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3997B - 生物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生物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3997B
TWI803997B TW110137424A TW110137424A TWI803997B TW I803997 B TWI803997 B TW I803997B TW 110137424 A TW110137424 A TW 110137424A TW 110137424 A TW110137424 A TW 110137424A TW I803997 B TWI803997 B TW I8039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elements
layer
biosensor
lower gr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6748A (zh
Inventor
謝馨儀
Original Assignee
采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采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采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99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8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using evanescent coupling or surface plasmon coupling for the excitation of 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7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using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 circuits for computing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52Individual samples arranged in a regular 2D-array, e.g. multiwell plates
    • G01N21/6454Individual samples arranged in a regular 2D-array, e.g. multiwell plates using an integrated detector arr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14Diffraction grating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ne or more fur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mirrors, prisms or other 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19Plural gratings positioned on the same surface, e.g. array of gratings
    • G02B5/1823Plural gratings positioned on the same surface, e.g. array of gratings in an overlapping or superposed mann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6Transmiss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31/02327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the optical elements being integrated or being directly associated to the device, e.g. back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021/6463Optics
    • G01N2021/6471Special filters, filter whe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1/00Features of devices classified in G01N21/00
    • G01N2201/06Illumination; Optics
    • G01N2201/063Illuminating optical parts
    • G01N2201/0635Structured illumination, e.g. with gr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生物感測器。生物感測器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感測器單元各包括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設置於光電二極體之上的第一孔徑部件、設置於第一孔徑部件上的中間層、設置於中間層上的第二孔徑部件以及設置於第二孔徑部件之上的波導器。第二孔徑部件包括上光柵元件,第一孔徑部件包括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且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感測器單元其中一者中的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第一偏振角度以及感測器單元鄰近的其中一者中的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為90°。

Description

生物感測器
本發明實施例是關於一種生物感測器,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光柵陣列的生物感測器。
近來,整合式感測裝置已用於生物分析。對於這樣的應用而言,可在生物感測器上放置生物物體(biometric objects)或生物樣品,且可將生物物體或生物樣品反射或發出的光線引導至生物感測器的光電二極體。因此,可判斷及識別生物物體的輪廓或生物樣品的生物特性以用於進一步的分析。
在生物感測器的演進過程中,為了追求較低成本並達到較高的產能,生物感測器的陣列密度一般藉由減少間隔寬度或孔洞節距(well pitch)而增加。然而,減少陣列尺寸可能會導致操作時相鄰孔洞之間的串擾,且可能無法精確地偵測各個單獨的螢光訊號,進而造成不準確的分析結果。
雖然現有的生物感測器普遍符合它們的需求,但並不是在所有方面皆令人滿意。因此,仍需要一種嶄新且能夠減少串擾的生物感測器。此外,也希望能夠製造出一種可精確識別各種生物特徵與生物反應的生物感測器。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生物感測器。生物感測器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感測器單元各包括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設置於光電二極體之上的第一孔徑部件、設置於第一孔徑部件上的中間層、設置於中間層上的第二孔徑部件以及設置於第二孔徑部件之上的波導器。第二孔徑部件包括上光柵元件,第一孔徑部件包括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且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感測器單元其中一者中的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第一偏振角度以及感測器單元鄰近的其中一者中的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為90°。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亦提供另一種生物感測器。生物感測器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感測器單元各包括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設置於光電二極體之上的第一孔徑部件、設置於第一孔徑部件上的中間層、設置於中間層上的第二孔徑部件以及設置於第二孔徑部件之上的波導器。中間層包括角度敏感濾層。第二孔徑部件包括上光柵元件,第一孔徑部件包括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且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
