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607B -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607B
TWI792607B TW110137851A TW110137851A TWI792607B TW I792607 B TWI792607 B TW I792607B TW 110137851 A TW110137851 A TW 110137851A TW 110137851 A TW110137851 A TW 110137851A TW I792607 B TWI792607 B TW I7926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output
signal
generate
goo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7220A (zh
Inventor
曾建凱
鄭當耀
張傳欣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7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26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7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7220A/zh
Priority to US17/961,42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1489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6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 G10L21/0216Noise filte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used for estimat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雜音偵測方法包含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測量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對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及將測量訊號與一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比較結果判斷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

Description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音訊技術,尤其是一種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音訊裝置是一種能夠進行電能與聲能之間的能量轉換之裝置,例如揚聲器、耳機、錄音機、收音機等。由於一些製程因素(例如漏氣)或是一些運作過程(例如線圈與振膜之振動及碰撞),造成音訊裝置所發出的音訊可能會出現雜音。因音訊裝置逐漸採用智慧放大器(smart amplifier),而智慧放大器是使音訊裝置在極限的狀態下運作,致使音訊中的雜音更加容易被使用者察覺。
為了偵測並消除雜音,一般在出廠或維修時,以步階掃頻測試來偵測出音訊裝置之音訊的雜音,從而對該雜音進行消除。然而,使用者一般透過音訊裝置所播放的音訊是具有複合頻率及/或是具有不規則之振幅變化。步階掃頻測試僅能測試單一頻率的音訊,致使透過步階掃頻測試所校正後之音訊仍可能有雜音存在。再者,由於不同人的聽感及不同的聽音環境皆會影響透過人工聽音方式所進行的雜音判斷,因此經由人工聽音的方式所校正後之音訊也仍可能有雜音存在。
鑑於上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依據一些實施例,本發明可以準確的偵測出音訊裝置之具有複合頻率及/或是具有不規則振幅變化的音訊是否具有雜音,以協助進行準確的雜音校正或是協助判斷對音訊所進行的雜音校正是否有效。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還可以偵測出現的雜音之多寡。
依據一些實施例,雜音偵測方法包含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測量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對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及將測量訊號與一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比較結果判斷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
依據一些實施例,雜音偵測裝置包含一輸入輸出電路、一測量電路及一處理電路。輸入輸出電路用以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測量電路用以測量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處理電路用以對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將測量訊號與一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比較結果判斷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
綜上所述,依據一些實施例,透過具有多頻率及/或具有不規則振幅變化之關鍵音訊,使待測音訊裝置之測量訊號是具有多頻率及/或具有不規則振幅變化。透過比較測量訊號與對應於良品音訊裝置的良品訊號後所產生的比較結果,即可準確地判斷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音訊是否具有雜音。
在本文中之「音訊」及「訊號」,有些是以電氣形式實現(例如關鍵音訊、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有些是以聲音形式實現(例如輸出音訊)。
參照圖1,圖1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裝置100及其應用的方塊示意圖。雜音偵測裝置100包含一輸入輸出電路110、一測量電路130及一處理電路150。處理電路150電性連接輸入輸出電路110及測量電路130。輸入輸出電路110電性連接至少一音訊裝置(例如待測音訊裝置200及良品音訊裝置300),以與音訊裝置之間進行音訊傳輸。測量電路130對該至少一音訊裝置進行錄音,以測量音訊裝置所發出之音訊。音訊裝置可以是揚聲器、耳機、錄音機、或收音機等具有播音功能的裝置。輸入輸出電路110可以是音效介面卡、或音效接頭等具有音訊輸入輸出功能的電路。測量電路130可以是麥克風等具有收音功能的電路。處理電路150可以是中央處理器、系統單晶片、或微處理器等具有音訊處理功能的運算電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入輸出電路110包含多個輸入輸出子電路,以分別與不同之音訊裝置進行音訊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測量電路130包含多個測量子電路,以分別對不同之音訊裝置進行錄音。
