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7557B -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7557B
TWI797557B TW110105016A TW110105016A TWI797557B TW I797557 B TWI797557 B TW I797557B TW 110105016 A TW110105016 A TW 110105016A TW 110105016 A TW110105016 A TW 110105016A TW I797557 B TWI797557 B TW I7975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pidemic
portable de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pidemic prevention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5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2512A (zh
Inventor
陳聖凱
楊思傑
林彩雲
Original Assignee
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5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75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2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55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警戒旗標,當再次轉換的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藉此可以達成透過防疫隨身裝置提供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技術功效。

Description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一種追蹤系統及其方法,尤其是指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提供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傳染病的防治方式之一就是要追蹤帶原者以及帶原者所接觸的人群(即為人群接觸史),但對於帶原者及其人群接觸史的追蹤則是最為困難的部分,若是在特定場所例如是:政府機關單位、醫療單位...等,對人群的追蹤可以透過進出入口登記方式能有效達到,但這會造成需要花費額外的人力以及時間進行。
對於無法進行進出入登記的場所來說,要對帶原者及其人群接觸史的追蹤則是最為困難的部分,而這也是會造成防疫漏洞的最大原因,故而本發明則是提出有效的人群接觸史追蹤方式藉以提高防疫成效。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帶原者及其人群接觸史追蹤不便容易造成防疫漏洞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存在帶原者及其人群接觸史追蹤不便容易造成防疫漏洞的問題,本發明遂揭露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其中:本發明所揭露第一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第一防疫隨身裝置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觸發警戒旗標。
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將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二判斷距離,當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觸發時,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本發明所揭露第一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首先,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接著,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接著,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警戒旗標;接著,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二判斷距離;最後,當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本發明所揭露第二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第一防疫隨身裝置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本發明所揭露第二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首先,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接著,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最後,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本發明所揭露第三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多個閘道器以及防疫伺服器,防疫伺服器更包含:接收模組、資料選取模組、座標查詢模組、距離轉換模組、位置計算模組以及警戒模組。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當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的閘道器識別資訊;及當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
防疫伺服器的接收模組是用以自每一個閘道器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及自每一個閘道器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防疫伺服器的座標查詢模組是用以將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多個 閘道器座標資訊;防疫伺服器的距離轉換模組是用以將接收到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及將接收到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二距離資訊;防疫伺服器的位置計算模組是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裝置位置;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裝置位置;及再依據第一裝置位置以及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判斷距離;及防疫伺服器的警戒模組是當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依據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警戒旗標;當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設置時,紀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本發明所揭露第三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首先,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接著,多個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的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接著,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 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接著,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多個閘道器座標資訊;接著,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接著,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二距離資訊;接著,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裝置位置;接著,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裝置位置;接著,防疫伺服器再依據第一裝置位置以及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判斷距離;接著,當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防疫伺服器依據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警戒旗標;最後,當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設置時,防疫伺服器紀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本發明所揭露的系統及方法如上,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警戒旗標,當再次轉換的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 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透過上述的技術手段,本發明可以達成透過防疫隨身裝置提供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技術功效。
10:第一防疫隨身裝置
2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
30:閘道器
40:防疫伺服器
41:接收模組
43:座標查詢模組
44:距離轉換模組
45:位置計算模組
46:警戒模組
步驟101: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
步驟102: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步驟103: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
步驟104: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步驟105: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
步驟106: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
步驟107: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警戒旗標
步驟108: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
步驟109: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二判斷距離
步驟110:當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步驟201: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
步驟202: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步驟203: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
步驟204: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步驟205: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
步驟206: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
步驟207: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步驟301: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步驟302: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步驟303:多個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 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的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
步驟304: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
步驟305: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多個閘道器座標資訊
步驟306: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
步驟307: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二距離資訊
步驟308: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裝置位置
步驟309: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裝置位置
步驟310:防疫伺服器再依據第一裝置位置以及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判斷距離
