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4613B - 管理裝置、管理系統、管理方法、管理程式及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管理裝置、管理系統、管理方法、管理程式及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4613B
TWI794613B TW109122091A TW109122091A TWI794613B TW I794613 B TWI794613 B TW I794613B TW 109122091 A TW109122091 A TW 109122091A TW 109122091 A TW109122091 A TW 109122091A TW I794613 B TWI794613 B TW I7946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ice
transaction data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401A (zh
Inventor
金田北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長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長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長瀨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9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6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2Special goods or special handling procedures, e.g. handling of hazardous or fragile go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06Q10/0838Historical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7Use of message has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220/00Business processing using cryptograph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進一步確保了於材料的供應鏈中的交易對象的可追蹤性。管理裝置(10)係配置於據點,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所述管理裝置(10)具備: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其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之材料識別資訊;及交易登錄部(13),其係用於將包含所產生的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儲存於區塊鏈系統(200)中的區塊鏈中。

Description

管理裝置、管理系統、管理方法、管理程式及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在材料的供應鏈當中記錄交易明細之技術。
於各種業界的區塊鏈當中,已知利用區塊鏈於記錄交易明細之作法。區塊鏈係為儲存了資訊的區塊的序列,其複製係儲存於複數個節點中的每一節點中。新區塊係依照既定的共識演算法,透過於複數個節點之間批准而加入至區塊鏈當中。區塊鏈具有難以竄改資訊、抹除之特徵。因此,透過在記錄交易明細上利用區塊鏈,得以保證交易明細的可靠性。此外,由於開始運用後所有的交易明細都會在不被竄改、抹除的情況下被記錄下來,因此可實現可追蹤功能。
於上述供應鏈當中,為了更為確保可追蹤性,需要保證交易對象的相同性。例如,材料的供應鏈當中,存在作為交易對象取錯、掉包、產生變質等的可能性。因此,可想到於材料的區塊鏈當中,使分析業者對材料的品質進行檢驗,並將其檢驗結果記錄於交易明細中之作法。然而,於檢驗結果當中存在可能有檢驗錯誤的問題。此外,每當交易時都進行檢驗也不實際。
於專利文獻1當中記載了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技術。記載於專利文獻1當中的裝置在將物品作為被拍攝對象而拍攝下的認證用圖像登錄至圖像資料庫中,且同時將包含認證用圖像之摘要的交易資訊區塊記錄至區塊鏈中。此外,該裝置係使用欲對其校對相同性的物品之圖像、以及登錄至圖像資料庫中 的認證用圖像,來進行對相同性的判斷。此時,使用記錄於交易資料區塊當中的摘要來判斷登錄至圖像資料庫中的認證用圖像並未被竄改。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8-173692號」(2018年11月8日公開)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當中存在以下的問題。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係透過使用者輸入可特定欲校對物品之識別資訊,而自圖像資料庫及區塊鏈中取得認證用圖像及摘要。如果識別資訊因為竄改、取錯而導致錯誤,則專利文獻1當中所記載的裝置難以正確地判斷物品的相同性,在可追蹤性的可靠性上還有改善的空間。
此外,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裝置係設想古董品等為物品,並且使用包含了因物品表面的細微凹凸所產生的陰影等特徵的圖像,來作為拍攝物品所獲得的認證用圖像。於此,當要套用材料來當作物品時,材料的設想上也包括粉狀或是液狀的材料,不一定局限是於物品表面上具有特徵。因此,於材料的供應鏈中,難以使用專利文獻1當中所記載的認證用圖像來判斷材料的相同性,於追蹤性的可靠性上存在有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目的在於,於材料的供應鏈中更為確實地提供交易對象的可追蹤性之技術。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裝置係配置於據點,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所述管理裝置具備: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其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之材料識別資訊;及交易登錄部,其係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區塊鏈中,所述區塊鏈當中,包含交易資料的區塊的序列係被複數個節點共享,且使用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所述複數個節點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系統係具備:所述管理裝置,且所述管理裝置係配置於複數個據點中的每一個據點中,且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以及區塊鏈系統,其係由所述複數個節點所構成。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於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方法當中,管理裝置係配置於據點中,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且由所述管理裝置來進行以下步驟: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的材料識別資訊之步驟;及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區塊鏈中之步驟,所述區塊鏈當中,包含交易資料的區塊的序列係被複數 個節點共享,且使用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所述複數個節點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程式係為使電腦作為所述管理裝置發揮作用之程式,其使電腦作為所述各單元發揮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一態樣之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係記錄了所述管理程式。
根據本發明一態樣,可提供於材料的供應鏈中更為確實地提供交易對象的可追蹤性之技術。
1:評價系統
10:管理裝置
10_1,...10_4:管理裝置
11: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
12:周邊資訊取得部
13:交易登錄部
14:交易取得部
15:資訊輸出部(評價部、交易履歷輸出部)
20:節點
20_1,...20_4:節點
21:區塊鏈儲存部
22:交易接收部
23:共享部
24:區塊加入部
25:交易輸出部
30:傳感器
40:輸入裝置
50:輸出裝置
91:網路
92:網路
101:處理器
102:主記憶體
103:輔助記憶體
104:通訊介面
105:輸出入介面
110:總線
201:處理器
202:主記憶體
203:輔助記憶體
204:通訊介面
205:通訊介面
210:總線
B1,B2,B3...:區塊
C1,C2,C3...:區塊鏈
C1_1:區塊鏈
D1~D6:交易資料
G1:畫面
G2:畫面
G101,G102,...G108:履歷資訊
G202,G203,...G207:履歷資訊
G201:標題
S1,S2,S3,S5:操作
S101,S102,...S105:步驟
S201,S202,S203:步驟
S301,S302,S303:步驟
S401,S403,...S413:步驟
S501,S502,...S504:步驟
〔圖1〕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之管理系統的構成的方塊圖。
〔圖2〕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節點的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圖3〕係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的區塊鏈及交易資料的資料結構的圖。
〔圖4〕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管理裝置的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
〔圖5〕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用以表示交易履歷的資訊(履歷資訊)的畫面示例的圖。
〔圖6〕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用以表示交易履歷的資訊(履歷資訊)的另一畫面示例的圖。
〔圖7〕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的管理裝置產生材料識別資訊並登錄交易資料之操作的流程圖。
