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734B - 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 - Google Patents
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7734B TWI787734B TW110105150A TW110105150A TWI787734B TW I787734 B TWI787734 B TW I787734B TW 110105150 A TW110105150 A TW 110105150A TW 110105150 A TW110105150 A TW 110105150A TW I787734 B TWI787734 B TW I7877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ltrasonic
- elevation
- sound beam
- transducer element
- ultrasonic prob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0000002463 transdu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20 co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93 micro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2 echocardi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8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 A61B8/449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transduc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ransducer el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33—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involving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or organic structures
- A61B8/0841—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involving detecting or locating foreign bodies or organic structures for locating instru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7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using several separate ultrasound transducers or prob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 B06B1/06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using multiple elements
- B06B1/062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piezoelectric effect or with electrostriction using multiple elements on one surfac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0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 A61B2017/3413—Needle locating or guiding means guided by ultrasou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292—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e.g. electret-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22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B06B1/0207 for details covered by B06B1/0207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B06B2201/70—Specific application
- B06B2201/76—Medical, dent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ynecology & Obstetr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Transducers F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包括一尾部及一頭部。該頭部的一表面嵌設有多個左側換能元件及多個右側換能元件;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重疊於各右側換能元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系統,特別是供針導航的智慧立體定向超音波系統。
在進行醫療手術或身體檢查時,可能將針或針狀器械插入患者的身體部位,此時,必須確保針處於正確的走向(行進方向)。為此,可使用超音波探頭來偵測針的位置與走向。
圖1A及圖1B顯示一種習知的針導航問題,通常稱為「針不在平面中」(needle not in-plane)問題。單縱面(one longitudinal plane,簡稱「1L」)線性探頭90可偵測一影像平面92的範圍。可是,如圖1A所示,往往,針94只有部分相交於影像平面92,並未整個顯現於影像平面92,故難以確認針94的位置與走向。
從而,為了將針94調整成「在平面中」(in-plane),使用者須嘗試旋轉探頭或重新插針。可是,若只觀察在圖1A中的針94與影像平面92的交點,則如圖1B所示,針的走向存在多種可能,且包括鏡像走向。因此,使用者只是盲目地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來旋轉探頭或重新插針,試圖觀察出針94的走向,但有50%的機率旋轉至錯誤方向,這將不利於使用針94的手術或身體檢查。
圖1C顯示針對上述針導航問題的一種習知的解決方案。有經驗的使用者習慣搖晃探頭90,使影像平面92傾斜,而蒐集多個傾斜的影像平面92即有助於判別針94的走向。不過,這種解決方案仰賴於使用者的經驗累積,且關於針的走向亦只可獲得極其有限的資訊,旋轉至錯誤方向的機率仍然甚高。
因此,亟須提出一種改良的超音波系統,以消除或緩和上述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雙縱面(two longitudinal planes,簡稱「2L」)線性超音波探頭(linear ultrasound transducer),可用於定向針(或更廣義而言,各種器械)的走向(行進方向)。本發明的雙縱面線性探頭可進一步推廣成「偶數」縱面線性探頭或弧面探頭。
