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001B - 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 Google Patents

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1001B
TWI791001B TW106137480A TW106137480A TWI791001B TW I791001 B TWI791001 B TW I791001B TW 106137480 A TW106137480 A TW 106137480A TW 106137480 A TW106137480 A TW 106137480A TW I791001 B TWI791001 B TW I7910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waveform
indication message
network devic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755A (zh
Inventor
楊寧
許華
唐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8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0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該方法包括: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UE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UE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因此,本發明實施例能夠使得UE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Description

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訊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隨著通訊技術的應用頻段不斷提高,對網路覆蓋範圍的挑戰越來越大。波束賦形是一種基於天線陣列的信號預處理技術,波束賦形透過調整天線陣列中每個陣元的加權係數產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從而能夠獲得明顯的陣列增益。目前,波束賦形技術作為一項關鍵技術來改善網路覆蓋能力。
在較高的頻段,基地台和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之間的波束(Beam)/波束賦形信號(Beamformed Signal)容易因為障礙物阻擋或UE移動等因素導致資料鏈路被阻擋(Block)。針對上述問題,基於多個波束/波束賦形信號進行測量或傳輸的方案被提出來,在當前工作的波束/波束賦形信號被阻擋的時候,UE可以在備用的波束/波束賦形信號上與基地台進行通訊。
但是,不同的波束/波束賦形信號可能來自不同的發送接收節點(Transmit and Receive Point,TRP),由於UE和不同TRP之間的距離可能不同、且不同波束/波束賦形信號對應的傳輸通道上的信號衰落可能也不同等因素,導致UE在這些不同波束/波束賦形信號對應的傳輸路徑上的信號能量損耗也可能不同。因此,如果UE在不同波束上發送資料時,可能需要採用不同的上行傳輸波形(Waveform),例如,UE在一個波束上需要採用根據離散傅裡葉變換展頻的正交分頻多工(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技術確定的上行傳輸波形,UE在另一個波束上需要採用根據循環字首-正交分頻多工(Cyclic Prefix-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確定的上行傳輸波形。當前技術中,尚未提出針對上述情形的解決方案。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使得使用者設備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UE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UE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所述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是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所述UE在區域(cell)中的位置資訊確定的。
可選地,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相同。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所述第一波束,所述UE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包括:在所述第一波束被阻擋的情況下,所述UE在所述第二波束上採用所述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為所述UE的備用波束。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第二指示訊息所指示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所指示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所述UE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三波束上採用第三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第三上行傳輸波形為所述第二指示訊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三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訊息是所述網路設備在所述UE的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發送的。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離散傅里葉變換展頻的正交分頻多工(DFT-S-OFDM)技術調製的波形或採用循環字首-正交分頻多工(CP-OFDM)技術調製的波形。
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網路設備接收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發送的資料;所述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UE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可選地,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相同。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所述網路設備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所述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UE將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作為備用波束。
可選地,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也可以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作為所述UE的活躍波束。具體地,活躍波束指的是用於UE當前時刻與所述網路設備進行通訊的波束。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路設備重新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重新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上一次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UE發送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重新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作為一種實現方式,所述網路設備重新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
在所述UE的位置發生變化時,所述網路設備重新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可選地,網路設備可以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重新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每個波束對應的發送接收節點TRP與所述UE之間的距離、所述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信號衰落,所述UE在區域中的位置。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可選地,在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為DCI。
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調製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調製的波形。
可選地,在上述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DFT-S-OFDM技術也可以為單載波分頻多重進接(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術。
可選地,在上述某些實現方式中,所述高階訊號例如為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號。
可選地,在上述各個實現方式中,所述波束也可稱為波束賦形信號(Beamformed Signal)。
第三方面,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使用者設備可以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模組。
