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126B - 集成式電池模組 - Google Patents

集成式電池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126B
TWI798126B TW111125093A TW111125093A TWI798126B TW I798126 B TWI798126 B TW I798126B TW 111125093 A TW111125093 A TW 111125093A TW 111125093 A TW111125093 A TW 111125093A TW I798126 B TWI798126 B TW I7981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attery module
integrated battery
curvature
protrus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4172A (zh
Inventor
藍振豪
蔡敬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5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81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1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4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417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適配於一裝置主體,包括控制/充電模組、連接至控制/充電模組之可撓性電池、與裝置主體相連接之連接器以及殼體。其中殼體包括用以容置該可撓性電池之第一區段以及用以容置該控制/充電模組之第二區段。此外,該第一區段於長度方向之至少一部分係可產生彎曲並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以及該第二區段於長度方向之至少一部分係可產生彎曲並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

Description

集成式電池模組
本案係關於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尤指一種具備控制/充電模組之外接式集成式電池模組。
現今智慧裝置由於使用應用程式及附加功能越來越多,功耗及內部零部件溫度也相對容易升高, 因此增加電池容量及降低內部溫度,是目前設計上的重點。
一般而言,智慧裝置之電池大小係受到內部零部件及整體外觀尺寸的限制,導致電池容量難以有效增加。另外,由於智慧裝置內部零部件多採垂直疊構設計以減小體積,故在主板及控制/充電模組皆為發熱源的情形下, 經常使得電池及其他零部件溫度升高,長時間使用下,電池容易有膨脹及失效的風險。
因此,如何在不改變智慧裝置之既有型態的前提下提升電池容量及降低內部溫度,確實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其同時具備控制/充電模組及可撓性電池,並由殼體包覆形成一整體,以藉由外接方式為裝置主體提供電力,進而達到減小裝置主體體積、降低裝置運作期間溫度及提高電量供應之多重效果。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其透過殼體的結構設計而使分別對應控制/充電模組及可撓性電池之不同殼體區段具有不同且各自變化的可彎曲度,以在提供保護力的同時亦能達成所需彎曲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以適配於一裝置主體。集成式電池模組包括控制/充電模組、連接至控制/充電模組之可撓性電池、與裝置主體相連接之連接器以及殼體。其中殼體包括用以容置可撓性電池之第一區段以及用以容置該控制/充電模組之第二區段。此外,該第一區段於長度方向之至少一部分係可產生彎曲並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以及該第二區段於長度方向之至少一部分係可產生彎曲並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曲率半徑係大於等於10公釐,以及該第二曲率半徑係大於等於8公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區段之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凸起以及複數個第一間隙,且第一曲率半徑係透過對應該第一區段產生彎曲部分之第一凸起及第一間隙共同決定。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凸起具有第一高度,以及第一間隙具有第一寬度,且第一高度大於第一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區段之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二凸起以及複數個第二間隙,且第二曲率半徑係透過對應該第二區段產生彎曲部分之第二凸起及第二間隙共同決定。