保護件30與接收器32隔開而配置時,亦可利用分流條38將雷落至前緣保護件30而產生之雷電流向接收器32引導,藉此可獲得良好之耐雷性能。
接下來,對其他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進行說明。圖7係表示其他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之葉片前端部14側之立體圖,圖8係圖7之C-C線之背側外皮24附近之剖視圖。
另外,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與前述實施方式對應之構成使用共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7所示,以覆蓋葉片主體18之前緣部20之方式設置之前緣保護件30具備第1區域30A與第2區域30B。第1區域30A與前述各實施方式之前緣保護件30同樣地由金屬板材構成。第2區域30B由熱噴塗膜構成,且設於較第1區域30A靠葉片主體18之葉片根部12側。第1區域30A及第2區域30B沿葉片長度方向配置,且相互電連接。如上所述前緣保護件30具有混合構造,即包含具有不同形態之第1區域30A及第2區域30B。通常,熱噴塗膜可較板材薄地形成,因此藉由具有此種混合構造,可於確保耐雷性能之同時實現前緣保護件30之輕量化。
另外,由金屬板材構成之第1區域30A與第2區域30B相比,配置於直接遭受雷擊之可能性高之葉片前端部14側,藉此可防止雷擊對前緣保護件造成損傷。而且,第2區域30B因為由與導電網構件17之間易於減小電位差而難以產生火花之熱噴塗膜構成,所以藉由配置於較第1區域30A靠葉片根部12側,可將來自第1區域30A之雷電流較佳地引導至導電網構件17。
另外,前緣保護件30可利用貫通外皮之螺栓構件40而固定於葉片主體。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8所示,於構成前緣保護件30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各者中,沿葉片長度方向之兩端附近分別利用螺栓構件40而固定於構成葉片主體18之背側外皮24。藉由採用此種使用螺栓構件40之固定構造,可將前緣保護件30自葉片主體18之脫落風險抑制為低,而可實現具有可靠性高之構成之風車葉片2。
另外,螺栓構件40係以貫通在構成前緣保護件30之鄰接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之間配置的導電板35之方式設置。藉此,可與導電板35一起強化複數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之間的電連接。
另外,如圖8所示,第1區域30A及第2區域30B經由包含導電性材料之連接板33而電連接。藉由如上所述設置連接板33,即便於不存在接收器32之區域,亦可確保第1區域30A與第2區域30B之間的電連接。
如以上所說明,上述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中,藉由具有包含第1區域30A及第2區域30B之混合構造,可於確保良好之耐雷性能之同時,藉由減輕重量地構成而有效減少脫落風險。而且,於具備前述各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之風車1中,藉由防止風車葉片2之侵蝕損傷而使維護負擔小,且可獲得優異之耐雷性能。
此外,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適當將上述實施方式中之構成要素替換成周知之構成要素,且亦可將上述實施方式適當組合。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記載之內容例如可理解為如下。 (1)一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2)具備: 葉片主體(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葉片主體18);及 前緣保護件(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前緣保護件30),其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覆蓋前述葉片主體之前緣部(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前緣部20),且電連接於在前述葉片主體中由外皮包圍之中空空間(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中空空間16)中所配置之引下線(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引下線15)、或沿前述外皮之外表面設置之導電網構件(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導電網構件17)的至少一者。
根據上述(1)之實施方式,為了防止葉片主體之侵蝕損傷而以覆蓋前緣部之方式設置之前緣保護件包含導電性材料而構成。而且,藉由將前緣保護件電連接於引下線或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可於前緣保護件遭受雷擊時,將雷電流引導至該等引下線或導電網構件。藉由風車葉片具備此種構成,可於防止侵蝕損傷之同時獲得良好之耐雷性能。
(2)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1)之實施方式,其中 前述前緣保護件經由以自前述外表面沿前述外皮之厚度方向延伸之方式設於前述外皮之接收器(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接收器32),而電連接於前述引下線或前述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
根據上述(2)之實施方式,前緣保護件經由設於葉片主體之接收器而電連接於引下線或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接收器藉由在構成葉片主體之外皮以自外表面沿外皮之厚度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而能以有效率的配置將前緣保護件電連接於沿厚度方向設於不同位置之引下線及導電網構件。
(3)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1)或(2)之實施方式,其中前述前緣保護件包含沿前述葉片主體之葉片長度方向配置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保護件構件30a、30b、30c、……)。
