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077B - 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077B
TWI798077B TW111116493A TW111116493A TWI798077B TW I798077 B TWI798077 B TW I798077B TW 111116493 A TW111116493 A TW 111116493A TW 111116493 A TW111116493 A TW 111116493A TW I798077 B TWI798077 B TW I7980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device
driver
training
rod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6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2185A (zh
Inventor
鄧明昌
蔡宜政
巫震華
孫冠群
Original Assignee
福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福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福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809,2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016173A1/en
Priority to CN202210774211.5A priority patent/CN115607914A/zh
Priority to EP22182446.9A priority patent/EP4119201A1/en
Priority to JP2022107134A priority patent/JP2023012436A/ja
Publication of TW202302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2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0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07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訓練裝置包含主體總成以及第一附接總成。主體總成包含殼體以及驅動元件。驅動元件設置於殼體。第一附接總成包含第一桿體以及第一附接元件。第一桿體之一端連接驅動元件,驅動元件驅動第一桿體轉動。第一附接元件設置於第一桿體,用以附接於使用者。

Description

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是關於一種輔助使用者之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習知之訓練設備體積較大,不利於使用者(一般使用者或身障使用者)使用。再者,習知之訓練設備多為被動式,即須利用設備本身元件之重量產生抗力,以達成訓練之目的。惟當使用者須透過不同之重量進行訓練時,訓練設備之數量將隨之增加,如此將造成使用者之不便。
此外,當使用者獨自透過習知之訓練設備進行訓練時,由於習知之訓練設備並無回饋輔助之功能,因此,使用者常常因姿勢錯誤導致訓練效果不彰甚至受傷。再者,習知之訓練設備亦無法根據訓練結果提供額外之訓練相關資訊供使用者進一步參考。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訓練裝置,包含主體總成以及第一附接總成。主體總成包含殼體以及驅動元件。驅動元件設置於殼體。第一附接總成包含第一桿體以及第一附接元件。第一桿體之一端連接驅動元件。驅動元件驅動第一桿體轉動。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前述訓練裝置之使用方法,包含:驅動 元件之驅動器偵測使用者透過第一桿體提供之外力;根據外力之偵測,驅動元件之控制器基於增益值計算驅動第一桿體之輔助力;以及驅動元件之控制器控制驅動器,以輔助力驅動第一桿體。
1:訓練裝置
11:主體總成
111:殼體
113:驅動元件
13:附接總成
131:桿體
133:附接元件
2:訓練裝置
21:主體總成
211:殼體
213:驅動元件
2131:驅動器
2133:控制器
215:接合元件
23:附接總成
231:桿體
233:附接元件
2331:第一固定單元
2333:第二固定單元
3:訓練裝置
31:主體總成
311:殼體
313:驅動元件
3131:驅動器
3133:控制器
315:接合元件
33:第一附接總成
331:第一桿體
333:第一附接元件
3331:第一固定單元
3333:第二固定單元
3335:配件
35:第二附接總成
351:第二桿體
353:第二附接元件
3531:卡扣裝置
3533:夾固件
37:活動元件
371:第一轉動單元
3710:孔槽
3711:夾片
3713:旋鈕
373:第二轉動單元
375:環狀結構
4:訓練系統
41:訓練裝置
410:操作資料
43:伺服器
430:訓練資料
432:項目
45:使用者裝置
7:使用者
8:外部裝置
9:外部裝置
91:結構
910:孔槽
913:卡扣結構
R10:轉動
R20:轉動
R30:轉動
Y1:第一轉軸
Y2:第二轉軸
Y3:軸心
S501~S503:步驟
S601~S609:步驟
S701~S711:步驟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描述會最佳地理解本發明之態樣。應注意,各種特徵可能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可出於論述清楚起見,而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之尺寸。
圖1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立體圖。
圖2A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立體圖。
圖2B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使用示意圖。
