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798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798B
TWI792798B TW110148298A TW110148298A TWI792798B TW I792798 B TWI792798 B TW I792798B TW 110148298 A TW110148298 A TW 110148298A TW 110148298 A TW110148298 A TW 110148298A TW I792798 B TWI792798 B TW I7927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breaking
electronic device
base
targe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8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7427A (zh
Inventor
陳奇男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8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279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7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7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42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Noodl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殼、第二機殼、目標元件、擊破件、彈性件以及卡止件。第二機殼適以組設至第一機殼並包括推頂件及止擋限位肋。目標元件、擊破件及彈性件容設於第一機殼之容置空間。擊破件可移動地位於目標元件的一側。彈性件提供彈力以帶動擊破件往目標元件移動。卡止件可移動地卡扣擊破件。當第二機殼組設至第一機殼時,推頂件推抵卡止件移動並解除卡扣擊破件,擊破件向目標元件移動,至止擋限位肋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之間。當第二機殼拆離第一機殼以移除止擋限位肋時,擊破件藉由彈性件之彈力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具擊破防護機制之電子裝置。
現有之電子裝置中,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感應晶片常應用於儲存設備,並安裝於機台機殼內部。為避免其他使用者在未經同意的狀況下擅自拆解及破壞機台,進而輕易竊取機台內部資訊,如何解決機台安全保密防護機制成為現今之課題。
鑒於上述,本揭示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殼、第二機殼、目標元件、擊破件、彈性件以及卡止件。第一機殼具有容置空間。第二機殼適以組設至第一機殼並包括推頂件及止擋限位肋。目標元件容設於該容置空間。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且位於目標元件的一側。彈性件設置於容置空間內並提供彈力以帶動擊破件往目標元件移動。卡止件可移動地設置於擊破件遠離目標元件之一側,卡止件卡扣擊破件。當第二機殼組設至第一機殼時,推頂件推抵卡止件移動並解除卡扣擊破件,擊破件向目標元件移動,至止擋限位肋位於擊破件與目標元件之間。當第二機殼拆離第一機殼以移除止擋限位肋時,擊破件藉由彈性件之彈力往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
綜上,本揭示實施例之電子裝置可以利用直接組設於第二機殼之止擋限位肋來擋止擊破件。因此,若欲將第二機殼拆離第一機殼時,止擋限位肋會解除擋止擊破件,致彈性件之彈力帶動擊破件撞擊目標元件,進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有心人士拆解電子裝置以竊取內部資料,而無法及時被發現。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揭示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揭示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圖1為本揭示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揭示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部分組件及目標元件之分解示意圖。圖3為係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尚未組裝至第一機殼時,電子裝置之局部剖面圖。圖4及圖5分別為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組裝至第一機殼之組裝示意圖(一)及(二)。圖6為於圖5所示之組裝狀態時,推頂件、止擋限位肋與擊破件之位置關係示意圖。圖7為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遠離第一機殼而觸發擊破件之示意圖。
請先參閱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可以是例如筆記本電腦、桌機、伺服器、行動裝置、平板等任何有需要防止外殼被物理破壞,使得內部資料被竊取之電子裝置100。
由圖1至圖3可見,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殼10及第二機殼20。第一機殼10具有容置空間11。第二機殼20適以組設至第一機殼10,第二機殼20包括推頂件21及止擋限位肋22。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100之第一機殼10及第二機殼20係為相互垂直組設之機殼,且第二機殼20係由圖1所示之上方向下方組設至第一機殼10。但本揭示不以此為限,第二機殼20亦可以是由任意方向組設至第一機殼10,而組設的角度也不以直角為限。
