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901B -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901B
TWI785901B TW110143809A TW110143809A TWI785901B TW I785901 B TWI785901 B TW I785901B TW 110143809 A TW110143809 A TW 110143809A TW 110143809 A TW110143809 A TW 110143809A TW I785901 B TWI785901 B TW I7859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tator
rotating
input power
output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2517A (zh
Inventor
陳豐田
Original Assignee
陳鵬任
林彥辰
陳順寶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鵬任, 林彥辰, 陳順寶 filed Critical 陳鵬任
Priority to TW110143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5901B/zh
Priority to US17/550,504 priority patent/US1193625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9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2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25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5/00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4B35/04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means to their working members, or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means being elec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9/00Control, e.g. of pump delivery, or pump pressure of, or safety measures for,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47/00
    • F04B49/02Stopping, starting, unloading or idling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6Stator cores with slots for wind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203/00Motor parameters
    • F04B2203/02Motor parameters of rotating electric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如下之步驟:取用一旋轉電動機,該電動機之定子線圈係選自一第一線圈組合,一第二線圈組合,一第三線圈組合及一第四線圈組合的其中之一。各該線圈組合分別包含有極數相同或不同之一主線圈以及一副線圈,各該主線圈以及副線圈之具有相同或不同之輸出功率。取用一控制裝置,將該裝置分別與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當該旋轉電動機有負載時,該裝置一方面可感知該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選擇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

Description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與旋轉電動機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以多種輸出方式適用不同負載狀態之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按,目前需要旋轉電動機提供不同輸出功率或轉速的設備,例如冷氣機之壓縮機,通常是藉由變頻器(Variable-frequency Drive)來達成。惟一般裝設有變頻器之旋轉電動機,其啟動到滿載以及從滿載到正常負載之時間通常比未裝設者要長,因此所消耗的電能較大。除此之外,變頻器之構造複雜,通常包含了整流(交流變直流)、濾波、逆變(直流變交流)、制動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微處理單元等,在製造上耗費了甚大的成本。為了解決此一缺失,台灣發明第1619886號專利案揭露了一種改良的壓縮機,該壓縮機主要的特徵是提供多個輸出功率不同運轉線圈,然後視不同負載需要,以開關將電源與其中一運轉線圈連通。但是該種壓縮機僅揭露了以不同框數來達成各運轉線圈具有不同功率之目的,事實上,並不實用。
本發明目的之一即是在提供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該方法除了不須使用變頻器之外,更可提供多種的輸出方式供應不同的負載來使用。
緣是,本發明技術思想所提供的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係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旋轉電動機,該電動機包含有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轉子單元旋轉之定子單元。該定子單元包含有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定子鐵芯之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定子齒。於各該定子槽內嵌設一定子線圈,該定子線圈係選自一第一線圈組合,一第二線圈組合,一第三線圈組合及一第四線圈組合的其中之一。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預定極數以及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以及一極數與該主線圈相同,且輸出功率較該主線圈為小的副線圈。該第二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預定極數以及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以及一極數與該主線圈不同,且輸出功率較該主線圈為小的副線圈。該第三線圈組合包含一具有一第一極數之第一主線圈,一具有一第二極數之第二主線圈,一與該第一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小的第一副線圈,以及一該第二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小的第二副線圈。該第四線圈組合包含一具預定極數以及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一與該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該主線圈為小的第一副線圈,以及一與該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該第一副線圈為小的第二副線圈。