圖2C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外部裝置之放大圖。
圖2D為本發明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驅動元件之方塊圖。
圖3A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立體圖。
圖3B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活動元件之放大圖。
圖3C及3D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使用示意圖。
圖3E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配件之立體圖。
圖3F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驅動元件之方塊圖。
圖4A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系統之立體圖。
圖4B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圖形使用者介面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使用方法之流程圖。
圖6A至6C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使用方法之 流程圖。
圖7A至7B為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使用方法之流程圖。
為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的功效,茲將本發明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的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圖式,其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而不應就所附的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
本發明揭露一種訓練裝置,使用者可將訓練裝置安裝於各種適當之載體,並使用訓練裝置進行各種訓練。另外,本發明進一步揭露訓練裝置之使用方式,使用者可設定訓練裝置提供具有不同參數之輔助力,以利使用者進行不同之訓練模式。另外,使用者可透過訓練裝置回傳相應訓練內容至伺服器,俾利伺服器判斷訓練資料以及相應之項目,並將訓練資料以及相應之項目提供予使用者。
請參閱圖1,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一訓練裝置1之立體圖。具體而言,訓練裝置1包含一主體總成11以及一附接總成13。主體總成11包含一殼體111以及一驅動元件113。驅動元件113設置於殼體111。於一些實態樣中,殼體111界定內部之容置空間,驅動元件113部分設置於殼體111之內部(如圖1虛線所示)。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殼體111可為開放式,驅動元件113設置於殼體111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附接總成13包含一桿體131以及一附接元件133。詳言之,桿體131之一端連接驅動元件113,附接元件133設置於桿體131,用以附接(例如:穿戴)於一使用者(未繪示)。其中,當附 接元件133附接使用者時,驅動元件113可用於驅動桿體131轉動(如圖1所示之轉動R10),藉由轉動桿體131帶動附接元件133之方式,提供使用者相關之輔助力(例如:與使用者操作方向同向之協助力或反向之抗力),以達訓練之功效。於一些實施例中,附接元件133設置於桿體131之位置係可調整,以符合不同使用者之體型。
請參閱圖2A,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一訓練裝置2之立體圖。具體而言,訓練裝置2包含一主體總成21以及一附接總成23。主體總成21包含一殼體211、驅動元件213以及一接合元件215。驅動元件213以及接合元件215設置於殼體211。於一些實態樣中,殼211界定內部之容置空間,驅動元件213部分設置於殼體211之內部(如圖2A虛線所示)。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殼體211可為開放式,驅動元件213設置於殼體211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附接總成23包含一桿體231以及一附接元件233。詳言之,桿體231之一端連接驅動元件213,附接元件233包含一第一固定單元2331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2333。第一固定單元2331用以將附接元件233設置於桿體231,第二固定單元2333用以附接(例如:穿戴)於一使用者(未繪示)。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單元2331包含可鬆開之卡扣結構,用於調整附接元件233設置於桿體231之位置,以符合不同使用者之體型。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附接元件233附接使用者時,驅動元件213可用於驅動桿體231轉動(如圖2A所示之轉動R20),藉由轉動桿體231帶動附接元件233之方式,提供使用者相關之輔助力(例如:與使用者操作方向同向之協助力或反向之抗力),以達訓練之功效。
請一併參閱圖2B,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2之 使用示意圖。具體而言,主體總成21之接合元件215自殼體211向外突出延伸,用於接合一外部裝置9(例如:椅子)。其中,外部裝置9具有用以接收並固定接合元件215之結構,當訓練裝置2透過接合元件215固定於外部裝置9後,使用者便可抵靠外部裝置9(例如:坐在椅子上),並將第二固定單元2333穿戴於使用者之小腿,以運動小腿以操作訓練裝置2。於一些實施例中,接合元件215包含一插銷,用以插入並固定於外部裝置9之一結構91。