參照圖2,圖2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雜音偵測方法適於由處理電路150執行。首先,處理電路150控制輸入輸出電路110對待測音訊裝置200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KA(步驟S201)。待測音訊裝置200為雜音偵測的實施對象。接著,處理電路150控制測量電路130測量待測音訊裝置200所發出之一輸出音訊(於後稱為第一輸出音訊OAT)(步驟S203)。之後,處理電路150對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步驟S205),並將測量訊號與一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400(步驟S207)。良品訊號是依據良品音訊裝置300的輸出音訊所取得。良品音訊裝置300為已偵測過雜音且已將雜音校正過的音訊裝置。換言之,良品音訊裝置300為不具有雜音的音訊裝置。比較結果400用以指示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也就是說,基於比較結果400,處理電路150可以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從而可以針對雜音進行消除程序。如此,確保第一輸出音訊OAT中的雜音被有效地消除。
在一些實施例中,良品音訊裝置300與待測音訊裝置200為同一種類的音訊裝置。如此,即可提升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之準確率。
在步驟S207的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可以是比對測量訊號是否與良品訊號實質一致。當測量訊號與良品訊號實質一致時,則處理電路150產生「不具有雜音」的比較結果400,且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不具有雜音。當測量訊號與良品訊號實質不一致時,則處理電路150產生「具有雜音」的比較結果400,且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具有雜音。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鍵音訊KA具有在時域上之多個頻率組成的多頻音訊,關鍵音訊KA的多頻音訊的多個頻率在時域上具有不規則的振幅變化。例如,關鍵音訊KA的多頻音訊的至少兩個頻率,其分別會隨時間產生不規則的振幅變化。也就是說,該至少兩個頻率之振幅在時域上不會一直保持一致,也不會維持規則的振幅變化。舉例來說,關鍵音訊KA可以是從音樂擷取的一段音檔或從環境中錄音的音訊檔,此種音訊檔的多頻音訊的多個頻率在時域上具有不規則的振幅變化。相對的,多個單一頻率音訊合成出的音訊檔,其多頻音訊在時域上則具有一致的振幅或具有規則的振幅變化。
由於使用者透過音訊裝置所播放的音樂一般是具有複合頻率及不規則的振幅變化(例如該音樂是由多頻音訊疊加多頻音訊而合成出),因此若僅使用步階掃頻測試(即,使用非複合頻率、一致振幅或是規則振幅變化之音訊進行測試)來偵測及校正雜音,可能導致該音樂仍會出現雜音。因此,藉由關鍵音訊KA(例如將在使用音訊裝置時,實際會產生出雜音的音樂作為關鍵音訊KA),能簡化偵測雜音的流程(例如無需反覆使用不同之音訊檔來偵測雜音)、提升偵測雜音的準確率、以及提升音訊裝置與實際使用者的聽感之間的匹配度。
參照圖3,圖3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產生良品訊號之流程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首先,處理電路150控制輸入輸出電路110對良品音訊裝置300輸入關鍵音訊KA(步驟S301)。接著,處理電路150控制測量電路130測量良品音訊裝置300所發出之一輸出音訊(於後稱為第二輸出音訊OAG)(步驟S303)。之後,處理電路150對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良品訊號(步驟S305)。由於良品音訊裝置300已經過雜音偵測及雜音校正,因此第二輸出音訊OAG不具有雜音,且良品訊號也不具有雜音的能量。因而,透過對良品音訊裝置300及待測音訊裝置200輸入同一關鍵音訊KA及執行同一音訊分析,以使良品訊號及測量訊號是在同一基準下進行比較,從而確保了雜音偵測的準確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良品訊號是由使用者透過輸入輸出電路110輸入。在一些實施例中,良品訊號是預先儲存於處理電路150中或是雜音偵測裝置100之儲存電路(圖未示)中。舉例來說,處理電路150在經由步驟S301~S305產生出良品訊號後,將良品訊號儲存至自身中或是儲存電路中,以供後續可以直接使用(例如在執行步驟S207時,直接從處理電路150或是儲存電路中取得良品訊號並使用),而無需每次欲使用良品訊號時,都進行錄音與訊號處理。儲存電路電性連接處理電路150。儲存電路可以是揮發性儲存媒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或是非揮發性儲存媒體(例如唯讀記憶體)。
參照圖4,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由於步驟S401、S403、S411、S413與步驟S201、S203、S301、S303相同,因而於此不再重複贅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對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測量訊號之步驟(步驟S205)包含,處理電路150對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傅立葉轉換而產生測量訊號(步驟S405)。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對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良品訊號之步驟(步驟S305)包含,處理電路150對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傅立葉轉換而產生測量訊號(步驟S415)。其中,處理電路150可以是對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進行同一傅立葉轉換。傅立葉轉換可將時域訊號轉換為頻域訊號。處理電路150透過傅立葉轉換而將時域中之第一輸出音訊OAT轉換為頻域中之幅度頻譜訊號(即測量訊號)。處理電路150透過傅立葉轉換而將時域中之第二輸出音訊OAG轉換為頻域中之幅度頻譜訊號(即良品訊號)。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在進行比較之前,處理電路150對測量訊號進行一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測量訊號(步驟S406)。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進行比較之前,處理電路150對良品訊號進行一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良品訊號(步驟S416)。其中,處理電路150可以是對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進行同一低通濾波處理。之後,在步驟S407中,處理電路150將已濾波的測量訊號與已濾波的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比較結果400。