〔圖8〕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的管理裝置對材料的相同性進行評價之操作的流程圖。
〔圖9〕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管理裝置輸出材料的交易履歷之操作的流程圖。
〔圖10〕係為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中各個據點中所執行管理裝置之操作的具體示例的序列圖。
〔圖11〕係為示意性說明儲存於本發明實施型態之變形例5當中的複數個區塊鏈的圖。
〔圖12〕係為說明於本發明實施型態之變形例5當中所儲存的複數個區塊鏈的圖。
〔圖13〕係為示意性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之變形例5當中所複製的區塊鏈的圖。
〔圖14〕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之變形例5當中登錄裝置登錄交易資料之操作的流程圖。
〔圖15〕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中的管理裝置及節點的物理構成的方塊圖。
[實施型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一實施型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型態之評價系統1係為用於將製品的材料的交易明細記錄於區塊鏈當中的系統。於此,於本實施型態當中,材料係為粉狀或液狀,作為其一示例,其係於容置於罐、袋、箱等包裝體的狀態下而被交易。另外,包裝體之材料當中,作為其一示例,可列舉例如紙、金屬、塑膠等。此外,材料被分配有批號,於包裝體之表面上有標註或印刷、或者示貼有標註或印刷的標籤。
<管理系統1之構成>
圖1係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型態之管理系統1的構成的方塊圖。於圖1當中,管理系統1係含有:管理裝置10_1~10_4;區塊鏈系統200。
管理裝置10_1~10_4中的每一個管理裝置係設置於複數個據點中的任一者中,所述據點係構成製品的材料之供應鏈。例如,管理裝置10_1係設置於生產材料的分包業者的據點。此外,管理裝置10_2係設置於材料製造商的據點,所述材料製造商將自分包業者所購入的材料容置於流通配送用包裝體當中並進行銷售。此外,管理裝置10_3係設置於輸出入業者的據點。此外,管理裝置10_4係設置於銷售業者的據點,所述銷售業者係輸入材料並將其銷售給終端使用者。於下文當中,將分包業者、材料製造商、輸出入業者、銷售業者、中介業者(例如貿易商、代理商、批發商)等交易材料的主體,也記載為交易主體。
於此,管理裝置10_1~10_4分別具有的功能性構成係為相同。於下文中,當不需要特別區別管理裝置10_1~10_4進行說明時,將此等各個裝置僅記載為管理裝置10。圖1當中雖記載配置於4個據點的4個管理裝置10,但 並不限制本實施形態中的管理系統1所具有的管理裝置10之數量以及設置此等管理裝置的據點之數量。作為設置管理裝置10的交易之據點的其他示例,可考慮物流業者(例如:倉庫業者、運輸業者、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輸出入業者(例如海運業者、船運公司等)、報關業者、海關、分析業者、中介業者(例如貿易商、代理商、批發商)、終端使用者之據點等。
管理裝置10係經由網路91可通訊地連接至包含於區塊鏈系統200當中的節點20_1~20_4當中的任何一者。網路91可為有線LAN(Local Area Network,LAN)、無線LAN、網際網路、或是此等之組合。於此,節點20_1~20_4分別具有的功能性構成係為相同,於下文中,當不需要特別區別節點20_1~20_4進行說明時,僅將此等各個裝置記載為節點20。
另外,於圖1當中表示出以一對一對應方式而連接起管理裝置10及節點20的示例,惟管理裝置10只要可通訊地連接至節點20中的至少任何一者即可,不一定要一對一對應地與節點20連接。此外,管理裝置10之數量及節點20之數量可不相同。此外,節點20亦可設置於管理裝置10的設置據點。此外,管理裝置10及節點20亦可構成為一體裝置,以取代經由網路91可通訊地連接之作法。
<區塊鏈系統200的功能性構成>
區塊鏈系統200係為使用區塊鏈來記錄資訊的系統。如圖1所示般,區塊鏈系統200包含複數個節點20。於此等節點200之間係經由對等式(peer to peer,P2P)網路92而連接。區塊鏈係記錄了資訊的區塊的序列,其被複數個節點20所共享。具體地說,區塊鏈的共享係透過於各個節點20中儲存同一個區塊鏈之複 製來實現。此外,於區塊鏈當中,依照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複數個節點20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圖2係為表示節點20的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於圖2當中,節點20包含區塊鏈儲存部21、交易接收部22、共享部23、區塊加入部24、交易輸出部25。
區塊鏈儲存部21用於儲存區塊鏈。所述區塊鏈被同步,使得與儲存在其他節點20中的區塊鏈儲存部21的區塊鏈為相同內容。
圖3係為示意性表示區塊鏈及各個區塊之構成的圖。於圖3當中,區塊B1、B2、B3中的每一個區塊含有時間戳記、前一個區塊的雜湊(Hash)值、隨機數(nonce)、以及一個或複數個交易資料。透過使各個區塊包含前一個區塊的Hash值,來規定區塊之間的順序關係,並構成區塊鏈。於圖3的示例當中,以區塊B1、B2、B3...的順序排列而構成區塊鏈。另外,關於圖3所示的交易資料之構成係於下文中描述。
交易接收部22用於取得記錄於區塊鏈中的交易資料。當交易接收部22取得交易資料時,經由後述的共享部23來將所取得的交易資料廣播給其他的節點20。作為交易資料的一示例,可列舉例如表示交易明細的資訊,惟並不局限於此。於本實施型態當中係自管理裝置10接收交易資料。惟,亦可經由網路而自其他裝置接收交易資料;亦可經由輸入裝置來輸入交易資料。此外,亦可透過讀取儲存於可攜式記錄媒體中的資料來取得交易資料。
共享部23用於傳送、接收與其他節點20之間所共享的資料。例如,共享部23透過節點20所取得或產生的資料廣播至其他節點20。除此之外,也接收自其他節點20所廣播的資料。
區塊加入部24用於產生要加入至區塊鏈中的區塊。區塊加入部24使要加入的區塊中包含儲存於區塊鏈儲存部21當中的區塊鏈中的最尾部的區塊的Hash值。此外,區塊加入部24係使要加入的區塊中包含藉由交易接收部22所取得的交易資料以及藉由共享部23所接收的交易資料當中,尚未登錄於區塊鏈中的一個或複數個交易資料。此外,區塊加入部24進行計算符合既定條件的nonce之處理,以作為要加入的區塊中所包含的nonce。關於計算nonce之處理將於下文中敘述。當如上述方式產生的要加入的區塊,根據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複數個節點20之間被批准時,區塊加入部24將所產生的區塊加入至儲存於區塊鏈儲存部21當中的區塊鏈中。此外,區塊加入部24係經由共享部23將所加入的區塊廣播至其他節點20。
此外,區塊加入部24係將經由共享部23而自其他節點20接收的區塊,加入至儲存於區塊鏈儲存部21的區塊鏈中。此時,區塊加入部24也可在驗證藉由其他節點20所接收的區塊是否係根據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被批准的有效區塊之後且得知為有效區塊時進行加入處理。
另外,共識演算法係指用於複數個節點20針對單一結果達成共識的演算法。作為具代表性的共識演算法,已知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於PoW當中,由複數個節點20當中最先計算出符合既定條件的nonce的節點20,其所產生的區塊被批准作為加入至區塊鏈中的區塊。另外,作為既定條件的一示例,包含所述nonce的區塊的hash值可具有於前頭處具既定數量的連續的0之條件等,惟並不局限於此。此外,於PoW當中,當複數個節點20同時計算出符合既定條件的nonce時,或是存在通訊延遲等影響時而使得區塊鏈分叉 時,批准較長的區塊鏈為有效。惟,共識演算法並不局限為PoW,亦可為其他演算法。
當交易輸出部25接收到檢索交易資料的檢索條件時,從記錄於區塊鏈儲存部21的區塊鏈中,檢索符合該檢索條件的交易資料並且將其輸出。
以上述方式構成的區塊鏈系統200的特徵在於,難以竄改、抹除記錄於區塊鏈中的資訊。因此,透過利用區塊鏈來記錄與交易相關之處理,可保證記錄的可靠性。此外,由於在運用之後的所有的與交易相關之處理,都會在不被竄改、抹除之狀態下被記錄起來,因此可實現可追蹤性。可追蹤性係透過對於記錄於某筆交易資料中的輸入(已接收物品),追蹤另一筆交易資料中所記錄與該輸入相同的輸出(被交付的物品)來予以實現。
另外,於下文當中,或將被區塊鏈系統200的各個節點20所共享的區塊鏈,僅記載為區塊鏈。
<管理裝置10之構成>
圖4係為表示管理裝置10的功能性構成的方塊圖。於圖4當中,管理裝置10係包含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周邊資訊取得部12、交易登錄部13、交易取得部14、資訊輸出部15。資訊輸出部15係為本發明中評價部及交易履歷輸出部的一實施型態。此外,管理裝置10係與傳感器30連接。此外,管理裝置10係可通訊地連接至複數個節點20中的至少其中一者。另外,理想上將管理裝置10當中的各個區塊間的資料發送及接收、管理裝置10與傳感器30之間的資料發送及接收、以及管理裝置10與節點20之間的資料傳送及接收等進行加密。例如,管理裝置10亦可進一步具備加密部(圖未示出)。於此情況下,加密部進行對各個區 塊之間所發送及接收的資料所作之加密及解密。此外,當節點20具有進行加密通訊之功能時,管理裝置10的加密部對於節點20之間發送及接收的資料進行加密及解密。此外,當傳感器30具有進行加密通訊之功能時,管理裝置10的加密部係對自傳感器30所接收的資料進行解密。
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係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的材料識別資訊。可透過該材料識別資訊來識別材料,並可透過對材料識別資訊進行比較,來判斷材料的相同性。
有關傳感器30,作為其一示例,可列舉照相機。於此情況下,其取得材料的圖像,以作為表示材料之資訊。另外,表示材料之資訊並不局限於此。例如,表示材料之資訊可為表示材料尺寸、形狀、紋理、反射光譜分布的圖像;亦可為表示透過揮發性成分分析、氣味分析等所獲得的表示材料氣味之資訊。例如,作為用來獲得表示反射光譜分布之圖像的傳感器30的一示例,可列舉分光光譜儀。此外,作為用來獲得表示氣味的資訊的傳感器30的一示例,可列舉色譜儀。作為其他氣味傳感器的一示例,可列舉例如半導體式傳感器、晶體振盪體式傳感器、場效電晶體(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生物傳感器、膜型表面應力傳感器等。此外,作為其他傳感器30的一示例,可列舉透視圖像傳感器。透視圖像取得傳感器的具體示例可列舉X射線(X ray)傳感器,惟並不局限於此。於此情況下,其取得材料的透視圖像以作為表示材料之資訊。此外,作為其他傳感器30的一示例,可列舉液體分析裝置。液體分析裝置的具體示例可列舉:液相色譜質譜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電感耦合電漿體質譜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 MS)、以及液相色譜法-核磁共振(Liquid Chromatography-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C-NMR),惟並不局限於此。於此情況下,其取得材料當中特定成分的濃度,以作為表示材料的資訊。此外,可列舉氫電勢(potential of Hydrogen,pH)傳感器,以作為其他傳感器30的一示例。於此情況下,取得材料的pH值,以作為表示材料的資訊。