請一併參閱圖2C,其係本發明之外部裝置9之相應結構91之放大圖。詳言之,結構91具有相應於接合元件215之插銷數量之孔槽910,用以接收接合元件215。結構91包含可鬆開之卡扣結構913,當卡扣結構913鬆開時,接合元件215可插入相應之孔槽910,隨後,將卡扣結構913卡緊,便可將接合元件215固定於孔槽910中。
請一併參閱圖2D,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驅動元件213之方塊圖。具體而言,驅動元件213包含一驅動器2131以及一控制器2133,驅動器2131電性連結控制器2133,二者間可傳遞電性訊號。其中,驅動器2131可包含一馬達,控制器2133可包含一微控制單元(Micro Control Unit,MCU),用以控制驅動器2131之馬達。更進一步來說,驅動器2131用以提供一輔助力以驅動桿體231。控制器2133用以控制驅動器2131提供輔助力之一強度、一時間週期、一操作範圍之至少其中之一。
於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器2131可偵測使用者透過桿體231提供之一外力,即使用者操作訓練裝置2之力量。根據外力之偵測,控制器2133可基於一增益值計算輔助力,並控制驅動器2131以輔助力驅動桿體231。
於一些實施例中,訓練裝置2可提供不同訓練模式。控制器2133可基於不同訓練模式計算輔助力,並控制驅動器2131提供輔助力予使用者。其中,訓練裝置2可提供等速(isokinetic)模式、等張(isotonic)模式或等長(isometric)。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2提供等速模式時,驅動器2131偵測使用者操作桿體231時產生之一操作速度。控制器2133判斷操作速度是否超過一門檻值。當操作速度超過門檻值,控制器2133控制驅動器2131動態地調整輔助力之強度,以使操作速度不大於門檻值。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2提供等張模式時,控制器2133控制驅動器2131提供強度固定之輔助力予使用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2提供等長模式時,控制器2133鎖住驅動器2131,使得驅動器2131提供之輔助力之強度係用以抵銷使用者操作桿體231產生之外力之強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器2131偵測桿體231操作時產生之一轉動量。當轉動量超過特定操作範圍,控制器2133控制驅動器2131停止動作。
請參閱圖3A,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一訓練裝置3之立體圖。具體而言,訓練裝置3包含一主體總成31、一第一附接總成33、一第二附接總成35以及一活動元件37。主體總成31包含一殼體311、驅動元件313以及一接合元件315。驅動元件313以及接合元件315設置於殼體311。於一些實態樣中,殼311界定內部之容置空間,驅動元件313部分設置於殼體311之內部(如圖3A虛線所示)。於一些實施態樣中,殼體311可為開放式,驅動元件313設置於殼體311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附接總成33包含一第一桿體331以及一第一附接元件333。詳言之,第一桿體331之一端連接驅動元件313,第一附接元件333包含一第一固定單元3331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3333。第一固定單元3331用以將第一附接元件333設置於第一桿體331,第二固定單元3333用以附接(例如:穿戴)於一使用者(未繪示)。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固定單元3331包含可鬆開之卡扣結構,用於調整第一附接元件333設置於第一桿體331之位置,以符合不同使用者之體型。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第一附接元件333附接使用者時,驅動元件313可用於驅動第一桿體331轉動(如圖3A所示之轉動R30),藉由轉動第一桿體331帶動第一附接元件333之方式,提供使用者相關之輔助力(例如:與使用者操作方向同向之協助力或反向之抗力),以達訓練之功效。
請一併參閱圖3B,其係本發明之活動元件37之放大圖。於一些實施例中,活動元件37包含一第一轉動單元371以及一第二轉動單元373。具體而言,第一轉動單元371可相對於一第一轉軸Y1轉動,第二轉動單元373可相對於一第二轉軸Y2轉動。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轉軸Y1相異於第二轉軸Y2,以提升使用者操作訓練裝置3之自由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主體總成31之接合元件315自殼體311向外突出延伸,用於接合第一轉動單元371。其中,第一轉動單元371具有用以接收並固定接合元件315之孔槽3710。於一些實施例中,接合元件315包含一插銷,用以插入並固定於第一轉動單元371之孔槽3710。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轉動單元371包含二夾片3711以及一旋鈕3713。二夾片3711結合時,形成於其上之溝槽定義孔槽3710。旋 鈕3713用於調整二夾片3711結合之鬆緊度。舉例而言,當旋鈕3713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時,二夾片3711之結合度較鬆,此時,可將接合元件315插入孔槽3710。接著,將旋鈕3713朝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旋轉,提升二夾片3711之結合緊密度,以將接合元件315夾固於孔槽3710內。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附接總成35包含一第二桿體351以及一第二附接元件353。詳言之,第二桿體351之一端連接活動元件37,第二附接元件353設置於第二桿體351。於一些實施例中,活動元件37包含可調整鬆緊度之一環狀結構375,用以套住第二桿體351,透過此種結構,活動元件37可於第二桿體351上調整需要固定之位置,並可相對第二桿體351之一軸心Y3轉動。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附接元件353包含可調整尺寸之穿孔,用以自第二桿體351之一端處套接第二桿體351。第二附接元件353可於第二桿體351上調整需要固定之位置,並透過一卡扣裝置3531固定。如此,透過前述結構之設置以符合不同使用者之體型。
