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072B -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072B
TWI792072B TW109135175A TW109135175A TWI792072B TW I792072 B TWI792072 B TW I792072B TW 109135175 A TW109135175 A TW 109135175A TW 109135175 A TW109135175 A TW 109135175A TW I792072 B TWI792072 B TW I7920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sdn
icmp
address
sd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5819A (zh
Inventor
陳俊瑋
沈允中
朱煜煌
劉景豊
Original Assignee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5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20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5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5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07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用於檢測發送端與接收端間之網路體驗品質,由SDN控制器產生ARP封包及ICMP封包,並接收來自接收端之ARP回應封包及ICMP回應封包,透過分析該些封包之封包資訊以計算某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據此,本發明透過SDN控制器模擬Ping行為,以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點主機網路連通與網路延遲狀況,可用於分析網路連線品質與網路使用者體驗。

Description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關於檢測網路連線品質之技術,尤指一種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運營商最終目標是為終端使用者提供各式各樣的網路業務並帶來方便,所以使用者的需求是最重要的,然而,每一個使用者對服務及網路品質的評價是根據其自身的具體感受形成的,這種感受是主觀的。於此情況下,一般採用「使用者體驗品質(QoE)」的概念來了解相對應的服務品質和網路性能。
QoE(Quality of Experience)是指使用者對設備、網路和系統以及業務的品質和性能(包括有效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綜合主觀感受,也就是從業務套用的舒適度來定義的,因而通過QoE評測,運營商可以將使用者對於業務品質和性能綜合評介,將網路最佳化。
在傳統網路中,檢測使用者網路品質的方法,是使用一個實際的終端設備連接至使用所在位置的網路,並利用網路工具Traceroute和Ping,對目地端的伺服器進行網路連結品質測試。網路工具Traceroute的運作原理是依序丟出 擁有不同存活時間(Time to Live,TTL)值的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要求封包,透過所收回的ICMP超時封包取得路徑上各路由器的資訊,但Traceroute的缺點是無法取得路徑上的完整資訊,例如交換器與鏈結的狀態。另外,網路工具Ping的運作原理是向目標主機丟出ICMP要求(ICMP echo),並根據收到的回應封包數量計算封包的遺失率與往返時間,惟Ping的缺點是能取得的網路資訊較少,難以根據其結果進行完整分析。
中國專利第CN 101783754 A號「一種互聯網業務客戶感知QoE的測量方法」提出了一種QoE的測量方法,其根據不同的場景及QoE模型,計算不同的評比權重,算出QoE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KPI)的比值,確定場景的QoE數值,以對應QoE的不同等級,提供給網路提供商做為參考值,其中,QoE KPI為「覆蓋指標:用戶在哪些區域可使用到網路」、「可接入性指標:用戶能否順利接入網路」、「可保持性:用戶接入網路後能否保持至通信結束」、「完整性:通信中的質量是否完整」及「非網路因素:網路質量以外的各種因素」五大指標。然而,真實世界之使用場景種類數量眾多,此五種指標並不一定能完整代表使用者真實體驗,且即使是同一種場景,使用的評比權重不一定會相同。此外,使用者行為難以掌控,所做的行為是否有符合指標所定義的範圍,無法百分之百確定。
中國專利第CN 106130928 A號「一種SDN網路下的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統」提出了一種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網路下的流量控制方法,所述系統中之應用服務模組確定各類業務的平均KQI指標及其權重,SDN控制器收集最新的KPI數據,計算轉發流表,實時監測傳輸過程,OpenFlow交換機匯報鏈路流量訊息,根據下發的流表轉發數據,QoE反饋模組建立KPI與 KQI之間的映射關係,通過QoE的反饋訊息進行流量控制。通過用戶的即時QoE訊息,即早發現網路擁塞問題,從而動態調節轉發策略。然此方法之SDN控制器需頻繁接收、計算與轉發資料,易造成控制器成為計算瓶頸。
中國專利第CN 107483511 A號「一種基於軟件定義網路SDN的流媒體QoE控制系統」提出了一種QoE控制系統。該控制系統將SDN軟件定義網路平台與流媒體傳輸中的QoE控制相結合,設計了一種基於SDN的流媒體QoE控制系統,該系統在軟體定義網路平台之上,針對流媒體傳輸容易受到複雜的網路環境影響的特點,通過採用後向傳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經網路訓練得到數據進行權值的疊加,為每個鏈路得到一個預期的QoE值,再對各個鏈路得到的預期QoE值進行排序之後,將QoE預期值最好的一條路徑的流表發送給各個OpenFlow交換機或Mininet中的虛擬交換機,控制網路中的流媒體傳輸路徑,得到一個較好的流媒體QoE體驗,提高流媒體傳輸的質量,於此專利中,控制器端需經常接收各個路徑所傳回來的數據,並進一步計算出對應QoE值,進行排序及決定路徑,然而網路狀態瞬息萬變,計算完成的數據可能會因網路流量的變動而需再進行調整。