步驟311:當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防疫伺服器依據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警戒旗標
步驟312:當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設置時,防疫伺服器紀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第1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的第一實施態樣系統方塊圖。
第2A圖以及第2B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的第一實施態樣方法流程圖。
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的第二實施態樣系統方塊圖。
第4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的第二實施態樣方法流程圖。
第5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的第三實施態樣系統方塊圖。
第6A圖以及第6B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的第三實施態樣方法流程圖。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藉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並達成技術功效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並據以實施。
以下首先要說明本發明所揭露第一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並請參考「第1圖」所示,「第1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的第一實施態樣系統方塊圖。
本發明所揭露第一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
每一個使用者身上配戴有防疫隨身裝置,為了區別不同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故而將第一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定義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將第二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定義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此提供本發明後續進行清晰的說明,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可以是採用手環、項鍊...等形式實現,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中預先儲存有唯一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亦預先儲存有唯一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是分別提供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識別,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會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亦會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無線傳輸方式例如是:Wi-Fi、藍牙、無線 射頻(Radio Frequency,RF)、超寬頻(Ultra-wideband,UWB)、紫蜂(ZigBee)...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前述有關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定時廣播的定時時間例如是:每5秒、每10秒、每30秒、每分鐘...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定時時間是預先被設定於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除此之外,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可以接收定時時間以對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定時時間進行設定,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在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時,此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是作為閘道器(Gateway)的功用,藉以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廣播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可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判斷出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觸發警戒旗標。
同理,在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廣播時,此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是作為閘道器的功用,藉以取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廣播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可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判斷出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警戒旗標。
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時,再次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廣播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可將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二判斷距離,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判斷出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中的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並且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自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進行儲存。
同理,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廣播時,再次取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廣播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可將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二判斷距離,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判斷出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的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並且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自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進行儲存。
上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分別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以及第二判斷距離是依據下列公式以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分別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以及第二判斷距離:P R =A-10×n×lgr
其中,P R 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A為第一防疫 隨身裝置10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相隔1公尺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n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與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attenuation factor);r為第一判斷距離或是第二判斷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定時廣播的定時時間可以被定義為防疫時間,防疫時間定義為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在一定距離內相互接觸的最短時間,在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在超過防疫時間時,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彼此之間即會具備疾病相互傳染的可能性,故而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是透過定時廣播的方式進行防疫時間的計時。
除此之外,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時,此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更進一步會進行防疫時間的計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後續的執行過程請參考上述說明,在此不再進行贅述,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定時廣播的定時時間與防疫時間是不相同的時間且防疫時間小於定時時間,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在防疫時間計算完成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會再次由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後續的執行過程請參考上述說明,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同理,在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廣播時,此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更進一步會進行防疫時間的計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後續的執行過程請參考上述說明,在此不再進行贅述,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定時廣播的定時時間與防疫 時間是不相同的時間且防疫時間小於定時時間,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在防疫時間計算完成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會再次由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後續的執行過程請參考上述說明,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在公共場合或是私人住家中可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閘道器30,當閘道器30自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時,閘道器30即可自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於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中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閘道器30即可自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於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再透過防疫伺服器40自閘道器3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加以儲存,或是再透過防疫伺服器40自閘道器3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加以儲存,防疫伺服器40會當接收到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判斷出具有防疫警示時,對應被記錄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對應被記錄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皆被設置防疫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進一步提供檢測對應使用者的生理特徵資訊,生理特徵資訊例如是:血壓、脈搏數、體溫、血糖、血脂...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體溫數值大於等於門檻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警示旗標。