此外,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並不局限於1種類的傳感器30,亦可使用透過利用複數種的傳感器30而獲得的複數種資訊。例如,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亦可利用材料的圖像及氣味資訊來產生材料識別資訊。另外,作為產生材料識別資訊的方式,可採用透過由表示材料的資訊(材料的圖像、氣味資訊等)排除雜訊以提取該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之習知方式。
此外,除了自傳感器30所獲得的資訊之外,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亦可利用表示該材料其作為物質之狀態、物理性質等資訊,來產生材料識別資訊。作為物質之狀態的一示例,可列舉固體、液體、氣體,惟亦可應用其他的半固體、分散體等狀態,並不局限於此等。此外,作為物理性質的一示例,可列舉質量、黏性、彈性、熔點、沸點等,惟並不局限於此等。於此情況下,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可透過輸入操作或是從儲存有材料其作為物質的狀態及物理性質等的資料庫(圖未示出),來取得表示作為材料其作為物質的狀態及物理性質等資訊。
另外,於執行將材料容置於包裝體之處理的據點當中,可利用傳感器30自容置之前的材料取得表示材料之資訊。此外,於對容置於包裝體中的材料進行交易之據點當中,可利用傳感器30而自作為樣本而由包裝體中抽取出的材料當中,取得表示材料之資訊。此外,於對容置於包裝體中的材料進行 交易之據點當中,可使用對容置於包裝體中狀態下的材料可進行感測的傳感器30,來取得表示材料之資訊。例如,若為其中一部分係由透射紅外線的包裝體材料所構成的包裝體,可使用紅外線照相機以作為傳感器30,以取得材料的圖像。
周圍資訊取得部12用於取得周圍資訊,所述周圍資訊係表示作為交易對象之材料的周圍的狀況。作為周圍資訊的一示例,可列舉分別表示材料的儲存地點、關於儲存地點的資訊(例如溫度、濕度、氣體濃度(例如氧氣或二氧化碳等的濃度))、包裝樣態照片(包裝樣態作為被拍攝對象而被拍攝下的圖像)之資訊,惟並不局限於此。此外,周圍資訊亦可包含周圍資訊被取得的時刻。
交易登錄部13係將表示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登錄至被區塊鏈200所儲存的區塊鏈中。交易資料當中係包含了以上述方式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以及所取得的周圍資訊。材料識別資訊係並不會因為材料的流通而改變的資訊,而周圍資訊係會因為材料的流通而有所改變的資訊。此外,交易資料當中除了材料識別資訊及周圍資訊之外,亦可包含表示交易內容的交易資訊。
於此,參考圖3針對交易資料之構成來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般,交易資料至少包含材料識別資訊。此外,交易資料包含周圍資訊。此外,交易資料係包含交易資訊。作為交易資訊的一示例,可列舉例如材料名稱、交易ID、個別交易ID、交易對象、出貨/到貨/交貨的類別、批號、據點資訊、交易日期時間等,惟並不局限於此。另外,於此示例當中,「交易ID」係指對應材料交易之路徑而賦予的ID,係為該路徑中一連串交易中一致使用的ID。此 外,「個別交易ID」係指據點之間每次執行交易時所賦予的ID。此外,交易資訊亦可含有根據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的標準格式的資訊。
交易取得部14係自儲存於區塊鏈系統200中的區塊鏈中取得透過交易所獲得的,表示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具體地說,交易取得部14係透過對節點20發送檢索條件,以取得表示交易內容的交易資料,其中所述檢索條件係包含用以特定出獲得材料之交易的交易ID。
此外,交易取得部14係自儲存於區塊鏈200中的區塊鏈中,取得包含由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的一個或複數個的交易資料。具體地說,交易取得部14係透過對節點20發送包含該材料識別資訊的檢索條件,來取得包含該材料識別資訊的一個或複數個的交易資料。
資訊輸出部15對包含於表示交易內容的交易資料中所含的材料識別資訊、由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進行比較。此外,資訊輸出部15係根據比較結果而輸出評價資訊,所述評價資訊係為針對該交易資料所示材料、以及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之間的相同性進行了評價之評價資訊。具體地說,資訊輸出部15亦可計算雙方的材料識別資訊的一致度,並且將所計算的一致度作為評價資訊輸出。此外,資訊輸出部15可根據一致度是否為閾值以上,來輸出表示雙方是否相同之評價資訊。
此外,資料輸出部15係根據包含既定的材料識別資訊的一個或複數個的交易資料被登錄至區塊鏈中的日期時間,來輸出表示材料的交易履歷之資訊。例如,資訊輸出部15可透過依登錄日期時間順序來排列各個交易資料中所含的周圍資訊及交易資訊,來輸出表示交易履歷的資訊。換言之,表示交 易履歷的資訊當中包含周圍資料之履歷、交易資訊之履歷。透過參照以此方式輸出的表示交易履歷之資訊,使得使用者可確認例如據點資訊之履歷(即流通路徑)。此外,使用者可確認例如材料的保管溫度之履歷。藉此,可使得接收到材料的使用者能夠透過確認交易資訊及周圍資訊之履歷,來確認該材料是否於適當的時機、經由適當的路徑、以適當的保管狀態抵達該使用者。
如上所述,資訊輸出部15使用不會因為材料的流通而改變的材料識別資訊,來評價材料的相同性,並且使用因材料的流通而有所改變的周圍資訊,將該材料的履歷資訊提供給使用者。例如,資訊輸出部15係透過將該材料的履歷資訊輸出至後述的輸出裝置50,以將該材料的履歷資訊提供給使用者。
圖5係為資訊輸出部15所輸出的,表示交易履歷之資訊(履歷資訊)的畫面示例的圖。當輸出裝置50為顯示裝置時,資訊輸出部15將畫面G1顯示於顯示裝置上。畫面G1係表示到材料被交貨給終端使用者為止的履歷資訊。惟,履歷資訊所表示的並不一定局限於到交貨給終端使用者為止的交易履歷,亦可為到流通路徑的中途階段為止的交易履歷。
如圖5所示,畫面G1係包含標題G101、履歷資訊G102~G108。標題G101係包含材料的名稱、交易ID。材料的名稱係表示具有該履歷資訊的材料的名稱,於此係為「材料A」。交易ID係表示與該「材料A」相關的一連串交易中一致使用的交易ID,於此為「A001」。履歷資訊G102~G108係分別地對應包含「材料A」的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並且以登錄的順序排列。於此示例當中,履歷資訊G102、G103、G105、G107係分別包含周圍資訊(儲存溫度、與儲存地點相關的資訊(例如溫度、濕度、氣體濃度(例如氧氣或二氧化碳 等濃度))、包裝樣態照片)、交易資訊(交易時刻、個別交易ID)。此外,履歷資訊G104、G106、G108係包含交易資訊(交易時刻、個別交易ID)。另外,資訊輸出部15可使包含「材料A」的材料識別資訊的各個交易資料當中所含之資訊的一部分,包含進履歷資訊中,亦可使其全部都包含進履歷資訊中。此外,資訊輸出部15可使包含相對應的材料識別資訊的複數個交易資料的一部分包含在履歷資訊中,亦可將其全部都包含在履歷資訊當中。
於此,如同前述般,畫面G1係表示到「材料A」被交貨給終端使用者為止的履歷資訊。例如,設置於各個據點的管理裝置10的資訊輸出部15可在「材料A」被交貨給終端使用者之後將畫面G1輸出。例如,當管理裝置10被設置於終端使用者的據點時,該管理裝置10之資訊輸出部15係針對被交貨的「材料A」而將畫面G1輸出至顯示裝置。藉此可使終端使用者針對所交貨的「材料A」得知其竄改可能性非常低的履歷資訊。此外,設置於流通路徑的中途的據點(例如材料製造商Y的據點)的管理裝置10之資訊輸出部15可在自該據點出貨「材料A」之後、交貨給終端使用者之後,將畫面G1輸出。由此可得知履歷資訊,且該履歷資訊中,於流通路徑的中途的據點(例如材料製造商Y)當中,關於自本身據點所出貨的「材料A」到最終交貨給終端使用者為止,其被竄改的可能性為無或是極低。
此外,如同前述般,資訊輸出部15並不局限於畫面G1的示例,亦可輸出表示到流通路徑的中途階段為止的交易履歷之資訊,以作為履歷資訊。例如,設置於流通路徑的中途的據點(例如,輸出入業者Z的據點)的管理裝置10之資訊輸出部15,於到該據點為止所進行過的「材料A」之交易的階段中,亦可將表示到該據點為止的交易履歷之資訊作為履歷資訊顯示。例如,設 置於輸出入業者Z的據點的管理裝置10之資訊輸出入部15,在「材料A」到貨至該據點時,將包含圖5所示的包含G101~G105的履歷資訊顯示於顯示裝置。如上所述,於材料的流通路徑中任意據點的使用者,可在流通過程中的任意時刻中,得知被竄改可能性為無或極低的資訊,以作為到該時刻為止的該材料之履歷資訊。
圖6係為資訊輸出部15所輸出的,表示交易履歷之資訊(履歷資訊)的另一畫面示例的圖。圖6所示的畫面G2係表示流通路徑的中途階段當中的交易履歷。於此示例當中,畫面G2係被輸出至設置於中介業者之據點中所設置的管理裝置10。另外,於此,設定除了所述管理裝置10_1~10_4之外,還有其他的管理裝置10設置於中介業者之據點中。作為其一示例,中介業者係為中介輸出入業者及銷售業者的業者。
如圖6所示,設置於中介業者之據點的管理裝置10之資訊輸出部15,在到該據點為止所進行過的「材料B」之交易的階段中,將表示到該據點為止的交易履歷的資訊輸出,以作為履歷資訊。
畫面G2係包含標題G201、履歷資訊G202~G207。標題G201係包含材料的名稱、交易ID。材料的名稱係表示具有該履歷資訊的材料的名稱,於此係為「材料B」。交易ID係表示與該「材料B」相關的一連串交易中一致使用的交易ID,於此為「B002」。履歷資訊G202~G207係分別地對應包含「材料B」的材料識別資訊之交易資料,其係以登錄的順序排列。關於履歷資訊G202~G207的細節,其係與參照圖5所作說明中的履歷資訊G102~G107相同,因此不再重複其詳細敘述。
此外,例如,資訊輸出部15可將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產生材料識別資訊作為契機,而輸出上述履歷資訊。於此情況下,當各個據點的使用者以傳感器30來檢測包含於包裝體中的材料時,可藉由顯示裝置來確認該材料到當下為止的履歷資訊。
此外,資訊輸出部15亦可經由後述的輸入裝置40並根據所接收的使用者指示來顯示上述的履歷資訊。例如,當由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產生材料識別資訊時,將用於接收履歷資訊之輸出指示的使用者介面物件(例如「履歷輸出按鈕」等),顯示於顯示裝置上。各個據點的使用者透過使用如滑鼠等輸入裝置40來操作上述使用者介面物件,可藉由顯示裝置來確認相對應之材料其到當下為止的履歷資訊。
此外,資訊輸出部15可經由輸入裝置40並根據所接收到的交易ID,來顯示所述履歷資訊。於此情況下,資訊輸出部15特定出於該交易ID所示交易中被交易之材料的材料識別資訊。此外,資訊輸出部15係透過自區塊鏈系統200取得包含了特定的材料識別資訊的複數個交易資料,來顯示履歷資訊。例如,於包含材料的包裝體之表面上,顯示表示交易ID的一維條碼或是多維條碼。各個據點的使用者可透過使用如手持式掃描器等的輸入裝置40來讀取所述一維條碼或是多維條碼,以於顯示裝置中確認該材料其到當下為止的履歷資訊。
<管理系統1之操作>
參考圖式來說明如上述構成的管理系統1之操作。
(材料識別資訊之產生,以及交易資料之登錄)