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凸起具有第二高度以及第二間隙具有第二寬度,且第二高度大於第二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寬度係大於第二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分別具有對稱的凸起形狀。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區段之殼體具有第一厚度以及第二區段之殼體具有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係小於第二厚度。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充電模組包括無線充電線圈,以與無線充電座接近進行無線充電,以及第二區段用以接近無線充電座的殼體厚度係小於5公釐。
在一實施例中,殼體係由下列材質的至少其中之一製成,包括:TPU、TPV、TPE、TPEE、以及矽膠。
在一實施例中,該裝置主體與該集成式電池模組共同形成智慧裝置,以及集成式電池模組係為智慧裝置的穿戴結構。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然其皆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本案係利用可撓性電池可彎曲的特性,在不改變裝置之既有型態的情形下,使電池以外接方式與裝置之主體結合,同時,亦將控制/充電模組移出裝置主體,以達到使裝置主體體積減小及運作溫度降低的功效。如此之設計尤其適合應用於如可攜式裝置、穿戴裝置等之各式智慧裝置的穿戴結構,例如智慧手錶的錶帶、智慧手環的環帶、臂戴式裝置之臂帶、頭戴式裝置之頭帶等。
請參閱第1圖,其顯示採用本案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的智慧手錶的示意圖。智慧手錶1包括主體11及至少一錶帶12,而本案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即實施為智慧手錶1的錶帶12。接下來即以第1圖所示之智慧手錶1為例進行相關說明。然需注意地,本案集成式電池模組不受限地亦可應用於其他適合的可攜式裝置及穿戴裝置,也因此,設置部位亦可為手腕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例如,上臂、頭部等。
接著,請合併參閱第1圖與第2A及2B圖,第2A圖顯示本案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的上視透視圖,以及第2B圖顯示第2A圖A-A’平面的剖面圖。集成式電池模組2包括可撓性電池21、控制/充電模組22、連接器23以及殼體24,且集成式電池模組2係配置為長條形,並形成為符合智慧手錶1之錶帶12的形狀。其中可撓性電池21及控制/充電模組22係透過連接器23電連接至智慧手錶1的主體11,以作為智慧手錶1的電力來源。在此,可撓性電池21係具選擇地可作為主體11內電池(未顯示)的額外電力補充,也可用以取代主體11內的電池。殼體24係用以包覆可撓性電池21及控制/充電模組22,以作為保護,並使集成式電池模組2形成為一整體,例如,可透過塑膠射出製程、上下分離式殼體、或塑料熱縮封裝等方式來達成。至於連接器23,則可根據實際設計而有不同的選擇,舉例而言,可選擇配合智慧手錶1的連接介面、配合殼體24的結構設計、及/或滿足不同防塵防水的要求等,不受限制。
在此設計中,由於充電/控制模組22與主體11內之主板(未顯示)分離,因此,在整體功耗不變的情況下,將可因主板功耗降低而使整體溫度下降,有助於降低主體11內部零部件因過熱而失效的風險,也減少了因錶殼溫度上升所導致之使用者低溫灼傷的可能性。另,在主體11內同時具有電池(未顯示)的情況下,主體11溫度的降低同樣有助於提高主體11內電池的使用壽命並維持良好的充電特性。又,主體11的體積可因控制/充電模組22的移出而大幅減小,尤其當智慧手錶1之內部電路及零部件採垂直疊構時,主體11的厚度可顯著變薄,例如可減少20-30%,對於改善配戴體驗而言,相當具有幫助。再者,在可撓性電池21取代主體11內電池的情形中,除了主體11厚度可因電池之移出而進一步變薄外,主體11的外觀設計也因不再受限於電池形狀而可有更多的變化。此外,由於同時具備控制/充電模組22及可撓性電池21,也使得集成式電池模組2可獨立執行充電相關程序。
基於智慧手錶1之錶帶12分置於主體11兩側,可撓性電池21係具選擇地可設置於單側錶帶12內、或同時設置於兩側錶帶12內。其中當兩側錶帶12皆設有可撓性電池21時,可進一步達到增加電容量的效果,有效提升智慧手錶的使用及待機時間。舉例而言,兩組單側寬度26公釐、長度71公釐、厚度3.5公釐的集成式電池模組2,可提供560 mA的電池容量,以使智慧手錶1之正常使用時間延長約36小時。另,較佳地是,每一錶帶12內皆設有控制/充電模組22,以使各錶帶12內的充電相關程序彼此獨立,即使單側之可撓性電池21及/或控制/充電模組22發生問題,另一側的集成式電池模組2仍能正常運作以提供電力,作為彼此之備用。此外,除了錶帶設置於主體兩側的智慧手錶外,本案之集成式電池模組2亦適用於僅具單一錶帶的智慧手錶、或採用其他形式錶帶的智慧手錶,皆為可行。