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警示旗標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會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閘道器30再傳送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或是閘道器30再傳送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防疫伺服器40即會依據警示旗標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或是防疫伺服器40會依據警示旗標將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溫度數值小於等於配戴檢測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具體而言,假設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為體溫“30度”,且配戴檢測值為“35度”,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為“30度”已小於配戴檢測值為“35度”,此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會透過語音、警鈴、提示音...等方式發出警示,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藉此可以提醒第一使用者或是第二使用者需要配戴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
除此之外,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閘道器30再傳送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防疫伺服器40即會依據未配戴警示旗標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防疫伺服器40會進一步以警示方式顯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且透過語音、警鈴、提示音...等方式發出警示,藉以提醒防疫人員需要即時追蹤第一使用者或是第二使用者,以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
接著,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第一實施態樣的運作方法,並請同時參考「第2A圖」以及「第2B圖」所示,「第2A圖」以及「第2B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的第一實施態樣方法流程圖。
首先,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步驟101);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步驟102);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步驟103);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步驟104);接著,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步驟105);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步驟106);接著,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 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警戒旗標(步驟107);接著,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步驟108);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二判斷距離(步驟109);最後,當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步驟110)。
以下首先要說明本發明所揭露第二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並請參考「第3圖」所示,「第3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的第二實施態樣系統方塊圖。
本發明所揭露第二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
每一個使用者身上配戴有防疫隨身裝置,為了區別不同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故而將第一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定義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將第二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定義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此提供本發明後續進行清晰的說明,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可以是採用手環、項鍊...等形式實現,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中預先儲存有唯一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亦預先儲存有唯一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是分別提供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識別,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會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亦會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無線傳輸方式例如是:Wi-Fi、藍牙、無線射頻、超寬頻、紫蜂...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前述有關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定時廣播的定時時間例如是:每5秒、每10秒、每30秒、每分鐘...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定時時間是預先被設定於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除此之外,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可以接收定時時間以對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定時時間進行設定,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在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時,此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是作為閘道器的功用,藉以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可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判斷出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傳送第一防 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並且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自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進行儲存。
同理,在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廣播時,此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是作為閘道器的功用,藉以取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可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判斷出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並且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自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進行儲存。
在此實施例中,在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的接觸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的情況,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彼此之間的交互傳染性會大幅度的提升,故而直接進行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的交換儲存,藉以避免產生防疫的漏洞。
上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分別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是依據下列公式以將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分別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P R =A-10×n×lgr
其中,P R 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A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相隔1公尺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無線接 收訊號強度;n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與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r為第一判斷距離。
在公共場合或是私人住家中可進一步設置有至少一閘道器30,當閘道器30自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廣播時,閘道器30即可自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於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中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閘道器30即可自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於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再透過防疫伺服器40自閘道器3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加以儲存,或是透過防疫伺服器40自閘道器3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加以儲存,防疫伺服器40會當接收到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判斷出具有防疫警示時,對應被記錄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對應被記錄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皆被設置防疫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進一步提供檢測對應使用者的生理特徵資訊,生理特徵資訊例如是:血壓、脈搏數、體溫、血糖、血脂...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體溫數值大於等於門檻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警示旗標。
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警示旗標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會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 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會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閘道器30再傳送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或是閘道器30再傳送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防疫伺服器40即會依據警示旗標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或是防疫伺服器40會依據警示旗標將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溫度數值小於等於配戴檢測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具體而言,假設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為體溫“30度”,且配戴檢測值為“35度”,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為“30度”已小於配戴檢測值為“35度”,此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會透過語音、警鈴、提示音...等方式發出警示,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藉此可以提醒第一使用者或是第二使用者需要配戴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