本發明開創「雙側聲波不完全混合法」,以2L線性探頭來達成三縱面顯像效果,亦即可獲得相當於來自中央平面的影像。特別是,雙側聲波的「不完全混合」,是指左右雙側的聲波彼此既須達到一定程度的混合度,同時,各自亦須保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其中,雙側聲波的混合性是為了消除兩行換能元件之間的間隙所導致的「盲區」(blind zone),足以偵測到相當於來自中央平面的影像。至於雙側聲波的獨立性則是為了使探頭產生單縱面之外的立體感知(stereotactic perception)。就優勢而言,相較於典型的1L線性探頭,本發明的2L線性探頭可提供單縱面之外的立體感知,更精準地確認針的走向,避免誤判成鏡像走向。
又,根據本發明,超音波探頭的換能元件可設計成在高程軸上交錯的矩形或交錯的其他多邊形,而形成一拉鍊式陣列,使左右元件在高程軸上部分、完全、或過度重疊,如此可在立體感知的能力與待建立的中央平面的訊號之間取得平衡,以定向針的走向。為了設計適合於偵測不同臨床場景或組織深度的換能元件形狀與尺寸,本發明引進高程焦點投影線的觀念,其是將同側的多個換能元件的高程焦點位置,亦即,在聲束軸的特定深度範圍內的能量密度最高點位置,投影在換能元件上並連續繪製而成,而可相關於該側偵測面的位置,並作為設計時調整用於立體感知的訊號與待建立的中央平面的訊號的基礎。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包括一尾部及一頭部。該頭部的一表面嵌設有多個左側換能元件及多個右側換能元件;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的至少一部分重疊於各右側換能元件。
其他額外特徵散見於實施例中。只要適合,各實施例的各種特徵可自由搭配以實現多種變化。下文將配合圖式並詳細說明,使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優點、及新穎特徵更明顯。
以下提供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這些實施例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的權利範圍。一實施例的一特徵可透過合適的修飾、置換、組合、分離以應用於其他實施例。
應注意的是,在本文中,除了特別指明者之外,具備「一」元件不限於具備單一的該元件,而可具備一或更多的該元件。
此外,在本文中,除了特別指明者之外,「第一」、「第二」等序數,只是用於區別具有相同名稱的多個元件,並不表示它們之間存在位階、層級、執行順序、或製程順序。一「第一」元件與一「第二」元件可能一起出現在同一構件中,或分別出現在不同構件中。序數較大的一元件的存在不必然表示序數較小的另一元件的存在。
在本文中,除了特別指明者之外,所謂的特徵甲「或」(or)或「及/或」(and/or)特徵乙,是指甲單獨存在、乙單獨存在、或甲與乙同時存在;所謂的特徵甲「及」(and)或「與」(and)或「且」(and)特徵乙,是指甲與乙同時存在;所謂的「包括」、「包含」、「具有」、「含有」,是指包括但不限於此。
此外,在本文中,所謂的「上」、「下」、「左」、「右」、「前」、「後」、或「之間」等用語,只是用於描述多個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並在解釋上可推廣成包括平移、旋轉、或鏡射的情形。
此外,在本文中,除了特別指明者之外,「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上」或類似敘述不必然表示該元件接觸該另一元件。
此外,在本文中,「較佳」或「更佳」是用於描述可選的或附加的元件或特徵,亦即,這些元件或特徵並不是必要的,而可能加以省略。
此外,在本文中,所謂的一元件「適合於」另一元件,是指該另一元件不屬於申請標的的一部分,而是示例性地或參考性地有助於設想該元件的性質或應用。
此外,在本文中,「約」一數值是指包括該數值的±10%的範圍,特別是該數值±5%的範圍。
此外,在本文中,「系統」、「設備」、「裝置」、「模組」、或「單元」等用語,是指一電子元件或由多個電子元件所組成的一數位電路、一類比電路、或其他更廣義電路,且除了特別指明者之外,它們不必然有位階或層級關係。
此外,在本文中,除了特別指明者之外,二元件的電性連接可包括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在間接連接中,該二元件之間可能存在一或多個其他元件,例如,電阻、電容、或電感。電性連接是用於傳遞一或多個訊號,例如,直流或交流的電流或電壓,依照實際應用而定。
圖2A顯示單縱面探頭20的立體圖與超音波縱向偵測面的能量涵蓋體積。圖2B顯示由單縱面探頭20所得的超音波縱向偵測面的例子。圖2C顯示本文所謂(a)針在平面中的例子及(b)針不在平面中或針部分在平面中的例子。圖2D顯示換能元件的尺寸。
在單縱面探頭20中,多個矩形換能元件21是排列成1列N行(1×N)的一陣列。(行為row,列為column。)該些矩形換能元件21與超音波聲束之間的關係,可以彼此垂直的三軸來定義:
(1)高程軸(elevation axis)X,亦為探頭短軸,其跨越1列矩形換能元件21。
(2)側橫軸(lateral axis)Y,亦為探頭長軸,其跨越N行矩形換能元件21。
(3)聲束軸(axial axis)Z,沿著超音波聲束的發射方向。
矩形換能元件142會發射超音波聲束,其沿著介質傳遞,當接觸到待測物時,產生回音(echo)折返,再由矩形換能元件21來接收。接著,經由訊號解析,超音波縱向偵測面可顯示成二維灰階圖,該偵測面在空間中是對應側橫軸Y與聲束軸Z所構成的平面,如圖2B所示。
又,如圖2A所示,超音波聲束沿著聲束軸Z傳遞時,在高程軸X具有聲束厚度(beam width,BW),而基於聲束傳遞時的自然聚焦/發散現象,聲束厚度BW會沿著聲束軸Z的深度而變化,在深度為高程焦點(elevation focus,EF)處,聲束厚度最薄,稱為高程焦點聲束厚度(beam width at elevation focus,BWEF)。在深度小於高程焦點EF處者,稱為高程近場聲束厚度(beam width in elevation near field,BWENF);在深度大於高程焦點EF處者,稱為高程遠場聲束厚度(beam width in elevation far field,BWEFF)。當待測物位於該深度的聲束厚度BW內時,可被偵測面顯影,即所謂「物在平面中」;而當待測物位於該深度的聲束厚度BW外時,則無法被偵測面顯影,即所謂「物不在平面中」的情況。因此,超音波縱向偵測面在空間中除了對應側橫軸Y與聲束軸Z所構成的平面之外,在高程軸X方向其實具有厚度,即所謂高程軸寬度(elevation width,EW),或稱為高程軸厚度(elevation thickness,ET),又稱切片厚度(slice thickness,ST),如圖2B所示。
而在引導針時,參考圖2C的例子(a),臨床上所謂針在超音波縱向偵測面中,則特別是指「整支針」都位於聲束厚度BW或偵測面切片厚度ST內,而偵測面可呈現針的縱剖面的情形;而參考圖2C的例子(b),所謂針不在平面中或針部分在平面中,則通常是指針只有一區段位於聲束厚度BW或偵測面切片厚度ST內,偵測面只可呈現針的橫(斜)剖面的情形。
在聲束厚度BW或偵測面切片厚度ST內,不同的二物體,如果側橫軸Y座標與聲束軸Z座標相同,即使高程軸X座標不同,仍然會被加總顯像為同一物體,而無法自偵測面加以區別。這表示,聲束厚度BW決定了高程軸解析度(elevation resolution,ER)。由於單縱面探頭20在高程軸上只具有1列換能元件21,根據線性陣列天線原理,在高程軸上即缺乏座標分辨能力,因而在導引針時無法判斷針的鏡像走向。
反觀側橫軸Y,單縱面探頭20在側橫軸上具有N行換能元件21,根據線性天線陣列原理,因為N≥2,且因待側物只出現在線性天線陣列的一側,而在側橫軸上具有座標分辨能力。
聲束厚度或偵測面的高程軸厚度主要由換能元件形狀、換能元件尺寸(典型地,換能元件例如是尺寸為4×0.3mm至12mm×0.3mm的矩形元件)、聲波頻率、聲透鏡焦點等因素所控制。若元件長度a(標示於圖2D)越小,則聲束厚度越小,高程軸解析度越佳。聲透鏡則可更進一步將超音波聲束聚焦於高程焦點,因為於高程焦點處,聲束厚度最薄,高程軸解析度最佳,最容易區別在高程軸上不同的二物體。