請一併參閱圖3C、3D及3E。圖3C及圖3D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3之使用示意圖,圖3E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訓練裝置3之一配件3335之立體圖。具體而言,第二附接總成35之第二附接元件353用於接合一外部裝置8(例如:桌子)。於一些實施例中,為提升訓練裝置3之使用彈性,第二附接元件353更包含可一夾固件3533,用以夾固於外部裝置8之不同位置。當訓練裝置3透過第二附接總成35固定於外部裝置8後,一使用者7便可於外部裝置8之附近(例如:坐在桌子旁的椅子上)穿戴第二固定單元3333(例如:穿戴於前臂)以操作訓練裝置3。於一些實 施例中,為了讓使用者7得更便利地操作訓練裝置3,可於第一附接元件333上配置具有手柄之配件3335,俾利使用者7握持操作。
據此,透過:(1)活動元件37之第一轉動單元371及第二轉動單元373之設置;(2)活動元件37於第二桿體351上之位置;(3)第二附接元件353於第二桿體351上之位置;以及(4)第二附接元件353夾固於外部裝置8之位置,訓練裝置3可具有更多之操作自由度,並可有效地符合各種不同使用者之體型。
請一併參閱圖3F,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驅動元件313之方塊圖。具體而言,驅動元件313包含一驅動器3131以及一控制器3133。其中,驅動器3131可包含一馬達,控制器3133可包含一MCU,用以控制驅動器3131之馬達。更進一步來說,驅動器3131用以提供一輔助力以驅動第一桿體331。控制器3133用以控制驅動器3131提供輔助力之一強度、一時間週期、一操作範圍之至少其中之一。
於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器3131可偵測使用者透過第一桿體331提供之一外力,即使用者操作訓練裝置3之力量。根據外力之偵測,控制器3133可基於一增益值計算輔助力,並控制驅動器3131以輔助力驅動第一桿體331。
於一些實施例中,訓練裝置3可提供不同訓練模式。控制器3133可基於不同訓練模式計算輔助力,並控制驅動器3131提供輔助力予使用者。其中,訓練裝置3可提供等速模式、等張模式或等長。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3提供等速模式時,驅動器3131偵測使用者操作第一桿體331時產生之一操作速度。控制器3133判斷操作速度是否超過一門檻值。當操作速度超過門檻值,控制器3133控制 驅動器3131動態地調整輔助力之強度,以使操作速度不大於門檻值。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3提供等張模式時,控制器3133控制驅動器3131提供強度固定之輔助力予使用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3提供等長模式時,控制器3133鎖住驅動器3131,使得驅動器3131提供之輔助力之強度係用以抵銷使用者操作第一桿體331產生之外力之強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器3131偵測第一桿體331操作時產生之一轉動量。當轉動量超過特定操作範圍,控制器3133控制驅動器3131停止動作。
請參考圖4A,其係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訓練系統4之示意圖。具體而言,訓練系統4包含一訓練裝置41(例如:前述訓練裝置1、2或3)、一伺服器43以及一使用者裝置45。當訓練裝置41執行前述實施例之相關使用者操作時,訓練裝置41之驅動器(例如:前述驅動器2131或3131)可於操作過程中偵測訓練裝置41之一操作資料410。接著,訓練裝置41之控制器(例如:前述控制器2133或3133)可利用訓練裝置41之一傳輸單元(未繪示),透過一網路將操作資料410傳送至伺服器43。
接著,伺服器43便可基於操作資料410判斷至少一訓練資料430。詳言之,操作資料410可至少包含使用者操作訓練裝置41之外力、訓練裝置41提供之輔助力、訓練裝置41之桿體作動之範圍等相關資料,而伺服器43便可根據此些操作資料判斷訓練資料,例如:(1)使用者於操作訓練裝置41時是否遇到障礙;(2)使用者之訓練量是否過度或不足;(3)使用者訓練之姿勢是否恰當。隨後,伺服器43便可透過網路將至少一訓練資料430提供予使用者裝置45,俾利使用者確認其訓練狀況是否合乎其需求。
需特別說明,前述伺服器43基於操作資料410判斷至少一訓練資料430之過程,可利用大數據(big data)、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技術。具體而言,伺服器43可先蒐集各種操作資料以及相應訓練資料之數據,並將此些數據透過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之方法建立判斷模組。如此一來,日後當伺服器43接收相關操作資料時,便可將操作資料輸入至判斷模組,以直接獲得訓練資料。
於一些實施例中,伺服器43可基於訓練資料430,判斷相應於訓練資料430之至少一項目432,並將至少一項目432透過網路提供予使用者裝置45,俾利使用者參考相關項目432。舉例而言,當訓練資料430指出使用者可能需要某種課程或商品時,伺服器43可可基於訓練資料430判斷符合課程或商品之至少一項目432(例如:課程網路或商品之網路連結或圖片)。隨後,伺服器43便可將至少一項目432透過網路提供予使用者裝置45,而使用者裝置45可利用一顯示單元451,將訓練資料430以及項目432顯示於一圖形使用者介面(例如圖4B所繪示之圖形使用者介面)。其中,項目432可包含一快速反應碼(quick response code,QR碼)。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包含訓練裝置(如前述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使用方法,其流程圖如圖5所示。方法之詳細操作如下。首先,執行步驟S501,訓練裝置之驅動器偵測使用者透過第一桿體提供之外力。執行步驟S502,根據外力之偵測,控制器基於增益值計算輔助力。執行步驟S503,控制器控制驅動器,以輔助力驅動第一桿體。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包含訓練裝置(如前述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使用方法,其流程圖如圖6A至6C所示。方法之詳細操作如下。