除此之外,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未配 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閘道器30再傳送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防疫伺服器40即會依據未配戴警示旗標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防疫伺服器40會進一步以警示方式顯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且透過語音、警鈴、提示音...等方式發出警示,藉以提醒防疫人員需要即時追蹤第一使用者或是第二使用者,以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
接著,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第二實施態樣的運作方法,並請同時參考「第4圖」所示,「第4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的第二實施態樣方法流程圖。
首先,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步驟201);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步驟202);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步驟203);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步驟204);接著,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步驟205);接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步驟206);最後,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步驟207)。
接著,以下要說明本發明所揭露第三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並請參考「第5圖」所示,「第5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的第三實施態樣系統方塊圖。
本發明所揭露第三實施態樣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多個閘道器30以及防疫伺服器40,防疫伺服器40更包含:接收模組41、座標查詢模組43、距離轉換模組44、位置計算模組45以及警戒模組46。
每一個使用者身上配戴有防疫隨身裝置,為了區別不同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故而將第一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定義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將第二使用者身上配戴的防疫隨身裝置定義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此提供本發明後續進行清晰的說明,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可以是採用手環、項鍊...等形式實現,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中預先儲存有唯一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中亦預先儲存有唯一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是分別提供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識別,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會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亦會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無線傳輸方式例如 是:Wi-Fi、藍牙、無線射頻、超寬頻、紫蜂...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當閘道器3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閘道器30依據無線傳輸的規則即可取得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閘道器30再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30的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閘道器30的閘道器識別資訊是預先儲存於閘道器30中。
同理,當閘道器30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閘道器30依據無線傳輸的規則即可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閘道器30再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30的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
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即可自閘道器3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亦可自閘道器3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閘道器30與防疫伺服器40可以透過有線傳輸方式或是無線傳輸方式建立連線,前述的有線傳輸方式例如是:電纜網路、光纖網路... 等,前述的無線傳輸方式例如是:Wi-Fi、行動通訊網路(例如是:3G、4G、5G...等)...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接著,防疫伺服器40的座標查詢模組43會將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閘道器識別資訊與閘道器座標資訊的對應關係是預先被建立於防疫伺服器40中。
具體而言,假設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自第一閘道器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為“A001”、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為“-50dBm”以及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1”;假設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自第二閘道器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為“A001”、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為“-50dBm”以及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2”;假設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自第三閘道器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為“A001”、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為“-50dBm”以及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3”;以及假設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自第四閘道器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為“A001”、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為“-30dBm”以及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4”。
假設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1”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2,9)”;假設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2”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2,1)”;假設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3”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9,8)”;以及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4”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9,1)”,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防疫伺服器40的座標查詢模組43即可查詢出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1”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2,9)”;防疫伺服器40的座標查詢模組43即可查詢出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2”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 訊為“(2,1)”;防疫伺服器40的座標查詢模組43即可查詢出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3”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9,8)”;以及防疫伺服器40的座標查詢模組43即可查詢出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為“G04”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為“(9,1)”。
接著,防疫伺服器40的距離轉換模組44將接收到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及將接收到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二距離資訊,當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為訊號到達時間時,防疫伺服器40的距離轉換模組44即可採用基於訊號到達時間(Time Of Arrival,TOA)的演算法將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當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為訊號到達時間差時,防疫伺服器40的距離轉換模組44即可採用基於訊號到達時間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演算法將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當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為訊號觀測時間差時,防疫伺服器40的距離轉換模組44即可採用基於增強觀測時間差(Enhanced Observed Time Difference,E-OTD)的演算法將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當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為訊號往返時間時,防疫伺服器40的距離轉換模組44即可採用基於往返時間(Round Trip Time,RTT)的演算法將接收到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以及防疫伺服器40的距離轉換模組44透過P R =A-10×n×lgr的公 式將接收到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其中,P R 為閘道器30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A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至閘道器30相隔1公尺時,閘道器30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n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與閘道器30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r為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上述各演算法可以參考現有技術的說明,本發明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接著,防疫伺服器40的位置計算模組45即可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裝置位置;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裝置位置。