取用一第一控制裝置,將該裝置分別與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該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控制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一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狀態之一: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一負載狀態時,該主線圈與該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當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一負載之第二負載狀態時,僅該主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二線圈組合,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三負載狀態時,該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三負載之第四負 載狀態時,該副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三線圈組合時,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五負載狀態時,該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五負載之第六負載狀態時,僅該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當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七負載狀態時,該第二主線圈與該第二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當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七負載之第八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四線圈組合,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九負載狀態時,該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及第二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九負載之第十負載狀態下,僅該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十負載之第十一負載狀態下,僅該主線圈與該第二副線圈同時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於一小於該第十一負載之第十二負載狀態下,僅該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本發明技術思想所提供的又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係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至少二只如前段所述,但不包含該第一控制裝置的旋轉電動機;以及取用一第二控制裝置,將該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的第二控制裝置,該第二控制裝置可一方面可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可將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
本發明技術思想所提供的另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係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 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該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三控制裝置,將該第三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三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以及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本發明技術思想所提供的再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係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二線圈組合,該第二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二極數以及一第三輸出功率的第二主線圈,以及一具一第三極數以及一第四輸出功率的第二副線圈,該第四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三輸出功率。取用一第四控制裝置,將該第四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四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以及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 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本發明技術思想所提供的又另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四極數以及一第五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四極數以及一第六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六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五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三線圈組合,該第三線圈組合包含一具有一第五極數以及一第七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一具第五極數以及一第九輸出功率之第一副線圈,該第八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七輸出功率;一具有一第六極數以及一第九輸出功率的之第二主線圈,以及一具第六極數以及一第十輸出功率之第一副線圈,該第十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九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五控制裝置,將該第五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五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 