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640B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640B
TWI782640B TW110127498A TW110127498A TWI782640B TW I782640 B TWI782640 B TW I782640B TW 110127498 A TW110127498 A TW 110127498A TW 110127498 A TW110127498 A TW 110127498A TW I782640 B TWI782640 B TW I7826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member
base
pivot end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7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9692A (zh
Inventor
吳東穎
張景翔
王博玄
葉王鴻
鄒明政
詹建峰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9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9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6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64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基座、第二機體、支架、第一升降件以及第二升降件。基座可旋轉地配置於第一機體上。支架固接於第二機體。第一升降件具有樞接於支架的第一樞接端與樞接於基座的第二樞接端。第二升降件具有樞接支架的第三樞接端與樞接於基座的第四樞接端。當第二機體與支架沿第一旋轉方向相對於第一升降件的第一樞接端旋轉時,第一升降件與第二升降件被支架同步帶動,並沿反向於第一旋轉方向的第二旋轉方向相對於基座旋轉抬升。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
因筆記型電腦的機動性高,且能提供較佳的運算效能,已成為現代人在工作上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體而言,筆記型電腦包括具備邏輯運算及資料存取等能力的主機與具備影像顯示能力的顯示器,其中顯示器樞接於主機,且顯示器僅能繞單一軸線相對於主機旋轉,以調整開闔角度。也就是說,在常見的筆記型電腦中,顯示器僅能相對於主機開闔,並無法相對於主機升降。在顯示器的高度無法調整的情況下,使用者須長時間保持固定姿態(例如低頭)觀看顯示器,容易產生肩頸痠痛的情況。另外,因顯示器的高度無法調整,環境光在顯示器上的反光不易克服。環境光在顯示器上的反光不僅不利於使用者觀看顯示器上的顯示畫面,也可能對使用者的眼睛造成傷害。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與便利性,且有助於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舒適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基座、第二機體、支架、第一升降件以及第二升降件。基座可旋轉地配置於第一機體上。支架固接於第二機體。第一升降件具有樞接於支架的第一樞接端與樞接於基座的第二樞接端。第二升降件具有樞接支架的第三樞接端與樞接於基座的第四樞接端。當第二機體與支架沿第一旋轉方向相對於第一升降件的第一樞接端旋轉時,第一升降件與第二升降件被支架同步帶動,並沿反向於第一旋轉方向的第二旋轉方向相對於基座旋轉抬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升降件的第一樞接端的樞轉軸線平行於第二升降件的第三樞接端的樞轉軸線,且第一升降件的第二樞接端的樞轉軸線平行於第二升降件的第四樞接端的樞轉軸線。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升降件還具有自第一樞接端延伸至第二樞接端的凹槽,且第二升降件配置於凹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蓋板,其中蓋板配置於第一升降件上,且覆蓋第二升降件與凹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升降件還具有位於第二樞接端的缺口,且第二升降件的第四樞接端穿過缺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具有對應第一升降件的缺口配置的凹陷,且第二升降件的第四樞接端插入凹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架包括固接於第二機體的固接部與連接固接部的軸孔部,且軸孔部具有對應第一升降件的第一樞接端的第一支架軸孔與對應第二升降件的第三樞接端的第二支架軸孔。第一支架軸孔的軸心與固接部之間的距離小於第二支架軸孔的軸心與固接部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支架軸孔的軸心與第二支架軸孔的軸心的連線與固接部之間的夾角等於4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具有基準面、對應第一升降件的第二樞接端的第一基座軸孔以及對應第二升降件的第四樞接端的第二基座軸孔,且第一基座軸孔與第二基座軸孔分別位於基準面的兩側。第一基座軸孔的軸心與基準面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二基座軸孔的軸心與基準面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座軸孔的軸心與第二基座軸孔的軸心的連線與基準面之間的夾角等於60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座軸孔的孔徑大於與第二基座軸孔的孔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還具有連接基準面的凹陷。第二基座軸孔位於凹陷內,且第二升降件的第四樞接端插入凹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機體具有並列於支架的樞接部,且第一升降件的第一樞接端位於支架與樞接部之間。第一樞接端樞接於樞接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升降件還具有位於第三樞接端與第四樞接端之間的轉折部。第三樞接端與轉折部之間構成第一延伸段,且第四樞接端與轉折部之間構成第二延伸區段。第一延伸段的長度大於第二延伸段的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段的長度為第二延伸段的長度的2至6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延伸段與第二延伸段之間的夾角等於15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第三轉軸以及第四轉軸,其中第一升降件的第一樞接端透過第一轉軸樞接於支架,且第一升降件的第二樞接端透過第二轉軸樞接於基座。第二升降件的第三樞接端透過第三轉軸樞接支架,且第二升降件的第四樞接端透過第四轉軸樞接於基座。當第一轉軸的軸心、第三轉軸的軸心以及第四轉軸的軸心落在同一直線上時,支架停止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第一升降件與第二升降件停止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抬升。