防疫伺服器40的位置計算模組45是透過室內定位技術依以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裝置位置,室內定位技術包含有質心定位法(Centroid Determination)、多邊定位法(Multilateration)、三角定位法(Triangulation)、極點法(Polar Point Method)以及指紋定位法(Fingerprinting)...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其中,多邊定位法中透過基於訊號到達時間的演算法是在無線傳輸過程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到閘道器30的第一訊號傳輸時間/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假設為t,而無線傳輸過程的傳輸速度為c,則 第一距離資訊/第二距離資訊即為c×t,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位於以第一個閘道器30為圓心且半徑為c×t的圓上。同理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亦會位於第二個閘道器30的圓上以及第三個閘道器30的圓上,故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位置坐標應為這三個圓的交點,如下列公式所述:(x-x 1)2+(y-y 1)2=d 1 2
(x-x 2)2+(y-y 2)2=d 2 2
(x-x 3)2+(y-y 3)2=d 3 2
其中,(x,y)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一裝置位置或是第二裝置位置;(x 1 ,y 1)為第一個閘道器的閘道器座標資訊;(x 2 ,y 2)為第二個閘道器的閘道器座標資訊;(x 3 ,y 3)為第三個閘道器的閘道器座標資訊;d 1為第一個閘道器至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一個第一距離資訊或是第一個第二距離資訊;d 2為第二個閘道器至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個第一距離資訊或是第二個第二距離資訊;及d 3為第三個閘道器至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三個第一距離資訊或是第三個第二距離資訊,上述僅為舉出一個室內定位的計算過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
防疫伺服器40的位置計算模組45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裝置位置,以及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裝置位置後,防疫伺服器40的位置計算模組45會再依據第一裝置位置以 及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判斷距離,二個座標點求取距離的方式請參考現有技術的說明,本發明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接著,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會當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依據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警戒旗標,當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再次自閘道器30接收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以及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再次自閘道器30接收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時,已再次進行座標查詢模組43、距離轉換模組44以及位置計算模組45計算出判斷距離時,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會當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設置時,紀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進一步來說,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會當判斷距離小於等於強制距離時,紀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更包含當記錄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設置為防疫警示時,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亦設置為防疫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定時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的定時時間可以被定義為防疫時間,防疫時間定義為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在一定距離內相互接觸的最 短時間,在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在超過防疫時間時,第一使用者與第二使用者彼此之間即會具備疾病相互傳染的可能性,故而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是透過定時廣播的方式進行防疫時間的計時。
除此之外,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更進一步會進行防疫時間的計時,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定時廣播的定時時間與防疫時間是不相同的時間且防疫時間小於定時時間,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在防疫時間計算完成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會再次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進一步提供檢測對應使用者的生理特徵資訊,生理特徵資訊例如是:血壓、脈搏數、體溫、血糖、血脂...等,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體溫數值大於等於門檻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警示旗標。
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警示旗標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即會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會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 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閘道器30再傳送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或是閘道器30再傳送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即會依據警示旗標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或是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會依據警示旗標將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溫度數值小於等於配戴檢測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具體而言,假設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為體溫“30度”,且配戴檢測值為“35度”,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為“30度”已小於配戴檢測值為“35度”,此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即會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在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觸發未配戴警示旗標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會透過語音、警鈴、提示音...等方式發出警示,在此僅為舉例說明之,並不以此侷限本發明的應用範疇,藉此可以提醒第一使用者或是第二使用者需要配戴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以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
除此之外,第一防疫隨身裝置10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20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閘道器30,閘道器30再傳送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未配戴警示旗標以及 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40的接收模組41,防疫伺服器40的警戒模組46即會依據未配戴警示旗標將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防疫警示,防疫伺服器40會進一步以警示方式顯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並且透過語音、警鈴、提示音...等方式發出警示,藉以提醒防疫人員需要即時追蹤第一使用者或是第二使用者,以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
接著,以下將說明本發明第三實施態樣的運作方法,並請同時參考「第6A圖」以及「第6B圖」所示,「第6A圖」以及「第6B圖」繪示為本發明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的第三實施態樣方法流程圖。
首先,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步驟301);接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步驟302);接著,多個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的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步驟303);接著,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傳送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閘道器識別資訊至防疫伺服器(步驟 304);接著,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多個閘道器座標資訊(步驟305);接著,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一距離資訊(步驟306);接著,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第二距離資訊(步驟307);接著,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一裝置位置(步驟308);接著,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第二裝置位置(步驟309);接著,防疫伺服器再依據第一裝置位置以及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判斷距離(步驟310);接著,當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防疫伺服器依據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警戒旗標(步驟311);最後,當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設置時,防疫伺服器紀錄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步驟312)。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將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第一判斷距離,當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警戒旗標,當再次轉換的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警戒距離且警戒旗標被觸發時,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來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帶原者及其人群接觸史追蹤不便容易造成防疫漏洞的問題,進而達成透過防疫隨身裝置提供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技術功效。
雖然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方式如上,惟所述的內容並非用以直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揭露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以在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些許的更動。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仍須以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第一防疫隨身裝置