根據實際實施需求的不同,控制/充電模組22可包括不同的零部件並提供不同的功能。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充電模組22係提供電池溫度偵測、充電電流控制等功能;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充電模組22係包括無線充電線圈,以提供無線充電功能;在又一實施例中,控制/充電模組可具選擇地提供無線及/或有線充電功能。故可因應使用情形加以變化,以提供最符合實際需求的功能。
可撓性電池21係具備形體可彎曲且可因需求而使設計薄型化的特性,故當設置於錶帶12中時,可提供適應使用者腕部的彎曲度;另一方面,控制/充電模組22考量其元件的特性,在設計上需限制產生彎曲的程度,以避免內部零部件發生損壞。換言之,可撓性電池21及控制/充電模組22分別所在之錶帶部分對於可彎曲度有不同的限制與需求。
據此,殼體24進一步區分為二個部分,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分別對應可撓性電池21及控制/充電模組22,亦即,可撓性電池21容置於第一區段241中,以及控制/充電模組22容置於第二區段242中。其中第一區段241於長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可產生彎曲,且可達成一第一曲率半徑,以及第二區段242於長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亦可產生彎曲,且可達成一第二曲率半徑。也就是,針對集成式電池模組2各部分的不同可彎曲度需求,係透過變化分別包覆可撓性電池21及控制/充電模組22的殼體區段來達成,以在提供保護的同時亦能適應設置部位的曲度,例如手腕、手臂及/或頭部之曲度。舉例而言,若集成式電池模組2之設置部位的曲度變化較大,例如手腕,則需限制第二區段242之可彎曲度,以避免控制/充電模組22出現損壞,此時,第二區段242之可彎曲度較佳為小於第一區段之可彎曲度。另,若集成式電池模組2之設置部位的曲度變化較為緩和,例如,手臂或頭部,此時因無需第一區段241提供較大之可彎曲度來符合設置部位的表面,第一區段與第二區段的彎曲度可大致相同。因此,在確保控制/充電模組22不受到損害的前提下,第一區段241與第二區段242分別之可彎曲度可因應實際應用情形調整。換言之,透過如此的設置,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可不互相影響地各自產生彎曲度變化,以符合不同的應用需求。
據此,殼體24的材料選擇以具彈性的材質為佳,以在提供保護效果的同時亦能產生彎曲,例如,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熱塑性聚胺酯)、TPV(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熱塑性硫化橡膠)、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熱塑性彈性體)、TPEE(Thermoplastic Polyether Ester Elastomer,熱塑性聚酯彈性體)及矽膠(Silicone)等皆為適合的材質,但不以此為限。另外,也可在殼體24上額外設置金屬件來增加強度或美化外觀,然在相對於控制/充電模組22的位置處,亦即第二區段242處,則需考量是否影響無線充電功能,例如,在無線充電時充電電波加熱金屬可能造成局部過熱或造成無法充電等現象。又,當控制/充電模組22具有無線充電線圈時,較佳地是,控制/充電模組22與充電座接近處的殼體厚度小於5mm,以確保無線充電功能的正常運作。
請參閱第3圖,其顯示本案實施例之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的部分剖面示意圖。此實施例係舉例說明第一區段之可彎曲度大於第二區段之可彎曲度的情形,以在兼具保護控制/充電模組22的前提下,藉由提供具較大可彎曲度的第一區段241而達到符合設置部位曲度的效果。不同可彎曲度係透過變化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之結構的方式來達成,亦即藉由不同區段的殼體結構變化而控制各區段的可彎曲度。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區段241之表面具有複數個第一凸起2411,且相鄰的第一凸起2411之間形成有第一間隙2412,以及第二區段242之表面具有複數個第二凸起2421,且相鄰的第二凸起2421之間形成有第二間隙2422,也就是,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的表面係形成為具高低起伏,例如呈現規則性的起伏。
請參閱第4A-4B及5A-5B圖,第4A圖顯示第3圖方框B的放大示意圖,第4B圖顯示第4A圖所示之第一區段產生彎曲的示意圖,第5A圖顯示第3圖方框C的放大示意圖,以及第5B圖顯示第5A圖所示之第二區段產生彎曲的示意圖。透過分別於第一區段241表面設置第一凸起2411及於第二區段242表面設置第二凸起2421的方式,當殼體因施力F而產生彎曲並帶動殼體24表面之凸起產生位移時,將可因凸起間出現相互抵頂而限制殼體24的彎曲,進而達到控制殼體24之可彎曲度的效果。更具體而言,當殼體24受到施力F而產生相對方向移動並發生彎曲時,彎曲部位處的凸起亦同時產生相對方向的位移,接著,當相鄰凸起因位移而彼此接近並發生相互抵頂時,彎曲的動作將可因施力F被凸起間相互抵頂所產生之力抵銷而受到限制,進而達成控制殼體24之可彎曲度的效果。