以下實施例中參照所附圖式提供詳細敘述。
10,20,30:生物感測器
100A,100B:感測器單元
102:基板
104:光電二極體
106:中間層
108:第一孔徑部件
108A,108A1,108A2,108A3,108A4,108A5,108A6,108B,108B1,108B2,108B3,108B4:下光柵元件
110:第二孔徑部件
110A,110B:上光柵元件
112:波導器
114:平台層
116:奈米孔洞
118:生物樣品
A-A’,B-B’:線段
L1:第一部分
L2:第二部分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搭配所附圖式閱讀後續的詳細敘述與範例將能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其中: 第1A、1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生物感測器剖面圖。
第1C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生物感測器上視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繪示出感測器單元的上視圖。
第3A至3D圖是光線穿過上光柵元件或下光柵元件的穿透光譜,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由各種材料所形成且具有各種光柵週期。
第4A、4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繪示出生物感測器的剖面圖與上視圖。
第4C、4D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繪示出具有偏置奈米孔洞的生物感測器的剖面圖與上視圖。
第4E圖繪示出使用第4C與4D圖所示的實施例提供的生物感測器來偵測生物樣品。
第4F至4H圖是繪示出包括各種配置的下光柵元件的感測器單元的上視圖。
第5A、5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繪示出生物感測器的剖面圖與上視圖。
以下詳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生物感測器。為了說明的目的,以下詳細敘述中闡述許多特定細節與實施例以完整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以下詳細敘述中所述的特定元件與組態是用以清楚描述本發明實施例。然而,此述的例示性實施例顯然僅是為了說明而使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概念可以各種形式呈現而並非侷限於這些例示性實施例。
此外,為了清楚描述本發明實施例,不同實施例的 圖式可使用類似及/或相對應的數字,以表示類似及/或相對應的元件。然而,並不表示不同的實施例之間有任何關連。應能理解的是,此例示性實施例的敘述可配合圖式一併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之圖式亦被視為本發明實施例說明之一部分。圖式並未以實際裝置及元件之比例繪示。此外,結構及裝置是以示意之方式繪示,以簡化圖式。
此外,當述及「一膜層位於另一膜層上方或之上」可指該膜層與其他膜層直接接觸之情形。或者,亦可能是該膜層與其他膜層不直接接觸之情形,在此情形中,該膜層與其他膜層之間設置有一或更多中間層。
此外,此說明書中使用了相對性的用語。例如,使用「下(lower)」或「上(upper)」來描述一個元件對於另一元件的相對位置。應能理解的是,如果將裝置翻轉使其上下顛倒,則所敘述在「下」側的元件將會成為在「上」側的元件。
應能理解的是,雖然在此可使用用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敘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膜層、及/或部分,這些元件、組件、區域、膜層、及/或部分不應被這些用語限定。這些用語僅是用來區別不同的元件、組件、區域、膜層、及/或部分。因此,以下討論的第一元件、組件、區域、膜層、及/或部分可在不偏離本發明實施例之教示下被稱為第二元件、組件、區域、膜層、及/或部分。
「約」一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範圍的10%之內,較佳是5%之內,或3%之內,或2%之內,或1%之內,且更佳是0.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亦即在沒有特定說明 「約」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之含義。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所有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應能理解的是,這些在通用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發明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發明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生物感測器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且感測器單元各包括第一孔徑部件(aperture feature)中的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以及第二孔徑部件中的上光柵元件。感測器單元其中一者中的下光柵元件與上光柵元件的第一偏振角度不同於鄰近感測器單元中的下光柵元件與上光柵元件的第二偏振角度。因此,可減少鄰近感測器單元之間的串擾(crosstalk)。此外,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且下光柵元件的個別光柵週期可逐漸遞增。生物樣品發出或反射的光線穿過下光柵元件之後,可被分成具有不同光譜分布的數道光線,因此生物感測器可獲得生物樣品更詳細的資訊,且可輕易區分各種生物樣品之間的差異。再者,當使用激發光照射生物樣品(例如,透過波導器)時,具有特定光柵週期的上光柵元件可部分地阻擋激發光以避免對偵測造成干擾。
第1A、1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生物感測器10的剖面圖,且第1C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生物感測器10的上視圖。參照第1A圖,生物感測器10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各包括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104、第一孔徑部件108、中間層106、第二孔徑部件 110以及波導器112。雖然第1A、1B圖僅繪示出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中各包括一個光電二極體104,但各個感測器單元中光電二極體104的數量並非以此為限。在後續圖式所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可各包括一個以上的光電二極體104。