圖3A顯示單縱面探頭20的矩形換能元件21的示意圖。圖3B顯示聲束能量密度的測量圖,其中,橫軸為聲束軸Z,而縱軸為高程軸X。圖3C顯示單縱面探頭20的矩形換能元件21的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圖(elevation sound energy density curve,ESEDC),其為在特定深度(或特定聲束軸座標)下的高程軸能量密度剖面圖。
單縱面探頭20的矩形換能元件21所發射的聲束在高程軸上的能量密度呈現對稱、無偏斜(not skewed)的鐘形曲線分布。曲線頂點為高程焦點,能量密度最高,在圖3A中的虛線為「高程焦點投影線」LEF,其表示高程焦點投影在矩形換能元件21的表面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矩形換能元件21的能量密度曲線具有高程軸對稱性,「高程焦點投影線」LEF同時亦位於偵測面的高程軸厚度的中央,或與矩形換能元件21的高程軸等面積平分線重疊。
圖4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雙縱面(2L)線性超音波探頭10的立體圖。
本發明的超音波探頭10具有一尾部12及一頭部14。尾部12是供使用者握持之用(亦可由機械手臂等來握持)。頭部14的一表面140嵌設有多個(聲電)換能元件142。換言之,換能元件142主要位在表面140下,至多一小部分突出至表面140上。在操作時,表面140可貼緊待偵測部位,例如,患者的手術部位。在其他實施例中,在表面140上可進一步設置其他元件,例如,聲透鏡、匹配層、或包覆層,此時,則以該些元件來貼緊待偵測部位。換能元件142可將超音波接收進來而轉換成電子訊號,或將電子訊號轉換成超音波而發射出去,並可以任何聲電換能技術來實現,包括但不限於(塊材)壓電材料((bulk) piezoelectric material)、壓電式微機械超音波換能器(piezoelectric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transducer,PMUT)、電容式微機械超音波換能器(cpacitive micromachined ultrasonic rransducer,CMUT)等技術。
根據本發明,超音波探頭10的該些換能元件142是排列成2行N列(2×N)的一拉鍊式陣列。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使2行N列(2×N)的陣列分割成更密集之M行N列(M×N)的陣列後,再以電路、晶片及/或軟體等方式消除分割或合併其電子訊號,達到與本發明之2行N列(2×N)拉鍊式陣列的實質等效元件形狀或實質等效之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
因此,上述陣列將該些換能元件142區分成多個左側換能元件142L及多個右側換能元件142R,分別組態成形成一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及一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縱向偵測面簡稱「縱面」。
該些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該些右側換能元件142R的收發方式可為下列任一種:
(i)由一側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同一側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
(ii)由一側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另一側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
(iii)由一側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兩側同時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
(iv)由兩側同時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兩側同時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或者,
(v)由兩側同時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一側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
圖5A及圖5B顯示用於闡釋圖4的超音波探頭10的運作方式的示意圖。
在圖5A及圖5B的實施例中,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之間存在待建立的一雙側等時距中央超音波縱向偵測面(簡稱「中央平面」)PC或待消除或最小化的一盲區Z。本發明的超音波探頭10可透過針對回音訊號作時域(time domain)分析來建構出中央平面PC,因為中央平面PC的訊號前往左側換能元件142L的傳遞時間相等於前往右側換能元件142R的傳遞時間。
圖6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10的立體圖。
在圖6的實施例中,該些換能元件142並非如圖4所示那般採用矩形換能元件而明顯排列成2行N列(2×N)的陣列,而是採用非矩形換能元件所組成的拉鍊式陣列。具體而言,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的至少一部分在高程軸X上重疊於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在此,左側換能元件142L定義成左側面積較大而右側面積較小,例如由左向右漸縮的三角形;右側換能元件142R定義成右側面積較大而左側面積較小,例如由右向左漸縮的三角形。進一步地,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在形狀上彼此嵌合。更進一步地,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在形狀上互補成一矩形。由圖6可觀察到,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是尖端向右的三角形,而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是尖端向左的三角形,其等彼此嵌合,並互補成矩形。惟應注意的是,互補成矩形只是示例,並非必要。
在圖6的實施例中,類似於圖5A的實施例,該些左側換能元件142L是組態成形成一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而該些右側換能元件142R則組態成形成一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特別是,在高程軸上,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可定義於該些左側換能元件142L的高程焦點,即所發射的聲束能量最強的位置或所接收的待測物回音最強的位置,而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可定義於該些右側換能元件142R的高程焦點,即所發射的聲束能量最強的位置或所接收的待測物回音最強的位置。