根據上述(3)之實施方式,覆蓋葉片主體之前緣部之前緣保護件包含沿葉片主體之葉片長度方向配置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而構成。藉此,即便於風車葉片沿葉片長度方向之尺寸大時,亦可藉由沿葉片長度方向配置複數個保護件構件,而跨及寬範圍構成覆蓋前緣部之前緣保護件。
(4)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3)之實施方式,其中 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相互電連接。
根據上述(4)之實施方式,構成前緣保護件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相互電連接。藉此,於任一保護件構件遭受雷擊時,均可將產生於前緣保護件之雷電流確實地引導至引下線及導電網構件。其結果,即便是沿葉片長度方向之尺寸大之風車葉片,亦可於防止侵蝕損傷之同時獲得良好之耐雷性能。
(5)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4)之實施方式,其中 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經由設於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與前述外皮之間的導電板(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導電板35)而電連接。
根據上述(5)之實施方式,構成前緣保護件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經由導電板而電連接。藉此,可良好地確保複數個保護件構件之間的電連接,而可提高耐雷性能。例如,即便於鄰接之保護件構件彼此不直接連接時,亦可經由導電板將兩者電連接。另外,即便於鄰接之保護件構件彼此直接連接時,亦可減小兩者之連接部之電阻值。
(6)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4)或(5)之實施方式,其中 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中最靠近前述葉片主體之葉片根部之前述保護件構件(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保護件構件30d)電連接於前述引下線或前述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
根據上述(6)之實施方式,相互電連接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中最靠近葉片根部之保護件構件電連接於引下線或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產生於構成前緣保護件之各保護件構件之雷電流被引導至最靠近葉片根部之保護件構件後,被引導至引下線或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藉此,與將各保護件構件分別電連接於引下線或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之情況相比,能以簡易之構成實現耐雷性能之提高。
(7)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1)之實施方式,其中 前述前緣保護件經由沿前述外表面設置之分流條(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分流條38a、38b)而電連接於接收器,該接收器設於前述外表面中與前述前緣保護件隔開之位置且電連接於前述引下線。
根據上述(7)之實施方式,前緣保護件經由分流條而電連接於設於葉片主體之外表面中與前緣保護件隔開之位置之接收器。藉此,即便於前緣保護件與接收器隔開配置時,亦可藉由將兩者經由分流條電連接,而有效避免於風車葉片遭受雷擊時,因接收器與前緣保護件之間的電位差而產生放電導致風車葉片損傷。
(8)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1)至(7)中之任一實施方式,其中 前述前緣保護件具備: 第1區域(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第1區域30A),其由金屬板材構成;及 第2區域(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第2區域30B),其設於較前述第1區域靠前述葉片主體之葉片根部側,且由熱噴塗膜構成。
根據上述(8)之實施方式,前緣保護件包含由金屬板材構成之第1區域、及由熱噴塗膜構成之第2區域。藉此,與由金屬板材構成前緣保護件之整體之情況相比可減輕重量。
另外,由金屬板材構成之第1區域與第2區域相比,配置於直接遭受雷擊之可能性高之葉片前端側,藉此可防止雷擊對前緣保護件造成損傷。而且,第2區域由與導電網構件之間易於減小電位差而難以產生火花之熱噴塗膜構成,因此藉由配置於較第1區域靠葉片根部側,可將來自第1區域之雷電流較佳地引導至導電網構件。
藉由如上所述前緣保護件具有包含第1區域及第2區域之混合構造,而可獲得優異之耐雷性能。
(9)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如上述(1)至(8)中之任一實施方式,其中前述前緣保護件利用貫通前述外皮之螺栓構件(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螺栓構件40)而固定於前述葉片主體。
根據上述(9)之實施方式,前緣保護件利用貫通外皮之螺栓構件而固定於葉片主體。藉此,前緣保護件自葉片主體之脫落風險低,可獲得可靠性高之構成。
(10)一實施方式之風車(例如上述實施方式之風車1)具備 如上述(1)至(9)中之任一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
根據上述(10)之實施方式,藉由具備具有上述構成之風車葉片,而可實現如下風車:藉由防止風車葉片之侵蝕損傷而使維護負擔小且具有優異之耐雷性能。
1:風車 2:風車葉片 4:輪轂 6:風車轉子 8:機艙 10:塔柱 12:葉片根部 14:葉片前端部 15:引下線 16:中空空間 17:導電網構件 18:葉片主體 20:前緣部 22:後緣部 24:背側外皮 26:腹側外皮 29:黏合層 30:前緣保護件 30A:第1區域 30B:第2區域 31:端部 32:接收器 33:端部 35:導電板 38a,38b:分流條 40:螺栓構件