光電二極體104設置於基板102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102可以是如矽基板的半導體基板。再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也可以是元素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合金半導體或前述之組合。元素半導體包括鍺。化合物半導體包括氮化鎵(GaN)、碳化矽(SiC)、砷化鎵(GaAs)、磷化鎵(GaP)、磷化銦(InP)、砷化銦(InAs)及/或銻化銦(InSb)。合金半導體包括矽鍺(SiGe)合金、磷砷化鎵(GaAsP)合金、砷化鋁銦(AlInAs)合金、砷化鋁鎵(AlGaAs)合金、砷化鎵銦(GaInAs)合金、磷化鎵銦(GaInP)合金及/或磷砷化鎵銦(GaInAsP)合金。
光電二極體104可用以偵測物體或生物樣品反射或發出的光線。光電二極體104可將測量到的光線轉換成電流訊號,且可連接至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未繪示)的源極與汲極,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可將電流傳送到另一組件,例如另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其他組件可包括重置電晶體(reset transistor)、電流源極隨耦器(current source follower)或列選擇器(row selector),以將電流轉變為數位訊號,但並非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間層106設置於基板102與光電二極體104上。中間層106可包括介電材料、半導體材料、任何其他 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例如,介電材料可包括氧化矽(SiO)、氮化矽(SiN)、氮氧化矽(SiON)、碳氧化矽(SiCO)、碳氮化矽(SiCN)、碳氮氧化矽(SiOCN)或前述之組合。例如,半導體材料可包括矽、碳化矽、任何合適的半導體材料或前述之組合。在其他實施例中,中間層106可包括有機材料或聚合物材料。例如,有機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可包括光阻、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聚醯胺(polyamid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前述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中間層106可以是透明的。更具體而言,中間層106的材料對於波長介於200nm至1100nm之間的光可具有大於90%的光穿透率,或較佳可具有大於95%的光穿透率。可利用合適的沉積技術如旋轉塗佈(spin-on coating)製程、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其他合適的沉積方法或前述之組合來形成中間層106。
第一孔徑部件108設置於光電二極體104之上,且亦設置於中間層106上。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第一孔徑部件108分別包括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如第1A圖所示,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各對應至一個光電二極體104。在感測器單元100A或感測器單元100B包括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108A或108B以及一個以上的光電二極體104的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與下光柵元件108B也可各對應至一個光電二極體104。
中間層106也設置於第一孔徑部件108上,且第二孔徑部件110設置於中間層106上,使得一部份的中間層106夾設於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之間。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第二孔徑部件110分別包括上光柵元件110A與上光柵元件110B。同樣地,感測器單元100A的上光柵元件11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上光柵元件110B各對應至一個光電二極體104。在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包括一個以上的光電二極體104的實施例中,例如2個、4個或4個以上的光電二極體104,感測器單元100A的上光柵元件11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上光柵元件110B可各對應至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中的2個、4個或4個以上的光電二極體104。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的光柵週期與下光柵元件108B的光柵週期相同,且上光柵元件110A的光柵週期與上光柵元件110B的光柵週期相同。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的光柵週期與下光柵元件108B的光柵週期不同,且上光柵元件110A的光柵週期與上光柵元件110B的光柵週期不同。
此外,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的光柵週期。在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分別具有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的實施例中,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所有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的光柵週期。然而,在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中,個別的下光柵元件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光柵週期。
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可具有特定的光柵週期以使具有特定波長的光線得以穿過。當使用激發光照射樣品時,上光 柵元件110A與110B可部分地阻擋激發光線穿過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再者,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可具有比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更大或與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相同的光柵週期,以進一步阻擋剩餘的激發光並篩選樣品發出或反射的光線的特定光譜。
一般而言,當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設計為具有比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更大的光柵週期時,只有較長波長的入射光可穿過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因此,可達到光譜選擇性的作用。
再者,感測器單元100A中的下光柵元件108A與上光柵元件110A兩者皆具有第一偏振角度,且鄰近於感測器單元100A的感測器單元100B中的下光柵元件108B與上光柵元件110B兩者皆具有第二偏振角度。如第1A圖所示,下光柵元件108A及上光柵元件110A的第一偏振角度與下光柵元件108B及上光柵元件110B的第二偏振角度彼此不同。更具體而言,任兩個鄰近的感測器單元(例如,第1C圖的上視圖所示的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中的下光柵元件與上光柵元件具有不同的偏振角度。