如圖6與圖8的例子(d)所示,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定義有一「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而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定義有一「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而根據本發明的原理,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的位置定義於「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的位置,而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的位置定義於「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的位置。因此,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之間的距離是由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與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的距離所決定。
圖7A及圖7B顯示本發明的多種形狀的換能元件142的平面圖。圖7C顯示不同形狀的換能元元件可產生實質等效之能量密度曲線的例子。圖7D顯示透過M×N陣列的電導極並聯所實現的等比例形狀來產生實質等效能量密度曲線的例子。
如圖7A所示,換能元件142(例如,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或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習用為(a)的矩形,但根據本發明可為非矩形。此外,本發明舉出幾種非矩形,可在拉鍊式的交錯排列中,避免在換能元件142之間留有空隙。非矩形可包括(b1)等腰三角形、(b2)直角三角形、(b3)其他三角形、(c1)多等腰三角梳狀、(c2)多直角三角梳狀、(c3)多其他三角梳狀、(d1)等腰梯形、(d2)直角梯形、(d3)其他梯形、(e1)多等腰梯形梳狀、(e2)多直角梯形梳狀、(e3)多其他梯形梳狀、(f1)可嵌合的多邊形、(f2)可嵌合的波浪狀等。其中,波浪狀可由圓弧或拋物線所組成。上述各種形狀可適切搭配,彼此嵌合而互補之後,共構成矩形或其他可能的多邊形,以形成緊密排列,而避免留有空隙。
當然,各種形狀亦可部分嵌合,如圖7B所示,其中各種部分嵌合的例子與各自的意義已標示於圖7B中。
圖8顯示多種形狀的換能元件的立體圖及其等所對應的在聲束軸特定範圍內之「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以下簡稱「曲線」),其中,各曲線的橫軸是指出高程軸位置(僅概略標示靠左L、靠中C、及靠右R),縱軸是指出能量密度。
在圖8中:
例子(a)為單縱面探頭(1L探頭),其具有單一波峰,且曲線分布呈現為對稱的鐘形;
例子(b)為雙縱面探頭(2L探頭),其具有左右側矩形換能元件,分別對應左右側曲線,且各曲線分布亦呈現為對稱的鐘形,由於曲線彼此不完全重疊,此可帶來左右方向上或高程軸方向上的立體感知;
例子(c)為本發明的拉鍊式梯形換能元件陣列的探頭,其具有左右側換能元件,分別對應左右側曲線,且各曲線分布呈現為略為歪斜的鐘形,且彼此不完全重疊,此可帶來左右方向上或高程軸方向上的立體感知,並可實現本發明的「雙側聲波不完全混合法」,兼顧立體感知與中央平面的訊號強度;
例子(d)為本發明的拉鍊式三角形換能元件陣列的探頭,其曲線類似於例子(c)的探頭,但左右二個波峰彼此更為靠近,其距離可由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的位置及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的位置來推定;
例子(e)為本發明的另一拉鍊式梯形換能元件陣列的探頭,其中左右二個波峰比起例子(d)的二個波峰彼此又更為靠近,其距離同樣可由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的位置及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的位置來推定;
例子(f)為另一1L探頭,其為一比較例,比起例子(a)的換能元件,例子(f)的換能元件的高程軸尺寸相同,但側橫軸尺寸較小。可觀察到,接觸線LD自例子(b)的垂直狀態逐步「旋轉」成例子(f)的水平狀態,相應地,左右二個波峰自例子(b)的分離狀態亦逐步轉變成完全重疊狀態。
根據圖7A及圖8的大量舉例,可進一步發現,不同形狀的換能元元件可產生同一實質等效的能量密度曲線ESEDC,換句話說,根據本發明,為了實現某一種能量密度曲線,可經由逆向工程,反推足以實現它的多種等效形狀,再從這多種等效形狀中選擇適合者來當作換能元元件的形狀。如果採用M×N陣列,如上所述,M×N陣列的換能元件可經由電路並聯來達到與本發明之2×N陣列的等比例元件形狀或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之等效設計,可參考圖7C最下方及圖7D的例子,故等效形狀廣義而言包括M×N陣列的電路並聯。各種形狀的分析皆可參考圖7D的例子。
圖9顯示本發明的多種形狀的換能元件142的平面圖。
圖9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右側換能元件142R彼此嵌合而互補成矩形,兩者接觸於接觸線LD。如圖6的實施例所述,左側換能元件142L定義有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而右側換能元件142R定義有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接觸線LD在形狀(a)中呈現垂直於高程軸,經過形狀(b)至形狀(g)逐步「旋轉」,在形狀(h)呈現平行於高程軸。而隨著線LD的「旋轉」,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與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之間的距離逐步縮短。
又,如圖6的實施例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原理,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的位置,須由其高程焦點來估計,而定義於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的位置,而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的位置,須由其高程焦點來估計,而定義於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的位置。惟,各種形狀的換能元件的高程焦點投影線的位置是否直接等於偵測面的位置,尚須考慮其他影響聲波聚焦的多重因素。
在圖9中,由高程焦點投影線的位置來推算偵測面的位置可知,形狀(a)的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相距最遠,故高程軸方向之立體感知的空間跨度最大,但待建立的中央平面PC的訊號最弱;相反地,形狀(h)等同於退化成單縱面超音波探頭,故中央平面PC的訊號非常完整,但已喪失高程軸方向的座標分辨與立體感知的能力。
藉由控制接觸線LD的角度,可劃分不同的左右元件嵌合形狀或嵌合程度,在平衡立體感知的能力與待建立的中央平面PC的訊號之間取得平衡,以定向針的走向。另外,接觸線LD可為直線、多折線、或任意曲線,使左右元件可嵌合成任意形狀,足以達成實質等效的聲波混合效果,甚或帶來特殊效果。而嵌合後的形狀可為矩形或任意多邊形。
圖10顯示換能元件142的分析方法的示意圖。在圖10中:
步驟(a)顯示梯形換能元件142陣列的例子;
步驟(b)是將單側換能元件142的梯形,基於微積分原理而分割成不同尺寸的無限多個小矩形,各小矩形所對應的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可回顧圖3C),均為對稱、無偏斜的曲線;
步驟(c)是將該些小矩形對應的多個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按照高程軸位置排列並進行疊加的結果,其中,曲線圖的橫軸是指出高程軸位置(僅概略標示靠左L、靠中C、及靠右R),縱軸是指出能量密度,其能量密度為不對稱、偏斜的曲線;而