據此,藉由改變凸起及凸起間間隙之結構細節,係可改變相鄰凸起發生相互抵頂所需的移動距離,進而決定殼體的可彎曲度。舉例而言,如第4A-4B圖所示,第一凸起2411具有第一高度h1以及第一間隙2412具有第一寬度w1,且第一高度h1係大於第一寬度w1,以確保在彎曲發生時相鄰的第一凸起2411間可確實發生相互抵頂,避免未發生抵頂而造成彎曲度過大的現象。進一步,當第一間隙2412的第一寬度w1越小時,相鄰之第一凸起2411在相互抵頂前的位移距離越小,殼體所產生的彎曲度亦越小。類似地,如第5A-5B圖所示,第二凸起2421之第二高度h2亦實施為大於第二間隙2422的第二寬度w2,以確保在彎曲發生時相鄰第二凸起2421間可確實發生相互抵頂。但與第4A-4B圖不同的是,由於相較於設有可撓性電池21的第一區段241,設有控制/充電模組22的第二區段242所能允許的可彎曲度較小,故第二凸起2421係以較為緊密的方式排列,亦即第二間隙2422的寬度w2係小於第一間隙2412的寬度w1。更具體而言,當施力F發生時,相較於第一凸起2411,相鄰的第二凸起2421在發生抵頂前的位移距離係較小,因而可在產生之彎曲較小的情形下即抵銷施力F並停止彎曲動作。
另一方面,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區段241之可彎曲度亦可大致等於第二區段242之可彎曲度,亦即第一區段241產生彎曲部分之第一曲率半徑大致等於第二區段242產生彎曲部分的第二曲率半徑。此係適用於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分別所設置部位之曲度變化相當的情形。在此情形下,第一凸起2411與第二凸起2421的尺寸以及第一間隙2412與第二間隙2422的尺寸可實施為大致相同,以使兩個區段提供大致相同的可彎曲度。需要注意地,可彎曲度的選擇係以第二區段242為主要依據,以確實達到保護控制/充電模組22的效果。
也因此,透過變化凸起的高度、寬度、形狀等以及間隙的寬度等各種因素,可綜合決定出各區段發生彎曲部分的可彎曲度。換言之,即使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係由相同的材質構成,亦能藉由殼體表面結構的變化而在不同區段限制出不同的可彎曲度,以對應針對殼體24內部的不同保護需求。
請參閱第6A-6B圖,第6A圖顯示第一區段處於彎曲狀態的部分示意圖,以及第6B圖顯示第二區段處於彎曲狀態的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設有可撓性電池21之第一區段241於長度方向發生彎曲的部分所具有之第一曲率半徑R1可為大於等於10公釐,以達到通用地符合各種設置部位之不同曲度的效果,例如,可適應需較大曲度變化之手腕,亦可適應對曲度變化需求較小的上臂、頭部等;另,設有控制/充電模組22之第二區段242於長度方向發生彎曲的部分所具有之第二曲率半徑R2可為大於等於8公釐,亦即,此第二曲率半徑R2的範圍可使第二區段242在發生彎曲時,長度方向的平面斷差小於等於5公釐,以避免內部零部件的損壞。此外,在長度規格方面,以智慧手錶設置於手腕上為例,第一區段241與第二區段242的長度比例可約介於1.2-10之間,例如,第一區段241之長度可約介於8-12公分之間,以及第二區段242的長度可約介於2-6公分之間,以形成符合智慧手錶配戴需求的錶帶。
此外,無論是第一區段241或第二區段242,其產生彎曲的部分依實際應用情形可有所不同。舉例而言,當集成式電池模組2作為智慧手錶1的錶帶12時(如第1圖所示),第一區段241的各個部分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彎曲,例如,當主體11設置於手腕外側時,設於兩側的錶帶12為了繞至手腕內側相結合以進行固定,至少一部分需產生彎曲,且發生彎曲的部分係根據配戴該智慧手錶1之使用者的手腕尺寸而不同,以及彎曲的程度亦隨著相對於手腕的位置不同而改變,另,被置於手腕內側的部分則可能幾乎不發生彎曲。換言之,在配戴時,第一區段241因彎曲而具有第一曲率半徑R1的部分不受限制,也因此,第一區段241的不同部分係可同時具有不同的第一曲率半徑R1。另,類似地,即使第二區段242可允許之彎曲度變化較小,其發生彎曲之部分及該發生彎曲部分所具有的第二曲率半徑R2同樣取決於實際配戴情形。是以,只要在可容許範圍內,例如第一曲率半徑大於等於10公釐,以及第二曲率半徑大於等於8公釐,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係可於不同部份適應地具有不同彎曲程度變化。
請參閱第7A-7C圖,其顯示本案實施例之第一凸起的實施實例。除了第4A-5B圖所示之圓角矩形外,第一凸起的形狀也可為,例如三角形(如第7A圖所示)、梯形(如第7B圖所示)、橢圓形(如第7C圖所示)、或其他形狀,只要相鄰的凸起可在所需之可彎曲度內發生抵頂,並達成對可彎曲度的限制,即為可行的選擇,不受限於此。需注意地,為了簡化說明,僅以第一凸起2411進行圖示說明,第二凸起2421亦可有上述之各種形狀變化,即不再贅述。另需注意地,凸起的形狀較佳為對稱的形狀,例如,對稱的多邊型,使得每一凸起與相鄰兩側之凸起間發生抵頂的位移皆相同,以達成均勻的可彎曲度;且若採用不對稱形狀的凸起,有可能出現因單側彎曲度大而造成內部零部件損壞的情形。此外,於殼體24表面設置凸起亦可提供其他優勢,例如,可藉由在殼體24表面產生花紋而作為錶帶之造型、或利用凸起產生防滑作用等。