圖7係為表示操作S1的流程圖,其中操作S1係為管理裝置10產生材料識別資訊並登錄交易資料之操作。
於步驟S101當中,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係利用傳感器30來取得表示材料之資訊。例如,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係透過使用照相機及氣味傳感器,來對容置於包裝體之前的材料、或是由包裝體中抽取出的作為樣品的材料,取得材料的圖像及氣味資訊。另外,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透過使用諸如紅外照相機之類的傳感器30在容納材料的包裝上獲取材料的圖像。
於步驟S102當中,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使用於步驟S101中所取得的表示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的材料識別資訊。關於其產生的作法上,係使用表示材料之資訊,並運用藉以提取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的習知方式。
於步驟S103當中,周圍資訊取得部12取得該材料之周圍資訊。周圍資訊取得部12亦可經由輸入裝置來取得被輸入的資訊(例如時刻、儲存地點等),以作為周圍資訊。此外,周圍資訊取得部12亦可取得由用來檢測周圍資訊的檢測裝置(例如用來檢測儲存地點之溫度的溫度傳感器、用來拍攝包裝樣態的照相機等)所發送的資訊(例如儲存溫度、包裝樣態照片等)。
於步驟S104當中,交易登錄部13產生與該材料相關的交易資訊。例如,交易登錄部13可透過使用者之輸入來取得交易資訊。作為一示例,交易登錄部13可透過使用者之輸入,來取得交易資訊當中依每次交易而不同的資訊(例如交易ID、交易對象、交易日期時間、出貨/到貨/交貨的種類等)。此外,交易登錄部13可取得已儲存的資訊,以作為交易資訊當中依據點而決定的 資訊(例如據點資訊等)。此外,交易登錄部13可藉由外部裝置,來取得交易資訊當中可藉由該外部裝置檢測出的資訊(例如可藉由讀取裝置讀取到的批號等)。
於步驟S105當中,交易登錄部13透過將交易資料發送至節點20,以將其登錄至區塊鏈中,其中所述交易資料係包含於步驟S102中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於步驟S103中所取得的周圍資訊、於步驟S104中所產生的交易資訊。
至此,管理裝置10結束操作S1。
(相同性之評價)
圖8係為表示管理裝置10對材料的相同性進行評價之操作S2的流程圖。
於步驟S201當中,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針對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產生材料識別資訊。由於步驟S201的細節係如步驟S101~S102中所說明,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
於步驟S202當中,交易取得部14自區塊鏈取得交易資料,該交易資料表示取得該材料之交易。具體地說,交易取得部14係透過以包含用來特定該交易的交易ID之事項作為檢索條件,發送至節點20,以取得相對應的交易資料。
於步驟S203當中,資訊輸出部15透過對在步驟S201中所獲得的材料識別資訊、在步驟S202中所獲得的交易資料當中所含的材料識別資訊進行比較,來輸出對材料的相同性進行了評價的評價資訊。
至此,管理裝置10結束操作S2。
(交易履歷之輸出)
圖9係為表示管理裝置10輸出材料的交易履歷之操作S3的流程圖。
於步驟S301當中,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針對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產生材料識別資訊。由於步驟S301的細節係如步驟S101~S102中所說明,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
於步驟S302當中,交易取得部14由區塊鏈取得一個或複數個交易資料,所述交易資料係包含於步驟S301中所獲得的材料識別資訊。具體地說,交易取得部14係透過以包含該材料識別資訊之事項作為檢索條件,發送至節點20,以取得相對應的交易資料。
於步驟S303當中,資訊輸出部15係根據於步驟S302中所取得的各個交易資料的登錄順序,來輸出表示交易履歷之資訊。表示交易履歷之資訊當中包含分別表示周圍資訊之履歷、交易資訊之履歷的資訊。
至此,管理裝置10結束操作S3。
(各個據點當中的管理裝置10伴隨著材料的流通所作的操作之具體例)
圖10係為用於說明伴隨著材料的流通,於各個據點中所執行的管理裝置10的操作的具體示例之序列圖。於圖10當中,將表示管理裝置10_1~10_4其各自的操作的流程之間左右相連的虛線箭頭係表示透過交易所進行的材料之流通。
步驟S401之處理係在自分包業者出貨材料的階段中執行。
於步驟S401當中,配置於分包業者之據點的管理裝置10_1產生所製造的材料之材料識別資訊,並且將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登錄包含進表示 出貨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D1中並登錄至區塊鏈中。步驟S401的詳細操作係如參考圖7所說明。藉此使得包含於交易資料D1中的周圍資訊表示於自分包業者之據點出貨的階段中所獲得的材料的周圍之狀況。
步驟S401及S403之處理係於材料到貨至材料製造商的階段中執行。
於步驟S402當中,配置於材料製造商之據點的管理裝置10_2產生自分包業者到貨的材料之材料識別資訊,並評價該材料的相同性。自分包業者到貨的材料係為本發明中「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的一示例。具體地說,管理裝置10_2自區塊鏈中取得管理裝置10_1所登錄的交易資料D1,並且透過對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包含於交易資料D1中的材料識別資訊進行比較,來評價相同性。步驟S402的詳細操作如同參照圖7所作說明。於此假設輸出了表示係為相同之評價資訊以作為評價資訊。
於步驟S403當中,管理裝置10_2將於步驟S402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包含進表示到貨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D2中並登錄至區塊鏈中。步驟S403的詳細操作如同參照圖7所作說明。惟,由於該材料的材料識別資訊已於步驟S402當中產生,因此省略步驟S101~S102之處理。藉此使得交易資料D2當中包含與交易資料D1相同的材料識別資訊、與交易資料D1不同的周圍資訊。該周圍資訊係表示於到貨至材料製造商之據點的階段中所獲得的材料的周圍之狀況。
步驟S404係於材料製造商的承辦者想要確認交易履歷時執行。因此,步驟S404之處理不一定局限於步驟S403之後或是步驟S404之前,可於任意時刻執行。
於步驟S404當中,管理裝置10_2自區塊鏈中取得交易資料D1、D2,以作為包含於步驟S402中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之交易資料。此外,管理裝置10_2輸出表示交易履歷的資訊,該交易履歷當中係依照登錄至區塊鏈的順序以該順序來排列包含在所取得的交易資料D1、D2中的交易資訊。步驟S404的詳細操作如同參照圖9所作說明。惟,由於該材料的材料識別資訊已於步驟S402中產生,因此省略步驟S101~S102之處理。藉此使得作為材料的周邊資訊之履歷而輸出:自分包業者出貨階段之周圍資訊、到貨至材料製造商階段之周圍資訊。表示該步驟中所輸出的交易履歷的資訊係例如圖5所示G102~G103。
步驟S405之處理係於材料被容置於包裝體中並且被出貨的階段中執行。
於步驟S405當中,管理裝置10_2將於步驟S402中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包含進表示出貨的交易內容中並登錄至區塊鏈中。步驟S405的詳細操作如同參照圖7所作說明。惟,由於該材料的材料識別資訊已於步驟S402當中產生,因此省略步驟S101~S102之處理。藉此使得交易資料D3當中包含與交易資料D2相同的材料識別資訊、與交易資料D2不同的周圍資訊。該周圍資訊係表示自材料製造商之據點出貨的階段中所獲得的材料的周圍之狀況。
步驟S406~S409之處理係在當材料到貨至輸出入業者時由管理裝置10_3來執行。由於此等處理之詳細係與步驟S402~S405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惟,於步驟S406當中,使用管理裝置10_2所登錄的交易資料D3來評價相同性。於步驟S407當中登錄交易資料D4。於步驟S407當中取得交易資料D1~D4,並輸出表示基於此等的交易履歷之資訊。藉此使得例如作為材料的周圍資訊之履歷而輸出:由分包業者出貨的階段之周圍資訊、到貨至材料製造 商的階段的周圍資訊、由材料製造商出貨的階段之周圍資訊。表示於步驟S408中所輸出的交易履歷之資訊係例如圖5所示G102~G105。於步驟S409當中登錄交易資料D5。
步驟S410~S413之處理係在當材料到貨至銷售業者時由管理裝置10_4來執行。由於此等處理之詳細係與步驟S402~S405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惟,於步驟S410當中,使用管理裝置10_3所登錄的交易資料D5來評價相同性。於步驟S411當中登錄交易資料D6。於步驟S412當中取得交易資料D1~D6,並輸出表示基於此等的交易履歷之資訊。藉此使得例如作為材料的周圍資訊之履歷而輸出:自分包業者出貨的階段之周圍資訊、到貨至材料製造商的階段的周圍資訊、自材料製造商出貨的階段之周圍資訊、到貨至銷售業者的階段之周圍資訊。表示於步驟S412中所輸出的交易履歷之資訊係例如圖5所示G102~G107。於步驟S413當中登錄交易資料D7,其表示對終端使用者進行交貨。
至此結束說明各個管理裝置10的操作的具體示例。另外,各個據點當中的管理裝置10的操作並不局限於上述具體示例。例如,於任意據點當中,可不執行評價相同性之處理。此外,於任意據點當中,可不執行輸出交易履歷之處理。此外,於任意據點當中,也可登錄表示其他交易履歷的交易資料。
<本實施型態之功效>
如上所說明般,本實施型態之管理系統係使用於各個據點中自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該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之材料識別資訊, 並將包含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之交易資料登錄至區塊鏈中,因此,可判斷此次交易所獲得的材料、被記錄在表示前一個交易之交易資料中的材料之間的相同性。
此外,本實施型態中,透過於各個據點中產生材料識別資訊並將其包含進交易資料中,可確實地將現實世界中的材料、記錄於區塊鏈中的交易資料之間賦予關聯。其結果為於本實施型態中能夠以材料識別資訊為關鍵,在保證材料的相同性的同時,還提供了確實的可追蹤性功能。
[變形例1]
上述實施型態係可對應於相同材料的流通路徑分叉時,如下述般變形。即使是相同材料,亦可考量以下的情況1及情況2來作為流通路徑分叉的情況的一示例。
情況1係為於據點a當中具有容置了同時生產的相同材料的複數個包裝體,並且進行其中一部分被出貨至據點b1之第一交易;以及另一部分被出貨至據點b2之第二交易的情況。
情況2係為於據點a當中容置了第一包裝體中的材料被分割為複數個第二包裝體,並且進行複數個第二包裝體之一部分被出貨至據點b1的第一交易;以及另一部分被出貨至據點b2的第二交易的情況。另外,於此情況中,也可設定前提為第一包裝體已事先容置了複數個第二包裝體且該第二包裝體係容置了相同材料。或者,容置於第一包裝體中的材料,也可重新再次被容置於複數個第二包裝體當中。於此情況下,可設定前提為容置於第一包裝體中的材料即使經過了再次容置於第二包裝體中之處理也不會變質。