步驟(d)則是顯示透過上述分割分析法所得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右側換能元件142R各自的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
圖11A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曲折結構的超音波探頭的示意圖。圖11B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曲折結構的超音波探頭搭配聲透鏡144的示意圖。圖11C顯示圖11B的超音波探頭所發出的聲波方向及疊加而成的多個高程焦點EF,及聲束厚度BW的示意圖。圖11D顯示多種實施例的超音波探頭之子表面140的曲折結構或其所嵌設的曲折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142。圖11E顯示採用凸面形狀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所發出的聲波方向及疊加而成的聲束厚度BW的示意圖。圖11F顯示採用凸面微型陣列的超音波探頭所發出的聲波方向及疊加而成的聲束厚度BW的示意圖。圖11G顯示本發明的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以電子聚焦,實質等效替代曲折結構聚焦及/或聲透鏡聚焦的示意圖。
如圖11A所示,這種曲折結構是將表面140曲折成一左側子表面140L及一右側子表面140R。曲折可實現於任兩行換能元件之間以調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高程軸焦點(EF),及/或高程軸厚度(ET)。左側子表面140L不平行於右側子表面140R,特別是,兩者的夾角θ可設計成使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在特定深度內)進一步相交或部分重疊,並可減少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的高程軸X厚度。應注意的是,在圖11A至圖11F中的左側換能元件142L橫跨了左側子表面140L與右側子表面140R,右側換能元件142R也橫跨了右側子表面140R與左側子表面140L,而使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右側換能元件142R在高程軸X能有所重疊,形成本發明的曲折拉鍊式陣列。
儘管圖11A的例子已可使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相交或部分重疊於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但仍然可搭配聲透鏡144來調整左右雙側聲波的混合或聲束厚度BW,如圖11B所示。而在圖11B的例子中,聲透鏡144為一多焦距透鏡(multifocal lens、progressive lens),對準中央平面C。若配合曲折結構,則可採用較薄的聲透鏡,並減少聲波能量耗損。採用多焦距聲透鏡可帶來拉伸的焦程(stretched focal zone),如圖11C所示,拉伸的焦程可使聲束厚度BW較薄。
在圖11D中,對照了XY平面的示意圖及XZ平面的示意圖,可透過換能元件在聲束軸Z上高低排列而形成凹面/凸面,或換能元件本身製造成具有凹面/凸面,來達成調整聲波焦點的效果,如此即可讓聲透鏡厚度降低,或省略聲透鏡,以減少聲波能量耗損。微型陣列的換能元件的尺寸遠小於一般換能元件的尺寸。在圖11D中,換能元件後方的線條是指控制電路的連線。可比較圖11C、圖11E、及圖11F。
在圖11C至圖11F中,對照了XY平面的示意圖及XZ平面的示意圖,換能元件142L、142R都會跨越中線至對側,以形成拉鍊式結構,請參考圖11A及圖11B,該些圖式為簡化的示意圖。
圖11G對照了XY平面的示意圖及XZ平面的示意圖,其顯示本發明的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可以電子聚焦,實質等效替代曲折結構聚焦及/或聲透鏡聚焦的示意圖。其以2行N列(2×N)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為基礎形狀,將換能元件進一步分割為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並在任兩行換能元件之間以電子訊號處理增減其聲(電)波之時延(time delay),而調整其相差(phase difference)與聲(電)波干涉,進而調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高程軸焦點(EF),及/或高程軸厚度(ET),其中,電子訊號的處理是由電路、晶片、或軟體來實現。
此外,M行N列的陣列可為相位陣列(phase array),其形成一具有扇形聲束發收範圍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超音波探頭。
圖12A及圖12B顯示本發明的多個實施例的拉鍊式陣列的超音波探頭;其中,只示例性地標示出左側換能元件142L的其中一列換能元件及右側換能元件142R的其中一列換能元件。此外,由實線所表示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由虛線所表示的右側換能元件142R示例性地表示其高程軸的疊置狀態或其「拉鍊式」排列。在圖12A及圖12B中,左半邊者為無曲折的拉鍊式陣列,而右半邊者為有曲折的拉鍊式陣列。圖12A的換能元件為矩形,而圖12B的換能元件則為L形,而可緊密排列。圖7A及圖7B的各種形狀的例子亦可依照圖12A及圖12B的範例套用於本發明的拉鍊式陣列的超音波探頭。
圖13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超音波系統1的方塊圖。本發明的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10可連接至一處理設備70。處理設備70可處理超音波探頭10傳送而來的超音波影像原始資料,特別是關於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及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所獲得的針的影像原始資料。處理設備70可具有諸如神經網路的人工智慧程式,加以電腦視覺模組,來處理所獲得的針的影像原始資料,以顯示針的走向,並建議使用者如何旋轉探頭找到針,或在重新插針時如何調整針的方向,較佳是在螢幕上呈現三維(3D)或二維(2D)實時影像模型,將針的軌跡回饋給使用者,輔助使用者確認針的走向,並足以區別鏡像走向。此外,處理設備70亦可具備電路、晶片與軟體來並聯多個換能元件,以處理該些換能元件訊號的分割、合併、時延等。
圖14顯示具有弧面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超音波探頭的側視圖、第一立體圖、及第二立體圖。
在圖14中,子表面140R'及140L'在探頭的側橫軸Y方向則呈現為弧面。惟,除了子表面變成弧面之外,圖14的探頭的其餘元件可參考其他實施例的相關說明。(特別注意,圖11D的換能元件140所形成的凸面(convex shape)或凹面(concave shape)是描述於探頭的高程軸X方向,而圖14的弧面(curved surface)是描述於探頭的側橫軸Y方向,兩者有別,且可並存於探頭中。)
儘管本發明已透過多個實施例來說明,應理解的是,只要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者,可作出許多其他可能的修飾及變化。
[本發明]
1:超音波系統
10:超音波探頭
12:尾部
14:頭部
140:表面
140L:左側子表面
140L’:左側區子弧面
140R:右側子表面
140R’:右側區子弧面
142:換能元件
142L:左側換能元件
142R:右側換能元件
144:聲透鏡
145:分散結構
20:單縱面探頭