參照圖5及圖6。圖5係為本發明一比較例之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之示意圖。圖6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之示意圖。雜音一般是因大幅度的碰撞或振動而造成,且雜音在經傅立葉轉換後係呈現於高次諧波(即高頻能量)。音訊裝置透過關鍵音訊KA所發出的輸出音訊或是使用者透過音訊裝置所播放的音樂經由傅立葉轉換後也具有高頻能量,且雜音之高次諧波一般遠小於輸出音訊之高頻能量或是音樂之高頻能量,而被輸出音訊或是音樂覆蓋。因此,增加低通濾波之步驟有助於判斷出測量訊號與良品訊號之間的差異。換言之,藉由將經低通濾波處理過的測量訊號與經低通濾波處理過的良品訊號進行比較,即可快速地判斷出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例如,如圖5所示,曲線L1(以實線表示)為未濾波的測量訊號,曲線L2(以虛線表示)為未濾波的良品訊號,如圖6所示,曲線L3(以實線表示)為已濾波的測量訊號,曲線L4(以虛線表示)為已濾波的良品訊號。其中,曲線L1及曲線L3之測量訊號是具有雜音能量的。從圖5可見,因雜音之高次諧波被輸出音訊或是音樂覆蓋,致使曲線L1之雜音能量並不明顯,即曲線L1與曲線L2之間並無明顯差異。從圖6可見,曲線L3與曲線L4之間在位置A處具有明顯的差異,亦即曲線L3於位置A處具有雜音能量。在本實施例中,圖5和圖6所示為頻率(Hz)對聲音強度(dBFS)的頻率響應曲線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S406與步驟S205(或是步驟S405)之間的順序可以對調。也就是說,在測量出第一輸出音訊OAT後,處理電路150對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第一輸出音訊OAT,並將已濾波的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音訊分析(例如傅立葉轉換)而產生已濾波的測量訊號。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S416與步驟S305(或是步驟S415)之間的順序可以對調。也就是說,在測量出第二輸出音訊OAG後,處理電路150對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第二輸出音訊OAG,並將已濾波的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音訊分析(例如傅立葉轉換)而產生已濾波的良品訊號。
參照圖7,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由於步驟S703、S705、S707、S713、S715與步驟S203、S205、S207、S303、S305相同,因而於此不再重複贅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先對關鍵音訊KA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關鍵音訊KA(步驟S700)。之後,處理電路150控制輸入輸出電路110將已濾波的關鍵音訊KA輸入至待測音訊裝置200及良品音訊裝置300(步驟S701及步驟S711),並執行接續的步驟。如此,以使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中的高頻能量皆被濾除(即使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可以分別形成前述之已濾波的測量訊號及前述之已濾波的良品訊號),且減少低通濾波處理所受到之干擾。例如,避免雜音偵測裝置100在運作時所產生的一些干擾能量影響到低通濾波處理。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可以內建有低通濾波器(圖未示)或是雜音偵測裝置100還可以包含有低通濾波器(圖未示),且處理電路150是透過低通濾波器進行低通濾波處理。低通濾波器例如是R-C低通濾波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低通濾波處理之低通截止頻率為待測音訊裝置200或是良品音訊裝置300之一最低共振頻率(F0 )。最低共振頻率為音訊裝置之阻抗曲線第一個極大值對應的頻率。由於音訊裝置之輸出音訊在大於最低共振頻率(例如600赫茲(Hz))的頻率下,振幅會大幅衰減,致使雜音的振幅也相對較小,而可以忽略。因此,透過將低通濾波處理之低通截止頻率設置為最低共振頻率,以提升偵測雜音的效率。
在步驟S207、步驟S407或步驟S707之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計算在同一頻率下,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相對於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之差值,並將差值與差異閾值進行比較,以產生比較結果400。其中,差異閾值可以是被預先儲存於處理電路150或是雜音偵測裝置100之儲存電路(圖未示)中,或是被使用者透過輸入介面(例如鍵盤、滑鼠等)輸入。在一些實施例中,同一頻率可以為同一頻率點或是同一頻帶。聲音強度可以是處理電路150分別擷取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在某一頻率點之響應幅度值、在某一頻帶之響應幅度值、或是將擷取出之某一頻帶之響應幅度值平均後所計算得之值。差值可以為處理電路150將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減去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後而得,或是將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減去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後而得。在一些實施例中,若差異閾值是被定義為絕對差異閾值,則處理電路150可以對差值施加絕對值運算,以確保差值能夠與差異閾值進行比較。