於情況1及情況2中同樣地,設置於據點a的管理裝置10將該材料之材料識別資訊包含進表示第一交易的交易資料D1、表示第二交易的交易資料D2,並分別登錄至區塊鏈中。
此外,設置於據點b1的管理裝置10係透過參照表示第一交易的交易資料D1,來執行對透過第一交易所取得的材料的相同性進行評價之處理。此外,設置於據點2的管理裝置10係透過參照表示第二交易的交易資料D2,來執行對透過第二交易所取得的材料的相同性進行評價之處理。
此外,作為分別設置於據點b1及據點b2的管理裝置10輸出交易履歷的方式,可考慮以下方式1、方式2作為一示例。
方式1係使包裝體的識別資訊包含進交易資料中。各個管理裝置10係透過自區塊鏈中取得包含相同的材料識別資訊及相同的包裝體的識別資訊的一個或複數個交易資料,來輸出表示包含了分叉的流通路徑當中相對應的據點的交易履歷之資訊。
方式2係為將交易履歷資訊包含進交易資料中,且該交易履歷資訊係可特定表示前一個交易內容的交易資料。各個管理裝置10即使不使用材料識別資訊,也能透過追蹤交易履歷資訊而輸出表示包含分叉的流通路徑當中相對應的據點的交易履歷之資訊。
另外,流通路徑分叉的情況並不局限於上述情況1、情況2。此外,流通路徑分叉的情況中,輸出交易履歷的方式並不局限於上述方式1、方式2。
[變形例2]
上述實施型態可變形為對於交易履歷進行存取控制之態樣。
於本變形例當中,各個管理裝置10當中儲存了私密金鑰及公開金鑰之對組。各個管理裝置10所具有的對組與其他管理裝置所具有的對組不同。
交易登錄部13使用私密金鑰來加密交易資料中所含資訊。另外,交易登錄部13針對被指示加密處理之資訊,將其加密後將其包含進交易資料中,針對未被指示加密處理之資訊,在未加密情況下將其包含進交易資料中。
例如,當交易登錄部13取得指示加密交易資訊之資訊時,產生加密了交易資訊的加密交易資訊,並將材料識別資訊、周圍資訊、加密交易資訊包含進交易資料中。
此外,與用於加密資訊的私密金鑰相對應的公開金鑰係向具有該資訊的閱覽權限之據點的管理裝置10公開。於此情況下,於與具有閱覽權限之據點中的相對應的管理裝置10當中,資訊輸出部15透過使用公開金鑰來解密經加密的資訊,來輸出交易履歷。
例如,僅在設置於材料製造商之據點的管理裝置10_2及設置於銷售業者之據點的管理裝置10_4,登錄包含加密交易資訊的交易資料,且於其他各個管理裝置10_1、10_3當中,登錄包含未加密的交易資訊之交易資料。此外,管理裝置10_2所具有的公開金鑰係向管理裝置10_4公開;管理裝置10_4所具有的公開金鑰係向管理裝置10_2公開。於此情況中,作為材料提供者的材料製造商及作為接收者的銷售業者,可解密經加密的交易資訊,以閱覽所有的交易履歷。另一方面,由於分包業者及輸出入業者無法將經加密的交易資訊予以 解密,因此無法閱覽所有的交易履歷。透過本變形例可實現對交易履歷的存取控制,並可限制可閱覽交易履歷的使用者。
另外,於本變形例當中,針對使用私密金鑰來加密交易資訊的示例進行了說明,惟不限於此,亦可加密周圍資訊,亦可加密周圍資訊及交易資訊。此外,於本變形例當中,針對登錄加密交易資訊的管理裝置10係為設置於材料製造商及銷售業者的各個據點的管理裝置10的示例進行了說明,惟不局限於此,亦可於其他的管理裝置10當中進行加密。此外,用於將經加密的交易資訊予以解密的公開金鑰的公開對象之管理裝置10並不限於上述示例。
[變形例3]
上述實施型態可變形為對交易履歷進行存取控制的其他態樣。
於本變形例當中,管理系統1還具有認證伺服器(圖未示出)。管理裝置10的交易取得部14係變形為經由認證伺服器來進行與節點20之間的通訊。
當認證伺服器接收到由交易取得部14對節點20所作的交易資料之檢索請求時,透過將該檢索請求轉送至節點20,來取得符合檢索條件的交易資料。
此時,認證伺服器根據符合檢索條件的交易資料所示的交易之路徑當中與請求端之管理裝置10相對應的交易主體的位置,來判斷是否對包含於該路徑中的各個交易資料具有閱覽權限。上述路徑中的交易主體的位置係可根據儲存於區塊鏈中的交易資料而追蹤交易之路徑,來進行解析。例如,認證伺服器在當該交易主體存在於路徑中的上游的既定位置時,或是存在於下游的 既定位置時,判斷對包含於路徑中的各個交易資料具有閱覽權限。此外,當該交易主體存在於上游的既定位置及下游的既定位置之間時,判斷雖然對於包含在路徑中的交易資料中與該交易主體相關的交易資料具有閱覽權限,但是除此以外並不具有閱覽權限。此外,認證伺服器將自節點20所取得的,符合檢索條件的交易資料當中判斷為具有閱覽權限的交易資料,傳送給請求端之管理裝置10。
本變形例可實現對交易履歷的存取限制,並可限制可閱覽交易履歷的使用者。
[變形例4]
上述實施型態可變形為使用包含於周圍資訊中的包裝樣態照片,來支援使用者所作對於材料的相同性之判斷。
於本變形例當中,資訊輸出部15對表示交易內容的交易資料中所含的周圍資訊之包裝樣態照片、作為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之周圍資訊而獲得的包裝樣態照片進行比較,計算一致度,並且將經計算的一致度輸出。或者,資訊輸出部15亦可於一致度為閾值以下時輸出警告。藉此使得使用者可確認包裝樣態的變化程度,且當變化程度小時可判斷材料為相同的可能性是高的。
此外,資訊輸出部15亦可輸出包含於周圍資訊中的包裝照片之履歷,以作為表示交易履歷之資訊。藉此使得使用者可確認材料的包裝樣態照片的變化,且當變化程度小時可判斷材料為相同的可能性是高的。
如上所述,本變形例可支援使用者所作對材料的相同性之判斷。
[變形例5]
於上述實施型態及變形例當中,針對將表示各個交易主體所執行之處理的交易資料儲存在區塊鏈系統200所儲存的1個區塊鏈中的例子進行了說明。惟上述實施型態亦可變形成也對應依材料的每個交易之路徑來產生區塊鏈的情況。於此情況下,各個區塊鏈係作為區塊的序列而產生,且所述區塊係包含與相對應的路徑中的與交易相關的交易資料。參照圖11~14以說明本變形例。
<本變形例中的節點20之構成>
針對本變形例中區塊鏈系統200當中的各個節點20的各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
區塊鏈儲存部21係變形成可儲存複數個區塊鏈。圖11係為示意性地說明儲存於區塊鏈儲存部21當中的複數個區塊鏈的圖。於此示例當中,儲存了3個區塊鏈C1~C3。複數個區塊鏈C1~C3係與儲存於另一個節點20的區塊鏈儲存部21當中的複數個區塊鏈C1~C3同步。換言之,複數個區塊鏈C1~C3之複製係儲存於各個節點20中的區塊鏈儲存部21中。另外,於圖11當中表示出了3個區塊鏈,惟並不局限本變形例中的區塊鏈的數量。
除了上述構成之外,交易接收部22係變形為用於接收:用於特定作為登錄對象的區塊鏈之資訊、新建區塊鏈之請求、複製區塊鏈之請求。
此外,交易接收部22係經由共享部23而將用於特定為登錄對象的區塊鏈之資訊,連同要登錄的交易資料,廣播至其他的節點20。
除了上述構成之外,區塊加入部24係變形為還具有:(1)以既存的區塊鏈為對象而進行操作之功能(2)新建區塊鏈之功能(3)複製區塊鏈之功能。
(以既存的區塊鏈為對象而進行操作之功能)
當交易接收部22或是共享部23接收到現有區塊鏈的識別資訊及交易資料時,區塊加入部24以該識別資訊所示區塊鏈為對象如上述般進行操作。藉此使得交易資料被記錄到該區塊鏈中。
(新建區塊鏈之功能)
當交易接收部22接收到新建區塊鏈之請求時,區塊鏈加入部24會於區塊鏈儲存部21建立新區塊鏈。此外,區塊加入部24經由共享部23來對其他的節點20廣播新建的區塊鏈。此外,區塊加入部24係將自其他節點20經由共享部23而接收到的新區塊鏈,並儲存至區塊鏈儲存部21中。
(複製區塊鏈之功能)
當交易接收部22接收到複製區塊鏈之請求時,區塊加入部24會建立複製了該請求所示區塊鏈的新區塊鏈,並且將其儲存至區塊鏈儲存部21中。此外,區塊加入部24經由共享部23來將所複製的區塊鏈廣播至其他的節點20。此外,區塊加入部24將自其他節點20經由共享部23而接收到的經複製的區塊鏈,儲存至區塊鏈儲存部21中。
除了上述構成之外,交易輸出部25係變形成以現有的區塊鏈中的其中一者為對象來執行檢索交易資料。
具體地說,交易輸出部25係連同交易資料的檢索條件而接收用於特定區塊鏈的資訊。用於特定區塊鏈的資訊係為儲存於區塊鏈儲存部21當中的現有的區塊鏈的識別資訊。交易輸出部25係透過以該識別資訊所示區塊鏈為對象以上述方式進行操作,自該區塊鏈取得符合檢索條件的交易資料,並將其輸出。
<變形例中管理裝置10之構成>
針對本變形例中的管理裝置10的各個功能區塊構成進行說明。另外,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周圍資訊取得部12係如上述構成。交易登錄部13、交易取得部14及資訊輸出部15係如下述變形。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交易登錄部13係變形為具有:(1)特定現有的區塊鏈之功能;(2)請求新建區塊鏈之功能;及(3)請求區塊鏈之複製之功能。
(特定現有的區塊鏈之功能)
交易登錄部13將現有區塊鏈中的任何一者,特定為要登錄交易資料的區塊鏈。具體地說,交易登錄部13取得要登錄為交易資料的表示與交易相關之處理的資訊、以及作為該交易對象的材料之材料識別資訊。交易登錄部13係根據材料識別資訊,來特定出與該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現有區塊鏈。
例如,交易登錄部13透過參照表來特定要進行登錄的區塊鏈,其中該表中對材料識別資訊及區塊鏈的識別資訊賦予了關聯。圖12係為用於說 明對材料識別資訊及區塊鏈的識別資訊賦予了關聯的表的一示例的圖。於圖12當中,例如對材料識別資訊「M1」賦予關聯區塊鏈的識別資訊「C1」。於下文中,將藉由「M1」等來識別的材料記載為「材料M1」等,將藉由「C1」等來識別的區塊鏈記載為「區塊鏈C1」等。於此示例當中,區塊鏈C1係對應材料M1被交易之路徑。此外,區塊鏈C2係對應材料M2被交易之路徑。此外,區塊鏈C3係對應材料M3被交易之路徑。另外,該表可個別地儲存於各個管理裝置10當中,亦可儲存並共享至可與各個管理裝置10通訊的裝置(例如圖未示出的資料庫伺服器)等中。
另外,作為取代上述參照表之作法,交易登錄部13亦可透過從區塊鏈系統200中檢索記錄有包含該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之區塊鏈,來特定要登錄的區塊鏈。具體地說,交易登錄部13可將檢索條件發送至節點20,其中所述檢索條件係以各個區塊鏈為對象而檢索包含該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
此外,交易登錄部13係將建立好的交易資料,連同特定出的區塊鏈的識別資訊發送至節點20。藉此使得該交易資料被登錄於該交易資料所示與處理相關的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中。
(請求新建區塊鏈之功能)
交易登錄部13對節點20請求新建要登錄交易資料的區塊鏈。新建的請求係在尚未有對應包含交易之路徑之區塊鏈時執行。作為一示例,如此的新建請求,係由與存在於交易之路徑最上游側的交易主體(例如材料製造商)相對應的管理裝置10來執行。
具體地說,交易登錄部13在當經由輸入裝置來取得指示新建新區塊鏈之資訊時,對節點20請求新建新區塊鏈。
此外,當完成新建時,交易登錄部13以該新區塊鏈為對象,登錄表示與交易相關之處理的交易資料。如上述般,當以存在於交易之路徑的最上游的交易主體為起點而開始了新的材料交易時,產生相對應的區塊鏈並且開始記錄交易。
另外,指示新建之資訊並不局限於經由輸入裝置來取得。例如,交易登錄部13可在當執行上述「特定現有的區塊鏈之功能」而無法特定該區塊鏈時,當作已取得指示新建之資訊而進行操作。
此外,交易登錄部13係對新建好的區塊鏈之識別資訊、材料識別資訊賦予關聯,並登錄於圖12所示表中。
(請求複製區塊鏈的功能)