我國專利編號第I558129號「軟體定義體驗品質量測系統」,該專利包含:一應用程式介面伺服器,依據設定產生一測試任務;一任務佇列模組,該任務佇列模組接收該測試任務後,產生一動態排程佇列;一虛擬客戶機,根據該任務佇列模組中的該動態排程佇列之順序對外部閘道器執行該測試任務;一封包轉送開通網路,係建立外部該閘道器和該虛擬客戶機之間的虛擬專屬連線;以及一網路控制器,設定該封包轉送開通網路中封包轉送交換器的傳輸埠,並以 動態決定該測試任務之流路徑。惟,此專利並非透過SDN技術進行模擬,無法完整得到終端所在位置之網路品資訊,仍有待改進之處。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網路連線品質之檢測技術,特別是,透過分析網路連線品質,進一步了解網路使用者體驗,如此方能快速且精準地對網路連線進行改善,此將成為目前本技術領域人員努力追求之目標。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可模擬終端所在位置發出網路狀態偵測封包,以透過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簡稱SDN)技術來實現自動化模擬Ping指令封包來檢測設備網路連通狀況,並且回收檢測設備回傳封包,進而計算網路品質回報,藉此了解網路使用者體驗。
本發明揭露一種軟體定義網路(SDN)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係用於檢測發送端與接收端間之網路體驗品質,該系統包括:SDN控制器,係用於產生一位址解析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簡稱ARP)封包以及複數個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簡稱ICMP)封包;SDN交換器,係分別連結該SDN控制器、該發送端以及該接收端,用於接收來自該SDN控制器之ARP封包、模擬該ARP封包由該SDN交換器發出、轉送該ARP封包至該接收端、並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ARP回應封包以轉送回該SDN控制器,以及用於接收來自該SDN控制器之複數個ICMP封包、模擬該複數個ICMP封包由該SDN交換器發出、轉送該複數個ICMP封包至該接收端、並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ICMP回應封包以轉送回該SDN控制器;以及資料庫,係連結該SDN控制器,用於紀錄該SDN交換器所接收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其中,該SDN 控制器由該資料庫取得一筆檢測時所對應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
於一實施態樣中,該SDN交換器與該接收端之間復包括閘道器,係為該發送端之預設閘道器,用於路由該ARP封包以及該複數個ICMP封包。
本發明還揭露一種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係用於檢測發送端與接收端間之網路體驗品質,該方法包括:令SDN控制器產生一ARP封包且發送至SDN交換器,以模擬該ARP封包係由該SDN交換器發出;令該SDN交換器轉送該ARP封包至該接收端;令該SDN交換器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ARP回應封包,並轉送回該SDN控制器;令該SDN控制器於收到該ARP回應封包後,記錄該ARP回應封包之封包來源端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簡稱IP)位址以及來源端乙太網路媒體存取控制(Ethernet MAC)資訊於一資料庫;令該SDN控制器產生複數個ICMP封包且發送至該SDN交換器,以模擬該複數個ICMP封包係由該SDN交換器發出並記錄該複數個ICMP封包之封包資訊於該資料庫;令該SDN交換器轉送該複數個ICMP封包至該接收端;令該SDN交換器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ICMP回應封包,並轉送回該SDN控制器;令該SDN控制器於收到該ICMP回應封包後,記錄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於該資料庫;以及依據一筆檢測時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
於一實施例中,於該ARP封包中,封包來源端乙太網路媒體存取控制(Ethernet MAC)位址為寫入該SDN交換器之預設規則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該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廣播位址ff:ff:ff:ff:ff:ff,以及目的端IP位址係依據該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 訊決定,以於該接收端與該發送端子網路相同時,令該ARP封包之目的端IP帶入該接收端的IP位址,或於兩者子網路不同時,令該ARP封包之目的端IP帶入該閘道器的IP位址。
於一實施例中,於各該ICMP封包中,封包來源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寫入該SDN交換器之預設路由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記錄於該資料庫中且實際目的端所對應的Ethernet MAC位址,目的端IP位址為接收端之IP位址,其中,各該ICMP封包的識別碼(Identifier)欄位用於寫入欲檢測之識別碼,以辨識該ICMP封包為該筆檢測模擬所產生。
於一實施例中,該實際目的端係根據該發送端與該接收端子網路是否相同來決定,以於兩者相同時,令該實際目的端為該接收端,反之,則令該實際目的端為該發送端的預設閘道器。
於一實施例中,該複數個ICMP封包之封包資訊係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發送時的時間戳記。另外,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係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接收時的時間戳記。
於上述方法中,復包括於檢測前執行預先設定,係包括:設定該SDN控制器之資訊於該SDN交換器中,使該SDN交換器建立與該SDN控制器之連線;令該SDN控制器確認所有的該SDN交換器之連線狀況為正常;以及令該SDN控制器將預設規則寫入該SDN交換器之路由表中。
於一實施例中,該預設規則係用於分辨該接收端所回應之封包是否由該SDN交換器起始發送,且每一台SDN交換器之MAC位址為獨立不相同,以於該預設規則中能匹配Ethernet MAC目的位址。
於上述方法中,復包括於檢測前執行檢測設定,係包括:於該SDN控制器內設定包括該發送端與該接收端的IP位址以及該發送端連接的該SDN交換器與該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之檢測資料,以於設定完成後,提供一個用以辨識該筆檢測資料之識別碼至此筆檢測資料。