本文所使用的「偏振角度」一詞指的是以相對於此偏振角度有90°或270°的角度變化偏振的光線無法穿過具有此偏振角度的上光柵元件或下光柵元件。第一偏振角度與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可大於0°且小於180°,例如為0°、45°、90°、135°或180°。在一些特定的實施例中,第一偏振角度與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為90°。在此情況下,光線穿過感測器單元100A的下光柵元件108A與上光柵元件110A的偏振方向垂直於光線穿過感測器單元100B的下光柵元件108B與上光柵元件110B的偏振方向。由於任 兩個鄰近的感測器單元中的下光柵元件與上光柵元件的偏振角度不同,可減少鄰近感測器單元之間的串擾,且因此各個感測器單元可以高保真度的方式偵測到來自物體或生物樣品的光線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於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上視圖中可具有圓形形狀、長方形形狀、正方形形狀或六角形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於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上視圖中可具有圓形形狀、長方形形狀、正方形形狀或六角形形狀。在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分別具有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108A與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108B的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於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上視圖中可共同具有圓形形狀、長方形形狀、正方形形狀或六角形形狀。再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生物感測器10的上視圖中,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可形成奈米狹縫(nano-slit)陣列,且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也可形成奈米狹縫陣列(未繪示)。
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的材料可包括金屬材料、半導體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例如,金屬材料可包括Al、Cu、Au、Ag、W、Ti或前述之合金,且半導體材料可包括SiC。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的材料可彼此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孔徑部件108的厚度在約25nm至約500nm之間的範圍,較佳為約50nm至約250n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孔徑部件110的厚度在約25nm至約500nm之間的範圍,較佳為約50nm至約250nm之間。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 孔徑部件110可各包括金屬層-絕緣層-金屬層的堆疊。金屬層可包括任何前述的金屬,且絕緣層可包括SiO2、Al2O3或前述之組合。金屬層-絕緣層-金屬層的堆疊的各個金屬層可具有約20nm至約150nm的厚度,例如為約40nm。金屬層-絕緣層-金屬層的堆疊的絕緣層可具有約60nm至約200nm的厚度,例如為約100nm。金屬層-絕緣層-金屬層的堆疊整體的厚度在約100nm至約500nm之間的範圍,較佳為約100nm至約300nm之間。
可對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分別進行圖案化製程,以形成具有所欲光柵週期與偏振角度的光柵元件。圖案化製程可包括光學微影(photolithography)製程與蝕刻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微影製程可包括光阻塗佈、軟烘烤(soft baking)、硬烘烤(hard baking)、遮罩對準、曝光(exposure)、曝光後烘烤、顯影(developing)光阻、潤洗(rinsing)、乾燥或其他合適的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蝕刻製程可包括乾蝕刻製程,例如電漿蝕刻(plasma etching,PE)、反應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RIE)、感應耦合電漿反應離子蝕刻(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reactive ion etching,ICP-RIE)或前述之組合。如前文所述,下光柵元件108A、108B與上光柵元件110A、110B可根據設計需求而分別具有特定的光柵週期,但下光柵元件108A與108B的光柵週期大於或等於上光柵元件110A與110B的光柵週期。
在一些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之間的中間層106可包括彩色濾層。例如,彩色濾層可以是拒斥濾層(rejection filter),其可進一步過濾激發光而不讓激 發光進入光電二極體104。在其他實施例中,彩色濾層也可包括吸收濾層、干涉濾層、電漿子超表面(plasmonic metasurface)結構、介電超表面結構或前述之組合。彩色濾層可以是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
在一些特定的實施例中,彩色濾層為角度敏感濾層(angle-sensitive filter)。當入射光以較大的入射角進入角度敏感濾層時,入射光波長於垂直角度敏感濾層方向之波長等效分量將會減少,因此導致入射光的光譜發生藍移(blue-shift)。角度敏感濾層可以是介電干涉濾層,其透過交替沉積高折射率與低折射率的介電材料所形成。若在可見光波長範圍的折射率大於約1.7,則此折射率視為高折射率。具有高折射率的介電材料可包括Nb2O5、Ta2O5、TiO2、Si3N4、Al2O3、SiH或前述之組合。若在可見光波長範圍的折射率小於約1.7,則此折射率視為低折射率。具有低折射率的介電材料可包括SiO2、Al2O3、有機聚合物、空氣或前述之組合。或者,角度敏感濾層可以是電漿子濾層或介電超表面結構。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之間的中間層106中可設置有至少一透鏡。透鏡聚焦來自樣品的發射光或反射光,使得穿過數個膜層之後的發射光或反射光仍可維持足以偵測的光線強度。
參照第1A圖,中間層106也可設置於第二孔徑部件110上,且波導器112設置於第二孔徑部件110與中間層106之上。從光源(未繪示)發出的光線可透過波導器112傳遞至放置或固定樣品的位置。波導器112可以是線性波導器或平面式波導器。
如第1A圖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生物感 測器10的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可各更包括設置於波導器112之上的平台層(platen layer)114。平台層114可為生物辨識(biometric identification)提供平坦的表面,例如辨識指紋或物體的輪廓。
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台層114可以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更具體而言,在平台層114為透明的實施例中,平台層114的材料對於波長介於400nm至750nm之間的光可具有大於85%的光穿透率,或較佳可具有大於92%的光穿透率。在平台層114為半透明的實施例中,平台層114的材料對於波長介於400nm至750nm之間的光可具有大於25%且小於85%的光穿透率。