接著,請參閱第8A圖,其顯示本案另一實施例之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的剖面示意圖。除了在殼體24表面設置凸起之外,亦可採用其他的方式來達成使第一區段241及第二區段242可具有不同彎曲度且各自變化的目標。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區段241之殼體具有第一厚度t1,以及第二區段242之殼體具有第二厚度t2,且第一厚度t1小於第二厚度t2,以透過變化不同區段的殼體厚度來達成控制各區段之可彎曲度的效果。換言之,較薄的第一厚度t1使第一區段241較易彎曲,而較厚的第二厚度t2則使第二區段242較不易彎曲。根據實際使用殼體材質的不同,第一厚度t1及第二厚度t2的比例可隨之改變,例如,第二厚度t2可為第一厚度t1的1.5-5倍,但不受限於此。
更進一步,請參閱第8B圖,其顯示本案又一實施例之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的剖面示意圖。上述各種改變殼體區段之可彎曲度的方式亦可混合使用。如第8B圖所示,包覆控制/充電模組22之第二區段242採用增加殼體厚度的設計,以及包覆可撓性電池21的第一區段241採用設置第一凸起2411及第一間隙 2412的設計,如此同樣可達到使第一區段241與第二區段242具不同可彎曲度且各自變化的效果。故在實際實施上可不受限地有各種組合及選擇。
接著,請參閱第9A-9F圖,其顯示本案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與無線充電座的結合示意剖面圖。當採用無線充電方式時,控制/充電模組22所在的第二區段242係需與無線充電座3相互接近,例如,利用磁力結合方式、利用結構定位的方式、或同時採用磁吸及結構定位的方式,以加強兩者間的固定效果,進而利無線充電的執行。舉例而言,如第9A圖所示,無線充電座3為平面設計,並具有卡合結構31,以將控制/充電模組22所在的第二區段242卡合定位於其中;如第9B圖所示,無線充電座3為平面設計,並具有卡扣結構32,以將第二區段242卡扣定位於其中;如第9C圖所示,無線充電座3為支架型設計,並具有卡合結構31及卡扣結構32,以將第二區段242定位於其中;如第9D圖所示,無線充電座3為支架型設計,並具有卡扣結構32,以將第二區段242卡扣定位於其中。另外,如第9E-9F圖所示,也可在第二區段242上設有對應無線充電座3的卡合結構243或卡扣結構244,以達成與無線充電座3之間的定位。且上述的各種結構定位方式皆可配合上磁力結合。因此,有各種實施選擇。
請參閱第10圖,其顯示本案另一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的剖面圖。根據實際需求不同,例如,為了方便與無線充電座結合、或因應穿戴結構的設計等,控制/充電模組22亦可設置於集成式電池模組2的中間,在此情形下,集成式電池模組2係包括兩個可撓性電池21,亦即具有兩個第一區段241,分置於設有控制/充電模組22之第二區段242的兩側。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其同時具備控制/充電模組及可撓性電池,並利用外接方式提供電力至如可攜式裝置、穿戴裝置等之各式智慧裝置的主體,因而可有效減小裝置主體的體積及降低運作期間之溫度;且基於採用外接形式,電池容量不再受限於裝置主體的體積,可依需求而增加。再者,用以包覆集成式電池模組的殼體進一步區分為具有不同可彎曲度且可各自變化的兩個區段,以對應地使設置控制/充電模組的區段可提供較不易彎曲的保護效果,以及使設置可撓性電池的區段可提供較大的彎曲度,以適應各種設置部位的曲度。
須注意,上述僅是為說明本案而提出之較佳實施例,本案不限於所述之實施例,本案之範圍由如附專利申請範圍決定。且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專利申請範圍所欲保護者。
1:智慧手錶 11:主體 12:錶帶 2:集成式電池模組 21:可撓性電池 22:控制/充電模組 23:連接器 24:殼體 241:第一區段 2411:第一凸起 2412:第一間隙 242:第二區段 2421:第二凸起 2422:第二間隙 243:卡合結構 244:卡扣結構 3:無線充電座 31:卡合結構 32:卡扣結構 A-A’ :剖面線 B:方框 C:方框 F:施力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R1:第一曲率半徑 R2:第二曲率半徑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第1圖顯示採用本案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的智慧手錶的示意圖。 第2A圖顯示本案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的上視透視圖。 第2B圖顯示第2A圖A-A’平面的剖面圖。 