基於上述,第二機體間接地連接至第一機體,在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的過程中,第二機體可同步地向上抬升。因此,使用者可視個人需求靈活調整第二機體的高度,避免長時間保持在固定姿態(例如低頭)觀看第二機體上的顯示畫面而產生肩頸痠痛的情況。另外,使用者也可藉由調整第二機體的高度減少環境光在第二機體上的反光,以利於觀看第二機體上的顯示畫面,並降低反光對眼睛所造成的傷害。也就是說,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與便利性,且有助於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舒適性及安全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至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作動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為筆記型電腦,且包括第一機體110、升降機構101以及第二機體130。第一機體110為具備邏輯運算及資料存取等能力的主機,且第二機體130為具備影像顯示能力的顯示器。詳細而言,第二機體130透過升降機構101連接至第一機體110,在第二機體13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的過程中,升降機構101可帶動第二機體130同步地向上抬升。
因此,使用者可視個人需求靈活調整第二機體130的高度,避免長時間保持在固定姿態(例如低頭)觀看第二機體130上的顯示畫面而產生肩頸痠痛的情況。另外,使用者也可藉由調整第二機體130的高度減少環境光在第二機體130上的反光,以利於觀看第二機體130上的顯示畫面,並降低反光對眼睛所造成的傷害。也就是說,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與便利性,且有助於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舒適性及安全性。
圖4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升降機構抬升前的示意圖。圖4B與圖4C是圖4A在兩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與圖4A,在本實施例中,升降機構101包括可旋轉地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上的基座120,在第二機體13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並向上抬升後,使用者可視個人操作需求使第二機體130與基座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以調整第二機體130上的顯示畫面的朝向。
請參考圖1、圖3、圖4A及圖4B,升降機構101更包括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以及第二升降件160,其中支架140固接於第二機體130的下緣,且支架140透過第一升降件150與第二升降件160連接至基座120。也就是說,第二機體130透過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第二升降件160以及基座120連接至第一機體110。請參考圖4A至圖4C,第一升降件150具有樞接於支架140的第一樞接端151與樞接於基座120的第二樞接端152,且第二升降件160具有樞接支架140的第三樞接端161與樞接於基座120的第四樞接端162。
圖5A是圖4A的升降機構抬升後的示意圖。圖5B與圖5C是圖5A在兩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3、圖4A、圖4B、圖5A以及圖5B,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第二升降件160以及基座120構成一個四連桿機構,當第二機體130與支架140沿第一旋轉方向R1相對於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旋轉時,第一升降件150與第二升降件160被支架140同步帶動,並沿反向於第一旋轉方向R1的第二旋轉方向R2相對於基座120旋轉抬升。
也就是說,第二機體130可透過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第二升降件160以及基座120所構成的四連桿機構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並同步地向上抬升。相對地,第二機體130也可透過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第二升降件160以及基座120所構成的四連桿機構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閉闔,並同步地向下降落。
圖5D是圖5A的升降機構的爆炸示意圖。請參考圖3及圖5A至圖5C,第一升降件150與第二升降件160可用以共同撐起第二機體130。請參考圖4B、圖5B以及圖5D,為提高機構整合度並符合尺寸輕薄化的設計需求,第一升降件150還具有自第一樞接端151延伸至第二樞接端152的凹槽153,且第二升降件160配置於凹槽153內。為提高美感與外觀的完整性,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蓋板170,其中蓋板170配置於第一升降件150上,且覆蓋凹槽153與容納於凹槽153內的第二升降件160。
另一方面,第一升降件150還具有位於第二樞接端152的缺口154,其中缺口154位在凹槽153內,且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穿過缺口154,以朝基座120延伸並樞接於基座120。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二樞接端152與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在基座120上的樞接位置不同,且兩者之間存在高低落差。進一步來說,基座120具有對應第一升降件150的缺口154配置的凹陷121,其中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穿過缺口154,且插入凹陷121。
圖6是圖5D的基座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5B、圖5D以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基座120具有基準面122、對應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二樞接端152的第一基座軸孔123以及對應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的第二基座軸孔124,其中第一基座軸孔123與第二基座軸孔124分別位於基準面122的兩側,且第一基座軸孔123的軸心X1與基準面122之間的距離D1大於第二基座軸孔124的軸心X2與基準面122之間的距離D2。另一方面,凹陷121連接基準面122,其中第二基座軸孔124位於凹陷121內,且插入凹陷121的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樞接於第二基座軸孔124。