第四方面,提供一種網路設備,該網路設備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網路設備可以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模組。
第五方面,提供一種使用者設備,該使用者設備包括記憶體和處理器,該記憶體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並且對該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的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種網路設備,該網路設備包括記憶體和處理器,該記憶體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並且對該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的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因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透過網路設備向使用者設備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使用者設備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使用者設備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訊系統,例如:全球移動通訊(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訊系統、未來的5G系統或新空中介面(New Radio Technology,NR)系統等。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涉及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使用者設備還可以稱之為終端、接入終端、使用者單元、使用者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端終端機、移動設備、使用者終端、終端設備、無線通訊設備、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裝置。例如,該使用者設備可以是行動電話(或稱為“蜂窩”電話)、無線電話、對話啟動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局部迴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路或5G之後的網路中的終端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使用者設備可以經無線存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RAN)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進行通訊,或者可以透過自組織或免授權的方式接入分散式的點對點(Ad-Hoc)模式網路以及使用者部署的子網路,使用者設備還可以透過其他方式接入網路進行通訊,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還涉及網路設備。網路設備可以是用於與使用者設備進行通訊的網路側設備。具體地,該網路設備可以是為區域內移動或固定的終端提供無線存取、通訊服務的網路設備。例如,該網路設備可以是GSM系統或CDMA系統中的基地收發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節點B(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基地台(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該網路設備還可以為中繼站、存取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該網路設備還可以為未來5G網路或5G之後的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未來演進的PLMN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或者NR網路中的網路側設備等。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100包括:
110,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該第一波束也可以稱為該UE的活躍波束,活躍波束指的是UE當前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所採用的波束。
該第一上行傳輸波束可以是該UE設置的預設/備用(default/fallback)的上行傳輸波形。例如,該第一上行傳輸波束為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在未接收到系統的相關配置資訊時,UE採用預設/備用的上行傳輸波形進行上行傳輸。
可選地,該預設/備用的上行傳輸波形可以是UE自行設定的;或該預設/備用的上行傳輸波形可以是協議規定的;或該預設/備用的上行傳輸波形可以是UE根據網路側設備(例如該網路設備)的廣播資訊或系統資訊設定的。
例如,上述DFT-S-OFDM技術也可以為單載波分頻多重進接(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術。
120,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波束為用於該UE與該網路設備進行通訊的波束。
可選地,該至少一個波束可以為一個波束,或多個波束,或一個波束組,或多個波束組。波束組指的是多個波束的組合波束。該至少一個波束還可以為一個波束對應的一個賦形信號,或者多個波束對應的多個賦形信號,或者一個波束組對應的一個賦形信號組,或多個波束組對應的多個賦形信號組。應理解,上述的賦形信號指的是由對應的波束賦形後形成的賦形信號,賦形信號組指的是,由對應的波束組賦形後形成的賦形信號組。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網路設備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確定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
具體地,某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例如為該某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信號衰落資訊。
具體地,以該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波束A為例,網路設備根據UE上報的測量資訊,獲取波束A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者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或者,網路設備也根據經驗資訊,獲取波束A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者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
例如,假設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波束A與波束B,且波束A對應的TRP與該UE的距離遠遠小於波束B對應的TRP與該UE的距離,則波束A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於波束B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例如,波束A對應上行傳輸波形為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波束B對應上行傳輸波形為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再例如,假設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波束C與波束D,且波束C對應的傳輸通道的信號衰落比波束B對應的傳輸通道的信號衰落嚴重,則波束C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於波束D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例如,波束C對應上行傳輸波形為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波束D對應上行傳輸波形為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130,網路設備向UE發送第一指示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該第一指示訊息可以為高階訊號(High Level Signalling),具體地,例如,該第一指示訊息可以為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號。 可選地,該第一指示訊息也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140,UE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因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透過網路設備向UE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UE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UE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波束也可稱為波束賦形信號(Beamformed Signal),下文均以波束為例進行說明。
可選地,作為一種實現方式,該至少一個波束可以包括該第一波束。