平台層114的材料可包括氧化矽(SiO2)、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a-Si)、氧化鋁(Al2O3)、氧化鈮(Nb2O5)、聚合物或前述之組合。例如,聚合物可包括苯並環丁烯(BCB)、聚醯亞胺(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環狀烯烴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COP)、聚碳酸酯(PC)、另一合適的材料或前述之組合,但並非以此為限。可利用濺鍍(sputtering)、蒸鍍(evaporation)、旋轉塗佈、化學氣相沉積、分子束沉積(molecular beam deposition)、任何其他合適的製程或前述之組合來形成平台層114。例如,化學氣相沉積製程可包括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ow-pressure CVD,LPCVD)、低溫化學氣相沉積(low-temperature CVD,LTCVD)、快速加熱化學氣相沉積(rapid thermal CVD,RTCVD)、電漿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lasma enhanced CVD,PECVD)、原子層沉積或前述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修飾平台層114一部分的表面,使得僅有修飾的部分可捕獲所欲的生物樣品。例如,可修飾平台層114表面上的一些官能基以捕獲所欲的生物樣品。此外,可進一步修飾上述平台層114表面的修飾部分以增強生物樣品的固定效果。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自組裝單層(self-assembly monolayer,SAM)、功能聚合物或水凝膠(hydrogel)來塗佈或處理平台層114,以將生物樣品固定於特定位置而便於進行偵測。生物樣品可根據其重量、尺寸、表面電荷或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等而固定於平台層114。
參照第1B圖,生物感測器10的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各具有奈米孔洞(nanowell)116,奈米孔洞116形成於平台層114中。欲偵測的生物樣品可容置於奈米孔洞116中。可在沉積平台層114之後於平台層114中形成開口而形成奈米孔洞116。同樣地,可使用如前文所述的相似方法來修飾奈米孔洞116的表面以增強生物樣品的固定效果。
接著,參照第1C圖,第1C圖繪示出第1B圖所示的生物感測器10的上視圖。應注意的是,僅是為了簡易起見,除了奈米孔洞116,第1C圖及後續圖式的上視圖中省略了第一孔徑部件108之上的膜層或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奈米孔洞116可設置於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的對稱中心。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奈米孔洞可偏置於(offset)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的對稱中心。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繪示出具有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108A的感測器單元100A的上視圖。如前文所 述,感測器單元100A的第一孔徑部件108可包括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108A,其定義出m×n光柵陣列,其中m與n為正整數且可相同或不同。例如,在第2圖的左側,感測器單元100A的第一孔徑部件108包括9個下光柵元件108A,其定義出3×3光柵陣列。在第2圖的右側,感測器單元100A的第一孔徑部件108包括16個下光柵元件108A,其定義出4×4光柵陣列。此外,奈米孔洞116可位於下光柵元件108A所定義的光柵陣列的對稱中心。雖然所有下光柵元件108A於第2圖中係繪示具有相同的光柵週期,但應可理解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可包括具有不同光柵週期的數個下光柵元件。
雖然下光柵元件108A於第2圖中係繪示具有相同的光柵週期,但應注意的是下光柵元件108A可具有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個別光柵週期,將於下文更加詳細地描述。
第3A至3D圖是光線穿過下光柵元件或上光柵元件的穿透光譜,下光柵元件或上光柵元件分別由Al、Cu、Au與Ag所形成且具有各種光柵週期。如第3A至3D圖所示,具有較大光柵週期的上光柵元件或下光柵元件可使波長較長的入射光穿過並阻擋波長較短的入射光。例如,第3A圖中,波長大於500nm的入射光可具有大於80%的光穿透率,且能夠穿過光柵週期為250nm的下光柵元件或上光柵元件。當使用光柵週期為400nm的下光柵元件或上光柵元件時,僅有波長大於600nm的入射光可穿過下光柵元件或上光柵元件。此外,不同材料也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光譜選擇性。因此,可透過選擇合適的材料並調整下光柵元件與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來達到所欲的光譜選擇性。
第4A與4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繪示 出生物感測器20的剖面圖與上視圖。如第4A與4B圖所示,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分別具有兩個下光柵元件108A1、108A2及下光柵元件108B1、108B2。一個感測器單元中,兩個下光柵元件定義出1×2光柵陣列。例如,下光柵元件108A1與108A2於感測器單元100A中定義出1×2光柵陣列,且下光柵元件108B1與108B2於感測器單元100B中定義出1×2光柵陣列。
在這些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1的光柵週期小於下光柵元件108A2的光柵週期,且下光柵元件108B1的光柵週期小於下光柵元件108B2的光柵週期。上光柵元件110A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下光柵元件108A1的光柵週期,且上光柵元件110B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下光柵元件108B1的光柵週期。各個下光柵元件對應至一個光電二極體104。來自生物樣品的發射光或反射光穿過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中的兩個下光柵元件108A1、108A2或108B1、108B2可被分成具有兩種光譜分布類型的兩個部分,且各個部分可被一個光電二極體104所偵測。因此,可從行經個別感測器單元的發射光或反射光獲得更多的資訊。
此外,感測器單元100A中的上光柵元件110A與下光柵元件108A1、108A2具有第一偏振角度,且感測器單元100B中的上光柵元件110B與下光柵元件108B1、108B2具有第二偏振角度,第一偏振角度與第二偏振角度不同。因此,可減少鄰近的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之間的串擾。在一些特定的實施例中,第一偏振角度與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為90°。