首先,執行步驟S601,訓練裝置之驅動器偵測使用者透過第一桿體提供之外力。執行步驟S602,根據外力之偵測,控制器基於增益值計算輔助力。執行步驟S603,控制器控制驅動器,以輔助力驅動第一桿體。需特別說明,於一些實施例中,訓練裝置可提供不同訓練模式。控制器可基於不同訓練模式計算輔助力,並控制驅動器提供輔助力予使用者。其中,訓練裝置可提供等速模式、等張模式或等長。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提供等速模式時,進一步執行步驟S604,驅動器偵測使用者操作訓練裝置時產生之一操作速度。執行步驟S605,控制器判斷操作速度是否超過一門檻值。當操作速度超過門檻值,執行步驟S606,控制器控制驅動器動態地調整輔助力之強度,以使操作速度不大於門檻值。當操作速度未超過門檻值,重複執行步驟S604。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訓練裝置提供等張模式時,步驟S603更包含:控制器控制驅動單元提供強度固定之輔助力予使用者。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當訓練裝置提供等長模式時,步驟S603更包含:控制器鎖住驅動器,使得驅動器提供之輔助力之強度係用以抵銷使用者之外力之強度。
於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方法更包含偵測操作範圍之步驟。具體而言,執行步驟S607,驅動器偵測第一桿體操作時產生之一轉動量。執行步驟S608,控制器判斷轉動量是否超過操作範圍。若是,執行步驟S609,控制器控制驅動器停止動作。若否,重複步驟S607。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包含訓練裝置(如前述實施例之訓練裝置)之使用方法,其流程圖如圖7A至7B所示。方法之詳細操作如下。
首先,執行步驟S701,訓練裝置之驅動器偵測使用者透過 第一桿體提供之外力。執行步驟S702,根據外力之偵測,控制器基於增益值計算輔助力。執行步驟S703,控制器控制驅動器,以輔助力驅動第一桿體。
接著,執行步驟S704,驅動器偵測訓練裝置之一操作資料。執行步驟S705,控制器利用訓練裝置之傳輸單元,透過網路將操作資料傳送至伺服器。執行步驟S706,伺服器基於操作資料判斷至少一訓練資料。執行步驟S707,伺服器透過網路將至少一訓練資料提供予使用者裝置。執行步驟S708,使用者裝置透過顯示單元,將至少一訓練資料顯示於圖形使用者介面。
於一些實施例中,步驟S706之後可選擇性地執行步驟S709,伺服器基於至少一訓練資料,判斷相應於至少一訓練資料之至少一項目。步驟S709之後執行步驟S710,伺服器透過網路將至少一項目提供予一使用者裝置。步驟S710之後執行步驟S711,使用者裝置透過顯示單元,將至少一訓練資料以及至少一項目顯示於圖形使用者介面。其中,至少一項目包含QR碼。
儘管本說明書含有許多具體實施細節,但此等不應被解釋為限制任何特徵或可主張之內容之範疇,而應被解釋為描述特定於特定實施例之特徵。本說明書中在單獨實施例之內文中所描述之特定特徵亦可在一單一實施例中組合實施。相反地,在一單一實施例之內文中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在多個實施例中單獨實施或在任何適合子組合中實施。再者,儘管特徵可在上文被描述為以特定組合作用且甚至最初如此主張,但來自一所主張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可在一些情況中自組合刪除,且所主張組合可能係關於一子組合或一子組合之變型。
已參考實施例闡述本發明且為理解本發明特徵之特定應用可個別地及/或以各種組合及/或在各種類型的上實踐。而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範疇的情況下,可對實施例在其應用的任一者中進行各種修改。此外,替代實施例可以不同組成材料、結構及/或空間關係來進行,且仍歸屬於本發明的範疇內。鑒於上述情況,本發明應僅限於由本申請案或任何相關申請案揭示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
本文中的用語「一」或「一種」係用以敘述本發明之元件及成分。此術語僅為了敘述方便及給予本發明之基本觀念。此敘述應被理解為包括一種或至少一種,且除非明顯地另有所指,表示單數時亦包括複數。於申請專利範圍中和「包含」一詞一起使用時,該用語「一」可意謂一個或超過一個。此外,本文中的用語「或」其意同「及/或」。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諸如「上方」、「下方」、「向上」、「左邊」、「右邊」、「向下」、「頂」、「底」、「垂直」、「水平」、「側」、「較高」、「下部」、「上部」、「上方」、「下面」等空間描述係關於圖中所展示之方向加以指示。應理解,本文中所使用之空間描述僅出於說明之目的,且本文中所描述之結構之實際實施可以任何相對方向在空間上配置,此限制條件不會改變本發明各實施例之優點。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之描述中,提供「在」另一元件「上」之一元件可涵蓋前一元件直接在後一元件上(例如,與後一元件實體接觸)的狀況以及一或多個介入元件位於前一元件與後一元件之間的狀況。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大致」、「實質上」、「實質的」及「約」用以描述及考慮微小之變化。當與事件或情形結合使用時,該等術語可意指事件或情形明確發生之情況以及事件或情形極近似於發生之情 況。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僅係為說明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特點,其目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能夠瞭解本發明之內容並據以實施,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之專利範圍,依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所作之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蓋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 訓練裝置 11: 主體總成 111: 殼體 113: 驅動元件 13: 附接總成 131: 桿體 133: 附接元件 R10: 轉動