第一基座軸孔123與第二基座軸孔124為分別供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二樞接端152與第四樞接端162樞接至基座120的二個孔位,其中第一基座軸孔123的孔徑大於與第二基座軸孔124的孔徑,且第一基座軸孔123的軸心X1與第二基座軸孔124的軸心X2的連線L1與基準面122之間的夾角A1大約等於60度。
圖7是圖5D的支架的側視示意圖。請參考圖3、圖5A、圖5D以及圖7,支架140包括固接於第二機體130的固接部141與連接固接部141的軸孔部142,且軸孔部142具有對應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的第一支架軸孔143與對應第二升降件160的第三樞接端161的第二支架軸孔144。第一支架軸孔143與第一支架軸孔143為分別供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與第三樞接端161樞接至支架140的二個孔位,其中第一支架軸孔143的軸心X3與固接部141之間的距離D3小於第二支架軸孔144的軸心X4與固接部141之間的距離D4,且第一支架軸孔143的軸心X3與第二支架軸孔144的軸心X4的連線L2與固接部141之間的夾角A2大約等於45度。
請參考圖5B、圖6及圖7,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的樞轉軸線通過第一支架軸孔143的軸心X3,且第二升降件160的第三樞接端161的樞轉軸線通過第二支架軸孔144的軸心X4。另外,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二樞接端152的樞轉軸線通過第一基座軸孔123的軸心X1,且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的樞轉軸線通過第二基座軸孔124的軸心X2。第一樞接端151的樞轉軸線、第二樞接端152的樞轉軸線、第三樞接端161的樞轉軸線以及第四樞接端162的樞轉軸線互為平行,據以確保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第二升降件160以及基座120所構成的四連桿機構的可動性。
請參考圖3、圖5A以及圖5B,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機體130具有並列於支架140的樞接部131,且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位於支架140與樞接部131之間。詳細而言,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樞接於支架140與樞接部131,在第二機體13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的過程中,支架140與樞接部131同步地相對於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旋轉,且旋轉中的支架140帶動第一升降件150與第二升降件160相對於基座120旋轉抬升。
請參考圖3、圖5A、圖5B以及圖5C,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第一轉軸180、第二轉軸181、第三轉軸182以及第四轉軸183,其中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一樞接端151透過第一轉軸180樞接於支架140與樞接部131,且第一升降件150的第二樞接端152透過第二轉軸181樞接於基座120。第二升降件160的第三樞接端161透過第三轉軸182樞接支架140,且第二升降件160的第四樞接端162透過第四轉軸183樞接於基座120。
請參考圖5B、圖5C、圖6以及圖7,第一轉軸180插入第一支架軸孔143,且第三轉軸182插入第二支架軸孔144。另外,第一轉軸180的軸心與第一支架軸孔143的軸心X3同軸,且第三轉軸182的軸心與第二支架軸孔144的軸心X4同軸。第二轉軸181插入第一基座軸孔123,且第四轉軸183插入第二基座軸孔124。另外,第二轉軸181的軸心與第一基座軸孔123的軸心X1同軸,且第四轉軸183的軸心與第二基座軸孔124的軸心X2同軸。
請參考圖3、圖5A、圖5B以及圖5C,在第二機體13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的過程中,一旦第一轉軸180的軸心、第三轉軸182的軸心以及第四轉軸183的軸心落在同一直線上時,支架140停止沿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且第一升降件150與第二升降件160停止沿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抬升,使得第二機體130維持在最大展開角及最大抬升高度。
請參考圖5B、圖5C以及圖6,由於第一基座軸孔123的孔徑較大,且第一基座軸孔123與第二轉軸181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大,因此第一基座軸孔123與第二轉軸181之間的摩擦扭力較大,據以穩固地維持住支架140、第一升降件150、第二升降件160以及基座120所構成的四連桿機構運動後的狀態,或者是說,穩固地維持住第二機體130的抬升高度。
圖8是圖5D的第二升降件的側視示意圖。請參考圖5B、圖5D以及圖8,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升降件160還具有位於第三樞接端161與第四樞接端162之間的轉折部163,其中第三樞接端161與轉折部163之間構成第一延伸段164,且第四樞接端162與轉折部163之間構成第二延伸區段165。具體來說,第一延伸段164的長度大於第二延伸段165的長度,且第一延伸段164與第二延伸段165之間的夾角A3大約等於155度。舉例來說,第一延伸段164的長度為第二延伸段165的長度的2至6倍。
綜上所述,第二機體間接地連接至第一機體,在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的過程中,第二機體可同步地向上抬升。因此,使用者可視個人需求靈活調整第二機體的高度,避免長時間保持在固定姿態(例如低頭)觀看第二機體上的顯示畫面而產生肩頸痠痛的情況。另外,使用者也可藉由調整第二機體的高度減少環境光在第二機體上的反光,以利於觀看第二機體上的顯示畫面,並降低反光對眼睛所造成的傷害。也就是說,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與便利性,且有助於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舒適性及安全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1:升降機構 110:第一機體 120:基座 121:凹陷 122:基準面 123:第一基座軸孔 124:第二基座軸孔 130:第二機體 131:樞接部 140:支架 141:固接部 142:軸孔部 143:第一支架軸孔 144:第二支架軸孔 150:第一升降件 151:第一樞接端 152:第二樞接端 153:凹槽 154:缺口 160:第二升降件 161:第三樞接端 162:第四樞接端 163:轉折部 164:第一延伸段 165:第二延伸段 170:蓋板 180:第一轉軸 181:第二轉軸 182:第三轉軸 183:第四轉軸 A1~A3:夾角 D1~D4:距離 L1、L2:連線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X1~X4:軸心