20:第二防疫隨身裝置
30:閘道器
40:防疫伺服器

Claims (8)

  1.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其中,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取得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一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一判斷距離,當所述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一警戒距離時,觸發一警戒旗標;及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取得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一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 度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二判斷距離,當所述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所述警戒距離且所述警戒旗標被觸發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至少一閘道器,分別設置於公共場合或是私人住家,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自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接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自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接收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及一防疫伺服器,自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所述防疫伺服器判斷出具有一防疫警示時,被對應記錄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皆被設置所述防疫警示。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更包含提供檢測第一使用者以及第二使用者的生理特徵資訊,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數值 大於等於門檻值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一警示旗標,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閘道器,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閘道器,所述閘道器傳送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防疫伺服器,或是所述閘道器傳送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防疫伺服器,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所述警示旗標將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所述防疫警示,或是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所述防疫警示。
  3.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所述 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一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一判斷距離;當所述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一警戒距離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一警戒旗標;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再次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一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二判斷距離;當所述第二判斷距離小於等於所述警戒距離且所述警戒旗標被觸發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 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至少一閘道器分別設置於公共場合或是私人住家;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自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自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接收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防疫伺服器自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自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及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所述防疫伺服器判斷出具有一防疫警示時,被對應記錄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皆被設置所述防疫警示。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中所述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更包含下列步驟: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提供檢測第一使用者以及第二使用者的生理特徵資訊;當被檢測出的生理特徵資訊的數值大於等於門檻值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觸發一警示旗標; 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一閘道器,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傳輸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閘道器;所述閘道器傳送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防疫伺服器,或是所述閘道器傳送所述警示旗標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防疫伺服器;及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所述警示旗標將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所述防疫警示,或是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所述防疫警示。
  5.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 其中,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取得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所述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一判斷距離,當所述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一強制距離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至少一閘道器,分別設置於公共場合或是私人住家,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自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接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自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接收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及一防疫伺服器,自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所述防疫伺服器判斷出具有一防疫警示時,被對應記錄的所述第 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皆被設置所述防疫警示。
  6.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廣播;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取得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廣播的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所述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一判斷距離;當所述第一判斷距離小於等於一強制距離時,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傳送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加以儲存; 至少一閘道器分別設置於公共場合或是私人住家;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廣播時,自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自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接收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儲存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防疫伺服器自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自所述至少一閘道器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與對應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及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所述防疫伺服器判斷出具有一防疫警示時,被對應記錄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或是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皆被設置所述防疫警示。
  7.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其包含: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 多個閘道器(Gateway),當所述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一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一第一訊號傳輸時間,傳送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所述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所述閘道器的一閘道器識別資訊;及當所述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一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一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傳送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所述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所述閘道器識別資訊;及一防疫伺服器,所述防疫伺服器更包含:一接收模組,用以自每一個閘道器接收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所述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所述閘道器識別資訊;及自每一個閘道器接收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或是所述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以及所述閘道器識別資訊;一座標查詢模組,用以將接收到的所述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多個閘道器座標資訊;一距離轉換模組,用以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 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一距離資訊/一第二距離資訊,或是基於訊號到達時間的演算法、訊號到達時間差的演算法、增強觀測時間差的演算法或是往返時間的演算法將所述第一訊號傳輸時間/所述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所述第一距離資訊/所述第二距離資訊;一位置計算模組,依據對應的所述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所述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一裝置位置;依據對應的所述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所述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二裝置位置;及再依據所述第一裝置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一判斷距離;及一警戒模組,當所述判斷距離小於等於一警戒距離時,依據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一警戒旗標;當所述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所述警戒距離且所述警戒旗標被設置時,紀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當記錄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設置為一防疫警示時,將對應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亦設置為所述防疫警示。