由圖1及圖2可知,電子裝置100更包括目標元件30,且目標元件30將容設於容置空間11。在本實施例中,目標元件30可為NFC感應晶片,且可組設於一較為大片之基板31上,以在目標元件30的周圍設置所需的感應線路。由於NFC感應晶片具有可無線感應之特性,當要確認第一機殼10及第二機殼20是否有被拆開,而被竊取內部資料時,可先透過從第一機殼10外側感應目標元件30是否仍能正確感應讀取。若能正確感應讀取,表示目標元件30尚未被破壞。在其他實施態樣中,目標元件30也可以是任意可響應無線感測讀取之晶片。
電子裝置100更包括擊破件40、彈性件50以及卡止件60。擊破件40可移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11且位於目標元件30的一側。由圖2可見,目標元件30位於圖面右側之位置,而擊破件40則是位於左側。擊破件40會對應於目標元件30設置。彈性件50設置於容置空間11內並提供彈力以帶動擊破件40往目標元件30移動,藉此可透過彈力帶動擊破件40撞擊目標元件30,以毀損目標元件30。作動方式將於後詳述。
由圖2及圖3可見,第二機殼20未組設至第一機殼10時,卡止件60可移動地設置於擊破件40遠離目標元件30之一側。卡止件60卡扣擊破件40。如圖4及圖5所示,當第二機殼20組設至第一機殼10時,推頂件21推頂卡止件60移動並解除卡扣擊破件40,擊破件40向目標元件30移動,至止擋限位肋22位於擊破件40與目標元件30之間並擋止擊破件40。隨後,如圖7所示,當第二機殼20拆離第一機殼10以移除止擋限位肋22時,止擋限位肋22遠離擊破件40與目標元件30,擊破件40藉由彈性件50之彈力往目標元件30移動,並撞擊目標元件30。
藉此,電子裝置100可利用直接組設於第二機殼20之止擋限位肋22來止擋擊破件40。由於第二機殼20之止擋限位肋22為預先組設或與第二機殼20為一體成型之組件,故不會有盲組而無法確認第二機殼20與止擋限位肋22是否正確組裝之問題。由於以固定形狀之組件來取代需要對應彈性變形的卡扣組件,故相較先前技術可使用較小空間完成所有組件之設置,亦無需擔心其中的結合裝置的彈性元件是否因組裝過程中未正確受力而毀損。另外,利用卡止件60可在第二機殼20未組設至第一機殼10前,防止擊破件40撞擊目標元件30。一旦第二機殼20被物理性破壞而拆離第一機殼10,第二機殼20即會帶動止擋限位肋22向上移動而解除擋止擊破件40,而使擊破件40未受箝制而可自由移動。此時,彈性件50之彈力即會帶動擊破件40朝向目標元件30的方向移動,而撞擊目標元件30,使得目標元件30受到毀損。
一旦目標元件30被毀損後,即使第二機殼20被重新組回第一機殼10,而由外觀看來似乎正常無破壞。透過無線讀取目標元件30而無法正確感應讀取,即可得知目標元件30已被毀損。進而得知電子裝置100可能被破壞,且內部資料或組件可能已被不正常竊取。
由圖1可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殼20之止擋限位肋22為二平行直肋片,以一間距相間隔且彼此平行的方式設置。由圖2可見,擊破件40包括固定座41及撞針42,撞針42固設於固定座41。在本實施例中,撞針42係以黏固的方式固定於固定座41。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是使用一體成型的固定座41及撞針42,又或者是透過緊配、螺鎖等方式將撞針42固定於固定座41。固定座41具有二側翼部411。由圖5及圖6可知,當第二機殼20組設至第一機殼10時,為二平行直肋片形式之止擋限位肋22將分別擋止固定座41之二側翼部411,以將擊破件40擋止於所需位置。
電子裝置100更包括基座70,第一機殼10更包括側壁12。由圖1及圖4可見,基座70組設於側壁12並容設於容置空間11內。目標元件30設置於基座70及側壁12之間。擊破件40可移動地穿設於基座70,彈性件50設置於基座70及擊破件40之間,以提供擊破件40所需之彈力。
在本實施例中,由圖2及圖3可見,固定座41更包括容置槽412及定位柱413,定位柱413設置於容置槽412中。彈性件50一端穿設於定位柱413且容設於容置槽412中,另一端頂抵於基座70。藉此,當擊破件40之固定座41受力向左移動時,彈性件50即因壓縮而產生彈力,以給予擊破件40向右側移動之作用力。
由圖2可知,基座70包括第一座體71及第二座體72。第一座體71及第二座體72分別自擊破件40之左右二側相對組設,並使擊破件40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座體71及第二座體72之間。目標元件30、擊破件40、彈性件50及卡止件60可如圖1及圖3所示先組設於基座70後,再將基座70組設至第一機殼10之側壁12,而使該些組件容置於容置空間11中。藉此,可先利用基座70將所有組件組設好成為一個模組後,再組設至第一機殼10。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在第一機殼10內對應成型與基座70相對應之形狀結構,而不另外利用單獨的基座70,亦可完成各元件之組設。再者,利用第一座體71及第二座體72對應組合形式之基座70,可先將擊破件40、彈性件50及卡止件60都先一一組設於第一座體71後,再將第二座體72對應鎖固於第一座體71,即可快速且確實地完成各組件之設置及其相對位置之設置。
由圖2及圖3可見,基座70更包括彈簧73,二端分別頂抵於基座70及卡止件60,以提供卡止件60相對於基座70移動之作用力。當擊破件40、彈性件50及卡止件60先組設至第一座體71及第二座體72時,為方便組裝,卡止件60與擊破件40可先不互相卡扣。此時擊破件40在彈性件50之推頂下將遠離卡止件60。當第一座體71及第二座體72鎖固後,可將卡止件60向圖3所示之下方移動後,再將擊破件40向後方移動。一旦擊破件40向後方移動至底,則可釋放施加於卡止件60的作用力。此時卡止件60在彈簧73的彈性作用力下向上復位,而卡扣於擊破件40,而完成如圖3所示之卡扣狀態。
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不設置彈簧73,而利用手動操作方式使卡止件60上、下移動,亦可完成對擊破件40之卡扣。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及圖3可見,卡止件60包括限位柱61穿設於彈簧73內,以提供彈簧73不會左右歪斜之定位作用。