圖1至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作動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升降機構抬升前的示意圖。 圖4B與圖4C是圖4A在兩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5A是圖4A的升降機構抬升後的示意圖。 圖5B與圖5C是圖5A在兩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圖。 圖5D是圖5A的升降機構的爆炸示意圖。 圖6是圖5D的基座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5D的支架的側視示意圖。 圖8是圖5D的第二升降件的側視示意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01:升降機構
110:第一機體
120:基座
130:第二機體
131:樞接部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Claims (22)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機體; 一基座,可旋轉地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上; 一第二機體; 一支架,固接於該第二機體; 一第一升降件,具有樞接於該支架的一第一樞接端與樞接於該基座的一第二樞接端;以及 一第二升降件,具有樞接於該支架的一第三樞接端與樞接於該基座的一第四樞接端, 當該第二機體與該支架沿一第一旋轉方向相對於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一樞接端旋轉時,該第一升降件與該第二升降件被該支架同步帶動,並沿反向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一第二旋轉方向相對於該基座旋轉抬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一樞接端的樞轉軸線平行於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三樞接端的樞轉軸線,且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二樞接端的樞轉軸線平行於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四樞接端的樞轉軸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升降件還具有自該第一樞接端延伸至該第二樞接端的凹槽,且該第二升降件配置於該凹槽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蓋板,其中該蓋板配置於該第一升降件上,且覆蓋該凹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升降件還具有位於該第二樞接端的一缺口,且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四樞接端穿過該缺口。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對應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缺口配置的一凹陷,且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四樞接端插入該凹陷。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蓋板,其中該蓋板配置於該第一升降件上,且覆蓋該第二升降件。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支架包括固接於該第二機體的一固接部與連接該固接部的一軸孔部,且該軸孔部具有對應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一樞接端的一第一支架軸孔與對應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三樞接端的一第二支架軸孔。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軸孔的軸心與該固接部之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二支架軸孔的軸心與該固接部之間的距離。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軸孔的軸心與該第二支架軸孔的軸心的連線與該固接部之間的夾角等於45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座具有一基準面、對應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二樞接端的一第一基座軸孔以及對應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四樞接端的一第二基座軸孔,且該第一基座軸孔與該第二基座軸孔分別位於該基準面的兩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基座軸孔的軸心與該基準面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二基座軸孔的軸心與該基準面之間的距離。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基座軸孔的軸心與該第二基座軸孔的軸心的連線與該基準面之間的夾角等於60度。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基座軸孔的孔徑大於與該第二基座軸孔的孔徑。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基座還具有連接該基準面的一凹陷,該第二基座軸孔位於該凹陷內,且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四樞接端插入該凹陷。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具有並列於該支架的樞接部,且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一樞接端位於該支架與該樞接部之間,該第一樞接端樞接於該樞接部。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升降件還具有位於該第三樞接端與該第四樞接端之間的一轉折部,該第三樞接端與該轉折部之間構成一第一延伸段,且該第四樞接端與該轉折部之間構成一第二延伸區段。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延伸段的長度大於該第二延伸段的長度。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延伸段的長度為該第二延伸段的長度的2至6倍。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延伸段與該第二延伸段之間的夾角等於155度。
  2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一第三轉軸以及一第四轉軸,其中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一樞接端透過該第一轉軸樞接於該支架,且該第一升降件的該第二樞接端透過該第二轉軸樞接於該基座,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三樞接端透過該第三轉軸樞接於該支架,且該第二升降件的該第四樞接端透過該第四轉軸樞接於該基座。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轉軸的軸心、該第三轉軸的軸心以及該第四轉軸的軸心落在同一直線上時,該支架停止沿該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該第一升降件與該第二升降件停止沿該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抬升。