交易登錄部13對節點20請求透過複製來產生要登錄交易資料的區塊鏈之處理。複製之請求係在當包含交易之路徑分叉時執行。包含交易之路徑分叉係指被交易的材料的一部分以及另一部分,分別地分叉為不同的路徑而被交易。作為此請求複製的一示例,可藉由與使交易分叉的交易主體相對應的管理裝置10來執行。
具體地說,交易登錄部13在經由輸入裝置而取得指示複製區塊鏈之資訊時,對節點20請求複製區塊鏈。另外,指示複製之資訊當中係包含作為複製源之區塊鏈的識別資訊。
此外,當完成複製時,交易登錄部13以複製源之區塊鏈為對象來登錄交易資料,該交易資料係表示於與分叉的其中一方的交易相關之處理。此外,交易登錄部13以複製出的區塊鏈為對象來登錄交易資料,該交易資料係表示與分叉的另一方的交易相關之處理。
圖13係為示意性地說明當交易分叉時所複製的區塊鏈的圖。如圖13的左圖所示,當由製造商A進行自分包業者a購買材料M(例如100袋)的交易時,產生區塊鏈C1,登錄交易資料D1及D2。交易資料D1係表示分包業者a出貨了材料M100袋的交易明細。交易資料D2係表示已到貨該材料M100袋至材料製造商A的交易明細。
之後,當由材料製造商A將材料M的一部分(例如60袋)銷售給A貿易商,並將另一部分(例如40袋)銷售給B貿易商時,產生作為區塊鏈C1之複製的區塊鏈C1_1。於區塊鏈C1當中登錄有交易資料D3、D4。交易資料D3係表示材料製造商A出貨了材料M60袋的交易明細。交易資料D4係表示已到貨了材料M60袋至A貿易商的交易明細。區塊鏈C1_1當中登錄有交易資料D5、D6。交易資料D5係表示材料製造商A出貨了材料M40袋的交易明細。交易資料D6係表示已到貨了材料M40袋至B貿易商的交易明細。
另外,於圖13的示例當中,為了簡化其說明而說明將1個交易資料記錄於1個區塊中的例子,惟亦可將複數個資料記錄於1個區塊中。
交易取得部14係變形為連同交易資料的檢索條件,將用於特定作為對象的區塊鏈之資訊發送至節點20。交易取得部14亦可為例如參照上述表,於其中對材料識別資訊及區塊鏈的識別資訊賦予了關聯。藉此使得交易取 得部14可從與特定的材料識別資訊相對應的區塊鏈中,取得符合檢索條件的交易資料。
資訊輸出部15係根據與材料的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中所含的各個交易資料的登錄順序,輸出表示該材料的交易履歷的資訊。具體地說,資訊輸出部15參照所述表,特定出被賦予關聯至該材料之材料識別資訊的區塊鏈,以作為與材料的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包含於所特定出的區塊鏈中的交易資料係全部為表示該材料的交易內容。因此,資訊輸出部15經由交易取得部14而自該區塊鏈取得全部的交易資料。此外,資訊輸出部15輸出表示交易履歷的資訊,該交易履歷中係依照登錄順序以該順序來排列所取得的交易資料。
<本變形例之操作>
(交易資料之登錄操作)
圖14係為表示登錄裝置10登錄交易資料之操作S5的流程圖。
於步驟S501當中,交易登錄部13藉由新交易之開始等,來判斷是否取得了指示新建區塊鏈之資訊。當步驟S501為「是」時,執行下個步驟S502之處理。當步驟S501為「否」的情況係如下所述。
於步驟S502當中,交易登錄部13對節點20請求新建區塊鏈。
於步驟S503當中,產生表示交易主體所作與交易相關而執行之處理的交易資料。
於步驟S504當中,於步驟S503中所產生的交易資料係透過步驟S502的請求而被登錄到新建好的區塊鏈中。由於步驟S503~S504的處理與圖7所示步驟S101~S105的處理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
另一方面,當步驟S501為「否」時,執行下個步驟S505之處理。於步驟S505當中,交易登錄部13係透過交易之路徑的分叉等,來判斷是否取得了指示複製區塊鏈之資訊。當步驟S505為「是」時,執行下個步驟S506之處理。關於步驟S505為「否」的情況係如下所述。
於步驟S506當中,交易登錄部13係對節點20請求複製區塊鏈。
其後,以於步驟S506當中所複製的複製出的區塊鏈、複製源之區塊鏈為對象,分別地執行步驟S503~S504之處理。藉此,使得表示與經分叉的各個交易相關之處理的交易資料被登錄至不同的區塊鏈中。
另一方面,當步驟S505為「否」時,執行下個步驟S507之處理。於步驟S507當中,交易登錄部13特定出要登錄交易資料的現有區塊鏈。對現有區塊鏈所作的特定,係透過參照上述表來進行。
其後,以步驟S507中所特定出的區塊鏈為對象,執行步驟S503~S504之處理。藉此,使得表示與相對應的交易相關之處理的交易資料,被登錄至與相對應的交易之路徑所對應的區塊鏈中。
至此,登錄裝置10結束操作S5。
由於本變形例中對材料的相同性進行評價之操作係與圖8所示操作S2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惟有所不同的是,於步驟S202當中,在取得表示交易內容的交易資料時,是在特定出與該交易相對應的區塊鏈之識別資訊後進行操作。
此外,本變形例當中輸出交易履歷之操作係與圖9所示操作S3相同,因此不再重複詳細說明。惟有所不同的是,於步驟S302當中係將包含相同的材料識別資訊之事項作為檢索條件,並獲得複數個交易資料,而於此取而代之的是取得與該材料識別資訊對應的區塊鏈中所含的所有的交易資料。
如上所述,於本變形例當中,即使是依材料的每個交易之路徑來產生區塊鏈之型態,也與上述實施型態相同,可在材料的供應鏈中保證材料的相同性的同時,更為確保交易對象的可追蹤性。
[基於軟體的實現示例]
管理裝置10的功能性的各個區塊(特別是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11、交易登錄部13、交易取得部14、以及資訊輸出部15);節點20的功能性的各個區塊(區塊鏈儲存部21、交易接受部22、共享部23、區塊加入部24以及交易輸出部25),係可藉由形成於積體電路(IC晶片)等的邏輯電路(硬體)來實現,亦可藉由軟體來實現。於後者情況中,管理裝置10及節點20分別可使用例如電腦(電子計算機)來構成。圖15係表示用作管理裝置10及節點20的電腦的物理構成之示例的方塊圖。
(管理裝置10的物理構成)
管理裝置10係可由如圖15所示般的,具備了總線110、處理器101、主記憶體102、輔助記憶體103、通訊介面104、輸出入介面105的電腦所構成。處理器101、主記憶體102、輔助記憶體103、通訊介面104及輸出入介面105係經由總 線110而彼此連接。輸出入介面105係與傳感器30、輸入裝置40、輸出裝置50連接。
作為處理器101,可使用例如: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微控制器、或是此等之組合等。
作為主記憶體102,可使用例如半導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
作為輔助記憶體103,可使用例如快閃記憶體、硬式磁碟機(Hard Disk Drive,HDD)、固態式磁碟機(Solid State Drive,SSD)、或是此等之組合。輔助記憶體103當中係儲存了用於使處理器101執行所述管理裝置10的操作S1、S2、S3、S5的程式(電腦程式產品)。處理器101將儲存於輔助記憶體103的程式展開至主記憶體102上,並執行展開好的程式中所包含的各個指令。此外,輔助記憶體103當中係儲存處理器101為了使所述電腦作為管理裝置10進行操作而參照的各種資料。
通訊介面104為連接至網路91的介面。
作為輸出入介面105,可使用例如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紅外線或是藍芽(Bluetooth®)等的短距通訊介面或是此等之組合。
作為傳感器30,如上所述,可使用例如照相機、氣味傳感器、或是此等之組合。作為輸入裝置40,可使用例如鍵盤、滑鼠、觸控面板、麥克風、或是此等之組合。作為輸出裝置50,可使用例如顯示器、印表機、揚聲器或是此等之組合。
(節點20的物理構成)
節點20係可由如圖15所示般的,具備了總線210、處理器201、主記憶體202、輔助記憶體203、通訊介面204、通訊介面205的電腦所構成。處理器201、主記憶體202、輔助記憶體203、通訊介面204及通訊介面205係經由總線210而彼此連接。
作為處理器201,可使用例如微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微控制器、或是此等之組合等。
作為主記憶體202,可使用例如半導體RAM等。
作為輔助記憶體203,可使用例如快閃記憶體、HDD、SSD、或是此等之組合。輔助記憶體203當中儲存用於使所述電腦作為節點20進行操作的程式。處理器201將儲存於輔助記憶體203中的程式展開至主記憶體202上,並執行所展開的程式中所包含的各個指令。此外,輔助記憶體203當中儲存:所述區塊鏈、以及處理器201為了使所述電腦作為節點20進行操作而參照的各種資料。
通訊介面204為連接至網路91的介面。通訊介面205為連接至網路92的介面。
另外,所述各個程式亦可儲存於外部記錄媒體,並且透過由外部記錄媒體讀取而提供至所述電腦中,以取代分別儲存於輔助記憶體103或203之作法。作為外部記錄媒體,可使用電腦可讀取的「非暫時性有形媒體」,例如磁帶、磁碟、磁卡、半導體記憶體、可編程邏輯電路等。此外,所述各個程式可經由可傳送的任意傳輸媒體(通訊網路或廣播電波等)而供給至電腦。此 外,本發明之一態樣當中,各個程式亦能夠以各個程式藉由電子傳輸方式而體現的,嵌入於載波中的資料訊號之型態來實現。
此外,用於分別實現管理裝置10及節點20的各項功能的電腦程式產品亦包含於本發明範圍內。所述電腦程式產品係經由至少1個電腦,來載入經由任意傳輸媒體所提供的程式,並使所述電腦執行至少1個程式指令。藉此,使得所述至少1個電腦所具備的處理器執行根據所述程式指令所作處理,以藉此來實現管理裝置10及節點20的各項功能。此電腦程式產品係用於使載入了程式的至少1個電腦執行管理裝置10所執行的管理方法中的各個步驟。
[整理]
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裝置係為配置於據點的管理裝置,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所述管理裝置具備: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其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之材料識別資訊;及交易登錄部,其係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區塊鏈中,所述區塊鏈當中,包含交易資料的區塊的序列係被複數個節點共享,且使用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所述複數個節點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根據所述構成,可使用材料識別資訊而確實地將現實世界中的材料、交易資料之間賦予關聯,並且透過使該管理裝置設置於供應鏈的各個據點中,來進一步地確保可追蹤性。
較佳地,於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裝置當中,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係產生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識別資訊,其表示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 量,且所述管理裝置還具備:交易取得部,其係自所述區塊鏈取得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評價部,其透過對所取得的交易資料中所含的材料識別資訊、由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進行比較,來輸出評價資訊,所述評價資訊當中對所述交易資料所示材料、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之間的相同性進行了評價。