復參照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基於比較結果400,判斷在同一頻率下,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相對於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之差值是否大於差異閾值(步驟S420)。當差值大於差異閾值時,處理電路150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為具有雜音(步驟S422),即此時比較結果為「具有雜音」。當差值不大於差異閾值時,處理電路150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為不具有雜音(步驟S424),即此時比較結果為「不具有雜音」。
具體來說,當差值大於差異閾值時,表示在某一頻率或是某一頻帶下,測量訊號所對應之第一輸出音訊OAT與良品訊號所對應之第二輸出音訊OAG之間具有一定程度之差異比例,且此差異比例即為雜音能量。舉一例來說明,在某些情形下,由於待測音訊裝置200未完整發出或無法發出某一頻率或是某一頻帶下之輸出音訊,致使測量訊號在該頻率或是該頻帶下之聲音強度是小於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且該二聲音強度之間的差值大於差異閾值,則可判斷待測音訊裝置200輸出的音訊具有雜音或失真;或者在某些情形下,由於待測音訊裝置200在某一頻率或是某一頻帶下輸出音訊時產生異常的共振,致使測量訊號在該頻率或是該頻帶下之聲音強度是大於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且該二聲音強度之間的差值大於差異閾值,則可判斷待測音訊裝置輸出的音訊具有雜音或失真。
舉另一例來說明,由於經過低通濾波處理後,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中之高頻能量皆已被濾除,因此在同一頻率(例如在高頻部分)下,當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仍大於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且該二聲音強度之間的差值大於差異閾值時,即表示此多出的能量為雜音的能量。也就是說,此時,處理電路150即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為具有雜音。例如,如圖6所示,在位置A處,曲線L3(即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相對於曲線L4(即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的差值大於差異閾值,亦即曲線L3所對應的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具有雜音(具體來說,曲線L3於位置A處具有雜音能量)。藉此,即可在提升偵測雜音的效率的同時,精準地判斷出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在一些實施例中,差異閾值例如但不限於是2dB至4dB。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可以透過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相對於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的差值之大小,以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所具有的雜音之多寡。其中,該差值之大小可以是絕對大小,即該差值被施加絕對值後之大小。
參照圖8,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由於步驟S801、S803、S811、S813與步驟S201、S203、S301、S303相同,因而於此不再重複贅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對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測量訊號之步驟(步驟S205)包含,處理電路150對第一輸出音訊OAT進行一高通濾波處理而產生測量訊號(步驟S805)及處理電路150計算測量訊號之均能音量(Equivalent Energy Sound Level,Leq)(於後稱為第一均能音量)(步驟S806)。相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對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良品訊號之步驟(步驟S305)包含,處理電路150對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一高通濾波處理而產生良品訊號(步驟S815)及處理電路150計算良品訊號之均能音量(於後稱為第二均能音量)(步驟S816)。其中,處理電路150可以是對第一輸出音訊OAT及第二輸出音訊OAG進行同一高通濾波處理。均能音量為特定時段內所測得之能量平均值。由於均能音量一般需透過高頻的訊號來計算得,因此經由高通濾波處理以使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是由高頻所組成。
接著,處理電路150根據良品訊號之第二均能音量,決定良品音量閾值之大小(步驟S818)。例如,良品音量閾值不大於良品訊號之第二均能音量。由於良品音訊裝置300已經過雜音偵測及雜音校正,因此第二輸出音訊OAG不具有雜音,且良品訊號也不具有雜音的能量。因而,透過以良品訊號之第二均能音量決定良品音量閾值,並將良品音量閾值作為一上限,以使良品訊號及測量訊號是在同一基準下進行比較,從而確保了雜音偵測的準確性。
之後,處理電路150將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與良品音量閾值進行比較,以產生比較結果400(步驟S807)。藉此,處理電路150是以單一數值進行比較,而非以訊號曲線進行多點取樣比較,從而節省了處理電路150之運算效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處理電路150基於比較結果400,判斷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是否大於良品音量閾值(步驟S820)。當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大於良品音量閾值時,表示此多出的能量為雜音的能量,因而處理電路150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為具有雜音(步驟S822),即此時比較結果為「具有雜音」。換言之,在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超出作為上限之良品音量閾值時,表示第一輸出音訊OAT為具有雜音。當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不大於良品音量閾值時,處理電路150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為不具有雜音(步驟S824),即此時比較結果為「不具有雜音」。換言之,在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未超出作為上限之良品音量閾值時,表示第一輸出音訊OAT為不具有雜音。