例如,當網路設備檢測到第一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發生變化,需要改變第一波束上的上行傳輸波形時,網路設備也可以下發指示訊息,以告知該UE改變該第一波束上的上行傳輸波形。該UE接收到網路設備的指示訊息後,繼續在第一波束上與網路設備進行通訊,只是改變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作為一種實現方式,該至少一個波束可以不包括該第一波束,該至少一個波束可以作為該UE的備用波束或者活躍波束。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波束可以不包括該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作為所述UE的備用波束,140,UE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包括:在第一波束被阻擋的情況下,UE在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例如,UE與網路設備正在一個波束(記為活躍波束)進行通訊。同時,網路設備配置UE對其他M個波束進行測量,UE回饋N個波束的通道品質(N<=M),網路設備根據UE回饋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考慮,或者網路設備根據對UE某些上行信號/通道的測量及其他因素綜合考慮,或者網路設備根據UE回饋、網路對UE某些上行信號/通道的測量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考慮,把L個波束(L<=N)作為備用波束,通知UE如果在某個波束(上述L個中的一個)進行傳輸時採用的上行傳輸波形。後續某個時刻,原先波束由於某個原因被阻擋了,此時UE根據某些準則在某個備用的波束上發起隨機存取,UE上行傳輸波形就採用上述UE告知的波形。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波束可以不包括該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作為所述UE的活躍波束,140,UE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包括:該UE同時在該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並在該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例如,UE與網路設備正在一個波束(記為活躍波束1)進行通訊(上行傳輸波束採用CP-OFDM)。同時,網路設備配置UE對其他M個波束進行測量,UE回饋N個波束的通道品質(N<=M),網路設備根據UE回饋以及其他因素綜合考慮,把L個波束(L<=N)也作為活躍波束,讓UE同時在這些波速上也進行傳輸。假設L=1,把對應波束記為活躍波速2。由於UE需要同時在兩個波束上進行上行傳輸,能量需要分配到不同的波束上,假設原先的活躍波束1上UE能量足夠,仍然採用CP-OFDM的上行傳輸波束,而UE剩餘的功率有限,網路設備認為UE在第二個啟動波束2上採用DFT-S-OFDM的上行傳輸波形傳輸資料更為合適,則網路設備在配置該啟動波束2時,通知UE採用DFT-S-OFDM作為上行傳輸波形。
為了便於理解與描述,上文結合圖1所述的實施例中,以一個UE為例進行了描述。在實際應用中,網路設備可以與一個使用者設備組(包括多個使用者設備的集合),或者還可以與多個使用者設備或者多個使用者設備組進行通訊,因此,網路設備為配置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時,可以是針對每個使用者設備或每組使用者設備獨立配置該每個使用者設備或該每組使用者設備對應的至少一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相應地,網路設備下發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的指示訊息(例如圖1中所示的第一指示訊息),也可以是針對每個使用者設備或每組使用者設備進行獨立配置和指示的,即UE-specific。
可選地,本發明實施例中涉及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120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網路設備針對該至少一個波束,配置的上行傳輸波形可以支援下列選項中的一種或多種或全部:
選項一,為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通道配置統一的上行傳輸波形。
例如,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通道包括實體上行分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和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下文以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通道包括PUSCH與PUCCH為例進行描述。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為PUSCH與PUCCH配置相同的上行傳輸波形DFT-S-OFDM。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為PUSCH與PUCCH配置相同的上行傳輸波形CP-OFDM。
選項二,為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通道(例如PUSCH和PUCCH),分別配置其各自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為PUS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CP-OFDM,為PUC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CP-OFDM。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為PUS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DFT-S-OFDM,為PUC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DFT-S-OFDM。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為PUS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CP-OFDM,為PUC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DFT-S-OFDM。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為PUS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DFT-S-OFDM,為PUCCH配置上行傳輸波形CP-OFDM。
選項三,為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通道或不同通道格式(format)的上行通道獨立配置其各自的上行傳輸波形。例如,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通道包括PUSCH和PUCCH,其中,PUCCH根據不同的通道格式(format)又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通道。
具體地,PUCCH根據其通道格式(format)類型分為2組,分別記為PUCCH_Group_1與PUCCH_GROUP_2,則網路設備可以為PUCCH_Group1與PUSCH分別獨立配置上行傳輸波形,並指示其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採用DFT-S-OFDM或CP-OFDM,其中,為PUCCH_Group2配置的上行傳輸波形與為PUSCH配置的上行傳輸波形保持一致。
具體地,PUCCH根據其通道格式(format)類型分為N組,分別記為PUCCH_Group_1,…, PUCCH_GROUP_N,則網路設備可以為PUCCH_Group1, …, PUCCH_Group N以及PUSCH分別獨立配置上行傳輸波形,並指示其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採用DFT-S-OFDM或CP-OFDM。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某個或某些通道格式的通道的上行傳輸波形被配置為某種上行傳輸波形時(例如SC-FDMA),則其他通道的也只能被配置為某種波形。
具體地,例如,PUSCH被配置採用DFT-S-OFDM作為上行傳輸波形時,PUCCH或PUCCH組(對應上文的PUCCH_Group_i(i為1,…,N)只能被配置為採用DFT-S-OFDM作為上行傳輸波形。
應理解,當PUSCH被配置為採用CP-OFDM作為上行傳輸波形時,PUCCH或PUCCH組可以被配置為選擇DFT-S-OFDM或CP-OFDM作為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100還包括:網路設備重新確定該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重新確定的該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上一次(步驟120)確定的該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網路設備向UE發送第二指示訊息,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重新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UE在該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三波束上採用第三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三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二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三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網路設備重新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在UE的位置發生變化時,網路設備重新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可選地,網路設備可以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重新確定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每個波束對應的發送接收節點TRP與UE之間的距離、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信號衰落,UE在網路設備的覆蓋區域中的位置。