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六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與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七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八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九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十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本發明技術思想所提供的又再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係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該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七極數以及一第十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七極數以及一第十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十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十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 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四線圈組合,該第四線圈組合包含一具有一第八極數以及一第十三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一具第八極數以及一第十四輸出功率之第一副線圈,該第十四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十三輸出功率,以及一具第八極數以及一第十五輸出功率之第二副線圈,該第十五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十四輸出功率。取用一第六控制裝置,將該第六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六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第一副線圈以及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六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第一副線圈以及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七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八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九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十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 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十一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10:第一三相感應馬達
100:第一控制裝置
102:第一感知單元
104:第一控制單元
12:轉子單元
14:定子單元
16:定子鐵芯
160:第一定子槽
162:第一定子齒
18:第一線圈組合
180:主線圈
1800:R相主線圈
1802:S相主線圈
1804:T相主線圈
182:副線圈
1820:R相副線圈
1822:S相副線圈
1824:T相副線圈
18’:第二線圈組合
180’:主線圈
182’:副線圈
19:通孔
20:第二三相感應馬達
200:三相電源
22:第三線圈組合
220:第一主線圈
2200:R相第一主線圈
2202:S相第一主線圈
2204:T相第一主線圈
222:第二主線圈
2220:R相第二主線圈
2222:S相第二主線圈
2224:T相第二主線圈
224:第一副線圈
2240:R相第二副線圈
2242:S相第二副線圈
2244:T相第二副線圈
226:第二副線圈
2262:S相第二副線圈
2264:T相第二副線圈
300:第二控制裝置
302:第二感知單元
304:第二控制單元
40:第三三相感應馬達
400:第三控制裝置
402:第三感知單元
404:第三控制單元
420:第一主線圈
422:第一副線圈
424:第二副線圈
50:第五旋轉電動機
500:第四控制裝置
502:第四感知單元
504:第四控制單元
60:第六旋轉電動機
70:第七旋轉電動機
72:第八旋轉電動機
74:第九旋轉電動機
76:第十旋轉電動機
A:線路
A1:線路
A2:線路
A3:線路
A4:線路
A5:線路
A6:線路
A7:線路
A8:線路
B:線路
B1:線路
B2:線路
B3:線路
B4:線路
B5:線路
B6:線路
B7:線路
B8:線路
C:線路
C1:線路
C2:線路
C3:線路
C4:線路
C5:線路
C6:線路
C7:線路
C8:線路
D:線路
D1:線路
D2:線路
D3:線路
D4:線路
D5:線路
D6:線路
D7:線路
D8:線路
E:線路
E1:線路
E2:線路
E3:線路
E4:線路
E5:線路
E6:線路
E7:線路
E8:線路
F:線路
F1:線路
F2:線路
F3:線路
F4:線路
F5:線路
F6:線路
F7:線路
F8:線路
S1:開關
S2:開關
S3:開關
S4:開關
S5:開關
S6:開關
以下茲以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對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做進一步的說明,其中:圖1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旋轉電動機之剖視圖;圖2為圖1所示旋轉電動機之定子線圈之繞線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之定子線圈電路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之電力連線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實施例與一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從啟動到滿載,從滿載到空載時之實際耗能比較圖;圖6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旋轉電動機本之電力連線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實施例之定子線圈電路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旋轉電動機之剖視圖;圖9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電力連線示意圖;以及圖10為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電力連線示意圖。
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之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取用之旋轉電動機為一第一三相感應馬達10,圖1所示者為該三相感應馬達10之剖視圖,該馬達10具有一轉子單元12,以及一相對於該轉子單元12旋轉之定子單元14。該定子單元14具有一定子鐵芯16,一定子線圈18以及 一通孔19。該定子鐵芯16具有三十六個第一定子槽160以及由二相鄰之第一定子槽160所界定的第一定子齒162。該通孔19係供該轉子單元12之穿設。
本實施例所取用之定子線圈18係為一第一線圈組合(以下同樣以號碼18來指示),該第一線圈組合18係繞設於各該第一定子齒162上以及嵌設於各該第一定子槽160內。該第一線圈組合18包含有一主線圈180以及一副線圈182。該主線圈180係形成四個磁極,輸出功率為2HP,該副線圈182同樣形成四個磁極,輸出功率則為0.5HP,該主線圈180與該副線圈182輸出功率之不同,可以所使用之線圈線徑或框數來達成。該主線圈180以及該副線圈182之繞組極距均為9。更詳細的說,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例,該主線圈180包含有以Y型連接的一R相主線圈1800,一S相主線圈1802,以及一T相主線圈1804。該副線圈182包含有以Y型連接的一R相副線圈1820,一S相副線圈1822,以及一T相副線圈1824。