於一實施例中,該依據一筆檢測時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之步驟係包括:令該SDN控制器根據該筆檢測之識別碼至該資料庫取得對應的封包資訊;令該SDN控制器根據自該資料庫所取得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的封包資訊,計算該筆檢測之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以及令該SDN控制器回報計算結果。
於一實施例中,自該資料庫所取得的封包資訊包括複數筆ICMP封包發送時間戳記的資料以及複數筆ICMP封包接收時間戳記的資料,兩者總和為該數個ICMP封包的兩倍資料量。
綜上可知,本發明是一種可模擬終端從底層交換器發出偵測封包之系統及方法,主要透過控制器端,讓所控制的指定交換器模擬終端發出封包測試網路狀況,如此可以完整模擬終端所在位置之網路品質資訊,因而本發明透過使用虛擬終端製造網路流量以量測QoE,能協助管理者及其網管應用程式分析網路狀態或瓶頸發生的網域或設備,以更有效率地保持網路順暢的方法不同。相較於傳統ping與traceroute需要分散檢測,本發明透過SDN控制器集中控制,可模擬任意發送端設備到接收端的連通性與連線品質,不需動用多台設備便可以蒐集全網QoE數據。相較於使用KPI值或是預期的QoE值,本發明不需經過頻繁的資料收集及繁複的運算,故不會造成控制端的額外負擔或是讓控制端變成計算瓶頸。 另外,本發明能與支援同樣方法的網路控制器協同查測,組成跨網域的網路品質檢測工具,且支援無協調器(orchestrator)的網路架構與任意數量的網域及交換器,以提供更完整的網路品質分析能力。
1: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
11:SDN控制器
12:SDN交換器
13:資料庫
14:閘道器
15:發送端
16:接收端
17:網路
210-213:流程
310-311:流程
410-420:流程
510-513:流程
S31~S39:步驟
圖1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網路系統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一具體實施例的系統架構圖。
圖3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的步驟圖。
圖4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運作方法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系統設定階段之流程圖。
圖6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檢測設定階段之流程圖。
圖7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系統運行階段之流程圖。
圖8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計算回報階段之流程圖。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優點與功效。然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形態加以施行或應用。
在IP網路上,網路管理人員習慣利用Ping指令測試封包能否透過IP協定到達特定主機,用以判斷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若要同時從多個起點主機測試能否到達特定終點主機,需要於每一台起點主機分別發起Ping指令查測,難以集中管理,若是查測發現問題,也無法自動統一回報障礙讓網路管理人員處理。因此,本發明提出透過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技術來實現自動化模擬Ping指令封包來檢測設備網路連通狀況,並且回收檢測設備回傳封包,進一步分析網路連線品質,了解網路使用者體驗。
圖1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網路系統架構圖。如圖所示,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1係用於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主機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的檢測,其中,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1用於檢測發送端15與接收端16間之網路體驗品質,其包括SDN控制器11、SDN交換器12以及資料庫13。
SDN控制器11用於產生一位址解析協定(ARP)封包以及複數個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ICMP)封包。簡言之,SDN控制器11主要是用以執行系統設定、檢測設定、系統運行、計算回報之管控流程,於本實施例中,SDN控制器11將會產生用於測試之ARP封包和ICMP封包。
SDN交換器12分別連結該SDN控制器11、該發送端15以及該接收端16,用於接收來自該SDN控制器11之ARP封包以模擬該ARP封包由該SDN交換器12發出而轉送至該接收端16,且接收來自該接收端16之ARP回應封包以轉送回 該SDN控制器11,以及用於接收來自該SDN控制器11之複數個ICMP封包以模擬該複數個ICMP封包由該SDN交換器12發出而轉送至該接收端16,且接收來自該接收端16之ICMP回應封包以轉送回該SDN控制器11。具體來說,SDN交換器12為支援SDN協定的交換器,軟硬體交換器皆可,接受SDN控制器11指令之管控,於本實施例中,SDN交換器12位於發送端15與接收端16之間,可將SDN控制器11產生用於測試之ARP封包和ICMP封包轉送至接收端16,並接收來自接收端16的ARP回應封包和ICMP回應封包,之後再轉送回SDN控制器11,以供後續進行分析。
資料庫13係連結該SDN控制器11,用於紀錄該SDN交換器12所接收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其中,該SDN控制器11由該資料庫13取得一筆檢測時所對應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簡言之,資料庫13用以記錄包括檢測封包發送、接收時間等之檢測數據,於本實施例中,資料庫13可記錄ICMP封包、ARP回應封包以及ICMP回應封包等的封包資訊,而資料庫13內所存資料,可透過識別碼區分每一次的檢測,並透過指定某一次檢測下取出對應封包資訊,以進行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的計算。