參照第4C與4D圖,第4C與4D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繪示出具有偏置奈米孔洞116的生物感測器20的剖 面圖與上視圖。在第4C與4D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之間的中間層106包括角度敏感濾層。各個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的奈米孔洞116偏置於由下光柵元件108A1、108A2與108B1、108B2所定義的個別光柵陣列的對稱中心。再者,奈米孔洞116與光柵週期較小的下光柵元件108A2或108B2之間的距離小於奈米孔洞116與下光柵元件108A1或108B1之間的距離。
第4E圖繪示出使用第4C與4D圖所示的生物感測器20來偵測生物樣品118。藉由以波導器112傳輸的光線照射生物樣品118,生物樣品118可產生發射光或反射光線。發射光或反射光的第一部分L1以第一角度θ1進入上光柵元件110A(亦即,以第一角度θ1進入下光柵元件108A1),且發射光或反射光的第二部分L2以第二角度θ2進入上光柵元件110A(亦即,以第二角度θ2進入下光柵元件108A2)。第一角度θ1大於第二角度θ2,因為奈米孔洞116偏置於感測器單元100A的對稱中心且較接近下光柵元件108A2。
發射光或反射光的第一部分L1穿過第一孔徑部件108與第二孔徑部件110之間的中間層106中的角度敏感濾層之後,發射光或反射光的第一部分L1由於角度敏感濾層造成的藍移現象而將具有較短的波長。因此,需要光柵週期較小的下光柵元件以用於光譜選擇,例如感測器單元100A中的下光柵元件108A1與感測器單元100B中的下光柵元件108B1。另一方面,發射光或反射光的第二部分L2穿過角度敏感濾層之後,發射光或反射光的第二部分L2具有比第一部份L1更長的波長。因此,需要具有較大光柵週期的下光柵元件,例如感測器單元100A中的下光柵元件108A2與感測 器單元100B中的下光柵元件108B2。
第4F至4H圖為繪示出包括各種配置的下光柵元件的感測器單元100A的上視圖。第4F至4H圖中的感測器單元100A與第4D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感測器單元100A相似,但第4F圖中的感測器單元100A具有定義出2×2光柵陣列的四個下光柵元件,且第4G與4H圖中的感測器單元100A具有定義出3×3光柵陣列的九個下光柵元件。
在感測器單元100A包括一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的實施例中,各個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隨著下光柵元件與奈米孔洞116之間的橫向距離增加而減少。於此使用的橫向距離可以是沿著X方向或Y方向下光柵元件與奈米孔洞116之間的水平距離。第4F圖中,感測器單元100A具有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1、兩個下光柵元件108A2及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3。下光柵元件108A3的光柵週期小於下光柵元件108A2的光柵週期,且下光柵元件108A2的光柵週期小於下光柵元件108A1的光柵週期。
以較大入射角進入下光柵元件的發射光或反射光可能會具有較弱的光線強度。因此,隨著下光柵元件與奈米孔洞116之間的橫向距離增加,需要更多光柵週期較小的下光柵元件以獲得足以進行分析的光線強度。例如,第4G圖中,感測器單元100A包括3個下光柵元件108A4、3個下光柵元件108A3、2個下光柵元件108A2及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1。在所有下光柵元件之中,下光柵元件108A4距離奈米孔洞116最遠,因此具有最小的光柵週期。相較之下,下光柵元件108A1最接近奈米孔洞116,因此具有最大的光柵週期。
第4H圖中,感測器單元100A包括3個下光柵元件108A6、兩個下光柵元件108A5、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4、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3、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2及一個下光柵元件108A1。在第4H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奈米孔洞116設置於下光柵元件108A1、108A2、108A3與108A4所定義的光柵陣列的中心。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具有彼此不同的個別光柵週期。同樣地,與奈米孔洞116距離最遠的下光柵元件108A6具有最小的光柵週期,且比下光柵元件108A6更接近奈米孔洞116的下光柵元件108A5具有比下光柵元件108A6更大的光柵週期。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可形成具有不同的光柵週期以進行更多元的光譜選擇。此外,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的配置並不侷限於第4H圖中所示。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可任意地排列,只要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是以2×2的方式排列並位於奈米孔洞116的正下方。
參照第5A與5B圖,第5A與5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分別繪示出生物感測器30的剖面圖與上視圖。第5A與5B圖所示的生物感測器30與第4A與4B圖所示的生物感測器20相似,但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各具有以2×2的方式排列的四個下光柵元件。生物感測器30的感測器單元100A與感測器單元100B的剖面圖是分別沿著線段A-A’與線段B-B’所擷取。雖然第5B圖繪示出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是如何沿著X方向交替排列而設置,但應注意的是,感測器單元100A與100B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沿著Y方向設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1-A4可具有逐漸遞增的個別光柵週期,且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的個別光柵 週期小於上光柵元件110A的光柵週期。在其他實施例中,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可具有與上光柵元件110A相同的光柵週期。如前文所述,感測器單元100A中的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與上光柵元件110A的第一偏振角度與感測器單元100B中的下光柵元件108B1-108B4與上光柵元件110B的第二偏振角度不同。此外,在第5A與5B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奈米孔洞116位於下光柵元件108A1-108A4或108B1-108B4所定義的2×2光柵陣列的對稱中心。
雖然在前文提及的圖式中繪示了1個、2個與4個下光柵元件,但應能理解的是各個感測器單元中下光柵元件的數量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器單元可各具有定義出m×n光柵陣列的複數個下光柵元件,其中m與n為正整數且可相同或不同。
總結以上,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生物感測器的感測器單元可各具有一個上光柵元件與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感測器單元其中一者中的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第一偏振角度不同於鄰近感測器單元中的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第二偏振角度。因此,可減少鄰近感測器單元之間的串擾。再者,下光柵元件可具有逐漸遞增的個別光柵週期,且下光柵元件的個別光柵週期大於或等於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具有這樣下光柵元件的生物感測器可以精準的方式偵測物體或生物樣品,且可輕易區分各種物體或生物樣品之間的差異。