又,如圖2及圖3所示,卡止件60具有開口向上之第一卡勾62,擊破件40之固定座41於鄰近卡止件60之一側具有開口向下之第二卡勾414,第二卡勾414對應勾合於第一卡勾62。藉此,以完成卡止件60對擊破件40之卡扣。且藉由上、下對應方向之第一卡勾62與第二卡勾414的設置,一旦卡止件60被向下推頂,即可解除對擊破件40之卡扣。而當第二機殼20拆離於第一機殼10時,第二卡勾414會錯位於第一卡勾62。藉此,在第二機殼20拆離於第一機殼10時,第一卡勾62不會再向上卡扣回第一卡勾62,以避免擊破件40無法撞擊目標元件30。
由圖4可見,止擋限位肋22之長度會大於推頂件21之長度。如此,在推頂件21將卡止件60向下推頂前,止擋限位肋22可先擋止於擊破件40前方,而避免卡止件60與擊破件40之卡扣狀態解除時,擊破件40直接撞擊目標元件30。
詳細來說,為避免第二機殼20帶動推頂件21向上移動而使卡止件60因彈簧73向上移動時,又再次卡扣於擊破件40。止擋限位肋22在第二機殼20上的設置位置可略靠圖4所示的右方一些。使得當止擋限位肋22擋止固定座41之二側翼部411時,固定座41可較卡止件60卡扣時,略向右方移動一些,但又不至於撞擊目標元件30。如此,即使推頂件21向上移動而使卡止件60因彈簧73向上移動時,也不會再次卡扣於擊破件40。擊破件40於解除擋止時,即會撞擊目標元件30,達到避免有心人士拆解電子裝置100以竊取內部資料,而無法及時被發現之目的。
綜上,本揭示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可利用直接組設於第二機殼20之止擋限位肋22來擋止擊破件40。由於第二機殼20之止擋限位肋22為預先組設或與第二機殼20為一體成型之組件,故不會有盲組而無法確認第二機殼20與止擋限位肋22是否正確組裝之問題。此外,由於以固定形狀之組件來取代需要對應彈性變形的卡扣組件,故可使用較小空間完成所有組件之設置,亦無需擔心其中的結合裝置的彈性元件是否因組裝過程中未正確受力而毀損。另外,利用卡止件60可在第二機殼20未組設至第一機殼10前,防止擊破件40撞擊目標元件30。
100:電子裝置 10:第一機殼 11:容置空間 12:側壁 20:第二機殼 21:推頂件 22:止擋限位肋 30:目標元件 31:基板 40:擊破件 41:固定座 411:側翼部 412:容置槽 413:定位柱 414:第二卡勾 42:撞針 50:彈性件 60:卡止件 61:限位柱 62:第一卡勾 70:基座 71:第一座體 72:第二座體 73:彈簧
[圖1]係本揭示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2]係本揭示一實施例電子裝置之部分組件及目標元件之分解示意圖。 [圖3]係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尚未組裝至第一機殼時,電子裝置之局部剖面圖。 [圖4]係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組裝至第一機殼之組裝示意圖(一)。 [圖5]係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組裝至第一機殼之組裝示意圖(二)。 [圖6]係於圖5所示之組裝狀態時,推頂件、止擋限位肋與擊破件之位置關係示意圖。 [圖7]係本揭示一實施例第二機殼遠離第一機殼而觸發擊破件之示意圖。
100:電子裝置
10:第一機殼
11:容置空間
12:側壁
20:第二機殼
21:推頂件
22:止擋限位肋
40:擊破件
41:固定座
411:側翼部
414:第二卡勾
60:卡止件
70:基座
71:第一座體
72:第二座體
73:彈簧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機殼,具有一容置空間; 一第二機殼,適以組設至該第一機殼,並包括一推頂件及一止擋限位肋; 一目標元件,容設於該容置空間; 一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且位於該目標元件的一側; 一彈性件,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並提供一彈力以帶動該擊破件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以及 一卡止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擊破件遠離該目標元件之一側,該卡止件卡扣該擊破件,當該第二機殼組設至該第一機殼時,該推頂件推抵該卡止件移動並解除卡扣該擊破件,該擊破件向該目標元件移動,至該止擋限位肋位於該擊破件與該目標元件之間,當該第二機殼拆離該第一機殼以移除該止擋限位肋時,該擊破件藉由該彈性件之該彈力往該目標元件移動,並撞擊該目標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限位肋為二平行直肋片,該擊破件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撞針,該撞針固設於該固定座,該固定座具有二側翼部,當該第二機殼組設至該第一機殼時,該二平行直肋片分別擋止該固定座之該二側翼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基座,該第一機殼更包括一側壁,該基座組設於該側壁並容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目標元件設置於該基座及該側壁之間,該擊破件可移動地組設於該基座,該彈性件設置於該基座及該擊破件之間,以提供該擊破件所需之該彈力。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座更包括一定位柱,該彈性件一端穿設於該定位柱,另一端頂抵於該基座。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座包括一第一座體及一第二座體,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二座體分別自該擊破件之左右二側相對組設,並使該擊破件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座體及該第二座體之間。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座更包括一彈簧,二端分別頂抵於該基座及該卡止件,以提供該卡止件相對於該基座移動之作用力。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止件包括一限位柱穿設於該彈簧內。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卡止件具有開口向上之一第一卡勾,該擊破件於鄰近該卡止件之一側具有開口向下之一第二卡勾,該第二卡勾對應勾合於該第一卡勾。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殼拆離於該第一機殼時,該第二卡勾錯位於該第一卡勾。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止擋限位肋之長度大於該推頂件之長度。