另外,於本實施例係取用一第一控制裝置100,通常為一可程式化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該控制裝置100包含有一第一感知單元102以及一第一控制單元104。該第一控制裝置100之感知單元102係用來感知該馬達10之不同負載狀態,並將所感知之負載狀態通知該第一控制單元104。該第一控制單元104包含有佈設於各線圈與電源之間的多數開關,於本實施例,各該副線圈與三相電源之線路中均佈設有一開關S1。更詳細的說,該控制單元104係除與一三相電源200連接外,並分別以A、B、C線路與該馬達10之主線圈180連接,以D、E、F線路與該馬達10之副線圈182連接。當該感知單元102感知該馬達10需在一第一負載狀態運轉時,例如2.5HP,該控制單元104係使各該開關S1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此時,該主線圈180以及該副線圈182同時接通用以供應該第一負載。當該感知單元102感知該馬達10僅需在一小於該第一 負載之第二負載狀態下運轉時,例如2HP,該控制單元104係使各該開關S1同時切斷該副線圈182與輸入電源之連接,此時,僅由該主線圈180供應該第二負載。
請參閱圖5,該圖為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之第一較佳實施與一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從啟動到滿載,從滿載到空載時之實際耗能比較圖。該第一較佳實施所取用者為一四極三相感應馬達,該馬達主線圈之額定輸出功率為20HP,副線圈之額定輸出功率為2.5HP,該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之額定輸出功率同樣為20HP。在此操作中,所用交流電源之電壓220伏特,頻率為60Hz。該圖縱軸所示者為電流I,橫軸所示者為時間T。該圖中以點線表示之曲線為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從啟動到滿載,從滿載到空載時時之耗能圖。本圖中之所用之耗用電能公式:W=IVT(其中I為電流,V為電壓,T為時間)。由該曲線可知,該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即從A點到E點)約耗時8秒,使用電流平均為25安培;從啟動到滿載(即從E點到F點)約耗時12秒,使用電流平均為25+48/2=36.5安培;從滿載到空載(即從F點到G點)約耗時5秒,使用電流平均為48+9/2=28.5秒。依此數據,此段期間所耗用之電能為WP=25X220X8+36.5X220X12+28.5x220x5=171,710焦耳。該圖中以實線表示之曲線為該第一較佳實施所控制之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從啟動到滿載,從滿載到空載時時之耗能圖。由該實心曲線可知,該第一較佳實施所控制之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即從A點到B點時)約需4秒,使用電流平均為48安培;從啟動到滿載(即從B點到C點)約需4秒,使用電流平均為48安培;從滿載到空載(即從C點到D點)約需2秒,使用電流平均為48+7/2=27.5安培,空載持續(即從D點到G點)15秒,使用電流平均為7安培。依此數據,以該第一較佳實施所控制之馬達從靜止到啟動,從啟動到滿載,從滿載到空載,然後持續空轉15秒,所耗用之電 能為:Wi=48X220X4+48X220X4+27.5X220X2+7X220X15=119,680焦耳。因而,由此比較圖可以證明在同一操作條件下,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較該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確實可以減少所耗用之電能,該減少之電能數值達52,030焦耳,亦即約為該習知變頻三相感應馬達所耗用電能的30%。
以上為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說明,以下則是以一第二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做進一步之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所取用之旋轉電動機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同樣為一三相感應馬達,二者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馬達之主線圈包含一第二線圈組合18’。該第二線圈組合18’包含有一主線圈180’以及一副線圈182’。該主線圈180’係形成四個磁極,當供電頻率為60赫芝時,其可使該馬達具有每分鐘1800轉的轉速。該副線圈182’係形成十二個磁極,當供電頻率為60赫芝時,其可使該馬達具有每分鐘600轉的轉速。藉此,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該馬達10需在一第一負載狀態運轉,僅使電源與該主線圈180’連接,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該馬達需在一第二負載狀態運轉,則僅使電源與該副線圈182’連接。
接著,茲以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做進一步之說明,該第三較佳實施例所取用之旋轉電動機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同樣為一三相感應馬達,二者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馬達之主線圈包含一第三線圈組合。請參閱圖6及圖7,該第三較佳實施例所取用之旋轉電動機為一第二三相感應馬達20。該三相感應馬達20所取用之定子線圈22係為一第三線圈組合(以下同樣以號碼22來指示)。該第三線圈組合22包含有一第一主線圈220,一第二主線圈222,一第一副線圈224以及一第二副線圈226。該第一主線圈220與該第一副線圈224具有一第一極數,例如四極,該第一副線圈224之輸 出功率小於該第一主線圈220之輸出功率。該第二主線圈222與該第二副線圈226具有一與該第一極數不同之第二極數,例如十二極,該第二副線圈226之輸出功率小於該第二主線圈222之輸出功率。該第二主線圈222之輸出功率小於該第一主線圈220之輸出功率。詳細的說,於該第三實施例,該第一主線圈220包含有以Y型連接的一R相第一主線圈2200,一S相第一主線圈2202,以及一T相第一主線圈2204。該第一副線圈224包含有以Y型連接的一R相第一副線圈2240,一S相第一副線圈2242,以及一T相第一副線圈2244。該第二主線圈222包含有以Y型連接的一R相第二主線圈2220,一S相第二主線圈2222,以及一T相第二主線圈2224。該第二副線圈226包含有以Y型連接的一R相第二副線圈2260,一S相第二副線圈2262,以及一T相第二副線圈2264。該第一主線圈220與該第二主線圈222係採併聯方式連接。該第一副線圈224與該第二副線圈226同樣係採併聯方式連接。該三相(R-S-T)電源200經由一第二控制裝置100與該第二三相感應馬達20連接。該第二控制裝置300包含有一第二感知單元302以及一第二控制單元304。該第二感知單元302係用來感知該馬達20之不同負載狀態,並將所感知之負載狀態通知該第二控制單元304。該第二控制單元304分別以A1、B1、C1線路與該第一主線圈220連接,以D1、E1、F1線路與該第一副線圈442連接。該第二控制單元304分別以A2、B2、C2線路與該第二主線圈222連接,以D2、E2、F2線路與該第二副線圈226連接。該第二控制單元304包含開關S1,S2,S3,S4,S5及S6。當該第一主線圈220與該第一副線圈224運轉時,開關S1,S2及S3係呈導通狀態,並以開關S4切斷該第二主線圈222與該第二副線圈226之電源供應。當僅該第一主線圈220運轉時,開關S1及S3係呈導通狀態,S2開關及S4開關係呈斷路狀態。當該第二主線圈222與該第二副線圈226運轉時,開關S4,S5及S6係呈導通狀態, 並以開關S3切斷該第一主線圈222與該第二副線圈224之電源供應。當僅該第二主線圈222運轉時,開關S4及S5係呈導通狀態,S3開關及S6開關係呈斷路狀態。前述各該開關的導通或斷路係由該第二控制裝置300來控制,換言之,該第三實施例之方法可使該三相感應馬達20可供應四種負載狀態之運轉。