雖然已詳述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及其優點,應能理解的是,在不背離如本發明之保護範圍所定義的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下,可作各種更動、取代與潤飾。例如,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 有通常知識者應能輕易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範圍內可改變此述的許多部件、功能、製程與材料。再者,本申請的範圍並不侷限於說明書中所述之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方法與步驟的特定實施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發明輕易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方法或步驟,只要可以與此述的對應實施例實現大抵相同功能或達成大抵相同結果者皆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使用。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方法或步驟。
10:生物感測器
100A,100B:感測器單元
102:基板
104:光電二極體
106:中間層
108:第一孔徑部件
108A,108B:下光柵元件
110:第二孔徑部件
110A,110B:上光柵元件
112:波導器
114:平台層
116:奈米孔洞

Claims (13)

  1. 一種生物感測器,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其中該些感測器單元各包括: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一第一孔徑部件,設置於該些光電二極體之上;一中間層,設置於該第一孔徑部件上;一第二孔徑部件,設置於該中間層上;以及一波導器,設置於該第二孔徑部件之上;其中該第二孔徑部件包括一上光柵元件,該第一孔徑部件包括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且該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該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且其中該些感測器單元其中一者中的該些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一第一偏振角度以及該些感測器單元鄰近的其中一者中的該些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一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為90°。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些感測器單元各更包括一平台層(platen layer),該平台層設置於該波導器之上,且其中該平台層經過修飾以將一生物樣品固定於該平台層。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定義出一光柵陣列,且該光柵陣列中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的個別光柵週期逐漸遞增。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平台層中形成有一奈米孔洞(nanowell),該奈米孔洞用以容置一生物樣品。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定義出一光柵陣列,且該奈米孔洞位於該光柵陣列的一對稱中心。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下光柵元件定義出一光柵陣列,且該奈米孔洞偏置於該光柵陣列的一對稱中心,且其中該中間層包括一角度敏感濾層(angle-sensitive filter)。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些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各隨著該些下光柵元件與該奈米孔洞之間的一橫向距離增加而減少。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各對應至該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的其中一者;該第一孔徑部件或該第二孔徑部件包括金屬層-絕緣層-金屬層的一堆疊;且該中間層中設置有至少一透鏡。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中間層包括一彩色濾層,且其中該彩色濾層具有一單層結構或一多層結構。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上光柵元件於上視圖中具有一圓形形狀、一長方形形狀、一正方形形狀、或一六角形形狀,且該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於上視圖中共同具有一圓形形狀、一長方形形狀、一正方形形狀、或一六角形形狀。
  11. 一種生物感測器,包括:複數個感測器單元, 其中該些感測器單元各包括:一或多個光電二極體;一第一孔徑部件,設置於該些光電二極體之上;一中間層,設置於該第一孔徑部件上且包括一角度敏感濾層;一第二孔徑部件,設置於該中間層上;以及一波導器,設置於該第二孔徑部件之上;且其中該第二孔徑部件包括一上光柵元件,該第一孔徑部件包括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且該上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小於或等於該一或多個下光柵元件的光柵週期。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該些感測器單元其中一者中的該些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一第一偏振角度以及該些感測器單元鄰近的其中一者中的該些上光柵元件與下光柵元件的一第二偏振角度的絕對值差異為90°,且其中該些感測器單元各更包括一平台層,該平台層設置於該波導器之上,且該平台層中形成有一奈米孔洞,該奈米孔洞用於容置一生物樣品。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生物感測器,其中:一第一下光柵元件與一第二下光柵元件定義出一光柵陣列;該第一下光柵元件具有一第一光柵週期,且該第二下光柵元件具有一第二光柵週期,該第二光柵週期大於該第一光柵週期;該奈米孔洞偏置於該光柵陣列的一對稱中心;以及該奈米孔洞與該第二下光柵元件之間的距離小於該奈米孔洞與該第一下光柵元件之間的距離。
TW110137424A 2021-05-28 2021-10-08 生物感測器 TWI803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33,870 US11703445B2 (en) 2021-05-28 2021-05-28 Biosensor with grating array
US17/333,870 2021-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748A TW202246748A (zh) 2022-12-01
TWI803997B true TWI803997B (zh) 2023-06-01

Family

ID=7702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424A TWI803997B (zh) 2021-05-28 2021-10-08 生物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3445B2 (zh)
EP (1) EP4095516B1 (zh)
JP (1) JP7292346B2 (zh)