TW110148298A 2021-12-22 2021-12-22 電子裝置 TWI792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8298A TWI792798B (zh) 2021-12-22 2021-12-22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8298A TWI792798B (zh) 2021-12-22 2021-12-22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2798B true TWI792798B (zh) 2023-02-11
TW202327427A TW202327427A (zh) 2023-07-01

Family

ID=8668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8298A TWI792798B (zh) 2021-12-22 2021-12-22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27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487A (zh) * 2007-10-25 2009-04-2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运用此壳体的电子装置
US20120069534A1 (en) * 2010-09-22 2012-03-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406265A (zh) * 2012-07-25 2014-02-01 Inventec Corp 電子裝置及保護殼
TW201633039A (zh) * 2015-03-06 2016-09-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保護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9487A (zh) * 2007-10-25 2009-04-2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运用此壳体的电子装置
US20120069534A1 (en) * 2010-09-22 2012-03-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1406265A (zh) * 2012-07-25 2014-02-01 Inventec Corp 電子裝置及保護殼
TW201633039A (zh) * 2015-03-06 2016-09-16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保護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427A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3535B2 (en) USB connector capable of extraction proof
TWI539326B (zh) 電子產品
US7575453B2 (en) Electronic module locking an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10090639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TW201541280A (zh) 電子產品
JP6997837B2 (ja) 作動機構及び電子装置
TWI792798B (zh) 電子裝置
CN109687231B (zh) 端口封锁装置
US20160055356A1 (en) Anti-data theft 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ame
US7267561B2 (en) Card connector capable of avoiding erroneous insertion of electronic card
TWI551212B (zh) 機殼防拆保護結構
WO2017161889A1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及保护壳装置
TWI437558B (zh) 金屬避震元件、金屬避震元件與媒體記錄單元的組合及媒體記錄裝置
CN102072231A (zh) 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的固定件
TWI739698B (zh) 擴充裝置及電子系統
TW202321961A (zh) 電子裝置
WO2022048602A1 (zh) 一种应用于车载单元的防拆装置和车载单元
TWI799152B (zh) 擊破裝置
TWI625999B (zh) 電腦機殼
CN112904933B (zh) 外壳组件
TWI710305B (zh) 外殼組件
CN110418526B (zh) 防盗拆结构及应用该防盗拆结构的电子装置
TW201720266A (zh) 電子產品
TW202229735A (zh) 機殼的鎖定機構
TWI402878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光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