由上可知,本發明提出一套SDN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透過SDN控制器11產生特定ARP封包與ICMP封包,模擬Ping指令從指定SDN交換器12發出的行為,以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主機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並將數據記錄於資料庫13中。此系統可模擬檢測封包由任意SDN交換器12發出,同時發起多筆檢測封包與設定檢測頻率,最後可由SDN控制器11分析封包回收數據,藉以即時回報網路品質。
於一實施例中,SDN交換器12與接收端16之間可設有閘道器,以作為發送端15之預設閘道器,藉此路由ARP封包以及複數個ICMP封包。
本發明透過SDN技術來模擬終端從底層交換器發出偵測封包,可以完整模擬終端所在位置之網路品質資訊,藉由SDN控制器模擬Ping行為,能夠自動化模擬Ping指令封包來檢測終端設備網路連通狀況,而得以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
圖2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一具體實施例的系統架構圖。如圖所示,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1中的SDN控制器11、SDN交換器12以及資料庫13與圖1相同,本實施例係以實際運行架構說明檢測如何進行。
於本實施例中,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1包括SDN控制器11、SDN交換器12、資料庫13、閘道器14、發送端15、接收端16以及網路17,如圖所示,SDN交換器12為支援SDN協定的交換器,SDN控制器11連接SDN交換器12,作為SDN交換器12之控制器,其中,SDN交換器12包括軟硬體皆可,不侷限於硬體交換器,在本系統可一般化至多台SDN交換器架構。
簡言之,該SDN控制器11用以執行系統設定、檢測設定、系統運行、計算回報之管控流程,該資料庫13與SDN控制器11連接,用以記錄包括檢測封包發送、接收時間等之檢測數據,該SDN交換器12為支援SDN協定且軟硬體皆可的交換器,並接受SDN控制器11指令之管控,該閘道器14與SDN交換器12連接,而該網路17為支援網際網路協定的網路,用以連通接收端16。
在一實施例中,發送端15為虛擬設備,用來表示檢測封包的來源端與SDN交換器的連接情況,檢測封包是由SDN控制器11產生模擬由SDN交換器 12與發送端15的連接埠發出,閘道器14為發送端15之預設閘道器,負責處理封包之路由。須說明者,發送端15為任意預設路由透過閘道器14處理的發送端之示意圖,亦即只要發送端15的預設路由會送達閘道器14,均可以發送端15做為表示。
在一實施例中,接收端16為一實體IP網路設備,其IP位址為檢測封包的目的端,網路17為支援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的網路。本發明之系統即是模擬由發送端15發出Ping指令通過網路17至接收端16的檢測行為。而資料庫13與SDN控制器11連接,SDN控制器11將檢測封包發送與接收的時間記錄於資料庫13,以供分析檢測網路品質之用,亦即,本發明藉由SDN控制器11產生特定之ARP與ICMP檢測封包,來模擬Ping指令由SDN交換器12與接收端16的連接埠發出,然後通過閘道器14、網路17至接收端16的端對端檢測行為,以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主機的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並將數據記錄於資料庫13中,以供後續分析檢測網路體驗品質。
圖3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的步驟圖。如圖所示,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係用於檢測發送端與接收端間之網路體驗品質。
於步驟S31,令SDN控制器產生一ARP封包且發送至SDN交換器,以模擬該ARP封包係由該SDN交換器發出。
於步驟S32,令該SDN交換器轉送該ARP封包至該接收端。
於一實施例中,於ARP封包中,封包來源端乙太網路媒體存取控制(Ethernet MAC)位址為寫入該SDN交換器之預設規則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該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廣播位址ff:ff:ff:ff:ff:ff,以及目的端IP位址係依據該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 訊決定,以於接收端與發送端子網路相同時,令該ARP封包之目的端IP帶入該接收端的IP位址,或於兩者子網路不同時,令該ARP封包之目的端IP帶入該閘道器的IP位址。
於步驟S33,令該SDN交換器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ARP回應封包,並轉送回該SDN控制器。
於步驟S34,令該SDN控制器於收到該ARP回應封包後,記錄該ARP回應封包之封包來源端網際協議(IP)位址以及來源端乙太網路媒體存取控制(Ethernet MAC)資訊於一資料庫。
於步驟S35,令該SDN控制器產生複數個ICMP封包且發送至該SDN交換器,以模擬該複數個ICMP封包係由該SDN交換器發出並記錄該數個ICMP封包之封包資訊於該資料庫。
於步驟S36,令該SDN交換器轉送該複數個ICMP封包至該接收端。
於一實施例中,於各ICMP封包中,封包來源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寫入該SDN交換器之預設路由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記錄於該資料庫中且實際目的端所對應的Ethernet MAC位址,目的端IP位址為接收端之IP位址,其中,各該ICMP封包的識別碼(Identifier)欄位用於寫入欲檢測之識別碼,以辨識該ICMP封包為該筆檢測模擬所產生。另外,還可在各該ICMP封包的序號(Sequence number)欄位帶入編號,從1開始到N,其中,N不大於4。
上述之該實際目的端,係根據發送端與接收端子網路是否相同來決定,以與兩者相同時,令該實際目的端為該接收端,反之,則令該實際目的端為該發送端的預設閘道器。換言之,實際目的端係根據發送端與接收端子網路是 否相同來定義,若是,則實際目的端指的是接收端,反之則是指發送端的預設閘道器。
於步驟S37,令該SDN交換器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ICMP回應封包,並轉送回該SDN控制器。
於步驟S38,令該SDN控制器於收到該ICMP回應封包後,記錄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於該資料庫。