藉此,即可在節省運算效能的同時,精準的判斷出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可以將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減去良品音量閾值,以判斷第一輸出音訊OAT所具有的雜音之多寡。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可以根據式1來計算出測量訊號之第一均能音量及良品訊號之第二均能音量。其中,Leq 為均能音量,T為測量時間,Pt 為測量音壓,P0 為基準音壓(如20微帕斯卡(μPa))。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在一些實施例中,良品音量閾值可以是預先儲存於處理電路150中或是雜音偵測裝置100之儲存電路(圖未示)中。舉例來說,處理電路150在經由步驟S811~S818產生出良品音量閾值後,將良品音量閾值儲存至自身中或是儲存電路中,以供後續可以直接使用(例如在執行步驟S807時,直接從處理電路150或是儲存電路中取得良品音量閾值並使用),而無需每次欲使用良品音量閾值時,都進行錄音與訊號處理。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50可以內建有高通濾波器(圖未示)或是雜音偵測裝置100還可以包含有高通濾波器(圖未示),且處理電路150是透過高通濾波器進行高通濾波處理。高通濾波器例如是R-C高通濾波器。
參照圖9及圖10。圖9及圖10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實驗數據示意圖。圖9與圖10分別使用不同種類的音訊裝置。曲線L5(以實線表示)為良品訊號,曲線L6(以虛線表示)及曲線L7(以一點鏈線表示)為測量訊號。從圖9及圖10可見,相較於曲線L5,曲線L6及曲線L7在部分的位置具有較大的聲音強度,曲線L6在該部分的位置之聲音強度相對於曲線L5在該部分的位置之聲音強度之差值是大於差異閾值,且曲線L7在該部分的位置之聲音強度相對於曲線L5在該部分的位置之聲音強度之差值是大於差異閾值。因此,此些差值即為雜訊能量。再者,從圖9及圖10也可見,曲線L6及曲線L7分別與曲線L5之整體的差異程度是較大的。因此,透過比對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即可輕易並快速地判斷出測量訊號對應的第一輸出音訊OAT是否具有雜音。
綜上所述,依據一些實施例,透過具有多頻率及/或具有不規則振幅變化之關鍵音訊,使待測音訊裝置之測量訊號是具有多頻率及/或具有不規則振幅變化,且透過比較測量訊號與對應於良品音訊裝置的良品訊號後所產生的比較結果,即可準確的判斷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音訊是否具有雜音。
100:雜音偵測裝置 110:輸入輸出電路 130:測量電路 150:處理電路 200:待測音訊裝置 300:良品音訊裝置 400:比較結果 KA:關鍵音訊 OAT:第一輸出音訊 OAG:第二輸出音訊 L1~L7:曲線 A:位置 S201~S824:步驟
[圖1]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應用的方塊示意圖。 [圖2]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3]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產生良品訊號之流程示意圖。 [圖4]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5]係為本發明一比較例之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之示意圖。 [圖6]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測量訊號及良品訊號之示意圖。 [圖7]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8]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雜音偵測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圖9]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實驗數據示意圖。 [圖10]係為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之實驗數據示意圖。
S205、S305、S401~S424:步驟
400:比較結果

Claims (12)

  1. 一種雜音偵測方法,包含: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對該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對一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關鍵音訊;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二輸出音訊;對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良品訊號;及將該測量訊號與該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該比較結果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其中,對該第一輸出音訊進行分析而產生該測量訊號和對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該良品訊號的步驟,更包含:對該第一輸出音訊和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一傅立葉轉換而產生該測量訊號和該良品訊號;其中,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的步驟是,在同一頻率下,當該測量訊號之聲音強度相對於該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的差值大於一差異閾值時,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為具有雜音。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雜音偵測方法,更包含:對該測量訊號和該良品訊號進行一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該測量訊號和已濾波的該良品訊號;其中,產生該比較結果的步驟是,將該已濾波的測量訊號與該已濾波的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該比較結果。