  8. 一種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一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配戴於第二使用者身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定時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廣播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多個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一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一第一訊號傳輸時間,傳送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所述第一訊號傳輸時間與所述閘道器的一閘道器識別資訊至一防疫伺服器;所述閘道器其中之一以無線傳輸方式接收到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時,取得對應的一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一第二訊號傳輸時間,傳送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或是所述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與所述閘道器識別資訊至所述防疫伺服器;所述防疫伺服器將接收到的所述閘道器識別資訊查詢出對應的多個閘道器座標資訊;所述防疫伺服器基於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相隔固定距離時廣播的無線接收訊號強度以及所述 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與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進行無線傳輸時的衰減因子以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無線接收訊號強度/所述第二無線接收訊號強度轉換為一第一距離資訊/一第二距離資訊;所述防疫伺服器基於訊號到達時間的演算法、訊號到達時間差的演算法、增強觀測時間差的演算法或是往返時間的演算法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訊號傳輸時間/所述第二訊號傳輸時間轉換為所述第一距離資訊/所述第二距離資訊;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所述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所述第一距離資訊計算出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一裝置位置;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對應的所述閘道器座標資訊以及所述第二距離資訊計算出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一第二裝置位置;所述防疫伺服器再依據所述第一裝置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裝置位置計算出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至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的一判斷距離;當所述判斷距離小於等於一警戒距離時,所述防疫伺服器依據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設置一警戒旗標;當所述判斷距離再次小於等於所述警戒距離且所述警戒旗標被設置時,所述防疫伺服器紀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以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及當記錄的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被設置為一防疫警示時,所述防疫伺服器將對應 的所述第二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所述第一防疫隨身裝置識別資訊亦設置為所述防疫警示。
TW110105016A 2021-02-09 2021-02-09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TWI797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5016A TWI797557B (zh) 2021-02-09 2021-02-09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5016A TWI797557B (zh) 2021-02-09 2021-02-09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512A TW202232512A (zh) 2022-08-16
TWI797557B true TWI797557B (zh) 2023-04-01

Family

ID=83782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5016A TWI797557B (zh) 2021-02-09 2021-02-09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755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6631A (zh) * 2011-03-28 2013-02-01 Sony Corp 位置資訊處理裝置、位置資訊處理方法、程式、及位置資訊處理系統
TWI618375B (zh) * 2016-04-14 2018-03-11 立創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藍芽人員定位系統
TW202008157A (zh) * 2018-07-24 2020-02-16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喚醒、資訊推送方法和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TW202010290A (zh) * 2018-08-09 2020-03-01 香港商定 位有限公司 近端實體位置追蹤及管理系統及方法
TWM602639U (zh) * 2020-07-07 2020-10-11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室內防疫社交距離偵測與警告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6631A (zh) * 2011-03-28 2013-02-01 Sony Corp 位置資訊處理裝置、位置資訊處理方法、程式、及位置資訊處理系統
TWI618375B (zh) * 2016-04-14 2018-03-11 立創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藍芽人員定位系統
TW202008157A (zh) * 2018-07-24 2020-02-16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喚醒、資訊推送方法和裝置、計算設備及儲存媒體
TW202010290A (zh) * 2018-08-09 2020-03-01 香港商定 位有限公司 近端實體位置追蹤及管理系統及方法
TWM602639U (zh) * 2020-07-07 2020-10-11 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 室內防疫社交距離偵測與警告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512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41512C (en)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US7053831B2 (en) Location system
ES2551099T3 (es) Sistema de seguimiento de la posición
US90536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in multi-story buildings
JP2015505406A (ja) 照明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緊急対応及びトラッキング
US20170316676A1 (en)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17118184A1 (zh) 位置监控方法及智能穿戴装置、移动终端装置、监控装置
US20210350686A1 (en) Proximity track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social distancing
US10643456B2 (en) Alarm system
WO2018218763A1 (zh) 基于电子地图的儿童防走失监控系统及方法
WO2022156252A1 (zh) 一种防走失监护系统
Ye et al. A framework for infectious disease monitoring with automated contact tracing—A case study of COVID-19
TWI797557B (zh)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及其方法
EP3917183A1 (en) Real time location system for tracking rfid tags
KR102046016B1 (ko) 저전력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실내 측위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US11821982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multiple devices within a predetermined proximity
US2021035976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eparation of a plurality of moving objects
TW202232445A (zh) 透過照護隨身裝置實現照護救助的系統及其方法
Vosoughkhosravi et al. Using Wi-Fi posi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a privacy-preserving contact tracing system in university campuses
AU2018100039A4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that identifies and tracks, either indoors or outdoors, a person or persons causing a threat to public safety. It provides emergency personnel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an individual or groups of individuals relative to the threat either indoors or outdoors. It provides individual users with their location relative to the threat. It further provides dynamic and updated visual and audi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of an evacuation route away from the threat.
TWM616707U (zh) 透過防疫隨身裝置進行人群接觸史追蹤的系統
CN114257959B (zh) 一种基于音频室内定位的自校准家庭监护方法及系统
US20230400574A1 (en) System an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in-room person detection
US114105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cial distance monitoring, alerting and report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ultrasonic transponders and a wireless RF data network
JP2006039709A (ja) 無線警報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