於一實施例中,複數個ICMP封包以及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係紀錄於資料庫中,其中,該複數個ICMP封包之封包資訊係包含:識別碼(Identifier)、序號(Sequence number)以及發送時的時間戳記;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係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接收時的時間戳記。
於步驟S39,依據一筆檢測時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
於一實施例中,該步驟S39係包括:令該SDN控制器根據該筆檢測之識別碼至該資料庫取得對應的封包資訊;令該SDN控制器根據自該資料庫所取得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的封包資訊,計算該筆檢測之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以及令該SDN控制器回報計算結果。
另外,自該資料庫所取得的封包資訊包括複數筆ICMP封包發送時間戳記的資料以及複數筆ICMP封包接收時間戳記的資料,兩者總和為該數個ICMP封包的兩倍資料量,也就是說,有N筆ICMP封包發送時間戳記的資料,就會有N筆ICMP封包接收時間戳記的資料,故資料庫所取得的封包資訊會有2N筆資料。
於本發明所述方法中,在進行檢測前,還包括對系統預先設定,可包括下列步驟:設定該SDN控制器之資訊於該SDN交換器中,使該SDN交換器建立與該SDN控制器之連線,接著,該SDN控制器確認所有的該SDN交換器之連線狀況為正常,最後,該SDN控制器將預設規則寫入該SDN交換器之路由表中。前述預設規則係用於分辨該接收端所回應之封包是否由該SDN交換器起始發送,且每一台SDN交換器之MAC位址為獨立不相同,以於該預設規則中能匹配Ethernet MAC目的位址。易言之,SDN控制器寫入SDN交換器的路由表中的預設規則,係為分辨接收端所回應封包是否由該台SDN交換器起始發送,此規則需要匹配(match)Ethernet MAC目的位址,而MAC位址在本方法的每一台交換器需要獨立不相同,也就是說每一台SDN交換器都要有一條預設規格,其匹配的MAC目的位址各自獨立且不相同;而採取的動作(action)是將封包轉導回SDN控制器。
於本發明所述方法中,在進行檢測前,還包括於執行檢測設定,亦即於該SDN控制器內設定包括該發送端與該接收端的IP位址以及該發送端連接的該SDN交換器與該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之檢測資料,以於設定完成後,提供一個用以辨識該筆檢測資料之識別碼至此筆檢測資料。簡言之,於SDN控制器內設定檢測資料,將包括發送端與接收端的IP位址、發送端連接的SDN交換器與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在設定完成後,會給此筆檢測資料一個識別碼(id),用以辨識此筆檢測資料,也就是後續擷取檢測資料的依據。
由上可知,本發明提出一種符合成本效益,著重於透過SDN技術來模擬終端從底層交換器發出偵測封包,藉以完整模擬終端從任意所在位置發出檢測網路品質資訊的系統及方法,透過由SDN控制器產生檢測封包,能夠自動 化模擬Ping指令封包來檢測終端設備網路連通狀況,而得以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之檢測技術。
本發明之運作流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流程210為系統設定階段、流程310為檢測設定階段、流程410為系統運行階段以及流程510為計算回報階段,其流程如圖4所示,請一併參考圖2,其中,流程210的系統設定階段係系統在運行前需要先行進行相關設備設定的動作,流程310的檢測設定階段係於SDN控制器11內設定檢測參數,而流程410的系統運行階段則是系統實際進行封包檢測動作,模擬封包由發送端15發送與回收接收端16所回應封包,並且記錄相關資料於資料庫13中,最後,流程510的計算回報階段會針對每筆檢測資料進行計算並回報檢測結果。下面將針對每一個階段進行說明。
圖5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系統設定階段之流程圖,即流程210包含之具體細節。
首先,於流程211中,將系統內所有SDN交換器連接至SDN控制器。本流程即是將SDN交換器設定SDN控制器之資訊,使其能夠建立起與SDN控制器之連線。
於流程212中,SDN控制器檢查與所有SDN交換器之連線狀況。於本流程中,SDN控制器確認所有SDN交換器之連線狀況,並於為正常進行下一流程。
於流程213中,SDN控制器寫入SDN規則至SDN交換器的路由表。於本流程中,SDN控制器將預設規則寫入SDN交換器的路由表中,此規則之目的為分辨接收端所回應封包是否由該台SDN交換器起始發送,所以此規則需要匹配(match)Ethernet MAC目的位址,而MAC位址在本系統的每一台交換器需要獨立不 相同,意即每一台SDN交換器都要有一條預設規格,其匹配的MAC目的位址各自獨立且不相同,而採取的動作(action)則是將封包轉導回SDN控制器。
圖6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檢測設定階段之流程圖,即流程310包含之具體細節。
於流程311中,於SDN控制器新增檢測資料並配發檢測識別碼(id)。於本流程中,在SDN控制器設定檢測資料,包括發送端與接收端的IP位址、發送端連接的SDN交換器與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並於設定完成後,系統會給此筆檢測資料一個識別碼,用以辨識此筆檢測資料。
圖7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系統運行階段之流程圖,即流程410包含之具體細節。
在經過檢測設定階段後,即可進入系統運行階段,首先,於流程411中,SDN控制器產生一ARP封包。具體來說,ARP封包其封包來源端Ethernet MAC位址為流程213寫入SDN交換器預設規則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廣播位址ff:ff:ff:ff:ff:ff,目的端IP位址根據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判斷,若接收端與發送端子網路相同時,則ARP封包的目的端IP帶入接收端的IP位址,若接收端與發送端子網路不同,則帶入閘道器IP位址。
於流程412中,SDN控制器將ARP封包發送至SDN交換器。本流程之目的係模擬ARP封包由此發出。
於流程413中,SDN交換器將ARP封包轉送至目的地。本流程係將ARP封包轉送至目的地,同時預期會收到送出ARP的ARP回應封包(ARP reply), 由於此回應ARP封包的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流程213寫入SDN交換器預設路由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因而將進入流程414。