再接著,茲以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做進一步之說明,如圖8所示,該第四較佳實施例所取用之第三旋轉電動機40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同樣為一三相感應馬達。該第三三相感應馬達40所取用之定子線圈42係為一第四線圈組合(以下同樣以號碼42來指示)。該第四線圈組合42包含有一第一主線圈420,一第一副線圈422以及一第二副線圈424。該第一主線圈420與該第一及第二副線圈422,424均具有相同的極數,例如四極,該第一副線圈422之輸出功率小於該第一主線圈420之輸出功率。該第二副線圈424之輸出功率小於該第一副線圈422之輸出功率。在運用上,當該第一主線圈420係形成四個磁極,當供電頻率為60赫芝時,其可使該馬達每分鐘轉速約為1800轉。該第一及第二副線圈422,424由於同樣為四個磁極,當供電頻率為60赫芝時,各該副線圈同樣可使該馬達每分鐘轉速約為1800轉。該第三三相感應馬達40同樣藉由一控制裝置與該三相(R-S-T)電源200連接。藉此,當該控制裝置感知該馬達40需在一第一負載狀態運轉時,係使電源同時與該第一主線圈420與該第一及第二副線圈422,424連接。當該控制裝置感知該馬達需在一第二負載狀態運轉,則使輸入電源同時與該第一主線圈420與該第一副線圈422連接。當該控制裝置感知該馬達需在一第三負載狀態運轉時,使電源同時與該第一主線圈420與該第二副線圈424連接。當該控制裝置感知該馬達需在一第四負載狀態運轉,則僅使電源與該第一主線圈420連接。
再來,茲以一第五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做進一步之說明。如圖9所示,該第五較佳實施在執行上係取用一第五旋轉電動機50,以及一第六旋轉電動機60。各該旋轉電動機50,60之定子線圈均取用極數相同的該第一線圈組合,例如二者同為四極的三相感應馬達。但該第五旋轉電動機50之第一線圈組合具有一第一主功率及第一副功率,該第一副功率小於該第一主功率。該第六旋轉電動機60之第一線圈組合具有一第二主功率及第二副功率,該第二副功率小於該第二主功率。該第一主功率可與第二主功率相同或不同,該第一副功率可與第二副功率相同或不同。在電力的連接上,如圖9所示,該三相(R-S-T)電源200經由一第三控制裝置400與各該旋轉電動機50,60連接。該第三控制裝置400包含有一第三感知單元402以及一第三控制單元404。該第三感知單元402係用來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50,60不同負載狀態,並將所感知之負載狀態通知該第三控制單元404。該第三控制單元404分別以A3、B3、C3線路與該第五旋轉電動機50之主線圈連接,以D3、E3、F3與該第五旋轉電動機50之副線圈連接。另外,該第三控制單元404分別以A4、B4、C4線路與該第六旋轉電動機60之主線圈連接,以D4、E4、F4與該第六旋轉電動機60之副線圈連接。如此,該第五較佳實施將至少具有五種不同的功率輸出。請參閱以下表格:
Figure 110143809-A0305-02-0017-1
由以上表格可知,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負載在啟動狀態時,各該旋轉電動機之主線圈與副線圈均與電源連接。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是第一負 載狀態時,可使該第一旋轉電動機50之主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是第二負載狀態時,可使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副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是第三負載狀態時,可使該第一旋轉電動機50之主線圈與副線圈同時與電源連接。當該控制裝置100感知是第四負載狀態時,可使該第二旋轉電動機60之主線圈與電源連接。本實施例可用於冷氣空調壓縮機或類似之場合,例如於一冷氣空調壓縮機之輸出軸二端分別耦接一旋轉電動機。
接下來,茲以一第六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做進一步之說明。如圖10所示,該第六較佳實施在執行上係取用一第七旋轉電動機70,一第八旋轉電動機72,一第九旋轉電動機74,以及一第十旋轉電動機76。各該旋轉電動機70,72,74,76之定子線圈均取用極數相同的該第一線圈組合,例如二者同為四極的三相感應馬達。但該第一旋轉電動機70之第一線圈組合具有一第一主功率及第一副功率,該第一副功率小於該第一主功率。該第二旋轉電動機72之第一線圈組合具有一第二主功率及第二副功率,該第二副功率小於該第二主功率。該第一主功率可與第二主功率相同或不同,該第一副功率可與第二副功率相同或不同。該第三旋轉電動機74之第一線圈組合具有一第三主功率及第三副功率,該第三副功率小於該第三主功率。該第三主功率可與該第一主功率及第二主功率相同或不同,該第三副功率可與與該第一副功率及第二副功率相同或不同相同或不同。該第四旋轉電動機76之第一線圈組合具有一第四主功率及一第四副功率,該第四副功率小於該第四主功率。該第四主功率可與該第一主功率,第二主功率或第三主功率相同或不同,該第四副功率可與該第一副功率,第二副功率或第三副功率相同或不同。在電力的連接上,如圖10所示,該三相(R-S-T)電源200經由一第四控制裝置500與各該旋轉電動機70,72,74,76連接。該第四控制裝置500包含有一第四感知單元502以及一第四控制單元504。該第四感知單元502係用來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70,72,74, 76之不同負載狀態,並將所感知之負載狀態通知該第四控制單元504。該第四控制單元504分別以A5、B5、C5線路與該第七旋轉電動機70之主線圈連接,以D5、E5、F5線路與該第七旋轉電動機70之副線圈連接。該第四控制單元504分別以A6、B6、C6線路與該第八旋轉電動機72之主線圈連接,以D6、E6、F6線路與該第八旋轉電動機72之副線圈連接。該第四控制單元504分別以A7、B7、C7線路與該第九旋轉電動機74之主線圈連接,以D7、E7、F7線路與該第九旋轉電動機74之副線圈連接。該第四控制單元504分別以A8、B8、C8線路與該第十旋轉電動機76之主線圈連接,以D8、E8、F8線路’與該第十旋轉電動機74之副線圈連接。如此,該第六較佳實施將至少具有七種不同的功率輸出。請參閱以下表格:
Figure 110143809-A0305-02-0019-2
由以上表格可知,當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負載在啟動狀態時,各該旋轉電動機之主線圈均與電源連接。當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是第一負載狀態時,係使該第七旋轉電動機70之主線圈與該第八旋轉電動機72之主線圈與電源連接。當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是第二負載狀態時,係使該第七旋轉電動機70之副線圈與該第八旋轉電動機72之副線圈與電源連接。當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是第三負載狀態時,係使該第九旋轉電動機74之主線圈與電源連接。當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是第四負載狀態時,係使該第十旋轉電動機76之主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是第五負載狀態時,係使該第九旋轉電動機74之副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第四感知單元402感知是第六負載狀態時,係使該第十旋轉電動機76之副線圈與電源連接。本實施例可用於電動車或類似之場合。