第3圖顯示本案實施例之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第4A圖顯示第3圖方框B的放大示意圖。 第4B圖顯示第4A圖所示之第一區段產生彎曲的示意圖。 第5A圖顯示第3圖方框C的放大示意圖。 第5B圖顯示第5A圖所示之第二區段產生彎曲的示意圖。 第6A圖顯示第一區段處於彎曲狀態的部分示意圖。 第6B圖顯示第二區段處於彎曲狀態的示意圖。 第7A-7C圖顯示本案實施例之第一凸起的實施實例。 第8A圖顯示本案另一實施例之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8B圖顯示本案又一實施例之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9A-9F圖顯示本案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與無線充電座的結合示意剖面圖。 第10圖顯示本案再一實施例之集成式電池模組的剖面圖。
2:集成式電池模組
21:可撓性電池
22:控制/充電模組
23:連接器
241:第一區段
242:第二區段

Claims (12)

  1. 一種集成式電池模組,適配於一裝置主體,包括: 一控制/充電模組; 一可撓性電池,連接至該控制/充電模組; 一連接器,用以與該裝置主體相連接;以及 一殼體,包括: 一第一區段,用以容置該可撓性電池;以及 一第二區段,用以容置該控制/充電模組, 其中,該第一區段於長度方向之至少一部分係可產生彎曲並具有一第一曲率半徑,以及該第二區段於長度方向之至少一部分係可產生彎曲並具有一第二曲率半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一曲率半徑係大於等於10公釐,以及該第二曲率半徑係大於等於8公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一區段之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一凸起以及複數個第一間隙,且該第一曲率半徑係透過對應該第一區段產生彎曲部分之該等第一凸起及該等第一間隙共同決定。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每一該等第一凸起具有一第一高度,以及每一該等第一間隙具有一第一寬度,且該第一高度大於該第一寬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二區段之表面包括複數個第二凸起以及複數個第二間隙,且該第二曲率半徑係透過對應該第二區段產生彎曲部分之該等第二凸起及該等第二間隙共同決定。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每一該等第二凸起具有一第二高度,以及每一該等第二間隙具有一第二寬度,且該第二高度大於該第二寬度。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一寬度係大於該第二寬度。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一凸起及該第二凸起分別具有對稱的凸起形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第一區段之殼體具有一第一厚度,以及該第二區段之殼體具有一第二厚度,且該第一厚度係小於該第二厚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控制/充電模組包括一無線充電線圈,以與一無線充電座接近進行無線充電,以及其中該第二區段用以接近該無線充電座的殼體厚度係小於5公釐。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殼體係由下列材質的至少其中之一製成,包括:TPU、TPV、TPE、TPEE、以及矽膠。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集成式電池模組,其中該裝置主體與該集成式電池模組共同形成一智慧裝置,以及該集成式電池模組係為該智慧裝置的一穿戴結構。
TW111125093A 2022-07-05 2022-07-05 集成式電池模組 TWI798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5093A TWI798126B (zh) 2022-07-05 2022-07-05 集成式電池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5093A TWI798126B (zh) 2022-07-05 2022-07-05 集成式電池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126B true TWI798126B (zh) 2023-04-01
TW202404172A TW202404172A (zh) 2024-01-16

Family

ID=8694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093A TWI798126B (zh) 2022-07-05 2022-07-05 集成式電池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812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7982A (zh) * 2011-12-29 2013-07-01 Apple Inc 可撓式電池組包