21:矩形換能元件
70:處理設備
80:超音波探頭
EF:高程焦點
ESEDC: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圖
LEF:高程焦點投影線
LD:接觸線
LL: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
LR: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
PL: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
PR: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
PC:中央超音波縱向偵測面(中央平面)
Z:盲區
θ:夾角
[先前技術]
90:單縱面線性探頭
92:影像平面
94:針
圖1A及圖1B及圖1C顯示一種習知的針導航問題。
圖2A顯示單縱面探頭的立體圖與超音波縱向偵測面的能量涵蓋體積。
圖2B顯示由單縱面探頭所得的超音波縱向偵測面的例子。
圖2C顯示本文所謂(a)針在平面中的例子及(b)針不在平面中或針部分在平面中的例子。
圖2D顯示換能元件的尺寸。
圖3A顯示單縱面探頭的矩形換能元件的示意圖。
圖3B顯示聲束能量密度的測量圖。
圖3C顯示單縱面探頭的矩形換能元件的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圖。
圖4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雙縱面線性超音波探頭的立體圖。
圖5A及圖5B顯示用於闡釋圖4的超音波探頭的運作方式的示意圖。
圖6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的立體圖。
圖7A及圖7B顯示本發明的多種形狀的換能元件的平面圖。
圖7C顯示不同形狀的換能元元件可產生實質等效之能量密度曲線的例子。
圖7D顯示透過M×N陣列的電導極並聯所實現的等比例形狀來產生實質等效能量密度曲線的例子。
圖8顯示多種形狀的換能元件的立體圖及其等所對應的在聲束軸特定範圍內之「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
圖9顯示本發明的多種形狀的換能元件的平面圖。
圖10顯示換能元件的分析方法的示意圖。
圖11A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曲折結構的超音波探頭的示意圖。
圖11B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具有曲折結構的超音波探頭搭配聲透鏡的示意圖。
圖11C顯示圖11B的超音波探頭所發出的聲波方向及疊加而成的多個高程焦點EF,及聲束厚度BW的示意圖。
圖11D顯示多種實施例的超音波探頭之子表面的曲折結構或其所嵌設的曲折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
圖11E顯示採用凸面形狀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所發出的聲波方向及疊加而成的聲束厚度BW的示意圖。
圖11F顯示採用凸面微型陣列的超音波探頭所發出的聲波方向及疊加而成的聲束厚度BW的示意圖。
圖11G顯示本發明的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以電子聚焦,實質等效替代曲折結構聚焦及/或聲透鏡聚焦的示意圖。
圖12A及圖12B顯示本發明的多個實施例的拉鍊式陣列的超音波探頭。
圖13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超音波系統的方塊圖。
圖14顯示具有弧面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超音波探頭的側視圖、第一立體圖、及第二立體圖。
10:超音波探頭
12:尾部
14:頭部
140:表面
142L:左側換能元件
142R:右側換能元件
Claims (19)
- 一種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10),包括一尾部(12)及一頭部(14);該頭部(14)的一表面(140)嵌設有2行N列(2×N)的多個換能元件,包括N個左側換能元件(142L)及N個右側換能元件(142R);其中,「拉鍊式」定義為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的至少一部分於高程軸(X)上重疊於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在形狀上彼此嵌合。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在形狀上互補成一矩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或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為非矩形,非矩形包括三角形、梳形、梯形、波浪形、或其他多邊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或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之間存在一接觸線(LD),該接觸線(LD)為直線、多折線、或任意曲線,使左右元件可嵌合成任意形狀。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各左側換能元件(142L)定義有一左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L),及描繪該曲線頂點於各左側換能元件上投影位置之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而各右側換能元件(142R)定義有一右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R),及描繪該曲線頂點於各右側換能元件上投影位置之及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
- 如請求項6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左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L)及右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R)不相等且於高程軸上部分重疊,使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右側換能元件(142R)之高程聲場發生部分重疊或混合,而分別形成彼此相仿之一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及一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是定義於該些左側換能元件(142L)所發射的聲束能量最強的位置或所接收的待測物回音最強的位置,或左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L)之頂點;該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是定義於該些右側換能元件(142R)所發射的聲束能量最強的位置或所接收的待測物回音最強的位置,或右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R)之頂點。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該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之間的距離是由該左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L)之頂點與右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R)之頂點所決定,或由該左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L)與該右側高程焦點投影線(LR)的距離所決定。