於流程414中,SDN交換器將收到的ARP回應封包轉送回SDN控制器。
於流程415中,SDN控制器收到ARP回應封包並且記錄封包資訊於資料庫。於本流程中,SDN控制器收到ARP回應封包後,會記錄封包來源端IP位址與來源端Ethernet MAC位址資訊於資料庫中。
透過流程411到流程415發送模擬ARP封包與接收ARP回應封包的目的有二。第一目的是透過發送模擬的ARP封包讓目的端學習到發送端的Ethernet MAC位址,此後收到帶有發送端的Ethernet MAC位址的ICMP封包時,目的端才會回應,此處所指目的端根據發送端與接收端子網路是否相同來定義,若是,則目的端指的是接收端,反之則是指發送端111的預設閘道器;第二目的則是讓SDN控制器建立接收端IP位址與Ethernet MAC位址的對照表,以利後續模擬發送至接收端的ICMP封包可帶入正確的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
發送完模擬ARP封包之後,將進入流程416,SDN控制器產生ICMP封包。於本流程中,SDN控制器產生N個ICMP封包,其來源端Ethernet MAC位址為流程213寫入SDN交換器預設路由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流程415記錄於資料庫中,實際目的端所對應的Ethernet MAC位址(此Ethemet MAC位址如流程415所述,根據發送端與接收端子網路是否相同,若是,則帶入接收端的Ethernet MAC位址,反之則是帶入發送端的預設閘道器的Ethernet MAC位址),目的端IP位址為接收端之IP位址,並且在ICMP封包的識別碼(Identifier)欄位填入於流程311所得到之檢測識別碼,用 以辨識ICMP封包為此次檢測模擬所產生,並且在序號(Sequence number)欄位帶入所發送ICMP的編號,從1開始到N,N不大於4。
於流程417中,SDN控制器將ICMP封包發送至SDN交換器並且記錄封包資訊於資料庫。於本流程中,SDN控制器將ICMP封包發送至SDN交換器模擬ICMP封包由此發出,並且記錄封包資訊於資料庫,所記錄之封包資訊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發送時的時間戳記。
於流程418中,SDN交換器將ICMP封包轉送至目的地。於本流程中,SDN交換器會將ICMP封包轉送至目的地,然後預期會收到送出ICMP封包的ICMP回應封包(ICMP reply),由於此回應ICMP封包的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流程213寫入SDN交換器預設路由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因此接著會進入流程419
於流程419中,SDN交換器將收到的ICMP回應封包轉送回SDN控制器。
最後於流程420中,SDN控制器收到ICMP回應封包並且記錄封包資訊於資料庫。本流程即是SDN控制器收到ICMP回應封包後,將封包資訊記錄於資料庫,而封包資訊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接收時的時間戳記。
圖8為本發明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之計算回報階段之流程圖,即流程510包含之具體細節。
在送出模擬的ARP封包與ICMP封包並且記錄相關封包資訊後,便可進入計算回報階段。於流程511中,SDN控制器根據檢測識別碼從資料庫取得封包資訊。本流程即說明SDN控制器根據流程311所建立的檢測識別碼,至資料庫取得對應的封包記錄。
於流程512中,SDN控制器計算每次檢測的封包遺失率、延遲等數據。本流程係說明,可根據於資料庫取得的檢測封包資訊,計算每筆檢測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
於流程513中,SDN控制器根據計算結果回報。本流程即回報本系統之檢測結果,此時,若有超過預先定義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則系統可會發送告警給網路管理者。
綜上可知,本發明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為一套透過SDN控制器產生封包,模擬Ping指令從指定SDN交換器發出的行為,用以檢測封包到達指定終端主機網路連通與延遲狀況網路的方法與其應用之網路系統,與傳統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更具備下列優點:第一、本發明透過SDN控制器就可以從SDN網路的交換器發出檢測封包,模擬任意發送端設備到接收端的連通性與連線品質;第二、本發明不需使用多台的實體發送端,透過SDN控制器便可蒐集全網QoE數據;第三、本發明可定義檢測頻率,可定期定時檢測網路QoE數據;以及第四、本發明使用系統資料庫紀錄送收模擬封包的數據,透過SDN控制器可即時計算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並整合即時告警機制,利於網路品質監控。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網路連線品質之檢測技術,透過分析網路連線品質,進一步了解網路使用者體驗,而快速且精準地對網路連線進行改善。
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係由本發明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只要不影響本發明之效果及實施目的,應涵蓋於此公開技術內容中。
1: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
11:SDN控制器
12:SDN交換器
13:資料庫
15:發送端
16:接收端

Claims (13)

  1. 一種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係用於檢測發送端與接收端間之網路體驗品質,該系統包括:
    SDN控制器,係用於產生一位址解析協定(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ARP)封包以及複數個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封包;
    SDN交換器,係分別連結該SDN控制器、該發送端以及該接收端,用於接收來自該SDN控制器之ARP封包、模擬該ARP封包由該SDN交換器發出、轉送該ARP封包至該接收端、並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ARP回應封包以轉送回該SDN控制器,以及用於接收來自該SDN控制器之複數個ICMP封包、模擬該複數個ICMP封包由該SDN交換器發出、轉送該複數個ICMP封包至該接收端、並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ICMP回應封包以轉送回該SDN控制器;以及