[圖1]係概略地表示一實施方式之風車之整體構成圖。 [圖2]係表示一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之葉片前端部側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設於圖2之前緣部之前緣保護件之立體圖。 [圖4]係圖2之A-A線之背側外皮附近之剖視圖。 [圖5]係表示其他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之葉片前端部側之立體圖。 [圖6]係圖5之B-B線之概略剖視圖。 [圖7]係表示其他實施方式之風車葉片之葉片前端部側之立體圖。 [圖8]係圖7之C-C線之背側外皮附近之剖視圖。
2:風車葉片
14:葉片前端部
15:引下線
16:中空空間
17:導電網構件
18:葉片主體
20:前緣部
22:後緣部
24:背側外皮
26:腹側外皮
30:前緣保護件
32:接收器

Claims (5)

  1. 一種風車葉片,其具備:葉片主體;第1區域的前緣保護件,其以包含導電性材料的金屬板構成,覆蓋前述葉片主體之前緣部,且電連接於在前述葉片主體中由外皮包圍之中空空間中所配置之引下線;接收器,其電連接於前述引下線;以及第2區域的前緣保護件,其設於較前述第1區域的前緣保護件靠前述葉片主體之葉片根部側,且由熱噴塗膜構成,在前述前緣部受到雷擊時,由雷擊所產生的電流會經由前述接收器向前述引下線導引,前述第1區域的前緣保護件包含沿前述葉片主體之葉片長度方向配置之複數個保護件構件,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經由設於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與前述外皮之間的導電板而電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車葉片,其中前述複數個保護件構件中最靠近前述葉片主體之葉片根部之前述第2區域的前緣保護件,電連接於前述引下線或沿著前述外皮之外表面設置的導電網構件之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車葉片,其中前述第1區域的前緣保護件利用貫通前述外皮之螺栓構件而固定於前述葉片主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風車葉片,其中前述第 2區域的前緣保護件電性連接於沿著前述外皮之外表面設置的導電網構件。
  5. 一種風車,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風車葉片。
TW110116173A 2020-06-01 2021-05-05 風車葉片及風車 TWI811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5606 2020-06-01
JP2020095606A JP7406454B2 (ja) 2020-06-01 2020-06-01 風車翼、及び、風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6757A TW202146757A (zh) 2021-12-16
TWI811672B true TWI811672B (zh) 2023-08-11

Family

ID=7593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6173A TWI811672B (zh) 2020-06-01 2021-05-05 風車葉片及風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9390B2 (zh)
EP (1) EP3919736A1 (zh)
JP (1) JP7406454B2 (zh)
TW (1) TWI811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6366B2 (en) * 2017-05-09 2022-11-01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blade
JP2021183832A (ja) * 2020-05-22 2021-12-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風車翼、風車、及び、風車翼の製造方法
GB202012135D0 (en) * 2020-08-05 2020-09-16 Blade Dynamics Ltd Leading edge protection for a wind turbine blade
WO2023104274A1 (en) * 2021-12-10 2023-06-15 Vestas Wind Systems A/S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EP4269498A1 (en) * 2022-04-29 2023-11-01 Borealis AG A flexible mixed-plastic polypropylene blend (pp-flex)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2731A1 (en) * 2009-12-24 2011-07-2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turbine blade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having the same
WO2013007267A1 (en) * 2011-07-14 2013-01-17 Vestas Wind Systems A/S A wind turbine blade
CN103781588A (zh) * 2011-08-10 2014-05-07 斯奈克玛 为叶片前缘制作保护加强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99020B2 (ja) 2003-02-17 2008-12-17 高知県 風力発電装置用ブレード
US7554785B2 (en) * 2004-03-23 2009-06-30 The Boeing Company Lightning damage protection for composite aircraft
ES2310958B1 (es) * 2006-09-15 2009-11-10 GAMESA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 Pala de aerogenerador optimizada.
