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818B -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 Google Patents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818B
TWI783818B TW110146517A TW110146517A TWI783818B TW I783818 B TWI783818 B TW I783818B TW 110146517 A TW110146517 A TW 110146517A TW 110146517 A TW110146517 A TW 110146517A TW I783818 B TWI783818 B TW I7838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gital twin
establishing
model
im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4171A (zh
Inventor
李柏霖
陳賢佑
邱昱阩
程文男
鄭志鈞
Original Assignee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6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381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81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171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供設定對應進給系統的部件的簡化幾何體的形狀和尺寸;在對該簡化幾何體取樣獲得第二位置資料後,以模態分析法根據該部件的材質資料、該第二位置資料和該簡化幾何體的第二尺寸資料計算出一組模型特徵值和一組模型特徵向量;以及以模態驗證法判斷出該部件的一組實際特徵向量相似於該組模型特徵向量時,定義該簡化幾何體為該部件的數位孿生模型。該第二位置資料和該第二尺寸資料的資料量遠少於該部件的影像的第一位置資料和第一尺寸資料的資料量。藉此可加快建模速度及大幅降低資料量。

Description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本發明涉及一種數位孿生技術,特別是指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技術近年來已逐漸被應用於工業。數位孿生技術可用來建立實體物的虛擬模型,並且實體物和虛擬模型間之間具有連結性。可藉由感測單元即時回傳的資料,再透過一連串的處理、分析、判斷後,使虛擬模型能產生回饋。
然而,虛擬模型的資料量一般都非常龐大,要取得虛擬模型的回饋結果也需要龐大的資料運算量,因此不僅需要龐大運算處理資源,且這樣的虛擬模型也不利於被用來評估作為該實體物的一零組件是否可被應用於不同規格的機台。
相關專利為CN112292702A、TWI668584和CN112487584。
為此,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可大幅降低虛擬模型的資料量,並加快建立虛擬模型的速度。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可大幅降低運算處理資源需求量。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所產生的虛擬模型有利於被用來評估作為該實體物的一零組件是否可被應用於不同規格的機台。
本發明根據一實施例所提供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適用於建立一進給系統的至少一部件的數位孿生模型,該部件具有對應的一組實際特徵值和一組實際特徵向量,該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由至少一處理器執行且包含以下步驟:(A)由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使用者設定,並根據該使用者設定,設定一幾何體影像,該幾何體影像的一簡化幾何體的輪廓對應該部件的輪廓,該使用者設定關聯於該簡化幾何體的形狀和尺寸;(B)取樣該幾何體影像的該簡化幾何體而獲得第二位置資料;(C)由一資料庫取得該部件的材質資料;(D)以一模態分析法,根據該簡化幾何體的第二尺寸資料和該第二位置資料及該材質資料計算出一組模型特徵值和一組模型特徵向量;(E)以一模態驗證法,判斷該組實際特徵向量與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的相似度;及(F)在判斷出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相似於該組模型特徵向量時,定義該簡化幾何體為該部件的該數位孿生模型以及定義該組模型特徵值和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為該部件的孿生動態特性。該幾何體影像的第二尺寸資料的資料量少於該部件的第一尺寸資料的資料量,該第二位置資料的資料量少於該部件的第一位置資料的資料量,該第一尺寸資料和該第一位置資料儲存於該資料庫並且是由該部件的一部件影像取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實際特徵值和該組實際特徵向量是以該模態分析法,根據該第一尺寸資料、該材質資料和該第一位置資料計算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步驟(B)以及由該部件影像取得該第一位置資料的方法是以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或連續體法(Continuum Mechanics)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步驟(B)包括以下步驟:(B1)將該簡化幾何體離散化成多個第二影像塊;及(B2)定義各該第二影像塊的各頂點的像素座標為該第二位置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該部件影像取得該第一位置資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G)將該部件影像離散化成多個第一影像塊;及(H)定義各該第一影像塊的各頂點的像素座標為該第一位置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模態驗證法是模態可靠度準則(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MAC)、平均相位偏差法(Mean Phase Deviation,MPD)或模態相位共線性法(Modal Phase Collinearity,MPC)。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簡化幾何體為立方體、長方體、平板或圓柱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部件為傳動元件或工作平台,該傳動元件為軸承、滾珠螺桿、迴轉工作台或線性滑軌。