CN (1) CN115406843A (zh)
TW (1) TWI803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2802B2 (en) * 2022-03-31 2024-05-14 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scattering measur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4392A1 (en) * 1992-01-11 1993-07-22 Fisons Plc Analytical device with polychromatic light source
TW201135875A (en) * 2010-03-12 2011-10-16 Univ Illinois Waterproof stretchable optoelectronics
TW201405118A (zh) * 2012-07-19 2014-02-01 Nat Univ Chung Cheng 多工光纖光學生物感測器及偵測方法
JP2019049530A (ja) * 2017-07-12 2019-03-28 ドクトル・ヨハネス・ハイデンハイン・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Dr. Johannes Heidenhain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回折バイオセンサ
CN111965141A (zh) * 2020-08-05 2020-11-20 合肥工业大学 金纳米球颗粒修饰光纤光栅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8436B2 (en) * 2002-04-30 2005-02-22 Motorola, Inc. Near-field transform spectroscopy
AU2003245302A1 (en) * 2002-05-17 2003-12-02 Appl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ng multiple fluorescence signals by excitation wavelength
US7768650B2 (en) * 2004-04-21 2010-08-03 Michael Bazylenko Optoelectronic biochip
CN101960293B (zh) * 2008-02-25 2012-09-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来自分析物的发射光的光学传感器
EP3629011B1 (en) * 2008-09-16 2023-11-01 Pacific Biosciences Of California, Inc. Integrated optical device
US8610070B2 (en) * 2010-04-28 2013-12-17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Pixel-level optical elements for uncooled infrared detector devices
EP3074531B1 (en) * 2013-11-17 2020-01-08 Quantum-Si Incorporated Optical system and assay chip for probing,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molecules
US9778191B2 (en) * 2016-02-05 2017-10-03 Personal Genomics, Inc. Optical sensing module
CN110609019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夏普株式会社 荧光检测传感器
CN111742212B (zh) * 2019-01-08 2024-02-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检测面板和流体检测装置
US11705472B2 (en) * 2019-10-10 2023-07-18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Biosensor and method of distinguishing a ligh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4392A1 (en) * 1992-01-11 1993-07-22 Fisons Plc Analytical device with polychromatic light source
TW201135875A (en) * 2010-03-12 2011-10-16 Univ Illinois Waterproof stretchable optoelectronics
TW201405118A (zh) * 2012-07-19 2014-02-01 Nat Univ Chung Cheng 多工光纖光學生物感測器及偵測方法
JP2019049530A (ja) * 2017-07-12 2019-03-28 ドクトル・ヨハネス・ハイデンハイン・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Dr. Johannes Heidenhain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回折バイオセンサ
CN111965141A (zh) * 2020-08-05 2020-11-20 合肥工业大学 金纳米球颗粒修饰光纤光栅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95516B1 (en) 2023-04-26
CN115406843A (zh) 2022-11-29
JP7292346B2 (ja) 2023-06-16
JP2022182946A (ja) 2022-12-08
US11703445B2 (en) 2023-07-18
EP4095516A1 (en) 2022-11-30
US20220381679A1 (en) 2022-12-01
TW202246748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2286B2 (ja) 統合分析デバイスのアレイ
US10859436B2 (en) Spectrometer on a chip
CN105899983B (zh) 导模共振设备
US7420156B2 (en) Metal nanowire based bandpass filter arrays in the optical frequency range
US20060273245A1 (en) Surface plasmon-enhanced nano-opt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5338280B2 (ja) 2次元固体撮像装置
WO2019039371A1 (ja) 透過型導波モード共鳴格子一体型分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03997B (zh) 生物感測器
JP2011047693A (ja) 光学ユニット
TWI775256B (zh) 生物晶片、生物偵測系統及生物偵測方法
US20210104568A1 (en)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331161A1 (en) Microfluid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substance in microfluidic apparatus
TWI796556B (zh) 生物感測器
JP7364066B2 (ja)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WO2022113352A1 (ja) 光学素子、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