10:第一三相感應馬達
100:第一控制裝置
102:第一感知單元
104:第一控制單元
200:三相電源
A:線路
B:線路
C:線路
D:線路
E:線路
F:線路

Claims (9)

  1.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旋轉電動機,該電動機包含有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轉子單元旋轉之定子單元,該定子單元包含有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定子鐵芯之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定子齒;於各該定子槽內嵌設一定子線圈,該定子線圈係選自一第一線圈組合,一第二線圈組合,一第三線圈組合以及一第四線圈組合的其中之一;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預定極數以及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以及一極數與該主線圈相同,且輸出功率較該主線圈為小的副線圈;該第二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預定極數以及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以及一極數與該主線圈不同,且輸出功率較該主線圈為小的副線圈;該第三線圈組合包含一具有一第一極數之第一主線圈,一具有一第二極數之第二主線圈,一與該第一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小的第一副線圈,以及一該第二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小的第二副線圈;該第四線圈組合包含一具預定極數以及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一與該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該主線圈為小的第一副線圈,以及一與該主線圈極數相同且輸出功率較該第一副線圈為小的第二副線圈;取用一分別與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的第一控制裝置,一方面感知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控制該定子線圈與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一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狀態之一: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一負載 狀態時,該主線圈與該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當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一負載之第二負載狀態時,僅該主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二線圈組合,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三負載狀態時,該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三負載之第四負載狀態時,僅該副線圈與電源連接;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三線圈組合時,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五負載狀態時,該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五負載之第六負載狀態時,僅該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當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七負載狀態時,該第二主線圈與該第二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當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七負載之第八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當該定子線圈包含該第四線圈組合,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第九負載狀態時,該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及第二副線圈係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九負載之第十負載狀態下,僅該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輸入電源連接,該第一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十負載之第十一負載狀態下,僅該主線圈與該第二副線圈同時輸入電源連接,當該控制裝置於感知一小於該第十一負載之第十二負載狀態下,僅該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其中該旋轉電動機為一三相感應馬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裝置 包含有一與該旋轉電動機耦接之感知單元,用以感知該旋轉電動機之負載需求,以及一分別與輸入電源以及該旋轉電動機耦接之控制單元,用以藉該感知單元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控制該定子線圈與電源的連接關係。
  4.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至少二只如請求項1所述,但不包含該第一控制裝置的旋轉電動機;以及取用一第二控制裝置,將該第二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該第二控制裝置可一方面可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可將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
  5.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 圈包含有該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三控制裝置,將該第三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三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以及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6.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一極數以及一第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 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二線圈組合,該第二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二極數以及一第三輸出功率的第二主線圈,以及一具一第三極數以及一第四輸出功率的第二副線圈,該第四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三輸出功率;取用一第四控制裝置,將該第四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四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以及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其中該第一極數與該第二極數相同。