Claims (17)

  1. 一種訓練裝置,包含:一主體總成,包含:一殼體;一接合元件,包含一插銷,設置於該殼體,用於插入一外部裝置之可鬆開之卡扣結構;以及一驅動元件,設置於該殼體;一第一附接總成,包含:一第一桿體,該第一桿體之一端連接該驅動元件,其中,該驅動元件驅動該第一桿體轉動;一第一附接元件,設置於該第一桿體,包含:一第一固定單元,包含可鬆開之卡扣結構,用以將該第一附接元件設置於該第一桿體;以及一第二固定單元,用以附接於一使用者。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訓練裝置,其中,該驅動元件包含:一驅動器,用以提供一輔助力以驅動該第一桿體;以及一控制器,用以控制該驅動器提供該輔助力之一強度、一時間週期、一操作範圍之至少其中之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訓練裝置,更包含:一活動元件,包含: 一第一轉動單元,相對於一第一轉軸轉動;其中,該主體總成更包含:一接合元件,用以接合該第一轉動單元。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訓練裝置,其中,該活動元件更包含:一第二轉動單元,相對於一第二轉軸轉動,其中,該第一轉軸相異於該第二轉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訓練裝置,更包含:一第二附接總成,包含:一第二桿體,該第二桿體連接該活動元件;一第二附接元件,設置於該第二桿體,用以附接於一外部裝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訓練裝置,其中,該第二附接元件更包含一夾固件,用以夾固於該外部裝置。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訓練裝置,其中,該接合元件包含一插銷,該第一轉動單元包含用以接收該插銷之一孔槽。
  8. 一種請求項2之訓練裝置之使用方法,包含:該驅動器偵測該使用者透過該第一桿體提供之一外力;根據該外力之偵測,該控制器基於一增益值計算該輔助力;以 及該控制器控制該驅動器,以該輔助力驅動該第一桿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方法,更包含:該驅動器偵測該第一桿體於操作時產生之一操作速度;當該操作速度超過一門檻值,該控制器控制該驅動器動態地調整該輔助力之該強度,以使該操作速度不大於該門檻值。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方法,其中,該輔助力之該強度係為固定值。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方法,其中,該控制器控制該驅動器以該輔助力驅動該第一桿體更包含:該控制器控制該驅動器,於該時間週期內以該輔助力驅動該第一桿體。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方法,更包含:該驅動器偵測該第一桿體操作時產生之一轉動量;當該轉動量超過該操作範圍,該控制器控制該驅動器停止動作。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使用方法,更包含:該驅動器偵測該訓練裝置之一操作資料;以及該控制器利用該訓練裝置之一傳輸單元,透過一網路將該操作資料傳送至一伺服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使用方法,更包含:該伺服器基於該操作資料判斷至少一訓練資料;以及該伺服器透過該網路將該至少一訓練資料提供予一使用者裝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使用方法,更包含:該伺服器基於該至少一訓練資料,判斷相應於該至少一訓練資料之至少一項目;該伺服器透過網路將該至少一項目提供予一使用者裝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使用方法,更包含:該使用者裝置透過一顯示單元,將該至少一訓練資料以及該至少一項目顯示於一圖形使用者介面。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使用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項目包含一快速反應碼(quick response code,QR碼)。
TW111116493A 2021-07-13 2022-04-29 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TWI7980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09,279 US20230016173A1 (en) 2021-07-13 2022-06-28 Training device and utilizing method thereof
CN202210774211.5A CN115607914A (zh) 2021-07-13 2022-07-01 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22182446.9A EP4119201A1 (en) 2021-07-13 2022-07-01 Training device and utilizing method thereof
JP2022107134A JP2023012436A (ja) 2021-07-13 2022-07-01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21409P 2021-07-13 2021-07-13
US63/221,409 2021-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2185A TW202302185A (zh) 2023-01-16