- 如請求項9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超音波探頭(10)是連接至一處理設備(70),組態成根據該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該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來觀察一針或一針狀器械的走向,且允許區別鏡像走向。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該些左側換能元件(142L)及/或該些右側換能元件(142R)前方附設一聲透鏡(144),該聲透鏡(144)是組態成使該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相交或部分重疊於該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且可使該左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L)與該右側超音波縱向偵測面(PR)具有一個以上之高程焦點(EF)。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表面(140)曲折成一左側子表面(140L)及一右側子表面(140R),該左側子表面(140R)與該右側子表面(140R)之間夾有夾角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些左側換能元件(142L)與該些右側換能元件(142R)的收發方式為:(i)由一側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同一側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或者,(ii)由一側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另一側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或者,(iii)由一側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兩側同時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或者,(iv)由兩側同時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兩側同時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或者,(v)由兩側同時來發出超音波聲束,而由一側來接收該超音波聲束的回音。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以2行N列(2×N)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為基礎形狀,將換能元件進一步分割為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並在任兩行換能元件之間曲折以調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高程軸焦點(EF),及/或高程軸厚度(ET)。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以2行N列(2×N)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為基礎形狀,將換能元件進一步分割為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其中,群組是以多行換能元件之多個電導極上施以電子訊號處理,進而合併其電子訊號或消除其分割,使M行N列(M×N)的換能元件形成拉鍊式之群組,具有與2行N列(2×N)的拉鍊式陣列實質等效的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其中,電子訊號的處理是由電路、晶片、或軟體來實現。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以2行N列(2×N)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為基礎形狀,將換能元件進一步分割為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並在任兩行換能元件之間以電子訊號處理增減其聲(電)波之時延(time delay),而調整其相差(phase difference)與聲(電)波干涉,進而調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高程軸焦點(EF),及/或高程軸厚度(ET),其中,電子訊號的處理是由電路、晶片、或軟體來實現。
-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對於M行N列(M×N)的拉鍊式群組陣列,在任兩行換能元件之間以電子訊號處理增減其聲(電)波之時延(time delay),而調整其相差(phase difference)與聲(電)波干涉,進而調整高程聲束能量密度分布曲線(ESEDC)、高程軸焦點(EF),及/或高程軸厚度(ET),其中,電子訊號的處理是由電路、晶片、或軟體來實現。
-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M行N列的陣列為相位陣列(phase array),形成一具有扇形聲束發收範圍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超音波探頭。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超音波探頭(10),其中,該頭部(14)的該表面(140)的一部分為一弧面(140R'、140L'),形成一具有弧面的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超音波探頭。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5150A TWI787734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 |
US17/666,920 US11850094B2 (en) | 2021-02-09 | 2022-02-08 | Ultrasonic transducer with zipper array of transducing element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5150A TWI787734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1244A TW202231244A (zh) | 2022-08-16 |
TWI787734B true TWI787734B (zh) | 2022-12-21 |
Family
ID=8270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5150A TWI787734B (zh) | 2021-02-09 | 2021-02-09 | 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50094B2 (zh) |