  8.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四極數以及一第五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四極數以及一第六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六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五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三線圈組合,該第三線圈組合包含一具有一第五極數以及一第七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一具第五極數以及一第九輸出功率之第一副線圈,該第八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七輸出功率;一具有一第六極數以及一第八輸出功率的之第二主線圈,以及一具第六極數以及一第十輸出功率之第二副線圈,該第十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九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五控制裝置,將該第五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五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 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六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與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七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八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九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十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9. 一種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包含有如下之步驟:取用一第一旋轉電動機,該第一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一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一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一定子單元,該第一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一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一定子鐵芯之第一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一定子齒;於各該第一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一定子線圈,該第一定子線圈包含有第一線圈組合,該第一線圈組合包含有一具一第七 極數以及一第十一輸出功率的第一主線圈,以及一具該第七極數以及一第十二輸出功率的第一副線圈,該第十二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十一輸出功率;取用一第二旋轉電動機,該第二旋轉電動機包含有一第二轉子單元,以及一相對於該第二轉子單元旋轉之第二定子單元,該第二定子單元包含有一第二定子鐵芯,多數佈設於該第二定子鐵芯之第二定子槽以及多數位於二相鄰容線槽之第二定子齒;於各該第二定子槽內嵌設一第二定子線圈,該第二定子線圈包含有一第四線圈組合,該第四線圈組合包含一具有一第八極數以及一第十三輸出功率的主線圈,一具第八極數以及一第十四輸出功率之第一副線圈,該第十四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十三輸出功率,以及一具第八極數以及一第十五輸出功率之第二副線圈,該第十五輸出功率係小於該第十四輸出功率;取用一第六控制裝置,將該第六控制裝置分別與各該旋轉電動機以及輸入電源耦接,一方面感知各該旋轉電動機不同負載之需求,另一方面以所感知之負載需求選擇各該旋轉電動機之該定子線圈與輸入電源的連接關係;該第六控制裝置之控制方式係選自以下各負載狀態之一:於一第一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第一副線圈以及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二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三負載狀態下,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 於一第四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五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一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六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第一副線圈以及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七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一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八負載狀態下,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第二副線圈同時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九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主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於一第十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一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以及於一第十一負載狀態下,僅該第二旋轉電動機之第二副線圈與輸入電源連接。
TW110143809A 2021-11-24 2021-11-24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TWI785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809A TWI785901B (zh) 2021-11-24 2021-11-24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US17/550,504 US11936258B2 (en) 2021-11-24 2021-12-14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utputs of electric moto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809A TWI785901B (zh) 2021-11-24 2021-11-24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5901B true TWI785901B (zh) 2022-12-01