TW110127498A 2020-11-12 2021-07-27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826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13153P 2020-11-12 2020-11-12
US63/113,153 2020-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692A TW202219692A (zh) 2022-05-16
TWI782640B true TWI782640B (zh) 2022-11-01

Family

ID=8255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7498A TWI782640B (zh) 2020-11-12 2021-07-27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10140237A TWI782773B (zh) 2020-11-12 2021-10-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10140239A TWI795970B (zh) 2020-11-12 2021-10-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0237A TWI782773B (zh) 2020-11-12 2021-10-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110140239A TWI795970B (zh) 2020-11-12 2021-10-29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I78264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8760U (en) * 2007-09-06 2008-03-1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with height-adjustable function
TW201539173A (zh) * 2014-03-13 2015-10-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30611A2 (en) * 2006-05-04 2007-11-15 Ergotron, Inc. Stand system and method
TWM356359U (en) * 2008-10-24 2009-05-01 Tai Twun Entpr Co Ltd Swiveling and elevating pivot joint
TWM445832U (zh) * 2012-09-14 2013-01-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487465B (zh) * 2013-02-05 2015-06-01 Wistron Corp 可於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樞轉時抬升主機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WO2019240788A1 (en) * 2018-06-13 2019-12-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 lifting mechanisms
US10936020B2 (en) * 2018-08-24 2021-03-02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pans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28760U (en) * 2007-09-06 2008-03-1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with height-adjustable function
TW201539173A (zh) * 2014-03-13 2015-10-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2773B (zh) 2022-11-01
TW202219692A (zh) 2022-05-16
TWI795970B (zh) 2023-03-11
TW202220532A (zh) 2022-05-16
TW202219693A (zh) 202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1261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668556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US1113202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263128B (en) Notebook PC with an adjustable keyboard
US112266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21758B (zh) 升降樞軸模組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201933971A (zh) 電子裝置
TW201901052A (zh) 轉軸結構
TW201928578A (zh) 電子裝置
TW201506590A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US2021015185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319891B2 (en) Foldable cellular phone
US20220147113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28496A (zh) 電子裝置及其樞軸結構
TWI78264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8991011B2 (en) Hinge mechanism
US20170336835A1 (en) Pivot structur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103541A (zh) 連動機構及電子裝置
WO2024179149A1 (zh) 铰链结构及可折叠设备
TWM604420U (zh) 電子裝置
TWM595380U (zh) 具有轉軸結構之電子裝置
TWI745807B (zh) 電子裝置
US117970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ivot structure thereof
WO2021221600A1 (en) Display devices of computing devices
TWM467287U (zh) 電子裝置及其固定機構