根據所述構成,可於供應鏈的據點中,判斷此次交易中所獲得的材料、記錄於表示前一個交易的交易資料中的材料之間的相同性。
較佳地,於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裝置當中還具備:交易取得部,其自所述區塊鏈取得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一個或複數個交易資料,且所述評價部係根據所取得的各個交易資料的登錄順序,輸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履歷之資訊。
根據所述構成,可於供應鏈的據點中,確認於交易中所獲得的材料之交易履歷。
較佳地,於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裝置當中,所述區塊鏈係依所述材料的每個交易之路徑,並作為區塊的序列而產生,所述區塊係包含表示所述路徑中的交易內容的所述交易資料,其中,所述交易登錄部將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登錄至與所述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中,且所述管理裝置還具備:交易履歷輸出部,其根據與所述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中所包含的交易資訊之登錄順序,來輸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履歷之資訊。
根據所述構成,可於依每個交易之路徑產生區塊鏈的型態中,也能夠在供應鏈的據點中確認於交易中所獲得的材料的交易履歷。
較佳地,於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裝置當中還具備周圍資訊取得部,其係用於取得周圍資訊,所述周圍資訊係表示作為交易對象之材料的周圍的狀況,所述交易登錄部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及所述周圍資訊的所述交易資料登錄至所述區塊鏈中,所述交易履歷輸出部將所述周圍資訊之履歷包含進表示所示交易履歷之資訊中並將其輸出。
根據所述構成,使得使用者可針對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確認其是否是在周圍狀況為適當的狀態下流通而得。
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系統係具備:所述管理裝置,且所述管理裝置係配置於複數個據點中的每一個據點中,且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以及區塊鏈系統,其係由所述複數個節點所構成。
根據所述構成,可使用材料識別資訊而確實地將現實世界中的材料、交易資料之間賦予關聯,並且可進一步地確保可追蹤性。
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方法為於所述管理方法當中,管理裝置係配置於據點中,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且由所述管理裝置來進行以下步驟: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的材料識別資訊之步驟;及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區塊鏈中之步驟,其中於所述區塊鏈當中,包含交易資料的區塊的序列係被複數個節點共享,且使用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所述複數個節點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根據所述構成,可達到與所述管理裝置相同的功效。
本發明一態樣之管理程式係用於使電腦作為如所述管理裝置發揮作用之程式(電腦程式產品),其使電腦作為所述各單元發揮作用。
根據所述構成,可達到與所述管理裝置相同的功效。
本發明一態樣之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其中儲存了所述管理程式。
根據所述構成,可達到與所述管理裝置相同的功效。
[附錄事項]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各實施型態,於請求項所示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將不同實施型態中所分別揭示的技術手段組合而獲得的實施型態,亦包含於本發明技術範圍內。另外,可透過將於不同實施型態中所分別揭示的技術手段組合,而形成新的技術特徵。
10:管理裝置
11: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
12:周邊資訊取得部
13:交易登錄部
14:交易取得部
15:資訊輸出部
20:節點
30:傳感器

Claims (10)

  1. 一種管理裝置,其特徵為其係配置於據點,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之供應鏈,所述管理裝置具備: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其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之材料識別資訊,其中所述特徵量係指所述材料本身特性的特徵量;及交易登錄部,其係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區塊鏈中,所述區塊鏈當中,包含交易資料的區塊的序列係被複數個節點共享,且使用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所述複數個節點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理裝置,其中,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產生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識別資訊,其表示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且所述管理裝置還具備:交易取得部,其係自所述區塊鏈取得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及評價部,其透過對所取得的交易資料中所含的材料識別資訊、由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產生部所產生的材料識別資訊進行比較,來輸出評價資訊,所述評價資訊當中對所述交易資料所示材料、透過交易所獲得的材料之間的相同性進行了評價。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管理裝置,其中還具備: 交易取得部,其自所述區塊鏈取得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一個或複數個交易資料;及交易履歷輸出部,其根據所取得的各個交易資料的登錄順序,輸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履歷之資訊。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管理裝置,其中,所述區塊鏈係依所述材料的每個交易之路徑,並作為區塊的序列而產生,所述區塊係包含表示所述路徑中的交易內容的所述交易資料,其中,所述交易登錄部將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登錄至與所述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中,且所述管理裝置還具備:交易履歷輸出部,其根據與所述交易之路徑相對應的區塊鏈中所包含的交易資訊之登錄順序,來輸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履歷之資訊。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管理裝置,其中還具備周圍資訊取得部,其係用於取得周圍資訊,所述周圍資訊係表示作為交易對象之材料的周圍的狀況,所述交易登錄部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及所述周圍資訊的所述交易資料登錄至所述區塊鏈中,所述交易履歷輸出部將所述周圍資訊之履歷包含進表示所示交易履歷之資訊中並將其輸出。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理裝置,其中所述材料識別資訊係利用所述傳感器感測所述材料本身所獲得的信息而生成。
  7. 一種管理系統,其特徵為具備: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管理裝置,且所述管理裝置係配置於複數個據點中的每一個據點中,且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及區塊鏈系統,其係由所述複數個節點所構成。
  8. 一種管理方法,其特徵為於所述管理方法當中,管理裝置係配置於據點中,所述據點係構成對製品之材料進行交易的供應鏈,且由所述管理裝置來進行以下步驟:使用利用傳感器所取得的表示所述材料之資訊,來產生表示所述材料中所固有的特徵量的材料識別資訊之步驟,其中所述特徵量係指所述材料本身特性的特徵量;及將包含所述材料識別資訊的交易資料,作為表示所述材料的交易內容之交易資料而登錄至區塊鏈中之步驟,其中於所述區塊鏈當中,由複數個節點共享包含交易資料的區塊的序列,且使用既定的共識演算法而於所述複數個節點之間加入被批准的區塊。
  9. 一種管理程式,其特徵在於其係用於使電腦作為如請求項1所述之管理裝置發揮作用之程式,其使電腦作為所述各單元發揮作用。
  10. 一種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其中儲存了如請求項9所述之管理程式。
TW109122091A 2019-07-02 2020-06-30 管理裝置、管理系統、管理方法、管理程式及記錄媒體 TWI794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3793 2019-07-02
JP2019123793 2019-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401A TW202109401A (zh) 2021-03-01
TWI794613B true TWI794613B (zh) 2023-03-01

Family

ID=7410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091A TWI794613B (zh) 2019-07-02 2020-06-30 管理裝置、管理系統、管理方法、管理程式及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7451A1 (zh)
EP (1) EP3996014A4 (zh)
JP (2) JP6861327B1 (zh)
CN (1) CN114008606A (zh)
TW (1) TWI794613B (zh)
WO (1) WO2021002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07561A (ja) * 2022-01-24 2023-08-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不正確認システム及び不正確認方法