TWI798077B true TWI798077B (zh) 2023-04-01

Family

ID=8665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6493A TWI798077B (zh) 2021-07-13 2022-04-29 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807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30234A (ja) * 2017-02-14 2018-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歩行訓練システム
CN111481402A (zh) * 2020-04-24 2020-08-04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绳索变刚度多功能驱动器的膝关节外骨骼及控制方法
CN111821143A (zh) * 2020-07-27 2020-10-27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半直驱驱动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192124A (ja) * 2019-05-29 2020-12-03 株式会社スペース・バイオ・ラボラトリーズ 他動運動装置
CN112472523A (zh) * 2020-12-10 2021-03-12 清华大学 一种肘关节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30234A (ja) * 2017-02-14 2018-08-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歩行訓練システム
JP2020192124A (ja) * 2019-05-29 2020-12-03 株式会社スペース・バイオ・ラボラトリーズ 他動運動装置
CN111481402A (zh) * 2020-04-24 2020-08-04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绳索变刚度多功能驱动器的膝关节外骨骼及控制方法
CN111821143A (zh) * 2020-07-27 2020-10-27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半直驱驱动器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72523A (zh) * 2020-12-10 2021-03-12 清华大学 一种肘关节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2185A (zh) 202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7392B2 (en) Trunk supporting exoskeleton and method of use
US20210007875A1 (en) Trunk supporting exoskeleton and method of use
US20150308618A1 (en) Vest-mounted gimbal support, and a method for its use
US20180333602A1 (en) Recumbent step exerciser with self-centering mechanism
US8427325B2 (en) Human movement measurement system
CN107019527A (zh) 用于经直肠探头的机器人辅助控制的系统
KR101793087B1 (ko) 전동책상 어셈블리
US20160038371A1 (en) Gait Orthot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Hands-Free Stability
KR101705439B1 (ko) 휴대형 손가락/손목 재활장치
TWI798077B (zh) 訓練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US9687694B2 (en) Wearable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detector device
US10890977B2 (en) Haptic feedback device and program for virtual objects
CN116368443A (zh) 遥控器及其结构和系统
US20110015472A1 (en) Sphincter exercising system
CN115607914A (zh) 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EP3247986B1 (en) A force measurement mechanism
CN109674279A (zh) 电动床及其控制方法
TWI755769B (zh) 訓練系統、訓練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000701A1 (en) Assist device
CN212364856U (zh) 桌板姿态变化控制系统和桌板
US11406867B1 (en) Portable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ynamometry, 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Takahashi et al. Head orientation sensing by a wearable device for assisted locomotion
Meshram et al. Wheelchair automation using head gesture
KR20200019445A (ko) 사용 모드 선택이 가능한 휠 체어
US20240146090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