具體地,第二指示訊息可以為DCI。該第二指示訊息對不同使用者設備或不同組使用者設備可以獨立配置,並獨立通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指示訊息所指示的該至少一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的配置資訊被該第二指示訊息(例如DCI)所指示的配置資訊重置。
例如,網路設備初始透過高階訊號來指示某個使用者設備或者某組使用者設備對應的某個波束/波束組採用某種上行傳輸波形,而最新透過DCI訊號指示這一使用者設備或這組使用者設備其對應的此波束/波束組採用另一種上行傳輸波形,則被指示的使用者設備或某組使用者設備採用DCI最新指示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網路設備針對該至少一個波束,重新配置的上行傳輸波形可以支援上述選項一至選項三中的任一種或多種或全部。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指示訊息也可以為下行控制資訊DCI。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透過網路設備向UE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UE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UE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上文中結合圖1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的方法,下面將結合圖2-圖5,描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者設備200的示意性框圖,該使用者設備200包括:
發送模組210,用於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接收模組220,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發送模組210還用於,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透過網路設備向UE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UE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UE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是網路設備根據第二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確定的。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第一波束,發送模組用於,在第一波束被阻擋的情況下,在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為UE的備用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接收模組220還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指示訊息,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第二指示訊息所指示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第一指示訊息所指示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發送模組還用於,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三波束上採用第三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三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二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三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發送模組210可以由發送器或發送器相關電路來實現,接收模組220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關電路來實現。
如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使用者設備300,該使用者設備300包括處理器310、記憶體320、匯流排系統330、接收器340和發送器350。其中,處理器310、記憶體320、接收器340和發送器350透過匯流排系統330相連,該記憶體320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310用於執行該記憶體320存儲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340接收信號,並控制發送器350發送信號。其中,發送器350用於,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接收器340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器350用於,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透過網路設備向UE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UE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UE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是網路設備根據該第二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確定的。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第一波束,發送器350具體用於,在第一波束被阻擋的情況下,在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為UE的備用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接收器340還用於,接收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指示訊息,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第二指示訊息所指示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第一指示訊息所指示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發送器350還用於,在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三波束上採用第三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第三上行傳輸波形為第二指示訊息中指示的第三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離散傅里葉變換展頻的正交分頻多工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循環字首-正交分頻多工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應理解,圖2所示的使用者設備200或圖3所示的使用者設備300可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使用者設備相關的操作或流程,並且使用者設備200或使用者設備300中的各個模組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網路設備400的示意性框圖,該網路設備400包括:
接收模組410,用於接收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發送的資料;
確定模組420,用於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發送模組430,用於向UE發送第一指示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透過網路設備向UE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UE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UE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確定模組420用於,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確定該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該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第一波束,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UE將至少一個波束作為備用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確定模組420還用於,重新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重新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上一次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發送模組430還用於,向UE發送第二指示訊息,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重新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具體地,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確定模組420可以由處理器或處理器相關電路來實現。接收模組410可以由接收器或接收器相關電路來實現。發送模組430可以由發送器或發送器相關電路來實現。