    資料庫,係連結該SDN控制器,用於紀錄該SDN交換器所接收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
    其中,該SDN控制器由該資料庫取得一筆檢測時所對應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其中,該SDN交換器與該接收端之間復包括閘道器,係為該發送端之預設閘道器,用於路由該ARP封包以及該複數個ICMP封包。
  3. 一種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係用於檢測發送端與接收端間之網路體驗品質,該方法包括:
    令SDN控制器產生一ARP封包且發送至SDN交換器,以模擬該ARP封包係由該SDN交換器發出;
    令該SDN交換器轉送該ARP封包至該接收端;
    令該SDN交換器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ARP回應封包,並轉送回該SDN控制器;
    令該SDN控制器於收到該ARP回應封包後,記錄該ARP回應封包之封包來源端網際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位址以及來源端乙太網路媒體存取控制(Ethernet MAC)資訊於一資料庫;
    令該SDN控制器產生複數個ICMP封包且發送至該SDN交換器,以模擬該複數個ICMP封包係由該SDN交換器發出並記錄該數個ICMP封包之封包資訊於該資料庫;
    令該SDN交換器轉送該複數個ICMP封包至該接收端;
    令該SDN交換器接收來自該接收端之ICMP回應封包,並轉送回該SDN控制器;
    令該SDN控制器於收到該ICMP回應封包後,記錄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於該資料庫;以及
    依據一筆檢測時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於該ARP封包中,封包來源端乙太網路媒體存取控制(Ethernet MAC)位址為寫入該SDN交換器之預設規則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該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廣播位址ff:ff:ff:ff:ff:ff,以及目的端IP 位址係依據該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決定,以於該接收端與該發送端子網路相同時,令該ARP封包之目的端IP帶入該接收端的IP位址,或於兩者子網路不同時,令該ARP封包之目的端IP帶入該閘道器的IP位址。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於各該ICMP封包中,封包來源端Ethernet MAC位址為寫入該SDN交換器之預設路由所綁定的Ethernet MAC位址,來源端IP位址為發送端之IP位址,目的端Ethernet MAC位址為記錄於該資料庫中且實際目的端所對應的Ethernet MAC位址,目的端IP位址為接收端之IP位址,其中,各該ICMP封包的識別碼(Identifier)欄位用於寫入欲檢測之識別碼,以辨識該ICMP封包為該筆檢測模擬所產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該實際目的端係根據該發送端與該接收端子網路是否相同來決定,以於兩者相同時,令該實際目的端為該接收端,反之,則令該實際目的端為該發送端的預設閘道器。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該複數個ICMP封包之封包資訊係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發送時的時間戳記。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係包含:識別碼、序號以及接收時的時間戳記。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復包括於檢測前執行預先設定,係包括:
    設定該SDN控制器之資訊於該SDN交換器中,使該SDN交換器建立與該 SDN控制器之連線;
    令該SDN控制器確認所有的該SDN交換器之連線狀況為正常;以及
    令該SDN控制器將預設規則寫入該SDN交換器之路由表中。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該預設規則係用於分辨該接收端所回應之封包是否由該SDN交換器起始發送,且每一台SDN交換器之MAC位址為獨立不相同,以於該預設規則中能匹配Ethernet MAC目的位址。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復包括於檢測前執行檢測設定,係包括:於該SDN控制器內設定包括該發送端與該接收端的IP位址以及該發送端連接的該SDN交換器與該發送端的閘道器IP位址與子網路遮罩資訊之檢測資料,以於設定完成後,提供一個用以辨識該筆檢測資料之識別碼至此筆檢測資料。
  12. 如請求項3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該依據一筆檢測時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之封包資訊,以據之計算該筆檢測時的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之步驟係包括:
    令該SDN控制器根據該筆檢測之識別碼至該資料庫取得對應的封包資訊;
    令該SDN控制器根據自該資料庫所取得之該ARP回應封包以及該ICMP回應封包的封包資訊,計算該筆檢測之封包遺失率與封包延遲;以及
    令該SDN控制器回報計算結果。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方法,其中,自該資料庫所取得的封包資訊包括複數筆ICMP封包發送時間戳記的資料以及複數筆ICMP封包接收時間戳記的資料。
TW109135175A 2020-10-12 2020-10-12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TWI792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175A TWI792072B (zh) 2020-10-12 2020-10-12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175A TWI792072B (zh) 2020-10-12 2020-10-12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819A TW202215819A (zh) 2022-04-16