US7896616B2 (en) * 2007-01-29 2011-03-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tegrated leading edge for wind turbine blade
US20110142678A1 (en) * 2010-11-23 2011-06-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rosion protection coating for rotor blade of wind turbine
JP2012246815A (ja) * 2011-05-26 2012-12-13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風力発電用ブレード
JP2013155723A (ja) 2012-01-31 2013-08-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風車回転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風力発電装置
US9404172B2 (en) * 2012-02-22 2016-08-02 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Erosion and fatigue resistant blade and blade coating
EP2806160B1 (de) * 2013-05-23 2017-07-05 Nordex Energy GmbH Windenergieanlagenrotorblatt mit einer elektrischen Heizeinrichtung und mehreren Blitzschutzleitern
JP6421078B2 (ja) * 2015-05-28 2018-11-07 エムエイチアイ ヴェスタス オフショア ウィンド エー/エス 風車翼及び風力発電装置、並びに風車翼の製造又は改造方法
CN107434031A (zh) * 2016-05-25 2017-12-05 空中客车简化股份公司 飞行器翼体的结构部件和包括该结构部件的飞行器
WO2018157929A1 (de) 2017-03-02 2018-09-07 Fichtner & Schicht GmbH Windenergieanlagenrotorblatt mit einer erosionsschutzanordnung
EP3615791B1 (en) * 2017-04-26 2022-05-25 Vestas Wind Systems A/S Wind turbine blade and wind turbine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WO2018219524A1 (en) 2017-05-31 2018-12-06 Siemens Wind Power A/S Protective shield with positioning mark
ES2947594T3 (es) * 2017-08-24 2023-08-11 Eno Energy Systems Gmbh Pala de rotor para una central eólica, procedimiento para contactar un revestimiento eléctricamente conductor sobre una pala de rotor de una central eólica y central eólica
EP3708828A1 (en) * 2019-03-14 2020-09-16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a wind turbine bla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82731A1 (en) * 2009-12-24 2011-07-28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turbine blade an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having the same
WO2013007267A1 (en) * 2011-07-14 2013-01-17 Vestas Wind Systems A/S A wind turbine blade
CN103781588A (zh) * 2011-08-10 2014-05-07 斯奈克玛 为叶片前缘制作保护加强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88577A (ja) 2021-12-13
EP3919736A1 (en) 2021-12-08
US20210372374A1 (en) 2021-12-02
US11519390B2 (en) 2022-12-06
TW202146757A (zh) 2021-12-16
JP7406454B2 (ja) 2023-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1672B (zh) 風車葉片及風車
EP2633186B1 (en) A wind turbine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and wind turbine blade
KR101808947B1 (ko) 풍차 날개 및 풍력 발전 장치, 그리고 풍차 날개의 제조 또는 개조 방법
US7377750B1 (en)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US7896616B2 (en) Integrated leading edge for wind turbine blade
US8081414B2 (en) Lighting protection system for wind generators
US11542920B2 (en) Insulation of a heating mat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JP6877575B2 (ja) 風車翼および風力発電装置
US11933263B2 (en)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protecting layers
JP5246506B2 (ja) 風力発電装置ロータブレードの雷害防止構造
TWI760218B (zh) 風車葉片、風車及風車葉片之製造方法
JP5158730B2 (ja) 風力発電用ブレードの避雷構造
TWI774387B (zh) 風車翼、風車及風車翼的修補方法
JP2022017021A (ja) 風車ブレードの誘雷装置および風力発電装置
TWI770974B (zh) 風車葉片、風車及風車葉片之製造方法
US20240068438A1 (en) Protective cap for a leading edge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CN114787507A (zh) 包括雷电保护系统的风力涡轮机
WO2023111684A1 (en)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