如圖5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500,該網路設備500包括:處理器510、記憶體520、匯流排系統530、接收器540和發送器550。其中,處理器510、記憶體520、接收器540和發送器550透過匯流排系統530相連,該記憶體520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510用於執行該記憶體520存儲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540接收信號,並控制發送器550發送信號。其中,接收器540用於,接收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發送的資料;處理器510用於,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器530用於,向UE發送第一指示訊息,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透過網路設備向UE發送指示訊息,以告知UE在不同波束上採用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發送資料,使得UE可以透過較為合適的上行傳輸波形在不同波束上傳輸資料,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上行覆蓋範圍和上行傳輸品質,提供上行傳輸的性能。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處理器510具體用於,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確定該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該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該UE在區域中的位置資訊。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第一波束,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UE將至少一個波束作為備用波束。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處理器510還用於,重新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重新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上一次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發送器530還用於,向UE發送第二指示訊息,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重新確定的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可選地,作為一個實施例,該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應理解,圖4所示的網路設備400或圖5所示的網路設備500可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網路設備相關的操作或流程,並且網路設備400或網路設備500中的各個模組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別為了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處理器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者電晶體邏輯裝置、分立硬體元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還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快取記憶體。透過例示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資料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說明的是,當處理器為通用處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邏輯裝置、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裝置、離散硬體元件時,記憶體(存儲模組)集成在處理器中。
還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匯流排系統除包括資料匯流排之外,還可以包括電源匯流排、控制匯流排和狀態信號匯流排等。但是為了清楚說明起見,在圖3與圖5中將各種匯流排都標為匯流排系統。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透過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資訊,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為避免重複,這裡不再詳細描述。
還應理解,本文中涉及的各種數位編號僅為描述方便進行的區分,並不用來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
應該理解,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所揭露的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組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模組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模組,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模組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模組,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模組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模組中,也可以是各個模組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模組集成在一個模組中。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公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述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為準。
110、120、130、140‧‧‧步驟200、300‧‧‧使用者設備210、430‧‧‧發送模組220、410‧‧‧接收模組310、510‧‧‧處理器320、500‧‧‧記憶體330、530‧‧‧匯流排系統340、540‧‧‧接收器350、550‧‧‧發送器400、500‧‧‧網路設備420‧‧‧確定模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資料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使用者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使用者設備的另一示意性框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網路設備的另一示意性框圖。
110、120、130、140‧‧‧步驟

Claims (32)

  1. 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其中,包括: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UE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以及所述UE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所述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其中,所述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離散傅里葉變換展頻的正交分頻多工(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循環字首-正交分頻多工(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是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所述UE在區域(cell)中的位置資訊確定的。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所述第一波束,所述UE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包括:在所述第一波束被阻擋的情況下,所述UE在所述第二波束上採用所述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為所述UE的備用波束。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UE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第二指示訊息所指示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所指示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所述UE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三波束上採用第三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第三上行傳輸波形為所述第二指示訊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三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8. 一種資料傳輸的方法,其中,包括:網路設備接收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發送的資料;所述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以及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UE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其中,所述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網路設備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包括: 所述網路設備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所述UE在區域(cell)中的位置資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UE將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作為備用波束。