WO2023228533A1 (ja) * 2022-05-24 2023-1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情報処理装置、製造履歴表示システム、製造履歴表示方法、及び製造履歴表示プログラム
WO2024080277A1 (ja) * 2022-10-11 2024-04-18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トレーサビリティ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30293A (zh) * 2016-12-21 2018-08-16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用於讀取包括一物理不可複製函數之一標記之讀取器裝置
CN108614974A (zh) * 2018-04-24 2018-10-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快递信息隐私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方法
US20180322561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fulfillment via blockchain
US20180365633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cking objects using a trusted led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65298A1 (en) * 2007-05-25 2010-03-24 Hussmann Corpor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US11716211B2 (en) * 2016-10-01 2023-08-01 James L. Schmeling 3D-printed packaging with blockchain integration
US9439995B2 (en) * 2014-04-18 2016-09-13 Thomas A. Conroy Method and system of a network of diffusers including a liquid level sensor
US10336007B2 (en) * 2014-05-09 2019-07-0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ensor fusion for powder b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ntrol
CN105959119A (zh) * 2016-06-09 2016-09-21 惠众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随机加密物理信息区块链防伪方法、系统和装置
US10467586B2 (en) * 2017-03-23 2019-11-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lockchain ledgers of material spectral signatures for supply chain integrity management
US20180288364A1 (en) * 2017-03-30 2018-10-04 Zen-Me Labs Oy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sory environment replication
JP7060221B2 (ja) 2017-03-31 2022-04-26 Necソリューションイノベータ株式会社 物品情報管理装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755230B2 (en) * 2017-05-19 2020-08-25 Zest Labs, Inc. Process and condition recording and validation using a blockchain
EP4296926A3 (en) * 2017-05-23 2024-01-24 Materialytics, LLC Distributed ledger for physical material
US20190258986A1 (en) * 2018-02-22 2019-08-22 Idlogiq Inc. Secure distributed supply chain transa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US20210272037A1 (en) * 2018-07-24 2021-09-02 Truckl Llc Systems for supply chain event management
CN109087005B (zh) * 2018-08-03 2022-03-15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智能合约与雾计算的商品物流环境的监测方法
US11522690B2 (en) * 2019-06-07 2022-12-06 Bengala Technologies, Ll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30293A (zh) * 2016-12-21 2018-08-16 德商馬克專利公司 用於讀取包括一物理不可複製函數之一標記之讀取器裝置
US20180322561A1 (en) * 2017-05-04 2018-11-08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fulfillment via blockchain
US20180365633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cking objects using a trusted ledger
CN108614974A (zh) * 2018-04-24 2018-10-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快递信息隐私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03586A (ja) 2021-07-15
JP6861327B1 (ja) 2021-04-21
US20220207451A1 (en) 2022-06-30
EP3996014A1 (en) 2022-05-11
EP3996014A4 (en) 2023-06-28
CN114008606A (zh) 2022-02-01
WO2021002284A1 (ja) 2021-01-07
TW202109401A (zh) 2021-03-01
JPWO2021002284A1 (ja) 2021-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4613B (zh) 管理裝置、管理系統、管理方法、管理程式及記錄媒體
US101764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providing provenance of product using blockchain
US20230092012A1 (en) Adding Additional Value to NFTs
US1128856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of tracking and tracing for supply chain by the use of barcode and peer review
AU20182051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nd providing provenance of product using blockchain
US20170054611A1 (en) Trust framework for platform data
JPWO2021002226A5 (zh)
CN107431622A (zh) 发生在供应链中的单元化追踪
US20230073859A1 (en) Digital Twin NFT Listing
CN112771620A (zh) 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来管理解析信息的技术
JP2016507835A (ja) 無認可製品検出技法
US9208494B2 (en) Code based product track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201902666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products using blockchain
US20200045538A1 (en)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authenticity of an item
CN110765488B (zh) 数据存储与读取方法和电子设备
CA2880014C (en) Transaction support system
WO2021124878A1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履歴参照プログラム
JP7299576B2 (ja) 物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物品管理方法
WO2020246623A1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Singh et al. A Conceptual Prototype for Transparent and Traceable Supply Chain Using Blockchain
WO2021002283A1 (ja) 評価装置、評価システム、評価方法、評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Sharma et al. A multilevel authentication-based blockchain powered medicine anti-counterfeiting for reliable Io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O202204060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 of tracking &amp; tracing for supply chain by the use of barcode and peer review
Purwar et al. Product Identification using Blockchain
JP2013109728A (ja) ミルシート閲覧方法およびミルシート閲覧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