本發明根據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系統,包含至少一處理器,被配置來執行上述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
1: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系統
11:第一位置取樣單元
15:第二位置取樣單元
12:第一資料庫
18:第二資料庫
13: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
14:幾何體設定單元
16: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
17:相似度判斷單元
2:進給系統
21:部件
22:工作平台
B1:第一影像塊
B2:第二影像塊
D1,D2,D3:軸向
H1,H2:高度
IM1:部件影像
IM2:幾何體影像
L1,L2:長度
P1,P2:頂點
V1:影像
V2:簡化幾何體
W1,W2:寬度
在結合以下附圖研究了詳細描述之後,將發現本發明的其他方面及其優點: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系統的功能方塊圖;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的流程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取得第一位置資料的方法的流程圖;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取得第二位置資料的方法的流程圖;圖5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機台的一進給系統的示意圖;圖6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圖5的進給系統的一工作平台的部件影像的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將圖6的部件影像經離散化處理後的示意圖;圖8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幾何體影像的示意圖;及圖9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將圖8的幾何體影像經離散化處理後的示意圖。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的透徹理解。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在其他情況下,沒有詳細描述眾所周知的方法,過程和/或元件,以免使本發明不清楚。
請參考圖1至圖9所示,本發明根據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以下簡稱建立方法)和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系 統1(以下簡稱系統1)。此建立方法是由系統1執行。系統1適用於透過數位孿生技術,建立一機台的一進給系統2的至少一部件21的虛擬模型,及找出其孿生動態特性。部件21可例如但不限於是軸承、滾珠螺桿、迴轉工作台或線性滑軌等傳動元件,或者是工作平台22。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精神,以下將以部件21為工作平台22的範例來說明。
此系統1可被實化於一個伺服單元,或者也可被分散地實化於可彼此通訊的多個伺服器。此系統1包含至少一處理器以及可與各處理器通訊的至少一儲存器。此系統1安裝有數個軟體,使得至少一儲存器、至少一處理器和這些軟體在運作上可共同被規劃成一第一位置取樣單元11、一第一資料庫12、一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一幾何體設定單元14、一第二位置取樣單元15、一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一相似度判斷單元17及一第二資料庫18。第一位置取樣單元11和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可與第一資料庫12通訊,幾何體設定單元14、第二位置取樣單元15、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相似度判斷單元17和第二資料庫18可相互通訊,相似度判斷單元17可與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通訊,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可與第一資料庫12通訊。
建立工作平台22的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即本發明提供的建立方法)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以下步驟。
首先,在步驟S11,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可由第一資料庫12取得工作平台22的第一尺寸資料、材質資料和第一位置資料。工作平台22的第一尺寸資料、材質資料和第一位置資料是預先儲存於第一資料庫12中,並且第一資料庫12也記錄有第一尺寸資料、材質資料和第一 位置資料的對應關係。第一尺寸資料可例如但不限於是透過安裝於系統1的繪圖軟體(例如但不限於AutoCAD)在繪製工作平台22的一部件影像IM1時建立或設定。此部件影像IM1為三維影像,且有工作平台22的影像V1呈現在其中。第一尺寸資料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影像V1在一軸向D1上的長度L1(例如730mm)、在一軸向D2上的寬度W1(例如375mm)、在一軸向D3上的高度H1(例如170mm)、穿孔直徑和凹槽深度,並且各個尺寸不限於是實際尺寸或圖像比例尺寸。軸向D1~D3彼此相垂直。材質資料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密度和楊氏係數。第一位置資料可例如但不限於是由部件影像IM1取樣像素座標而得。
取得第一位置資料的方法可透過有限元素法或連續體法來實現。以有限元素法的例子來說,請參考圖1、3、6和7所示,首先,在步驟S31中,第一位置取樣單元11由儲存器取得工作平台22的部件影像IM1。接著,在步驟S32中,第一位置取樣單元11可透過安裝於系統1的繪圖軟體(例如但不限於AutoCAD)或電腦輔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軟體(例如但不限於ANSYS推出的分析軟體),將此部件影像IM1中工作平台22的影像V1進行空間離散化(即網格劃分),以獲得多個第一影像塊B1(或可稱為子區域或元素)。第一影像塊B1的網格形狀例如但不限於三角形或正方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影像塊B1的網格形狀為三角形。然後,在步驟S33中,第一位置取樣單元11將各第一影像塊B1的各頂點P1(或稱節點或離散點)的像素座標定義為工作平台22的第一位置資料。最後,第一位置取樣單元11將第一位置資料儲存於第一資料庫12。