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路設備重新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重新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上一次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以及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UE發送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重新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14. 一種使用者設備(UE),其中,包括:發送模組,用於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向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接收模組,用於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以及所述發送模組還用於,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二波束上採用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第二上行傳輸波形為所述第一指示訊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其中,所述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是所述網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或所述UE在區域(cell)中的位置資訊確定的。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發送模組用於,在所述第一波束被阻擋的情況下,在所述第二波束上採用所述第二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為所述UE的備用波束。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接收模組還用於,接收所述網路設備發送的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第二指示訊息所指示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所述第一指示訊息所指示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所述發送模組還用於,在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第三波束上採用第三上行傳輸波形向所述網路設備發送資料,所述第三上行傳輸波形為所述第二指示訊息中指示的所述第三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使用者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21. 一種網路設備,其中,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使用者設備(UE)在第一波束上採用第一上行傳輸波形發送的資料;確定模組,用於確定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以及發送模組,用於向所述UE發送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其中,所述上行傳輸波形包括採用DFT-S-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或採用CP-OFDM技術確定的波形。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束,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不同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完全相同。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確定模組用於,根據下列資訊中的至少一種資訊,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每個波束對應的傳輸通道的通道品質資訊,所述UE在區域(cell)中的位置資訊。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不包括所述第一波束,所述第一指示訊息還用於指示所述UE將所述至少一個波束作為備用波束。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重新確定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所述重新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與上一次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不同;所述發送模組還用於,向所述UE發送第二指示訊息,所述第二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重新確定的所述至少一個波束對應的上行傳輸波形。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為高階訊號或下行控制資訊(DCI)。
  27. 一種使用者設備(UE),包括:一記憶體;以及一處理器,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28. 一種傳輸資訊的終端設備,包括:一記憶體;以及一處理器,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29. 一種計算器程式產品,包括一具有在其上存儲的指令集合的計算器可讀介質,所述指令集合可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當該指令集合被執行時,使得該計算器程式產品可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30. 一種計算器程式產品,包括一具有在其上存儲的指令集合的計算器可讀媒介,所述指令集合可由一個或多個處理器執行,當該指令集合被執行時,使得該計算器程式產品可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31. 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程式,所述程式用於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32. 一種電腦可讀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媒介存儲有程式,所述程式用於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3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6137480A 2016-11-03 2017-10-30 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TWI791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4475 WO2018081990A1 (zh) 2016-11-03 2016-11-03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
CNPCT/CN2016/104475 2016-11-03
??PCT/CN2016/104475 2016-1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755A TW201818755A (zh) 2018-05-16
TWI791001B true TWI791001B (zh) 2023-02-01

Family

ID=62075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480A TWI791001B (zh) 2016-11-03 2017-10-30 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5059B2 (zh)
EP (2) EP4002715B1 (zh)
JP (1) JP2020504474A (zh)
KR (1) KR20190080882A (zh)
CN (2) CN112600602A (zh)
AU (1) AU2016428423B2 (zh)
BR (1) BR112019008736B1 (zh)
CA (1) CA3041935C (zh)
ES (1) ES2911032T3 (zh)
IL (1) IL266327A (zh)
MX (1) MX2019004848A (zh)
MY (1) MY193582A (zh)
PH (1) PH12019500958A1 (zh)
RU (1) RU2715739C1 (zh)
TW (1) TWI791001B (zh)
WO (1) WO2018081990A1 (zh)
ZA (1) ZA201903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3709B (zh) * 2016-11-04 2022-03-15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WO2018117207A1 (ja) * 2016-12-21 2019-10-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714470B (zh) * 2017-01-04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1812644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new radio