CN205210526U (zh) * 2015-07-24 2016-05-04 深圳市美晟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表带
US11165095B2 (en) * 2017-05-01 2021-11-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olid-state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ic motor vehicle, power storage system, electric to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7982A (zh) * 2011-12-29 2013-07-01 Apple Inc 可撓式電池組包
CN205210526U (zh) * 2015-07-24 2016-05-04 深圳市美晟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的表带
US11165095B2 (en) * 2017-05-01 2021-11-02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olid-state battery, battery pack, electric motor vehicle, power storage system, electric too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4172A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11889B1 (ko) 접이식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073674B (zh) 内置柔性电池的无线头戴式耳机
CN106560760B (zh) 电子装置
KR102112305B1 (ko)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US6529372B1 (en) Wearable computer-battery system
CN111642091B (zh) 电子装置
US20150185766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200554A1 (en) Chargeable, portable storage case for optical and other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s
US20150016035A1 (en) Accessory for Wearable Computer
JP2003194972A (ja) 電気的接続手段を設けたリストバンドを有する携帯機器
KR20160121552A (ko) 탄성 전기 케이블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를 위한 시스템, 물품, 및 방법
JP7248028B2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US11659879B2 (en) Flexible battery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bel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2204802B (zh) 可穿戴配件和其中设置的电路保护模块
KR102042871B1 (ko) 배터리가 구비된 스트랩을 가지는 착용 가능한 스마트폰
EP3913461B1 (en) Support frame for bendable display screen, and bendable display screen
TWI798126B (zh) 集成式電池模組
CN109480402A (zh) 表带出音的智能手表
KR102326672B1 (ko) 데이터 통신이 가능한 전자장치 및 그 충전방법
JP7156504B2 (ja) 中敷き型電子機器および中敷き型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23524838A (ja) スマートメガネ、メガネケース及びメガネアセンブリ
CN117393872A (zh) 集成式电池模块
TWM481432U (zh) 搭載有行動電源的穿戴式電子裝置
TW201524072A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US10238189B2 (en) Wearing b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