  3. 一種雜音偵測方法,包含: 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對該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對一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關鍵音訊;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二輸出音訊;對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良品訊號;及將該測量訊號與該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該比較結果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其中,對該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該測量訊號和對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該良品訊號的步驟,更包含:對該第一輸出音訊和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一高通濾波處理而產生該測量訊號和該良品訊號,並計算該測量訊號之一第一均能音量和該良品訊號之一第二均能音量;其中,產生該比較結果並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的步驟是,根據該第二均能音量決定一良品音量閾值之大小,將該第一均能音量與該良品音量閾值進行比較,以產生該比較結果,並在該第一均能音量大於該良品音量閾值時,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為具有雜音。
  4. 如請求項1或3所述之雜音偵測方法,其中,該關鍵音訊具有在時域上之多個頻率組成的一多頻音訊,且該多頻音訊的多個頻率在時域上具有一不規則的振幅變化。
  5. 如請求項1或3所述之雜音偵測方法,更包含:對該關鍵音訊進行一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該關鍵音訊; 其中,對該待測音訊裝置輸入該關鍵音訊並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一輸出音訊的步驟更包含:對該待測音訊裝置輸入該已濾波的關鍵音訊並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一輸出音訊;其中,對該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關鍵音訊並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二輸出音訊的步驟更包含:對該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已濾波的關鍵音訊並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二輸出音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雜音偵測方法,其中,該低通濾波處理之低通截止頻率為該待測音訊裝置之一最低共振頻率。
  7. 一種雜音偵測裝置,包含:一輸入輸出電路,用以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一測量電路,用以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及一處理電路,用以對該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將該測量訊號與一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該比較結果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其中,該輸入輸出電路對一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關鍵音訊,該測量電路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二輸出音訊,該處理電路對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該良品訊號;其中,該處理電路用以對該第一輸出音訊和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一傅立葉轉換而產生該測量訊號和該良品訊號,在同一頻率下,當該測量 訊號之聲音強度相對於該良品訊號之聲音強度的差值大於一差異閾值時,該處理電路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為具有雜音。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雜音偵測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對該測量訊號和該良品訊號進行一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該測量訊號和已濾波的該良品訊號,且該處理電路是將該已濾波的測量訊號與該已濾波的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該比較結果。
  9. 一種雜音偵測裝置,包含:一輸入輸出電路,用以對一待測音訊裝置輸入具有多頻率之一關鍵音訊;一測量電路,用以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一輸出音訊;及一處理電路,用以對該第一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一測量訊號,將該測量訊號與一良品訊號進行比較,以產生一比較結果,並基於該比較結果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是否具有雜音;其中,該輸入輸出電路對一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關鍵音訊,該測量電路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一第二輸出音訊,該處理電路對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音訊分析而產生該良品訊號;其中,該處理電路用以對該第一輸出音訊和該第二輸出音訊進行一高通濾波處理而產生該測量訊號和該良品訊號,計算該測量訊號之一第一均能音量和該良品訊號之一第二均能音量,根據該第二均能音量決定一良品音量閾值之大小,將該第一均能音量與該良品音量閾值進行比 較,以產生該比較結果,並在該第一均能音量大於該良品音量閾值時,判斷該第一輸出音訊為具有雜音。
  10. 如請求項7或9所述之雜音偵測裝置,其中,該關鍵音訊具有在時域上之多個頻率組成的一多頻音訊,且該多頻音訊的多個頻率在時域上具有一不規則的振幅變化。
  11. 如請求項7或9所述之雜音偵測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對該關鍵音訊進行一低通濾波處理,以產生已濾波的該關鍵音訊;該輸入輸出電路對該待測音訊裝置輸入該已濾波的關鍵音訊並測量該待測音訊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一輸出音訊;該輸入輸出電路對該良品音訊裝置輸入該已濾波的關鍵音訊並測量該良品音訊裝置所發出之該第二輸出音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雜音偵測裝置,其中,該低通濾波處理之低通截止頻率為該待測音訊裝置之一最低共振頻率。