在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取得第一尺寸資料、材質資料和第一位置資料後,在步驟S12中,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可透過安裝於系統1的CAE軟體,以一模態分析法,根據第一尺寸資料、材質資料和第一位置資料計算出工作平台22的一組實際特徵值(即實際特徵值資料)和一組實際特徵向量(即實際特徵向量資料)。該組實際特徵值為工作平台22的自然頻率,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為工作平台22的模態。該組實際特徵值和該組實際特徵向量即為工作平台22的動態特性。
在步驟S12中,當幾何外形、第一尺寸資料、第一位置資料、材質資料(如密度、楊氏係數)及密度公式等為已知後,則可透過模態分析法獲得關於離散化之影像V1的方程式(1):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09-1
其中[M]為質量矩陣,[K]為剛性矩陣,{u}為離散化後各頂點P1的位移,{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09-19
}為離散化後各頂點P1的加速度,假設系統有兩個頂點P1,則質量矩陣[M]與剛性矩陣[K]則可表示為: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09-2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09-3
為求解方程式(1),故可將位移{u}假設為{Ø} i ×sin(ω i t+θ i ),則加速度則為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09-5
,故可將方程式(1)簡化為: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09-6
其中ω i 為關於影像V1之自然頻率,{Ø} i 為關於影像V1之模態,透過行列式det[K-ω 2 M]=0,即可求解自然頻率ω i 及模態{Ø} i
另一方面,在步驟S13中,幾何體設定單元14由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使用者設定,並根據此使用者設定,設定對應工作平台22的輪廓的一幾何體影像IM2,如圖8所示。使用者設定關聯於幾何體影像IM2中呈現的一簡化幾何體V2的形狀和尺寸。使用者介面可例如但不限於是由幾何體設定單元14搭配CAE軟體所提供,並且被顯示於與處理器通訊的顯示器。舉例來說,使用者可透過與處理器通訊的輸入裝置(例如但不限於鍵盤、滑鼠或顯示單元的觸控面板),根據工作平台22概略的輪廓(例如長得像長方體),在使用者介面上所提供的虛擬模型的多個形狀選項中,選擇其中一個形狀選項(長方體選項),並且根據工作平台22的第一尺寸資料(例如但不限於影像V1的長度L1、寬度W1和高度H1),輸入形狀為長方體的簡化幾何體V2需要的尺寸(例如但不限於在軸向D1上的長度L2為730mm,在軸向D2上的寬度W2為375mm,在軸向D3上的高度H2為170mm)。這些關於形狀和尺寸的輸入即為使用者設定,並被傳送至幾何體設定單元14。此時,幾何體設定單元14便可根據此使用者設定,定義長方體形狀的簡化幾何體V2為工作平台22的數位孿生模型,以及定義簡化幾何體V2的尺寸(即為第二尺寸資料)。由於簡化幾何體V2為工作平台22的簡化版虛擬模型,簡化幾何體V2的形狀和結構已省略工作平台22中不太會影響動態特性的許多結構特徵(例如但不限於穿孔、凹槽和凸肋),因此簡化幾何體V2的第二尺寸資料的資料量遠少於工作平台22的第一尺寸資料的資料量。
接著,在步驟S14中,第二位置取樣單元15由幾何體設定單元14取得幾何體影像IM2,並且對幾何體影像IM2取樣(或離散化),以 獲得簡化幾何體V2的第二位置資料。取樣方式可例如但不限於是透過有限元素法或邊界元素法實現。以有限元素法取樣的例子來說,如圖1、4、8和9所示,第二位置取樣單元15在步驟S41將幾何體影像IM2中的簡化幾何體V2空間離散化成多個第二影像塊B2,然後在步驟S42將各第二影像塊B2的各頂點P2的像素座標定義為第二位置資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影像塊B2的形狀為正方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影像塊B2也可以是與第一影像塊B1一樣的形狀,甚至第二影像塊B2的大小可相同於或不同於第一影像塊B1的大小。由於簡化幾何體V2的形狀和結構已省略工作平台22中不太會影響動態特性的許多結構特徵,因此簡化幾何體V2的第二位置資料的資料量也會遠少於工作平台22的第一位置資料的資料量。
然後,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在步驟S15由第一資料庫12取得材質資料,並在步驟S16由幾何體設定單元14取得第二尺寸資料以及由第二位置取樣單元15取得第二位置資料,然後採取跟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相同的方式,透過模態分析法,根據第二尺寸資料、第二位置資料及材質資料計算出簡化幾何體V2的一組模型特徵值和一組模型特徵向量。模型特徵值為簡化幾何體V2的自然頻率,模型特徵向量為簡化幾何體V2的模態。
當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計算獲得該組實際特徵值和該組實際特徵向量,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計算獲得該組模型特徵值和該組模型特徵向量後,相似度判斷單元17在步驟S16中便可由未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3取得該組實際特徵向量,以及由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取得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然後透過一模態驗證法,判斷該組實際特徵向量與 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的相似度。模態驗證法可例如但不限於為模態可靠度準則、平均相位偏差法或模態相位共線性法。
以模態可靠度準則計算相似度的例子來說,可由以下公式(5)來計算相似度,其中MAC(r,q)代表相似度;Ø r 代表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的矩陣;Ø q 代表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的矩陣;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12-7
是代表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的轉置矩陣;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12-8
是代表模型特徵向量的轉置矩陣。當相似度大於或等於一閥值(例如但不限於0.8)時,表示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相似於該組模型特徵向量。反之,當相似度小於閥值時,表示該組實際特徵向量與該組模型特徵向量不相似。
Figure 110146517-A0305-02-0012-9