TW202322517A TW202322517A (zh) 2023-06-01

Family

ID=8579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809A TWI785901B (zh) 2021-11-24 2021-11-24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6258B2 (zh)
TW (1) TWI785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5901B (zh) * 2021-11-24 2022-12-01 陳鵬任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8140A (en) * 2002-01-31 2003-12-16 Daikin Ind Ltd Rotation speed control system, rotation drive system, ventilation system, clean bench, outdoor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JP5474540B2 (ja) * 2006-07-14 2014-04-16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雑音の特性を明確化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2596A (ja) * 1983-07-30 1985-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極数変換電動機の制御方式
US5239251A (en) * 1989-06-30 1993-08-24 The State Of Oregon Acting By And Through The State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On Behalf Of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Brushless doubly-fed motor control system
US6633151B2 (en) * 2001-03-09 2003-10-14 Eltra Systems, Inc. Electric vehicle drive system
US11063531B2 (en) * 2014-02-14 2021-07-13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Series connected DC input inverters
TWI619886B (zh) 2017-04-06 2018-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Taiwan Co Ltd compressor
TWI686049B (zh) * 2018-10-26 2020-02-21 陳鵬任 交流馬達裝置
TWI785901B (zh) * 2021-11-24 2022-12-01 陳鵬任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US20230268784A1 (en) * 2022-02-24 2023-08-24 Feng-Tien Chen Magnetic power electricity generat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308140A (en) * 2002-01-31 2003-12-16 Daikin Ind Ltd Rotation speed control system, rotation drive system, ventilation system, clean bench, outdoor device of air conditioner
JP5474540B2 (ja) * 2006-07-14 2014-04-16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雑音の特性を明確化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2517A (zh) 2023-06-01
US20230163672A1 (en) 2023-05-25
US11936258B2 (en)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14363A1 (en) Motor and compressor including the same
CA1281065C (en) Parallel resonant single phase motor
RU109934U1 (ru) Машина асинхронная вращающаяся
US20130043759A1 (en) Polyphase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and stators with phase windings formed of different conductor material(s)
TWI785901B (zh) 旋轉電動機之輸出控制方法
CN109660098A (zh) 一种变极变相双转子轴向磁通环形绕组同步电机
TWI686049B (zh) 交流馬達裝置
US8564167B2 (en) 3T-Y winding connection for three phase multiple-speed motor
CN107425683B (zh) 压缩机、空调器与压缩机绕组上电方式的控制方法
KR101843587B1 (ko) 다상의 다이나모 일렉트릭 머신 및 다른 전도체 물질로 형성된 위상 권선들을 갖는 고정자
KR20130124786A (ko) 2상 스위치 릴럭턴스 모터의 스위칭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150019B1 (ja) 発電モータ
JP2798033B2 (ja) 誘導電動機による駆動装置及びその始動運転方法
KR20140070383A (ko) 알루미늄 권선을 구비한 단상 유도 모터를 가진 스크롤 압축기
JP2004180476A (ja) 交流電源直結型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機器
TWM580286U (zh) Motor unit
KR20100058343A (ko) 단상 유도 모터
WO2023021760A1 (ja) 誘導電動装置および送風機
US20190280579A1 (en) Psc motor having multiple pole configurations for use in at least two different air moving devices
TWI772246B (zh) 兼具馬達及發電運轉模式之電機機械
RU2271600C1 (ru) Синхрон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KR20130124787A (ko) 2상 스위치 릴럭턴스 모터의 스위칭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9599995B (zh) 一种新型异步多源变频电动机
Manz The motor designer's viewpoint of an adjustable speed drive specification
CN117526660A (zh) 一种具有高起动转矩的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