TW110137851A 2021-10-12 2021-10-12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TWI792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7851A TWI792607B (zh) 2021-10-12 2021-10-12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US17/961,421 US20230114896A1 (en) 2021-10-12 2022-10-06 Noise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7851A TWI792607B (zh) 2021-10-12 2021-10-12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7220A TW202207220A (zh) 2022-02-16
TWI792607B true TWI792607B (zh) 2023-02-11

Family

ID=81323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851A TWI792607B (zh) 2021-10-12 2021-10-12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14896A1 (zh)
TW (1) TWI79260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3571A1 (en) * 2005-05-25 2012-12-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 noisy environments
TWI452293B (zh) * 2010-02-11 2014-09-11 Jiann Fuh Chen 音射感測器探頭校正裝置
TWI631857B (zh) * 2015-09-16 2018-08-01 美商蘋果公司 音訊裝置及用於控制一耳塞之操作的方法
TWI669965B (zh) * 2015-01-06 2019-08-21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測試微機電麥克風的訊雜比之方法以及實行此方法之相關微機電麥克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3571A1 (en) * 2005-05-25 2012-12-20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 noisy environments
TWI452293B (zh) * 2010-02-11 2014-09-11 Jiann Fuh Chen 音射感測器探頭校正裝置
TWI669965B (zh) * 2015-01-06 2019-08-21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測試微機電麥克風的訊雜比之方法以及實行此方法之相關微機電麥克風
TWI631857B (zh) * 2015-09-16 2018-08-01 美商蘋果公司 音訊裝置及用於控制一耳塞之操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4896A1 (en) 2023-04-13
TW202207220A (zh)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6705B2 (ja) ヘッドフォンオフイヤー検知
CN101416533B (zh) 在音频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JP6711881B2 (ja) 周波数依存的減衰段をチューニング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4275848B2 (ja) 音場計測装置および音場計測方法
CN101411213A (zh) 音频系统中的校准方法和装置
TWI684366B (zh) 來自複合信號之暫態失真之隔絕、擷取及評估
CN112165670B (zh) 音效频响参数动态调整方法、装置、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GB2555667A (en) Ear interface detection
EP186841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ecking an audio connection
CN104244162A (zh) 一种扬声器的杂音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23020938A (ja) 音響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適応等化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SG1856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validating the occlusion effect of a hearing aid user
WO2021081333A1 (en) Measuring and evaluating a test signal generated by a device under test (dut)
WO2021258414A1 (zh) 抑制电子设备壳体振动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11963B (zh) 耳机边缘音检测方法、装置及气流模拟装置
TWI792607B (zh) 雜音偵測裝置及其方法
Hromadová et al. Frequency response of smartphones at the upper limit of the audible range
CN116684806A (zh) 扬声器异音测试方法
CN116312622A (zh) 一种异音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413085B1 (ko) 리시버 시험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60949B (zh) 一种耳机生产与检测方法
CN113938806A (zh) 噪音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12672265B (zh) 检测麦克风阵一致性的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61430B2 (en) Method of identifying passive radiator parameters
WO2022042862A1 (en) Earphone device and method for earphone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