接著,在步驟S18中,當相似度判斷單元17判斷出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相似於該組模型特徵向量時,表示當前的簡化幾何體V2可等效於工作平台22。此時,相似度判斷單元17會在步驟S19中將簡化幾何體V2定義為工作平台22的數位孿生模型,以及將該組模型特徵值和該組模型特徵向量定義為工作平台22的孿生動態特性。並且,在步驟S19中,相似度判斷單元17也會通知幾何體設定單元14將幾何體影像IM2和其第二尺寸資料儲存於第二資料庫18,通知第二位置取樣單元15將第二位置資料儲存於第二資料庫18,以及通知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16將孿生動態特性和材質資料儲存於第二資料庫18。並且,第二資料庫18也記錄幾何體影像IM2、第二尺寸資料、第二位置資料、材質資料和孿生動態特性的對應關係。
相反地,在步驟S18中,當相似度判斷單元17判斷出該組實際特徵向量與該組模型特徵向量不相似時,表示當前的簡化幾何體V2無法等效於工作平台22,相似度判斷單元17不會將簡化幾何體V2定義為工作平台22的數位孿生模型,也不會將該組模型特徵值和該組模型特徵向量定義為工作平台22的孿生動態特性。
藉由上述步驟S13至S16的過程,本發明可大幅降低虛擬模型的資料量,加快建立虛擬模型的速度。同時,也可大幅降低運算處理資源需求量,以利被用來評估工作平台22是否可被應用於不同規格的機台。
藉由上述步驟S17至S18的驗證過程,可確保降低資料量的虛擬模型仍能等效於工作平台22。
雖然上述實施例中步驟S13至S16的執行順序是獨立於步驟S11至S12,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流程的範例。在其他實施例中,步驟S13至S16可在步驟S17之前的任何時間點進行。
此外,雖然上述實施例是以工作平台22作為範例來說明,實際上本發明所提供的系統1和方法可應用於建立進給系統2的其他部件(例如但不限於螺桿)的數位孿生模型及其孿生動態特性,或者也可應用於建立機台除了進給系統2以外的裝置中的部件的數位孿生模型及其孿生動態特性。
雖然上述實施例的第一資料庫12和第二資料庫18是分開設立,然而在本發明中並不限於此實施態樣。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資料庫12和第二資料庫18也可改為整合成一個。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潤飾與各實施態樣的組合,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Claims (9)

  1. 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適用於建立一進給系統的至少一部件的數位孿生模型,該部件具有對應的一組實際特徵值和一組實際特徵向量,該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由至少一處理器執行且包含以下步驟:(A)由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使用者設定,並根據該使用者設定,設定一幾何體影像,該幾何體影像的一簡化幾何體的輪廓對應該部件的輪廓,該使用者設定關聯於該簡化幾何體的形狀和尺寸;(B)取樣該幾何體影像的該簡化幾何體而獲得第二位置資料;(C)由一第一資料庫取得該部件的材質資料;(D)以一模態分析法,根據該簡化幾何體的第二尺寸資料和該第二位置資料及該材質資料計算出一組模型特徵值和一組模型特徵向量;(E)以一模態驗證法,判斷該組實際特徵向量與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的相似度;及(F)在判斷出該組實際特徵向量相似於該組模型特徵向量時,定義該簡化幾何體為該部件的該數位孿生模型以及定義該組模型特徵值和該組模型特徵向量為該部件的孿生動態特性,其中,該第二尺寸資料的資料量少於該部件的第一尺寸資料的資料量,該第二位置資料的資料量少於該部件的第一位置資料的資料量,該第一尺寸資料和該第一位置資料儲存於該第一資料庫並且是由該部件的一部件影像取得。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該組實際特徵值和該組實際特徵向量是以該模態分析法,根據該第一尺寸資料、該材質資料和該第一位置資料計算出。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該步驟(B)以及由該部件影像取得該第一位置資料的方法是以有限元素法或連續體法進行。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括以下步驟:(B1)將該簡化幾何體離散化成多個第二影像塊;及(B2)定義各該第二影像塊的各頂點的像素座標為該第二位置資料。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由該部件影像取得該第一位置資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G)將該部件影像離散化成多個第一影像塊;及(H)定義各該第一影像塊的各頂點的像素座標為該第一位置資料。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該模態驗證法是模態可靠度準則。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該簡化幾何體為立方體、長方體、平板或圓柱體。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其中該部件為傳動元件或工作平台,該傳動元件為軸承、滾珠螺桿、迴轉工作台或線性滑軌。
  9. 一種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系統,包含至少一處理器和至少一資料庫,被配置來執行如請求項1所述的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且共同至少提供用以執行該步驟(A)的一幾何體設定單元、用以執行該步驟(B)的一第二位置取樣單元、用以執行該步驟(C)和該步驟(D)的一已簡化模態分析單元以及用以執行該步驟(E)和(F)的一相似度判斷單元,該至少一資料庫包含該第一資料庫。
TW110146517A 2021-12-13 2021-12-13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TWI783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517A TWI783818B (zh) 2021-12-13 2021-12-13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517A TWI783818B (zh) 2021-12-13 2021-12-13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3818B true TWI783818B (zh) 2022-11-11
TW202324171A TW202324171A (zh) 2023-06-16

Family

ID=8579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517A TWI783818B (zh) 2021-12-13 2021-12-13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38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34106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Trimble Solutions Corpor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digital twins