KR102409785B1 (ko) * 2017-03-23 2022-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접속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182341A1 (ko) * 2018-03-20 2019-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빔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US11133970B2 (en) * 2018-09-27 2021-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wavefor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171750B2 (en) * 2019-08-02 2021-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 beam waveform selection
US11088748B2 (en) * 2019-08-30 2021-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band beam codebook design and operations
US11916725B2 (en) * 2020-02-07 2024-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ng a duration of a resetting time period after uplink beam failure
US11005696B1 (en) * 2020-05-01 2021-05-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dulation sche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6632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plink dm-rs multiplexed with data in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US20120243505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aperiodic srs (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90058A1 (zh) * 2013-12-20 2015-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和接收上行波束索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160087708A1 (en) * 2013-05-07 2016-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three dimensional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60227538A1 (en) * 2013-09-10 2016-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for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36669B2 (en) * 2006-04-20 2011-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resource reuse with SDMA beams
US8913672B2 (en) 2008-09-12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ly identifying system waveform in uplink transmission
AR073833A1 (es) 2008-10-20 2010-12-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odos para el control ascendente de transmision de informacion para agregar ona portadora
KR101820731B1 (ko) * 2011-08-25 2018-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파라미터 셋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591645B2 (en) * 2012-02-17 2017-03-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beamforming-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150025630A (ko) * 2013-08-29 2015-03-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Lte기반 통신시스템에서 빔 형성 방법 및 자원 할당 방법
US9692494B2 (en) * 2014-08-12 2017-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wireless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WO2016095637A1 (zh) * 2014-12-15 2016-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盲区中实现高频通信的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306452B (zh) 2016-04-22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JP6718523B2 (ja) * 2016-08-11 2020-07-0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6632A1 (en) * 2010-01-20 2011-07-2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transmitting uplink dm-rs multiplexed with data in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
US20120243505A1 (en) * 2011-03-22 2012-09-27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aperiodic srs (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087708A1 (en) * 2013-05-07 2016-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three dimensional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60227538A1 (en) * 2013-09-10 2016-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for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90058A1 (zh) * 2013-12-20 2015-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和接收上行波束索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1 waveform proposal: CP-OFDM plus DFT-S-OFDM, 3GPP TSG-RAN WG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53122A1 (en) 2019-08-15
AU2016428423B2 (en) 2022-01-27
CN109923795A (zh) 2019-06-21
BR112019008736B1 (pt) 2023-12-19
EP3518433A1 (en) 2019-07-31
MY193582A (en) 2022-10-19
EP3518433A4 (en) 2019-10-30
RU2715739C1 (ru) 2020-03-03
PH12019500958A1 (en) 2019-12-02
TW201818755A (zh) 2018-05-16
JP2020504474A (ja) 2020-02-06
KR20190080882A (ko) 2019-07-08
ES2911032T3 (es) 2022-05-17
WO2018081990A1 (zh) 2018-05-11
CA3041935A1 (en) 2018-05-11
CN112600602A (zh) 2021-04-02
BR112019008736A2 (pt) 2019-07-09
EP4002715A1 (en) 2022-05-25
AU2016428423A1 (en) 2019-05-23
ZA201903465B (en) 2022-06-29
US11265059B2 (en) 2022-03-01
MX2019004848A (es) 2019-06-20
EP4002715B1 (en) 2023-07-12
CN109923795B (zh) 2020-12-25
EP3518433B1 (en) 2022-03-02
IL266327A (en) 2019-06-30
CA3041935C (en) 202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1001B (zh) 資料傳輸的方法、使用者設備與網路設備
TWI765943B (zh) 控制上行功率的方法和設備
US1131081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22160706A (ja) Srs信号の送信方法と端末装置及びsrs信号の受信方法と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US117298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TWI779105B (zh) 無線通訊方法和設備
US1135701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TWI759407B (zh) 傳輸上行訊號的方法和設備
JP7220768B2 (ja) データ伝送の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TWI762717B (zh) 無線通訊方法、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