TW (1) | TWI787734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93507B (zh) * | 2012-11-07 | 2015-07-21 | Univ Nat Taiwan | 超音波成像系統 |
US9877700B1 (en) * | 2015-02-24 | 2018-01-30 | Asch-Klaassen Sonics, Llc | Ultrasound imaging of anatomy |
US9983176B2 (en) * | 2012-06-28 | 2018-05-29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Two dimensional ultrasound transducer arrays operable with different ultrasound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1064A (en) * | 1992-09-18 | 1995-07-11 | Home Row, Inc. | Transducer array |
JP2012518454A (ja) * | 2009-02-24 | 2012-08-16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三角形状センサ構造を持つ超音波血流センサ |
GB201307551D0 (en) * | 2013-04-26 | 2013-06-12 | Ucl Business Plc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respect to ultrasound imaging and a medical instrument |
JP6206033B2 (ja) * | 2013-09-24 | 2017-10-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超音波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ーデバイス及び超音波測定装置 |
WO2018222556A1 (en) * | 2017-06-02 | 2018-12-06 | Flir Systems, Inc. | Ran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staggered multichannel transducers |
US10656007B2 (en) * | 2018-04-11 | 2020-05-19 | Exo Imaging Inc. | Asymmetrical ultrasound transducer array |
US11540812B2 (en) * | 2018-12-21 | 2023-01-0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effective line density of volume compound ultrasound images |
-
2021
- 2021-02-09 TW TW110105150A patent/TWI787734B/zh active
-
2022
- 2022-02-08 US US17/666,920 patent/US1185009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83176B2 (en) * | 2012-06-28 | 2018-05-29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Two dimensional ultrasound transducer arrays operable with different ultrasound systems |
TWI493507B (zh) * | 2012-11-07 | 2015-07-21 | Univ Nat Taiwan | 超音波成像系統 |
US9877700B1 (en) * | 2015-02-24 | 2018-01-30 | Asch-Klaassen Sonics, Llc | Ultrasound imaging of anatom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1244A (zh) | 2022-08-16 |
US20220249059A1 (en) | 2022-08-11 |
US11850094B2 (en) | 2023-1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503152A (en) | Ultrasonic transduc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 |
JP5037362B2 (ja) | 超音波探触子 | |
US6443896B1 (en) | Method for creating multiplanar ultrasonic images of a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 | |
CN105916599B (zh) | 具有集成变迹的超声成像换能器阵列 | |
JPH02213331A (ja) | 超音波医用結像用変換器 | |
TW201231018A (en) | Concave ultrasound transducers and 3D arrays | |
JP2010099452A (ja) | 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超音波診断方法 | |
EP0966691A1 (en) | System for displaying a 2-d ultrasound image within a 3-d viewing environment | |
CN107615300A (zh) | 电容式指纹感测装置及使用该感测装置获取指纹的方法 | |
CN103327905A (zh) | 手术器械的三维超声引导 | |
TWI787734B (zh) | 具有拉鍊式陣列換能元件的超音波探頭 | |
CN111407313B (zh) | 一种超声换能器和超声成像装置 | |
JP6420152B2 (ja) | 多方向からの3dボリュームの同時超音波ビューイング | |
CN110392554A (zh) | 超声波探头和超声波探头用的探头头部 | |
TWI754297B (zh) | 改善針顯像的超音波系統 | |
US9833219B2 (en) | Angle oriented array for medical ultrasound | |
US8754573B2 (en) | Ultrasonic transducer detector with resonant unit having a thickness of half-wavelength of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 |
JPS62227327A (ja) | 超音波プロ−ブ | |
US20210093289A1 (en) | Ultrasound system for improving needle visualization | |
TWI850944B (zh) | 超音波換能器 | |
JP2007068911A (ja) | 超音波探触子 | |
CN220653918U (zh) | 超音波换能器 | |
TW202428368A (zh) | 超音波換能器 | |
Pavy Jr | Real-time ultrasonic volumetric imaging with stereoscopic display | |
JP5797235B2 (ja) | 超音波診断装置及び超音波診断装置の作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