TWI792072B true TWI792072B (zh) 2023-02-11

Family

ID=8219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175A TWI792072B (zh) 2020-10-12 2020-10-12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920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992B (zh) * 2022-09-14 2023-12-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網路延遲的監視系統以及監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9385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l2vpn网络用户侧接口连通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05306284A (zh) * 2014-05-27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虚拟专用网络的用户网络侧接口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TWI587661B (zh) * 2015-11-26 2017-06-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混合式軟體定義網路的虛擬區域網路復原方法、系統及其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9385A (zh) * 2013-11-13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l2vpn网络用户侧接口连通性的方法及设备
CN105306284A (zh) * 2014-05-27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虚拟专用网络的用户网络侧接口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TWI587661B (zh) * 2015-11-26 2017-06-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混合式軟體定義網路的虛擬區域網路復原方法、系統及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819A (zh) 2022-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873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network elements of an in-band network telemetry capable network
Botta et al. A tool for the generation of realistic network workload for emerging networking scenarios
US703189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generating network simulation model,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realizing the method
CN102449957B (zh) Ip网络故障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4830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multicast services with mobility support
CN107547293B (zh) 一种流路径探测方法和装置
CN110224883B (zh) 一种应用于电信承载网的灰色故障诊断方法
KR20020089400A (ko) 가상 존재점을 이용한 서버 모니터링
WO2001095053A2 (en) Network packet tracking
JP2004510372A (ja) データ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設計、追跡、測定、予測および最適化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4044514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and receiving packet for performing oam
JP2007259069A (ja) スイッチ装置
WO2011144041A2 (zh) 服务质量检测的方法、监控中心、监测探针和系统
TWI792072B (zh) 軟體定義網路體驗品質智能檢測系統及其方法
CN107566280A (zh) 验证组播数据路径的方法和路由器设备
Vermeulen et al. Internet scale reverse traceroute
CN108353027A (zh) 一种用于检测端口故障的软件定义网络系统
KR20220029142A (ko) Sdn 컨트롤러 서버 및 이의 sdn 기반 네트워크 트래픽 사용량 분석 방법
CN107070673B (zh) 基于集中式控制平面的路径状态回报方法
TWI710231B (zh) 可橫跨多個集中式控制平面的路徑品質回報方法
CN111741295B (zh) 一种连续监测视频网络端到端QoS指标的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0396020C (zh) 一种基于双速率周期流技术的网络紧链路定位方法
US11095548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est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Botta et al. A customer service assurance platform for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KR20020048243A (ko) 실시간 네트워크 시뮬레이션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