CN112684717A (zh) * 2020-12-08 2021-04-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虚实结合数字孪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方法
US20210191694A1 (en) * 2019-12-20 2021-06-24 Ansys, Inc. Application program for extension and deployment of integrated and exportable cross platform digital twin model
CN113239442A (zh) * 2021-06-03 2021-08-10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09451A (zh) * 2021-03-16 2021-09-17 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设备的数字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34106A1 (en) * 2018-10-31 2020-04-30 Trimble Solutions Corpor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digital twins
US20210191694A1 (en) * 2019-12-20 2021-06-24 Ansys, Inc. Application program for extension and deployment of integrated and exportable cross platform digital twin model
CN112684717A (zh) * 2020-12-08 2021-04-20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虚实结合数字孪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方法
CN113409451A (zh) * 2021-03-16 2021-09-17 浙江明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设备的数字三维模型构建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239442A (zh) * 2021-06-03 2021-08-10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171A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940E1 (en) Simulation of the machining of a workpiece
US20180345647A1 (en) Topology optimization for 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San-Vicente et al. Cubical mass-spring model design based on a tensile deformation test and nonlinear material model
JP625549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支援設計(cad)モデルをシミュレートするためのファスナの自動作成
CA2794151C (en) Designing a modeled volume represented by dexels
JP4693454B2 (ja) 3次元形状比較プログラム及び3次元類似形状検索プログラム
US770249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mesh-free shell structures
EP2887241A1 (en) Cad-based initial surface geometry correction
US202302448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ilding Digital Twin Models
TWI783818B (zh) 建立數位孿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統
US20190087511A1 (en) Design-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84771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sh
Mandal et al. Interactive physics-based virtual sculpting with haptic feedback
JP72466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粒子シミュレータシステム、及び粒子シミュレータ方法
Saupin et al. Efficient contact modeling using compliance warping
CN116341301A (zh) 建立数字孪生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JP7194295B1 (ja) デジタルツインモデルを構築する方法
KR20230130281A (ko) 디지털 트윈모델 구축방법
US20170262558A1 (en)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calculation program, thermal conductivity calculation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9272013B (zh) 基于学习的相似性度量方法
US6606090B2 (en)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alyzing apparatus
JP7167489B2 (ja) 解析モデル表示処理プログラム、解析モデル表示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Dumont et al. VES: Virtual Reality based on interactive mechanical simulation for design improvement
JPH09128436A (ja) 要素データ形成方法、物体解析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Ströter et al. TEdit: A Distributed Tetrahedral Mesh Editor with Immediate Simulation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